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墓地文化
英国安葬方式

英国安葬方式安葬是人类对逝者的最后告别,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纪念。
在英国,安葬方式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和传统。
本文将介绍英国的安葬方式,以及相关的习俗和仪式。
一、传统的土葬方式在英国,传统的土葬方式仍然是最常见的安葬方式。
土葬是将逝者的遗体埋葬在专门的墓地或教堂附近的公共墓地中。
在英国的乡村地区,也有一些家庭或私人墓地,供家族成员安葬。
在进行土葬前,通常会进行一场葬礼仪式。
葬礼通常在教堂或殡仪馆举行,亲友们会为逝者送上最后的祝福和告别。
葬礼仪式通常包括祈祷、演讲、音乐演奏等环节,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
二、火葬方式除了土葬方式,火葬也是英国常见的安葬方式之一。
火葬是将逝者的遗体置于火化炉中进行焚烧,然后将骨灰收集起来,放入骨灰盒中进行安放。
火葬仪式通常在火葬场的殡仪馆或举行。
亲友们会在仪式上为逝者祈祷和献花,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
与土葬不同的是,火葬后的骨灰可以选择安葬在专门的骨灰墓地中,或者撒在特定的地点,如大海或花园。
三、绿色葬礼近年来,绿色葬礼也越来越受到英国人的关注和选择。
绿色葬礼是一种环保的安葬方式,旨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绿色葬礼中,逝者的遗体通常不使用金属棺材,而是选择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棺材或简单的麻布包裹。
绿色葬礼还包括将逝者埋葬在特定的绿色墓地中,这些墓地通常保留了自然的风景和植被。
此外,还可以选择种植一棵树作为逝者的纪念,为自然环境做出贡献。
四、纪念性安葬方式除了传统的土葬和火葬方式,英国还有一些特殊的纪念性安葬方式。
例如,在一些教堂和大教堂中,可以选择将逝者的骨灰安放在墓地或圣所中,以示纪念。
英国还有一些特殊的纪念性安葬场所,如伦敦塔桥上的塔桥墓地,供军人和英雄们安葬。
这些纪念性安葬方式既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也是对英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总结起来,英国的安葬方式多样,包括传统的土葬和火葬,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绿色葬礼和纪念性安葬方式。
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旨在将逝者的遗体安葬好,并为亲友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纪念。
中西方丧葬文化差异

中国的丧葬文化由此特别重视“尸” 身的安葬问题。这就是人们生前就苦 心经营墓地、墓室,并力求美化和装 饰墓室的原因。他们希望死者在另一 个空间能够更好的生活,同时显示身 份、地位,维护统治者的权威,所以 中国形成了用丰厚财务陪葬,甚至用 活人殉葬的风俗
西方基督教 的“死亡文化” 是基督教灵魂 学说的一部分。 意在培养人们 对上帝的宗教 感情,净化其 道德情操,坚 定基督教轻尘 世、重后世的 生死观。
从那时起围绕在教堂周围的墓地逐渐形成人们还把死者的肖像刻在墓碑上以更好地纪念死2122除了将死者安葬在教堂附近的墓地之外受英国和法国习俗的影响人们也常常选择那些位于城郊风景秀丽肃穆安详的地方作为墓地23西方葬礼禁忌1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某些特征
中外丧葬文化差异
未 知 焉生 知,
死
?
中国的“死亡文化”是 儒家仁学孝道文化的一 种具体形态。中国古代 儒家学者认为,“生” 与“死”表面上看起来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从但本质上考察,两者是相通的。在一般中 国百姓的思想意识中,“死”犹如“归”。 人死后,肉体变为“尸”,精神演变成 “魂”与“魄”,所以人死了便成了 “鬼”,“鬼”即归也。
葬礼与葬礼弥撒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 开(在葬礼后的某一天)举行,一般由神父或死 者亲属议定,包括祈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餐, 最后为告别仪式。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 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 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 葬风俗是简丧薄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 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 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 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 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 的原则。
欧洲各国的传统丧葬仪式习俗

