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治疗观察

合集下载

牵引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107例临床观察(一)

牵引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107例临床观察(一)

牵引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107例临床观察(一)【关键词】牵引手法整复寰枢关节半脱位寰枢关节半脱位在临床上常见,是引起颈源性头痛、眩晕的重要原因。

1995年2月至2007年12月,作者共收治经X线确诊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107例,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7例,其中男50例,女57例;年龄17~62岁;病程4d~12年,平均3.6年。

76例患者以一侧头痛为主,31例两侧头痛;26例头顶部疼痛,32例颞部疼痛,32例枕部疼痛,17例前额部疼痛。

10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2例有猝倒史,部分患者伴有视物不清、耳鸣、恶心、心悸、失眠等症状。

治疗前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提示一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体检:颈部僵硬,呈强迫体位,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颈部疼痛、眩晕加重。

枕外隆突下至乳突后及枕下三角区触及条索状、结节状物,压痛并放射至头顶部及眼颞部。

颈椎活动受限侧斜方肌、冈上肌紧张,有压痛。

枢椎棘突偏移或一侧横突隆起。

1.2影像学检查107例患者均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寰枢椎张口位片,片示:上段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变直,寰齿间隙不对称,寰枢关节间隙左右宽度不等,棘突偏歪,诊断为寰枢关节旋转型半脱位;部分患者寰齿间隙不对称,枢椎椎体向一侧移位,该椎体外缘超出侧块外缘,诊断为寰枢关节侧方型半脱位。

所有患者同时经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1.3治疗方法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整复治疗,1次/d,连续10次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少数3个疗程。

治疗后均经X线复查并随访6个月以上。

颈椎牵引:患者坐位枕颌带牵引,头略前倾,重量10kg,15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

手法整复方法有二种。

(1)棘突按压整复法:患者卧位,双手重迭,前额置于手背上,医生双手拇指自第1颈椎双侧横突始逐节向下触摸,比较二侧是否对称,如发现枢椎左侧横突隆起,且触及该椎棘突向右偏歪者,为旋转型寰枢关节半脱位,在比对X线片所见无误后,嘱患者头转向右侧,颈下垫枕,术者立于患者左侧,以左手小鱼际侧缘置于枢椎棘突尖端右侧,逐渐向下按压(以患者可忍受为度),按压时间每次20~30s,然后再检查横突、棘突位置,判断有无复位迹象,如未复位可重复按压一次。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进展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进展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进展本文原载于《中华骨科杂志》2015年第5期寰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上接颅骨下连颈椎,其椎管内是高位颈脊髓和延髓。

累及寰枢椎的创伤、炎症、肿瘤以及先天发育畸形等疾患可导致寰枢椎脱位或寰枢椎失稳,从而压迫脊髓,引起四肢麻木、无力、括约肌功能障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

据不完全统计,上颈椎创伤所致寰枢椎脱位的致残率高达60%~80%,严重者可能使患者瘫痪甚至危及生命[1-3]。

由于寰枢椎部位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高,风险较大,因此,一直是脊柱外科手术的难点。

近年来,随着现代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寰枢椎脱位的诊疗技术随之不断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渐深入,在对寰枢椎脱位的疾病认识、临床分型与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各种有效后路复位内固定技术以及针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松解复位固定技术、经口前路复位内固定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可以说,我国寰枢椎手术的治疗整体水平在近十年的时间已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已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面对各类疑难的寰枢椎疾病,我们不再束手无策;面对患者,我们更加自信。

但与脊柱其他部位的手术相比,寰枢椎手术仍具有其特殊性和难点。

比如,寰枢椎存在较多的解剖变异,无论是后路手术还是前路手术,都必须在术前对患者寰枢椎的解剖结构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手术方案的制定必须结合患者的解剖变异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手术。

