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案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中先写后羿射日,后写了嫦娥奔月,最后写了人们思念嫦娥(板书),感受了后羿力大无穷为民造福、重情重义的品质。
这节课我们来领略嫦娥的形象。
后羿射日力大无穷为民造福重情重义嫦娥奔月美丽善良思念嫦娥二、新授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大段,嫦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1)出示课件①?嫦娥会怎么帮助乡亲呢?②村东……村西……小结:像这样给人以物质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的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喜欢嫦娥。
让我们再读读,齐读。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看出乡亲们很喜欢嫦娥?①出示“乡亲们……”概读a 嫦娥虽然已经离开了,但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都要祭拜她,可见人们对嫦娥是多么喜爱,喜爱的程度深(齐读)b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传统佳节中秋节的由来。
c 课件出示中国传统佳节的来历连线佳节,指名说说重阳节的习俗小结:看来,我们中国的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
(3)嫦娥美丽善良,她的善良还表现在哪里?出示第五段。
读全段 a 为什么能看出她善良呢?出示“嫦娥的理想……”?读这句话。
原来,她吞仙药阻止逢蒙吞药,是为了老百姓,为了不让老百姓被害。
b 这句话是什么句?你能改成陈述句吗?为什么要用反问句表达。
c 课件出示反问句的作用。
(4)嫦娥不仅美丽善良,她在与逢蒙周旋中更能看出她什么呢?①周旋点击这个词是什么意思?②嫦娥怎样和逢蒙较量呢?我们就来读一读。
老师做逢蒙,你们来做嫦娥,看看你们会不会周旋。
准备一下。
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恶狠狠……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得到的。
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你藏起来了,说你藏在哪了?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草药卖了钱让我藏起来。
你缺钱吗?我送你,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我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说着就翻箱倒柜。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插图导入。
1.今日我们接着学习漂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
看: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
感觉怎样?〔美〕2、课文中有一段话详细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出示第6小节) 读一读读了这段文字有什么感觉?〔美〕你从哪里感受到这种美的呢?3.我们来比照读一下,看看去掉这两个叠词究竟有什么差异,加上去有什么好处?(出示比照的句子)飘悠飘飘悠悠〔飘飘悠悠显得更轻更柔,有一种漂浮的美感〕碧蓝碧蓝碧蓝〔感觉天更蓝了,强调了夜空的美妙〕小结:所以在适当的时候用重叠词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情感。
此时此刻把词语放入句中读读,坚信你们会读得更好!4.教师提要求:语速缓慢,一边想象一边诵读,强调这两个叠词,突出姿态美、夜景美,并且绽开想象:嫦娥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飞上了层层叠叠的云彩〕5、齐读〔感谢你们给教师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我们感觉很美,此时此刻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仅是画面的美吗?2、学生轻声读课文。
3、引导:嫦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她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嫦娥漂亮和善机灵英勇〕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达嫦娥这些特点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4、生读画后沟通。
5、先从总体上把握。
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
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感悟〔一〕心地和善〔幻灯片〕〔1〕什么是接济?〔2〕绽开想象,结合实际说说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
例:在一座破庙里,嫦娥看到了一位讨饭的老人蜷缩在角落里,饿得已经走不动了,她在路上,嫦娥看到了一位孤苦伶仃的孩子,没有御寒的棉衣穿,冷得直颤抖,她这种给以物质上的详细救济,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心地如此和善,所以乡亲们都非常喜爱她。
感悟〔二〕机灵英勇、心地和善其次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谁引起的?逢蒙。
《嫦娥奔月》第2课时教学设计

《嫦娥奔月》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嫦娥奔月》第2课时教学设计《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紧扣课题,感受画面美。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赏读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读题)《嫦娥奔月》。
1.每当读到课题,你会联想到怎样的画面?2.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出示第6小节:让我们怀着美好的感觉读一读这段话。
(自荐读-齐读)我们把“飘飘悠悠”换成“飘悠”,把“碧蓝碧蓝”换成“碧蓝”,请你比较着读读,哪个效果好,好在哪里?课件出示:飘飘悠悠——飘悠碧蓝碧蓝——碧蓝(飘飘悠悠:显得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碧蓝碧蓝:强调了夜空的美丽。
)2.女生再读这段话。
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景美)二、细读课文,感悟人性美。
导语:“嫦娥奔月”让我们感受到的仅仅是景美吗?1.各自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美?2.指名交流:(人更美,嫦娥的心美。