欧洲各国的传统丧葬仪式习俗丧葬仪式是每个国家和文化的重要部分,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为了给予生者安慰和支持。
欧洲各国的传统丧葬仪式习俗丰富多样,反映了各自独特的宗教、历史和社会背景。
本文将对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丧葬仪式进行简要介绍。
英国的传统丧葬仪式英国的丧葬仪式通常以基督教传统为基础,遵循一系列形式和仪式。
在丧葬仪式之前,逝者的身体常被安放在殡仪馆,供家人和亲友前来瞻仰和告别。
之后,逝者的棺木会被送往教堂或礼拜堂,丧礼会在这里进行。
仪式通常包括祈祷、演讲和赞美诗的朗诵。
葬礼结束后,棺木会被抬到坟墓,而家人和朋友会在此等候。
在阅读彩信后,葬礼结束,亲友们会前往家庭友谊场所享受餐点,以缓解漫长的一天。
法国的传统丧葬仪式法国的丧葬仪式独具特色,混合了天主教和民间传统。
仪式通常从教堂开始,陈列逝者的棺木。
在这里,牧师会为逝者祈祷,并向家人和亲友传达慰问。
随后,棺木会被抬到坟地,而家人和亲友则会步行跟随。
在出殡过程中,路过的人会停下脚步,向逝者默哀。
到达坟地后,葬礼会进行,亲友们会送别逝者,并献上花圈和花束。
葬礼后,家人和朋友常会举行纪念活动,以追怀逝者和庆祝其生命。
德国的传统丧葬仪式德国的丧葬仪式具有地区性差异,但通常遵循一些共同的传统。
葬礼前,逝者的身体会被安放在殡仪馆,供家人和亲友瞻仰。
丧礼通常在教堂举行。
仪式包括祈祷、圣经朗诵和音乐演奏。
之后,棺木会被送往坟墓,家人和亲友会步行跟随。
到达坟地后,逝者的遗体会被安葬,并举行一些仪式和祈祷。
葬礼结束后,家人和朋友常会聚集在一起分享餐点,共同追忆逝者。
结语欧洲各国的传统丧葬仪式习俗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影响。
无论是英国的基督教传统、法国的天主教传统还是德国的地区性习俗,丧葬仪式都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给予逝者合适的离世仪式,并向生者传递支持与慰藉。
虽然仪式内容存在差异,但共同表达着对逝者的敬意和缅怀。
有关巨石阵的简介

有关巨石阵的简介
巨石阵又称石头墓地、克拉克石。
英国著名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1894年出版的《古代英吉利史》中提出了“巨石阵”这个名称。
经过考古学家们对巨石阵的研究,发现它是一处由3000多块巨石组成的巨型墓地。
这个庞大的墓地被称为“英国
最大的考古发现”。
巨石阵位于英国伦敦西南50公里处,是世界著名的史前遗
址之一,它是由巨石堆成的圆形大石阵。
在英国伦敦西南约50
公里处,有一块巨石,形似大钟,高高耸立在田野上。
这就是世
界著名的巨石阵。
巨石阵由4座高30米、长近200米的巨石组成。
最大的一
块重约100吨,最小的也有10吨重,最大的一块有20多吨重。
每块巨石都有10多米高、30多米长。
每座巨石上都刻着各种各
样的图形。
有动物、人、几何图形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
圆球和一个圆环。
这个圆圈直径为10米,圆环直径为15米,在
两个圆形之间还有一条直线贯穿其中。
巨石阵于公元前3000年建在这片田野上,它是英国第一个
皇家公园。
—— 1 —1 —。
直系亲属去世后必知的六大禁忌

直系亲属去世后必知的六大禁忌直系亲属去世后必知的六大禁忌虽然人们不愿意谈论死亡,但毕竟生老病死是客观存在,谁也躲不过。
所以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丧葬习俗禁忌的,以便避开禁忌,遵从习俗。
直系亲属去世后必知的禁忌一、逝者安葬的禁忌1、逝者的服装忌讳用缎子面料老人们习惯把去世后穿的衣服称为“寿衣”,过了六十岁后就有老人开始准备寿衣了。
寿衣的件数、质地都是很有讲究的。
件数一般是五、七、九等单数,而不会是双数;材质上则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谐音,寓意后世儿孙多子,而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
2、棺木忌讳用柳木棺木忌讳用柳木,相传是因为柳树不结籽,担心会绝后。
二、葬礼的日期忌讳选在重丧日重丧,重,重复,双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丧事,指的是一个人去世后近则百日内,远则一年左右,家人或者亲戚中又有人相继去世的情形。
习俗讲究,举行葬礼的日子一定要避开重丧日,以免家中再发生亲人去世的情形。
两种情况有可能会犯重丧:一个是指死者去世的日子犯了重丧;另一个是送葬的日子(举办葬礼的日子)犯了重丧。
日子会犯重丧日干与月建同行日去世或送葬的这天,日干正好与月建同行,五行中的其中一个力量特别强大,以至于对克它的、被克的五行形成了强大的冲劲,则很容易发生重丧。
详细的日子为:正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戊日,十月壬日,十一月癸日,腊月己日。
也就是说,死者如果逝于正月的甲子日、甲寅日、甲辰日、甲午日、甲申日、甲戌日,就都是犯重丧的日子,可能会有重丧发生。
月份依此类推。
地支巳日和亥日巳日和亥日是代表天门地户开的日子,每个月的这些日子都容易犯重丧。
如果死者去世或者送葬的.日子,正好是巳日、或者亥日,就有可能发生重丧。
犯重丧了怎么办?遇到重丧日,一般多犯在哪些自身身体较弱、命理较弱,或者与死者相冲的人身上。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遇到犯重丧的情况时,最好还是先采取防范、解破措施,使其。
英国的墓园文化

