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第七章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2.绩效评估的途径。 (1)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全面推进或渐进式推进。 (2)自上而下――用实验性的方法,侧重于评估技术的有效 性、可靠性、同质性;自下而上――更多强调协调合作。 3.绩效评估的制度安排:指评估中各部门的地位和角色的安排 (1)财政和预算部门。 (2)在现有部门内部建立专家管理机构――起思想库的作用 (3)培训制度――帮助组织成员转变观念态度。 4.绩效评估的信息系统:包括确定评估的内容、绩效资料的审 核、绩效结果的所馈制度和绩效信息的使用机制。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
a.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 b.绩效评估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 c.绩效评估有利于政府信誉和形象的提高; d.绩效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要素
1.绩效评估的目标。 (1)绩效评估最根本的目的是评价公共 部门的行为活动和运营状况,审查公共组织对 资源的利用及所取得的成绩,以期向公众证明 公共资金得到合理和富有效率和效力的使用, 从而维护公共部门的存在的合法性。 (2)目标:①提高组织绩效,②明确责任 制,③增收节支。 (3)实现:需制定步骤清晰的计划时间 表,建立绩效追踪和控制系统,设计出能有效 评价成功与否的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地对组织 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研究 和实践起步较晚。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公 众民主参政、议政程度的不断提高,也为了适应日益 加剧的国际激烈竞争环境,迫切要求公共部门树立自 己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的思想,改进办事作风、提高 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规范化、 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绩效评估体系。
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和发展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 (1)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①“非商品性产 )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 出”,对其数量上的正确测量带来技术上的困难。② 无法取得可比较的成本或收益数据(无竞争单位)。 ③即使可量化,以量化形式表现绩效不适宜。 (2)目标缺乏准确性 )目标缺乏准确性。①绝大多数体制中存在多 重的甚至相互冲突的目标。②目标常具有抽象性和笼 性。③目标过大过高难以达到,评估的实际操作困难 (3)绩效标准指标难确定。①与品质有关的指 )绩效标准指标难确定。 标难以制定。②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地区性、规模、 大小均有差异性,以同样指标衡量,有失公平。③主 观判断的片面性。 (4)评估信息系统的不健全。①信息收集困难。 )评估信息系统的不健全。 ②信息沟通障碍。 (5)管理者与评估者的对立。 )管理者与评估者的对立。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显得越来越重要。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指对政府公共事务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评估,以衡量其业务水平和效能。
它对于政府公共事务单位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绩效评估的目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的角度进行阐述。
首先,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目的在于衡量和改善公共事务单位的业绩和效益。
通过对政府公共事务单位工作绩效的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其工作状态和问题,为其提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政府公共事务单位的效能、效率和效果。
效能是指公共事务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包括目标的达成程度、工作过程的合理性和充分性等方面。
效率是指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消耗的资源和时间,包括资金的利用效率、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
效果是指公共事务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效应,包括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社会效益和贡献度等方面。
最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是通过观察、访谈、调研等方法,对公共事务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主观评价,强调评估人员的经验和专业判断。
定量评估是通过收集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公共事务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强调评估结果的可量化和可比较性。
综上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对于政府公共事务单位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指标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运用,可以全面了解公共事务单位的工作状态和问题,为其提供合理建议和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应注重平衡效益与效率的关系,注重量化和可比较性的要求,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标准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标准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对于评价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绩效评估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就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应该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需求。
公共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因此其绩效评估标准应该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为核心指标。
这包括对公共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公众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其次,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还应考虑其资源利用效率。
公共部门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因此,评估标准应该包括对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确保公共部门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另外,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还应考虑其组织管理和运营效率。
公共部门的管理和运营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工作效率和绩效水平。
因此,评估标准应包括对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公共部门能够高效运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最后,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还应考虑其社会责任和公共效益。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公共部门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因此,评估标准应包括对公共部门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和公共效益的评估,以确保公共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社会公众创造更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标准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包括服务对象需求满足、资源利用效率、组织管理和运营效率、社会责任和公共效益等方面的评估内容。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才能够更好地评价公共部门的工作绩效,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方法与指标体系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方法与指标体系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它旨在提高政府和公共机构的效率和效能。
