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试题精华打印版
音乐美学复习题

1.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是一门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它从美学和艺术哲学的高度,对音乐艺术进行总体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因此音乐美学可以说是音乐学学科的基础理论。
音乐美学既不能脱离美学,也不能脱离音乐学,它是美学和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2.非自然性——创造性是什么意思?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音响,是一种创造性的音响。
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还是一部大型的交响乐,都同样渗透着一种创造力。
没有创造力,任何音响都不可能成为音乐。
3.非语义性——表情性是什么意思?音乐的声音仅仅限定在艺术的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
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它们是非语义性的。
4.什么叫模仿性?音乐中的模仿一般指用音乐中的声音模仿现实或自然界中的其他声音,即通过声音模仿声音,也就是说,音乐声音的模仿只是针对同类的物质而言,是针对那些用同一种感官——耳朵去接受的物质现象而言。
5.什么是象征性?象征性也是音乐的声音所具有的表现特性。
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和物质对象。
音乐声音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用声音象征声音以外的其他事物,如:力度,音色等。
6.什么是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形式,指的是整个音乐构成的外部表现特征。
音乐的形式既反映了构成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的外部组织及结构关系,同时也反映着音乐自身特殊的内部组织规律。
7.什么是连贯性原则?人的心理活动有这样一种自然的反应倾向:人们往往不习惯于那种频繁转换的心理状态,而是有一种希望某种心理状态保持与延续的倾向,我们把这种心理特征称之为心理活动的惯性现象。
正是这种自然的心理惯性现象,决定了音乐形式安排的连贯性原则。
8.什么是对比性原则?当长时间保持一种状态时,人们就有一种希望变化的欲望,我们将这种需要变化、对比的心理活动倾向称之为心理的“求异性”。
求异心理是一种要求改变当前心理状态与活动发展趋势的倾向,求异心理决定了音乐形式安排中对比与变化的自然于流畅。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__中央音乐学院(3)--期末考试(试卷)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课程期末考试(试卷)1、单选题1.下列哪项属于对音乐实践问题的研究:A 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 音乐感性材料的特点C 音乐与社会的关系D 作曲家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2.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 罗曼·茵伽尔顿:释义学的音乐美学B 伦纳德·迈尔:心理学的音乐美学C 克莱茨施玛尔:现象学的音乐美学D 苏珊·朗格:社会学的音乐美学3.以下关于音乐与语言之共通点的论述,哪一项不正确:A 音乐与语言都是一种符号B 音乐与语言都具有表情音调C 音乐与语言都具有非自然性D 音乐与语言都具有明确的意义4.以下哪项不是形式美的法则:A 和谐B 对称C 荒诞D 统一5.有关音乐在时间中存在的说法错误的是:A 音乐是一种虚幻的时间表象。
B 音乐的形式用它内部的状况和时值的变化创造了一种观念性的时间。
C 音乐的时间与现实的时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结构和逻辑模式。
D 音乐的时间与现实的时间并无太大区别。
6.以下哪一项内容不属于音乐的自律性内容:A 勃拉姆斯音乐中的内向性。
B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给人带来的乐观、向上的感受。
C 电影《雪城》主题歌给人带来的悲观、压抑的感受。
D 钢琴曲《威尼斯船歌》描写了威尼斯运河上行船往来,碧波荡漾的景象。
7.下哪一项内容不属于音乐的他律性内容:A 管弦乐曲《牧神午后》运用松散的和声、缺乏倾向性的全音音阶,加弱音器的弦乐,象征了午后昏昏欲睡的牧神以及他的梦幻。
B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以不同的木管乐器对不同类的鸟鸣进行模仿,暗示了一幅鸟语花香的春天和面。
C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引子,通过大管低沉的音色、缓慢的速度和下行音调,使人们产生悲哀、压抑的感受。
D 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以一个贯穿全曲五个乐章的基本主题暗示他的情人。
8.下列有关音乐创作中的精神创作和物质创作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精神创作主要是靠技巧来完成。
音乐美学考试题和答案

5. 对音乐作品进行感性识别的基本要领有哪些(A )。(单选)—5 分
A 充分把握音响效果的重复与变化 B 将音乐作品简化为乐谱从而进行识别 C 将整首作品拆分为段落进行识别 D 综合运用多种乐器来进行识别
6. 下列关于“美学”概念的起源和发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C )。(单选) —5 分
A 在希腊词源中,“美”的概念还包含了“使动”的意义 B 美学的概念最初出现于哲学范畴中 C 从中国六艺的概念来看,美学还需具备一定的技能 D 美学是与“情感、感受”发生关系的概念
A 正确 B 错误
18. 西方文化中,“美”的词源来源于古罗马文,其词根意为“为感性立言”。 (判断)—5 分 N