否则,一旦出现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4-7]。

本教程旨在加深广大脊柱外科同道对寰枢椎脱位的全面认识,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

现就寰枢椎脱位的现代诊疗技术精要及发展现状进行介绍。

一、寰枢椎脱位的相关解剖学基础寰椎呈环形,主要结构包括前弓、后弓及两侧的侧块。

后弓上方两侧是椎动脉沟,椎动脉经此穿硬膜进入枕骨大孔。

枢椎的主要结构包括齿突、椎体及位于前上方的上关节突和下后方的下关节突。

其上关节突与寰椎侧块形成寰枢椎侧块关节,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及寰椎十字韧带形成寰齿关节,下关节突则与C3侧块相关节。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Apofix手术。 ❖ 单纯后路减压枕颈固定(采用枕颈CD环棒或
Cervifix板棍系统)。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Halo-vest架固定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Gallie钢丝固定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Gallie钢丝固定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Margerl手术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㈠脊髓受压指数
拟正常
最窄段
颈髓矢径 颈髓矢径(mm)
脊髓受压= ————————————
指数
拟正常颈髓矢状径(mm)
最颈最窄髓窄矢段段径颈髓矢径
受压上方 正常矢径
受压下方 正常矢径
受压上端 正常矢径
+
受压下端 正常矢径
( 拟正常 = —————————— )
颈髓矢径
2
①易复型寰枢椎脱位: 行单纯颅骨牵引或单纯 颌枕带牵引后能复位者。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②缓复型寰枢椎脱位: 经上述牵引方法处理后不能复位,而经
头颈双向牵引1~2W能复位者。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II.难复型寰枢椎脱位
❖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经头颈双向牵 引1~2W不能复位,而经口前路松解 后再经双向牵引能复位者。
按肢体运动8分,感觉6分,膀胱功能 3分进行术前后评分,并计算出术后脊髓功 能改善率。
术后脊髓功能 = 术 —后 —总 —分 ————术—前—总—分×100%
改善率
17-术前总分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III.脊髓受压和减压情况 影像学评定标准
测量术前后受压段脊髓MR矢状径, 计算出脊髓受压指数和脊髓减压改善率。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
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 1 ̄ 9 00 g 旦第2 鲞筮
丝塑 丝 墨


l 7・ 6
难 复性寰枢椎脱位 的外科 治疗
宋 跃 明
【 关键 词 】寰 枢 关 节 ; 脱位 ; 科 手 术 外
中图分类号 : 8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646 6 2 1)30 6 -5 R6 47 A 1 7 .6 X(0 00—1 70
1 前 路 手 术
压 , 必造 成 寰枢 关节 失 稳 。 由于枢 椎体 大 部分 势
被 切 除 , 失 了利 用椎 弓根 螺钉 固定 的 骨 基础 , 丧
稳定 性难 以重建 。4 经 口咽前路 减 压不 能 纠正鹅 () 颈 畸形 , 减压 术 后寰枢 关 节仍 有后 凸畸 形 , 利 于 不
后脊髓极度不稳带来的搬动或术 中翻身 改变体位
骨 的遮 盖 , 暴 露 与手 术 均 十分 困 难 , 术 风 险 故 手
质 时 易撕 破 硬 脊 膜 , 引起 脑 脊 液 漏 或脊 髓 损伤 。
( ) 陈 旧性 齿 突骨 折 或 先天 性 齿 突不 连 导 致 的 3对 寰椎 前 脱 位 ,需切 除 大 部 分 枢 椎 体 才 能彻 底 减
1 前路 减压 内 固定 手术 . 2 针 对经 口松 解减 压 后 寰枢 椎 的复位 及 固定 问
11经 口咽前路 减压 手术 .
经 口 咽 入 路 ( asrla poc , O t noa p rah T A)由 r
Kaae… nvl率先 于 1 1 年 报道 。该入 路为 枕 颈 区前 97
施行 内固定 及 植 骨 融合 。L e e 等 报 道 l 例 采 2
用该 手 术方 式的 长期 随访 结果 , 中 1 例 加用 了 其 0 后方 的 手术 融合 。术 后 2例 出现切 口问题 , 例伤 1 口术 后 感 染 。 无神 经 损伤 并 发 症 , 骨 不 融合 病 无 例 , 效 尚满 意 。 疗

寰枢椎脱位(教学及宣教)

寰枢椎脱位(教学及宣教)

