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
eviews软件对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分析一:研究目的及要求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为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相关性,探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揭示可支配收入在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的作用,对于宏观经济运行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1994——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基本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证明增加居民收入来刺激消费,增加消费性支出的必要性。
二、模型设定及其估计食品支出,居民住房,医疗保健以及衣着对于居民日常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支出,因此我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食品支出X2,居住支出X3,医疗保健X4,衣着方面X5,建立了下述的一般模型:+e t其中Y——居民的可支配收入tX——食品支出2X——居住支出3X——医疗保健4X——衣着支出5e t——随即扰动项。
从1995---200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到以下数据:年份Y收入(元)X2(食品支X3(居住) X4(医疗保健) X5(衣着支出) (元)利用Eviews软件,输入Y、X2、X3、X4、X5、X6等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结果如表1: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6/10 Time: 11:19Sample: 1994 2008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X2 2.194021 0.585904 3.744679 0.0038X3 0.214399 1.585739 0.135204 0.8951X4 6.304798 2.000612 3.151434 0.0103X5 2.098000 1.908098 1.099524 0.2973C -1227.160 365.0907 -3.361246 0.0072R-squared 0.997209 Mean dependent var 7974.180Adjusted R-squared 0.996092 S.D. dependent var 3628.636S.E. of regression 226.8423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94759 Sum squared resid 514574.4 Schwarz criterion 14.18361 Log likelihood -99.60692 F-statistic 893.0849 Durbin-Watson stat1.471612 Prob(F-statistic) 0.000000表1 表2残差图-400-2000200400400080001200016000949596979899000102030405060708ResidualActualFitted表2由表2可以看出,残差的变动有系统模式,连续为正和连续为负,表明残差项存在一阶正自相关,模型中t 统计量和F 统计量的结论不可信,需采取补救措施。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影响因素计量分析-计量经济论文

计量经济学结课论文(普通高等教育)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影论文题目响因素计量分析目录一、背景 (3)二、文献综述 (3)三、模型设定 (4)(一)影响因素 (4)(二)模型形式的设计 (5)1、被解释变量: (6)2、解释变量 (6)3、建立模型 (6)四、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6)(一)相关图及初步剔除因素 (6)(二)多重共线性处理 (9)1、相关系数检验 (9)(三)自相关检验 (9)1、残差图分析 (9)2、D-W检验 (10)(四)异方差性检验 (10)1、White检验 (10)2、调整异方差性 (11)(五)模拟预测检验 (11)五、模型分析和建议 (13)(一)最终模型 (13)(二)模型的经济意义 (13)六、参考文献 (14)附录: (15)一、背景在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中,消费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并且是在制度设计时大有可为的领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体现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经典的消费决定理论,消费支出由可支配收入决定,两者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可支配收入就可提高消费支出,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本文在选取可支配收入基础上,还选取了其他因素多方面分析。
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并提供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国内研究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因素的文章有很多在这些文献中,研究我国人均消费支出有:分析入世后我国进口总额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
同时分析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对消费支出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各次产业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水平。
最后建立线性模型,论证分析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部分因素[1]。
在四大消费基础理论上加入心理和预期变量,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进行进一步实证比较。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消费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计量经济学论文及作业姓名:陈敏捷消费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文选取的是现已充分掌握数据资料的2013年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的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全年消费支出,以及各地区的失业率。
通过建模分析,找出三者之间的量化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失业率(%)具体数据如下:消费支出(元/每人全年)Y可支配收入(元/每人全年)X1失业率(%)X2北京11123.84 13882.62 1.4 天津7867.53 10312.91 3.8 河北5439.77 7239.06 3.9 山西5105.38 7005.03 3 内蒙5419.14 7012.9 4.5 辽林6077.92 7240.58 6.5 吉林5492.1 7005.17 4.3 黑龙江5015.19 6678.9 4.2 上海11040.34 14867.49 4.9 江苏6708.58 9262.46 4.1 浙江9712.89 13179.53 4.2 安徽5064.34 6778.03 4.1 福建7356.26 9999.54 4.1 江西4914.55 6901.42 3.6 山东6069.35 8399.91 3.6 河南4941.6 6926.21 3.1 湖北5963.25 7321.98 4.3 湖南6082.62 7674.2 3.8 广东9636.27 12380.43 2.9 广西5763.5 7785.04 3.6 海南5502.43 7259.25 3.4 重庆7118.06 8093.67 4.1 四川5759.21 7041.87 4.4 贵州4948.98 6569.23 4云南6023.56 7643.57 4.1西藏8045.34 8765.45陕西5666.54 6806.35 3.5甘肃5298.91 6657.24 3.4青海5400.24 6745.32 3.8宁夏5330.34 6530.48 4.4新疆5540.61 7173.54 3.5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一、建立模型并回归建立回归方程:Y=β0+β1*X1+β2*X2 +μY消费支出(元/每人全年) X1 可支配收入 (元/每人全年) X2失业率(%)运用OLS估计方法对式1中的参数进行估计,Eviews程序:create u 31;data y x1 x2;ls y c x1 x2得回归分析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23/11 Time: 12:07Sample: 1 31Included observations: 3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99.66845 512.5545 0.194454 0.8472X1 0.749028 0.033317 22.48216 0.0000X2 30.99029 95.80441 0.323475 0.7487R-squared 0.949335 ????Mean dependent var 6433.182Adjusted R-squared 0.945716 ????S.D. dependent var 1761.376S.E. of regression 410.3820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96382Sum squared resid 4715575. ????Schwarz criterion 15.10259Log likelihood -228.9392 ????F-statistic 262.3240Durbin-Watson stat 1.179608 ????Prob(F-statistic) 0.000000从表2中可以看出F检验显着,但有几项t检验不过关,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多重线性。