A 正确 B 错误
19. 韩锺恩教授认为在从调性音乐到无调性音乐的变革过程中,瓦格纳发挥了 在其中搭建桥梁的作用。(判断)—5 分 Y
A 正确 B 错误
20. 20 世纪音乐指产生于 20 世纪的音乐作品。(判断)—5 分 N
7. 根据韩锺恩教授的理解,约翰·凯奇在演奏《4 分 33 秒》意图给听众营造 怎样的听觉效果( A)。(单选)—5 分
A 偶然的、一次性的声音 B 预设的、感性的声音
C 完全的、绝对的寂静 D 观众的嘈杂和喧嚣
8.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对歌剧发展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中对他的成就叙 述正确的有哪些(ACD )。(多选)—5 分
13. 周海宏在《从不美到不是——音乐的底线》中阐述,音乐的边界由哪些因 素确定(ABCD )。(多选)—5 分
A 声音是基本的构成材料 B 满足人的听觉需要 C 经过人类加工活创作 D 结构样式包含感性的有序性
14. 前导主题在同一乐曲的不同乐章中出现时,不能有任何变化。(判断)—5 分N
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

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音乐美学中,音乐的“美”是指:A. 音乐的物理属性B. 音乐的社会功能C. 音乐的审美价值D. 音乐的创作技巧答案:C2. 以下哪位哲学家对音乐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3. 音乐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A. 音乐的歌词内容B. 音乐的旋律线条C. 音乐的创作背景D. 音乐的表演风格答案:B4.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A. 相互独立B. 相互补充C. 完全相同D. 互不影响答案:B5. 音乐的“情感表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的?A. 歌词的直接叙述B. 旋律的起伏变化C. 乐器的音色选择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音乐美学是一门研究音乐审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对)2. 音乐的“美”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与客观因素无关。
(错)3. 音乐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是相互独立的。
(错)4. 音乐的创作和欣赏不受文化背景的影响。
(错)5. 音乐的“情感表达”是音乐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音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答案:音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的审美标准、音乐创作与欣赏的审美规律等。
2. 描述音乐与绘画在审美体验上的异同。
答案:音乐与绘画在审美体验上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
不同点在于音乐是通过声音和时间的流动来传达情感和意象,而绘画则是通过视觉元素和空间的布局来表现。
音乐的体验是动态的,依赖于时间的流逝,而绘画的体验是静态的,可以反复观看。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音乐美学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音乐美学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美学提供了一套理论框架,帮助音乐家理解音乐的审美价值和创作原则;其次,音乐美学的研究可以指导音乐家探索新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再次,音乐美学有助于音乐家与听众之间的沟通,增强音乐作品的感染力;最后,音乐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培养听众的审美能力。
音美考试试题

音美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音乐理论中,全音和半音之间的关系是:A. 全音等于两个半音B. 半音等于两个全音C. 全音和半音是相同大小的音程D. 全音和半音没有固定的关系2. 下列哪个乐器属于弦乐器?A. 长笛B. 小号C. 小提琴D. 架子鼓3. 在五线谱中,高音谱号的另一个名称是什么?A. G谱号B. F谱号C. C谱号D. D谱号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音乐的基本要素?A. 旋律B. 节奏C. 音色D. 重力5. 音乐术语“Crescendo”表示的是:A. 渐强B. 渐弱C. 保持音量D. 突强后渐弱6. 在音乐中,“三连音”是指:A. 三个音符连续演奏B. 三个音符平均分成四部分演奏C. 四个音符平均分成三部分演奏D. 三个音符平均分成三部分演奏7. 以下哪个是贝多芬的著名作品?A. 《四季》B. 《命运交响曲》C. 《胡桃夹子》D. 《图兰朵》8. 在音乐中,“和声”通常指的是:A. 单一旋律线的演奏B. 多个声部同时发声C. 乐器的独奏D. 人声的合唱9. 以下哪个不是音乐的节奏符号?A. 四分音符B. 二分音符C. 全音符D. 八度音符10. 在音乐术语中,“Piano”通常表示:A. 强音B. 弱音C. 中等强度D. 非常响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 一个完整的八度包括________个半音。
13. 在五线谱中,中央C位于________线。
14. 音乐术语“Legato”表示演奏方式要________。
15. 弦乐器通常通过________或________来改变音高。
16. 音乐中的节奏是指________的长短和强弱。
17. 一个全音符的时值等于________个四分音符。
18. 音乐术语“Staccato”表示演奏方式要________。
《音乐美学基础》练习题

