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和诗句
南宋诗人朱熹的诗词名句

南宋诗人朱熹的诗词名句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4.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朱熹《念奴娇·临风一笑》5.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朱熹《朱子家训》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朱熹《朱子家训》7.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之齐山诗》8.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熹《朱子家训》9.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朱熹《百丈山记》10.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1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诗》1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读书要三到》扩展阅读:人物评价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朱熹学生黄囗在(《朱子行状》):道之正统,待人而传……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南宋词人: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南宋词人: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
路修齿耄,神往形留。
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清初江藩: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者也。
凤凰网(《理学大师:朱熹》):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
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
他在训诂、考证、注释古籍,整理文献资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另外,他对天文、地理、律历等许多自然科学,也都进行过广泛的研究。
他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官员,他在努力维护那个制度的同时,也能体察民情,反对横征暴敛与为富不仁者,敢于同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不法行为作斗争。
在地方官的任期内,朱熹也做了一些如赈济灾荒、鼓励生产等安定民生的有益工作,在封建社会的官员中,不失为一位正直有为的人。
朱熹的诗最好的十首

朱熹的诗最好的十首一、朱熹介绍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二、朱熹的诗最好的十首01《水口行舟二首》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译文:昨晚我乘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江上,天下起雨来,我披上蓑衣,在船上尽情瞭望。
一夜来,风急浪高,我在舱中默默地思念,外面的景色究竟变得怎样?今天天一亮,我赶紧卷起船篷仔细观看,原来一点没改,那青山,那绿树,还是郁郁苍苍。
两岸层叠的山峦绿树重重,一派青苍;春天秀丽的山峰无比寂静,绿水也静静地流淌。
一只小船冲破了烟波驶去,它要驶向何方?传来阵阵杜鹃啼鸣,在两岸的山中回荡。
赏析:宋代理学家的诗,往往纯粹说理,陈腐可厌,用语则俚俗不堪,常被后世攻讦。
朱熹的诗,虽然也讲理,但经常能寄情于景,寓理于趣,清巧绵密,令人喜爱。
这两首小诗,写乘舟在江中航行时的所见所思,第一首直书感受,富有生活理趣;第二首着意渲染山水,寄托坦荡胸怀,都是宋人绝句的成功之作。
第一首诗,重点在表现清晨醒来时的瞬间感想。
起笔从未睡前写起。
诗人乘着一只小船,航行在江中,晚上,下起了雨,他仍然披着蓑衣,站在船头,观望着夜景。
船儿顶风冒雨前进着,天黑,什么也见不着了,他回到船舱睡,倾听着外面的风浪声,浮想联翩。
前两句虽是直写经过,但颇多转折。
02《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宋.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朱熹写过的古诗

朱熹写过的古诗1、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11、水调歌头——朱熹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12、念奴娇——朱熹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中国南宋时期朱熹的诗词大全

中国南宋时期朱熹的诗词大全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生于南剑州尤溪。
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我在此整理了南宋时期朱熹的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南宋时期朱熹的诗词11南乡子·落日照楼船朱熹〔宋代〕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的小令,分上下两阕,共四句。
每句都有一个直指或暗示时间的词,建立了这首词时间流动的架构:黄昏——前夜——后夜——清晨,在这段时间内,空间相应变换,景物和人物感情相应变换等,浓浓的离情别绪经过逐步变换,最后化为一片清澄,为这首小令的特色。
2墨梅朱熹〔宋代〕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装。
3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朱熹〔宋代〕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
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
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南宋时期朱熹的诗词21咏岩桂二首其一朱熹〔宋代〕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2白鹿洞书院朱熹〔宋代〕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3日用自警示平父朱熹〔宋代〕圆融无际大无馀,即此身心是太虚。
不向用时勤猛省,却于何处味真腴。
寻常应对尤须谨,造次施为更莫疏。
一日洞然无别体,方知不枉费功夫。
南宋时期朱熹的诗词31赋水仙花朱熹〔宋代〕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朱熹的诗词作品

