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可用集群实现远程容灾

系统容灾解决方案

系统容灾解决方案 容灾基本概念 容灾是一个范畴比较广泛的概念,广义上,我们可以把所有与业务连续性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容灾。容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支持用户业务的方方面面。而容灾对于IT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用户业务系统遭受各种灾难影响及破坏的计算机系统。容灾还表现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性,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 从狭义的角度,我们平常所谈论的容灾是指:除了生产站点以外,用户另外建立的冗余站点,当灾难发生,生产站点受到破坏时,冗余站点可以接管用户正常的业务,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为了达到更高的可用性,许多用户甚至建立多个冗余站点。 容灾系统是指在相隔较远的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互相之间可以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意外(如火灾、地震等)停止工作时,整个应用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容灾技术是系统的高可用性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容灾系统更加强调处理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特别是灾难性事件对整个IT节点的影响,提供节点级别的系统恢复功能。 要实现容灾,首先要了解哪些事件可以定义为灾难?典型的灾难事件是自然灾难,如火灾、洪水、地震、飓风、龙卷风、台风等;还有其它如原提供给业务运营所需的服务中断,出现设备故障、软件错误、网络中断和电力故障等等;此外,人为的因素往往也会酿成大祸,如操作员错误、破坏、植入有害代码和病毒袭击等。现阶段,由于信息技术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很多生产流程和制度仍不完善,加之缺乏经验,这方面的损失屡见不鲜。 容灾的七个层次 等级1: 被定义为没有信息存储的需求,没有建立备援硬件平台的需求,也没有发展应急计划的需求,数据仅在本地进行备份恢复,没有数据送往异地。这种方式是成本最低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但事实上这种恢复并没有真正达到灾难恢复的能力。 一种典型等级1方式就是采用本地磁带库自动备份方案,通过制定相关的备份策略,可以实现系统等级1备份。 等级2: 是一种为许多站点采用的备份标准方式。数据在完成写操作之后,将会送到远离本地的地方,同时具备有数据恢复的程序。在灾难发生后,在一台未启动的计算机上重新完成。系统和数据将被恢复并重新与网络相连。这种灾难恢复方案相对来说成本较低,但同时有难以管理的问题,即很难知道什么样的数据在什么样的地方。这种情况下,恢复时间长短依赖于何时硬件平台能够被提供和准备好。

容灾项目方案设计

容灾项目方案设计

目录

容灾技术规范 作为风险防范系统,灾备系统建设本身在总体规划、方案选择和投产实施后的管理运行,以及真正面对灾难时的切换操作等方面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大集、应用大集中后,系统的运行安全成为风险控制的焦点。目前,已经有多系统开始或准备进行灾备系统的建设,灾备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减灾容灾,使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数据能够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各种意外和灾害所带来的风险。然而,与大多数工程一样,灾备系统建设本身在总体规划、方案选择和投产实施后的管理运行,以及真正面对灾难时的切换操作等方面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可以说,风险防范系统本身也存在风险点,需要小心应对。 灾备系统建设中所涉及的潜在风险大致可分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投资风险,其中尤以技术选择风险最大,技术方案选择优越,可以规避一定的管理风险和投资风险。而这三者也存在内在的相互关联,不同灾备级别对应的建设投资规模、所采用的技术以及实施和管理的复杂度也不同,应考虑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原有投资并提高灾备系统建设投资的利用率。 1.1 容灾的总体规划 1.2 真正的容灾是数据被不间断的一致性访问! 在灾难备份的世界里,是有等级观念的,级别不同,灾备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和达到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系统建设资金投入方面的差距也很巨大。所以,对用户来说,明确灾备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十分必要。 1.2.1 技术指标RPO、RTO 衡量容灾技术的两个技术指标RPO、RTO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以数据为出发点,主要指的是业务系统所能容忍的数据丢失量。及在发生灾难,容灾系统接替原生产系统运行时,容灾系统与原