《音乐美学基础》练习题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1、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2、物质材料在构成艺术作品时被称为它是沟通人与艺术作品的媒介。
3、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音色。
4、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包括和,前者一般包括5、从音乐存在方式的角度来看,音乐通过自身的特性创造出一种时间的、空间、运动。
6、音乐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两种含义,一种是直觉的/非想象的的内容因素,另一种是非直觉的想象的可以称之为的内容因素。
7、在音乐声音的表现性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8、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一般包括等。
9、音乐表演的本质是二、简答(每题5分,共40分)1、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那些方面?2、音乐美的范畴一般包括哪些?3、音乐一般来说包含哪些内容?它们分别包括哪些要素?4、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有哪些?5、如何看待美的本质这一问题的?6、如何理解音乐创作的本质?7、如何认识音乐功能的三个层次?8、音乐欣赏过程中涉及哪些心理因素?如何培养音乐欣赏能力?三、论述(共20分)1、你认为学习音乐美学有哪些意义?一、填空1、美学规律2、感性材料3、力度(音强)速度节奏音程(音高)音色4、传统作曲技法现代作曲技法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5、表象虚幻想象中6、音乐性非音乐性的7、表情性8、过程冲突(戏剧性)抒情9、二度创造二、简答1、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那些方面?音乐的声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声音,它是一种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
它建立在创造性的基础上,而这种创造性的因素又蕴涵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等表现手段之中。
因此,从总体上说,音乐的声音是一种表现性的声音,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都没有离开这个原则。
即使是现代音乐中的噪音,也没有摆脱这个基本的原则。
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在弦乐曲《祭广岛受难者的哀歌》中,采用弓根和指尖敲击乐器的面部,在琴马和系弦柱上拉奏等手段,由这种新的演奏法所造的噪音,也同样是一种表现性声音。
《音乐美学》题集

《音乐美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A. 音乐的创作技巧B. 音乐的审美规律和审美特征C. 音乐的表演形式D. 音乐的传播方式2.下列哪位音乐家对音乐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贡献?A. 贝多芬B. 肖邦C. 汉斯立克D. 巴赫3.音乐美学中的“形式主义”观点主要强调:A. 音乐的情感表达B. 音乐的社会功能C. 音乐的形式结构D. 音乐的创作背景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美学的研究范畴?A. 音乐的审美心理B. 音乐的审美标准C. 音乐的演奏技巧D. 音乐的审美教育5.“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音乐美学的哪种理论?A. 表现主义B. 形式主义C. 客观主义D. 实用主义6.下列哪位哲学家对音乐美学的理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7.音乐美学中的“自律论”与“他律论”主要争论的是:A. 音乐的创作方法B. 音乐的审美标准C. 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 音乐的传播方式8.下列哪一项是音乐美学中“表现主义”观点的核心?A. 音乐是形式的艺术B. 音乐是情感的表现C. 音乐是社会的反映D. 音乐是理性的产物9.“音乐美学”这一术语最早由哪位学者提出?A. 汉斯立克B. 康德C. 黑格尔D. 叔本华10.下列哪一项不是音乐美学研究音乐与社会关系时可能涉及的方面?A. 音乐的社会功能B. 音乐的社会背景C. 音乐的演奏技巧D. 音乐的社会影响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始于______世纪。
2.“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一观点强调了音乐的______功能。
3.在音乐美学中,“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主要存在于音乐的______之中。
4.“他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主要来源于音乐的______。
5.汉斯立克的《______》是音乐美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6.音乐美学中的“形式主义”观点主要受到______哲学思想的影响。
音乐美学考试资料

音乐美学一、填空:10 分填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指概念,最初是在1750 年由德国哲学家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指概念,提出的。
鲍姆嘉通提出的。
2、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
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他写过一本叫《论音乐美学的思想》。
