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他这一生大概玩 遍了18个省,到 过206个县,登 过80多座山, 浏览过60多条 江河和20多个 湖潭……
《望庐山瀑布》
知作者
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 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他的诗歌散失不少,至今 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被后人誉为——诗仙。他与杜 甫并称为“李杜”。
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 写,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表达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 山的歌颂,以及乐观豪迈的情怀。
总结学法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一、结合注释 二、看图想象画面 三、抓关键词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李白50多岁)春天,李白因永王 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重庆。行至白帝城 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 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荆州)。 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 《白帝下江陵》。
明诗意
朝辞白帝彩云间
意思:早晨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云雾缭绕的白帝城
明诗意
千里江陵一日还
1200里 白帝城————————江陵
想象画面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明诗意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心情如何?
想象到什么?
朗读古诗
早发① ②白帝城
[唐] 李 白 ③朝辞白帝彩④ 云间, 千里⑤江陵línɡ 一日还。
yuá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⑥ c重hónɡ山。
①发:启程。 ②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 白帝山上。 ③朝:早晨。辞:告别。 ④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 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 佛耸入云间。 ⑤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⑥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 许多。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

•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 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他与杜甫合称为“大李 杜”,存世诗文千余篇,代 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 等。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
天门中断楚江开,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江水, 碧水东流至此回。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相峙而立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 孤帆一片日边来。 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读通古诗。 解: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想:想象古诗的画面。 悟:朗读并感悟作者的情感。
望天门山
[唐]李白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
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若隐若现,此时的青山仿佛处于 山色空蒙雨亦奇。仙境。
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
欲把西湖比西子,雅装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
淡妆浓抹总相宜。Leabharlann 雨,都神韵独特。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潋滟晴方好, 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 ,
总相宜。
课后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 2.默写《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东流至此回。 两岸 相对出, 一片 来。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 就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 一,代表作有《东坡乐府》 等。
mǒ(淡抹浓妆) 抹
mā(抹布)
读:读通古诗。 解: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想:想象古诗的画面。 悟:朗读并感悟作者的情感。
五上《古诗三首》精品课件(第一课时 示儿)

爱国人物故事
屈原 自投汨罗江
林则徐 虎门销烟
苏武牧羊 十九载心不改
示儿
[宋]陆 游
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其诗抒发政治抱负, 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 屈辱求和……,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 统一的强烈感情。有《剑南诗稿》《渭 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给……看 交代了写作对象
示儿
◎
同“原”,本来
死去元知万事空
什么都没有了 表现了诗人面对死亡的_释__然___与__豁__达__。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只是 但悲不见九州同 统一
但
万事空
九州同
全诗的诗眼是__悲__。理解其含义。
祖国没有统一
悲伤
百姓流离失所
爱国情
悲愤
统治者屈辱求和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 没有了,只是看不见国家统一,我感到很 悲伤。
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要
你们的父亲
诗人临终前的愿望是什么?从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怀?
北定中原
告乃翁
与前面两句相比,后两句情感有何变化?
前两句: 后两句:
课外找来陆游的其他诗作读一读,体会 诗人的情感。
推荐篇目:《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书愤》《枕头作》等。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 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 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 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 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nǎi
家祭 乃翁
祭
上下结构
乃
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寻隐者不遇》、《池上》、《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这三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诗人的风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解释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三首古诗,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诗阅读技巧,如注重韵律、理解意境、品味词句等,培养对古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三首古诗,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妙之处,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来培养。
2. 古诗的意境和词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词句理解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需要通过讲解和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古诗朗读录音、黑板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三首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播放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并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3. 讲解:逐句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词句。
4. 背诵:让学生分组背诵三首古诗,培养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2. 内容:三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基本内容、意境和词句理解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和背诵:回家后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还记得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 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降 费 须逊输
感知诗意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
古诗大意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 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 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读完了《雪梅》这首 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 长处分别是: 香 和 白 。
古诗精讲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暮江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填一填,背一背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
一道(残 )( 阳 ) 铺水中, 半江(瑟 )( 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 真珠)( 月)似(弓 )。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4《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

