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民大618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民族学通论初试试题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民族学通论初试试题

广西民族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试题
(试卷代号: A卷)
科目代码:616
科目名称:民族学通论
适用学科专业: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研究方向:中国南方与东南亚相关民族、族群关系(跨国民族)
文化人类学、民族教育、民族法学、华人华侨研究
命题教师签名:
考生须知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3.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证)。

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产翁
2.参与观察
3.结构主义学派
4.摩尔根
5.文化自觉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史密斯(G.E.Smith)传播论学派的主要内容。

2.简论文化相对论。

3.简述土司制度。

4.简述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1.论述中国民族识别的原则和意义。

2.论述民族学与现代化的关系。

3.请你谈谈生态平衡对人类繁荣发展的重要性。

考古专业研究生试题及答案

考古专业研究生试题及答案

考古专业研究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B. 古代艺术品C. 古代遗址和遗物D. 古代建筑答案:C2. 考古发掘中,常用的地层学原理是什么?A. 地层越深,年代越近B. 地层越深,年代越远C. 地层越浅,年代越近D. 地层越浅,年代越远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中的分类?A. 史前考古B. 历史考古C. 文化考古D. 地质考古答案:D4. 考古学中的“三脚架”指的是什么?A. 考古发掘B. 考古研究C. 考古保护D. 考古教育答案:A5. 考古学中的“碳-14”测年法主要用于测定什么?A. 陶瓷年代B. 金属器年代C. 有机物年代D. 石器年代答案:C6. 以下哪个遗址不是中国境内的?A. 殷墟B. 秦始皇陵C. 敦煌莫高窟D. 庞贝古城答案:D7. 考古学中的“文化层”是指什么?A. 遗址中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堆积B. 遗址中的不同功能区域C. 遗址中的不同建筑材料D. 遗址中的不同建筑风格答案:A8. 考古发掘中,常用的“探方”方法是什么?A. 随机挖掘B. 按网格划分区域挖掘C. 按时间顺序挖掘D. 按重要性排序挖掘答案:B9. 考古学中的“类型学”主要研究什么?A. 文化发展过程B. 文物的分类C. 文化交流D. 遗址分布答案:B10. 考古学中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区别是什么?A. 相对年代是具体的年代,绝对年代是模糊的年代B. 相对年代是模糊的年代,绝对年代是具体的年代C. 两者都是具体的年代D. 两者都是模糊的年代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答案: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地层学、类型学、文化层分析、碳-14测年法、探方法等。

地层学通过分析地层的堆积顺序来确定遗址的相对年代;类型学通过对文物的形态、材质等特征进行分类,研究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文化层分析通过研究遗址中不同层次的文化堆积,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碳-14测年法通过测定有机物中的碳-14含量来确定文物的绝对年代;探方法通过将遗址划分为网格状的探方,系统地进行挖掘和记录。

2012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答题(每题10分,计50分)1.简述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基本内容。

答:“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存在的原因的著名学说。

(1)前提亚里士多德认为从客观事物中为实体概念找到它的具体根据是必要的。

不仅要说明实体是什么,而且要说明实体为什么是实体。

因此他提出“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以说明实体产生的原因。

(2)内容①质料作为实体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实体,但作为最基本的实体必然具有其独特的形式,即质料和形式都是实体。

形式相比于质料更是实体,因为是形式把没有确定形状的质料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有定形的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是形式。

②形式与质料是相对的。

对于低一级的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

整个宇宙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的统一序列,高一级事物不仅构成低一级事物的形式,而且也是推动或吸引低一级事物向自己发展和上升的动力和目的。

