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系统硬件设计

合集下载

第2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第2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返回本节
2.2 计算机硬件系统

输 入 设 备 备 设 出

1.1 计算机硬件
2. 2. 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主机和常用外围设备两大部分 组成。 组成。 主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储器 和内存储器(ROM,RAM)组 主机由中央处理器 和内存储器 组 用来执行程序、处理数据, 成,用来执行程序、处理数据,主机芯片都安装在一 块电路板上,这块电路板称为主机板(主板)。 )。为了 块电路板上,这块电路板称为主机板(主板)。为了 与外围设备连接, 与外围设备连,在主机板上还安装有若干个接口插 槽,可以在这些插槽上插入不同外围设备连接的接口 用来连接不同的外部设备。 卡,用来连接不同的外部设备。 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信息通过两种接口传输。 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信息通过两种接口传输。一种是 串行接口,如鼠标;一种是并行接口,如打印机。 串行接口,如鼠标;一种是并行接口,如打印机。
常用的总线结构有: 常用的总线结构有: (1)ISA总线 ) 总线 (2)MCA总线 ) 总线 (3)EISA总线 ) 总线 (4)VESA总线 ) 总线 (5)PCI总线 ) 总线
2. 2. 2
微型计算机的常见外设
微型计算机常用外围设备有显示器、键盘、 微型计算机常用外围设备有显示器 、 键盘 、 鼠标器 及外存储器。外存中常用的有硬磁盘(硬盘) 及外存储器 。 外存中常用的有硬磁盘 ( 硬盘 ) 、 软 磁盘(软盘)和光盘。 磁盘 ( 软盘 ) 和光盘 。 如果需要还可以根据用户的 要求配置打印机、绘图仪、投影仪; 要求配置打印机 、 绘图仪 、 投影仪 ; 同时为了联网 还可以配置调制解调器等通信设备。 ,还可以配置调制解调器等通信设备。 微机用键盘按照按键个数多少可分为84键 微机用键盘按照按键个数多少可分为 键、101键、 键 104键等几种,目前广泛使用的是 键等几种, 键等几种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101键、104键标准 键 键标准 键盘。这两种键盘一般可分为四个区域: 键盘 。 这两种键盘一般可分为四个区域 : 主键盘区 功能键区、编辑键区、小键盘区(数字键区) 、功能键区、编辑键区、小键盘区(数字键区)。

智慧养老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2)

智慧养老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2)

智慧养老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养老健康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养老健康管理系统,旨在通过使用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延缓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退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系统硬件设计、软件平台搭建、数据分析和健康服务等方面,介绍智慧养老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硬件设计1. 传感器:系统应配置多种传感器,如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理指标和运动情况。

2. 定位设备:系统应配备定位设备,以跟踪老年人的位置,避免迷路或发生意外。

3. 多媒体设备:系统中应配置多媒体设备,如摄像头和扬声器,以实现视频通话和语音提醒功能。

4. 物联网设备:系统应支持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联网和数据传输功能。

二、软件平台搭建1. 数据库:系统应搭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数据库,用于存储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健康数据和服务记录等。

2. 数据分析引擎:系统应配备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引擎,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3. 用户界面:系统应设计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方便老年人和其子女查看健康数据、通话、查询健康问题和预约医生等。

三、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收集老年人的生理指标、运动情况和日常行为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以下功能:1. 健康评估:系统根据老年人的各项数据,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进行预警和提醒。

2. 营养管理:系统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和食谱推荐。

3. 运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运动情况,对其进行运动量评估和运动计划制定,帮助老年人保持适度的运动。

4. 睡眠监测:系统监测老年人的睡眠情况,分析睡眠质量,并提供改善睡眠的建议。

四、健康服务1. 医疗服务:系统可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老年人可以通过系统与医生进行视频通话,咨询健康问题,预约门诊等。

