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房地产市场年度回顾及展望

全国房地产市场年度回顾及展望
全国房地产市场年度回顾及展望

1. 政策环境

(1) 概述:经济手段和行政措施并用,综合调控力度空前

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2010 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从抑制需求、增加供给、加强监管等方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控:其中经济手段包括不断地强化和严格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和税收政策,如全国范围内提高首次购房和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和利率,停止对家庭第三套住房的贷款等;行政措施方面,在部分城市限定家庭购房套数、限制外地人购房贷款,以问责省级政府和力促地方政府及各部委出台配套措施的方式抓落实等。各项政策的持续出台和逐步落实,对包括地方政府、开发企业、商业银行、购房者在内的各相关主体行为均产生了显著影响,综合调控力度空前。回顾2010 年房地产政策的变化,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性政策及市场变化如下:

图:2010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变化及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1-4月,第一轮调控。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十一条”),增加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由此拉开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序幕。但随后几个月的市场并未降温,2-4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仍在20%以上,70 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持续上升,北京等热点城市“地王”频出。这直接导致了4 月17 日“国十条”的出台。

4月-9月,第二轮调控。2010 年4 月1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 号,“国十条”),随后的几个月,信贷、土地、税收等政策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也在5-8 月显著降温,其中5 月和6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降3.4%和2.7%,7 月和8 月扩大至15.4%和10.1%;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4 月环比涨幅达1.4%,但5 月即下降到0.2%,6 月更是下降0.1%,7-8 月持平。

9 月市场回暖带来第三轮调控。9 月全国及重点城市显著升温,当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6%,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数据也显示,9 月100 个城市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7%,十大城市上涨0.8%。房价的再度上涨导致中央及相关单位在9 月底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更严格的信贷政策,将首套房的首付比例统一提高至30%,全国性限制第三套房按揭贷款等,统称为“9·29 新政”。

(2) 调控方向一:抑制投资投机需求

为抑制投资投机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中央及地方政府主要实施了以下政策措施:一是差别化信贷政策。4 月17 日,“国十条”出台,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 倍。为抑制9 月房地产价格出现的上行倾向,9 月29 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4 月“国十条”和“9.29 新政”实施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对贷款购房进行了严格规定,其严厉程度空前,力度史无前例,严厉打击了投资投机需求。

表:2010年差别化信贷政策

二是限购政策。为落实4 月“国十条”及“9.29 新政”精神,北京于4 月30 日出台了“国十条实施细则”,规定北京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住房。截至11 月底,先后有16 个城市出台限购令,其中深圳、南京最为严厉,限制购买第三套房(其中非本地居民已有一套即不能再购买);上海、大连等城市比较严厉,限定新购买一套房;天津、苏州等城市严厉程度一般,规定限购一套新房。从时间来看,仅有福州、厦门两地明确提出政策仅执行到2010 年底,其他城市未明确。除部分城市出台限购令外,国家外汇经管局、住建部还出台相关政策,对外资机构和个人购买国内房产进行了限制。

三是上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对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多套住房进行限制。2010 年10 月20 日,住建部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通知》,指出五年期以下(含五年)及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上调0.17 和0.18 个百分点,开展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贷款试点的城市,贷款利率按照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浮10%执行。11 月2 日,住建部、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贷款首付款比例及利率做了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目前,公积金贷款除首套90 平M以下住房的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以外,其他政策与商业按揭贷款政策保持一致,进一步表明了中央政府加大信贷政策(金融杠杆)力度来强化房地产调控的意愿。

(3) 调控方向二:增加住房特别是保障房供应

1998 年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人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通过调整住房投资结构,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加快解决城镇住房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而近几年保障房供应的不足,商品房价格节节攀升,使得中低收入家庭买房难、住房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与此前调控不同,中央政府在2010 年把保障房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体相关政策如下:第一,大幅增加土地供给,提高保障房用地比重。2010 年1 月21 日,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规定“申报住宅用地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的比例不得低于70%”。4 月15 日,国土部公布了各地住房供地计划,全国来看,保障房及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占比为76.6%。4 月17 日“国十条”也强调了保障房及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低于70%的比例。土地

是住房建设的基础,确保了土地供给,有利于保障房建设工作的展开。

第二,通过减免税费,鼓励保障房建设。为落实4 月“国十条”精神,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6 月8 日,住建部、国土部、央行、银监会等7 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指出对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给予税收优惠。根据《指导意见》,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了《关于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有关税收优惠策的通知》,对公租房建设用地及公租房建成后占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对经营公租房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房产税等。保障房面对的是中低收入家庭,价格受限制,企业在参与建设、运营的过程中利润较低,给予税费减免优惠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

第三,金融支持保障房建设。5 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策性住房建设,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参与棚户区改造,享受相应的政策性住房建设政策。6 月住建部、国土部、央行、银监会等7 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公共租赁住房中长期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探索运用保险资金、信托资金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拓展公共租赁住房融资渠道。资金是保障房建设的难题,金融支持措施的出台将拓宽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

(4) 调控方向三:加强市场经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除以上政策外,2010 年政府还出台了系列政策,在企业融资、土地开发、商品房交易等环节加强经管,规范房地产企业及相关人员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表:2010年加强房地产市场经管相关政策

融资环节,4 月“国十条”要求,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经管,对违规企业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11 月12 日,银监会发布通知,要求各信托公司应立即对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合规性风险自查,各银监局要督促信托公司在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时审慎选择交易对,加强信托资金运用监控。这些措施的出台将加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资金压力。

土地开发环节,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经管,确保保障房及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开展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并对一些违规企业制定了明确的惩罚措施,如对违法违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暂停其新购土地。国土资源部还发出通知,严禁国土部门行政经管人员在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或中介机构交叉任职,严防地产市场腐败。

商品房交易环节,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对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9·29 新政”要求依法查处经纪机构炒买炒卖、哄抬房价、怂恿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部分城市,如北京等还出台了商品房预售资金经管办法,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经管。这些措施强化了商品房交易的经管,将使商品房市场更加健康运行。

2. 土地市场

(1) 1-11月全国120个城市住宅用地累计上市量同比增长43%,其中上半年增长显著,下半年渐趋平稳

图:2010年1-11月全国120个城市住宅用地月度供应量

2010 年1-11 月,全国120 个城市累计供应住宅用地39591 万平方M,同比增加43%。从各月数据来看,除2 月受新年假期影响导致同比增幅略有下降之外,1-3 月同比增幅高位运行,1 月和3 月甚至接近3 倍;自4 月起,土地市场推出量同比增幅均在60%以下,7 月以后则维持在15%以内;9 月29 日出台的“新五条”使得传统的“银十”变得异常冷清,而11 月,在楼市看多氛围日渐浓厚、土地利用计划压力与日渐紧迫的时间等多重压力之下,土地市场供应量冲高,达到4318 万平方M,环比增幅达15%,同比增幅达11%。

(2) 1-11月全国120个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量同比增长40%,但10-11月持续下行

2010 年1-11 月,全国120 个城市累计成交住宅用地30216 万平方M,同比增加40%。从各月来看,4-6 月的月成交量维持在2200 万平方M这一水平,7-9 月有所反弹,并在9 月达到3076 万平方M,是年内第二高水平,但10-11 月又有所下降。从同比变化看,前三个月同比增幅高位运行,分别为266%、236%和462%,自4 月起,土地市场成交量同比增幅均保持在50%以下,8、10 两个月更出现同比负增长的现象。11 月,全国120 个城市共成交住宅用地2887万平方M,同比增加19%,但环比下降4%,延续了上月的下行态势。

