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垩病防治
211142701_蜜蜂白垩病病原、症状及防治方法

蜜蜂白垩病病原、症状及防治方法侯丽娜1 张魁1 赵文睿1 朴春浩2 张鑫尧3 衣帅1 次多1 达娃卓嘎1│文1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畜牧总站,133000;2 吉林汪清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3200;3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白垩病又称石灰质病,是由蜜蜂球囊菌引起的一种顽固的真菌性传染病,主要感染蜜蜂幼虫。
1913年在德国第一次报道了对白垩病的观察。
白垩病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以及新西兰。
目前,在我国全国范围流行,仅危害西方蜜蜂。
该病虽对蜂群摧毁性不大,但因幼虫患病致使蜂群群势骤减,严重影响养蜂业的发展。
一、蜜蜂白垩病的病原引起蜜蜂白垩病的病原是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
蜜蜂球囊菌的菌丝是两性异体的,雌性菌丝呈白色,雄性菌丝呈黄褐色。
温度30℃,相对湿度80%以上是这种真菌的最佳生长条件。
蜜蜂球囊菌孢子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15年。
二、蜜蜂白垩病的症状患白垩病的幼虫在封盖后的头2天或在前蛹期死亡。
幼虫被侵染后虫体开始肿胀并长出白色的绒毛,充满巢房,形状可呈巢房的六边形。
接着虫体皱缩、变硬,房盖常被工蜂咬开。
病虫变成白色的块状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死虫体上长出的白毛是蜜蜂球囊菌长出的菌丝,等长出子实体后,病死幼虫的尸体便带有暗灰色或黑色状物,有时整个虫尸变为黑绿色,虫尸易从巢房中取出。
白垩病严重时,在巢门前能找到块状的干虫尸。
三、蜜蜂白垩病流行病学特点特点1,白垩病发病的季节性较明显,由于蜜蜂球囊菌需要在潮湿的条件下萌发和生长,因此,多雨潮湿,温度不稳、变化频繁,发病率较高。
尤其是春末夏初昼夜温差较大,气候潮湿,白垩病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若遇连阴雨天或巢内本身湿度过大,都会使病情加重。
特点2,通过观察发现,在发病群里往往都是子脾边缘的幼虫和雄蜂幼虫首先发病,然后向中心扩展,主要与子脾边缘温度变化较大、幼虫体质较差有关。
特点3,蜂箱内的虫尸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害主要通过孢子传播,当蜜蜂幼虫食入真菌孢子时,孢子在肠道内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例如肠道厌氧的环境或幼虫本身抵抗力低下,孢子开始萌芽、增殖,形成菌丝,并穿透食膜侵入真皮细胞,再穿透肠壁在体腔内增殖,进而穿破体壁,使体表充满菌丝。
蜜蜂白垩病前因后果及防治方法

续几 年亏损 。
生 素 及 消 炎药 , 些 药 对 治 病 不 仅无 效 , 而 会延 这 反
误治疗 , 结果全场垮蜂 。我们告诉他此病因真菌感 染, 用广谱抗真菌药可以防治 , 该蜂农恍然大悟 。 白垩病 只是 蜜 蜂 真菌 病 的一 种 , 目前 真 菌 的变
2 做好 消 毒灭 菌 工作 : 、 在越 冬 期 应严 格 消毒 蜂
箱和巢脾 。蜂箱除刮净剩蜡余渣 , 最好用喷灯喷烤 或将蜂箱 内壁放在火炉上烘烤 ,以杀灭病原体 ; 巢
脾 先用 硫磺 熏蒸 , 再用 福 尔 马林 加 高锰 酸钾 熏蒸 后 使 用 , 要 多造新脾 。 并 3 蜂蜜 是最 好 的消毒 剂 , 白垩病 的蜂 群尽 量 、 患 不 取蜜 , 让蜂 蜜装满 巢脾 , 真菌无 地 自容 。 使 4病 群 和健 康 群 要 隔离 开 , 产期 不 要 发生 交 、 生 叉 感染 。