)板书:人更美3.默读4~6自然段,想想:你从哪些事体会到了嫦娥的心灵美?(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不让坏人得逞)4.教师点拨指导学习“接济贫苦的乡亲们”这件事。
①读读描写嫦娥接济乡亲们这件事,把让你感受到嫦娥美好心灵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把自己最深的感受用一个词概括写在旁边。
②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③读到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嫦娥?(美丽善良、乐善好施等)板书:美丽善良5.教师点拨指导学习“不让坏人逢蒙害人”这件事。
①细细读第2件事,用曲线画出描写逢蒙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嫦娥的句子。
②男生朗读描写逢蒙的句子,女生朗读描写嫦娥的句子。
③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逢蒙?(奸诈贪婪)特别从哪些词句读到了他的奸诈贪婪?④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指名读句子。
“周旋”是什么意思?(相机进退、与对手进行较量)出示句子: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一口气吞了下去。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

《嫦娥奔月》教案设计樱桃园镇道口小学张丽英一、教学内容:《嫦娥奔月》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借助插图与文字相结合,在欣赏画面美的同时,体会文字语言之美。
3、通过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3、借助插图与文字相结合,体会文字语言之美。
四、教学难点:抓住“接济”、“周旋”二词,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并通过语言、表演再现当时情景,感受嫦娥的心灵美。
五、教具:小黑板六、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⑴指名回答课文中所讲的两个神话故事⑵主要讲了哪一个故事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美丽的神话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感受画面美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面,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画面?(生畅所欲言)现在大家翻到课本54页,这幅画美吗?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这幅画面,你能找到吗?(生指出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文字,说说读后的感受。
师引导学生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并相机板书:景美碧蓝碧蓝洒满银辉出示小黑板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悠的飞了起来。
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郊野,越飞越高。
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生边读边比较,找出与原文不同的地方,并说说其中的好处。
最后齐读本段,再次感受这美丽的景色。
(通过图、文结合,让生较直观形象的感受景之美;然后出示小黑板,生通过朗读比较,再次感受文字语言的魅力。
)3、感受人文美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大家把这段文字送回课文里,把课文整体读一读,当你再读这段话时,还认为“嫦娥奔月”仅仅是画面美吗?(读后可同桌交流感受,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生能感受到不仅仅是画面美,更重要的是嫦娥的心灵美。
)默读课文,把有关嫦娥这些特点的语句画出来。
(生认真读文找语句)接下来交流大家“智慧的波浪线”。
五年级语文上《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五年级语文上册《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品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特点,感悟人物品质。
3、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材料,感受整体的意境美、结构美。
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意境美,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一、走进故事,了解美。
1、从古至今,美的力量是永恒的。
嫦娥奔月的故事,一直倍受大家的喜爱,人们一辈辈的传颂着,就是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经久不衰的神话故事。
2、齐读课题《嫦娥奔月》。
3、报听写。
二、回顾射日,引出美。
1、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嫦娥的丈夫就是那射日的大英雄后羿,在你们心目中他是个怎样的人。
相机板书:力大无比造福人类2、正是因为后羿射日有功,为民造福,西王母送他一颗仙药,吃了他能升天成仙,才引发了嫦娥奔月的动人故事。
三、欣赏插图,欣赏美。
1、(读题)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
什么样的画?2、(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
感觉怎样?(美)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4、出示第六自然段,生读:嫦娥吃了仙药……朝着月亮飞去。
师:读这段文字有什么感觉?生:很美。
5、出示两个语段,对照读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设计理念:第六小节与课文的其他自然段有所不同,它是写景的,文字优美,加上插图,给人无限遐想,由嫦娥的心情引起大家对文本的再度思考,也达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三、揣摩人心,感受美。
1、读了这段文字,同学们都沉浸在嫦娥奔月的这种美好的情境中,有的同学甚至十分向往,自己也能奔向这轮明月就好了。
可是嫦娥的心情跟大家一样吗?2、为什么呢?就让我们先来认识故事中的主角——()的嫦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 分节指读课文。 4 . 同学们 , 神话故事能给人温暖 , 给人力量 , 让人感 动。 今 天, 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 。 二、 欣赏奔月之美 1 . 说到 “ 嫦娥奔月” , 我们头脑 里就会 出现一 幅什么样 的
画 面?