图:2010年1-11月全国120个城市住宅用地月度成交量

(3) 受政策和成交结构影响,120个城市的住宅用地楼面地价波动频繁,7月后呈震荡上行之势

从绝对水平来看,受政策和成交结构影响,120 个城市的住宅用地楼面地价波动频繁,4 月和7 月均不足1500 元/平方M,均属于阶段性低点。9 月又达到全年最高的2395 元/平方M,10 月骤降至1617 元/平方M,11 月有所上升,达到2135 元/平方M,环比上涨32%,同比上涨10%。从同比涨幅来看,1-5 月地价同比涨幅均在60%以上,但逐月缩小。6 月后涨跌幅波动频繁,但均在10%以下。

图:2010年1-11月全国120个城市住宅用地楼面均价

(4) 上半年住宅用地平均溢价水平持续下降,三季度震荡明显,10-11月又明显上升

上半年,120 个城市的住宅用地平均溢价水平从1 月的61%持续下行至6 月17%。7-9 月,溢价水平震荡明显,各月分别为20%、28%、24%,并未体现出明显的趋势。10-11 月,尽管有更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但企业拿地依然较为踊跃,溢价水平持续上升,分别为38%和42%。同比来看,2010 年1-5 月的溢价水平均高于去年同期,但从6 月起,溢价水平均低于去年同期,表明今年的土地市场特别是下半年,开发企业拿地要更为理性。

3. 房产市场

全国市场

(1)开发投资: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36.5%,处于历史高位

图:2007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及其增速

2010 年1-11 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4.3 万亿元,同比增长36.5%,增速与1-10月持平,较上半年下降1.6 个百分点。其中,全国完成住宅开发投资额3.0 万亿元,同比增长34.2%,增速较1-10 月提高0.4 个百分点,较上半年下降0.2 个百分点。11 月当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4628 亿元,环比增长1.5%,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6.7%。

(2) 市场销售:2010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9.8%,中西部省份销售面积占比较2009年年底提高2.2个百分点,四十个大中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住宅销售面积占比提高5.7个百分点

今年1-11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25 亿平方M,比去年同期增长9.8%,增幅比1-10 月提高了0.7 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7.4%,办公楼增长25.9%,商业营业用房增长35.2%。销售额方面,1-11 月,商品房销售额4.23 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比1-10月提高0.2 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12.8%,办公楼和商业营用房分别增长48.4%和50.2%。

图:2007年以来全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销售额、销售面积增长率

5-8月同比下降,9月起止跌增长。从不同月份来看,从年初到8月,商品房销售累计增速持续下行,其中销售面积从1-2 月的38.2%下行至1-8 月的6.7%,销售额从1-2 月的70.8%下行至1-8 月的7.5%,其中5-8 月的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均低于去年同期;9 月起,全国商品房销售累计增速开始回升,到1-11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分别回升至9.8%和17.5%,其中11 月单月分别同比增长14.5%和18.6%。

(3) 房价:全年高位运行,6-8月平稳甚至下跌,但9月以来小幅上涨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 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来看,环比涨幅波动显著:1-4月保持较快上涨势态,月均涨幅在1.4%左右,在4 月中旬国家出台“国十条”调控措施后,5月环比涨幅即下降至0.4%,6-8 月价格环比保持不变,但9 月又开始上涨,9-11 月环比涨幅分别为0.5%、0.3%和0.4%。同比来看,今年前4 个月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提高4.1 个百分点至15.4%。5 月份以来保持下降趋势,11 月份为9.3%,较10 月份下降1.3 个百分点,较4 月份下降6.1 个百分点。

图:2007年以来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走势

图:2007年以来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环比)走势

百城住宅价格走势与国家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价格指数走势一致。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对100 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今年6、7 月份百城平均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32%和0.04%。9-11 月一直保持环比上升趋势,环比涨幅分别为0.70%、0.66%和0.82%。

表:2010年6-11月百城价格指数

从上涨和下跌的城市个数来看,7-8 月上涨城市数量分别为26 个和58 个,明显低于6 月份的80 个。而9 月份以来,随着价格指数连续上涨,9-11 月上涨城市数量也增加至86 个、76 个和86 个。

重点城市新房市场

(1) 成交:北京、上海等多数重点城市今年1-11月销售面积低于2009年,市场集中度有所上升,高端工程占比下降

今年1-11月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月均住宅成交面积均低于2009年,但多数高于2008年和往年相比,今年1-11 月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住宅月均销售面积皆低于2009 年,但多数都超过2008 年水平。具体来看,一线城市北京、广州前11 个月住宅销售面积较2009 年降幅在

30%-40%之间,上海降幅介于40%-50%,深圳降幅高达52%。和2008 年相比,上海、深圳分别下降3%和24%,北京和广州分别上涨29%和10%。

二线城市中,武汉较2009 年小幅下降7%,成都下降35%,杭州、南京降幅介于50%-60%。和2008 年相比,成都增长55%,武汉增幅高达102%。三四线城市中,郑州和包头今年1-11月住宅月均销售面积较2009 年皆小幅下降6%,南昌和合肥降幅介于30%-50%之间,和2008年相比,南昌、郑州增幅皆为68%,包头增幅达到139%。

图:2008年以来三类城市住宅平均月度销售面积走势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多数重点城市住宅成交面积先降后升,10-11月重点城市月均销售面积普遍高于5-9月

今年以来,多数重点城市住宅销售先降后升,在经历5-9 月的相对低位,10-11 月各城市成交量均有所上升。和5-9 月份相比,10-11 月份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住宅月均销售面积增幅介于30%-60%之间。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增幅超过100%,三四线线城市中合肥、南昌和包头增幅介于40%-70%之间。

图:2010年以来三类城市住宅销售面积走势

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北京前20位工程占比接近四成

2010 年,尽管受宏观市场调控,北京等重点城市的成交量下降显著,但市场集中度显著上升。在北京,销售面积前20 名工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占比今年以来稳步上升,3 季度分别达到43.4%和38.4%,分别上升15.3 个百分点和12.2 个百分点。

图:北京销售面积前20名住宅工程市场销售占比

在上海,住宅销售面积前20 名工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占比今年以来同样稳步上升,3 季度分别达到21.7%和31.6%,分别上升2.9 个百分点和7.1 个百分点。

图:上海销售面积前20名住宅工程市场销售占比

(2) 价格:重点城市成交均价和价格指数震荡上行

今年1-11月,一线城市中广州住宅成交均价涨幅最大,达到33.8%,二线城市中苏州涨幅居前今年1-11 月,受调控政策和成交结构影响,各大城市住宅成交均较波动幅度较大,但整体呈上涨趋势。从累计涨幅来看,上海、天津、武汉累计涨幅接近20%,北京、杭州、苏州接近10%。值得注意的是,11 月多个城市成交均价出现下降,如北京、深圳、苏州分部下跌12%、16%、19%,上海、杭州小幅下跌0.4%和2.6%。