凡是 患 白垩病 的蜂群 几乎 失去 了采集 能力 。
三、 危害程 度
剂 , 有 部分 蜂 农 对 此 蜂 病 认 识 不 够 , 至 乱 用 抗 但 甚
1影响生产与繁殖 : 、 在蜜蜂越冬期 , 真菌孢子 也处于休眠状态。春繁初期 , 部分真菌经越冬而死 亡 , 下 的真菌 也 因冬 末春 初 气温 和 湿度 条 件不 适 剩
2 由于真菌感染成活率小 , 、 新蜂 出房率低 , 群 内工蜂数量急剧减少 ,工蜂工作和哺育量增加 , 使
工蜂 衰退 速度 加快 。病 群工蜂 颜 色灰暗 , 无精 打采 ,
5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种进行选育。 、 许多养蜂人在对 白垩病 的防治 中摸索 出很好
蜜蜂白垩病诊断与防治报告

2023年第6期浙江畜牧兽医蜜蜂白垩病诊断与防治报告 近年来广昌县很多农户开展蜜蜂养殖,售卖高品质蜂蜜,售价在120-150元/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很多养殖户反应在蜜蜂养殖过程中,幼虫阶段多发蜜蜂白垩病,对蜜蜂养殖产生很大影响。
笔者于2019年春季开始接触本病,经过不断探索和咨询有关专家后,通过边学边治疗边总结方式,针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现将针对该病诊断与防治心得与同行做分享。
1 病原及发病日龄蜜蜂白垩病属于蜜蜂幼虫感染真菌性的病害,多发生于7日龄后幼虫或者前蛹阶段。
2 流行情况发病呈季节性规律,多发于春末、初夏,因该时期的气候多雨潮湿,环境温度不稳定,早晚温差大,温度也变化频繁,而蜂群又正处于繁殖旺盛期,蜜蜂幼蜂或蛹圈子向外扩大,边脾或脾边缘幼蜂或蛹受冷时间较长,导致诱发蜜蜂白垩病发病概率增高;此外蜂箱因保温导致通风受阻和已贮蜜水份含量较高,进一步促使诱发该病的发生。
该病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幼虫或尸体,也有可能是通过带菌日粮、用具和蜂螨等方式感染与传播,幼蜂一旦被感染,可导致患病幼虫全部死亡。
在广昌,该病多发生于2-5月份,但在秋冬季也偶有发生。
3 临床症状蜜蜂幼虫发病后,先出现肿胀,慢慢身体变微软,之后失水缩小成块状物,而且体表呈现深黄色或白色,幼虫残体呈现出石灰化病变并呈白色粉笔状,之后慢慢变成灰白色直至黑色。
且已死亡的蜜蜂幼虫干枯后尸体疏松如白垩状,其体外还可见一层白色菌丝覆盖。
在严重病蜂群中,可见留下分布零散的封盖房,在封盖房之中可见结实僵尸,而巢脾被摇动时能够听见撞击声。
该病发病严重时部分蜂群会失去产浆和产蜜的能力,严重的会造成全蜂群死亡。
4 诊断该病主要可根据发病时间、感染传播等流行情况与在蜂箱门前或者蜂箱地板内外寻找到典型虫尸来进行初步诊断。
在有条件的养殖情况下,可经过实验室进一步确诊。
5 预防笔者通过用以下4种方法对该病采取预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综合防治蜜蜂白垩病

合理控制蜂巢内的湿度,避免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以维持 适宜的生存环境。
蜂巢内病原体
定期消毒
定期对蜂巢进行消毒,清除残留的病原体,减少感染的风险。
隔离感染
一旦发现感染白垩病的蜜蜂,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在蜂群中传播。
03
综合防治措施
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对白垩病抗性 较强的蜜蜂品种, 提高蜜蜂的抗病能 力。
03
刊物名称:《蜜蜂杂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综合防治蜜蜂白垩病
2023-11-05
目录