学生独立思索 、 小声议论 。 指名说( 尽量多找些同学说 ) 。 相机出示“ 嫦娥奔月” 画面的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 、 思考 、
1 6 2 [ 作者简介 ] 陶向明, 江苏省淮安市淮 安区溪河 中心小学教师。
忘怀的故事。好的故事离不开鲜明的人物 , 课 文有 个重要 人物( 根据 回答相机板 书) 。他们都是怎样 的人 ?你是从 哪些
{ 雯 五 I f
学l 竺
词语 、 句子中体 会到的?请同学们手上拿支笔 , 认真读课 文 , 把相关的语句 画下来 , 还可以写下你 的感受 。
三、 感 受 人物 内心 , 欣 赏人 物 之 美 1 . 过渡 : 这里有一个 感人至深 、 催 人泪下 , 让 人 久 久 不 能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
、
检查 复习 , 谈话导人
1 . 听写生字新词 : 逢蒙 、 奸诈 、 贪婪 、 企 图、 药丸 。 2 . 认读所列词语 : 嫦娥 、 接 贫济苦 、 机智周旋 、 深情凝望 。
能完整地将课文讲 述的故事说 出来 。进行复述课文 。小结学
育理论与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嫦娥奔月的传说和故事情节。
2.了解嫦娥奔月与中秋节的关系。
3.掌握第二段《嫦娥奔月》的朗读及背诵。
1.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能够通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感。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
2. 教学重点1.了解嫦娥奔月的传说和故事情节。
2.掌握第二段《嫦娥奔月》的朗读及背诵。
3. 教学难点1.掌握第二段《嫦娥奔月》的朗读及背诵。
4. 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1.整理教材,准备板书。
2.安排好教室,保持环境整洁。
4.2 新课呈现1.引入:导入课文《嫦娥奔月》及与第一课时的联系(5分钟)。
2.学习:讲解嫦娥奔月的传说和故事情节(10分钟)。
3.朗读:带领学生读第二段《嫦娥奔月》,并进行短暂讲解(10分钟)。
4.背诵: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逐句背诵,注重语音语调及感情表达(15分钟)。
4.3 课堂练习1.练习朗读第二段课文(15分钟)。
2.练习课文逐句默写及背诵(15分钟)。
4.4 课堂小结1.语文课堂要求遵循礼仪,尊师重道。
2.学生应当认真听讲,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
3.预告下一节课时的内容。
5.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对嫦娥奔月的传说和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的练习,提高了口语表达和记忆能力,达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进行差异化教学,以确保课堂效果。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神话故事,我采用以读促悟(多种形式的读)。
紧扣其中一些关键词句,如奸诈贪婪接济周旋飘飘悠悠碧蓝碧蓝的理解,帮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嫦娥的善良、机智、舍己为民,逢蒙的奸诈贪婪。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
五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掌握了生字词的学习方法,他们能根据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想象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学会9个生字,理解威逼、周旋、接济、凝望、奸诈贪婪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1、图文结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体会语言文字描绘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质疑想象嫦娥如何接济乡亲们,利用空白想象,体会嫦娥的心地善良。
3、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表演周旋,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明白嫦娥的吞药是为民造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高尚品德。
2、依托文本,初步感受神化故事的神奇色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嫦娥嫦娥舍己为人、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深刻体会嫦娥舍己为人、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并从中感受神话的神奇色彩。
【评价策略】1、目标导向评价策略: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举例子,主动参与表演来完成;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读-思-议-演-再读的方式,完成理解嫦娥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2、及时反馈评价策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反馈评价。
3、分层评价策略:班级学生大致分为两大部分,接收知识能力强的大多数孩子和接受知识慢的少数孩子,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要求。
4、延缓评价策略最基本的学习目标全班都要完成。
稍微有挑战性的问题少数孩子可以延缓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课《嫦娥奔月》设计理念:根据课文内容、语言、结构特点及课后练习的提示。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读、想、议”开展教学活动。
读——初读,走进文本;充分读,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感受他们的献身精神;反复品读,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与故事中的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受到好的熏陶。