这个序列的最下端就是没有任何形式的“纯质料”,它相当于“非存在”;序列的最顶端是不再构成质料的“纯形式”或“形式的形式”。

这个“纯形式”是一切事物追求的终极目的,也是推动一切事物向其发展运动的“第一推动者”,它自身不动而推动万物,因此是“不动的推动者”,又称为“神”。

③形式和质料的结合方式,亚里士多德诉之于目的论。

自然本身同人工物一样,也含有目的因。

在由自然产生的事物中,这目的就表现为质料对形式的追求、趋向,但不是质料主动追求,而是形式给质料赋形,使自己在质料中实现出来。

因此对于自然产生的东西,形式就是目的,质料是被动的可能性,形式是主动的现实性。

形式不是抽象僵化的形式,而是能动的活动。

(3)关系①在人造物中,“四因”彼此区别。

②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都是形式因,三者合一。

“四因”就只有形式因与质料因这两个最基本的原因。

形式因规定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质料因是消极的、被动的和被决定的因素。

2012年各个大学考古博物馆真题汇总

2012年各个大学考古博物馆真题汇总

2012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遗迹遗物文化层殷墟三大石窟元大都里坊制金石录烽燧布币二,简答题商周考古特点秦代普通墓葬特点三,论述题仰韶文化2012北京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名词解释:黄肠题凑东山村贾湖邹衡伯希和吐峪沟石窟定窑江陵端午祭《清式营造则例》吕氏家族墓地论述题:宋代以前都城布局的变化夏商周考古学材料的分期和编年中国旧、新石器时代之间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中国长江以北唐墓的类型和等级2012四川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北京猿人,文化层,燕下都遗址,唐番石碑, 唐三彩二,简答题秦长城和直道开元通宝的特点及分期良渚文化及意义三,列举和比较题南朝和北朝墓葬的区别,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墓的区别列举三篇历史考古发掘报告列举三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墓葬四,论述大遗址的保护意义以及举列说明现在存在的问题宋朝墓葬内装饰2012中国社会学科院文博真(文物鉴定、故宫学、博物馆学方向)Ps:今年社科院的卷子出的有深度,尤其简答题有点意外,毕竟是首次招文博的,指定的参考书中考的不多,苦了那些苦背墓葬城址的人。

问了我们同学有不少考古专业的都不会答,复旦的相对简单,可惜确认时改学校了,现在有点小悔啊…heihie。

大家选学校要慎重啊!加油!一、名词解释:15*41、故宫博物院2、妇好墓3、五铢钱、4、张骞和南通博物苑二简答题(5选三)(60*3)《富春山居图》的收藏历史与现在保存情况简答甲骨文的发现过程,还有何为甲骨四堂,及其研究成果;红山文化的玉器考古学价值。

例举五个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详细列出其文化因素概述宋五大名窑的主要特征...三、论述题(60)试论述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啊。

2012吉林大学考古学真题1、简述中国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的主要发现和认识2、试述西周墓葬的分区和形制特点3、试述隋唐城市的基本布局4、简述日本繩文時代考古的主要收获5、对汉代司马迁编撰的《史记》一书做一简单的评述6、简述隋唐时期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取得的主要成就2012南京大学考文博专硕真题一、名词解释(8*18,总分144)1.大汶口文化2.偃师商城3.青铜器4.瘗鹤铭5.五铢钱6.明定陵7.博物馆学8.生态博物馆二、论述题(任选三题,3*52,总分156)1.试述二里头遗址的学术意义。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元谋人答:元谋人是指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

元谋人的地址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

根据出士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2.龙山文化答: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

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

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3.二里头文化答: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命名。

年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17世纪。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

出土的陶器有做炊器的鼎、折沿深腹罐、侈口圆腹罐等,做食器和容器的深腹瓶、三足盆、平底盆、足、小口领罐、澄滤器和锤缸等等,洒器有盉、觚、爵等。

居民以农业经济为主,居址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和窑洞式,还发现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

二里头文化的墓葬开了用青铜礼器随葬的先河。

二里头文化的遗物,除青铜器外,还有玉器、绿松石饰、象牙器、木漆器等珍品,这些遗物制作精美,反映了二里头文化高超的工艺水平。

4.燕下都答:燕下都是指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

2012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618美学原理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2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618美学原理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2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618美学原理考研真题
广西民族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试题
(试卷代号:A卷)
科目代码:618
科目名称:美学原理
适用学科专业:美学
研究方向:
命题教师签名:
考生须知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册上无效。