虚拟化技术在容灾系统中的应用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Journa l o f Ch i nese C om puter Sy ste m s 2010年10月第10期 V o l 31N o .102010 收稿日期:2009 07 16 收修改稿日期:2009 12 30 基金项目:国家 九七三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C B310903,2007CB 311107)资助. 作者简介:刘其成,男,1970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并行和分布式计算,计算系统虚拟化;郑纬民,男,194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网格;陈 康,男,1976年生,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分布与并行计算,操作系统,虚拟化. 虚拟化技术在容灾系统中的应用 刘其成 1,2 ,郑纬民1,陈 康 1 1(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2 (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E m ai:l y tliuqc @https://www.360docs.net/doc/393158651.html, 摘 要:对容灾系统进行分级与评价,讨论虚拟化技术实现方式与体系结构,研究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实时迁移在容灾系统中应用,并运用VM w are 实现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系统容灾的方法. 关键词:容灾;虚拟化;迁移;VM w are VM o ti on 中图分类号:T 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1220(2010)10 1954 05 Research on D isaster Recovery Syste m Based onM igration of V irtualM achine L I U Q i cheng 1,2,ZHENG W ei m i n 1,CHEN K ang 1 1(D epart m ent of Sci ence and Techno l ogy,Tsi nghua Un i versity,Beijing 100084,Ch i na )2 (Schoo l of Scie n ce and Tec hno l o gy,Yan tai Un i versity,Yan t a i 264005,C h i na ) Abstrac t :T he g rad i ng and ev alua ti on o f d isast e r reco very s y ste m is desc ri bed ,t he i m ple m enta tion and arch itecture o f v irtua li za tion techno l og y is d iscussed ,the app licati on o f rea l ti m e m i g rati o n based on v irtua li za tion techno l o gy i n disa ster reco very sy ste m,and the m e t hod t o ach i ev e real ti m e v irtua lm ach i ne m i g ra ti on usi ng VM w are VM o tion techno l o gy is st udied .K ey word s :dis a ster recov ery;v i r t ua lm achi ne ;m ig ra tion ;VM w are VM o tion 1 引 言 容灾系统是在各种灾难损害发生后,仍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提供正常应用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发生灾难时,为了能够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必须能够实现系统透明的迁移.传统方案有磁盘镜像、数据库复制、操作系统级同步等,这些方案会影响主系统的生产性能.本文研究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容灾系统,能够实现几乎零停机实时迁移,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任何由系统故障等灾难性事件带来的威胁. 2 容灾系统的分级与评价 容灾系统一般是以数据丢失量和数据恢复时间作为标准进行评价的,所公认的评价标准是RPO (R ecov ery Po i nt O b jecti v e)和R TO (R ecov ery T i m e O b jecti v e)[1].RPO 是指数据恢复点目标,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RTO 是指恢复时间目标,主要指的是所能容忍的业务停止服务的最长时间,也就是从灾难发生到业务系统恢复服务功能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周期.R PO 与RTO 越小,系统的可用性就越高,当然用户需要的投资也越大.对于不同企业的同一种业务,RPO 和RTO 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应当根据项目资金的投入,业务特点与业务性质,确定恰当的R PO 和RTO 目标. 为了便于描述和量化分析各种不同的灾难恢复方法和技 术,工程上通常将不同的容灾恢复方法和技术进行分层.分层提供了一种方法,用来定义当前的服务级别、当前的风险,以及期望的目标服务级别和目标环境.最有影响的分层标准是由Share U ser G ro up 和I BM 公司联合制定的标准[1].它将灾难恢复分为7层,定义了每层的恢复时间目标和恢复点目标,以及采用的相关技术,投资情况.第0层不提供远离节点的数据备份,也就是没有备份措施,事实上并不具有灾难恢复的能力.第1层在平时备份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运送到异地保存,典型的恢复时间超过一周.第2层在第1层的基础上增加了备份节点基础设施,备份节点拥有足够的硬件、备份数据和网络连接设备,当主数据中心破坏时可切换用于支持关键应用,典型的恢复时间超过一天.第3层在第2层的基础上,要求备份节点保持运行状态,并定时电子传送一部分关键数据,典型的恢复时间为一天.第4层要求对恢复节点的数据提供管理,要求地理上分开的两个站点同时处于工作状态并相互管理彼此的备份数据,典型的恢复时间在一天内.第5层在第4层的基础上,要求对一部分数据采用两阶段提交协议,这样保证了任何一项事务在被接受以前,两个站点间的数据都必须同时被更新.还要求系统具有负载平衡和转移的能力,典型的恢复时间低于12小时.第6层要求所有的数据都将在本地和远程数据库之间同步更新,当发生灾难事件时,备援站点能通过网络侦测故障并立即自动切换,负担起关键应用.从成本的角度来说,随着灾难恢复层次的递增,相应的投资也递增.