随着现代社会对公共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展开讨论,并探讨其应用和挑战。
一、方法和指标体系的选择1.输入-输出模型输入-输出模型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常用的一种方法。
该模型通过考察资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评估公共部门的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比较公共部门的预算支出和实际成果来评估其绩效。
然而,这种方法过于简单,忽略了公共部门的质量和创新。
2.绩效评估框架绩效评估框架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它涵盖了多个维度和指标。
例如,可以将绩效评估分为结果导向、行为导向和资源导向三个维度,进一步细化涉及效果、效率、公正和可持续性等指标。
这种方法可以全面评估公共部门的绩效,但也存在指标选择过多和评估结果的复杂性等问题。
3.多维度评估多维度评估是一种综合多种方法和指标的绩效评估方法。
通过综合利用输入-输出模型、绩效评估框架和其他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公共部门的绩效。
多维度评估旨在兼顾公共部门的效率、质量和创新,但也面临方法整合和数据获取困难等挑战。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1.效果类指标效果类指标主要评估公共部门的政策和项目的实际效果。
例如,通过考察教育部门的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可以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
效果类指标可以帮助公共部门了解其政策和项目的实际影响,但也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并寻找可靠的评估方法。
2.效率类指标效率类指标主要评估公共部门的资源利用情况。
例如,通过比较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和治愈率,可以评估医疗机构的效率。
效率类指标可以帮助公共部门发现资源浪费和提高效率的潜力,但也需要注意数据获取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3.质量类指标质量类指标主要评估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例如,通过考察公共交通的准点率和乘客满意度,可以评估公共交通的质量。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改善方法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改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和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以及改善方法。
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教育、卫生等各种公共服务机构。
评估公共部门的绩效对于提高政府组织的运作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满足公众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能够帮助政府机构了解自身的运作状况。
通过评估,政府可以了解公共服务的效果、效率和覆盖面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例如,评估教育系统的绩效可以帮助政府发现教学质量的短板,进而制定相关政策改进教学质量。
评估卫生部门的绩效可以帮助政府发现医疗服务的瓶颈,并采取措施解决。
其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评估,政府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公共服务进行改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的需求。
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帮助政府根据需求分配资源,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程度。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作为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依据,促进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最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有助于促进政府的透明和公正。
通过公开和公正的评估过程,政府机构的绩效可以被公众了解,从而增加政府的透明度。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政府对外责任和问责的依据,促使政府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
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方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所评估的具体公共服务而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法:1. 指标法:通过选择一些代表性指标,以评估指标的达成情况来反映公共部门的绩效。
例如,评估教育系统的绩效可以选择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师生比例等。
评估卫生系统的绩效可以选择指标包括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资源的配置等。
2. 用户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公众进行调查,了解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期望,以反映公共部门的绩效。
用户满意度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进行。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一种管理工具,绩效评估在公共部门的应用日益广泛。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不仅能够帮助政府机构提高管理效率和执行力,也能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以及思考。
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1.绩效评估概念绩效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对某个组织、系统或个体所实现的效果进行评价、比较和控制的过程,旨在促使实现预期目标。
2.公共绩效评估的特点公共绩效评估相较于私营企业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如(1)政策目标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政策目标和实践常常不完全吻合,因此绩效评估的目标可能缺乏明确性,需要强化对政策目标的认识和考虑。
(2)政府通常需要平衡多重目标,通过精心平衡,才能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度。
因此,公共绩效评估需要结合整体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3)政府任务通常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考虑战略和长期目标;但同时也需要考虑日常的执行和短期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交付,所以公共绩效评估要区分出系统和动态环境下的评估。
3.绩效评估的理论模型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绩效评估常用的理论模型有两种:结果链模型和逻辑框架模型。
(1)结果链模型认为制定政策时需要思考预期结果,并且在实施政策时也需要关注实际结果。
该模型是通过评估政策达到预期目标的结果来评估工作的。
(2)逻辑框架模型是一种描述项目的理论框架,该模型将各个环节分为原始输入、中间过程、终极结果和输出四个领域统筹。
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实践案例1.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绩效评估相关政策,包括创立一个绩效评估办公室,满足绩效评估所需的数据和管理流程的优化等。