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证)。

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5小题,共30分)
1.自由创造
2.艺术丑
3.形式美
4.音乐
5.科学美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小题,共60分)
1.艺术家重视生活的原因有哪些?
2.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3.绘画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4.悲剧的效果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2小题,共60分)
1.比较分析黑格尔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艺术美的观点。

2.结合某一部艺术作品,说明想象在审美欣赏中的重要作用。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考研真题精选 论述题)【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考研真题精选 论述题)【圣才出品】

三、论述题1.大遗址保护的意义、注意的问题,举例说明。

[四川大学2012年研]答:“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等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在我国已公布的六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有500余处是大遗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一部分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世界展示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大遗址所在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在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的同时,加强展示和宣传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发挥文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新考古学学派所指出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问题?[南京大学2012年研]答:(1)“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的含义该问题是1973年英国考古学家戴维·克拉克在其发表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一文中提出的,后被中国文博考古界翻译成中文版。

他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新考古学背景下,考古学学科意识的扩展是以学科纯洁性的丧失为代价的,代价虽高,收获却也颇丰,而纯洁性的丧失已是不可挽回的了。

“纯洁性丧失”的内涵是指,考古学在新方法、新仪器设备、新观察、新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目标等学科意识扩展之后的新知识生产方式。

(2)“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的主要表现①考古学的整体性受到挑战。

考古学被分解,考古学分支学科增加,学科进一步细化为更具朝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领域,整体性受到挑战。

2014—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4—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良渚文化答: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

良渚文化的代表遗址是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距今约5300~4500年,出土的文物主要有陶器和玉器,陶器以夹灰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圈足器和三足器较为盛行;玉器包含璧、琮、钺、璜、冠形器、玉镯、玉管、玉珠等,琮、璧一类玉器之多,为同时期其他文化所罕见。

出土的农具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一定程度上的先进性。

总之,良渚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程度,而且也是证明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证据。

2.武官大墓答:武官大墓是在安阳殷墟中已发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

此墓面积340平方米,容积1615立方米,1950年进行科学发掘。

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墓室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深7.2米。

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南墓道长15.6米,宽6.1米;北墓道长15米,宽5.2米。

大墓早年几经盗掘,但仍残留不少器物,出土的主要有石器、骨器、铜器,最宝贵的一件是虎纹大石磬。

此墓有人和动物殉葬,出土有遗骨100多件,据有关专家认定它是属于殷墟文化二期偏晚阶段。

3.明定陵答: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及其妻妾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

定陵在万历皇帝继位不久开始建造,前后历时六年,至万历皇帝死使用,期间闲置整整30年。

定陵的总体布局是前方后圆之形,含有古代中国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其外围是一道外罗墙,将宝城及宝城前方院包围在内,宝城前方院共三进,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第二进院落前墙设祾恩门,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

地面上的建筑多次毁于战火,尽管有重修,但规模已经缩小了很多,最后面的宝城于1956年开始发掘,地下宫殿发掘后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件,对研究明代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4.马面答:马面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央民大618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答: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同一地区、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定数量的遗存。

其命名方法一般是以第一次发现的有代表性遗存所在地名的最小单位命名,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过去曾以发现的典型器物命名,如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

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中,一般应包括同样形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住宅、制作技术等因素。

每一考古学文化的内涵是一有机的整体,显示其背后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

2.三期论
答:三期论是指从年代学方法入手,根据石、青铜和铁技术发展的框架确立了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将古物按照这一序列进行早晚的分类。

汤姆森的三个阶段分期的学说,创立了相对年代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没有这种相对年代的思想,史前考古学就绝对跳不出古物学的窠臼,古物学也就只能停留在单纯描述古物的工作上。

正因为如此,汤姆森的三期论被称为“史前学的基础”和“现代考古学的柱石”。

3.元谋猿人
答:元谋猿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古老的原始人类。

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

考古学家认为,“元谋人”北上越过金沙江,到甘肃、青海成为古羌戎人,继续往东北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成为印
第安人的祖先。