寰枢椎脱位概述寰枢关节除周围具有坚强的韧带外,于寰椎中部尚有同样坚强的寰椎横韧带连接于两侧块之间,并将前方的齿状突紧紧包绕,起约束寰椎向前滑动的作用。

在此状态下,如果横韧带断裂,则引起寰枢椎前脱位;如齿状突骨折,则视暴力的方向不同,既可能出现寰椎前脱位,亦可引起寰椎后脱位。

寰枢椎脱位临床上较为多见,其诊断与治疗均较复杂,易失误,应引起重视。

不伴有脊髓受压症状者及早期病例经治疗后神经症状恢复者,预后一般较好。

脱位严重、陈旧性者、以及伴有明显脊髓受压症状者预后较差。

自发性脱位如治疗及时,预后亦多较佳。

寰枢椎脱位发病机制1. 外伤型作用于头颈后部的外力均有可能致寰椎横韧带断裂而引起寰椎向前滑出的前脱位。

其中以屈曲型损伤为多见,包括重手法推拿时用力过猛。

如其移位程度超过椎管之有效间隙时,则可造成高位颈髓损伤,严重者多死于现场或搬运途中。

一般来说,横韧带断裂所引起寰椎脱位者的颈髓损伤,较之齿状突骨折者为重,病死率高。

2. 病理性亦非少见,尤以儿童,主因咽后部慢性炎症造成局部肌肉、韧带及关节囊的水肿、松弛及局部骨质脱钙而引起横韧带的松动、撕脱,并逐渐引起寰椎向前脱位。

因其发生过程缓慢,神经症状一般较轻;但如附加外伤因素, 则易招至意外。

此外侵及颈段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亦有20%左右病例可能出现此种后果。

寰枢椎脱位临床表现视移位程度及致伤机制不同,临床症状悬殊甚大,轻者毫无异常主诉,重者可造成完全性瘫痪,应注意观察及鉴别。

(1)病死率高,外伤性者,如暴力较强,作用迅猛,易因颈髓高位损伤而死于现场或运送途中。

即使不全性脊髓损伤者,亦易死于各种并发症,应注意及早防治。

(2)颈部不稳感,即患者自觉头颈部有被一分为二、如折断似的不稳感,以致不敢坐起或站立(自发性者则不明显)。

(3)颈痛及肌肉痉挛,外伤性者多较剧烈,尤以伤后数天以内。

(4)活动受限,无论外伤性或病理性者,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头颈部活动受限,严重者开口亦感困难。

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2009-11-2 中文)

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2009-11-2 中文)
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TARP)

自行设计
蝶形外观 厚度:2mm 钛铝钒合金
器械研制
第 I 代TARP
第III代可锁型TARP
第II代解剖型TARP
器械研制
寰枢椎复位器
手术方法



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全麻,仰卧位,维持头颅牵引



TARP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具有经口松解、减压、复位和固定
一次完成——即时复位作用,无需分期或一期前后路手术——
缩短手术时间和创伤,避免术中翻身损伤脊髓。

复位即达减压效果。一般无须切C1结节和齿突,而能达减压目 的。 TARP手术相对于其它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治疗难复性寰枢 椎脱位、颅底凹陷症和上颈椎翻修手术的最佳选择。
复位和固定
固定钢板于C1侧块
枢椎临时复位螺钉
复位器:撑开,旋拧推进
复位
对于旋转脱位者行“横向
撬拨”钢板复位
手术方法
复位和固定
C臂机透视指导复位过程
固定枢椎体(双皮质螺钉)
手术方法
植 骨
取自体髂骨块、
植 骨
粒移植于C1.2关 节间隙
手术方法
关闭切口
无创线缝合肌
层和粘膜层
病例 1
牵引后X线侧位
术前X线正位
病例 1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术中C臂机监测
病例 1
术后复查X线
术后X线位
C1.2椎弓根钉板固定
寰椎弓根钉道
病例 1
枢椎弓根钉道
病例 1
病例 2
牵引后,复位