他写过一本叫《论音乐美学的思想》。
便是“本质功能” 音乐的本质就是体现在人3、音乐的审美功能便是“本质功能”,音乐的本质就是体现在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
4、音乐的功能包括: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
音乐的功能包括: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
5、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教化时,具有各种实用功能。
具有各种实用功能。
6、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感性需要时,具有不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感性需要时,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7、音乐审美器官包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
乐审美器官包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
生理两方面的因素8、音乐美的本质是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
音乐美的本质是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
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9、音乐的丰富有序美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
音乐的丰富有序美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
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10、音乐与语言艺术的比较——音乐的非语义性。
10、音乐与语言艺术的比较——音乐的非语义性。
——音乐的非语义性11、音乐与视觉艺术的比较——音乐的听觉感受性。
11、音乐与视觉艺术的比较——音乐的听觉感受性。
——音乐的听觉感受性12、审美特征就是对象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12、审美特征就是对象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13、音乐是人类为满足听觉感性需要与表现内心感受需要而创造的丰13、音乐是人类为满足听觉感性需要与表现内心感受需要而创造的丰听觉感性需要与表现内心感受需要而创造的富有序的声音组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美学第一篇音乐表演美学原理二、选择题二、选择题1、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有哪些?(ABC )A 忠实原作与表演创造的统一B 历史风格与时代精神的统一C 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D 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统一1、你怎么理解作品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性,是指对音乐原作的忠实体现。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属于一定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在体裁形式与表现内涵上也都有其各自的规定性。
充分了解作曲家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切实把握音乐作品形式与内涵的规定性,是进行第二度创造的基础,是音乐表演获得真实性的基本保证。
追求音乐表演的真实性,必须把乐谱作为基本依据加以认真对待。
乐谱是作曲家创作意图的直接记录,随着记谱法的日趋完善,许多作曲家倾向于尽可能详尽地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加以标示,因此对于作曲家写下的乐谱进行认真的研读与揣摩,对于获得真实性的音乐表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我们也并不同意某些音乐家把乐谱作为唯一的依据,把音乐表演真实性的追求仅仅局限于照谱演奏的观点。
在我们看来,乐谱固然重要,但是不应把它孤立起来,对作曲家美学观念和创作意图的探讨,对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和风格范畴的研究,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音乐表演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只有把音乐作为在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文化意识,作为具有丰富内涵的作曲家的人生体验的艺术表现,才可能真正获得音乐表演的真实性。
2、简述现代音乐美学是怎样看待音乐表演创造的?现象学美学提出音乐作品是意向性对象的理论,从根本上为音乐表演的意向性活动规定了方向。
那就是,音乐表演的意向性活动的目的,在于对音乐作品这个意向性对象进行意义的填充和丰富,并由此体现音乐表演的创造性,这已如前述。
而从释义学的观点来看,音乐表演的创造性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历史释义学所提出的对音乐作品意义的还原和重建,要求表演者努力回到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从对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创作意图的追寻中,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的还原和重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性。
