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爱这土地-课文+注释
我爱这土地课文笔记

我爱这土地课文笔记
【导语】
《我爱这土地》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倾诉了心声,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课文内容概述】
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沉爱意。
诗人通过对土地的描绘,展现出祖国历经沧桑、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笔调,将土地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
【主题思想】
《我爱这土地》的主题思想在于抒发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诗歌传达了爱国情怀,体现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励广大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艺术特点】
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意象:诗人以土地为载体,通过对土地的描绘,展现出祖国的山川、河流、树木等自然景观,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抒情的笔调: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使诗歌充满浓厚的情感色彩。
3.韵律美:诗歌在句式和韵脚的处理上,注重节奏感和音乐性,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4.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诗人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反映了中国土地的苦难和人民的抗争,体现了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
【总结】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的爱国诗歌。
通过对土地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展现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和表现力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为我们树立了民族精神的楷模。
2020部编版九上《我爱这土地》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我爱这土地》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本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文题中的“我”指诗人,“土地”象征着祖国。
题目表明了这是一首抒发“我”对祖国热爱之情的诗作,点明了诗的主题。
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一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亦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嘶sī哑:声音沙哑。
汹涌xiōng yǒng:(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黎lí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fǔ烂:烂掉,朽坏;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被破坏。
二、主题概述本诗运用象征的手法,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抒发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三、作品结构第1节:假设“我”是一只“鸟”,生死眷恋着土地。
第2节:直接表达“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四、鉴赏品读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成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描述。
2.简要分析“嘶哑”一词的表达效果。
“嘶哑”修饰喉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鸟所经受的苦难及不屈的精神,说明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执着的爱。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分别有怎样深刻的含义?意象前面的“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悲愤的”“激怒的”等修饰语有怎样的作用?“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我爱这土地》(解析版)-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课《我爱这土地》一、阅读《北方》选段,回答问题。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⑴选段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试作分析。
⑵选段以“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开头,有什么作用?【答案】⑴荒漠、羊群、笳笛、黄土层。
营造了苍凉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对古老而苍茫的国土的爱恋。
⑵这是直抒胸臆的手法,强化了诗人对苦难国度的不离不弃与热忱之情。
【解析】(1)一问,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就是诗中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
如可提取“一片无垠的荒漠”“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中的“荒漠、羊群、笳笛、黄土层”作为答案。
二问,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一定要把握好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诗歌展现了战争年代北方人民蒙受的灾难与不幸。
特别是“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几句,写出了对国土的热爱。
所以诗歌运用了“荒漠、羊群、笳笛、黄土层”等意象,营造了苍凉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对古老而苍茫的国土的爱恋。
(2)考查诗歌以“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开头的作用。
读懂全诗,把握好中心后再考虑答案内容。
从主题看,这是一首忧郁沉思、苍凉悲壮的诗歌。
诗不仅如实地描写了日本侵略战争给北方带来的深重灾难,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深忧虑,对战乱中人民遭遇的深切同情,更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贫瘠的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而“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运用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手法,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苦难国度的不离不弃与热忱之情。
这句话也体现出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情结及土地在艾青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同步练习(2018年秋季九上):第2课《我爱这土地》(含答案)

2 我爱这土地01 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嘶)哑的hóu(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yǒng)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guā)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fǔ)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B.为了优化出行环境,交通部门加快了黄河沿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C.截至目前,阿坝州光伏项目已并网超过15万千瓦左右。
D.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混双冰壶循环赛中,中国组合先后遭遇两连败,令热爱这项项目的观众非常深感意外。
(解析:B.搭配不当,删去“和规模”;C.前后矛盾,删去“超过”或“左右”;D.语意重复,删去“非常”或“深感”。
)3.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
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4.2018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8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
”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为了举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
(60字左右)【示例】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我爱这土地批注笔记

我爱这土地批注笔记
我爱这土地批注笔记:
背景介绍:艾青是一位杰出的现代诗人,他以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这首《我爱这土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38年,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眷恋。
深入分析:这首诗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以“鸟”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诗中的“鸟”形象象征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同时也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命运和追求。
通过描述鸟对土地的眷恋和歌唱,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这首诗是一首感人至深的爱国之歌。
艾青以其独特的诗歌语言,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都会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切。
对比其他作品:与其他爱国诗歌相比,这首《我爱这土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度。
它不仅仅是对祖国的赞美,更是对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这种情感深度和人文关怀使得这首诗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
总结:《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充满情感和人文关怀的现代诗。
它表达了诗人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关注国家命运的重要参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注释

松松爽爽 sōng sōng shuǎng shuǎng :形容轻松愉快。
折了本 shé le běn:赔本、亏本。
黛 dài 青黑色。
恣睢 zì suī:1.放纵、骄横的样子。
2.放任无拘束。
第十五课 《我的叔叔于勒》 拮据 jié jū: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 zhàn qiáo:码头上延伸到海面上的长桥,供旅客或装卸货
神态~。 隔膜 gé mó:1.隔阂:两人之间有~。
2.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多年不通消息,彼此间~起来。
3.不通晓;外行:我对这种技术实在~。
瑟索 sè suǒ: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抖动。
障壁 zhàng bì:屏障,墙壁。比喻造成隔阂的东西。本文指隔
膜
廿 niàn :二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生字词注音注释
定水中学 朱智
第一课 《沁园春·雪 》 滔滔tāo tāo:1.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无边无际。 2.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惟余莽莽 wéi yú mǎng mǎng: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惟余,
只剩。莽莽,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红装素裹 hóng zhuāng sù 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本文形
涛~。 黎明 lí míng: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 fǔ làn: 1.烂掉,朽坏。 2.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三课 《乡愁 》第四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轻灵 qīng líng: 武术术语,指动作轻巧灵活。引申为一种轻松、 飘逸的心境。
娉婷 pīng tíng: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体态~。举止~。
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壮丽景色。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1.弯腰行礼。 2.爱慕;倾倒。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我爱这土地作家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
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原文: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写作艺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
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
但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浑然不觉。
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
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
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爱国 现代诗

爱国现代诗《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衍生注释:“嘶哑的喉咙”:这代表着即使力量微弱也要奋力呐喊,表达出一种顽强的抗争精神以及深沉的爱。
“土地”在这里象征着祖国大地,它是诗人爱国情感的依托。
“暴风雨”代表着祖国遭受的苦难与挫折。
“黎明”象征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
情感上,浓烈而深沉,诗人用鸟儿自比,通过鸟即便面临死亡也要将羽毛腐烂在土地之中的决心,凸显其爱之深切。
表现手法上,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爱国情感具象化,土地、河流、风等自然元素都被赋予寓意,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祖国当时的境遇和诗人心中的激情与热爱。
直抒胸臆的结尾更是直接点明主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
他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艾青的诗歌风格常常饱含着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他经历了抗日战争等众多乱世,目睹了人民的苦难,也见证了抗日志士们的英勇,他的诗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族精神。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举行的爱国主义朗诵比赛中,学生小鹏站在台上,充满激情地朗诵《我爱这土地》。
当他念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时候,台下的同学们仿佛被点燃了心中的爱国之火,有的甚至眼眶泛红。
小鹏在演讲中提到,就如同艾青当年表达的爱一样,我们也要深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这片承载着我们希望和梦想的土地。
例子二:社区组织爱国主题活动,在分享环节,王大爷站起来说道:“咱们就应该像艾青诗里说的那样。
看看咱们的国家发展到今天不容易,过去经历过那么多风雨。
现在咱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就像那经历了暴风雨的土地迎来了温柔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