经口松解复位加后路枕颈固定植骨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经口松解复位加后路枕颈固定植骨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经口松解复位加后路枕颈固定植骨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摘要: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行前路经口松解复位后路枕颈固定植骨术疗效。

方法对6例难复性寰椎脱位的患者行前路经口松解复位后路枕颈固定植骨术,术前神经功能 JOA 评分7~10分,术前MRI脑干脊髓角平均 139.6°,评估手术前后JOA 评分、脑干脊髓角。

结果术后影像学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寰枢关节脱位复位良好,减压彻底,6例中5例获得解剖复位,1例复位达85%,6例脑干脊髓角术后平均 162.5°,术后 3~6 个月植骨区域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 JOA 评分 12~16分。

结论经口松解复位+后路枕颈固定植骨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可达到良好复位,减压彻底,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松解术;内固定器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椎与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脊髓神经压迫的病理改变。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指全身麻醉状态下大重量颅骨牵引仍不能复位者。

我们采用前路经口入路松解一期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6例,术后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35~65岁,平均48.5岁;6例患者均为难复型寰枢椎脱位,其中伴Chiari畸形1例。

术前神经功能 JOA 评分7~10分,术前MRI脑干脊髓角[1]平均 139.6°。

术前准备检查有无口咽部感染病灶,切牙是否松动(若松动必要时许牙垫加以固定),张口情况,心脑肺功能是否正常,术前 3 d 开始半流质饮食,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含漱两天,术前 0.5 h 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头孢呋辛钠。

手术操作1.经口咽松解复位全麻后,持续8-10kg大重量颅骨牵引约10分钟,C 臂 X 线机透视寰枢关节仍未复位,为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需前路松解,予以眼部贴膜封贴,下胃管,碘伏消毒头面部及口腔,经两侧鼻孔分别插入导尿条,和悬雍垂缝合,收紧打结固定,将软腭和悬雍垂向上翻卷悬吊,充分显露咽后壁。

成功治疗复杂的寰枢椎骨折脱位1例

成功治疗复杂的寰枢椎骨折脱位1例

颈 髓 明显 受压 。诊 断:1不 完全性 截 瘫;2 寰枢 关节 . .
脱位 ;3 枢 椎椎 体 、齿状 突骨 折 ;4 上 颌骨 骨 折;5 . . . 脑 外 伤后 遗症 。给 予颅骨 牵 引一 月后 ,复 查 X 片寰 线 椎 脱位 无 恢复 。
因患 者 合 并上 颌 骨骨 折 ,张 口受 限 ,无 法 行前
短 篇 报 告
CaeR pr eo s s t
成 功 治 疗 复 杂 的 寰 枢 椎 骨 折 脱 位 1例
张 永 兴 王 磊 刘 大朋
解放 军 2 2医院脊柱外科 ,河北 保定 0 1 0 5 7 0 0 【 关键词 】脊柱 ;寰枢椎 ;脱 位
【 图分 类 号 】R 1. 2 6 4 中 8 4 4 ;R 8
【 献 标 识 码 】D 丈 d i 1 . 9 9 j i . 9 3 5 . 0 1 0 . 2 o : 3 6 / . n 1 0 — 2 7 2 1 . 6 0 0 S s 0 3
难 复 性 寰 枢椎 脱 位 的 治疗 是 脊 柱 外科 的一 个 难
题 , 椎 前脱 位会 形 成齿状 突 或枢 椎体 对脊 髓腹 侧 的 寰 压迫 , 现 为截 瘫 。对 于 患者 的治疗 ,一般 应先 采 用 表 经 口咽入 路 将寰 枢关 节松 解 、复位 ,再行 后路 内固定 植骨 融合 [引 卜 ,也 可 以在前 路松 解 复位 的 同时行 钢板 固 定 l 。我 院收 治一 例 陈 旧、难 复 性 寰 枢椎 骨 折 脱 4 ] 位 患者 ,因 同时合 并有 下颌 骨 陈 旧骨 折 ,张 口明显 受 限 , 以经 口咽入 路松解 寰 枢关 节 。同时 患者 还合 并 难
醒 ,可 下地 搀扶 行 走 ,但 四肢 感觉 肌力 障碍 ,大 小便 控 制差 。随行走 时间延 长 ,上 述症 状逐 渐加 重 。 院 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治疗观察作者:罗学勤叶发刚李永刚【摘要】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经颈前路松解、后路融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7年8月—2008年10月,我院对12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所有病人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其中9例病人行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寰枢椎融合术。

