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论教养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论
反正举例
教
阐述真正的教养的表 现
养
正面论述
优雅风度的表现
剖析“优雅风度
养成优雅风度的应遵守的准则
教养 的本 质是 尊重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推荐阅读:
雨果: 《巴黎圣母院》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 妹妹,做弟弟妹妹的应当 尊重哥哥姐姐,这样兄弟 姐妹就能和睦相处并且减
添加标题
少冲突,在这和睦当中就 存在着孝道。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不论是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
都应该让年纪大的优先、年纪小
的在后。
添加标题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他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拥就是“教养”的具体表现吗
?
添加标题
优雅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
教养是优雅风度的内在基础
添加标题
四、再读文章 梳理思路
首先,开门见山,引入论题:什么是
真正的教养?
其次,把无教养和有教养的表现进行
添加标题
对比,指出有教养的核心就是尊重他人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 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这样写有什么添好加标处题 ?
这是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更加突出强
调了作者对“教养”的认识,使观点更
加鲜明、突出,给人以教育意义。
同时,列举生活中的细小事例,真实可
添加标题
信,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是运用
举例论证的作用。
由“教养”转向“风度”,
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
8论教养 【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作,任太守)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4)古今异义
气.象.万千 (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浊浪排.空. (古义:冲向天空;今义:全部去除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一个有教养的人, 总是让人沐浴春风,同时也受到了别人的尊敬,那么, 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联学者利哈 乔夫的《谈教养》。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是 20 世纪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 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 命。17 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 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 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 1946-1953 年,在列宁格勒大学 任教授。1971 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 年, 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 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 20 世纪苏联的知识象征。
二、探究写法
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1)举例论证:作者在论证“教养”与“风度”时列举了大量的日常生 活中的实例,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2)正反对比论证:作者列举生活中的反面例子,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 观点,使论点更加鲜明。
三、语言赏析
1.语言生活化,针对性强,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
8.《论教养》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8.《论教养》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论教养》优质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教养》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2.学会运用《论教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4.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选择《论教养》中的几个重要篇章进行阅读和讨论;2.运用《论教养》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出与《论教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阅读与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章或几篇《论教养》进行阅读,并讨论以下问题:- 作者阐述的教育理念有哪些?你赞同哪些理念?为什么?- 作者提出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你觉得这些方法对教学有何影响?- 你在学习上有哪些问题和困惑?如何运用《论教养》的理念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从讨论中选出代表,进行小组展示。
展示时,小组成员可以轮流发言,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心得体会。
4. 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内容,对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进行点拨和引导。
重点强调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教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
5. 教学活动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设计几个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6. 学生展示和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
并进行同学评价,对优秀的展示进行表彰和肯定。
7. 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论教养》的重要性和对教育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质量;2.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展示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3.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思维能力;4.学生的作品和口头报告的质量;5.学生对《论教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论教养》课本及相关参考资料;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材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8论教养大赛获奖教案2

论修养【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冒然、疲倦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什么是真实的修养和优雅风采。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照论证的作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作者的看法,学会做一个真实有修养和优雅风采的人。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课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照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大家都知道,有修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可是,每一个人对修养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那么,在有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如何才能算是有修养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修养》这篇文章,研究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1. 背景资料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 1999),是 20 世前苏联有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击了十月革命。
17 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 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文雅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 1946- 1953 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 年,被推选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 年,他开始从头找寻基督教和俄罗文雅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世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 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 检查预习( 1)校正字音冒然( mào)疲倦不堪(kān)雷霆之怒(tíng)修养(hán)恕我直言(.....自吹自擂( l ěi )遵守(kè)许诺(nuò)自持(chí)吸取(jí).....做作( ji āo)扭捏(ni ē)箴言(zhēn)嚼(jué)絮絮不休(xù)难堪(gān).....原处 (ch ù)教书(jiāo)困难(nán)处境 (ch ǔ)修养(jiào)灾害(nàn)sh ù)矫揉.(2)词语释义不闻不问:态度冷漠,绝不关心。
8《论教养》一等奖优质公开课