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故事情节,边读边想,并能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剖析人物性格。
议——让学生讨论,充分认识故事中的人物的形象,爱憎分明。
并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说出理由。
这样也达到了课堂中应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要求。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设计了复述故事这一环节,这样能积累课文中规范化语言文字的积累。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感受后羿和嫦娥为民造福、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
充分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体会后羿、嫦娥以及逄蒙的性格特征,爱憎分明。
能复述故事内容,进一步培养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充分朗读,剖析故事中三个的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后羿和嫦娥为民造福、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嫦娥奔月、皓月当空、皎洁、接济、凝望、奸诈贪婪、威逼、迫不及待、周旋、敬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后羿射日”的经过,感受后羿是个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读了这个故事,后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3、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大地上的情景以及老百姓的艰苦生活。
4、用自己的话说说后羿射日的经过。
5、有感情地齐读1、2自然段,感受后羿是个力大无比、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三、感受嫦娥奔月那扣人心弦的经过。
1、自由读3—6自然段,思考:嫦娥为什么会“奔月”?2、指名读,交流。
3、分小组讨论:①逄蒙是个怎样的人?找找有关词语或句子。
②画出嫦娥奔月的情景,从嫦娥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中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4、分组交流讨论的结果。
逄蒙奸诈贪婪,心狠手辣。
拜师学艺,其实是图谋不轨。
句子:“他一心想把后的仙药弄到手”、“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逄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词语:“一心想”、“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进”、“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逄蒙的奸诈贪婪、心狠手辣。
嫦娥心地善良、为民着想、机智勇敢。
心理活动: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词语:“机智”、“周旋”、“不肯交出”、“疾步向前”、“一口吞”……抓住相关词句,体会嫦娥机智勇敢、心地善良、为民着想。
5、再次自由朗读,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
6、请学生上台表演,当时逄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而嫦娥能机智周旋的情景。
通过对比两人的行为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形象,达到爱憎分明的效果。
①同桌先自由练习。
②指名上台演练。
7、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描写嫦娥的句子,男生读描写逄蒙的句子。
8、结合插图想象嫦娥奔月的情景。
指名说出课文中描写嫦娥奔月情景的句子。
学生观察插图,教师有感情地范读第六自然段。
边听边看边想象嫦娥奔向月亮时的情景。
引导观察插图,看看图上画了什么?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嫦娥说什么?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来形容这种场景?齐读嫦娥奔月的句子,体会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
四、体会后羿和百姓失去嫦娥的痛苦1、齐读七、八自然段2、回忆嫦娥是个怎样的女子?3、思考:后羿不见了心爱的妻子嫦娥,他会怎么想,怎么做?课文中又是怎么写的?4、同座讨论、交流。
后羿心急如焚、焦急万分。
“焦急地冲出”、“连声呼唤”、“不顾一切”、“追去”……5、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后羿对妻子的万分思念。
6、想想是谁害得后羿和嫦娥这对深爱着的夫妻,从此遥遥相对、永远不能相聚的?你想对逄蒙这样的卑鄙小人说些什么?7、乡亲们得知嫦娥的消息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引读第八自然段。
五、复述故事,深化感情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3、讨论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列出提纲。
4、交流。
“十个”、“射日”、“习武”、“藏药”、“智斗”、“奔月”、“追妻”、“企盼”。
5、同桌练习复述。
6、指名复述。
教学反思:针对这个神话故事,依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让学生感受了后羿、嫦娥、逄蒙的人物性格和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能紧紧围绕“读、想、议”展开课堂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自读自悟。
在“感受嫦娥奔月那扣人心弦的经过”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说说逄蒙和嫦娥各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能爱憎分明地剖析出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品质。
