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情感鉴赏公开课

合集下载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1)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1)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欣赏》第三章“唐诗的艺术”,具体内容包括《春望》、《月夜》、《登高》三首唐诗的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与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唐诗的艺术特点、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诗歌欣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月亮、高山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唐诗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春望》、《月夜》、《登高》三首诗。

3.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三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5. 对比阅读:分组讨论三首诗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分析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赏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望》、《月夜》、《登高》诗歌赏析2. 内容:a. 唐诗的艺术特点b. 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c. 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d. 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解析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书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经典唐诗的赏析,如《春望》、《月夜》、《登高》等。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诗歌语言鉴赏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品鉴。

重点分析唐诗、宋词中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解读,使学生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深入解读,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语言鉴赏的方法,以及如何从语言、情感、形象等方面进行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词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关键字、句,了解诗人生平,联系时代背景等。

3. 实践分析:选取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逐步学会鉴赏诗歌。

a. 分析唐诗《登高》中的关键字、句,品味其意境。

b. 解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并分享心得。

5.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语言鉴赏的题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2. 唐诗《登高》解读3. 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解读4.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心得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课外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答案要求:包括诗歌背景、关键字句解读、意境分析等。

2.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课外诗词鉴赏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之复杂情感分析》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复杂情感分析》公开课
①感伤时局之忧:“三城戍”“ 海内风尘”描写国内战火不断,战事急迫,对国家前途、人民生活的担忧 ; ②对亲人的思念之意:“诸弟隔”指因战乱兄弟天各一方; ③漂泊孤寂之苦:“一身遥”写自己漂泊天涯的孤独样子; ④年老多病之叹:“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 ⑤未能报国之憾:"未答圣朝"即年老多病,不能报效朝廷。
苦雨初霁 李觏gòu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注]:霁:雨过天晴 林薄:交错丛生的草木。
该诗表现了作者的几种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四、考题讲练
苦雨初霁 李觏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注]:霁:雨过天晴 林薄:交错丛生的草木。 该诗表现了作者的几种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课后作业
参考答案
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
(5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思想感情”2分,“依据”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野 望 杜甫
01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02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诗歌鉴赏方法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诗歌鉴赏方法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反应,了解诗歌感情不能
忽略时代特性.同一题材作品,因为诗人理想志
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思
想感情.
第5页
品味语言
❖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考究 语言利用,其艺术形象塑造,意境营 造以及情 感传达,都要借助语言.因为体裁特点,诗歌语 言要求能用最简练词句来 传达尽也许丰富内 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特 点.相对来说,新诗 采取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 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 一首诗,还是要 重复朗诵,尽力琢磨,抓住饱含 作者深情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第4页
理解情感
❖ 诗歌是抒情言志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 感情内涵.能够经过诗歌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 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东西来体会作者情感.
❖ 一些诗歌思想情感是经过诗歌形象比喻,象征 意义来表示.了解这类诗歌思想感情 ,首先要 准确把握形象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 对感情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 实指性.
第3页
把握形象
❖ 当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艺术形象来反应生活抒发感情,阅读、 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感受诗中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情感。如徐志摩《赠日本女 郎》:“最是那一低头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道 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忧愁/——沙扬 娜拉! ”抓住诗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形象很主要:“低头 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事实上是以构思精致比 方,描摹了少女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艺术形象,就感到 一股朦胧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香气普通。接着 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朦胧情 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 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形象,也就能从整 体上把握了作者情感或诗歌主旨。

高考诗歌鉴赏评价情感与观点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评价情感与观点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答题规范
要抓住题干,审清答题要求。
①抒发……旳思想感情 ②反应……旳社会现实 ③体现……旳情趣 ④寄托……旳情怀
⑤体现……旳追求 ⑥流露……旳倾向 ⑦发出……旳感叹 ⑧袒露……旳心迹
课堂练习
抓住经

典意象
关河令
抓住关 键词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
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沉寂。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
技法点拨
钥匙三——查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旳年代、 缘由、背景,多为整个
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
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序注(背景)——鉴赏旳灯塔,主题旳指导
注释分类
简介写作背景 简介有关诗句 简介作者 简介别人评价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旳创作动机及本诗旳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旳用典或意境 暗示本诗旳写作风格,从中琢磨出本诗旳 感情基调。 暗示本诗旳艺术特色或本诗旳思想内容。
满江红
登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楼有感 岳飞
抗金名将, 收复失地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痛凤心 楼
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
郊畿,风尘恶。 愤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
黄鹤。
决心
畅心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旳复杂感情,能 站在一定旳高度进行客观详细旳分析 评价。
考察形式:或单独设题,或与鉴赏诗词旳 形象、语言或体现技巧联络在一起设题。
技巧点拨
《春夜喜雨》
钥匙一——审标题 ——体现欢愉喜爱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六看”法 析情感(公开课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六看”法 析情感(公开课课件)