朱熹的诗词作品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下面分享几首朱熹的诗词作品:1、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这首诗,是把泛舟比方学道的。
昨天的夜里,我到江岸边来,见那春水已经涨起来了,许多大号船只,停泊在水面上的,好似羽毛一般地轻浮。
回想从前水浅的时候,空费了多少推移的气力,到了今日,水已涨足,船在江心里,尽可以自由行动了。
2、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诗人虽是南宋有名的理学家,但这首诗却写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富有理趣。
诗的一、二句写景,“一鉴开”点明了湖面之平静,“共徘徊”即进一步强调了湖水的清澈,又为湖水注入了一股活力。
诗人没有单纯地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针对湖水之清展开思考,用一问一答把一个哲理性的问题阐述明白。
后人经常用三、四两句诗来比喻在工作或学习上要不断汲取新鲜养分,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3、《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这是一首写春之诗,它描写了春天万物新生、花团锦簇的特点。
但有人认为,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
泗水曾经是孔子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朱熹是儒学大师,以泗水寻芳暗指追寻孔子之道,可能性很大。
朱熹的诗句收集

朱熹的诗句收集•相关推荐有关朱熹的诗句收集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
以下这篇有关朱熹的诗句收集由编辑整理,更多经典诗歌诗句尽在,望大家多支持。
朱熹的诗句:忆秦娥宋· 朱熹梅花发。
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
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
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
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忆秦娥宋· 朱熹云垂幕。
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
千林琼玖,一空鸾鹤。
征车渺渺穿华薄。
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
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鹧鸪天宋· 朱熹暮雨朝云不自怜。
放教春涨绿浮天。
祗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
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鹧鸪天宋· 朱熹脱却儒冠著羽衣。
青山绿水浩然归。
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与非。
生羽翼,上烟霏。
回头祗见冢累累。
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鹧鸪天宋· 朱熹已分江湖寄此生。
长蓑短笠任阴晴。
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
奇绝处,未忘情。
几时还得去寻盟。
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春日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泛舟宋· 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的诗歌代表作

朱熹的诗歌代表作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分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今天就与大家分享朱熹的诗歌代表作,仅供大家参考!朱熹的诗歌代表作11春日朱熹〔宋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诗外表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2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宋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微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朱熹的诗歌代表作21观书有感·其二朱熹〔宋代〕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蒙冲一作:艨艟)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根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突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2偶成/ 劝学诗朱熹〔宋代〕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3读书要三到朱熹〔宋代〕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朱熹的诗歌代表作31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朱熹〔宋代〕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初读一遍,不过觉得它逐句移植原诗,仅仅清畅淡远而已.反复涵咏体会,才觉察意境精神已脱胎换骨.2秋月朱熹〔宋代〕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3司马光好学朱熹〔宋代〕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假设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单独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朱熹的诗歌代表作41水口行舟二首朱熹〔宋代〕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宋代理学家的诗,往往纯粹说理,陈腐可厌,用语则俚俗不堪,常被后世攻讦.朱熹的诗,虽然也讲理,但经常能寄情于景,寓理于趣,清巧绵密,令人喜爱.这两首小诗,写乘舟在江中航行时的所见所思,第一首直书感受,富有生活理趣;第二首着意渲染山水,寄托坦荡胸怀,都是宋人绝句的成功之作.2偶题三首朱熹〔宋代〕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朱熹的『偶题三首』约作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3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朱熹〔宋代〕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朱熹的诗歌代表作51次韵雪后书事二首朱熹〔宋代〕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单独回.满山残雪对虚堂,想似当年辋口庄.门掩不须垂铁锁,客来聊复共藜床.故人闻道歌围暖,妙语空传醉墨香.莫为姬姜厌憔悴,把酒论文话偏长.这首诗的题目为“次韵雪后书事〞.这首诗是一首和诗.和诗是朋友之间用诗相互酬答的一种方式.这种朋友之间的相互酬答,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身在异处通过书信的形式来进行的.根据诗中的“折寄遥怜〞、“相思〞、“单独回〞等词可知,这首诗显然属于后者.这首诗是一首记事诗.诗歌所记何事?且看诗歌本身.2百丈山记朱熹〔宋代〕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低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假设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关于朱熹的著名古诗

关于朱熹的著名古诗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朱熹的著名古诗,欢迎大家阅读!1、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11、水调歌头——朱熹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12、念奴娇——朱熹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和诗句
【篇一】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
1、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篇二】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偶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