图:2008以来一线城市住宅成交价格走势

图:2008以来二线线城市住宅成交价格走势

图:2008以来三四线城市住宅成交价格走势

从新房价格指数看,北京、武汉今年的累积涨幅居于前列

从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新房指数走势来看,尽管7-8 月重点城市价格指数出现小幅震荡,但全年仍有所上涨。1-11 月,北京、武汉涨幅最大,分别为14%和13%,上海、广州、杭州也超过10%,深圳为9%,天津和苏州分别为6%和4%。

图:2007年以来重点城市新房指数走势

(3) 供应:多数城市供应量与去年持平或小幅增长,销供比普遍低于1,出清周期上升

下半年各城市迎来供应高峰,但一线城市全年累计上市量仍低于去年同期,但其他城市普遍高于去年

今年1-11 月,一线城市中上海和深圳住宅月均上市面积明显小于2009 年水平,北京与2009年持平,广州显著上升。与2008 年相比,4 个一线城市除广州小幅下降3.2%,其他3 个城市降幅介于20%-50%之间。

二线城市中,和2009 年相比,杭州持平,武汉和大连大幅增加25.3%和50.2%,苏州小幅下

降。和2008 年相比,除杭州外,武汉、苏州和大连皆有所增加。

三四线城市中,除东莞较2009 年小幅下降7%外,长沙、南昌和郑州皆显著增加,其中长沙增幅高达67.3%。而和2008 年相比,除长沙大幅增加41.7%外,东莞、南昌和郑州皆出现下降。

图:2008年以来三类城市住宅平均月度上市面积走势

销供比:重点城市2010年住宅销供比皆低于2009年,但高于2008年

一线城市中,今年前11 个月,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住宅销供比分别为1.0、1.0、0.9 和0.8,皆小于2009 年的1.7、1.3、1.5 和1.5,但高于2008 年的0.6、0.8、0.6 和0.7。二线城市中,杭州今年前11 个月住宅销供比为0.6,明显低于2009 年的1.5,但高于2008 年的0.4;武汉为0.9,明显小于2009 年的2.2,但高于2008 年的0.7。三线城市中,南昌、郑州销供比皆超过1,分别为1.1 和1.2,低于2009 年的2.1 和1.6,但高于2008 年的0.6 和0.7。

图:2008以来三类城市住宅销供比走势

2010年前11个月,一线城市除深圳外住宅可售面积皆有所上升,上海增幅高达30.6% 2010 年1-11 月,一线城市中,深圳住宅可售面积显著下降,11 月底为215 万平方M,较年初下降43.5%。上海显著上升,11 月可售面积为630 平方M,较年初上升30.6%,北京升幅最小,为4.7%,广州为17.1%。

二线城市中,杭州、南京、苏州和武汉圳住宅可售面积皆出现上升。其中杭州升幅最大,为61.1%。南京和苏州分别为29%和27.8%。武汉小幅上升5.9%。

图:2008以来一线城市住宅可售面积走势

图:2008以来二线城市住宅可售面积走势

重点城市除深圳外,住宅出清周期都出现上升

住宅出清周期方面,和2009 年年末相比,今年11 月深圳减少1 个月至8 个月,重庆持平为5 个月,北京大幅增加7 个月至14 个月,上海增加2 个月至4 个月,杭州、南京分别提高4个月和5 个月至7 个月和8 个月。

图:2007年以来重点城市住宅出清周期走势

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

(1) 成交量:2010年1-11月各大城市二手房月均成交面积皆小于2009年,但明显高于2008年

图:2008年以来一线城市住宅成交面积走势

今年前11 个月,各大城市二手房月均成交面积均较上年有所下降。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二手房月均成交面积分别为138 万平方M和109 万平方M,分别较2009 年下降32.8%和48.8%,但较2008 年大幅增长198%和73%。

图:2008年以来二线城市住宅成交面积走势

二线城市中,今年前11个月天津二手房月均成交面积为47 万平方M,较2009 年下降36.5%,但相比2008 年大幅增加124%。杭州月均成交面积只有14 万平方M,较2009 年大幅下降57.1%,较2008 年增长63%。

(2) 价格:2010年前11个月重点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皆有所上升,一线城市中北京涨幅最大,二三线城市中重庆涨幅居于首位

图:2005年以来重点城市二手房价格走势

今年1-11 月,一线城市中,北京二手房涨幅涨幅最大,达到39.8%,11 月二手房均价为25812

元/平方M;广州涨幅为33.0%,11 月二手房均价为13487 元/平方M;上海和深圳涨幅皆为22.0%。

二三线城市中,重庆二手房均价涨幅最大,为33.7%,11 月均价为6956 元/平方M。天津、南京涨幅分别为28.6%和28.4%。杭州、武汉涨幅靠后,分别为21.8%和19.9%。

4. 重点开发企业

(1) 今年万科、保利等重点开发企业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万科成为中国第一家销售额超过千亿的房企

2010 年重点开发企业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万科地产。随着8-11 月销售面积和销售的大幅增长,今年12 月初销售额突破1000 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销售额过千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前11 个月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72.3%。同期,中海和保利销售额分别为588 港元和57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7%和41.6%。绿城、富力销售额分别为465 亿元和30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19.5%。

和其他重点企业相比,万科今年的规模领先优势更为明显。2009 年,万科销售额分别是中海和保利的1.3 倍和1.5 倍,今年前11 个月上升至1.7 倍。和碧桂园、富力相比,万科销售额的倍数由2009 年的2.7 和2.5 升至2010 年前11 个月的3.3 和3.5。

图:2009年至今重点开发企业销售额对比

(2) 10大开发企业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前11个月销售额占全国10.3%,较1季度末提高0.6个百分点

今年前11 个月,万科、中海等全国10 大开发企业市场份额呈上升走势。其中销售面积占全国比重为5.1%,较1 季度末提升0.1 个百分点,分企业看,万科1-11 月销售面积全国占比为1.0%,较1 季度末提高0.2 个百分点,恒大和保利皆提高0.1 个百分点至0.9%和0.8%,碧桂园、中海各下降0.1 个百分点至0.7%和0.6%。

10 大企业销售额全国占比1-11 月为10.3%,较1 季度末提升0.6 个百分点。分企业看,万科和保利11 月底分别为2.4%和1.4%,分别较1 季度末提高0.5 个百分点和0.3 个百分点;中海和碧桂园分别降0.3 个百分点和0.1 个百分点至1.4%和0.7%。

图:2009年以来10大开发企业销售面积全国占比

图:2009年以来10大开发企业销售额全国占比

第二部分: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

1. 市场发展环境

(1) 宏观经济:通胀风险加大,调结构、稳物价成为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

2010 年12 月11 日,国家统计局提前发布原计划于12 月13 日发布的11 月经济数据。数据显示,11 月末M2 和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9.5%和19.8%,较上月分别提高0.2 和0.5个百分点;1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640 亿元,同比多增2692 亿元,1-11 月累计新增贷款7.46万亿元,已接近全年7.5 万亿元的新增贷款计划;11 月CPI 达到5.1%,继10 月突破4%以后再创阶段性新高;1-11 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增速较上月加快0.5 个百分点。

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充分表明,宏观经济增长趋势依然向好,通胀风险继续加大。在11 月数据公布的前一天,央行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也是年内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到18.5%的历史新高,表明通胀风险已成为中央决策部门的首要关注点,更加大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收紧货币政策的判断。

(2) 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到“稳健”