4.曾侯乙墓
答: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

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年发掘。

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

南北16.5米,东西21米。

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

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

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外有的类似窗户的图案,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

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

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

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

墓主45岁左右;殉葬者为13~26岁的女性。

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

5.南澳一号
答:南澳一号,原名南海二号,它是一艘明朝万历年间,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沒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附近海域的商船。

2007年,有渔民潜入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进行海底作业时,无意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

船上装载的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极具价值,有盘、碗、罐、碟、瓶等,橫跨宋、元、明三个年代,估计整船将有万件以上瓷器。

6.宗法制
答: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
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7.《春秋三传》
答:《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为《春秋》作注的三部书的合称。

由于《春秋》经文言简意深,如无注释,则很难理解。

故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及邹氏、夹氏二家为《春秋》作注。

邹氏、夹氏所著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著。

《春秋公羊传》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著。

《春秋谷梁传》相传鲁人谷梁赤著。

晋范宁评价“春秋三转”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清编撰《十三经注疏》,春秋三传皆列其中。

8.租庸调制
答:租庸调制是唐初至唐德宗年间实行的赋税制度。

它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规定: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闰年加二日,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称作庸,总体而言,“纳绢代役即为庸”,又称“输庸代役”。

国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二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

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国家稳定,人民
生活安定。

随着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存在的社会基础也不复存在,德宗年间,宰相杨炎行两税法,租庸调制退出历史舞台。

9.土司制度
答: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

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承认了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并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

土官可以世袭,土司之间或有争斗,常为患边境,使中央政令难以贯彻实施,形成政府离心势力。

明成祖时期,设贵州布政使;清雍正时期,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以中央任命的“流官”取代土司,土司制度崩溃。

10.王国维
答: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在哲学、文学、史学、美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他字静安,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927年于北京跳湖自尽。

他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在历史研究方面,将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结合,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他对甲骨文也有深入的研究,观堂是“甲骨四堂”之一。

梁启超先生称其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世界所有之学人”。

二、简述题(100分)
1.简述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及其特征
2.简述秦始皇陵园的布局及其在陵园发展史上的作用
3.简述周初的大分封,谈谈你对分封制的认识
答:(1)武王时期的分封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伐灭殷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度,即“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

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

(2)成康时期的分封
后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

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

东征胜利后,成王和康王时期大量封国。

封国范围由东南向东、向南扩展,形成了周王室的新屏障。

这个时期封的诸侯国如晋国、应国等。

(3)对分封制的认识
周初的分封制吸取了商代亡国的教训,多立同姓诸侯国以屏障宗周,同时功臣谋士、先贤之后均得到分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西周的分封制是同宗法制结合在一起的,层层分封不免造成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有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周室动迁以后,王室衰微。

其后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都进行过分封,不过最终让位于郡县制。

4.简述汉武帝财政改革措施及作用
5.简述京杭大运河的修建过程及其作用
答:(1)修建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

①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修建“邯沟”,自扬州向北入淮河一段通航。

②隋炀帝时期,大业元年,修造通济渠,改造邯沟;大业四年,开凿永济渠;大业六年,沟通长江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修建完成。

③元世祖在位时期,至元十八年,开济州河,由济宁到安山;至元二十六年,开会通河,由安山到临清;至元二十九年,开通惠河,由北京到通州;同时,疏浚邯沟和江南河。

大运河完成取直。

(2)作用
大运河的开凿贯通,物产交流和经济交流极大地丰富起来,太湖流域在明清时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时有“太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政治上,对巩固统一形势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大运河自身作为一个罕见的文化景观,体现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的先进,孕育了运河边一座座名城古镇。

三、论述题(四选三,120分)
1.试论述近年来殷墟的重大考古发现
2.试论述东汉曹魏北魏洛阳城的布局变化,总结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画草图示意)
3.列举古代三个不同时期,探讨中国君权相权和贵族势力的关系
4.比较明代科举制度与唐宋科举制度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