另外,在最后让学生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这是个比较开放性较强的问题。
课后习题中设计了这个题目,目的就是对文本主旨的挖掘、发现、发展。
对于这个题目,学生的答案是各不相同。
但都能围绕嫦娥的所作所为来说。
如“逄蒙越是凶狠,就越能凸显嫦娥的——”,学生的解读是多元的——“善良、勇敢、坚强、不畏强暴、沉着机智……人们就越是思念她。
”这些多元的解读,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更加实在,让人物的内心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加饱满。
二、读读想想议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教室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对于有关问题不能架空分析,在与文本充分接触的基础上,才能展开相应的讨论。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才能具体实在。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学生是语文学习上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当“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暂时不容易自主解决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必须及时组织和引导。
神话传说以其大胆的想象、奇异的夸张成为学生欢迎的一种文体。
教学中通过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材分析《嫦娥奔月》以传统的神话故事为依托,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不让奸诈之人成仙称霸,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从此夫妻分离的感人故事。
文中展现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既有后羿射日的壮观场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的惊险情节;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丽,又表现了她义无反顾吞下仙药的机智勇敢。
尤其是对嫦娥升天之后的景色描写以及后羿回来后与妻子天人永隔的场景描写,清冷凄美,有一种震摄人心的悲剧色彩。
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所感染。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于神话故事并不陌生,曾经学习过《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等多篇文章。
本文语言文字优美动人,通俗易懂,学生阅读起来难度不大,并乐于从中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但如何让学生从故事本身走入故事背后,感受神话人物的内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力目标: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3.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物是故事的要素,体会人物形象是领会故事意蕴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
这篇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后羿、逢蒙、嫦娥,通过语言的品味、朗读、感悟,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1.老师刚才播放的这首词,其实就是我们四年级学过的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这样的月夜多么迷人呀!关于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其中之一——嫦娥奔月。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嫦娥奔月》,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个人物?(相机板书:后羿、逢蒙、嫦娥)3、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快速默读1----6自然段(板书)。
二、回顾课文第一段1、后羿是个力大无比的人。
读课文1—2段,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2、学生回答(出示: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3、再读你划出来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注意突出后羿的动作。
(重点抓住这一句来体会:“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一连串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了后羿的力大无穷、机智神勇,也写出了受老百姓敬重的原因。
)4、总结学法。
(找出人物描写的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1、分析体会逢蒙的奸诈贪婪(1)“奸诈贪婪”什么意思?(虚伪狡诈、不知满足)(2)原来逢蒙是这样一个人,那么他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
(“一心想”说明了什么?——逢蒙是早有预谋。
为什么逢蒙一心想得到“仙药”?)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进”、“威逼”说明了什么?——逢蒙虚伪狡诈,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
)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翻箱倒柜”、“四处搜寻”说明什么?)2、分析体会嫦娥的善良机智出示: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
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理解“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回旋,盘旋。
b交际应酬,打交道。
c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