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试井分析试卷-计算题
试井分析13

1、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理参数,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2、特种识别曲线:特种识别曲线:在某一情形或某一流动阶段在某种坐标系(半对数坐标系或直角坐标系)下的独特的曲线,称为“特种识别曲线”。
3、叠加原理:如果某一线性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即分解成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定解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定解问题的解。
4、井筒储集系数: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5、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具有一条裂缝,裂缝宽度为0,沿着裂缝没有压力损失。
无量纲量:不具有量纲的量。
井筒储集系数: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干扰试井:是一种多井试井,是在一口井上改变工作制度,以使油层中压力发生变化,在另一口井加入高度压力计测量压力变化的试井方法。
6、表皮效应: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各种原因,其渗透率与油层不相同,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降,这种现象称为表皮效应。
37、产能试井: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方程、无阻流量、井底流入动态曲线和合理产量等的方法。
38、常规试井解释方法:以Horner方法为代表的,利用压力特征曲线的直线段斜率或截距反求地层参数的试井方法。
简答题1、说明使用早期资料画成的特种识别曲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如何纠正?答:在记录开(关)井时间时有误差,导致使用早期资料画成的特种识别曲线不通过原点。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压缩系数答:单位体积,在单位压力变化条件下物质体积的变化量。
可有下式表示:p V V C d d 1-=2. 测试半径答:在一口井上,若使用一脉冲(瞬间注入或采出某一体积流体)引起压力反应,该脉冲的压力反应离井的距离即称为测试半径。
3.封闭边界答:在油藏的边界上,无液体通过称为封闭边界。
4.视稳态出现时间 答:无限径向流期与视稳态期的压力导数相等的时间。
5.压力降落测试答:压力降落测试是在整个地层压力达到平衡后,油井开井生产,并连续测量井底压力和产量的变化,然后将井底压力与生产时间作出曲线,以确定油层地质参数的试井方法。
6.不稳定早期答:压力传到边界之前,即井底压力不受油藏边界的影响的时期,称为不稳定早期。
7.视稳态期 答:油井井底压力完全受油藏边界的影响的时期,称为视稳态期。
8.压降漏斗答:在无限大油藏中,油层某瞬间压力分布呈对数曲线,一般称为压降漏斗。
9.表皮系数答:表皮系数的定义是:wss r rK K s ln )1(-=10.折算油井半径答:sw w e r r -='11.油层流动系数答:油层流动系数:μkh12.Y 函数答:每单位地下产量的压降速度。
表达式是t t p p qB y d ))((d 1w i -=13.探边测试答:探边测试是利用油气井生产时,压降漏斗在排驱面积范围内向外扩展的整个过程中,利用井点测试资料识别油层各种边界的位置与性质的一种分析技术。
14.压力叠加原则答:在无限大油藏中,油层中任何一点的压力降等于油层中各井生产而引起在该点上压力降总和。
15.镜像反映 答:镜像反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如果一口油井附近有一条不渗透边界存在时,可将不渗透边界看作是一镜面,做出与实际油井完全对称的虚拟井,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16.打开性质不完善答:是指油井完井方式对油层的伤害,即油层全部钻开,但采用下套管的射孔的方式完成的井。
17.打开程度不完善答:是指钻井过程中,只钻开部分油层引起的伤害。
试井例题

2
油井的产能试井及其解释结果的应用
• IPR曲线预测 曲线预测——Vogel方法 曲线预测 方法
例2-3 一个未饱和油藏,其泡点压力 一个未饱和油藏,其泡点压力14.7MPa,当前平均地层压力 ,当前平均地层压力20.7MPa,,井 ,井 底流压17.2MPa时的井产量 时的井产量40m3/d,计算 曲线。 底流压 时的井产量 ,计算IPR曲线。 曲线
油井的产能试井及其解释结果的应用
例2-1 一口井进行产能测试,该井稳定产量 一口井进行产能测试,该井稳定产量17.5m3/d,井底流压 ,井底流压6.2MPa,关井 , 24h后,井底压力恢复到 稳定静态值, 后 井底压力恢复到9MPa稳定静态值,计算: 稳定静态值 计算: (1)生产指数; )生产指数; (2)qAOF ; ) 时的产量; (3)井底流压为 )井底流压为4MPa时的产量; 时的产量 对应的井底流压。 (4)产量为 )产量为40m3/d对应的井底流压。 对应的井底流压
q3 14
叠加原理
例3-5
假定油藏中一口井在生产。参数为: 假定油藏中一口井在生产。参数为: Bo=1.1 K=40mD Φ=0.15 q0=15m3/d µo=2.5mPa.s h=6m rw=0.1m q1=10m3/d t1=2h 绘制: 绘制: a、井井底流压与时间关系图; 、井井底流压与时间关系图; b、井井底流压与对数时间关系图。 、井井底流压与对数时间关系图。
二项式产能方程和二项式产能曲线
例2-6 资料, 例5资料,用二项式产能 资料 方程计算.46 11.72 10.34 8.96 7.28
qg 0 4.17 6.60 8.62 10.53
6
气井的产能试井及其解释结果的应用
• 二、等时试井 pwf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及答案

3、叠加原理:如果某一线性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பைடு நூலகம்分解成若干部分,即分解成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定解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定解问题的解。