数据中心容灾备份方案完整版

数据中心容灾备份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数据保护系统 医院备份、容灾及归档数据容灾 解决方案 1、前言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HIS、PACS、RIS、LIS 等临床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医院信息化 HIS、LIS 和 PACS 等系统是目前各个医院的核心业务系统,承担了病人诊疗信息、行政管理信息、检验信息的录入、查询及监控等工作,任何的系统停机或数据丢失轻则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医院的信誉丢失,重则引起医患纠纷、法律问题或社会问题。为了保证各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必须针对核心系统建立数据安全保护,做到“不停、不丢、可追查”,以确保核心业务系统得到全面保护。 随着电子病历新规在 4 月 1 日的正式施行,《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电子病历的书写、存储、使用和封存等均需按相关规定进行,根据规范,门(急)诊电子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 年;住院电子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出院之日起不少于 30 年。

2、医院备份、容灾及归档解决方案 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和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应用,包括:HIS、PACS、RIS、LIS 等,本公司推出基于数据保护系统的多种解决方案,以达到对医院信息化系统提供全面的保护以及核心应用系统的异地备份容灾 数据备份解决方案 针对于医院的 HIS、PACS、LIS 等服务器进行数据备份时,数据保护系统的备份架构采用三层构架。 备份软件主控层(内置一体机):负责管理制定全域内的备份策略和跟踪客户端的备份,能够管理磁盘空间和磁带库库及光盘库,实现多个客户端的数据备份。备份软件主服务器是备份域内集中管理的核心。 客户端层(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客户端):其他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备份软件标准客户端,通过这个客户端完成每台服务器的 LAN 或 LAN-FREE 备份工作。另外,为包含数据库的客户端安装数据库代理程序,从而保证数据库的在线热备份。 备份介质层(内置虚拟带库):主流备份介质有备份存储或虚拟带库等磁盘介质、物理磁带库等,一般建议将备份存储或虚拟带库等磁盘介质作为一级备份介质,用于近期的备份数据存放,将物理磁带库或者光盘库作为二级备份介质,用于长期的备份数据存放。

EMC VNX Replicator 容灾方案

EMC异地容灾方案 大家都知道NAS具有低TCO、扩充性、跨平台、高可用性、高速度、方便的安装、维护、使用等特点,但是廉价的NAS系统采用了以软件构建RAID的方式,当系统负荷较重的时候,NAS系统中的处理器性能瓶颈也会引发传输速率的明显下降,正因为这样许多企业在选购NAS的同时使用更加安全有效地存储备份方法,从而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什么是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有的资料重新复制进行保留,以便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重新利用。数据备份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汽车备胎,一旦出现故障我们只要将备胎换上去就可以重新使用了。除了汽车备胎我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钥匙也都是备份思想的体现。我们要记住数据备份是最基础的,没有它一切先进的技术也都没有意义了。 数据备份的目的 很多人对数据备份有着错误的理解,认为只要将数据备份到本地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肯定地说存在这种想法的人有很多,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案例证明了数据丢失后而不能正常恢复,这种灾难性后果可能会对金融及电信行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进行数据备份目的是将原有数据重新利用,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备份的数据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系统集成商向客户介绍他们的产品是如何的方便、可靠,但光有数据备份还不行,一旦出现故障必须将数据恢复才可以,一个不能恢复的备份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只有安全、可靠、高效地恢复数据,才是系统备份的真正目的。 数据备份在存储领域的地位 在SAN和NAS这些新的存储系统结构中,传统的备份技术在结构上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据备份作为存储领域的一个重点,其在存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从LAN Free备份到无服务器备份,这些备份领域里的新兴技术正在日渐成熟和完善。对一个完整的IT系统而言,备份工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备份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是因为它更像是我们为了留住美好时光而拍摄的照片或影片,把这些数据通过刻录等方式永久的保存了下来,供我们怀旧和欣赏。显然当然我们看到一张儿时的照片就回到从前的可能性根本没

某公司系统容灾解决建设方案

某公司软件容灾方案 1容灾软件 Symantec 的存储管理软件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简称SF)适用于企业存储管理的标准化平台,它不仅提供比操作系统本身逻辑卷管理器更加强大的在线卷管理功能,还提供许多高级的存储管理功能,其中包括用于容灾的数据镜像、数据复制等功能。是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容灾软件。 Symantec VERITAS Cluster Server(简称VCS)是一个用于容灾演练、应用级容灾的软件。它是在基本的HA软件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 软件可以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容灾解决方案,小到同城数据镜像,大到两地三中心数据容灾。SF与VCS紧密集成,可以提供完整的、从数据到应用、并自动实时演练的企业容灾方案。 铁道部高铁指挥实验系统采用了SF/VCS实现了容灾。