2010 年12 月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2011 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标志着货币政策在从2009 年的“极度宽松”(2009 年货币政策虽为适度宽松,但全年新增贷款达9.6 万亿元,M2 增速接近30%)转为2010 年的“适度宽松”后,正恢复到中性。考虑到2010 年起中央已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最近一次为12 月10 日,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8.5%的历史新高),并于10月实行了近三年来的首次加息,预计从现在起至2011 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的重点在于抑制物价上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整体偏紧的导向不会变化。

预计2011年M2增长率和新增贷款目标将分别定为16%和7万亿元。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和2002 年、2006 年较为类似,在制定计划时,预计2011 年M2 增长率将参照2003、2006-2007年的计划制定。至于新增贷款目标,考虑到2010 年全年新增贷款将达到8 万亿元,而此前几次制定该指标计划时一般会低于上年实际值(如2003-2004 年和2007 年)。预计2011 年新增贷款计划将为7 万亿元。

此外,对2011年货币政策的定调由之前的强调“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改为强调“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这表明货币政策在2011 年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今年年底到2011 年初,控制物价水平、抑制通货膨胀将是中央政府决策的主要关注点,货币政策将延续目前中性偏紧的格局。若经济复苏趋势、物价涨幅等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将继续延续该政策,但同时也密切关注可能存在的经济过热或过冷风险。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更需关注的是央行对数量化(信贷总额)而非价格型工具(利率)的使用。根据测算,在加息50 个基点和100 个基点的假设下,居民购房成本将提高5-10%,不会突破2007 年的水平。开发企业方面,即使加息200 个基点,万科等多数标杆企业利息支出占货币资金的比值仍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银行信贷(包括开发贷款和购房按揭贷款)占企业资金来源的近40%。若信贷紧缩力度加大,新增贷款额度限制更加严厉,将给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状况带来显著影响。

(3) 调控政策不会放松,限购限贷政策放松可能性不大

胡锦涛主席近日表示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加之2011 年经济工作重点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价格总水平”,预计2011 年的房地产政策调控不会放松,为“保增长”放松房地产调控是小概率事件。

具体来看,限购、限贷政策执行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通胀预期加大的情况下投资投机性需求存在再度反弹可能;另一方面,重点城市供给仍显不足的大背景下,若放松限购限贷政策可能导致房价再度快速上涨。

(4) 保障房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公租房成新的着力点

2008 年、2009 年全国保障房建设只有100 万套和300 多万套。2010 年,中央制定了58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并已初步完成。2010 年11 月23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2011 年计划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 万套,比原计划的580 万增加了420 万套,这将大大缓解可能存在的投资下滑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有利于保障性住房供应的继续扩大和住房供应结构的日趋合理。

(5) 房产税试点改革加快推进

2010 年12 月10 日,重庆市政府发布通知,提出“按照国家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征收高档住房房产税的准备工作”,这表明房产税试点工作在2011 年有可能落到实处。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2011 年工作重点,2011 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房产税改革作为明确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可能性较大。

2. 市场走势展望

(1) 土地市场:供应力度继续加大,热点区域或中心城市地块竞争激烈

截止2010 年11 月底,全国仅完成18.5 万公顷土地供应计划的约65%,预计增加土地供应仍将2011 年房地产调控的重要内容,2010 年土地出让计划完成率低的省市将会在2011 年加大土地供应,给开发企业拓展土地储备提供更多机遇。由于行业龙头企业2010 年销售业绩较好,资金较为充裕,热点区域或中心城市地块仍将得到广泛关注,地价或将继续创出新高。

(2) 房产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价格涨幅下降

在M2 增长率16%、新增贷款7 万亿元、加息4 次共计100 个基点、房地产政策环境依然从紧等一系列假设条件下,根据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对2011 年全国商品房市场进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如下:

表:2011年全国商品房市场预测

预测结果显示,2011 年全国商品房供给、需求、价格仍将保持增长,但增幅渐趋平稳。随着2010 年新开工工程的上市,预计全国供求关系将在2011 年发生转变,促进价格的平稳。(3) 关注点一:城际高铁和市内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加大,区域发展更加分化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 年,将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此外,中国各城市也加大了市内轨道交通建设力度,

北京在2010 年即新增108 公里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在建里程数达561 公里。

城际高铁和市内轨道交通建设力度的加大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到区域经济格局:一是有助于加强中西部与东部的交通,加强经济合作,提升区域投资吸引力,促进经济增长;二是持续增强交通节点城市或区域的经济活力,促进城市带的逐步成熟,为当地房地产市场带来更多机遇;三是扩大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带动作用,使得各区域的发展更加分化。

图:高铁“四横四纵”建设规划网络

(4) 关注点二:保障房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双轨制”逐步形成,供应结构分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 年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这一政策将在十二五期间得以延续。近日住建部提出2011 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 万套,较2010 年增加420 万套。若落实到位,全国总开工面积将达到6 亿方M,占整个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提高到10%,以套数计算则接近20%。保障房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将使得住房市场的“双轨制”逐步形成,加大住宅供应结构的分化。

(5) 关注点三:普通商品住房、高端住宅、商业地产等不同物业价值继续分化

从不同物业类型来看,普通商品住房代表的自住型需求将长期大量存在,价格有望较为平稳,而高端住宅在满足高收入群体的特殊需求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未来价格有可能更大幅度地攀升,而商业地产作为经营性物业,其供求与住宅市场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物业的分化将更加明显。

2010 年1-11 月,全国住宅销售面积比增长7.4%,而同期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为25.9%和35.2%,表明商业地产市场受政策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在住宅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升产品品质和价格水平。目前北京成交均价超过5 万元的住宅工程超过20 个,而2009 年仅为7 个。在普通住宅可能遭遇保障性住房的冲击之外,预计商业地产和高端住宅市场将得到更多开发企业的关注。但商业地产市场对开发企业专业能力要求高、资金投入多,高端住宅市场更容易受宏观调控影响,开发企业更多转向这两类物业,可谓机遇与风险并存。

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

更多资料请访问.(.....) 2009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报告 (摘要) 经历了2007年四季度以来的深度调整之后,国内房地产行业在2009年的春天迅速回暖,在相关政策的鼓励引导下,市场以超过绝大多数人先前预期的速度和幅度重回上升通道,表现为:需求明显释