8《论教养》一等奖优质公开课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教养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问题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呢?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教养的含义和培养良好教养的方法。
5. 实践演练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所学,如礼貌用语、排队等候等。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造句、连线等。
8.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良好教养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教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教养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良好教养的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教养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呢?”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8课*论教养【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的写法。
3.激发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的写法【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情境导入】同学们,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但我们往往会感受到,当见一个人第一面后便能自己得出结论,这个人谈吐方面如何,做事态度如何等等,这就涉及了教养的问题。
到底怎样才能做到有教养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论教养》告诉我们其中的答案。
【新课解读】一、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速读提示及要求:1.了解作者,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本文论点。
3.理清本文的思路。
明确:1.积累字词(1)作者名片: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重点字词:贸.然(mào)涵.养(hán)恪.守(kè)自持.(chí)汲.取(jí)遵循.(xún)箴.言(zhēn)尴尬.(ɡà)贤.达(xián)大发雷霆.(tínɡ)随心所欲.(yù)一意孤.行(ɡū)自吹自擂.(léi)矫揉.造作(róu)附庸.风雅(yōnɡ)扭.捏作态(niǔ)絮.絮叨叨(xù)随机应.变(yìnɡ)(3)理解词义。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恪守:严格遵守。
箴言:劝诫的话。
箴,劝告、劝诫。
8论教养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8论修养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修养的内涵及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推测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修养,是表此刻行为方式中的道德涵养情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涵养的结果。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对于“修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当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办事时的一种恭敬态度。
今日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修养》,进一步理解修养的中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教课提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虑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确立基础。
二、教课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指导学生朗诵课文。
朗诵指导:抓住谈论性的句子,掌握作者的看法,理解看法和资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谈论。
给课文区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谈论文构造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 (1— 2):直截了当,引入论题——优秀的修养。
第二部分 (3—12):把有无修养的表现进行对照,指出修养的思想中心是尊敬他人。
第三部分 (13— 17):解析优雅风采,指出全部优雅风采的基础实质上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 (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一定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 1— 2 段,思虑第 1 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修养,用递进复句重申,“ 优秀的修养” 的养成更主要的是“ 得之于自己” ,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 3— 12 段,思虑以下问题。
(1)第 3 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 4 段与 5— 10 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修养的实质差别是什么?明确:能否从内心愿意尊敬他人,也擅长尊敬他人。
(4)作者列举了有修养的人的哪些详细表现?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他人的时间;重承诺;庄重平和。
论教养》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论教养教学设计一等奖

论教养》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论教养教学设计一等奖论教养》是一篇探讨教养的文章,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研究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以及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研究做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以及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学生需要研究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在课堂上,老师会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检查预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
接着,学生会初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论题,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然后,学生会深入研读文本,探究教养的本质和具体表现。
在文章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庭中,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
不拘小节的表现更真实,从家庭入手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教养,而不仅仅是表象。
同时,文章也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如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动不动就对妻子儿女大发雷霆,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等。
相反,一个有教养的人表现在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无论何时何地,言行举止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等方面。
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研究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并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研究做个有教养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大量的例子和现象来论证“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表现,使读者更能够理解和认同作者的观点。
2)对比论证。
作者通过对比“有教养”和“无教养”,以及“优雅风度”和“错误观点”,突出了真正的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阐释论证。
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对细节的阐释和深入探讨,从而更加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方式,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论教养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3.速读13—17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明确: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明确: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
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3)请你结合4—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
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4.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目标导学三: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
..”,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
..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
..谦让和礼让,无论
民百姓。
明确:(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2)“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目标导学四:小结整合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
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
目标导学五:学以致用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三、板书设计
论教养
利哈乔夫
(1—2)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
(3—1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13—17)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
态度
(18)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
1.这篇议论文文字浅近,说理透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1 2 3 4 5
2 3 4 5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