2数据同城镜像方式 利用灾备中信和主中心之间或者同机房内的裸光纤线路构成SAN环境,直接采用Storage Foundation在两个存储之间实现存储镜像。即所有数据都将同时写入两边的磁盘整列中。 如上图所示,主中心的服务器将应用的每个写i/o数据同时写入到两个中心的存储中。由于镜像的实现是依托于底层的Volume,所有数据存取的过程对于应用来说都是透明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臵Volume Manager的读取策略来指定主中心的服务器从本地的磁盘阵列上读取数据,加快数据查询的速度。 在这个场景中,数据发生物理错误的可能性基本上分为两种,生产中心的存储系统出现物理错误,如硬盘问题、光纤卡问题、光纤连接问题或光纤交换机问题等,另外一种就是整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

双机容灾系统建设方案建议书

双机容灾系统建设方案建议书

第一章纯软方式双机热备系统建设方案提示:因为纯软双机只支持Windows平台,如不改变现有服务器的Linux操作系统,请跳过本章 由于上述的建设双机系统的必要性和双机系统数据的重要性,就需要搭建一个非常适合双机系统运行和数据存储的平台,以此来保障双机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双机系统在企业的核心作用,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结合贵方的需求和现状,我们设计一款纯软方式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图4.1 拓扑结构图 1.1方案描述 使用用户原有得两台业务服务器,构成一对双机。因为纯软双朵只支持Windows平台,所以需要将两台服务器全部改成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将原Oralce 9i数据库改成Windows平台版本Oracle数据库。两台服务器通过双机软件组成双机热备系统,双机中任何一台机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由备机接管相应的IP地址、主机名、数据库服务及业务应用。 硬件要求:两台服务器的配置相同(CPU、内存和磁盘分区的类型、大小),

同时配置双网卡 网络环境要求:两台服务器安装相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及服务将两台服务器部署到企业的以太网中,分别将两台服务器中的一块网卡设为业务网卡,并分配固定的物理IP地址。将两台服务器的另一块网卡作为心跳网卡,通过一条心跳线相连。两台服务为一主一从的关系,主机为当前业务服务器,从机为灾备业务服务器。主机上的业务数据会被双机软件通过心跳线同步到从机。 通过双机软件虚拟一个业务IP地址,对外提供服务。绑定在主机IP址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再自动切换到从机物理IP地址上进行绑定。同时,接管数据库服务,应用程序服务等相关业务服务。双机软件以一定时间频率通过心跳线从主机发送验证信息到从机,检验主机是否运行正常,当主机的IP地址,数据库服务,数据存储区三者之一发生问题,双机软件会认为主机业务已停止,需要从机进行业务接管。同时停止主机的服务,开启从机服务。 当主机需要进行系统维护,系统升级,硬件安装等操作时,可手动将业务切换到从机上。当操作完成时,再将数据同步回主机并将业务切换到主机上。 1.2本方案采用双机软件的特性 ●双机软件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使信息不间断,它通过一个接近无缝的 处理来管理和保护贯穿一个企业的数据。 ●基于双机软件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我们选择它作为核心信息系 统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双机切换软件。

关于数据级灾备与应用级灾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灾备的应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应用,对于企业数据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谈到灾备这个话题,很多CIO就会把异地应用级灾备放在首位,还特别强调建设一个数据零丢失、应用自动切换的最高级别的异地灾备系统。这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灾备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但这并不是说灾备就一定要建应用级,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按照行业通俗的说法,灾难备份从保障的程度上一般分为三个级别:数据级、应用级和业务级。其中数据级、应用级都是在IT系统的范畴之内而言,业务级则考虑到IT系统之外的业务因素,包括备用办公场所、办公人员等。 数据级灾备的关注点在于数据,即灾难发生后可以确保用户原有的数据不会丢失或者遭到破坏。较低等级的数据级灾备可通过备份的数据人工方式保存到异地实现,比如将备份的磁带定时运送到异地保存就是方法之一。而较高级的数据灾备方案则依靠基于网络的数据复制工具,实现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的异步/同步的数据传输,比如采用基于磁盘阵列的数据复制功能。 应用级灾备是在数据级灾备的基础上,把应用处理能力再复制一份,也就是在异地灾备中心再构建一套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备用网络系统等部分。应用级灾备能提供应用接管能力,即在生产中心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在灾备中心接管应用,从而尽量减少系统停机时间,提高业务连续性。 灾备建设中,如何选择数据级,还是应用级呢?我们可以从灾备的目标、投入产出比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异地灾备应对的是小概率事件,需考虑投入产出比 灾难的范畴很广,可能导致数据遭到破坏的计划外事件都属于灾难的范畴,其中包括自然灾害、业务运行所依赖的服务的中断、IT系统故障、人员错误操作、恶意攻击以及恐怖袭击等。下图是业界权威机构对灾难的分类: 从图上可以看到,无论是面对占据灾难比重44%的硬件故障,还是占据49%比重的软件、人为、病毒故障,需要的都不是远程的灾备保护,需要的只是本地的数据保护;而剩下的7%的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才真正需要异地远程灾备。也就是说,通过双机热备、本地备份、CDP这些在线/近线的数据保护手段,就能解决93%的系统故障;而远程异地灾备,不论是数据级还是应用级,应对的都只是7%的小概率事件。