但问题在于,历史释义学只把这种创造性局限于对历史的追寻和再现,忽略了表演者所处的时代精神和美学观念,特别是忽略了表演者作为实践主体的创造性。
因此,从现代释义学的观点来看,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解释者在现实视界中的创造,即音乐表演者要站在现实视界的立场上,运用当代的审美观和艺术理念,对音乐作品作出新的理解和解释,使音乐作品通过当代的表演解释焕发出新的光彩。
现代释义学对现实视界的强调,为音乐表演创造性的发挥开辟出没有止境的广阔前景。
肯定当代人对音乐作品的新的理解和解释,就意味着在音乐的情感性质和历史风格共同性的基础上,在音乐表演中更大限度地融入当代人的理解和感受,赋予音乐作品以新的时代感。
现代释义学提出的“视界融合”为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注入了新的内涵。
视界融合,既不同于历史释义学,仅仅是历史的重建和还原,也不是只有现实视界、脱离原作去进行随意的解释和处理,而是把历史视界和现实视界融合起来,并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达到新的理解,创造一个新的视界。
这种视界融合,对于音乐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音乐表演者既要有历史的视界,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原有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又要有现实的视界,用现代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情感去理解和体验历史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使音乐的理解和解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正是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3、简述音乐表演创造的时代性与历史风格的关系。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作为一项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和理想是必须坚持的,那种完全不顾作品的历史风格,而片面强调音乐表演的现代化,或只是局泥于作品的历史风格,而完全排斥表演的时代精神的极端化的观点和做法是应该避免的。
而且正像我们在论述音乐表演的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时所指出的那样,在音乐表演的历史性与时代性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做到二者完美的协调与统一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表演者的美学观念和个人条件的不同,在实际演奏中侧重于某一方面,或强调音乐作品的历史风格,或者突出音乐表演的时代精神,这不仅应该允许,而且是有益的,因为它可能导致音乐表演风格的多样化,并且有利于音乐表演者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挥。
1、你怎样理解音乐的内涵?概括起来,音乐的精神内涵,即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以人的感情表现为核心,从类型上可以划分为:(1)情感—情绪—情态,属纯粹情感范畴;(2)情思—情意—思想,属感情与思想相结合的范畴;(3)情境—形象—意境,属感情与客体形象相结合的范畴;(4)性格与气质,属人的感性特征范畴。
音乐表现的情感,不是一般的、日常人的喜怒哀乐的原样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高度集中化、典型化、升华了的情感,是艺术化、音乐化、诗化、美化了的情感。
它是作曲家对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体验,是其丰富精神世界的体现,与作曲家的时代环境、生活道路、艺术道路、创作特征以及标题内容密不可分。
2、在对作品的风格把握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因素?音乐风格是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所呈现的总的艺术特色。
音乐表演者在研究音乐风格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该作品的作曲家个人的风格。
它是作曲家独特性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反复出现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特征。
在对作曲家个人风格的把握上要注意(1)是否该作曲家风格前后统一,有无重大风格转变。
(2)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中是否反映出作曲家风格的多样性。
2、该作品所具有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与流派风格。
3、在音乐表演中要注意在上述两个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适合表现这种风格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自己完美地表现出来。
总之,对音乐风格的表现,其核心是纯正性,即按照音乐原有风格进行表演,而不是凭表演者的随心所欲,把什么作品都演奏成一个味道,一种样式。
二、简答题音乐形式分析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1、横向的形式结构分析:对音乐的动机主题、乐句、分段一直到乐曲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和把握。
2、纵向的总谱分析: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间的关系,各平行声部之间的关系,作品的调性布局,多声部中和声与复调的运用以及管弦乐配器的效果等进行分析。