放,交易量持续大幅度放大,价格启稳并快速反弹,土地交易重新活跃,有效供给开始增加,交易和开发两个市场先后被激活,行业景气逐月回升。 一、房地产政策导向以放松鼓励为主 上半年,房地产相关政策延续了08年四季度以来以宽松鼓励为主的基本基调,政策着力点由房地产交易环节向上延伸到开发环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了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随后,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求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度收紧的针对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通道被放松。5月,国务院下调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鼓励房地产项目加快投资建设,国土资源部要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发改委再提研究开征物业税,旨在规范现行房地产税费制度,活跃存量房市场,稳定交易价格。 房地产市场对政策的反应迅速而积极,二季度以来部分区域隐有过热迹象。面对市场最新动态,政策面开始注意动态微调,6月,银监会强调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央行也重提监测房地产信贷风险。接下来的政策出台或将在维持主基调不变的前提下,体现区域性及结构性差异。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低于近年来平均水平,二季度以来加速增长 受到去年行业形势低迷的影响,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去年增长了9.9%,大幅度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6%的增长水平。按月来看,一季度投资疲软,4月份以来投资开始放大,并逐月加速增长。住宅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维持在70%左右,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占比约12%,办公楼投资占比约4%。银行信贷资金对房地产投资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资金占比约60%;受外部金融环境的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我国房地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国内的投资速度放缓,但是消费需求依然旺盛,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房价虚高,空置率居高不下。虽然我国房地产投资额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也以每年超出27%的速度增长,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中国房价总体已高得离谱。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房地产蓝皮书》来看,中国的房地产的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同时房地产价格一直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2 房地产市场中博弈行为分析 2.1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市场,是整个房地产产权交易的集合。房地产的交易过程就是房地产博弈过程,同时房地产的价格也是市场上主体之间博弈行为的结果。随着产权的受让方以一定的价格获取房地产产权,产权让渡方让渡房地产产权以获得相应的资金回报,交易的价格由此形成。 2.2 房地产市场的博弈主体 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主体有很多,一般包括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房地产的消费者、房地产相关专业人员、政府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但是从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博弈主体还是开发商、政府和消费者。他们之间既有相互之间的博弈,也有同类主体之间的博弈,最终决定了房地产的价格。 3 博弈模型与博弈分析 3.1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曲线来看一下土地价格为什么会如此高? 通过图形可以看出,土地的稀缺性,房屋开发量不足决定了房地产商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由demand1曲线向右移动变成demand2曲线),如今房地产商不惜投入大笔的资金进行土地的储备,大势“攻城掠地”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政府也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拿到市场上进行拍卖和抛售,说明了土地的供给在不断减少,而政府对于农村郊区土地的开发和强制征用也证实了可用作开发的土地在减少,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supply1曲线向左移动变成supply2曲线)。经过曲线的移动后,两条曲线的均衡点也由E1变成了E2,很容易得到土地的价格升高了。 模型分析:首先对于某一块土地,假设当地政府和开发商是信息完全的,双方都知道对于这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收益为多少,双方博弈的焦点就在于如何分配这个收益E。作为政府,这块土地的成本就是基本的行政费用,而作为房地产商,他的整个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地价、建安费、销售费用等等。假设土地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为p=a-b×Q(p),土地的固定成本为C,那么政府的收益函数为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后,房地产业开始真正发展起来。90年代发展壮大,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占GDP 比例逐渐增加。21世纪随着城镇居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城市达到2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70%。住宅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达4%,城乡合计达7.5%,房地产业己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近两年来住宅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5个百分点左右。关键词:市场发展 (一)房地产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 第一,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010.17亿元,到2004年达到13158.25亿元,房地产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10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第二,开发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从1999年的56858万平方米上升到140451万平方米,增加了8359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25 %,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最高接近30%,近几年增长的更快。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一,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房屋竣工面积,东部都占有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所致。②中部的增长速度(除了销售额)基本处于领先水平,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偏紧,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竞争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中部的各项指标(除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两部。③地区间差距正逐步缩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的房屋销售面积占全国销售面积的比例都较前有所增加,且中、西部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在全国的份额也在增加,由2002年的13.6%,21.7%上升到15.7%,24.3%,中、西部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增长比例较大,均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长比例。可以看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地区间正逐步缩小差距。 第二,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建筑面积仍在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因各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表3-4可以看出:从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东部地区24.91 >西部地区23.25>中部地区22.06。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西部地区虽然房地产发展不完善,但人口密度较小,相对来说居住面积较为宽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又不很发达,所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小;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5.1%>中部地区4.6%>东部地区3.6%。 (三)房价居高不下 近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三高”,房价高、居民购房热情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高。2004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大幅攀升,达到了2714元/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了355元,远大于19982003年年平均售价的增长,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的商品房均价分别达到8627元/平方米、6232元/平方米、6037元/平方米,与之对应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别为16683元、15638元和27596元。

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目录 【7月房地产市场情况概述】 【7月房地产市场详述】 【政策盘点】 【行政法规】 【行业动态】 1 、政府 2、金融 3 、开发商 4、市场 【市场表现】 1、一级市场 2、二级市场 2.1住宅市场 2.2写字楼市场 2.3商业市场 3、三级市场 总结 【本月重要事件】:

1.7 月15 日,北京市住建委、金融工作局等4 部门发布《关于落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贷款机构在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时,不但要查询借款人的贷款记录,还要登录房屋权属信息系统查询借款人家庭的住房数量,严格按照"认房又认贷" 原则界定二套房,并明确了贷款机构要向市住建委申请注册并领取钥匙盘。 2. 7 月20 日,在中共中央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两点:(1)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搞好宏观调控,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始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2)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还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紧迫性问题,都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政策盘点】 本月时值新政百日之期,并无太多新的政策推出。完善招拍挂制度和出台物业税仍在酝酿之中,预计将对未来土地市场交易造成一定的冲击和约束作用。虽然市场交易开始回归理性,但调控效果明显尚未达到中央政府的预期,市场观望情绪依旧浓厚。目前的政策重点集中在落实土地供应计划,打击企业囤地,以增加商品房市场的供应量。

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报告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2003-05 市场供给基本平衡 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状况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规模与全行业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1992年~1993年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峰时期,1994年以后随着全行业步入调整时期,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呈现出增速减缓的态势,1998年房地产逐步走向复苏后,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增长率也走向回升,200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额6245.5亿元,同比增长25.3%,至2002年前11月,全国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长达到28.2%。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结构来看,1996年开始,我国房地产业投资结构开始向住宅转移,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逐渐上升,2001年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例为68.5%,2002年1~11月,这一比例已上升为70.7%,办公楼投资稍有上升,商业用房投资的比重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投资结构的这种变化基本符合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 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分析 2002年,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都有较快增长,新开工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27.2%,施工面积增速21.5%。今年1~11月份,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80730万平方米,增长22.6%,本年新开工面积3676万平方米,增长19.1%。考虑到新开工面积的较高增速,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内施工面积还会出现较快的增长。从竣工面积来看,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受工程建设工期较长的影响,商品房的竣工面积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200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竣工面积1627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分析 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住宅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商业用房市场次之,办公楼市场所占的比重最校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存在着以下特点: 住宅供给平稳增长,住宅供给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别墅和高档公寓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安居工程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在5%~10%比较合适,因此近几年我国政府严格控制高档物业的投资,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已降低到10%以下,普通住宅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2002年1~11月,住宅投资占房地产行业总投资的比例已达70.7%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29.6%。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鲁能)

从五方面透视房价非理性上涨 来源:鲁能集团时间:2009-09-14 10:56:00.0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全球生产仍在下降、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继续下滑的情况下,中国主要城市的房价却已开始上涨。不断走高的房价不仅不利于未来的经济增长,而且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控制房价的恶性上涨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房价的恶性上涨,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推动中国房价快速增长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对此,我们大致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加以分析: 1、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变化 1978年牙买加协议生效后,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伴随着美元与黄金(222,0.19,0.09%)脱钩而来的便是全球流动性的泛滥。但是,由于当时国际经济的基本面恰好处在世界经济增长之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并且又有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崛起,美国不断增加的货币供给被新兴的IT产业和中国与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所吸收,结果世界不仅没有发生通货膨胀,反而出现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通货收缩。只要没有通货膨胀或者通