3例病人行经颈前路松解、后路枕颈融合术。

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12例病人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

病人手术前后JOA 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寰枢椎及枕颈部植骨在半年左右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脱落。

结论经颈前路松解、后路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均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寰椎;枢椎;脱位;外科手术;治疗结果[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efficacy through anterior loosening and posterior fusion for 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IAD). 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ith IAL underwen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7 to October 2008.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skull traction as routine before operation. Of whom, nine underwent anterior loosening and posterior atlantoaxial fusion, three anterior loosening and posterior occipitalcervical fusion. The postoperative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nerve function score of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mean (range) 12 (6-18) month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JOA scores were significant (t=,P<). Bony union of the graft bone was reached in about 6 months, with no broken or detachment of internal fixation mate rial. Conclusion Transanterior approach for loosening or posterior for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produces a satisfactory result, which is a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tecnique.[KEY WORDS]atlas; axis; dislocation; surgical procedure, operative; treatment outcome寰枢椎脱位是指枢椎齿状突或寰椎横韧带的完整性因先天畸形、炎症或外伤等原因导致的寰枢关节出现异常对位。

随病程的延长,附着于寰枢关节的肌肉、韧带及关节囊挛缩,此时,即使使用很大的重力做颅骨牵引也不能使寰枢关节充分复位[1]。

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需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2007年8月—2008年10月,我院对12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寰枢椎融合或枕颈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所有病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神经功能评分评价,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2例病人中,男4例,女8例;年龄25~55岁,平均岁。

病程~年,平均年。

其中有4例病人无明显外伤史,7例病人先天性枕寰融合,5例病人为齿状突骨折后骨不连。

病人的临床表现包括颈肩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走路踩棉花感;四肢肌张力高、肌力减低,病理反射阳性等。

2例病人只表现为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3例病人间歇性双下肢抽搐。

病人术前JOA神经功能评分为8~13分,平均分。

影像学检查示9例病人为寰枢椎前脱位;3例病人有枕寰融合并伴有颅底凹陷,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5例病人寰齿前间隙中有增生的组织。

手术方法术前准备病人常规进行颅骨牵引,质量为4~6 kg,平均5 kg,牵引时间3~8 d,平均6 d。

牵引中有6例病人症状改善,5例无缓解,1例加重。

牵引后复查X线片,其中5例有改善,但未完全复位,7例无明显变化。

手术方法①前路松解手术:病人取仰卧颈过伸位,术中持续行颅骨牵引,局麻成功后,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取右颈前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再沿血管鞘与内脏鞘之间钝性分离进入,直至枢椎与寰椎前弓前面的椎前筋膜并松解周围组织,切开椎前筋膜,在“C臂”透视下用磨钻沿寰椎前弓后方与枢椎齿状突之间小心磨除增生的组织并尽量向头侧磨除。

尽量在寰椎后方与齿状突前方磨出一骨面,再从髂前上棘取全厚层髂骨块备用,常规引流缝合。

②后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手术:取侧卧位,局麻成功后,取枕颈部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各层,显露部分枕骨、寰椎后弓及C2~C3棘突椎板和侧块关节。

5例病人行寰枢椎融合,用咬骨钳咬除枢椎棘突,用高速磨钻分别在寰椎后弓上缘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之间磨除此区域的软组织,备好植骨床。

用AO重建钛板预弯成弧形,取两块自体髂骨块,大小约 2 cm×1 cm×1 cm,置于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之间两侧,用侧块螺钉固定重建钛板。