• 蜜蜂白垩病概述 • 蜜蜂白垩病的发生原因 • 综合防治措施 • 预防和控制策略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蜜蜂白垩病概述
蜜蜂白垩病的定义
蜜蜂白垩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蜜蜂传染病,也称为蜜蜂石灰菌病。 该病主要侵染蜜蜂的幼虫和蛹,成年蜜蜂通常不受影响。
加强种蜂管理,确 保种蜂无白垩病感 染。
避免近亲繁殖,防 止品种退化。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充足、优质的食物来源, 保证蜜蜂获得足够的营养。
保持干燥、通风良好的饲养环 境,减少病菌滋生。
定期清除蜂巢中的垃圾和死蜂 ,保持蜂巢卫生。
改善蜂巢内环境
扩大蜂巢空间,增加蜜蜂数量, 提高蜜蜂间的通风。
使用优质蜂蜡和木材制作蜂巢, 提高蜂巢的质量和保温性能。
播途径等,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02
发展综合防治技术
结合预防措施、生物防治、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发展综合防治技术
,提高防治效果。
03
加பைடு நூலகம்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推广,提高防治水平,满足广大养蜂者的
蜜蜂白垩病的综合防治

20APICULTURE OF CHINA蜜蜂白垩病的综合防治熊成│文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兴城 125100白垩病又称石灰质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的真菌性疾病,主要危害西方蜜蜂,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白垩病引起西方蜜蜂雄蜂和工蜂的老熟幼虫及封盖幼虫的死亡,成年蜂虽不受球囊菌的危害,但在病原传播中起到媒介的作用。
被孢子感染的饲料会通过成年蜂的哺育行为,致使幼虫发病。
蜂球囊菌生命力极强,其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十余年,蜂群一旦感染该病菌,病菌会通过孢子在群内进行传播,3~4日龄的幼虫在吞食真菌孢子后最易感染。
幼虫患病后,虫体开始肿胀,体表长出白色菌丝,随后虫体逐渐变成灰色,并逐渐失水萎缩变硬,最终成为白色或黑褐色硬块。
染病蜂群巢门前和蜂箱底部常可见被工蜂拖出的石灰状幼虫尸体。
在蜂群内,由于雄蜂幼虫常分布在子脾的外围,温度较低时,雄蜂幼虫首先受到感染,然后是边脾上的工蜂幼虫发病,并逐渐向中间扩展。
白垩病是一种顽固性真菌病,蜂群一旦感染会反复发作。
该病传播速度快,病程持续时间长,很难根治,对养蜂生产危害极大,不能仅依靠药物治疗,要坚持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及早发现和切断传染源,对蜜蜂白垩病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一、发病时间及特点蜜蜂白垩病的发生与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温湿度,带有明显的季节性。
白垩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外界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多雨潮湿。
蜜蜂球囊菌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在80%以上,湿度越大,越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在日照时间长,地势高且干燥的地方,白垩病发病率较低。
若遇低温天气和连绵阴雨天,极易引发白垩病的发生和流行。