2微型计算机基础

2微型计算机基础

❖2.1.2 微处理器(CPU)
运算器、控制器和一组寄存器,合在一个芯 片上称之为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功能:进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下图是各种类型的CPU。
图2-6 8086
图2-7 8088
Sunday, April 12, 2020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图2-8 80286
Company Lo2g1o
2.2 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用于存储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储器有 磁存储器、光存储器、和U盘存储器等。它们存储容量大, 访问时间相对内存也要慢得多。
图2-16 硬盘
图2-17 光驱
图2-18 U盘
Sunday, April 12, 2020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Company Lo2g2o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Company Lo3g0o
2.3 输出输入设备
❖外围设备中显示器、键盘和鼠标是必须选择的部件。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一些设备如下图:
图2-19 显示器
图2-20 键盘
图2-21 鼠标
Sunday, April 12, 2020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Company Lo3g1o
图2-22 打印机
Sunday, April 12, 2020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Company Lo2g9o
其他外存
❖2.U盘(优盘)或Flash盘(闪盘): ❖是利用Flash闪存芯片为存储介质,采用USB接口, 可擦写100万次的新型移动存储产品。 ❖存储容量由256MB-1GB等
Sunday, April 12, 2020
2.2.1 硬盘存储器
❖硬盘 ❖硬盘的盘片由多个平行的圆形磁盘片组成。每片 磁盘都有读写磁头,在控制器的统一控制下沿着磁 盘表面径向同步移动。 ❖柱面:将几层盘片上具有相同半径的磁道看成是 一个柱面。

初中硬件分区设计教案

初中硬件分区设计教案

初中硬件分区设计教案1. 让学生了解硬件分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硬件分区类型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硬件分区设计的技巧。

4.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知,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硬件分区的概念与作用2. 常见的硬件分区类型3. 硬件分区设计的原则4. 硬件分区设计的步骤5. 硬件分区设计的实践操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硬件分区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硬件分区的概念及其作用,让学生明白硬件分区对于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3. 讲解常见的硬件分区类型: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并阐述各类分区的作用。

4. 讲解硬件分区设计的原则:合理、高效、稳定、可扩展。

让学生在设计硬件分区时能够遵循这些原则。

5. 讲解硬件分区设计的步骤:确定需求、分析硬件兼容性、制定分区方案、实施分区、测试与优化。

6.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设计一个合理的硬件分区方案,并解释其优势。

7.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硬件分区方案,讨论各自的优缺点,互相学习。

8.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硬件分区设计在计算机性能提升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关注硬件分区设计的最新动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硬件分区概念、类型、原则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硬件分区设计的合理性。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硬件分区设计的理解深度,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硬件系统相关教材。

2. 课件:硬件分区设计教案课件。

3. 实践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硬件分区设计的方法。

2.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关注硬件分区设计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SM硬件产品

2-SM硬件产品
– 控制机柜背面有三列导轨, 可以安装45个100型端子模块 (SM3xxx),或30个150型端 子模块,或15个300型端子模 块。
HOLLiAS—MACS系统硬件
4
SM硬件产品
• 现场控制机柜
– 机笼、端子模块安装在机柜FP069中。在机柜FP069中,推荐的 典型配置是正面安装4个机笼(极限情况可以装6个机笼,但较为 拥挤),机柜背面安装3列端子模块,每列最多可以安装15块标准 端子模块(标准端子的高度为100mm,冗余端子的高度为150mm, 大继电器端子的高度为300mm)。 – 结构及安装尺寸 • 现场控制机柜为框式结构,前后开门,左右侧板可拆卸。机柜 前后门下方设计有通风孔、防尘罩,机柜顶部装有排风单元, 前门内侧设有文件架,机柜顶部装有四个吊环。 • 机柜底座与机柜主体之间为橡胶绝缘。机柜底座有4个M12的 地脚螺钉孔。
HOLLiAS—MACS系统硬件
15
SM硬件产品
• 机笼单元
– 后接线型主控机笼SM120: • 终端匹配开关:前面板设有4 位终端匹配拨码开关“TR‖,拨 码全部拨向“ON‖,匹配开关闭合,连通终端匹配电阻;全部 拨离“ON‖,匹配开关打开,断开终端匹配电阻。终端匹配
开关只有在最远端的一个机笼上才拨至闭合,连接 终端电阻,吸收信号的反射和回波,其他机笼则不 用接入终端电阻。
HOLLiAS—MACS系统硬件
33
HOLLiAS—MACS系统硬件
34
SM硬件产品
• 220VAC 交流配电模块SM932/SM933
HOLLiAS—MACS系统硬件
29
HOLLiAS—MACS系统硬件
30
SM硬件产品
• 电源分配模块
– SM341/SM340 48VDC电源分配端子模块 • 概述:1路48VDC输入16路48VDC输出;自恢复保险丝输出短 路保护

