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明礼仪教案
高中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

⾼中⽂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中⽂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 作为⼀名默默奉献的教育⼯作者,常常要写⼀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平的提⾼,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中⽂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中⽂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1 第⼀课时 (⼀)形象礼仪 1、中学⽣⾸先要⾐着整洁、朴素、得体、协调,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扣齐纽扣或拉齐拉链,不外露内⾐,不披⾐散扣,不把上⾐捆在腰间;⾐服⼲净整洁;不得穿奇装异服。
提倡平时穿⾐服,参加重要集体活动,⼀律穿校服。
2、不穿背⼼、短裤到校,不穿拖鞋,不追求名牌鞋,不穿⾼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
3、课堂和集会不敞⾐,不脱鞋。
4、不赶时髦头发适时梳洗,发型⼤⽅得体,不染发,不烫发。
男⽣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后发不及领;⼥⽣前发不遮眼,侧发不掩睛。
5、保持友好、真挚、积极的情绪状态,表情⾃然,不故意挤眉弄眼、吐⾆、做怪相。
6、不佩戴项链、⽿环(针)、戒指、⼿链、⼿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不留长指甲,不染彩⾊甲。
8、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路昂⾸挺胸,举⽌⽂雅, 稳重端庄,落落⼤⽅。
第⼆课时 (⼆)课堂礼仪 9、预备铃响,做好课前准备,并端坐教室安静等待。
10、⽼师宣布上课,迅速起⽴,向⽼师问好,并鞠躬⾏礼,待⽼师答礼后坐下。
11、不迟到。
如果迟到,应该轻敲教室前门,⽴正喊“报告”,经⽼师允许后进⼊教室。
12、上课时,⾝体端正坐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专⼼听讲,独⽴思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13、积极思考⽼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举⼿发⾔。
发⾔时,姿态端庄⼤⽅,声⾳洪亮清晰。
14、别⼈发⾔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的讲话,不做⽆关的动作,不发出各种声响,更不能取笑他⼈。
要通过真诚的眼神和表情给发⾔者以⿎励。
15、上课时,如遇到同学⾝体不适等突发事情,不要围观或表现出厌恶情绪,要关⼼同学,听从⽼师安排,协助⽼师妥善处理。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领会文明礼仪对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文明礼仪,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
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中学生,并为学校、社会的和谐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二、活动内容: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共分为四个环节:探寻文明礼仪之殇-----发现文明礼仪之美-----学习文明礼仪之风-----实践文明礼仪之行三、活动形式:小品、相声、讨论交流、视频录象、图片展示、歌曲、集体签名等。
四、活动准备:1、讨论、决定主题教育活动构思、程序、内容;确定男女主持人各一名同学。
2、根据主题教育内容确定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
每组一个专题。
3、同学们按组收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文明礼仪知识。
4、制作《“文明礼仪我先行“倡议书》、准备集体签名的条幅等。
6、排练小品《身边不文明现象》,配乐诗朗诵《清洁天使》、大合唱《爱的奉献》等节目。
7、教室环境的布置:墙上贴一些文明礼仪的宣传画,出一期文明礼仪伴我行的黑板报,黑板上书写“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
8、教师设计主题教育活动课件。
五、活动过程:主持人(女):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应。
尤其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重视p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主持人(男):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说明古人就把修身放在首位。
华夏大地,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财富和骄傲。
高中礼仪教案模板范文版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认识到礼仪素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学难点:1.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礼仪。
2. 如何将礼仪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个人礼仪故事分享。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礼仪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礼仪故事或经历。
二、课堂讲授1. 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礼仪的定义和内涵。
- 分析礼仪对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的意义。
2. 礼仪素养的培养- 讲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规范,如仪表、仪态、言谈举止等。
- 强调礼仪素养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礼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礼仪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礼仪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礼仪素养融入日常生活?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礼仪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践环节1. 学生进行礼仪情景模拟,如问好、递接物品、用餐等。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礼仪素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礼仪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的行为表现。
3. 学生对礼仪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 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高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方案

