鲟龙鱼饲养的方法

合集下载

鲟鱼如何饲养

鲟鱼如何饲养

鲟鱼如何饲养鲟鱼如何饲养鲟鱼是很多人饲养的鱼产品,鲟鱼在养殖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好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鲟鱼饲养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鲟鱼种植方法随着鲟鱼养殖的蓬勃兴起,商品鲟鱼的价格不断下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提高鲟鱼苗种成活率,是鲟鱼养殖增加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南方养殖鲟鱼,一般都需要经过南移驯化,这对养殖场地的生态条件、养殖设施及基本操作管理都有特殊的要求。

下面笔者根据近几年养殖鲟鱼的教训和经验,谈一谈鲟鱼苗种培育阶段的一些技术要点。

水质要求鲟鱼苗种培育对水质的基本要求为:pH为6?5―8?0,溶解氧大于6?0毫克/升,总铁含量小于0?8毫克/升,非离子氨小于0?02毫克/升,亚硝酸氮小于0?05毫克/升。

各养殖场应根据自己水源的状况,对照以上鲟鱼对水质的基本要求,将水质作适当处理。

水源为井水的,应主要监测总铁含量是否超标;水源为江河水的,特别是有污染源的江河水,应主要监测悬浮物和氨氮含量是否超标;水源为溪流水的,应主要监测pH值是否过低;如有超标,井水和江河水可用曝气加石英砂过滤得到很好处理;偏酸性的溪流水可用生石灰来调节pH。

生产设施新建鲟鱼苗种培育池一般要求建成流水养鱼池,池的面积为0?5―2平方米,池深为0?8―1?0米,池形为圆形,池底为锅状,中间设排水口,以便排污;进水口设在池的上方,呈笛管状。

水花阶段的培育池底部应光滑,如是水泥池底部应铺瓷砖。

如条件许可,池中可架设充气增氧设施。

水花质量水花质量是影响鲟鱼苗种成活率的因素之一,因此,养殖业主在购进鲟鱼水花时应把好水花质量关。

质量好的水花脱膜后两天应在水中上下游动活跃,长时间静卧在水底成团的鱼苗较少,这样的鲟鱼水花运输成活率高,在培育过程中适应环境能力较强。

日常管理1、放养密度:鲟鱼水花在静卧期至开口前期,一般流水养鱼池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平方米,开口后可调至2000尾/平方米,随着苗种规格的不断长大,放养密度应及时调小。

中华鲟鱼怎么养,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

中华鲟鱼怎么养,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

中华鲟鱼怎么养,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回答1、准备池塘:将比较平滑的水泥池当作饲养池,池壁也要具有一定的光滑度,避免中华鲟沿着池壁游动时导致鱼身受损。

2、放苗入池:放苗入池前用浓度适宜的盐水进行消毒,规格为10-15厘米的鱼苗每亩可放养600-1000尾。

3、投喂食物:投喂新鲜的动物性饵料,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前期为体重的5-7%,后期为体重的4-5%。

4、科学管理: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注意水温和酸碱度,PH值一般要控制在7-8。

一、中华鲟鱼怎么养温馨提示:中华鲟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1、准备池塘(1)选择比较平滑的水泥池作为饲养池,池壁也要具有一定的光滑度,若池壁较粗糙,则中华鲟沿着池壁游动时容易导致鱼身受损。

(2)饲养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并且要确保供水、排污都比较方便。

2、放苗入池(1)中华鲟幼苗较弱小,容易受到疾病侵染,放苗入池前要用盐水或其他水产专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2)选择健壮活泼、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作为放养对象,体长为10-15厘米的鱼苗可放养600-1000尾/亩。

3、投喂食物(1)将新鲜的线虫、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饵料作为中华鲟的食物,每次投喂食物后都要及时清理残渣。

(2)投喂次数为2-4次/天,前期投喂量为体重的5-7%,后期投喂量为体重的4-5%。

4、科学管理(1)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注意水温和酸碱度,一般情况下要将PH值保持在7-8左右。

(2)幼苗具有趋光性,但光照对于鱼苗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要注意光照导致水温变化的问题。