容灾整体解决方案

XX 容灾整体解决方案

第1章

前言................................................................................................................................................2

容灾整体解决方案 第2章 2.1 2.2 2.2.1 2.2.2 2.3 2.4 容灾概述........................................................................................................................................3
概述 ...........................................................................................................................................................3 业务连续性管理简介................................................................................................................................5 《规范》简介 .........................................................................................................................................5 恢复时间目标(RTO)与恢复点目标(RPO)...................................................................................8 容灾系统建设的流程..............................................................................................................................10 容灾系统中的人员组织安排..................................................................................................................12 第3章 容灾建设中 IT 技术的选择 ........................................................................................................14
3.1.1
容灾中 IT 技术的选择..........................................................................................................................14 主流厂商解决方案简介 ..............................................................................................................23
第4章 4.1.1 4.1.2 4.1.3
EMC 容灾解决方案简介 .....................................................................................................................23 SYMMENTEC|VERITAS 整体解决方案简介.....................................................................................26 HDS 容灾解决方案简介.......................................................................................................................29 京北方公司容灾解决方案 ..........................................................................................................32
第5章 5.1.1 5.1.2
京北方公司容灾建设分阶段论............................................................................................................32 京北方公司容灾体系各阶段推荐的产品及产品优势 ........................................................................32 附件..............................................................................................................................................35
第6章
1-

数据容灾备份设计方案

数据容灾备份设计方案 1.1数据备份的主要方式 目前比较实用的的数据备份方式可分为本地备份异地保存、远程磁带库与光盘库、远程关键数据+定期备份、远程数据库复制、网络数据镜像、远程镜像磁盘等六种。 (1)本地备份异地保存 是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一天)将系统某一时刻的数据备份到磁带、磁盘、光盘等介质上,然后及时地传递到远离运行中心的、安全的地方保存起来。 (2)远程磁带库、光盘库 是指通过网络将数据传送到远离生产中心的磁带库或光盘库系统。本方式要求在生产系统与磁带库或光盘库系统之间建立通信线路。 — (3)远程关键数据+定期备份 本方式定期备份全部数据,同时生产系统实时向备份系统传送数据库日志或应用系统交易流水等关键数据。 (4)远程数据库复制 生产系统相分离的备份系统上建立生产系统上重要数据库的一个镜像拷贝,通过通信线路将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日志传送到备份系统,使备份系统的数据库与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变化保持同步。 (5)网络数据镜像 是指对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和重要的数据与目标文件进行监控与跟踪,并将对这些数据及目标文件的操作日志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备份系统,备份系统则根据操作日志对磁盘中数据进行更新,以保证生产系统与备份系统数据同步。 (6)远程镜像磁盘 利用高速光纤通信线路和特殊的磁盘控制技术将镜像磁盘安放到远 …

离生产系统的地方,镜像磁盘的数据与主磁盘数据以实时同步或实时异步方式保持一致。磁盘镜像可备份所有类型的数据。备份拓扑网络结构1.2(即东风东路院区中心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具有两个不同地点的中心机房房和嘉禾院区中心机房),在这基础上是可以构建一个异地容灾的数据备份系统,以确保本单位的系统正常运营及对关键业务数据进行有效地保护,以下设计方案仅提供参考。嘉禾院区数据中心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 本方案中,我们采用EMC的CDP保护技术来实现数据的连续保护和容灾系统。 1.在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部署一台EMC 480统一存储平台,配置一个大容量光纤磁盘存储设备,作为整个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平台。 2.在嘉禾院区数据中心部署一台EMC 480统一存储系统,配置一个大容量光纤磁盘存储设备,作为整个平台的灾备存储平台。 ) 3.两地各部署两台EMC RecoverPoint/SE RPA,采用CLR技术,即CDP(持续数据保护)+CRR(持续远程复制),实现并发的本地和远程数据保护。 4.在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本地采用EMC RecoverPoint/SE CDP(持续数据保护)技术实现本地的数据保护。. 5.两地采用EMC RecoverPoint/SE CRR(持续远程复制)技术,实现远程的数据保护。由于两地之间专线的带宽有限,可以采用EMC Recoverpoint/SE异步复制技术,将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EMC480上的数据定时复制到嘉禾院区数据中心。根据带宽的大小,如果后期专线带宽有所增加,RecoverPoint会自动切换同步、异步、快照时间点三种复制方式,尽最大可能保证数据的零丢失。 1.3本地数据数据保护(CDP)设计