A. B. C. D.
3、外边界反映段即晚期阶段压力资料表现为dp/dt =常数 0,则说明遇到了[C]
A恒压边界B不渗透边界C封闭系统D无外边界
4、关于试井解释模型的基本模型基于的假设条件,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
A.油(气)层在平面上是有限的B.油(气)层在平面上是无限的C.油(气)层上、下具有不渗透隔层D.开井生产前整个油(气)藏具有相同的初始压力
C.基岩系统→井筒D.裂缝系统→井筒
19、无限导流垂直裂缝模型假设裂缝具有无限大的渗透率,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A.裂缝中压力不相同B.裂缝中压力相同
C.沿着裂缝存在压降D.沿着裂缝压降无限大
20、下表是某气井三次测试所得的拟表皮系数Sa,请计算出该井真表皮系数S [ A ]
第一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
第三次测试
A. B. C. D.
16、双线性流动阶段的压差曲线和导数曲线是[D]
A. B.
C. D.
17、.格林加登图版的曲线参数 值是表征井筒及周围情况的无因次量,表征压裂见效时,下列成立的是[D]
A. B. C. D.
18、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中流体的流向是从[A]
A.基岩系统→裂缝系统→井筒B.裂缝系统→基岩系统→井筒
C.产生新的解释图版D.提高解释结果的精确度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计算题

计算题1.某探井压力恢复测试数据如下表以定产量q=32.749m 3/d 生产了t p =1300h(小时)。
其它有关数据为:油层厚度 h = 8.4 m ;原油粘度厘泊7.8=μ;孔隙度 p = 0.2;原油体积系数 B = 1.12;完井半径 r w = 0.1m ;综合压缩系数 C t= 3.824 ×10-51/大气压;原油密度855.0=ρ。
在半对数坐标内画出霍纳曲线,计算流动系数μ/Kh 。
解:绘制半对数曲线Δt /(Δt+t p ) 霍纳曲线在半对数曲线上,可以看出,开始是曲线段,后来呈直线,为求直线的斜率,将直线延长。
斜率:i =001919.0005546.0lg225.89448.90-=2.653 (大气压/周期)地层系数:777.302653.212.1*749.32*9.219.21===iqB khμ(厘泊毫达西/m ⋅)2.某探井压力恢复测试数据如下表以定产量q=32.749m 3/d 生产了t p =1300h(小时)。
其它有关数据为:油层厚度 h = 8.4 m ;原油粘度厘泊7.8=μ;孔隙度 p = 0.2;原油体积系数 B = 1.12;完井半径 r w = 0.1m ;综合压缩系数 C t= 3.824 ×10-51/大气压;原油密度855.0=ρ。
在半对数坐标内画出霍纳曲线,计算地层渗透率 K 、表皮系数s 。
解:绘制半对数曲线Δt /(Δt+t p ) 霍纳曲线在半对数曲线上,可以看出,开始是曲线段,后来呈直线,为求直线的斜率,将直线延长。
斜率:i =001919.0005546.0lg225.89448.90-=2.653 (大气压/周期) 地层系数:777.302653.212.1*749.32*9.219.21===iqBkhμ(厘泊毫达西/m ⋅)045.364.81*777.3021)(==⋅=hkhkμμ(毫达西/厘泊))(10*136.3)(59.3137.8*045.36)(1达西毫达西-===⋅=μμkk表皮系数s :将直线外推到1h ) = 94.10 大气压由公式283.2]092.301.010824.32.0054.36lg 653.2031.7410.94[151.1]092.3lg )0()1([151.152=+⨯⨯⨯-+=∆-=-w t w wr C k i t p h p φμ 3.一定产量生产的油井压降测试时的实际数据如下表所示。
油水井分析试题

一、某井无注水,为较弱边底水驱动,油质较差,历次作业中示发现出砂。
元月份功图反映供液不足,自2月份液量逐渐下降,动液面逐渐上升,功图不规则,两次洗井只是短期液量回升,之后继续下降。
检泵作业后恢复正常。
