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

合集下载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引言概述: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而节拍和设备利用率的计算是评估和优化生产流水线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和设备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一、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的计算1.1 节拍定义和意义节拍是指流水线上一个完整产品从进入到离开的时间。

它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流水线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节拍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效率,并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改进点。

1.2 节拍计算方法节拍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理论节拍和实际节拍。

理论节拍是根据产品的标准工艺流程和设备的理论生产能力计算得出的,它是生产过程中的最佳节拍。

实际节拍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设备运行数据计算得出的,它反映了生产线的实际运行情况。

节拍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常包括产品的进出时间、设备的工作时间和停机时间等因素。

1.3 节拍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生产流水线的节拍,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 优化设备布局,减少物料和产品的运输时间。

- 优化工艺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和等待时间。

- 优化设备调度,合理安排设备的工作顺序和停机时间。

- 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稳定性。

二、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设备利用率的计算2.1 设备利用率的定义和意义设备利用率是指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它是评估设备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设备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设备的利用效率,并找出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2.2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设备利用率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理论利用率和实际利用率。

理论利用率是根据设备的理论工作时间和停机时间计算得出的,它是设备在最佳状态下的利用率。

实际利用率是根据设备的实际工作时间和停机时间计算得出的,它反映了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利用情况。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之欧阳德创编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之欧阳德创编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流水线的负荷系数又称编程效率,其值越大,表明流水线的生产效率越高。

流水线上总负荷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η=T/(N×Pt)其中η为负荷系数Pt为生产节拍=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产品产量=标准总加工时间/作业员人数=有限机种的标准总加工时间/有限机种台数N为工位数T为所有工位完成一个节拍所用时间之合一般以工作地(机器)作计算单元的,流水线的负荷系数不应低于0.75;以操作工人作计算单位的,其流水线的负荷系数应在0.85-0.9以上。

举个例子某一新开设的丁恤衫制衣厂,生产目标为每日1000件T恤杉、每日工作8h。

生产工序和每个工序的日产量如表所示工序名称 8H产量1装袋 3202缝肩 10003缝领 5004缝袖 9505上袖 4006上领 4807车边 10508开门 9009钉纽 950①计算这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PtPt=H/Q=8×60/1000=0.48min/件②计算每个工序所需的标准作业时间,结果如表5-8③计算每个工位所需的工位数,结果列于表5-8例如,第一个工序的作业时间第一个工序理论上所需的工位数= 15/0.48=3.1个工序名称作业之间计算工位数实际工位1 1.5 3.1 32 0.48 1 13 0.96 2 24 0.51 1.1 15 1.2 2.5 36 1.0 2.1 27 0.46 0.95 18 0.53 1.1 19 0.51 1.05 1合计 7.15 14.90 15④计算出理论上该生产线所需的最小工作位数,即Nmin=[T/Pt]+1=[7.15/0.48]+1=15个⑤计算该生产线平衡后的平均负荷率η=T/(N×Pt)×100%=7.15/(15×0.53) ×100%=89.9&依照工序流程安排生产线,首先要按照每个工序的难易程度,计算出各工序所需的工作位数目,务必使各工序每小时的总产量大致相同,才能得到一条子衡的生产线,例1中该生产线平衡后实际的节拍应为0.53min(瓶颈工作地节拍),平衡后的工序负荷率为89.9%。

实用文库汇编之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

实用文库汇编之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

*作者:风骤起*作品编号:31005C58G01599625487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实用文库汇编之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流水线的负荷系数又称编程效率,其值越大,表明流水线的生产效率越高。

流水线上总负荷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η=T/(N×Pt)其中η为负荷系数Pt为生产节拍=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产品产量=标准总加工时间/作业员人数=有限机种的标准总加工时间/有限机种台数N为工位数T为所有工位完成一个节拍所用时间之合一般以工作地(机器)作计算单元的,流水线的负荷系数不应低于0.75;以操作工人作计算单位的,其流水线的负荷系数应在0.85-0.9以上。

举个例子某一新开设的丁恤衫制衣厂,生产目标为每日1000件T恤杉、每日工作8h。

生产工序和每个工序的日产量如表所示工序名称8H产量1装袋3202缝肩10003缝领5004缝袖9505上袖4006上领4807车边10508开门9009钉纽950①计算这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PtPt=H/Q=8×60/1000=0.48min/件②计算每个工序所需的标准作业时间,结果如表5-8③计算每个工位所需的工位数,结果列于表5-8例如,第一个工序的作业时间第一个工序理论上所需的工位数= 15/0.48=3.1个工序名称作业之间计算工位数实际工位1 1.5 3.1 32 0.48 1 13 0.96 2 24 0.51 1.1 15 1.2 2.5 36 1.0 2.1 27 0.46 0.95 18 0.53 1.1 19 0.51 1.05 1合计7.15 14.90 15④计算出理论上该生产线所需的最小工作位数,即Nmin=[T/Pt]+1=[7.15/0.48]+1=15个⑤计算该生产线平衡后的平均负荷率η=T/(N×Pt)×100%=7.15/(15×0.53) ×100%=89.9&依照工序流程安排生产线,首先要按照每个工序的难易程度,计算出各工序所需的工作位数目,务必使各工序每小时的总产量大致相同,才能得到一条子衡的生产线,例1中该生产线平衡后实际的节拍应为0.53min(瓶颈工作地节拍),平衡后的工序负荷率为89.9%。