二、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1、野生的鲟鱼其食物会随着生长阶段而发生变化,仔鱼期通常以浮游生物为食,幼鱼期通常以小型鱼虾、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为食,成鱼期通常以底栖动物、动植物残渣为食。

中华鲟饲养方法

中华鲟饲养方法

一、人工养殖鲟鱼条件鲟鱼对于水的温度适应能力比较强,低至零度都可以生长,高到三十五度之内,为了更好的生长,最好是把水温控制在二十度左右,孵化繁殖期间温度恒定在十九度最佳。

而水中的溶解氧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每升控制在五毫克左右,低于三毫克的话,会直接影响鲟鱼的生长。

水体不能是酸性的,最好把ph值控制在7.5左右,因为酸性水体会增加水中二氧化碳成分,那么溶解氧成分会减小,而透明度保持在五十厘米左右便可。

二、鲟鱼的选池整池一般池塘面积控制在六到九亩之间最为合适,过大后期的管理不方便进行。

而水深要在两米或者两米半之间,附近最好是比较安静的环境,且要准备好增氧等器材。

选好池塘先把水体排出在进行全面消毒工作,之后可以晾晒四五天注入清水,在水中加入一些粪便培养一些浮游生物,作为后期投放鲟鱼的饵料。

三、鲟鱼的选苗投放选择鱼苗当然要挑游动活波的幼仔,且鱼体表面完整没有损伤,包括外观颜色看着要纯正,没有斑点之类的,一般都是选择鱼体长度在二十厘米左右的。

如果想要确保不会出现水质不合适的情况,可以先购买一小部分,投放两三天,正常且没有病态鱼出现,在大面积进行投放,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重新做消毒换水等工作。

投放之前需要对鱼苗进行消毒哦,如果不想消毒的话,可以在放养池内放一些盐,主要也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但是用量不能过多的,盐分过量的话,鲟鱼会出现厌食情况。

四、鲟鱼饲养的日常管理鲟鱼对于水质要求比较高的,一般一两天要更换一次水,慢慢鱼苗适应这种环境就可以减少换水频率。

一般都是十天左右会适应下来,后期改成半个月左右换水一次。

为了保持更好的水质情况,每次投喂之后要把剩料打捞一遍,且及时清理渔具。

鲟鱼是一种惧光鱼类,一般不喜欢光线较强的环境,但是其他季节还好,在炎热夏季最好做好遮阳措施,搭建遮阳棚之类都是可以的。

而鲟鱼平时饵料就是一些轮虫、卤虫、水蚤以及蚯蚓之类的,如果人工饲养的话,不仅投喂前期用活饵开胃,后期要适当的增加一些饲料,一般是用鱼粉、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混合而成。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鲟龙鱼是大中型经济鱼类,也是珍贵的鱼种。

初次性成熟年龄:雄性11―9龄,雌性11―13龄,产卵周期4―6年。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鲟龙鱼饲养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鱼池的面积以3―5亩为宜,其形状长方形为好。

池底的淤泥小于10厘米。

如是水泥流水池其面积50―300米不限。

池深2米。

2、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的氯离子也会导致鲟鱼死亡。

3、鱼种放养:池塘在放养前进行生石灰消毒,每亩用10公斤左右,然后干塘日晒。

于放养前二周注水,水深为2米。

鲟鱼的放养密度和其个体大小有关,一般规格在300―500克,每亩放500尾。

鲟鱼的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夏季池塘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注新水。

4、饲养管理:实行定时、定点、定量的投喂原则,日投饵率3%,以后随着鱼体长大,逐渐减少投饵率,当鱼达到1公斤以上时,日投饵率不超过1%。

由于鲟鱼怕光,所以投喂时间为每天黎明和黄昏各一次。

每半月加喂鱼健康2号、淡水鱼多维和酶制剂等,以提高鲟鱼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加快鲟鱼生长。