采油曲线及功图如下,试分析产量下降原因。
二、某井Φ44泵×1197米,冲程2.1米,冲次6.5米/min,目前日产液6t,含水44%,液面600米,比重0.88。
目前泵效多少?是否正常?说明泵况及油井生产状况与存在问题。
(不正常后所测功图如右图)三、某井Φ44泵,泵深1601米,无注水。
99年初产量液14 t,油9.8 t。
液面较低,沉没度50米左右。
后产量长时间缓慢下降,功图如下,2001年2月动液面逐步回升到458米,泵效15.8%。
2001年3月加深检泵,泵深1700米,日产液17 t,油10 t。
试说明此井不正常原因及因何加深?四、某井正常产液15 t,油9.8 t,2001.8.22日突然无液。
9月9-13日加深检泵,泵深由1792米↑1994米。
作业后单量该井连续3天无液。
其他井量油时未发现异常。
测功图如下,液面升高。
岗位工人及时反馈了加盘根次数增加,经卸开盘根盒试抽有油。
洗管线后产液量7.8 t,油量5.8 t。
试分析加深后不出液原因,及恢复后生产情况。
88年投产初期产油纯油13t,能量充足,动液面在井口,于是88年3月调参由6次↑9次,日产油增加到45 t,88年5月份见水,初含水为6%,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含水上升速度加快,10个月后含水上升到79%,针对该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的情况。
于89年3月份对该井采取卡水措施年卡掉20、21号层,只生产19号层,卡水措施后日产液由措施前的40.3t上升至42.8t,日产油由5.6t上升至20.2t,含水由88.0%下降至52.6%,措施效果明显。
生产仅两个月,含水升至90%以上,一直高含水生产到99年因含水100%计划关井。
该井控制的地质储量为10.952万吨,而停井前累计产油仅1.176万吨。
试井计算题

9. 某井抽油泵下入深度为1500m,音标深度为300mm,液面曲线显示从井口波到音标反射波距离为18cm,从井口波到液面反射波距离为30cm,试求动液面深度和抽油泵沉没度?解:动液面深度H液=H标×L液/L标=300×30/18=500(m) 沉没度H沉=H泵-H液=1500-500=1000(m)答:动液面深度为500m,沉没度为1000m。
、13.某注水井油层中部深度为1200m,关井72h 后测得井口压力为 2.4MPa,求地层静压(注入水密度1.05t/m3,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解:P液柱=hρg/103=(1200×1.05×10)/103=12.6(MPa)P静=P井口+P液柱=2.4+12.6=15.0(MPa)答:地层静压为15.0MPa。
14.某注水井油层中部深度为1000m,该井注水闸门关至水表指针不动时的井口油压为3.7MPa,求注水井启动压力(注入水密度1.05t/m3,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解:P启动=P井口+P液柱=P井口+hρg/1000=3.7+1000×1.05×10/1000=14.2(MPa)答:注水井启动压力为14.2MPa。
15.某注水井一级、二级分层注水,在注水压力15.0MPa下,注水10m3/h,第一级、第二级吸水百分数分别为40%,60%,那么每天注入试井各层的水量分别是多少?解:该井日注水量=10×24=240(m3/d)第一层注水量=240×40%=96(m3/d)第二层注水量=240×60%=144(m3/d)答:该井各层的日注水量分别为96m3和144m3。
16.某注水井一级二级注水,在18.0MPa下日注量为120 m3,第一层日注水量为73 m3,求该注水井各层段吸水百分数.解:第一层吸水量百分数=73/120×100%=60.83%第二层吸水量百分数=(120-73)/120×100%=39.17%答:第一、第二层吸水量百分数分别为60.83%、39.17%。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单选题

单选题 1.在油藏的边界上,无液体通过称为(B 、封闭边界)。
2.视稳态出现时间是指无限径向流期与(A 、视稳态期)的压力导数相等的时间。