在北方地区,白垩病一般从4月开始危害蜂群,早春蜂群开始繁殖后,巢内幼虫逐渐增多,子脾面积的不断扩大。
春繁蜂群未更新复壮之前若遇连续低气温天气,蜂群遇冷紧缩蜂团,常常会使子脾外围的幼虫受冻,极易诱发白垩病。
蜜蜂白垩幼虫病防治

蜜蜂白垩幼虫病防治
症状
病菌以孢子和子囊孢子入侵幼虫肠腔吸取其营养,并分泌毒素,从而导致幼虫组织细胞分解,患病幼虫呈深黄色,最后因菌血症而死亡。
死亡幼虫最初呈苍白色,以后变成灰色至黑色。
尸体干枯后成为白色木乃伊状,蜂蛹除头部外,几乎都被蜂球囊菌长出的菌丝所包裹。
工蜂常把这种干尸咬碎拖出巢房,常见箱底和巢门外有石灰块状病死虫尸体。
预防
主要采取缩脾,密集群势,换箱换脾;发现病蜂立即隔离或销毁;对病蜂蜂箱蜂脾,脱蜂后全部用福尔马林严格消毒。
治疗
目前治疗蜜蜂白垩病多用75%酒精,适量直接喷洒封盖子脾,未封盖的斜着喷,防止酒精喷洒量过多杀死或醉死蜜蜂。
严重时用药物治疗,在1000毫升清水中加入大黄苏打片5片、兽用氧氟沙星3克,再加入1∶1的糖浆水1000毫升,拌匀,每天傍晚每群饲喂100毫升~150毫升,每天1次,连喂7天为一个疗程,1个~2个疗程可基本治愈。
4_种有效治疗白垩病的方法

18APICULTURE OF CHINA4种有效治疗白垩病的方法徐传球│文湖南耒阳市五一路钢花岭小区一栋三楼12号创新蜂业公司,421800白垩病又叫石灰病,由真菌引起,难治愈。
久雨潮湿天气多发,发病初期蜂群出现花子现象,养蜂人难以发现;患病严重时,大批幼虫死亡,工蜂难以清理巢房,死亡幼虫干枯,形成白色片状物,被工蜂拖出巢门外。
我蜂场曾经发生白垩病,相当严重,几乎垮场,经不断摸索筛选出4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如下:一、阻断病原,防止疾病蔓延1.关王断子,清理巢房患病严重时大批幼虫死亡,最好的办法是关王断子,不再增加死亡幼虫。
让工蜂清理好巢房之后将蜂箱消毒,抖蜂换上消过毒的巢脾,5框蜂只放3张脾,保持蜂多于脾。
然后放王产卵,每晚用加药糖浆奖励饲喂,直到第一批健康新蜂出房。
之后再巩固一个疗程。
2.导台阻断病原发现白垩病时,可将老王取出,组成一个小群,并将老王扣在群中。
原群导入一个王台,阻断病情蔓延。
因群内无王,只有王台,减少了工蜂饲喂幼虫负担,集中精力清理巢房,利于阻断病原的传播。
待新王交尾成功,巢房早已清理完毕,病情得到控制。
二、严格的消毒措施1.巢脾消毒待工蜂清理完巢房之后,将巢脾抽出,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好,在太阳下晒几分钟再加入到蜂群中。
2.蜂体消毒蜂体也可能带菌,应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喷雾1次,以蜂体喷湿为宜。
3. 蜂箱消毒用消毒液将蜂箱内外喷湿,然后晒干。
4.蜂场消毒蜂场周边2m距离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场地卫生清洁。
三、药物治疗彻底治螨,蜂群断子后在做好消毒的基础上,用白垩康连治几次直至新蜂出房。
四、营养疗法断子放王开始繁殖,通过上述措施,在阻断病原的基础上可以放心开繁。
繁殖期间要注意两点:一是做到蜂多于脾;二是繁殖期保证蜜粉充足。
奖励饲喂糖浆中加点维生素直到第一批新蜂出房。
蜜蜂健康2022年2月 养蜂技术责任编辑方兵兵:14~18页,21~26页,31~33页,36~37页,42~43页,48~51页,56~59页李文艳:11~13页,19~20页,27~30页,33~35页,38~41页,44~47页,52~55页,60~62页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白垩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蜜蜂白垩病防治方法有哪些白垩病是一种蜜蜂幼虫的传染性真菌病,那么蜜蜂的这种病改如何防治?下面店铺整理了蜜蜂白垩病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蜜蜂白垩病的病因蜜蜂白垩病是由一种叫做蜜蜂球囊菌的真菌所引起的,这种真菌只侵袭蜜蜂幼虫,并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自然界中保存15年以上仍有活性。