高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礼仪教育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高中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本文将就高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方案展开讨论,从认识、方案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认识高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可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和社交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方案制定制定高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设计相应的教育课程。
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存在的问题,确定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最后,要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
三、培养自我意识学生应该培养自我意识,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在学校、社区和家庭等不同场所,他们要明白自己所处的角色不同,要有相应的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
四、着装规范高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着装观念,提倡整洁、得体的穿着。
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校服政策,要求学生按规定着装,不搞个性化变异。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穿着时要注意卫生、整齐,不得低胸、露背等不雅行为。
五、社交礼仪学生在社交场合中,应遵守礼仪规范。
在和老师、同学、家人和他人交往时要讲究礼节,尊重他人的感受,注重沟通礼貌和尊重隐私,不得侵犯他人的人身或精神权益。
六、饮食礼仪高中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礼仪意识,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吃喝,不张口咀嚼,不吹食物,不乱扔剩饭剩菜等。
同时,还要了解餐桌礼仪,如使用餐具的正确方式、优雅吃饭的方式等。
七、公共场所行为规范学生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安宁。
不在图书馆、电影院、公园等场所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等。
要营造良好的公共氛围。
八、电子礼仪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不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侵犯他人隐私,不利用网络传播虚假、恶意信息,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不良信息。
高中礼仪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高中礼仪教育主题班会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意义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具体要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礼仪的基本概念、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仪,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文明的现象?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3. 学生分享交流,教师总结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礼仪的基本概念:- 解释礼仪的定义,强调礼仪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体现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
- 介绍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历史背景。
2. 礼仪的意义:- 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 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展现个人风采。
- 礼仪有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团队凝聚力。
3. 礼仪的具体要求:- 日常生活礼仪:着装得体、仪表端庄、言谈举止文明、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等。
- 学习礼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 工作礼仪:礼貌待人、遵守职业道德、高效完成任务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礼仪问题。
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礼仪实践,如模拟面试、角色扮演等。
2.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文明礼仪班会教案

高中文明礼仪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班级和谐。
二、教学重点1. 文明礼仪的基本原则。
2. 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表现。
3. 文明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明礼仪。
2.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文明礼仪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讨论文明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法:模拟实际场景,练习文明礼仪的应用。
五、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文明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原则: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3. 分析日常生活中文明礼仪的应用:如问候、道歉、公共场所礼仪等。
4. 讨论文明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如尊重他人、增进友谊、提升个人素5. 实践活动:模拟实际场景,如课堂、食堂、宿舍等,练习文明礼仪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文明礼仪故事,引发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原则:分别解释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的含义和重要性。
3. 分析日常生活中文明礼仪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不同场景中表现出文明礼仪。
4. 讨论文明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增进友谊、提升个人素质等方面展开讨论。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练习文明礼仪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主动运用文明礼仪、是否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文明礼仪教案

高中文明礼仪教案一. 目标本教案旨在培养高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和行为惯,使他们能够在各种社交场合表现得体、得体。