货膨胀的预期,人们就不会对不动产投资产生兴趣。 到了公元2000年,世界经济同时出现了三个拐点:第一个拐点是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暴跌,这意味着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已经没有投资机会;第二,世界固定资产形成占世界GDP的比重开始迅速下降,这意味着各个国家内部投资机会的减少;第三,世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GDP的比重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意味着全球缺乏投资机会。 面对这样三个拐点,美国不仅没有减少世界基础货币的供给,反而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目的是为了刺激其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以便对冲因为IT产业衰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很显然,继续不断地增加的美元供给在不能被实体经济有效地吸收的情况下,就只能流向资产市场,并且在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情况下,必定会有更多的货币投向房地产市场,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可以在国际上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造成全球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上涨。 2、宏观经济政策的激励效应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不仅与以上所说的国际背景有关,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与中国开始于200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有关。从2004年起,中国政府为了控制经济过快增长、

2008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

2008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整体趋稳房价理性回调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政府以审慎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上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则更体现了这种审慎灵活性。2008年上半年,在国家调控政策主导下,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由2007年的过热转向理性回归,各项指标高位调整,过度需求泡沫得到有效的抑制;但2008年第三季度,市场开始快速下行,并显现出加速下滑的趋势。在国家“保增长”政策的主导以及各方面努力下,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整体市场基本保持了理性回归并稳定发展的态势。 1、2007年的投资过热,导致2008年整体市场供给压力大 1.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上半年在30%上高位运行,下半年涨幅出现回调 受2007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影响,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延续了去年略高于30%的同比增长幅度,而整体市场处于理性回归的态势,宏观调控起到了明显成效。下半年,国际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由于“抑制过热”政策叠加、住房保障制度的推进,以及经济进入调整期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涨幅下降的趋势。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从1-6月的33.5%一路下滑到1-11月的22.72%。尽管下半年涨幅回调明显,但涨幅的绝对值仍超过了20%以上,可见在国家“保增长”政策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并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仍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 1.2、自1998年以来,土地购置未开发面积近12亿平方米,市场潜在供给能力强 与2007年疯狂抢地以及“地王”不断涌现相比,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开始恢复理性。土地购置面积和开发面积增幅基本趋势是逐月下降。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由1-2月的34.7%,到年中(1-6月)的7.6%,1-11月的-5.9%,除1-5月外,增幅都是逐月在下降;而土地开发面积同比增幅也是由1-2月的20.2%,一路回落到1-11月的-2.7%,除1-6月外,也是逐月下降。2007年狂热的土地市场降温明显。但2008年1-11月土地购置未开发面积仍达1.12亿平方米,可见开发商囤积土地的意愿并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

(年度报告)东莞房地产市场报告

1~10月东莞房地产市场报告 【地产白皮书】 【洋房类】东莞普通住宅成交均价徘徊在6000元/平米 1—10月份,东莞普通住宅均价表现趋稳 如今看来,东莞商品住宅均价其实并没有出现政策出台前、正如不少消费者所预期的那种理想情形:下跌。至于后市发展趋势,就要视各类型洋房供求关系以及各房企的资金链状况。当然,这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市场 1—4月4月新政实施前成交稳定 开发商去年都狠狠赚了一把,这并非无稽之谈。 单个房企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的,在东莞,就有两个,这是东莞房地产自掀开发展帷幕之际,开创的第一个新局面。其他房企同比2008年,业绩都实现了翻一番的销售目标。分析2009年的销售数据,与各房企旗下的各类型产品的积极贡献不无关系。从整个市场层面而言,不论是大户豪宅、抑或中等户型、别墅去年的消化都呈现出良好态势的特征。

去年底,银行有关收紧二套房贷的迹象在市场一线得到验证。时值春节前后,一些发展商很敏锐,利用元旦销售节点,迅速出货,并在2010年开年之际,再度取得了一个良好的销售业绩;也有一些发展商或囿于工程进度、或看不清市场变化等原因,要么赶不上、要么不推货,1月份就这样转眼滑过。但从整体来看,销售数据并不难看:1月份,80—140平方米的户型,卖了1834套。140平方米以上的户型,卖了688套。 2月份,恰遇传统佳节,因此,成交不旺盛,是开发商意料中之事。结合1、2月份的市场表现,各房企甚至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都寄予政府放宽货币政策的深切期望。只要政府放宽货币政策,对于房地产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因为两会所透露的一些信息,被一些楼市专家普遍解读为一种积极,因此,不少房企代表在紧接着对4月份楼市走向预期之际,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乐观态度,他们有理由坚信:大阳春会紧随而至。 需要看到的一个现象:3月份普通住宅新增供应还不到900套,仅为1月份的1/3,而成交量还是有1553套。发展商的良好市场预期,也并非一厢情愿:4月份,东莞普通住宅成交量达到1793套;14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成交量也超过400套;别墅100套。 5—10月中等户型产品消化较快 转折点正式来临。4月下旬,一纸史上最为严厉的楼市新政正式落地,发展商美好的愿望正遭受来自现实的冲击。在紧接着来临的五一黄金周,城区各大楼盘均上演了惨败局面,甚至一些楼盘还出现零成交状态。5月东莞商品住宅总成交量还不到2000套,这种情形,让消费者不经意联系起2009年的5月份,商品住宅月度成交量超过5000套的数据,相形之下,一边是“红五月”,另一边则是“灰五月”。 从4—7月份买卖双方的心态来看,一方面,楼市新政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消费者降价的强烈预期性,不少原准备在5月份出手买房的消费者纷纷推迟购房计划;另

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1.泡沫成份开始收缩,市场价格在高位运行的同时面临较大的下降压力,一些城市的房价开始下降2007年以来,在紧缩政策调控下,我国的房市的泡沫成分开始收缩,一些城市的房价虽然仍然较高, 但面临着较大的下降压力,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 2.成交量萎缩,空置率上升与房价下调相对应的是,购房者观望情绪严重,房市成交量大幅萎缩,房地产商空置率大幅上涨。同时,近年来,房贷一直被我国银行界视为优质贷款项目,各大银行为了 争夺此项业务展开恶性竞争,不断降低门槛,导致房贷规模成倍扩大。房贷业务“一枝独秀”的繁荣背后,是潜在的巨大风险。据统计,我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 地来自银行贷款,而个人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的人,占全部购房总数 的比例高达90%,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绝大部分风险系在金融机 构身上。并且,由于房价下跌,一些购房者将拒绝偿还银行贷款。 而这些风险最终无疑都会转嫁给银行,从而导致我国的银行业面临 巨大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剧我国经济波动。 4.房地产中介经营困难由于房市不景气,成交量急剧下降,加上来自房市的竞争加剧和规范性制度约束增强,一些房地产中介出现 了经营困难和倒闭。 5.我国房地产业存在多大的风险。第一,中国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第二,垫资建设。 在土建时,让建筑承包商带资垫付,将成本转嫁给建筑承包商。第三,通过资本市场“集资”。即使在当前国家出台了这么多宏观调 控政策后,房地产股依然红火一片。这种结果值得决策者深思。当 泡沫破灭,开发商逃之夭夭,股民们将再次品尝痛苦和无奈。 交易行为种类

