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病及预防实用版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范本(2篇)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范本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场合。
然而,振动也可能对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振动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于振动危害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分为机械振动和人体振动两个方面。
机械振动主要是由于机械设备的运转引起的振动,如机械、电动工具、汽车等。
这种振动主要通过人体的手、手臂、腰部等部位传递进入身体,长期受到机械振动的影响可能导致手部疾病、骨质疏松、肌肉劳损等。
而人体振动主要是由于人体本身的运动引起的振动,如长时间的行走、跑步、搬运重物等。
这些活动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冲击和震动,长期受到人体振动的影响可能导致关节损伤、骨骼疾病、脊柱问题等。
为了保护人体免受振动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减少机械振动的传递。
在使用机械设备或工具时,可以选择采用减振手套、减振垫等装置,以减少振动对手部的冲击。
另外,适当调整机械设备的工作方式,减少振动产生的频率和幅度。
2.配备良好的人体防护装备。
在进行需要长时间行走、跑步等活动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运动鞋、护膝等装备,以减少振动对关节的影响。
在搬运重物时,可以使用手套、护腰带等装备,保护脊柱和手部。
3.改善工作环境。
对于在工作中接触到机械振动的人员,可以在工作环境中增加隔音材料、减振装置等,以减少振动的传递。
另外,对于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员,可以提供适当的休息时间,减少连续运动对身体的冲击。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避免长时间单一姿势的工作,如长时间低头操作电脑、持续曲腰搬运重物等。
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运动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劳累。
5.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是针对常接触振动的人员,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和治疗。
总而言之,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应加强对振动危害的认识,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身体保护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减少振动对身体的伤害,提高生活质量。
职业病——“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

职业病——“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简称振动。
物体离中心位置的最大距离为振幅。
单位时间内(S)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它是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常用基本参数。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全身振动是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份(足部和臀部),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引起接振动为主,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
常见的振动作业全身振动的频率范围主要在1Hz~20Hz。
局部振动作用的频率范围在20Hz~1000Hz。
上述划分是相对的,在一定频率范围(如100Hz以下)既有局部振动作用又有全身振动作用。
1.局部振动作业:主要是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砂铆工、锻工、钻孔工、捣固工、研磨工及电锯、电刨的使用者等进行作业。
2.全身振动作业:主要是振动机械的操作工。
如震源车的震源工、车载钻机的操作工;钻井发电机房内的发电工及地震作业、钻前作业的拖拉机手等野外活动设备上的振动作业工人,如锻工等。
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及危害从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观点看,人体是一个极复杂的系统,振动的作用不仅可以引起机械效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生理和心理的效应。
人体接受振动后,振动波在组织内的传播,由于各组织的结构不同,传导的程度也不同,其大小顺序依次为骨、结缔组织、软骨、肌肉、腺组织和脑组织,40Hz以上的振动波易为组织吸收,不易向远处传播;而低频振动波在人体内传播得较远。
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及其临床表现是明显不同的。
1、全身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振动所产生的能量,能过支承面作用于坐位或立位操作的人身上,引起一系列病变。
人体是一个弹性体,各器官都有它的固有频率,当外来振动的频率与人体某器官的固有频率一致时,会引起共振,因而对那个器官的影响也最大。
全身受振的共振频率为3Hz~14Hz,在该种条件下全身受振作用最强。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生产性振动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工业机器人或其他设备产生的机械振动。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牙齿松动、手指颤动、血管收缩等病症,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肌肉麻痹、脊椎疾病等职业病。
为了减少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职业危害1. 骨骼和关节病生产性振动不仅会对骨骼和关节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影响到肌肉,引发骨骼和关节炎。
经常接触生产性振动的工人容易患有振动白化病、四肢僵硬、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2. 循环系统疾病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接触振动的工人容易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等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暴露在生产性振动环境中,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炎、震颤、神经痛等。
4. 普通疾病生产性振动还会对人体的消化、呼吸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运动神经元病、肝脏损伤、胃病等。
预防措施1. 设备和工具的改进采用具有降振能力的设备和工具,减少生产性振动对工人的危害。
例如,改进工业机械设备的减振装置,采用降低振动的材料等。
2. 备戴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接触生产性振动时应戴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腰带等,减少振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3. 控制振动源通过采取隔振措施,如改善地基、加装减振器等,减少振动源对工人的危害。
4. 工作场所布局合理布局工作场所,尽量减少振动源对工人的直接接触。