3.油气井测试包括稳定试井和(D 、不稳定试井)两种。
4.油气井测试,从一个统一的系统观点来看,可以分为两个过程:(C 、油气井测试过程)、测试资料解释过程5.流体渗流基本微分方程由(B 、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状态方程推倒得出。
6.在油藏的边界上,油藏压力保持不变称为(A 、定压边界)。
7.在数学模型中,反映油井生产情况的条件是(A 、内边界条件)。
8.在数学模型中,反映油层边界情况的条件是(B 、外边界条件)。
9.在数学模型中,反映油层原始状态的条件是(C 、初始条件)。
10.CKφμη=称为(A 、导压系数)。
11.流体渗流的连续性方程是由(D 、质量守恒关系)推倒得到。
12.单位体积,在单位压力变化条件下物质体积的变化量称为(C 、压缩系数)。
13.油井井底压力完全受油藏边界的影响的时期,称为(B 、视稳态期)。
14.在一口井上,若使用一脉冲(瞬间注入或采出某一体积流体)引起压力反应,该脉冲的压力反应离井的距离即称为(C 、测试半径)。
15.无因次半径定义为(C 、wD r r r =)。
16.dp z ppp ⎰=02μϕ称为(D 、视压力)。
17.气体的状态方程是(A 、zp RT M =ρ )18.表示在相同条件下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之间的偏差程度的物理量是(D 、气体压缩因子)。
19.由于惯性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偏离了达西定律的渗流称为(B 、非达西渗流)。
20.气体不稳定渗流微分方程的假设条件和建立方程方法与液体的主要差别是:(C 、状态方程不同)、微分方程需要线性化。
21.气体渗流的运动方程是(C 、rpk v ∂∂-=μ )。
22.气体与液体不稳定渗流微分方程有本质的不同,气体不稳定渗流微分方程是(A 、非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而液体渗流微分方程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题1.某探井压力恢复测试数据如下表以定产量q=32.749m 3/d 生产了t p =1300h(小时)。
其它有关数据为:油层厚度 h = 8.4 m ;原油粘度厘泊7.8=μ;孔隙度 p = 0.2;原油体积系数 B = 1.12;完井半径 r w = 0.1m ;综合压缩系数 C t= 3.824 ×10-51/大气压;原油密度855.0=ρ。
在半对数坐标内画出霍纳曲线,计算流动系数μ/Kh 。
解:绘制半对数曲线Δt /(Δt+t p ) 霍纳曲线在半对数曲线上,可以看出,开始是曲线段,后来呈直线,为求直线的斜率,将直线延长。
斜率:i =001919.0005546.0lg225.89448.90-=2.653 (大气压/周期)地层系数:777.302653.212.1*749.32*9.219.21===iqB khμ(厘泊毫达西/m ⋅)2.某探井压力恢复测试数据如下表以定产量q=32.749m 3/d 生产了t p =1300h(小时)。
其它有关数据为:油层厚度 h = 8.4 m ;原油粘度厘泊7.8=μ;孔隙度 p = 0.2;原油体积系数 B = 1.12;完井半径 r w = 0.1m ;综合压缩系数 C t= 3.824 ×10-51/大气压;原油密度855.0=ρ。
在半对数坐标内画出霍纳曲线,计算地层渗透率 K 、表皮系数s 。
解:绘制半对数曲线Δt /(Δt+t p ) 霍纳曲线在半对数曲线上,可以看出,开始是曲线段,后来呈直线,为求直线的斜率,将直线延长。
斜率:i =001919.0005546.0lg225.89448.90-=2.653 (大气压/周期) 地层系数:777.302653.212.1*749.32*9.219.21===iqBkhμ(厘泊毫达西/m ⋅)045.364.81*777.3021)(==⋅=hkhkμμ(毫达西/厘泊))(10*136.3)(59.3137.8*045.36)(1达西毫达西-===⋅=μμkk表皮系数s :将直线外推到1h ) = 94.10 大气压由公式283.2]092.301.010824.32.0054.36lg 653.2031.7410.94[151.1]092.3lg )0()1([151.152=+⨯⨯⨯-+=∆-=-w t w wr C k i t p h p φμ 3.一定产量生产的油井压降测试时的实际数据如下表所示。