白垩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温湿度,有着较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此病多流行于春季和初夏,特别是在阴雨潮湿,温度变化频繁的气候条件下容易产生。
在这段时间,蜂群多处于繁殖期,巢脾上子圈比较大,巢脾边缘受冷的机会比较大,发病率就高。
在蜂群里,患病幼虫的尸体以及被污染的饲料与巢脾是疾病传播的主要来源。
蜜蜂白垩病的症状患白垩病的幼虫在封盖的前后死亡,雄蜂幼虫比工蜂幼虫更易被感染。
死亡幼虫初期为苍白色且肿胀,后期则失水缩小成质地疏松的白色石灰物质。
病情较轻时,蜜蜂可以将虫尸清除出巢门口。
当病情严重时,蜜蜂已经无法加以清除,在巢房中可以看见许多白色的虫尸,这种症状一般就可以判定是蜜蜂白垩病。
蜜蜂白垩病的防治1、换箱换脾:除去病群中所有的病虫脾和粉蜜脾,换上干净的巢脾供蜂王产卵,换下来的巢脾必须进行认真的消毒。
然后加强蜂群的保温,将蜂群搬离相对阴冷的环境,保证蜂箱内外的干燥。
2、药物治疗:病蜂群经换箱换脾后,及时地按NY5138-2002的规定,使用制霉菌素饲喂,每升50%糖水加本品200毫克,隔3天1次,连用5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①土茯苓60克、苦参40克,加水1000毫升煎液,得药液500毫升。
枯矾50克、冰片10克研成极细末,对入药液中,待其溶解后,加入新洁尔灭液20毫升,隔日喷脾1次,连喷4-5次为一个疗程。
症状控制后,为防止复发,可间隔一周后再治疗2-3次。
②春繁时在巢门口内侧或箱底撒一把食盐,使出入蜂巢的蜜蜂均从盐粉上通过,这样就以蜜蜂为媒介,使食盐遍布全巢,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一年内撒盐3次,基本上可控制病菌引起的各种蜂病的发生,对白垩病有特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白垩(e四声)病防治
蜜蜂白垩病多年来对蜂群的危害相当严重,威胁着养蜂业的发展,因此,对该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一、白垩病的病原
蜜蜂白垩病原主要是蜂囊菌(Pericytsdpis)所引起。
蜂囊菌的实体里面有许多孢囊,孢囊内充满大小的孢囊孢子,孢子的抗逆性很强,在适宜条件下孢囊萌发雌、雄菌丝。
雌菌丝形成藏卵器并与雄菌丝生长形成藏精器结合,再形成膨大球形的子囊,子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干燥状态下,存活时间很长。
蜜蜂白垩病主要是通过孢囊孢子和子囊孢子传播。
垩病幼虫、死亡幼虫尸体,以及被污染的饲料,蜂具等传染,一旦感染,患病幼虫无一存活。
二、症状及诊断
1、蜜蜂白垩病主要是侵害蜜蜂幼虫,而雄蜂幼虫最易感染,其原因是雄蜂幼虫多在巢脾边缘之故。
幼虫发病后深黄色或白色,继后发生石灰化,逐渐变为灰白色至黑色,死亡幼虫尸体干枯后变成一块质地疏松似的垩状物,体表覆盖一层白菌丝,工蜂可将这种干碎尸片拖出巢房,一般在箱底和巢门外的地面可看见石灰块状尸体。
严重病的蜂群失去产浆和产蜜能力,甚至造成全场灭亡。
2、疑似患白垩病时,用镜检观察诊断:
⑴、取幼虫尸体表层物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无菌蒸馏水,等5分钟后在10×15的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呈白色似棉花状的菌丝和椭圆形含有孢子的孢囊,可初诊为白垩病。