鲟龙鱼繁殖方法鲟鱼个体大,寿命长,性成熟晚。

大多数鲟鱼在天然环境中性成熟年龄为10年以上,雄鱼比雌鱼早3-4年成熟。

史氏鲟成熟年龄一般是雌鱼9-10年,雄鱼7-8年。

鲟鱼对产卵场的要求非常严格,它们在自然环境下有时溯河上千公里寻找合适的产卵场,如果雌鱼洄游到产卵场的道路被坝切断,找不到适合的产卵环境,雌鱼的卵泡就会退化吸收。

由于人工养殖条件与天然环境差异很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鲟鱼要达到性腺发育成熟要采用人工调控温度、光照,水流等环境因子,配合生理诱导等技术达到性腺发育成熟。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养。

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鲟鱼养殖条件 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养殖条件 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养殖条件鲟鱼养殖技术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鱼类形体最大的一种。

对于这种比较名贵的鱼种,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真正见到的人却不多。

不过随着人们对于鲟鱼价值的开发,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也有不少人开始人工养殖鲟鱼。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养殖鲟鱼的一些条件和技术。

鲟鱼养殖条件一、池塘条件池塘规格为4亩,塘底为沙质,每口塘设有独立进排水口及固定投饵点,投饵点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底,并抹光滑,面积以6-8平方米为宜,上面设有遮荫网。

水源为自流山涧水,周年水温在18-24℃,且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

有独立的供水,能不定期地补充新水,并可以充分地排水。

二、放养条件放养前对养殖池彻底清洗,安装好拦网,并用浓度30-50毫克/米3高锤酸饵溶液进行消毒,消毒后清洗池子,放水待放苗。

选择元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体长为10-15厘米,每亩放养600-1000尾。

三、饲料条件养定后第三天开食,喂食泥鳅小虾和鸡肉。

泥鳅太大要切段改刀,以嘴大小能一下轻松吸进去的大小为主。

鲟鱼养殖技术1、投喂量与投喂方法具体根据天气的情况有所变动。

投饵量,前期按鱼体重的5%-7%投喂,后期按鱼体重体重的4%-5%技喂,具体可根据摄食情况而定。

日投饵2-4次。

每次投喂时定时、定量将饵料均匀投撒于池中。

2、水质管理水质要求清新,每天排污1次,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苗种阶段每隔7天清池1次,成鱼阶段15天清池1次,保持池内清洁及水流畅通。

水位苗种阶段保持在0.3-0.4厘米,成鱼阶段为0.4-0.6厘米。

水位交换苗种阶段3-4次/小时,成鱼阶段2-3次/小时。

养殖期间溶氧在6.68-10.48毫克/升,pH值7.78-8.56,平均温度10.1-22.3°C为宜。

3、日常管理随时观察鱼活动及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应,每天做好天气、水温、投饵、防病及鱼类生长抽查情况记录。

鲟鱼常见病害的防治一、鲟鱼车轮虫病病症与病因:病原体为车轮虫。

中国鲟鱼家庭养殖方法

中国鲟鱼家庭养殖方法

中国鲟鱼家庭养殖方法引言中国鲟鱼是一种珍稀的淡水鱼类,被誉为“水中稀世瑰宝”。

随着人们对养殖业的不断关注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尝试养殖中国鲟鱼。

本文将介绍中国鲟鱼的家庭养殖方法,希望能帮助养殖者们成功养殖出健康的中国鲟鱼。

准备工作在养殖中国鲟鱼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选址选址是养殖中国鲟鱼的重要一环。

合适的地理环境和水质条件对中国鲟鱼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距离市区较远、水质清洁的地点。

设备养殖中国鲟鱼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如鱼池、过滤系统和加热系统等。

鱼池的大小取决于养殖规模,但通常要足够大以容纳鱼群的成长。

过滤系统可以帮助保持水质的清洁,而加热系统则可以提供适宜的水温。

种苗购买选择优质的种苗对于养殖中国鲟鱼至关重要。

种苗应该健康、活跃,并且没有任何身体异常。

在购买种苗时,可以选择专业的养殖场进行购买,以确保种苗的质量。

养殖方法有了准备工作的支持,我们可以开始养殖中国鲟鱼了。

水质管理中国鲟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水质管理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测试水质的pH值、氨氮含量和溶解氧含量等。