2018年度1-12月连云港房地产市场报告年报

2018年连云港房地产 市场报告 目录 市场环境篇 一、2018年全国楼市政策

二、2018年港城楼市政策 市场运行篇 三、2018年港城楼市土地市场概况 四、2018年港城楼市运行情况 1、市场运行-成交篇 2、市场运行-房价篇 3、市场运行-供应篇 4、市场运行-库存篇 5、市场运行-二手房篇 市场营销篇 五、港城楼市1-12月月报 六、2019楼市展望

一、2018年全国楼市政策 2018年以来,楼市调控政策严厉度与密集度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根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出台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已经超400次。在全国如此严厉的政策调控下,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出现明显降温。随后,调控政策由紧到松,出现松绑迹象,如山东菏泽的取消限售、珠海拟放松限购政策、广州松绑商、合肥解除限价通知等。那么,去年全国主要有哪些政策发布?连云港市又有哪些政策出台呢? 1、政府将不再是唯一居住用地供应者 1月15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说,要改变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的情况,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土地和城市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完善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土地制度,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详情】 2、国家发改委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 国家发改委印发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指出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其中,探索搭建区域间转积分和转户籍通道,探索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2018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详情】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2016年 巴曙松:中国房地产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观点地产网讯:4月12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深圳出席活动时表示,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巴曙松指出,即使是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新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之间的传导周期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行业在逐步收缩的趋势。 关于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巴曙松认为,跟这些一线城市长期供应不足有关,如,与一线城市长期土地供应不足,容积率定得偏低,对于人员流动趋势判断没有充足的预见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个改变不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逐步在往下回落的趋势。 对此,他提出建议要化弊为利,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其中强调城市土地建设。 他表示,房价上涨的城市基本上是老百姓用自己的货币选票选出的中心城市。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变成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比如深圳,如果地价上涨让很多制造环节在深圳有压力,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相应的,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地铁、城际的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来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规划大格局。 巴曙松总结称,要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2015年 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走上转型之路 目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从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情况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状况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的总体发展态势 (一)房地产开发总量及增长率 (二)销售总量及变化 1、销售增长速度放缓,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端倪 2、存量住房市场火爆 (三)销售价格变动状况 1、总体发展态势 2、第一第二季度房地产销售价格分析,重点以北京、上海为例 二、地区发展态势 三、房地产行业效益情况 1、2001年上市公司效益分析。 2、2002年房地产上市企业业绩预测 四、目前的行业运行环境 第二部分:未来3到5年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一、政策因素的影响 1、土地供应政策的变化 2、预售条件及开发贷款门槛的提高 3、货币化分房政策的落实 4、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行 二、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分析 1、GDP与人均GDP的高速发展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1、未来10年内我国GDP的增长情况预测 1、2、GDP的增长将带动“十五”期间住房消费的增加 1、2、1人均GDP的增长将增大住房消费支出 1、2、2为了实现GDP的既定增长目标,必然要发挥房地产对经济的杠杆作用 2、规模城镇化对房地产的推动。 3、西部大开发的积极影响 4、加入WTO对房地产业的长期利好 5、奥运带动城市建设,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三、、行业相关因素分析 1、技术因素变革(交通、通讯)的影响 1、1、交通技术的革新和交通工具的完善 1、2、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 1、3、节能与供热方式改革。

1、4、节水、节地和治理污染。 1、5、住宅一次装修到位 2、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3、消费者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的提升对房地产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全国房地产市场前景的总体判断 一、发展态势总体判断 (一)总体展望------三个判断 1、我国房地产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2、我国房地产业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3、未来三年房地产业将在高位上进行调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将有所降低,估计,未来三年增幅在15%左右 (二)未来三年房地产业运行格局 1、市供需两旺,但供大于求,空置房将增加 2、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3、住房金融快速发展 4、住宅投资性消费将进一步增长 5、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6、区域性房地产泡沫已经产生 二、市场需求分析专题 (一)市场消费需求观念的变化 (二)未来几年房地产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 1、“十五”时期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量的预测。 2、“十五”时期房地产市场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 3、未来几年房地产消费主要群体特征 (三)消费者有效需求的变化方向 三、房地产周期性研究专题 四、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空间与竞争状况预测专题 (一)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 1、外资房地产开发商的涌入。 2、地涌现出新的竞争主体。 (二)跨区域竞争加剧 (三)土地储备资源的竞争加剧 1、新的土地使用政策导致土地的供应量可能会供不应求 2、入世使得土地市场竞争加剧 (四)对消费者群体有效需求的竞争加剧 (五)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竞争。 第四部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风险和挑战专题 一、政策风险 1、土地转让制度的改变,加大企业开发成本。 2、房地产企业贷款政策的改变,使得企业融资渠道受阻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doc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市场供给基本平衡 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状况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规模与全行业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1992年~1993年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峰时期,1994年以后随着全行业步入调整时期,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呈现出增速减缓的态势,1998年房地产逐步走向复苏后,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增长率也走向回升,200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额6245.5亿元,同比增长25.3%,至2002年前11月,全国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长达到28.2%。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结构来看,1996年开始,我国房地产业投资结构开始向住宅转移,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逐渐上升,2001年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例为68.5%,2002年1~11月,这一比例已上升为70.7%,办公楼投资稍有上升,商业用房投资的比重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投资结构的这种变化基本符合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 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分析 2002年,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都有较快增长,新开工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27.2%,施工面积增速21.5%。今年1~11月份,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80730万平方米,增长22.6%,本年新开工面积3676万平方米,增长19.1%。考虑到新开工面积的较高增速,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内施工面积还会出现较快的增长。从竣工面积来看,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受工程建设工期较长的影响,商品房的竣工面积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200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竣工面积1627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分析 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住宅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商业用房市场次之,办公楼市场所占的比重最校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存在着以下特点: 住宅供给平稳增长,住宅供给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别墅和高档公寓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安居工程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在5%~10%比较合适,因此近几年我国政府严格控制高档物业的投资,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已降低到10%以下,普通住宅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2002年1~11月,住宅投资占房地产行业总投资的比例已达70.7%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29.6%。 办公楼市场供给有所增加

2020中国房地产市场

2020中国房地产市场 2017年我们对于一二线城市市场的整体判断是量价进入调整阶段,但是不同的城市仍存在市场机会。一线城市步入存量房时代, 新房开发建设的市场空间不断被压缩,城市产业升级带来的存量土 地和存量物业盘活将是未来的主题,租房市场也有望成为行业新机遇。二线过热城市房价空间被透支,“量价回调”成大概率事件, 但具备产业和人口支撑的城市,将成为下一个发展的新风口,天津、武汉和郑州受益于城市群发展,城市潜力逐渐显现,量价进入平稳 增长周期;西部节点型城市发展有望进入新阶段,房价尚属相对洼地,如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此外,位于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或自 身产业优势显著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仍具备潜力。 市场展望:宏观趋稳,调控深化,市场量价将回调 在此背景下,根据“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分析,预计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量价回调,新开工小幅下降,投资低速增长”的特点。需求方面,2017年是本轮房地产周期 的末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受到政策、货币环境的影响,将出现回调,预计全年降幅将达到12.8%~14.8%,其中一线及二线城市销售面积 将呈现下降,二线城市降幅较为显著,三四线城市市场波动平缓。 供应方面,鉴于一二线城市销售回落,新开工意愿也不足,而前期 土地成交处于低位,将使全国新开工出现小幅下降,预计全年降幅 在 3.0%以内。但预计2017年企业补仓意愿加强,拿地将有所增加,推动投资增长,我们测算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5%~4.5%之间。价格 方面,需求回调导致价格有所下跌,预计全年跌幅在1.9%到3.9%之间。 价值城市标尺重塑,掘金存量、抢占洼地 市场表现仍将持续分化,预计2017年一二线城市销售面积将下降,三四线趋稳。具体来看,2017年,我们预计一线城市的调整幅 度将弱于二线。主要源于一线城市此前限购政策并未放开,此轮需