计量经济学论文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题目: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己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
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
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也几倍于收入的平均增长;百姓对医疗领域向盈利方面的转化开始强烈不满。
教育、医疗和住房三方面支出的过快增长,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
二、理论综述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①居民未来支出预期上升,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居民的被动储蓄直接导致购买力的巨大分流, 从而减弱对消费品的即期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进而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
②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
③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水平运行,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不利于消费的增长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规模的扩大,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国际价格紧缩对国内价格变化将产生负面影响。
物价的持续下降,不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
④我国现阶段没有形成大的消费热点,难以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住房消费、居民汽车消费、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大的消费热点,因此不能带动消费的高速增长。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居民消费水平反映着人们对于满足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本文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Eviews软件对我国1993年至2011年的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正文:一、文献综述:1.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学背景消费,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影响生产;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消费的水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内生产总值口径,即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总消费进行计算的;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的数量指标;消费进行计算的;计算公式为:2.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有:⑴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平均每人全年主要有消费品的消费量、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人均居住面积、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平均每人生活用电量等;⑵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自来水普及率、煤气普及率、平均每百户主要家用电器拥有量、电话普及率等;⑶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比例、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例、不同质量消费晶的消费比例等;⑷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平均每人消费基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额、平均每人用于各项生活消费的支出等;3.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质上长时间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居民消费受到严重制约,中国社会传统的重积累、倡节约的消费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抛弃了自然经济模式下自给自足的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注重消费效益,强调消费带来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特别是2改革开放后以来,住房、通信及电子产品、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文化教育、汽车等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信贷消费、理性消费、个性消费等消费形式也开始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形成了当前中国居民西方消费主义与东方重积累思想并重的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观念;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出口贸易也因此受挫,政府启动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如何刺激国内消费以拉动经济一时间成为全国热点话题,这引起我们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思考;二、实证模型1. 变量选取:居民的消费水平往往受到许多因素影响,需要分析各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本文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共选取1993~2011年的数据,将居民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2. 模型初步提出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小,我们选取Y 为居民消费水平,X2为国内生产总值,X3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X5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X6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的对数模型如下:Y=β0+β1X 2+β2X 3+β3X 4+β4X 5+β5X 6+u i(1) 用Eviews 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作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如下: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变量x2、x3、x4、x6的t 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145.2)519(025.0=-t ;说明经t 检验这4个参数均显着不为0,即为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居民消费水平均有显着影响;并且,模型中149.4247=F ,明显大于18.2)19,5(05.0=F ,说明各因素联合起来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显着;3. 多重共线性检验 1计算变量间相关系数:从上图可知, x2与x3,x3与x5,x3与x6,x5与x6之间都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2 进行逐步回归,直至模型符合需要研究的问题,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 对X2,X3,X4,X5,X6的一元回归,结果如下:其中加入X2的方程调整的可决系数最大, 以X2为基础, 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结果如下表:经比较,新加入X4的方程调整可决系数改进最大, 各参数的t 检验也都显着,但是x4参数的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合;所以提出变量x4,以x2,x3为基础继续做逐步回归;结果如下表:当加入x5时,2R 有所增加,但其参数的t 检验不显着;加入x6时,2R 也有所增加,但其参数为负值不合理;综上可以看出x4、x5、x6引起了多重共线性,予以剔除;保留x2和x3;得出Y 对x2 x3的回归结果如下:最后修正严重多重共线性影响后的回归结果为:4. 