容灾备份系统方案建议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容灾备份系统方案建议书 篇一:容灾备份系统方案建议书 xxx容灾备份系统 方案建议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XX-10-18 目录 1 1.1 1.2 1.3 2 3 3.1 3.2 4 4.1

4.2备份容灾系统概述................................................. ................................................... .....................3容灾概念................................................. ................................................... ...................................3容灾与备份的关系................................................. ................................................... ...................3容灾的等级................................................. ................................................... ...............................4xxx项目背景................................................. ................................................... ...........................5xxx网络现状................................................. ................................................... ...........................6现网络设备拓扑图................................................. ................................................... ...................6建设目

解析各种容灾方案

浪擎为您解析各种容灾方案

容灾分为两大类: 一、数据级容灾 也就是异地容灾系统有本地数据的一个副本,数据可以是本地生产数据的实时复制,也可以比本地数据略微落后,一般使用复制或备份的方法实现。目前实现数据级容灾的手段多种多样,技术成熟,更重要的是数据级容灾需要的软硬件投入较小,有着广泛应用。 二、应用级容灾 在数据级容灾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环境,包括主机、网络、应用、IP等资源均有配套,当本地系统发生灾难时,异地系统可以提供完全可用的生产环境。大部分情况下应用级容灾要求容灾中心和生产中心之间有1:1的软硬件配置,相关的容灾软件价格也比较昂贵。 目前比较流行的集中容灾解决方案有: 一对一灾备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低成本的灾备方式,部署方式灵活,针对不同的距离和链路状况都有诸多适合的技术实现,从管理上来说也是最简单方便的,总体上这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灾备方式。 一对一灾备 两地三中心

两地三中心 同城灾备中心是一个同步数据镜像站点的,同样两地三中心可以有多种模式。与其他灾备方式不同,这种方式同时使同城灾备中心具有应用接管能力,在异地有数据的完整备份。在容灾能力上,两地三中心是当前最好的容灾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数据和业务连续性,应对重大区域性灾难,多个中心之间可以在平时进行业务分担,也可以实现相互完全业务互备,而后端实现数据同步。 多对一统一灾备 多对一的统一灾备模式适合于有分支机构的企业和政府单位,地方或者分支机构统一向上级或总部进行备份,宏杉科技的灾备技术可以支持64:1,各个分支节点的复制互相独立,互不干扰。

多对一统一灾备 现代灾备方式 前面的讲到的几种灾备方式一般都仅针对数据型容灾,也就是灾难发生时可以保证一份可用的数据副本存在。随着用户对业务安全性和连续性要求越来越高,基于存储双活的应用级容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纳,我们称为现代的灾备方式。目前业界主流的双活实现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以EMC、IBM、华为等为代表的采用虚拟化网关的实现方式,另一类采用存储自身实现双活,代表性品牌有Netapp、HDS以及国内的宏杉等,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用户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容灾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双活”容灾引领现代备份技术

“双活”容灾引领现代备份技术虽然每周全量夜间增量备份仍是常态,但很多组织机构逐渐发现他们的数据(以及恢复那些数据所需的条件)打破了长久以来传统备份所依赖的模型。存储管理人员备份操作不当,意味着困难并关键的备份现代化任务迎面而来。 备份现代化将是一个有点痛苦的过程,不仅需要选择一项备份技术,还需要考虑这种转变对关键业务处理和需求的影响。 备份替代技术考量 就备份现代化来讲,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无论经济实用型方案,还是舶来品。不过,当今有三类主要的数据保护策略: ·持续数据保护 ·快照 ·基于镜像的备份 CDP技术对数据进行近乎连续不断地保护。并非在夜间进行大型备份,CDP产品的备份全天候执行,每隔几分钟就进行一次。CDP产品首先将数据以块的方式复制到磁盘备份介质中。当某个块被创建或更改时,该块被备份。CDP有对版本信息进行跟踪的索引,而数据重删技术能够保证只有不重复的块会被存储到备份介质中。 快照与备份有所不同,前者并不创建数据的拷贝,而是提供将虚拟机、文件或应用回滚到先前某点状态的方法。快照是使用磁盘差分或指针的技术。由于快照并不进行实际备份,一些备份厂商将快照作为一种提高自身产品恢复能力的方式,而不是将其用作单独的数据保护策略。 基于镜像的备份代表着备份领域一种新的策略,并应用于虚拟机备份中。此类备份源于这样一种思想即备份处理对虚拟机进行整体数据捕获。如果需要进行恢复操作,将虚拟机的拷贝挂载至沙盒环境中用以承载数据。沙盒挂载能力有时也用来提供本地恢复测试甚至模拟实验能力。只要你受保护的资源全部部署在虚拟服务器上,基于镜像的备份就能够提供显著的灵活性。