18B20 温度采集系统硬件电路(二)方案设计

18B20 温度采集系统硬件电路(二)方案设计

SetOutput()设置缓冲区输出数据等。
MSComm 使用时主要注意的就是数据形式的变换,代码如下:
VARIANT variant_inp = m_ctrlComm.GetInput(); //读缓冲区
COleSafeArray safearray_inp = variant_inp;
//VARIANT 型 变 量 转 换 为
位置,layer 为显示的层,width 为要显示的宽度
void Init_DS18B20(void);
//18B20 初始化
uchar ReadOneChar(void);
//从 18B20 读一个字节
void WriteOneChar(unsigned char dat); //向 18B20 写一个字节
的形式,列表框适合表示实时温度,曲线图适合观察长期的温度变化和温度变化范围。 ( 2 ) 默 认 使 用 COM1 、 19200bps 波 特 率 , 可 以 进 行 设 定 , 串 口 可 选 择
COM1/COM2/COM3,波特率可以选择 4800bps/9600bps/19200bps/38400bps。 (3)可以设定温度采集时间间隔,单位是 S,最小值是 1。(定时使用的是 SetTimer
三、上位机软件 上位机软件使用 .0 编写: 1、由于需要做出温度曲线,采用 Window API 画图较为繁琐且不易控制,这里采用专
业的图表控件 TeeChart Pro ActiveX 8.0 试用版: TeeChart Pro 是西班牙 Steema Software 公司开发的图表图形控件,它适用于 VB、
-1-
(三)实习报告
一、实现的功能: 1、下位机程序 (1)在没有连接上位机软件的时候,可以按通讯键来采集温度并用液晶显示出来,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基于μCOS-II的贪吃蛇游戏嵌入式系统实现方案设计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基于μCOS-II的贪吃蛇游戏嵌入式系统实现方案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基于μC/OS-II的贪吃蛇游戏嵌入式系统实现方案设计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学院2008级(2)班组员: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1/7/4~2011/7/8 设计地点:明理楼B319基于μC/OS-II的贪食蛇游戏设计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简介μC/OS-是一种免费公开源代码、结构小巧、具有可剥夺实时内核的实时操作系统。

μC/OS-II 的前身是μC/OS,最早出自于1992 年美国嵌入式系统专家Jean brosse 在《嵌入式系统编程》杂志的5 月和6 月刊上刊登的文章连载,并把μC/OS 的源码发布在该杂志的B B S 上。

μC/OS 和μC/OS-II 是专门为计算机的嵌入式应用设计的,绝大部分代码是用C语言编写的。

CPU 硬件相关部分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总量约200行的汇编语言部分被压缩到最低限度,为的是便于移植到任何一种其它的CPU 上。

用户只要有标准的ANSI 的C交叉编译器,有汇编器、连接器等软件工具,就可以将μC/OS-II嵌人到开发的产品中。

μC/OS-II 具有执行效率高、占用空间小、实时性能优良和可扩展性强等特点,最小内核可编译至 2KB 。

μC/OS-II 已经移植到了几乎所有知名的CPU 上。

严格地说μC/OS--II只是一个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它仅仅包含了任务调度,任务管理,时间管理,内存管理和任务间的通信和同步等基本功能。

没有提供输入输出管理,文件系统,网络等额外的服务。

但由于μC/OS--II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源码开放,这些非必须的功能完全可以由用户自己根据需要分别实现。