例如,将振动源远离工人操作区域,设立挡板、隔音墙等。
5.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长时间暴露在生产性振动环境中会增加职业病的风险,因此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6. 培训和教育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教育工人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总结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包括骨骼和关节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减少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设备和工具改进、个人防护装备备戴、控制振动源、合理布局工作场所、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培训和教育等。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振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许多危害,同时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预防振动危害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振动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首先,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肌肉疾病:经常接触振动的人容易患上骨骼肌肉疾病,如震颤病和震动白痴。
这些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颤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 血液循环障碍:长期接触强烈振动会对人体的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振动会导致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引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循环系统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振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易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经常接触振动的人易患上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神经衰弱等。
4. 内脏器官损害:振动对内脏器官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
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泌尿系统问题等。
5. 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人们会感到疲劳、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
针对振动所带来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采用减振装置,如减振座椅、减振设备等,来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将振动源与人体隔离,降低振动传递。
2. 个人防护措施:员工在作业时应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防护鞋等,以减少振动对手和脚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减少暴露于振动环境的时间和强度。
3. 健康教育:加强员工对振动危害的了解和认识,提醒他们注意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员工的健康意识。
4. 健康检查:定期对从事振动作业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患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设备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振动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振动产生的程度。
6. 工作计划优化: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振动作业。
7. 健康饮食:注意均衡饮食,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患病几率。
职业病——“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407(解决方案范本系列)职业病——“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详细版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职业病——“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详细版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简称振动。
物体离中心位置的最大距离为振幅。
单位时间内(S)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它是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常用基本参数。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全身振动是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份(足部和臀部),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引起接振动为主,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
常见的振动作业全身振动的频率范围主要在1Hz~20Hz。
局部振动作用的频率范围在20Hz~1000Hz。
上述划分是相对的,在一定频率范围(如100Hz以下)既有局部振动作用又有全身振动作用。
1.局部振动作业:主要是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砂铆工、锻工、钻孔工、捣固工、研磨工及电锯、电刨的使用者等进行作业。
2.全身振动作业:主要是振动机械的操作工。
手臂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3

手臂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未稍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也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我国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操作锤打工具。
如操作凿岩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佛钉机等;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佛钉机等;②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
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
③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和电锯等;球磨机和电锯等;④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
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