确保水质符合中国鲟鱼生长的标准。

其次,定期清理鱼池,保持水质的清洁。

最后,通过增氧设备或水流装置来提供充足的氧气。

饲料喂养提供适宜的饲料是养殖中国鲟鱼的关键。

中国鲟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食用鱼粉、鱼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等。

喂养时需要注意控制好饲料的量,避免过度喂养。

同时,定期检查鱼嘴和鱼鳞的健康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

疾病防控在养殖过程中,中国鲟鱼可能会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并对鱼群进行定期体检。

如果发现有鱼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隔离和治疗。

同时,使用专业的养殖药剂和疫苗也可以帮助防控疾病的发生。

成长管理中国鲟鱼的成长速度较慢,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鱼群的生长情况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数量,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此外,注意鱼的数量控制,避免过度放养导致资源竞争。

鲟鱼快速养殖高产高效技术

鲟鱼快速养殖高产高效技术

鲟鱼快速养殖高产高效技术1. 引言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

为了满足人们对鲟鱼产品的需求,提高养殖效益,需要采用快速养殖高产高效技术。

2. 环境准备与优化在鲟鱼养殖过程中,环境的准备和优化是关键因素之一。

2.1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对鲟鱼生长和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水质管理的几个关键点:•定期监测水质:包括pH值、温度、溶解氧等指标。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水体富氧:保证水质中足够的氧气含量,可以使用氧气增氧设备或安装喷泉等。

•预防水污染:监控并避免饲料、鱼粪等有机物的堆积,定期清理底泥和过滤器。

2.2 养殖池设计合理的养殖池设计不仅可以提高鲟鱼的生长效果,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池塘大小:根据养殖规模和鲟鱼的数量确定池塘大小。

适当的水深和水面面积可以增加鲟鱼的运动空间和生长环境。

•水流控制:养殖池应具备良好的水流,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充氧。

可以设置水泵和喷泉等设备,保持水体流动。

•防护措施:安装防鸟网和防虫网,防止外部害虫和鸟类进入养殖场。

3. 饲料管理和营养需求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是鲟鱼快速养殖的重要环节。

3.1 饲料种类和配方根据鲟鱼的不同生长阶段与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配方。

常见的饲料种类包括鱼饲料、蚯蚓、虫、水生植物等。

3.2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是养殖效益的决定因素之一。

以下是饲料投喂的几个要点:•饲料投喂时间:根据鲟鱼的饥饿程度和消化能力,合理安排饲料投喂的时间。

•饲料投放量:根据鲟鱼的体重和生长需求,确定适量的饲料投放量,避免饲料的过量或不足。

•饲料投喂频率:鲟鱼的消化能力较弱,宜采用多次少量的方式进行饲料投喂。

4. 疾病预防和控制鲟鱼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保障高产高效的关键。

4.1 养殖环境卫生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环境卫生措施:•底泥清理:定期清理底泥,避免废物积累和细菌滋生。

•消毒处理:对养殖设备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方法鲟鱼一般养殖在水域面积大的水库、湖泊和河流中,鲟鱼适合生长在水面宽阔微流水、水质无污染、水深要达到5米以上的水域中。

鲟鱼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经济利益高等特点,所以养殖者颇多。

水域和网箱选择目前养殖者养殖鲟鱼主要以网箱为主,网箱一般为双层,大多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制成,网箱的规格根据养殖者的规模而定,长宽高通常有10米*4米*4米、6米*4米*4米等。

网目根据鱼的大小来定,鱼不会逃跑即可。

为了保证水体的水质,一般放尾重30~50克的鲟鱼,网目大小1.5cm左右即可,网箱的箱底要用绢纱缝上,避免饲料流失。

网箱一般是框架浮动式,可根据水温波动而自由升降。

网箱应在养殖鲟鱼前提前放入池内,让藻类附生,这是为了防止鱼种进去时损失身体。

鲟鱼应养殖在水域宽阔、水深5米以上、水质无污染的水域中。

这样使鲟鱼达到最高产,为养殖者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

合理放养鲟鱼一般适合在春季和冬季放养,放养的鱼种必须是体质健康、无伤无病、规格统一的。

一般每平米网箱放养的密度为:体重在40g 左右的鱼种放养80尾左右,放养时用食盐水对鱼体进行浸洗,保证鱼体干净无污染。

科学投喂鲟鱼的饲料应选择全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饲料需达到以下标准:蛋白质的含量要达到40%左右,其中动物蛋白质的含量要在15%以上,脂肪要在9%以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30%左右,还需要有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饲料投喂根据鱼口裂的情况投喂1/2为好。