一、方案论证方案一如图1.1所示,采用AT89C52和1602液晶显示。

AT89C52芯片是一款非常常用的芯片,具有32个IO口及多个定时器中断,添加外部ram后能够实现ucos-II的移植。

这里AT89C52作为主控芯片,实现多任务操作。

如1602不断刷新显示字符串,流水灯同时产生不同的变化。

二线制编码楼宇对讲系统

二线制编码楼宇对讲系统

二线制楼宇对讲系统-硬件部分摘要本文介绍了二线制楼宇对讲系统的设计,整个系统分为三大部分:室外主机、楼层译码器、室内分机。

本设计中采用AT89S51为控制中心并模拟编码芯片HT12E的编码方式对房间号码进行编码,再通过楼层译码器HT12D解码获得相应的楼层地址和分机地址,选通该分机实现主机与分机的对话功能,方便室主通过对话识别来客的身份。

同时室主可以通过分机为来访客人打开门锁。

关键字楼宇对讲;二线制;单片机模拟HT12E编码;HT12D译码;对话系统Two-wire Building Talkback System-Hardware PartAbstractThe design of two-wire talkback system in the building is introducted in this paper.The overall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parts:outdoor main telephon,floor decoder and indoor extension telephone.In this design, AT89S51 is the control center. The design simulates the encoding method of code chip HT12E to encode the room number, then obtains the corresponding floor address and the extension telephone address by decoding of the floor decoder HT12D, and selects this extension telephone to realize the dialog function between the main telephone and extension telephone. By doing this, the room owner can distinguish the guest's status conveniently through the dialog. Simultaneously, the room host can open the door for the visitor via the extension telephone.Key wordsBuildings Talkback;two-wire;SCM simulation HT12E coding;HT12D Decoding;Dialogue system前 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刑事案件特别是入室盗窃、抢劫案件居高不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系统硬件设计2.1 系统总体设计结构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器主要由温度水位数据采集模块、单片机控系统。

本次设计选用的是AT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组成热水器微控制系统。

传感器采用的是单片集成两端感温电流源DS18B20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水温,并负责将检测到的水压转换成0~5V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ADC0832模数转换器把检测到的温度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一方面由单片机AT89C52完成最终完成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器的控制功能,另一方面通过LED显示当前温度和水位值,另外一方面与温度和水位设定值进行比较、运算,根据结果发出相应的上水、加热指令,对热水器的温度和水位进行控。

2.2 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部分是实现温度智能控制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检测出温度,才能通过软件实现辅助加热。

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对于温度检测,目前比较理想的是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因此温度传感器采用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生产的单片集成两端感温电流源DS18B20。

DS18B20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已经IC化的温度感测器,它会将温度转换为电流,在单片机的各种课本中经常看到。

其规格如下:(1)温度每增加1℃,它会增加1μA输出电流;(2)可测量范围-55℃至125℃;(3)供电电压范围+3V至+5V。

AD590的管脚图及元件符号如2.2所示:图2.2 DS18B20的管脚图及元件符号DS18B20的输出电流值说明如下:其输出电流是以绝对温度零度(-273℃)为基准,每增加1℃,它会增加1μA输出电流,因此在室温25℃时,其输出电流Iout=(273+25)=298μA。

2.2.1 DS18B20的主要特性(1)适应电压范围更宽,电压范围:3.0~5.5V,在寄生电源方式下可由数据线供电;(2)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3)DS18B20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组网多点测温;(4)DS18B20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5)温范围-55℃~+125℃,在-10~+85℃时精度为±0.5℃;(6)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可实现高精度测温;(7)在9位分辨率时最多在 93.75ms内把温度转换为数字,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速度更快;(8)测量结果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以"一线总线"串行传送给CPU,同时可传送CRC校验码,具有极强的抗干扰纠错能力;(9)负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芯片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2.2.2 DS18B20工作原理图2.3 DS18B20测温原理图DS18B20的读写时序和测温原理与DS1820相同,只是得到的温度值的位数因分辨率不同而不同,且温度转换时的延时时间由2s 减为750ms。

DS18B20测温原理如图2.3所示。

图中低温度系数晶振的振荡频率受温度影响很小,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送给计数器1。

高温度系数晶振随温度变化其振荡率明显改变,所产生的信号作为计数器2的脉冲输入。

计数器1和温度寄存器被预置在-55℃所对应的一个基数值。

计数器1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减法计数,当计数器1的预置值减到0时,温度寄存器的值将加1,计数器1的预置将重新被装入,计数器1重新开始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如此循环直到计数器2计数到0时,停止温度寄存器值的累加,此时温度寄存器中的数值即为所测温度。