●诊断原则具有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职业史,出现手臂振动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周围神经功能检查,参考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观察对象具有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职业史,出现手麻、手胀、手痛、手掌多汗、手臂无力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手部冷水复温试验复温时间延长或复温率降低;b)指端振动觉和手指痛觉减退。
●诊断及分级标准轻度手臂振动病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白指发作累及手指的指尖部位,未超出远端指节的范围,遇冷时偶尔发作;部位,未超出远端指节的范围,遇冷时偶尔发作;b)手部痛觉、振动觉明显减退或手指关节肿胀、变形,经神经-肌电图检查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远端潜伏时延长。
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远端潜伏时延长。
中度手臂振动病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1 / 3。
振动病

振动病
典型病例
某高尔夫球用品制造公司几十名员工,相继出现手指发麻、乏力,手指发白的症状。
入院后手部冷水复温试验和肌电图检查结果异常。
最后诊断:职业性手臂振动病。
相关信息
1、振动病是由于长期使用振动工具,接触手传振动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2、常见危害较大的振动作业:矿业开采、机械制造、冶金行业、林业木器、建筑作业等。
3、常见的振动工具:凿岩机、捣固机、砂轮机、抛光机、风钻、电钻、钻孔机、金刚砂磨轮等。
4、临床表现:手指乏力、麻木、肿胀、疼痛,关节酸痛,严重出现手指关节变形,手运动功能障碍等;典型表现:手指在接触振动、气温下降或接触冷水后发作性变白。
怎样预防振动病
1.控制振动源采取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装置,在地板及设备地基采取隔振措施。
2.个人防护戴防振保暖手套等。
3严禁超时不加班或少加班,注意休息,实行定期轮换工作制度
4.健康检查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以及离岗时的健康体检。
振动病的治疗和处理
治疗:振动病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治疗。
患者平时应加强个人防护,注意手部和全身保暖,减少白指的发作。
处理:观察对象一般不需调离振动作业,但应每年复查一次。
轻度手臂振动病调离接触手传振动作业,适当治疗,并根据情况安排其他工作。
中度手臂振动病和重度手臂振动病必须调离振动作业,积极治疗。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什么是振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振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指物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的往返运动。
振动有很多形式,例如机械振动、声振动、低频振动、高频振动等等。
在工业生产中,机械振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是由于机器设备运转时,机器内部各种元件的振动引起的。
机械振动根据振动幅度和频率,它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
振动的危害振动是有害的,它可以引起许多不良影响,例如:1. 对人体的危害振动会引起人体的疲劳感、头晕、恶心、失眠等不适。
长时间的接触振动,还会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如影响肝、脾、肾和心脏的功能,影响视力和听力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骨关节疾病和牙齿松动。
振动对人的危害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手臂振动综合症:手臂振动综合征是工人的一种病,是因为反复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
手臂振动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手麻、疼痛和肌肉无力。
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冷却和麻痹等问题。
(2)跌落伤害:振动会导致人的失衡和支撑力不足,进而导致人深度和平面的跌倒,同时也会引起其他的缺陷。
(3)内耳损伤:高强度振动可以引起人的内耳损伤,从而影响听力功能,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人的平衡控制。
2. 对机器设备的危害长期的振动会对机器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特别是那些需要保证高精度加工的机器设备。
振动会引起很多机械部件的异常震动,进而导致机器设备的磨损累积。
严重的情况下,机器设备可能出现断裂、脱离和损坏等情况,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换。
振动的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振动所带来的种种危害,人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当机器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的维持保养,定期地清洗机器设备以去除机油、灰尘和其它杂质。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机器出现异响、震荡,马上停机检查排除故障。
对于出现磨损、损坏等问题的机器部件,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
2. 使用专业防振器材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适用于不同振动环境的防振器材,如特种橡胶减振垫、金属防振器、板弹簧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380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振动病及预防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振动病及预防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生产中由生产工具、设备等产生的振动称
生产性振动。
在生产中接触的振动源有:⑴铆
钉机、凿岩机、风铲等风动工具;⑵电钻、电
锯、林业用油锯、砂轮机、抛光机、研磨机、
养路捣固机等电动工具;⑶内燃机车、船舶、摩
托车等运输工具;⑷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
农业机械。
振动对机体全身各系统均可产生影响,按
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
振动。
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类型是局部振
动。
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表现在:⑴引起脑电
图改变,条件反射潜伏期改变,皮肤感觉功能降低,⑵握力下降,肌电图异常,肌纤维颤动,肌萎缩和疼痛等。
⑶引起骨和关节的改变,如骨质疏松、骨关节变形和坏死等。
⑷振动引起的听力下降。
⑸长期使用振动工具严重时可产生局部振动病。
振动危害的控制:改革工艺,从根本上取消和减少手持风动工具的作用,用液压、焊接、粘接代替铆接;手持振动工具者,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无指手套,并注意保暖防寒。
对新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有血管痉挛和肢端血管失调及神经炎患者,禁止从事振动作业。
对接触振动作业工人应定期体检,对振动病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调离振动作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