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有一首诗
朱熹《劝学诗》赏析

朱熹《劝学诗》赏析朱熹《劝学诗》赏析《劝学诗》是朱熹是的一首逸诗。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朱熹《劝学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劝学诗朱熹原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1、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源于《南史·谢方明传》,谢方明之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话。
”尝于永嘉西堂四诗,竞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
常云:“此语神功,非吾语也。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2、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赏析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
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
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作者介绍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生平淳熙二年(1175年),与陆九渊为首的另一学派在信州(今上饶)鹅湖寺相聚,就两学派之间的哲学分歧展开辩论。
朱熹写的关于读书的诗

朱熹写的关于读书的诗
1、《观书有感(其一)》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2、《劝学诗》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3、《读书要三到》南宋: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朱熹的古诗10首

朱熹古诗十首1.《春日》1.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解释“胜日寻芳泗水滨” 中,“胜日” 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 是寻觅美好的景色,“泗水滨” 点明地点。
诗人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到泗水之滨游赏。
“无边光景一时新”,描述了看到的广阔无边的风光景物都焕然一新,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这是诗人初赏春景的印象。
“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 表示轻易、随便,“识得” 即认识到、感受到,诗人说很容易就感受到了春风的面貌。
“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这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从这多彩的景色中能充分认识春天,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丰富多彩。
2.《观书有感・其一》1.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解释“半亩方塘一鉴开”,将半亩大的方形池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形象地写出了池塘的清澈和平静。
“天光云影共徘徊”,描绘了天空的光彩和云的影子倒映在池塘中,仿佛在水中来回移动,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渠” 指池塘里的水,诗人问池塘的水为什么如此清澈。
“为有源头活水来”,给出答案,是因为有源头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使得池塘水保持清澈,此句暗喻人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和进步。
3.《观书有感・其二》1.原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解释“昨夜江边春水生”,交代了时间和环境,昨天夜里江边的春水涨起来了。
“蒙冲巨舰一毛轻”,“蒙冲” 是古代的一种战船,这里说巨大的战船在涨水后变得像一片羽毛一样轻盈。
“向来枉费推移力”,回想以前水浅的时候,花费很大力气去推船也是白费力气。
“此日中流自在行”,而今天在江水的中心却能够自由自在地行驶,说明借助了水势的力量。
这首诗以行船为例,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借助有利的条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偶题》三首・其一21.原文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朱熹最出名的十首诗

朱熹最出名的十首诗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之门。
就像我们每天都需要新鲜的事物来充实自己,知识不也是这样吗?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哇,春天的景象在朱熹笔下变得如此生动,这不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时内心的喜悦吗?3.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想想看,有时候我们努力却不得其道,而一旦找到了方法,就如同那巨舰在水中自在前行,多有意思啊!4.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新绿一重重。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这榴花的艳丽与寂寞,多像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啊!5.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时间过得好快呀,我们不珍惜现在,难道要等老了才后悔吗?6.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生活中不也会遇到风雨,但风雨过后还是美好的呀,就像这诗里说的一样!7.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对这几株秋兰的呵护,不正像我们对珍贵事物的珍惜吗?8.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以前的人在这里读书,现在我们不也在追寻知识的道路上吗?9. :“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在寒冬中绽放的水仙花,多勇敢啊,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勇气!10.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这画面感,真的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意境啊!我觉得朱熹的诗真的很有魅力,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生活。
他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精彩的画面和深刻的道理。
春日六年级上册古诗古诗

《春日》 作者:朱熹【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春日》意思: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春日》写作背景: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春日》鉴赏: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词主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词主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
这首诗的主题是通过描写水塘的清澈,隐喻了人的思想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才能保持活力和进步。
这句诗以水的清澈为喻,指出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使水塘保持清澈。
它暗示了知识和思想的更新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和接受新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清晰、活跃,不断进步。
这首诗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不断进取的渴望。
它鼓励人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经验,以丰富自己的内涵和提升自己的素养。
这句诗也可以引发人们对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人生态度的思考。
它提醒我们要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以保持心灵的清明和智慧的增长。
朱熹春日意思解释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内容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意思是: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此诗是作者春天外出郊游时所作。
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诗歌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其中“泗水滨”、“无边光景”、“东风”、“万紫千红”都是美好、鲜活的意象,共同构成了春日的美妙画卷。
这首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歌颂春天的美好和万物的蓬勃生长。
它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朱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憧憬。
总的来说,《春日》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诗歌,它以春天的景象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对读者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影响。
朱熹的著名诗句

朱熹的著名诗句朱熹的著名诗句如下:1、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11、水调歌头——朱熹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有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开学之初,我就为自己做了一份个人计划。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对此,我深表赞同。
因为这份工作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
老师一定要有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你而留下任何遗憾。
二、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
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高雅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
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
同样,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
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积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多听,我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
对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教学感悟反思。
3 、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
能够自如的驾驭教材,了解教材特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恰当地制定教学计划;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更要力求逐渐做到: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教育规律,然后联系教学中的亲身经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教材改革、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勇于挑战前人未能研究成功的课题。
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和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
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