重大业务考量。不管你选择使用哪种备份技术,都有一些与公司业务需求相关的重要因素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在购买一个新的备份系统前就需要考虑,另外一些在新的备份系统安装完毕时,就需要立即考虑。 保留需求。选择一个现代备份系统时你最先需要考虑的你的备份保留要求,换句话说,你在多长的时间之内会需要检索数据。 这样的考虑很是重要,因为大多数现代备份方案都是基于磁盘或云服务,或者两者都是。以磁带为基础的备份能够提供近乎无限的保留跨度,因为你能备份到磁带上,而你想将磁带保留多久都可以,而基于磁盘的备份却并非如此。磁盘的容量是有限的,而容量会影响能够保留在备份中历史数据的总量。 快照的回滚可能引起数据库崩溃,除非该快照产品经过特殊设计,能够与你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一起工作。 即使磁盘的容量不是一个问题,一些现代备份应用也会有各种限制。比如,一些CDP 产品区分短期保存(磁盘)和长期保存(磁带),并对前者存储介质上的恢复点数量有十分严格的限制。 代理软件兼容性。如果你正在考虑的备份方案是基于代理的,那么就必须在购买之前把代理软件的兼容性当做一个首要考虑因素。尽管大部分备份软件提供商都会提供适用于大多数流行的操作系统的代理软件,你仍需要核实在你自己的环境下运行的操作系统中,该软件是否能正常使用。 业务识别性。在选择一个备份业务时,业务识别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准之一。如果你的备份不仅仅是文件数据,那么你的备份软件都必须支持你所运行的业务。 对于CDP或基于镜像的备份产品,业务识别性的确认通常意味着验证某备份产品是否包含一个Microsoft卷影复制服务(VSS),服务器上你所备份业务的运行需要它。对于快照产品,你则需要找寻细粒度应用回滚功能。 尽管大多数快照应用支持整个服务器的回滚,但可能会对数据库应用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为在获取快照时,快照并不能捕捉储存在服务器内存中的处理状态。因此,快照回滚可能引发数据库崩溃,除非某快照产品对你服务器上的应用进行了定制化设计。 初始备份。在你付费并部署了现代备份解决方案之后,关于你的首次备份,有些事情需

(完整版)存储级数据容灾方案

1.用户现状与需求 1.1.用户IT系统现状 用户现有系统包括数据库、应用、WEB、邮件等系统,虽然是双机架构,但是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没有达到核心系统应该具备的标准,而且直连的存储架构对于性能和管理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业务数据是企业业务的生命线,如何保护好计算机系统里存储的数据,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并为业务系统提供快捷可靠的访问,是系统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为了保护业务系统的关键业务数据,我们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备份,并支持快速恢复。 通过备份的方式将文件、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做一个副本,只能在本地建立数据保护。但因意外(如火灾、地震等)停止工作时,随之而来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为避免类似风险的存在,就需要建立异地容灾系统,整个应用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保证业务稳定运行。 1.2.用户需求 1.2.1.建设目标 从容灾的级别来说,可以规划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根据业务种类多,业务方式多样化的特点,仅建设一个数据级容灾是不够,容灾发生时,业务快速的恢复是容灾系统的一大需求。应用级容灾是建立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在容灾切换时,除了切换核心的数据库数据外,还包含了IP地址切换(按客户需要选择),中间件服务,用户级业务。应用级容灾从流程上实现了全业务的连续性需求。 从我们的灾难系统建设经验出发,xxx有限公司可以考虑以下业务连续性计划目标:RPO(最大允许数据丢失时间):零数据丢失 RTO(最大允许宕机时间):30分钟