二. 教学内容2.1 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介绍文明礼仪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2 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 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学校活动等社交场合的礼仪要求和常见场景- 研究如何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往,包括言谈举止、表情和身体语言2.3 公共场合的礼仪规范- 强调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如公交车、图书馆、电影院等- 研究排队、礼让他人、保持环境整洁等方面的礼仪准则三. 教学策略3.1 观摩研究- 组织学生观摩相关的文明礼仪宣传片或演示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3.2 制定规则- 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或学校的文明礼仪规范,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和执行3.3 游戏互动- 设计一些有趣的文明礼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研究和实践礼仪规范3.4 角色扮演- 在班级中进行礼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各种社交场合中的情景,并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四. 教学评估4.1 观察记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积极参与度,并记录下来进行评估4.2 礼仪行为展示-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展示文明礼仪行为,并进行评估和奖励4.3 写作评价-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在社交场合中运用文明礼仪的感受和体会的文章,进行评价和指导五. 教学资源- 视频、图片和宣传片等相关资源- 礼仪规范和示范视频- 游戏道具和角色扮演相关材料以上为高中文明礼仪教案的大致内容和教学策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案设计和实施。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教师还应注重实践和反思,通过真实的社交场合和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改进自己的文明礼仪行为,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和行为素质。
《文明礼仪》教案(通用

《文明礼仪》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文明礼仪》教材第一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日常生活礼仪”展开,包括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交往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运用礼仪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
3.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日常生活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学生在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个人礼仪:仪表、言谈、举止、穿着等。
(2)公共场所礼仪:排队、礼让、守时、保持安静等。
(3)交往礼仪:礼貌用语、倾听、尊重、关心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一些日常生活场景,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礼仪知识,并进行角色扮演。
六、板书设计1. 个人礼仪:仪表、言谈、举止、穿着2. 公共场所礼仪:排队、礼让、守时、保持安静3. 交往礼仪:礼貌用语、倾听、尊重、关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并分析原因。
(2)针对教材中的一个案例,设计一个文明礼仪的改进方案。
2. 答案:(1)例:在食堂吃饭时,有人大声喧哗、插队等。
原因:缺乏公共意识、不尊重他人等。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积极参与文明礼仪宣传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有关礼仪的书籍、视频等资料,供学生课后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教案一、文明礼仪的内涵及实质:内涵:1、礼仪是人内在的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意,以令人愉快的方式通过美好的仪表形式、规范的言谈举止表达出来,就是礼仪。
2、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具体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实质:一种尊重。
礼貌:是言语、动作上的表现。
礼节:在人际交往中所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容貌、服饰、气质。
仪式:是礼的程序形式,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如:升旗仪式、颁奖仪式等。
三、为什么要学礼仪?(一)、对个体 1、不学礼,无以立。
2、使个人的言行在社会活动中与其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相适应。
3、衡量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
(二)、对社会 1、塑造组织形象,提高办事效率。
2、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四、文明礼仪你知多少?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
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
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
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
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
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
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
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
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
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
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5、集会礼仪: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
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
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
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
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