第一课时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争相描写的季节。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理解诗题
zènɡ 赠刘景文
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诗。
夜 夜晚 书 写下
看到的景
所象 见
诗人在夜里写下所见到的景象。
山行 “行〞即行走。 在山林中行走、游览。
朗读古诗 自由朗读课文,把三首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根据课文填空,把字写端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理解诗句 根据古诗右侧的注释和你的理讲解说词语的
意思,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霜叶 经霜的枫叶。 荷尽 荷花枯萎,荷叶开败的样子。 橙黄橘绿 橙子金黄,橘子青绿,形容秋天硕果累累的景象。
理解诗句 请你说说诗句的意思。
借助注释 联络生活
参照插图 想象画面
理解诗句 各小组选择一首诗进展汇报,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理解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 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被秋 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理解诗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 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理解诗句 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读出古诗描绘
的不同风光。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高昂上扬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唐 杜牧
宋 苏轼
宋 叶绍翁
远上寒山石径斜, 荷尽已无擎雨盖,萧萧梧叶送寒声,
白云生处有人家。 菊残犹有傲霜枝。江上秋风动客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 一年好景君须记,知有儿童挑促织,
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课件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冲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从中间断裂。
指江水流到这里回旋澎湃。描写了长 江水经过天门山时漩涡汹涌的景象。
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 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主 要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 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解诗题
抓住关键字,理解题目意思。
望天门山
看,统领全诗
地点
读了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自由读望古天诗门,山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单元导思
古往今来,众 多文人墨客从心底 发出感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朗读链接
学习《望天门山》,感悟磅礴之美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第一次离开 自己的家乡四川,他乘船顺着长江东下, 被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 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 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提示:点击生字 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 欣赏了李白笔下天门山的雄伟秀丽,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朗读链接
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21张PPT)

第一课时
很多诗人都爱描写 山川美景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 首描写黄河的古诗
第一课时
浪淘沙(其一)
第一课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
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朝 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晚年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代表作品有《陋 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 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 ,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 ,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 气势。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 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 ,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类似。刘禹锡 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 ,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 期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 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表现出
逆、流直而冲上九霄的豪迈气势。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 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 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 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 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情。我 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 点的事物或人们。
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 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 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 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心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
谢谢大家
资料链接
起初是《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 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的 《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筏来 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 这两种记载混合,说是黄河和天河相通,张骞追溯 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袋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的 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 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 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 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 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 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郭知运搜集 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 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 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他们的题目一样, 内容不一样。
上下结构
塞秦杰
左右结构
征词催 醉雄项
独体结构
亦鬼
识字方法
减一减: 迹-辶=亦
换一换: 顶-丁+工=项
zuì
醉
喝酒过多,神志不清。
字源: (会意):小篆
隶书
重点字指导
qín
秦
音序:Q 部首:禾 组词:秦朝 秦代
书写指导:一撇贯穿三横,捺 在横下起笔,撇和捺要舒展, 下边要窄小,最后一笔是点。
cí
二、朗读古诗
听老师朗读古诗,注意听清古诗的节奏。把 不懂的字用笔画出来。
三、生字新词
我会认
sài qín zhēng jiàng jié
塞秦征
将杰
多音字
将
jiàng(将领) jiāng(将来)
造句:整装待发的将(jiàng)士 们将(jiāng)要奔赴前线。
我会写
塞秦征词 催醉 杰 亦雄项
生字归类
王翰:字子羽,唐代 边塞诗人。其诗载于 《全唐诗》有14首。 他的诗多豪放壮丽之 句,可惜很多已散失, 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 的是他的《凉州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 表词人,有“千古第一 才女”之称,她经历了 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 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 有感触,有《易安词》 留世。
1.会写生字词。 2.朗读三首古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古 诗的意思。
君莫笑: 你不要笑话。 鬼雄: 鬼中的雄杰,用于称颂壮烈死去的人。 思项羽: 怀念项羽。
四、整体感知
默读古诗,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
《出塞》作者是 唐代 诗人 王昌龄 。这是一首 著名的 边塞 诗,《凉州词》作者是 唐代 诗 人 王翰 。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惧, “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 概。《夏日绝句》作者是 宋代 诗人 李清照 。前 两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从生为人 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音序:C 部首:讠 组í 词:歌词 词语
书写指导:讠要窄小,横折钩 写得舒展,整个字体左窄右宽。
jié
杰
音序:J 部首:灬 组词:豪杰 俊杰
书写指导:整个字上窄下宽, 下面的四点要能托住上面的部 分,木字中竖稍短,一撇一捺 要写得舒展,下边四点距离均 匀,首点与其他三点写法不同。
词语理解
人未还: 出征的将士没有归来。 度阴山: 越过阴山这道天然屏障。 欲饮: 正要举杯痛饮。
部编四年级上册教 学课件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边疆的战争不断,不少诗
人都曾经写过描述边塞军队生活的边塞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组表现爱国主 题的古诗,体会古人深深的爱国之情。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约 756),字少伯,唐代长安 人。王昌龄擅长七绝,有 “七绝胜手”之称。他的 诗多写边塞生活,风格雄 浑,音调高昂,现存诗一 百八十余首,《出塞》 《从军行》《芙蓉楼送辛 渐》是他最有名的诗篇。
五、当堂检测
1.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hái )
√
还(hái huán)来就菊花
√
但使龙城飞将(jiàng jiāng )在
√
将(jiāng jiàng)军百战死
√
2.选择。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
中“飞将”指的是(A )。
A.李广
B.岳飞
C.文天祥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