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标准

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标准

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标准设备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设备实际运行时间与设备理论运行时间的比值,是衡量设备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生产安排和设备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介绍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标准及其应用。

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标准。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设备利用率 = (设备实际运行时间 / 设备理论运行时间) 100%。

其中,设备实际运行时间指设备在生产中实际运行的时间,不包括停机、维修和更换等非运行时间;设备理论运行时间指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总运行时间,通常为24小时或30天。

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1. 生产排程。

通过计算设备利用率,可以了解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排程。

如果设备利用率较低,可以考虑增加生产任务,提高设备利用率;如果设备利用率较高,可以适当减少生产任务,以免设备过度运转造成损耗。

2. 设备维护。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设备维护计划。

通过监控设备利用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或性能下降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避免设备因故障停机而影响生产。

3. 成本控制。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控制成本。

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资产管理。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资产管理。

通过监控设备利用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老化和损耗情况,制定合理的更新和更换计划,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资产损失。

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的局限性。

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虽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设备利用率的计算结果受到生产任务安排、设备维护计划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设备利用率只是衡量设备运行效率的一个指标,不能完全反映设备的运行情况,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结语。

2021年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

2021年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欧阳光明(2021.03.07)流水线的负荷系数又称编程效率,其值越大,表明流水线的生产效率越高。

流水线上总负荷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η=T/(N×Pt)其中η为负荷系数Pt为生产节拍=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产品产量=标准总加工时间/作业员人数=有限机种的标准总加工时间/有限机种台数N为工位数T为所有工位完成一个节拍所用时间之合一般以工作地(机器)作计算单元的,流水线的负荷系数不应低于0.75;以操作工人作计算单位的,其流水线的负荷系数应在0.85-0.9以上。

举个例子某一新开设的丁恤衫制衣厂,生产目标为每日1000件T恤杉、每日工作8h。

生产工序和每个工序的日产量如表所示工序名称 8H产量1装袋 3202缝肩 10003缝领 5004缝袖 9505上袖 4006上领 4807车边 10508开门 9009钉纽 950①计算这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PtPt=H/Q=8×60/1000=0.48min/件②计算每个工序所需的标准作业时间,结果如表5-8③计算每个工位所需的工位数,结果列于表5-8例如,第一个工序的作业时间第一个工序理论上所需的工位数= 15/0.48=3.1个工序名称作业之间计算工位数实际工位1 1.5 3.1 32 0.48 1 13 0.96 2 24 0.51 1.1 15 1.2 2.5 36 1.0 2.1 27 0.46 0.95 18 0.53 1.1 19 0.51 1.05 1合计 7.15 14.90 15④计算出理论上该生产线所需的最小工作位数,即Nmin=[T/Pt]+1=[7.15/0.48]+1=15个⑤计算该生产线平衡后的平均负荷率η=T/(N×Pt)×100%=7.15/(15×0.53) ×100%=89.9&依照工序流程安排生产线,首先要按照每个工序的难易程度,计算出各工序所需的工作位数目,务必使各工序每小时的总产量大致相同,才能得到一条子衡的生产线,例1中该生产线平衡后实际的节拍应为0.53min(瓶颈工作地节拍),平衡后的工序负荷率为89.9%。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引言概述: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生产方式,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协作,实现产品的高效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节拍和设备利用率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节拍和设备利用率。

一、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计算1.1 流水线节拍定义:流水线节拍是指从一个产品开始生产到下一个产品开始生产所需要的时间。

1.2 计算方法:流水线节拍可以通过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时间除以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计算。

公式为:节拍时间 = 生产时间 / 产量。

1.3 举例说明:假设生产一个产品需要5分钟,每小时生产60个产品,则流水线节拍为5/60=0.083小时。

二、自动化生产设备利用率计算2.1 设备利用率定义:设备利用率是指生产设备实际运行时间与总运行时间的比率。

2.2 计算方法:设备利用率可以通过设备实际运行时间除以总运行时间来计算。

公式为:设备利用率 = 设备实际运行时间 / 总运行时间。

2.3 举例说明:假设生产设备每天运行20小时,实际运行时间为18小时,则设备利用率为18/20=0.9。

三、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综合效率计算3.1 综合效率定义:综合效率是指流水线节拍和设备利用率的综合表现,反映了生产效率的整体情况。