二、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音乐精神内涵范畴的有:()A 情感—情绪—情态,属纯粹情感范畴;B 情思—情意—思想,属感情与思想相结合的范畴;C 情境—形象—意境,属感情与客体形象相结合的范畴;D 性格与气质,属人的感性特征范畴。
答案:ABCD2、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音乐的风格:()A 作曲家的个人风格B 时代风格C 民族风格D 流派风格答案:ABCD得分:三、问答题1、你怎样理解音乐的内涵?隐藏答案概括起来,音乐的精神内涵,即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以人的感情表现为核心,从类型上可以划分为:(1)情感—情绪—情态,属纯粹情感范畴;(2)情思—情意—思想,属感情与思想相结合的范畴;(3)情境—形象—意境,属感情与客体形象相结合的范畴;(4)性格与气质,属人的感性特征范畴。
音乐表现的情感,不是一般的、日常人的喜怒哀乐的原样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高度集中化、典型化、升华了的情感,是艺术化、音乐化、诗化、美化了的情感。
它是作曲家对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体验,是其丰富精神世界的体现,与作曲家的时代环境、生活道路、艺术道路、创作特征以及标题内容密不可分。
2、在对作品的风格把握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因素?隐藏答案音乐风格是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所呈现的总的艺术特色。
音乐表演者在研究音乐风格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该作品的作曲家个人的风格。
它是作曲家独特性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反复出现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特征。
在对作曲家个人风格的把握上要注意(1)是否该作曲家风格前后统一,有无重大风格转变。
(2)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中是否反映出作曲家风格的多样性。
2、该作品所具有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与流派风格。
3、在音乐表演中要注意在上述两个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适合表现这种风格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自己完美地表现出来。
总之,对音乐风格的表现,其核心是纯正性,即按照音乐原有风格进行表演,而不是凭表演者的随心所欲,把什么作品都演奏成一个味道,一种样式。
第二篇表演艺术发展>> 第四章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美学思想二、论述题1、《溪山琴况》的音乐美学思想。
(1)《溪山琴况》以和、淡、古、雅为核心的审美准则“和”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
《琴况》关于和,首先提出古人制琴“其所首重者,和也。
”“和之始,先以正调品弦、循徽叶声,辨之在指,审之在听,此所谓以和感,以和应也。
和也者,其众音之会,而优柔平中之龠乎?”接着,《琴况》提出它最重要的美学思想:“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
”关于“淡”,《琴况》指出:“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
清泉白石,浩月疏风,悠悠自得,使听之者游思飘渺,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淡。
”关于“古”,《琴论》提出合于“正声”、“雅、颂之音”的审美要求;而关于“雅”则提出归于“清静贞正”的“大雅”的审美观念。
(2)《溪山琴况》的演奏美学思想:弦、指、音、意的关系琴况》对音乐演奏美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抓住了琴乐演奏的四个关键环节:弦、指、音、意,并且出色地论述了四个环节之间的三对关系:弦与指,指与音,音与意,要旨在于它们之间的“合”,即协调一致,彼此谐和。
弦与指合:弦是琴弦,指是弹奏者的运指。
“夫弦有性,欲顺而忌逆,浅实而忌虚。
” 指与音合:运指固然要符合弦的特性与规律,然而其目的则在于弹出美妙的声音。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懂得和把握:音有律,即分清弦上的徽位和分数,准确地把握音高和韵律的变化,不可混而不明;音有理,即明辨篇、句、字等乐曲结构和节奏运行的细微变化,不能紊乱、无序。
音与意合:《琴况》的“音”是指音乐的声音和音响形式,而“意”则是指音乐的意蕴内涵,其中也包含有对演奏者心意的要求。
二者关系的关键则是“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由此才能“众妙归焉。
”而二者相合的要旨则是:“体曲之情,悉曲之意”,(体会曲意,感受曲情)“以音的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即用音的精粹去体现意的深微。
2、中国传统唱论的基本美学思想。
中国的传统唱论两个基本的美学观念“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1)“字正腔圆”——吐字与声腔的关系字正腔圆是中国唱论的基本美学观念。
它的基本要求是吐字真切,以字行腔和字声相谐。
吐字真切在中国唱论中占有首要地位。
这与中国唱论“诗言志,歌咏言”这一基本美学思想密切相关。
传统唱论为使歌唱吐字真切,对汉字字音的构成与吐字方法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2)“声情并茂”——声音与情感的关系中国传统唱论不仅在字与声的关系上讲究“字正腔圆”,而且还进一步在声与情的关系上要求“声情并茂”,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体现中国传统唱论的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