鱼种在放入网箱2天之内不要投喂,让其适应网箱环境。

2天之后进行投喂,日投喂量6次左右。

进入正常饲养阶段,日投喂量3次,时间分别是早、中、晚,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保证每尾鱼都可以吃到饲料,而快速生长。

投喂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溶氧变化和鱼的摄食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科学投喂。

加强管理网箱需要配备专人进行看护,坚持每天几次巡箱,并做好气温、水温、投喂等日常记录。

仔细观察鲟鱼每天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当个体大小差异明显时,要及时分箱进行养殖,避免鱼体大小不一而两极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
1、池塘条件: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鱼池的面积以3―5亩为宜,其形状长方
形为好。

池底的淤泥小于10厘米。

如是水泥流水池其面积50―300米不限。

池深2米。

2、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的氯离子也会导致鲟鱼死亡。

3、鱼种放养:池塘在放养前进行生石灰消毒,每亩用10公斤左右,然后干塘日晒。

于放养前二周注水,水深为2米。

鲟鱼的放养密度和其个体大小有关,一般规格在
300―500克,每亩放500尾。

鲟鱼的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夏季池塘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注新水。

4、饲养管理:实行定时、定点、定量的投喂原则,日投饵率3%,以后随着鱼体长大,逐渐减少投饵率,当鱼达到1公斤以上时,日投饵率不超过1%。

由于鲟鱼怕光,所以投喂时间为每天黎明和黄昏各一次。

每半月加喂鱼健康2号、淡水鱼多维和酶制剂等,以提高
鲟鱼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加快鲟鱼生长。

鲟鱼个体大,寿命长,性成熟晚。

大多数鲟鱼在天然环境中性成熟年龄为10年以上,雄鱼比雌鱼早3-4年成熟。

史氏鲟成熟年龄一般是雌鱼9-10年,雄鱼7-8年。

鲟鱼对产卵场的要求非常严格,它们在自然环境下有时溯河上千公里寻找合适的产卵场,如果雌鱼洄游到产卵场的道路被坝切断,找不到适合的产卵环境,雌鱼的卵泡就会退
化吸收。

由于人工养殖条件与天然环境差异很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鲟鱼要达到性腺发育成熟
要采用人工调控温度、光照,水流等环境因子,配合生理诱导等技术达到性腺发育成熟。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养。

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

鲟鱼的耗氧率属于顺应型,即水环境溶氧量高时,它的耗氧率也高;随着水中溶氧的
下降,其耗氧率也随之下降。

鲟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高于常规养殖鱼类,仅次于鲑鳟鱼,这就对养殖水环境提出
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水中溶氧量应保持在6-8毫克/升,以保证顺利生长。

鲟鱼对外界影响的反应迟钝。

养殖中除沿池壁和池底游动外,很少做剧烈活动,消耗
在运动中的能量很少,因此,饲养过程中的饲料系数相对较低。

鲟鱼的食物惯性很强,拒食不熟悉的食物。

如开始时是食用水蚤和水蚯蚓,转食配合饲料时要有一定的驯化时间。

在养殖时要适时开口,在卵黄囊未吸收完毕的混合营养阶段,适时投喂适口的开口饵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此期的鱼苗为被动摄食,所以要求水中要保证一定的饵料密度,这样才能有较高的存活率。

鲟鱼的生长速度比较快,通常孵出的水花,经过1个月左右的养殖即可达到7-10厘米。

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当年早春放养100-150克重的鱼种,经过9-10个月即可养殖成0.75-1千克的商品鱼。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