异方差检验1分别绘制残差平方序列e2对变量x2和x3的散点图,如下:由散点图中可以看出,残差平方e2对解释变量x2和x3的散点图主要分布在图形的下三角部分,大致看出残差平方e2随x2和x3的变动增大的趋势,因此,模型很可能存在异方差;但是否确定存在需要进一步检验;2采用White 检验法,得到下图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nR 2=,有White 检验可知,在05.0=α下,071.11505.02=)(χnR 2 =>071.11505.02=)(χ,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存在异方差; 3异方差修正选取多个权数分别做回归分析后比较,发现w1=1/x2x3的效果最好;下面仅给出权数w1的结果: 最终;消除异方差后的模型为:R 2 = DW= F=5.自相关处理样本量为19,两个解释变量模型,10%显着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835.0d =L 265.1d U = 模型中DW<L d ,显然模型中有自相关;由残差图也可以看出,残差的变动有系统模式,连续为正和连续为负,表明残差项存在一阶正自相关,模型中t 统计量和F 统计量的结论不可信,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生成残差序列,使用e t 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可得到方程其中6948.0ˆ=ρ,对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得到广义差分方程: 由上图可得回归方程为:Se=t= R2= F= DW=其中,133*3122*21*6948.0,6948.0,6948.0----=-=-=t t t t t t t X X X X X X Y Y Y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法数据,样本容量减少了1个,为18个;查1%显着水平的DW 统计表可知259.1,805.0d ==U L d ,模型中U DW d 109.2>=,说明在1%显着性水平下广义差分模型中已无自相关,不必再进行迭代;可决系数R 2、t 、F 统计量也均达到理想水平;由差分方程式有由此,得到最终的居民消费水平模型为通过最终的模型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大,其中国民收入每增加1亿元,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元; 三、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综上所述,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才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因此,国家应当着重于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此,我有如下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加大电网改造力度、降低民用电价,要对垄断行业和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公路收费和降低信息通信服务价格,减少商品流通成本;目前我国公路违规收费、超期收费问题突出,大大提高了区域经济之间的物流成本,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利用率和运输效率,制约了旅游、运输等与交通行业密切相连的行业的发展;在信息通信领域,由于垄断和垄断经营的存在,信息通信服务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上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在抑制潜在消费能力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成本;2.保持物价稳定;平稳的物价水平是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居民消费健康增长的前提;2002年以来,随着新一轮经济扩张期的到来,我国居民住宅价格快速上升,近两年来出现加速上升的趋势;虽然住宅作为居民投资品不直接计入居民消费蓝子中,但房价大幅上涨对居民其他消费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从中长期看,导致居民消费物价上涨的原因还很多,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保护成本的显性化,以及粮价上涨的推动等;为此,应该从加强企业间竞争、为企业减负和提高供给能力等方面维护物价的基本稳定;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证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虽然已经基本构建,但这一制度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一些重要问题仍有待解决;无论是医疗保障还是养老保险,都存在着覆盖面较小,保障水平较低的问题;因此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居民能够放心的消费,降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消费;。
eviews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修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绝对数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0.6元,增长了33.63倍;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长到2008年的15780.8元,增长了44.95倍。
从1997年开始,我国的GDP年平均环比增长率保持在12.8%左右,而同期我国农村居民实际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26%,城镇居民的实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9%。
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与实践,投资、出口和消费一向被认为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
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扩大居民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反映了这一点,“增加消费,扩大需求,启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因此,对于消费的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的凯恩斯消费理论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消费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在我国居民消费还存在着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
对于两个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各自的消费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孰轻孰重呢?即我国政府应该将经济的增长点着重放在刺激哪个消费群体上呢?是农村居民呢还是城市居民呢?对此我们展开了关于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研究分析。
二、模型设定(1)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因此《宏观西方经济学》中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即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计量论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居民消费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本地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关键词:居民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消费价格指数一问题的提出1978年以前,国内由于人才匮乏,资源短缺,观念保守等原因延误了国家的发展机遇。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
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理论综述对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国外学术界有两种主要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
这种消费理论主要强调的是用收入来解释消费,也叫绝对收入假说。
他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人,消费者的主要经济行为是储蓄和消费,而且消费将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但消费的变化幅度小于收入的变化幅度,再则,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率为负值,即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指出占收入的比重减小,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他指出的是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金融计量与建模课程论文