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
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6、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堵车。
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五、请同学们谨记:当你走出家门,肩上就扛着家庭的荣辱!当你走出校门,肩上就扛着学校的荣辱!当你走出国门,肩上就扛着国家的荣辱!文明礼仪修养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礼仪作为人们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际、生活和事业的成败,影响着集体、国家、民族的形象与事业的兴衰。
因此,请大家学礼仪、知礼仪、守礼仪,做一个讲文明,守礼仪的人。
篇二:高中生文明礼仪教案高中生文明礼仪教案(一)教学内容: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校内校外、家中应该做到的礼仪。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注重日常礼仪,做一个与时代相符合的文明公民。
教学重点:礼仪原则。
教学难点:礼仪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方法:调查、讨论、表演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过程):一、什么叫礼仪?(重要性、概念)对个人而言,礼仪体现了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
当你在跟人问了路之后,省略了“谢谢”一脸不屑地扬长而去的之后,或许会听到你问过路的大妈嘟囔出了一句:“没家教!”其实,你真是没家教吗?只是一时忽略了礼仪罢了。
例:1、问路老人里/步2、朱元璋马皇后失态装聋作哑3、纪昀老头子4、送礼物犹如送炸弹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
再如,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如一穷二白词等。
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
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另外,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亦不分梨吃,因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
还有,如不能为健康人送药品,探视病人最好上午早去。
不能为异性朋友送贴身的用品等好礼如春风。
法国作家大仲马:有些人学习了一生,也学会了一切,但却没有学会怎样才有礼貌。
礼仪与法律、道德,被称为人参幸福的三维守护神。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打仗是面对敌人也是先礼而后兵,立刻以化干戈为玉帛。
那什么是礼呢?先来看看礼貌、礼节、礼仪的概念。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体现着时代的风格与道德品质;礼节是礼仪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礼仪即教养”的含义,是指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展示自己的良好修养,它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1、亲密距离:距离是人际交往的最小距离,可以称为亲密无间。
在0—15厘米,属于肌肤亲密接触的距离。
常发生在恋人、父母与子女之间;在15—45厘米,是身体不相接触,但可以用手相互摸触到的距离,如挽臂执手,多半用于兄弟姐妹、亲密朋友、同事之间。
2、个人距离: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
在45—120厘米之间。
适合在较为熟悉的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可以亲切握手、交谈。
3、社交距离:已经超出亲密或熟悉的人际关系。
在120---21厘米之间。
一般是工作场合与公众场所人们时常处于的一种距离。
如接待因公来访的客人、上级向下级布置工作等。
如果在210---360厘米之间,则表现为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是会晤、谈判等场合使用的距离。
4、公众距离:在360厘米以上,人际交往和沟通大为减少,很难进行直接交谈。
一般是演讲会、电影放映等距离。
如在教室说话声音太大,全班就只听见你的声音,不合式5、问别人问题,要适可而止,不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人不礼貌。
自律原则对自己要求严格,有些人对自己放松一些,对别人却严格要求,别人做了一点不好的事,他就把这当作天大的事,我们学样同学之间也是这样,经常有同学不说,打起来,到了教师那儿,教师问,怎么会打起来,“他先打我,”“他先打我!”“他先骂我”“他先骂我。
”这样的话。
其实,管些同学都是不自律,把别人的错当作很大的错误,把自己的错当作很小的错,别有有错不饶他,自己有错尽是原谅自己。
你们说,这样两人不会打起来才怪。
宽容原则能容人。
能原谅别人的过失。
我们要努力学会以己推人,设身处地为对方多着想。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时常树立容纳他人的意识。
篇三:中学生文明礼仪教案中学生文明礼仪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学礼仪、知礼仪、守礼仪,做一个讲文明守礼仪的人。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礼仪、知礼仪、守礼仪,做一个讲文明守礼仪的人。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多媒体展示:文明礼仪的内涵及实质:内涵: 1、礼仪是人内在的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2、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具体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实质:一种尊重。
礼貌:是言语、动作上的表现。
礼节:在人际交往中所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容貌、服饰、气质。
仪式:是礼的程序形式,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如:升旗仪式、颁奖仪式等。
二、老师提问:为什么要学礼仪?学生答:略师生总结由多媒体展示:(一)、对个体 1、不学礼,无以立。
2、使个人的言行在社会活动中与其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相适应。
3、衡量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
(二)、对社会 1、塑造组织形象,提高办事效率。
2、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三、老师讲故事学生谈启示:《酒店老板与无赖》一个人走进酒店要了酒菜,吃完摸摸口袋发现忘带钱了,便对老板说“店家今日忘带钱了,改日送来”店老板连声“不碍事,不碍事”并恭敬地把他送出了门。
这个过程被一个无赖给看见了,他也进了饭店要了酒菜,吃完后摸了一下口袋对店老板说“店家今日忘带钱了,改日送来”。
谁知店老板脸色一变,揪住他,非剥他的衣服不可。
无赖不服说:“为什么刚才那人可以记帐,我就不行?”店家说:“人家吃饭,筷子在桌子上找齐,喝酒一盅盅地筛,斯斯文文,吃罢掏出手绢揩嘴,是个有德行的人,岂能赖我几个钱,你呢?筷子在胸前找齐,狼吞虎咽,吃上瘾来,脚踏上条凳,端起酒壶直往嘴里灌,吃罢用袖子揩嘴,分明是个居无定室,食无定餐的无赖之徒,我岂能饶你!” 一席话,说得无赖垭口无言,只得留下外衣,狼狈而去。
学生谈启示:略师生总结多媒体展示:启示之一:动作姿势是一个人思想感情的文化修养的外在体现。
一个品德端庄、富有涵养的人,其姿势必然优雅。
一个趣味低级、缺乏修养的人,是做不出高雅的姿势来的。
启示之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留意自己的形象,讲究动作与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