方法归纳:
1.看标题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技巧 6.看关键词
【方法口诀】
• 意象词句要关注,注重技巧莫疏忽。 • 题目作者别遗漏,诗歌情感更清楚。
【综合运用】
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节妇吟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妾 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 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 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rú] :红罗短袄。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④明 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 唐诗 亭留别》
韦庄《含山店梦觉作》 唐诗
郭震《宿渔家》
宋诗
无名氏《阮郎归》 宋词
【学习目标】
(1)学会快速,准确地搜集诗歌 中的相关信息。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 思想情感。
【诗歌常见情感概括】

忧国忧民之悲愤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愤慨
解析:
• 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 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 外郎等职)
• 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 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
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 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 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
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
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诗歌之情”,重点内容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掌握古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及诗歌创作意图。

2. 能够分析《琵琶行》的韵律、意象、情感,提高诗歌赏析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古代诗歌进行独立赏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情感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掌握古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筝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人的情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介绍诗人白居易及《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琵琶行》中的意象、情感,讲解古代诗歌赏析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另一首古代诗歌,并进行小组讨论。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赏析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琵琶行》赏析2. 板书内容:a. 诗人:白居易b. 创作背景:贬官、送别c. 意象:月、水、马、琵琶等d. 情感:离愁别绪、忧国忧民e. 赏析方法:关注背景、把握意象、体会情感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古代诗歌赏析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诗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诗歌艺术。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诗歌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

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

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阅读诗歌的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诗歌。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恰当的答题角度。

教学方法与思路: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归纳所要复习的重点;2、掌握阅读和解题的具体方法;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一)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以下类型1、人物形象:诗人形象,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例:《寻隐者不遇》中有隐者(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和寻隐者(诗人)的形象。

2、蕴含某种思想或品质的物例:虞世南的《蝉》,蝉的形象就蕴含了“不需外界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品质。

塑造这类形象的诗歌往往是托物言志。

3、景物古诗中的景有乐景和哀景。

以写景为主的这类诗歌往往是借景抒情。

(二)诗歌语言1、诗歌语言结构特点:(1)叠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叠词除了产生音韵效果外还分别写出了落叶纷飞秋天景象和江水涛涛的壮阔景象。

(2)倒装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常语序应该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但原诗是写晚上赶路,一抬头看见星星,接着头上淋到雨,所以最先进入他视觉的星星,而后感觉到的是雨滴,然后看见群山。

(3)意象名词的罗列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通过九个意象名词的排列,使描写的景物像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2、诗歌语言的内容(1)意象语言:写景、物等的语言。

(2)情感语言:流露出诗人情绪、情感的语言——悲、孤、独、愁、强、不堪等等。

(3)特定称谓的语言:多指典故、前人诗句。

3、诗歌语言的风格平淡朴素工整华丽委婉含蓄质朴真率清新自然雄奇奔放苍凉慷慨沉郁顿挫(三)诗歌内容大体概括为:1、风景诗2、咏物诗3、田园诗4、送别诗5、思乡(羁旅)诗6、怀古诗7、伤春(叹年华易逝)诗8、悲秋诗9、边塞诗10、讽刺诗11、爱情诗(四)诗歌的思想感情1、忧国忧民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超尘脱俗5、感时伤事6、怀古讽今(五)诗歌的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诗歌中多采纳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记叙多简要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内比较 《考试说明》规定,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 达技巧。 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评价思想内容;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主观题一般考查对主题的理解,至少会涉及主 题(思想情感)。所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情 感十分重要。今年,高考改革出现了诗歌鉴赏 新题型,那就是将所考诗歌与课内诗歌比较鉴 赏。例如:模拟试卷6中, 15题: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
本题分析
15.本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 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估计和落寞,不仅 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 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①用典 ②虚写(虚实结合) ③直抒胸臆 ④借景抒情(案例分析:
本题分析
14.对这首词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 上勾勒出一幅苍茫画卷。 B.本次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天 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 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 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E.词人以折梅相赠的典故传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表达出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
3、认真审读选项,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1)、选项的信息切分,信息点与四要素 及相关艺术手法的对应。 ABCDE五个选项,对每个选项做信息切分 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到的词语做四要素的对 应分析,比如是内容(意象、形象及其特 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这四个要素涉 及的艺术手法。 (2)、结合诗歌解读对照比较分析。 将选项对应到原作品相应部分以及自己对原 作品的解读。 (3)、整道选择题的整体意识。 五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在判断D的时候,要 联系到ABCE去理解,判断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常见表达术语
哀怨、激愤、憎恶、忧愁、离 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 忧郁沉闷、伤感、惆怅、失意、 孤苦、落寞、沉痛、悲愤、哀 伤、惜别、依恋、欣喜、欢快、 向往、赞美、敬慕、豪迈、狂 放、愉悦、恬淡、闲适等
高考动态:
一、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题将出 现客观题(选择题),或者5选2,或者4选1。 对策: (1)一般来说,越是笼统的说法越不容易错。 越是具体的阐释越容易出问题。 (2)具体陷阱点: A、意境分析不当。B、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C、意象分析不当。D、词句解释曲解原意。 E主题挖掘以偏概全。F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诗歌鉴赏
复习:情感类型
• • • • • • • •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 • • • • • • 秀美山河之爱 可贵友情之惜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憾 离别思念之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