3.2 计算方法:综合效率可以通过流水线节拍乘以设备利用率来计算。

公式为:综合效率 = 节拍时间 x 设备利用率。

3.3 举例说明:综合效率为0.083 x 0.9 = 0.0747,即综合效率为7.47%。

四、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的优化方法4.1 提高设备稼动率: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设备空闲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4.2 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环节,缩短流水线节拍。

4.3 定期维护设备:定期维护设备,保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五、结语通过计算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节拍和设备利用率,可以更好地评估生产效率,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设备利用率计算引言概述: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是一种高效率、高产能的生产模式,通过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和优化设备利用率,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设备利用率的计算方式。

一、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1.1 节拍的定义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节拍是指完成一个产品的生产所需的时间,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

节拍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能。

1.2 节拍的计算方法节拍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生产流水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通常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节拍 = 生产时间 / 生产数量其中,生产时间指的是从开始生产到完成生产所经过的时间,生产数量是指在这段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1.3 节拍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节拍,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 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环节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 提高设备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 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生产过程中的阻塞和等待。

二、设备利用率的计算2.1 设备利用率的定义设备利用率是指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运行的时间与总运行时间之间的比率,反映了设备的利用效率。

2.2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设备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设备利用率 = 实际运行时间 / 总运行时间其中,实际运行时间是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真正处于运行状态的时间,总运行时间是指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运行的总时间。

2.3 设备利用率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 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合理安排设备维护计划,减少维护时间对生产的影响。

- 优化生产计划,避免设备的空暇和闲置。

三、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与设备利用率的关系3.1 节拍与设备利用率的影响关系节拍和设备利用率是相互关联的,节拍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利用率。

如果节拍过慢,会导致设备的空暇和闲置,从而降低设备利用率;如果节拍过快,可能会导致设备的超负荷运行,增加设备故障的风险。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设备利用率 = (设备实际产出量 / 设备理论产出量)× 100%。

其中,设备实际产出量是指设备在特定时间内实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价值,而设备理论产出量是指设备在同一时间内理论上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价值。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他们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利用程度。

通过计算设备利用率,企业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设备利用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停机时间、维护时间和换型时间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计算设备利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
拍、设备利用率计算-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节拍
流水线的负荷系数又称编程效率,其值越大,表明流水线的生产效率越高。

流水线上总负荷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η=T/(N×Pt)
其中η为负荷系数
Pt为生产节拍=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产品产量
=标准总加工时间/作业员人数
=有限机种的标准总加工时间/有限机种台数
N为工位数
T为所有工位完成一个节拍所用时间之合
一般以工作地(机器)作计算单元的,流水线的负荷系数不应低于;以操作工人作计算单位的,其流水线的负荷系数应在-以上。

举个例子
某一新开设的丁恤衫制衣厂,生产目标为每日1000件T恤杉、每日工作8h。

生产工序和每个工序的日产量如表所示
工序名称 8H产量
1装袋 320
2缝肩 1000
3缝领 500
4缝袖 950
5上袖 400
6上领 480
7车边 1050
8开门 900
9钉纽 950
①计算这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Pt
Pt=H/Q=8×60/1000=/件
②计算每个工序所需的标准作业时间,结果如表5-8
③计算每个工位所需的工位数,结果列于表5-8
例如,第一个工序的作业时间
第一个工序理论上所需的工位数= 15/=个
工序名称作业之间计算工位数实际工位
1 3
2 1 1
3 2 2
4 1
5 3
6 2
7 1
8 1
9 1
合计 15
④计算出理论上该生产线所需的最小工作位数,即
Nmin=[T/Pt]+1=[]+1=15个
⑤计算该生产线平衡后的平均负荷率
η=T/(N×Pt)×100%=(15× ×100%=&
依照工序流程安排生产线,首先要按照每个工序的难易程度,计算出各工序所需的工作位数目,务必使各工序每小时的总产量大致相同,才能得到一条子衡的生产线,例1中该生产线平衡后实际的节拍应为(瓶颈工作地节拍),平衡后的工序负荷率为%。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

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在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中,节拍是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生产节拍的平衡很重要。

生产节拍的公式为t=60Tβ/N 式中t为生产节拍,T为一年基本工时,一般规定,按一班制工时为2360h/年,按两班制工时为4650h/年;β为复杂系数,一般取为;N为生产线加工工件的年生产纲领。

机械加工生产线的主要分类有:单一产品固定节拍生产线、单一产品非固定节拍生产线、成组产品可调节生产线、柔性制造生产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