应用级容灾需求 1.2.2.需求分析 用户需要保障数据的长期安全可靠的,数据对于灾难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灾难切换时间要求灾难系统切换时间不超过30分钟,最好在10分钟内实现。 多种灾难切换方式提供自动灾难系统切换和手动灾难切换方式 计划内维护要求提供计划内维护支持能力,计划内维护切换时间不多于10分钟 数据丢失性要求原则上要求零数据丢失,可以依据情况进行调整 数据同步方式提供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 备份和灾难备份方式采用物理备份方式实现 物理部件失败要求支持部分磁盘,文件系统,主机,磁盘柜等各种物理部件失败导致的失败保护。 站点失败要求支持由于火灾,电力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站点失败的数据保护。 逻辑失败要求支持由于数据块腐败导致的数据库无法启动,数据丢失等逻辑失败保护 人类错误失败要求支持由于人类误操作以及入侵等导致人类错误失败导致的数据保护或者恢复。 生产系统的性能影响要求生产系统性能影响不超过5% 生产系统可用性要求容灾系统不会降低生产系统可用性 网络链路分钟级别短暂故障要求不会对生产系统产生影响 网络链路小时级别长期故障要求不会对生产系统产生影响 网络链路密集的秒级别短暂故障要求不会对生产系统产生影响 网络链路容错支持网络链路的容错,可以利用网络的备份链路,比如多路网卡等灾难系统的硬件故障由于灾难系统硬件故障导致的灾难系统不可用不会对生产系统产生影响,比如网卡,磁盘以及控制卡等 灾难系统的软件故障由于灾难系统软件故障导致的灾难系统不可用不会对生产系统产生影响,比如灾难系统管理软件部件等 网络协议采用IP网络实现

点对点容灾解决方案 华为

华为点对点容灾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 临时方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5月12日

目录 1项目概述 (4) 1.1项目需求 (4) 1.2华为点对点整体方案优势 (4) 2点对点容灾方案设计方案 (5) 2.1总体技术方案 (5) 2.1.1点对点容灾方案架构与组件介绍 (5) 2.1.2阵列异步远程复制子方案 (8) 2.1.3阵列同步远程复制子方案 (10) 2.1.4基于VIS的本地高可用子方案 (12) 2.1.5 Oracle Rac的持续化数据保护子方案 (14) 2.2设备选型方案 (14) 2.2.1华为T系列存储系统 (14) 2.2.2 Huawei Tecal RH2285 V2服务器 (18) 2.2.3 OceanStor VIS6600T (21) 2.2.4 OceanStor ReplicationDirector管理软件 (24) 3配置方案 (28)

术语说明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需求 对于现行业务没有容灾保护的场景下,在面对灾难时,将面临数据丢失,业务长时间中断的风险。传统的单一站点的各种弊端和诸多不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难以有效保护核心数据:单一站点在面对突发灾难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无法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一旦整个站点在地震等大规模灾难中彻底损坏,客户将面临数据全部丢失的风险。 ?难以提供合理的RPO和RTO:单一站点存在无法提供一个较小的RPO和RTO的限制。 ?系统维护困难:在对单一站点进行维护时,会面临长时间停止业务的风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业务停止的时间越长,企业受到的影响就越大。 ?难以有效利用现有存储资源:企业在更换高性能存储设备后,如何有效的利用陈旧设备是一个难题。 ?难以实现本地存储高可用:目前的单一存储很难提供有效的本地高可用支持,通过上层的应用软件来实现会影响上层主机性能。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不影响业务运行性能的情况下实现本地存储的高可用是一个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使用点对点容灾方案。点对点容灾方案帮助企业解决数据保护问题,降低系统维护难度,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实现本地高可用,为实现企业业务稳定、可靠的运行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1.2 华为点对点整体方案优势 华为公司针对本项目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华为主要优势如下: (1)主要部件使用华为自研产品(如存储,交换机,服务器等),兼容性好,高性能,高可靠。 (2)提供较少的数据丢失(3S-5S的RPO)。华为能够提供秒级的RPO保护,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数据保护。 (3)对华为的存储设备可以做到高中低端互通,充分的利用企业闲置的旧存储设备。 (4)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VIS)实现本地存储系统的高可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消除单阵列宕机时,业务无法运行的风险。 (5)对于光网络环境使用华为业界领先的光网络技术,提供高质量、高速率、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支持。 (6)通过统一的管理软件,实现对整个存储资源的集中管理,大大提升管理系统的效率。 使用华为点对点整体方案,能够帮助企业: (1)保护核心业务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