2.2.3 DS18B20引脚定义(1)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2)GND为电源地;(3)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2.3 水位检测电路A/D转换ADC0832 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一种8 位分辨率、双通道A/D转换芯片。

由于它体积小,兼容性,性价比高而深受单片机爱好者及企业欢迎,其目前已经有很高的普及率。

ADC0832 特点: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双通道A/D转换;输入输出电平与TTL/CMOS相兼容5V电源供电时输入电压在0~5V之间;工作频率为250KHZ,转换时间为32μS;一般功耗仅为15mW;8P、14P—DIP(双列直插)、PICC 多种封装。

芯片接口说明:CS_片选使能,低电平芯片使能;CH0 模拟输入通道0,或作为IN+/-使用;CH1 模拟输入通道1,或作为IN+/-使用;GND 芯片参考0 电位(地);DI 数据信号输入,选择通道控制;DO 数据信号输出,转换数据输出;CLK 芯片时钟输入;Vcc/REF 电源输入及参考电压输入(复用)。

2.3.1 ADC0832工作原理ADC0832 与单片机的接口应为4条数据线,分别是CS、CLK、DO、DI。

但由于DO端与DI端在通信时并未同时有效并与单片机的接口是双向的,所以电路设计时可以将DO和DI并联在一根数据线上使用。

当ADC0832未工作时其CS输入端应为高电平,此时芯片禁用,CLK和DO/DI的电平可任意。

当要进行A/D转换时,须先将CS使能端置于低电平并且保持低电平直到转换完全结束。

此时芯片开始转换工作,同时由处理器向芯片时钟输入端CLK 输入时钟脉冲,DO/DI端则使用DI端输入通道功能选择的数据信号。

在第1 个时钟脉冲的下沉之前DI端必须是高电平,表示启始信号。

在第2、3个脉冲下沉之前DI端应输入2 位数据用于选择通道功能。

图2.4为ADC0832管脚图图2.4 ADC0832管脚图2.4 单片机控制系统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

“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第二阶段:MCU即微型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

第三阶段: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是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

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它不仅具有8031单片机的一切功能,还有许多功能是8031所没有的。

其内部带有8KB可多次擦写的FLASH内部程序存储器,可用电擦除,十分方便。

2.4.1 AT89C52的主要特性AT89C52单片机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1)与MCS-51产品兼容;(2)具有8KB可改写的FLASH内部程序存储器,可进行1000次擦/写操作;(3)全静态操作:0Hz到24MHz;(4)三级程序存储器加密;(5)256字节内部RAM;(6)、32条可编程I/O线;(7)3个16位定时/计数器;(8)8个中断源;(9)可编程串行口;(10)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方式。

2.4.2 AT89C52的引脚说明AT89C52包括40个引脚,其引脚结构如图2.5所示。

图2.5 AT89C52外部管脚排列图P0口:P0 口是一组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 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 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P0 写“1”时,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 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P1口:P1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 P1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

与AT89C51 不同之处是,P1.0 和P1.1 还可分别作为定时/计数器2 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输入(P1.1/T2EX),表2.1为P1.0和P1.1的第二功能引脚号功能特性P1.0 T2,时钟输出P1.1 T2EX(定时/计数器2)P2口:P2 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P2 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

P3口:P3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

P3 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P3 口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

此时,被外部拉低的P3 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IIL)。

P3口除了作为一般的I/O 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第二功能。

表2.2为P3口引脚第二功能。

引脚号第二功能P3.0 RXD(串行输入)P3.1 TXD(串行输出)P3.2 0INT(外部中断0)P3.3 1INT(外部中断1)P3.4 T0(定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定时器1外部输入)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 位字节。

PSEN:程序储存允许(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2 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 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

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PSEN信号。

EA/VPP:外部访问允许。

欲使CPU 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EA 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

2.4.3 振荡特性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石晶振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

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

有余输入至内部时钟信号要通过一个二分频触发器,因此对外部时钟信号的脉宽无任何要求,但必须保证脉冲的高低电平要求的宽度。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