美国国会也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定期报告业绩和计划,而行政部门需要向国会报告执行计划并披露每个政策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
这些数据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的责任感和绩效评估的有效性。
2.新加坡国会条例新加坡国会条例对于绩效评估还颁布了一套国家标准。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价值标准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价值标准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价值标准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公共价值:评估公共部门绩效的价值标准之一是其对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福利的贡献。
例如,评估一个医疗部门的绩效可以考虑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和治疗效果。
2. 效率:评估公共部门绩效还需要考虑其资源使用的效率。
效率评估可以衡量公共部门在提供服务时所用的资源与其所达成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以确保资源的最佳利用。
3. 透明度和问责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价值标准之一是能够提供透明的信息和评估结果,以便公众和决策者能够了解公共部门的表现,并对其进行问责。
这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能和质量。
4. 用户满意度: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也可以考虑用户对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
这可以通过调查、反馈和投诉等方式来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反馈,以衡量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5. 创新和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还应考虑其在创新和改进方面的表现。
评估公共部门的创新能力和改进措施,可以促进公共部门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效能。
综上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价值标准应综合考虑公共价值、效率、透明度和问责制、用户满意度以及创新和改进等方面。
这些标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质量和效能,以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利益。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4e评价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4e评价前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政府机构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旨在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推进政策实施以及优化预算分配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估指标的设定不够合理、数据收集不够完善等等。
因此,本文将结合4e评价模型提出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一些建议。
什么是4e评价模型?4e评价模型是一种常用于绩效评价的模型,它包括Effectiveness(有效性)、Efficiency(效率)、Economy(经济性)和Equity(公平性)四个方面。
四个方面的含义分别如下:•Effectiveness(有效性):评价绩效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它关注的是政府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了公众的需求。
•Efficiency(效率):评价绩效的实现程度与资源使用的关系。
它关注的是政府机构在提供服务时所使用的资源成本是否合理。
•Economy(经济性):评价资源使用的效果。
它关注的是政府机构在提供服务时所使用的资源成本是否有效。
•Equity(公平性):评价政府机构是否能平等地向各个群体提供服务。
它关注的是是否存在着群体之间的服务的不公。
如何使用4e评价模型?下面的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4e评价模型对一家学校进行绩效评估。
以一所学校为例,对其绩效进行评估时,首先需要确定目标。
比如,目标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
接着,就需要对它的绩效按照4e模型进行评估。
•Effectiveness(有效性):学校要从以下方面考虑效果:教学质量:课程安排是否合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结果:能够够让更多的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在保证学生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学生成绩提升。
•Efficiency(效率):学校要从以下方面考虑效率:教学成本:每逢教师的工作量,是否使用了适当的教学资源。
对于效率的提高,是通过减少耗时的非必要的和多余的过程,节省教学成本,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结果:满足在限定资源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顾客满意度绩效模型对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的启示摘要:企业绩效评估中的顾客满意度与政府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中的公众评价(市民感知)政府绩效,其本质都是服务对象对服务主体的评价。
公众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尤为重要的程序,有助于联系群众,反映民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建设服务性政府。
在文中,笔者将试图借鉴企业中相对先进的顾客满意度绩效模型,例如KANO模型、ACSI模型等,来完善公共部门中的公众评价体系,希望对中国的社会公众评价政府绩效体系有所建言。
关键字:社会公众评价政府绩效顾客满意度绩效管理 KANO模型 ACSI模型Abstract: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 of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the same with social public comments in essence, which is the evaluation about the service object to the service main body. Social public comments are the important procedure i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t will help tie with the masses and reflect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n it is good for improving public service quality and building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my essay , I will try to use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 of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reference , such as KANO、ACSI etc. I hope that my ideas will do some good for the social public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Key words:The social public evaluation system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 of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KANO\ ACSI无论是当下十分受宠的平衡记分卡,抑或是EFQM卓越化模型(The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 ),我发现顾客维度均占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课堂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还有很多其他的绩效评估模型,例如通用评估框架(CAF)、360反馈评价体系等,其维度中也均包括服务对象对服务主体的满意度反馈。