⑵、取1—2天的死幼虫尸体接种到2%葡萄糖琼脂上,将事先制好的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冷却到47℃时加入青、链霉素各50万单位抑制杂菌生长,然后用接种针取病死幼虫体表物接种到培养基上,一般接种3—4个点置27— 29℃培养,并72小时进行观察,当真菌在培养基上产生菌落后,用接种针取少许菌落置载玻片上,在双目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菌丝内有许多细胞核,圆形孢子囊内含有孢子球,球内含有孢子,孢子表面平滑。
三、预防措施
蜜蜂白垩病是一种真菌侵害的顽固性传染病,传染力强,感染了的幼虫必死,染上白垩病的蜂群不易根治,因此,常年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制。
1、加强对蜂群的综合饲养管理,创造有利于蜂的抗病力,控制真菌繁殖的环境条件,增加蜂群的蜂数,采取保持足够的紧脾蜜蜂。
实行定地饲养、适当与小转地饲养相结合、喂奖励饲料,饮料要严格保持清洁卫生,适当加入3%柠檬酸钠助消化,箱内保持一定蜂胶,更换患病群的蜂王和患病蜂具;场地保持干燥,向阳、通风、不潮湿;彻底治理蜂螨;增强蜂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培养抗病力强的蜂种,逐步形成规模防御病害的蜂群。
2、严格消毒措施,凡是白垩病污染过的蜂箱,巢脾都将脱蜂后全部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严格薰蒸消毒杀菌。
3、饲养具有卫生行为的蜜蜂,喂一些起抑制作用的毛霉目(Mucorales)的霉菌来杀死白垩病菌。
四、治疗
1、换箱换脾:首先将病群内所有的患病幼虫脾和发霉的蜜粉脾全部撤出,另换入清洁的空脾供蜂王产卵。
换下来的巢脾经硫磺熏蒸消毒后使用。
2、西药和物理治疗:
⑴、病蜂群经换箱换脾后,及时地按NY5138-2002的规定,使用制霉菌素饲喂,每升50%糖水加本品200mg。
隔3天1次,连用5次。
采蜜期停止使用。
⑵、制菌霉素60毫克溶于1公斤水喷脾,4天1次,连喷4次。
⑶、用75%的酒精或用清石灰水喷脾消毒。
酒精喷脾不宜过多,清石灰水也可以加糖浆里一些饲喂。
⑷、0.5公斤水加高锰酸钾5克(可少点),直喷巢房,但蜂卵脾应斜喷。
⑸、1公斤糖浆加4片大黄苏打喂蜂或1公斤水加20片大黄苏打带蜂喷脾可控制白垩病。
⑹、将忍东鲜草头或金银花叶放在蜂箱里对白垩病也有防治作用。
⑺、灰黄霉素,配为0.2%的糖浆,饲喂蜂群,1日1次,连喂3天。
3、白垩病常用的中药处方
(1)、土茯苓60g、苦参40g,加水1000ml煎液,得药液500ml;枯矾50g、冰片10g,研成极细末,对入药液中,待其溶解后,加入新洁尔灭液20ml,隔日喷脾1次,连喷4-5次为一个疗程。
症状控制后,为防止复发,可间隔一周后再治疗2-3次。
(2)、春繁时在巢门口内侧或箱底撒一把食盐,使出入蜂巢的蜜蜂均从盐粉上通过,这样就以蜜蜂为媒介,使食盐遍布全巢,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一年内撒盐3次,基本上可控制病菌引起的各种蜂病的发生,对白垩病有特效。
(3)、用老的生大蒜,一群约0.5kg,去皮,每瓣捶碎,均匀放于蜂箱内底板上,让蜜蜂自由舔食,4天换1次,连放4次。
(4)、用10个左右的蒜瓣捣烂,对入适量水,喷蜂和脾,箱内四壁和巢门都要喷到,此法不伤蜂和幼虫。
(5)、金银花60g,连翘60g,蒲公英40g,川芎20g,甘草12g,野菊花60g,车前草60g,加水2kg,煎至1kg药水备用。
用于喷蜂或加糖喂蜂,3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6)、黄连、大黄、黄柏各20g,苦参、红花、银花、大青叶各15g,甘草10g,加水1000ml,用微火煎到约300ml时倒出药汁,再加水200ml煎5分钟后倒出药汁与第一次药汁混合备用。
对患病蜂群每天喷脾1次,连续3天。
(7)、将小苏打撒于蜂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