金融计量与建模课程论文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姓名:黄静波专业:金融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号:2012103217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根据一般消费理论,收入和价格是决定消费的两个主要因素。
而一国经济的发展与其居民的消费需求息息相关,因此在国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上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和最终力量。
故本文根据统计学和金融计量分析方法,结合1978-2013年我国消费样本数据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 以及消费价格指数CPI 等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经过数据描述性统计、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的诊断和消除,得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价格指数对城镇居民人居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根据模型得出的结论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字:城镇居民 人均消费支出 人均可支配收入 GDP一、引言与理论基础在社会总需求中, 消费需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
其运行的状况直接影响到生产、就业乃至整个经济系统。
1998 年以来, 扩大内需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发展方向。
因此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国内的消费内情,对进一步缓解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
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之一, 无论在早期消费函数理论中还是在现代消费函数理论中, 这都是毋庸置疑的。
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与刻画消费函数,形成了以下四种常见的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消费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研究热点。
消费函数则是消费理论的基本表达工具。
所谓消费函数, 就是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经典理论中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线性函数的形式:t t bY a C +=,式中C 表示消费,Y 表示收入,下标t 表示时期,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上机作业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支出也随之上升。
但由于近两年来的通货膨胀状况的出现,CPI 的上涨,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难免有所下降。
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状况从侧面反映了该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福利的大小,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质量。
现实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价格水平、GDP 等等。
但由于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及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我就仅从以下几个因素着手分析。
从居民角度来看,居民的储蓄存款、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多少都影响着其消费性支出的高低;而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国内价格指数和生产总值同样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
二、预设模型
以上因素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可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来
分析,预设模型为Y=μββββββ++++++55443322110X X X X X ,其中Y 代表消费性支出,X1代表储蓄存款,X2代表可支配收入,X3代表个人所得税,X4代表价格指数,X5代表生产总值,由于存在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增添μ随机误差项。
三、数据收集
中国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鉴中各地区数据如下:
四、模型的初步建立
运用EViews5.0软件,分别作出被解释变量Y与各变量间的散点图:
由被解释变量Y与各变量建的散点图观察可知Y并不是与每个解释变量间都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运用EViews5.0软件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OLS回归分析:
可得到回归结果:
Ŷ=5925.291–0.001X1+ 0.536X2+ 12.916X3–33.411X4–0.029X5 (0.4244)(-0.0118)(7.8010)(1.7961)(-0.2456)(-0.6328)R²=0.953617 D.W.=1.798101 F=102.7972
从经济学角度看:X5系数为负不符合经济学意义,但它应该是一定程度上的决定变量,所以暂不排除;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R²,F值都比较高,X1,X4,X5的t统计量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五、多重共线性检验
以Y为被解释变量逐个引入被解释变量,逐步回归,分别得到方程:
Ŷ= 9354.06 + 0.27 X1 R²=0.386923
(13.7279)(4.2781)
Ŷ= 755.01 + 0.67 X2 R²=0.94149
(1.4511)(21.6019)
Ŷ= 9495.93+ 41.78 X3 R²=0.782637
(28.9038)(10.2185)
Ŷ= 116601 – 1054.41 X4 R²=0.155773
(2.5693)(-2.3132)
Ŷ= 9851.64 + 0.15 X5 R²=0.242735
(13.1175)(3.0489)
比较R²知变量X2所在方程的拟合优度最好,因此在X2的基础上再逐步引入X1,X3,X4,X5进行回归,根据R²得到最佳双变量
方程1:
Ŷ= 2042.14 + 0.56 X2 + 8.33 X3
(2.5716) (9.5868) (2.0680)
R²=0.949243 D.W.=1.725869 F=261.8226
在X2,X3的基础上再逐步引入变量X1,X4,X5 再次进行回归,拟合优度虽都有所提高,但各自参数均未通过t检验且X5的参数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表明X1,X4,X5是多余的,但还可继续验证,如果用与X5高度相关的X1替代X5,则X1与X2,X3,X4间的任意线性组合均达不到以X2,X3 为解释变量的回归效果,因此最终的居民消费支出的函数方程1最优,为:Ŷ= 2042.14 + 0.56 X2 + 8.33 X3
六、异方差检验
下面进行White检验。
记为对该模型进行OLS回归的到的残差平方项,将其与X2,X3及其平方项与交叉项做辅助回归:
怀特统计量n R²=31*0.423598=13.132,该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5的X²分布的相应临界值11.07,因此,拒绝同方差的原假设,即存在异方差。
下面利用WLS修正异方差
对原模型进行加权最小二乘估计(WLS)得到
Ŷ= 2172.07 + 0.56 X2 + 8.13 X3
(15.8638) (48.2574) (3.6621)
R²=0.999993 D.W.=1.63625 F=7236.862
可以看出X3参数的t统计量的值有了显著改进,原模型得到了异方差的修正,消除了异方差。
七、序列相关性检验
从图中来看可能存在正的序列相关。
但由上面回归结果可知
1.65=dU<D.W.= 1.725869<
2.0,因此不存在序列相关。
八、模型的最终确定
通过计量经济学统计检验和修正后最终模型确定为:
Ŷ= 2172.07 + 0.56 X2 + 8.13 X3
九、结论和对策
通过模型分析可知,消费性支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个人所得税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元其消费性支出则会增加56元,居民个人所得税每增加100元其消费性支出则会增加813元。
由此可以说明,居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高低对其消费水平影响相比其可支配收入而言较大,从实际角度来讲,居民的个人所得税与其收入是成正相关的,也从侧面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水平高低。
因此,政府应合理进行税收征收,制定
适当的、相对较高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均分税负,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居民消费支出,拉动内需,进而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增强国家经济实力,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