相比先进多样的顾客满意度绩效评估模型,我国的公共部门的公众评价政府绩效体系单一、僵化,处于初步阶段。
本文将着重研究二者的联系,尝试借鉴企业中相对先进的顾客满意度绩效模型,例如KANO模型、ACSI模型等,来完善公共部门中的公众评价体系.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追求社会公众的满意率是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内容。
我国政府近年来在公共行政改革1中也开始重视并探索社会公众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方式,像南京市推行的“万人评政府”,北京市试行的“网上评议”政府,青岛市推行的“民评官”活动等等,表明政府越来越重视民意,“执政为民”正由理念化为实际行动。
此举无论是对加速政府转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均极具现实意义.社会公众评价政府绩效包含内容很多,本文将借鉴部分企业绩效评估模型来完善社会公众评价政府绩效的相关内容。
一、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定量研究ACSI2是一种衡量经济产出质量的宏观指标,是以产品和服务消费的过程为基础,对顾客满意度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
㈠ACSI模型介绍ACSI模型结构如图所示:2ACSI是Fornell等人在瑞典顾客满意指数模式(SCSB)的基础上创建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通过顾客的消费认知过程,将总体满意度置于一个相互关联的因果互动系统中。
该模型通过将消费经过与整体满意度结合,并指示出满意度高低将带来的后果,从而能推测出整体满意度的前向预期。
ACSI模型3是由多个结构变量构成的因果关系模型,其数量关系通过多个方程的计算经济学模型进行估计。
其评估维度包括:顾客预期(Customer Expectations)(顾客预期是指顾客在购买和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之前对其质量的估计)、感知质量(Perceived Quality)(感知质量是指顾客在使用产品或服务后对其质量的实际感受)、感知价值(Perceived Value)(感知价值体现了顾客在综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以后对他们所得利益的主观感受)、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顾客满意度这个结构变量是通过计量经济学变换最终得到的顾客满意度指数)、顾客抱怨(Customer Complaints)(决定顾客抱怨这个结构变量的观察变量只有1个,即顾客的正式或非正式抱怨)、顾客忠诚(Customer Loyalty)(顾客忠诚是模型中最终的因变量)。
㈡对社会公众评价体系的启发根据ACSI的启发,我们可以针对社会评价政府绩效体系4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对照借鉴。
(1)顾客预期(Customer Expectations)——公众预期。
公众对于政府公共服务的预期。
政府根据公众预期提供公众需要的服务。
(2)感知质量(Perceived Quality)——感知公共服务。
感知公共服务是指社会公众在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实际感受,包括符合个人生活需要的的感受、服务可靠性的感受和对公共服务质量总体的感受。
(3)感知价值(Perceived Value)——感知公共服务的价值。
社会公众在综合公民权利和义务下斟酌政府公共服务价值的主观感受。
(4 )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社会公众满意度。
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通过计量经济学变换得到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数。
ACSI模型在构造顾客满意度时选择了3个观察变量;实际感受同预期质量的差距、实际感受同理想3许召元.顾客满意度的市场价值.A NNAS OF QUALITY,2001.34刘武,朱晓楠.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c] /董克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一第三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产品的差距和总体满意程度。
因此,社会公众满意度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实际感受同预期质量的比较,差距越小顾客满意度水平就越高。
(5)顾客抱怨(Customer Complaints)——社会公众抱怨。
通过统计社会公众正式或非正式抱怨的次数可以得到社会公众抱怨这一结构变量的数值,当然这种统计在实际生活中不好实施,但是,可以选择相关样本,进行小规模典型性统计。
(6)顾客忠诚(Customer Loyalty)——社会公众忠诚。
此为模型中最终的因变量。
社会公众使用这种公共服务的重复的可能性。
如果社会公众对某产品或服务感到满意,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忠诚,表现为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重复购买或向其他公众推荐。
㈢关于ACSI模型在社会公众评价政府绩效体系中的评价通过ACSI模型,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政府部门的社会公众满意度一致衡量并进行比较。
另外,还可以在同样的公共服务的不同社会公众群体之间进行比较,体现出群体之间的差异。
ACSI模型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呈现因果关系,它不仅可以通过归纳社会公众对以往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来总结以往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还可以通过评价社会公众的态度(如预期、抱怨、忠诚等),预测公共部门未来工作的成效。
在实际调研时,ACSI模型只需要较少的样本(120-250个),就可以得到一个公共部门比较准确的社会公众满意度。
ACSI是以先进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精确的数量经济学模型5,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监测宏观的经济运行状况,并没有具体的指标来诊断顾客满意度较低的原因。
所以,企业(政府)即使知道自己的满意度低,也不知道具体低在生产或服务的哪个环节。
因此,缺乏对评估对象的具体指导作用,在微观层面满意度调查不常使用。
二、KANO6模型——定性研究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和他的同事Fumio Takahashi 《魅力质量与必备质量》﹙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的研究5许永龙.转变质量经营观念提高顾客满意度水平.ANNALS OF QUALITY,2001,36李振国.用户满意度指数( CSI ) 综述.ANNAS OF QUAU-TY,2001,2报告于1984 年1月18日正式发表在日本质量管理学会(JSQC)的杂志《质量》总第l4期上,标志着狩野模式(Kano mode1)的确立和魅力质量理论的成熟。
㈠KANO模型介绍KANO模型7定义了三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
这三种需求根据绩效指标分类就是基本因素、绩效因素和激励因素。
首先,基本型需求是顾客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
其次,期望型需求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
最后,兴奋型需求要求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顾客产生惊喜。
㈡KANO模型对社会公众评价政府绩效的启示基本型需求——是社会公众认为公共服务“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
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公众需求)时,公众会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满足公众需求)时,无所谓满意不满意,公众充其量是满意。
期望型需求——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
具体的连公众自己都不清楚,但是是他们希望得到的。
在市场调查7受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启发,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和他的同事Fumio Takahashi于1979年10月发表了《质量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Motivator and Hygiene Factor in Quality)一文,第一次将满意与不满意标准引人质量管理领域,并于1982年日本质量管理大会第12届年会上宣读了《魅力质量与必备质量》﹙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的研究报告。
该论文于1984 年1月18日正式发表在日本质量管理学会(JSQC)的杂志《质量》总第l4期上,标志着狩野模式(Kano mode1)的确立和魅力质量理论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