③枕颈融合手术:7例枕颈融合病人行后路枕肌下减压、枕颈融合术。

行枕骨大孔后缘减压,用高速磨钻沿枕骨大孔周围磨出直径约cm的圆形区域开窗减压。

然后先行C2椎弓根螺钉的钻孔准备,再行C2~C3侧块螺钉固定,最后行枕部螺钉固定。

再把开窗取下的骨块回植。

并把自体髂骨块置于周围,紧密缝合包括枕肌在内各层组织使植骨块固定牢靠,放置引流管后固定切口。

术后常规应用甘露醇、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

引流管术后48 h内拔除。

颈前路切口术后1周拆线,颈后路切口术后11 d拆线。

术后3周带颈托下地活动。

出院时复查X线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及PPMS [2]统计软件对术前及术后所有病人的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12例病人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

术前病人JOA评分为~分,平均分;随访病人JOA评分为~分,平均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随访X线片所有病例植骨区在6个月内均达到骨性融合。

无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MRI显示受压脊髓减压充分,所有病人一期手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3 讨论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及手术方法寰枢椎脱位的病因有创伤、炎症、先天性畸形、类风湿关节炎、结核、肿瘤及医源性损伤等。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指经大重力颅骨牵引也无法复位的寰枢关节脱位。

传统的手术方法多采用经口腔前方减压,切除压迫延髓、脊髓的齿状突或枢椎椎体的后上部,有时也行附加寰椎后弓减压,然后原位枕颈融合。

其缺点如下。

①寰椎前脱位时齿突或椎体位置很深,用器械切除非常困难和危险。

②切除最深层骨质时易撕破硬脊膜,引起脑脊液漏或脊髓损伤。

③对陈旧性齿突骨折或先天性齿突不连导致的寰椎前脱位需切除大部分枢椎椎体才能彻底减压,势必造成寰枢关节失稳。

④不能纠正鹅颈畸形[34]。

王超等[4]采用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结合后路坚强内固定及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效果较好。

经口咽入路与经颈入路前路松解的比较经口咽入路处理寰枕交界区的病变和损伤已被神经外科和骨科医生应用多年[56]。

但于手术野显露困难、手术风险较大及术后并发症较多,未能广泛开展。

术后感染为其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切口感染率可高达%[7]。

经口咽入路治疗寰枢椎脱位具有减压充分、复位满意的优点,但因手术部位特殊,术野小,显露相对困难,对技术要求较高且并发症后果严重[8]。

经口咽前路手术并发感染的原因有如下。

①口咽是呼吸通道,正常情况下,隐藏有大量条件致病菌。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局部损伤及血循环差时,易继发感染。

②术前准备不充分,如口咽感染灶未治愈,术前没有使用有效抗生素。

③咽后壁软组织较薄,抗感染能力低,细菌容易入侵。

但经口咽前路松解仅做寰枢椎前方的松解,不切除齿突,大大简化了手术的复杂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脊髓损伤、脑脊髓感染、截瘫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应当说,这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技术与理念的进步。

总之,寰枢关节是头颈部旋转活动的非常主要的关节,不可随意融合。

后路寰枢椎融合或枕颈融合本组5例病人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术中用Magerl 技术和重建钛板联合固定。

Magerl 技术在抗三维运动中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其融合率接近100%,被认为是寰枢关节融合术选择的金标准[9],加上重建钛板固定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所有病人6个月时的融合率为100%。

本组7例病人采用后路枕颈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只固定枢椎,在枕骨固定棒与椎弓根钉连接、固定时利用固定棒的预弯角度将枕骨向后上方移动,使寰椎复位。

手术要尽量减少融合的节段,只有在严重多阶段退变或累及全颈椎的炎症改变,才可以广泛融合。

寰枢椎脱位前后路一期手术针对性强、技术要求高。

本手术方法的优点如================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下。

①前后路同期进行,减压充分,效果明显。

术后颈髓功能和颈髓压迫可获得较大改善。

②不需长时间头颅牵引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有利于术后护理并减少病人的痛苦。

③缩短治疗时间,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康复。

因此,行一期前后路手术是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

总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手术为高难度和高风险手术,仍有许多难题。

术前应仔细分析其解剖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正确选择手术方式,仔细操作,甚至术中可应用导航系统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10],避免术中损伤脊髓,可有效防治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大大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