油井产量q = 39.25 m 3/d ,体积系数 B = 1.136,原油粘度 厘泊8.0=μ,油层厚度h =21m ,井径 r w= 6cm ,孔隙度 039.0=φ,综合压缩系数 C t= 24.18×10-51/大气压。
试确定地层渗透率K 。
1、 解:在半对数坐标中,画出p w (t )与lgt 的关系曲线。
确定中期曲线(半对数曲线)的斜率i ,并计算μ/Kh 、渗透率和堵塞系数s 。
i = 251.6-246.75 = 4.85 (大气压/周期)76.78.0219.203)(=⋅=⋅=h Kh K μμ (毫达西)答:此井排驱面积内的渗透率是7.76毫达西。
4、一定产量生产的油井压降测试时的实际数据如下表所示。
油井产量q = 39.25 m /d ,体积系数 B = 1.136,原油粘度厘泊8.0=μ,油层厚度h =21m ,井径 r w = 6cm ,孔隙度039.0=φ,综合压缩系数 C t=24.18×10-51/大气压。
试确定油井排驱体积。
解:在半对数坐标中,画出p w (t )与lgt 的关系曲线。
确定油井排驱范围内的孔隙体积,首先确定图中的直线段斜率 015.01006.2431.245=-=m (大气压/小时) 估算排区范围内的孔隙体积)(1019.51018.24015.0136.175.390417.00417.0355m mC qB v t p ⨯=⨯⨯⨯⨯==-5.求井筒效应常数。
环空是放空条件,液面上部气体不对井筒效应常数的计算发生影响。
给定资料如下:3/78.0m t o =ρ;套管外径0.178m ,内径0.157m ;油管外径0.06m ,内径0.05m 。
解:单位环空体积:)(422油外套内-d d V π=)/(165)06.0157.0(785322m m -⨯=Mpa m /10078.00165.032⨯÷=6.已知一口井在关井前的稳定产量是q=39.747m3/d ,油层厚度h=21.03m,粘度u=0.8厘泊,原油体积系数B=1.136。
压力恢复资料经过整理得到其斜率为 5.3大气压/周期,请计算出该井的控制面积的流动系数和渗透率。
解:有公式iqB kh9.21=μ可得到流动系数是厘泊)毫达西/(57.1863.5136.1747.399.219.21m iqB kh⋅=⨯⨯==μ下:大/1022.355-⨯=t C m h 94.146= m r w 1.0= 厘泊 09.0=φ 55.1=B 并且还知道霍纳曲线的斜率为2.77大气压/周期,外推压力236.5。
以及圆形油藏曲线上1147.0=DA t 的32.1=F 出地层的渗透率和地层平均压力。
解:有公式ih quB k ⨯=183.0得:(毫达=达西)5.12(0125.091.14677.255.168.90162.0183.0183.0=⨯⨯⨯⨯=⨯=ih quB k有公式A C ktpt t DA φμ=可得:125101468.167.8041416.31022.332.009.011160000125.0--⨯=⨯⨯⨯⨯⨯⨯==A C ktpt t DA φμ地层平均压力:91.23432.13.277.25.236)(3.2*DA =⨯-=-=t F ip p (大气压)8.某油区有一口探井,以150 m3/d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进行试井,并得到压力恢复曲线的斜率为0.625Mpa/周期,底下流体体积系数为 1.2,求此井周围的地层的流动系数。
解:m=0.183kh qu 流动系数u kh=0.183m q =0.183610*625.0*864002.1*150=6.1*1010- m3/(pa*s)答:流动系数是 6.1*1010-m 3/(pa*s)。
9.已知一口井在关井前的稳定产量3h=21.03m,粘度u=0.9厘泊,原油体积系数B=1.12。
压力恢复资料经过整理得到其斜率为 4.3大气压/周期,请计算出该井的控制面积的流动系数和渗透率。