(整理)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发布时间:2009-01-08 文章来源:投稿文章作者:Ranbo 一、中国地产发展30年回顾 从1978年的土地相关法规的调整算起,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但是,即便如此,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仍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一个以政策为主导的政府市场。 2003年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逐渐处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之中,中央与各地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以及各级市场在不断博弈中发展和成熟。 1、房地产发展的四个阶段 1978~1991年的理论突破与起步阶段 土地法、规划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深圳(罗湖区)房地产开发经验的示范作用,开始逐渐向全国推广。 1991~1995年非理性炒作与调整阶段 以邓小平南巡为标志,中国南方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的高潮,其中炒作最为严重的包括海南、大亚湾、北海等地,而随后急速的“硬着陆”,使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随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迷期。 1995~2003年相对稳定的协调发展阶段 整体说来,这一阶段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得最好得一个时期,整体表现稳健,市场价格与销售量平稳增长,各地市场全面稳步地成长,中国得房地产业进入一个稳步上升的通道。 1995年,在经历了之前的炒作与调控之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处在一个萎缩的状态。随着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需要全面启动商品房市场以完成分房制度的转化。处在改革前沿的深圳市,随即推出一系列的措施,以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蓝印户口制度,之后这一政策在上海、大连等地得到推广。 2000年初,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终止,货币化分房方案全面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并稳步发展,这同时也直接刺激了商品房市场的发展。 2003~2007年,调控、反调控与总体反思阶段 2003年中后期,国内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过热的现象,政府为了稳定市场发展,开始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而2005~2006年则是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政府先后出台了10多项政策措施,从土地、信贷、经济适用房、房价、产品结构,以及外资管理等多方面,来全面反思国内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因此,当诸多的政策落到实处之后,常常不是被夸大,就是被缩小。 2006~2007年,热钱、炒作、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房价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政府随即开始不断紧缩信贷,以期为“高热”的楼市降温。 2007年~2010年,房地产行业全面调整的阶段 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逐渐显露,不断升温的房价开始快速回落,伴随这一回落的还有商品房的成交量。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的全面衰退迹象逐渐明显,国内经济也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持续紧缩的信贷政策下,房地产行业发展减速明显,行业内调整的深度与广度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强,整个行业伴随经济调整进入新一轮的全面调整期。

最新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最新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济南市房地产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投资环境分析 1、济南自然环境及人口概况 济南市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 济南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风景秀丽,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 2、济南经济状况分析 (1)宏观经济概况 XX年,济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8.9亿元,增长15.6%,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省前列,是全省重要的综合性产业城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7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742.4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7.8亿元,增长13.0%。。 (2)银行存款余额概况 济南市是中国九大金融区之一,金融机构门类齐全,运营良好。到XX年底,全市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91亿元,比年初增长22.1%,全市贷款余额2830亿元,增长10.8%。 (3)济南市民收入及消费概况 XX年,城市市区居民(非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XX元,增长9.0%;人均消费性支出8581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4116元,增长13.7%;人均生活费支出2543元,增长9.8%。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居民消费更注重消费质量,休闲娱乐享受型消费发展迅速,人均休闲娱乐等服务支出800元,增长19.7%,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9.3%,提高1.3个百分点。城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了19.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2.9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 (4)固定资产投资概况 XX年济南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6.9亿元,增长 31.6%。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及以上单位投资724.4亿元,增长32.3 %;农村投资132.6亿元,增长44.0%。房地产开发投资121.1亿元,增长9.9%,其中:住宅投资96.2亿元,增长10.1%,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9.4%。

全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全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2006年第三季度) <<建筑房地产业要参>>编辑委员会编写 摘要 三季度以来,政策出台犹如疾风密雨,宏观调控效应也开始显现,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放缓,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与政府的期望值对比,效果仍然不佳。深圳、北京、厦门等地房价依然飞涨,投资随时有反弹的危险。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2902亿元,同比增长24.3%,虽然增速放缓,但仍处于高位。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数据显示,尽管部分城市房价政府已经回落,甚至下滑,但仍有部分地区的房价依然在高位运行,增幅居高不下,并大有前赴后继之势。 从下季度动向来看,房价在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之下,房价4季度有望止涨企稳。但另一方面,目前整顿党纪、反腐倡廉的形势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房价的下跌抱有太多幻想。我们认为高企的房价有其存在的需求支撑,因此大跌情况不大可能出现,但一定范围内,抗性较小的地区或者楼盘的价格出

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是有可能的。目前,各地还将进一步落实调控的具体措施,深圳、北京、青岛等房价涨幅居前的城市将是重点。 一、全国房地产市场简况 三季度以来,宏观调控的脚步并没有一时一刻地放缓,从爆炸性的“国八条”到“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规定亮相,7月建设部再对“国八条”说明。在土地政策方面,9月5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经管的决定》出台后,中国政府在土地经管和调控政策上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这次出台的土地调控新政着重解决当前土地经管和调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了耕地保护对工业用地出让也有新规定。

年长沙市房地产市场年报

2010年长沙市房地产市场年报 注:1.本报告仅供给相关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和房地产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属内部研究成果,未经许可,不得公开发布。 2.本报告中涉及的新建商品房分类价格仅作本中心研究分析之用途,不是对外正式发布的价格数据。对外正式发布的房地产价格以市统计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为准。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加大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强了房地产市场的规范与管理,大力推进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探索并完善了住房保障的方式、方法,初步建立起了一整套住房保障与市场结合的住房供应和消费综合体系,长沙房地产市场发展也继续保持了2009年来的火爆势头。初步统计2010年我市(含四县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约680亿元,同比增长约37%,约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1%。商品房施工面积约6633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约23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8%、32%;竣工面积约75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约43%。2010年我市(含四县市)累计批准预售2133.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25%;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140.4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928.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2%、43.13%。 PART 1长沙地区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一、批准预售情况 表1 2010年长沙市新建商品房、住宅供应情况

小结:商品房新增供应逐季上扬,全年新增批准预售量超过2000万平方米 2010年全市新建商品房累计批准预售2133.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25%,其中住宅批准预售1877.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14%。分区域来看,内五区新建商品房累计批准预售1508.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20%,

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分析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2016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37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2%,增速比1-3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6887亿元,增长6.4%,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6.5%。 1-4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4927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1-3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5071亿元,增长12.3%,增速提高2.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5378亿元,增长6.6%,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342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增速与1-3月份持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34753万平方米,增长3.9%。房屋新开工面积43425万平方米,增长21.4%,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9606万平方米,增长18.0%。房屋竣工面积25478万平方米,增长20.1%,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622万平方米,增长19.9%。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51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5%,降幅比1-3月份收窄5.2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568亿元,下降0.2%,1-3月份为增长3.7%。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5%,增速比1-3月份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8.8%,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3.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3.5%。商品房销售额27656亿元,增长55.9%,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61.4%,办公楼销售额增长60.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