解:有公式iqB kh9.21=μ可得到流动系数是厘毫/(72.2263.412.1747.399.219.21m iqB kh⋅=⨯⨯==μ厘泊)毫达西/(64.1003.21172.2261=⨯=⋅=hkh kμμ毫达西5798.99.064.10=⨯=⋅=μμkk10.已知一口井在关井前的稳定产量是q=41.54m 3/d ,油层厚度h=25.03m,粘度u=1.2厘泊,原油体积系数B=1.15。
压力恢复资料经过整理得到其斜率为 4.3大气压/周期,请计算出该井的控制面积的流动系数和渗透率。
解:有公式i qB kh 9.21=μ可得到流动系数是 厘泊)毫达西/(29.2433.415.154.419.219.21m iqB kh ⋅=⨯⨯==μ厘泊)毫达西/(72.903.25129.2431=⨯=⋅=h kh k μμ 毫达西66.112.172.9=⨯=⋅=μμkk 11.求井筒效应常数。
环空是放空条件,液面上部气体不对井筒效应常数的计算发生影响。
给定资料如下:3/80.0m t o =ρ;套管外径0.2m ,内径0.16m ;油管外径0.08m ,内径0.05m 。
解:单位环空体积:)(422油外套内-d d V π= )/(02048.0)08.016.0(8.0322m m V =-⨯= C=Mpam oV/56.21008.002048.01032=⨯÷=⨯ρ 12.求井筒效应常数。
环空是放空条件,液面上部气体不对井筒效应常数的计算发生影响。
给定资料如下:3/85.0m t o =ρ;套管外径0.2m ,内径0.15m ;油管外径0.07m ,内径0.05m 。
解:单位环空体积:)(422油外套内-d d V π=)/(018335.0)07.015.0(85.0322m m V =-⨯= C=Mpam oV/2918.21008.0018335.01032=⨯÷=⨯ρ13.求表皮系数。
已知污染区渗透率=s k 8.5毫达西,地层渗透率k =11.34,污染区半径r s =30m ,井筒半径r w =0.1m 。
解:表皮系数公式是:wss r r k ks ln )1(-=则:9057.11.030ln )15.834.11(ln )1(=-=-=w s s r r k k s答:表皮系数是1.9057。
14.求表皮系数。
已知污染区渗透率=s k 9.5毫达西,地层渗透率k =11.34,污染区半径r s =25m ,井筒半径r w =0.1m 。
解:表皮系数公式是:wss r r k ks ln )1(-=则:69.11.025ln )15.934.11(ln )1(=-=-=w s s r r k k s答:表皮系数是1.069。
15.求表皮系数。
已知污染区渗透率=s k 7.5毫达西,地层渗透率k =10.21,污染区半径r s =23m ,井筒半径r w =0.1m 。
解:表皮系数公式是:wss r r k ks ln )1(-=则:9649.11.023ln )15.721.10(ln )1(=-=-=w ss r r k k s答:表皮系数是1.9649。
16.求井筒效应常数。
环空是放空条件,液面上部气体不对井筒效应常数的计算发生影响。
给定资料如下:3/85.0m t o =ρ;套管外径0.18m ,内径0.13m ;油管外径0.06m ,内径0.04m 。
解:单位环空体积:)(422油外套内-d d V π=)/(011305.0)06.013.0(85.0322m m V =-⨯= C=Mpam oV/33.110085.00113305.01032=⨯÷=⨯ρ17.已知一口井在关井前的稳定产量是q=35.54m3/d ,油层厚度h=25.03m,粘度u=1.0厘泊,原油体积系数B=1.2。
压力恢复资料经过整理得到其斜率为 4.0大气压/周期,请计算出该井的控制面积的流动系数和渗透率。
解:有公式i qBkh9.21=μ可得到流动系数是厘泊)毫达西/(49.2330.42.154.359.219.21m i qB kh⋅=⨯⨯==μ厘泊)毫达西/(328.903.25149.2331=⨯=⋅=hkh kμμ毫达西328.90.1328.9=⨯=⋅=μμkk18.已知一口油井的排驱半径为804.67m ,关井前稳产310小时,稳定产量为779.04m /天,其他参数如下:大/1022.355-⨯=t C m h 94.146= m r w1.0=厘泊2.1=B 并且还知道霍纳曲线的斜率为3.77大气压/周期,外推压力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