英国的墓园文化我在伦敦半年,看过无数个墓园,深深觉得“死在英国”,尤其“葬在伦敦”,应该是死人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
在英国,不但住宅区规划得很整齐、完善,即使墓园,也不一定非要跑到荒山僻野,就在市区内或水边或丘缘,往往一墙之隔,墙外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墙内则芳草如茵,花木扶疏,不仅有如公园,有时还真是世外桃源呢。
老实说,我固然爱逛公园(那是与古人活动的地方),我更爱逛墓园(那是与古人交谈的地方),我尤其爱逐个诵读碑文,这时墓中的主人翁与其家人即刻出现在我眼前,使我暂时远离这滚滚红尘,分享他们之间的喜、怒、哀、乐。
嘲弄“人生”嘲弄“人死”(一)“心平气和地安息吧!”--多少恩怨,多少遗憾,就此埋进黄土一。
(二)“我曾经认真过,现在我才知道,生命原不过是一场嘲弄,经历的每件事都这样告诉我。
”--这是诗人约翰·盖嘲笑生命,还是诠释生命?(三)“记得我!当你走过我身旁。
像你这样,我曾走过,像我这样,你也会跟进,因此,不要跟丢了!”死人还嘲弄活人,好事者也在后面加了两句:“要我追随你,我可不愿意,除非告诉我你要到哪里。
”(四)“躺在这墓碑下的是吝啬鬼杰米·瓦特,他在某天上午10时去世,当然他省下一顿午餐。
”--当你笑他时,他正得意洋洋呢!(五)“这里躺着一个身兼牧师、法官与诗人的彼得,他打破了人、神与世俗的藩篱”。
--身兼三角色,“演出”一定很吃力。
(六)“一个名叫‘盒子’(Philip Box)的人,躺在一个盒子里,木头盒子可是上等材料,至于那个‘盒子’,我们就别说了。
”-英国人“重猫狗轻孩子”,当然他们要“重棺材轻尸体”了。
(七)“赞美诗和墓志铭都是多余的,这里躺下的是鲍博·包莱,这就够了!”--好高傲的一篇墓志铭。
(八)“他是史蒂文生·隆博,活到101岁,快乐而健康;我们打个赌,你绝对活不了101。
”--用死人来开活人玩笑,谁说英国人只有刻薄感而没有幽默感。
(九)“这里葬着迪亚士·玛莎,她逞强、自负……度过70岁月,最后她宁愿给虫蛀蚁蚀,也不愿献身于男人。
国外殡葬法规汇编

国外殡葬法规汇编殡葬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关乎着对逝者的敬意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殡葬法规,旨在规范和管理殡葬活动。
本文将对国外一些主要国家的殡葬法规进行汇编,以增加对国际殡葬立法的了解。
一、美国殡葬法规概述美国的殡葬法规主要由各个州独立制定。
一般而言,美国的殡葬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葬礼安排:包括葬礼举办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
根据不同州的法规,葬礼可以选择火化或土葬。
2. 尸体处理:涉及尸体的运输、保存和处理等。
一般而言,尸体必须经过合法的运输和处理,以确保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
3. 殡葬业务管理:包括殡葬业务的注册、许可和监管等。
殡葬业务必须符合相关法规,才能进行经营。
4. 殡葬消费者权益保护:保护殡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求殡葬服务提供商提供详细的价格和服务清单,以便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5. 殡葬地管理:规范殡葬地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空间使用合理、环境整洁,并兼顾社会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二、英国殡葬法规概述英国的殡葬法规以《殡葬业法案》为主要法律依据。
以下是英国殡葬法规的主要内容:1. 葬礼和殡葬仪式:要求葬礼举办者遵守相应的礼仪和规定,保证正当、庄重、敬意的葬礼仪式进行。
2. 尸体处理:规定尸体的处理需要获得相应的许可证,以确保符合卫生和环境要求。
此外,火葬是英国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3. 殡葬业务管理:殡葬业务的经营需要获得许可证。
法规还要求殡葬服务提供商提供充分明确的价格和服务信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殡葬地管理:殡葬地的选址、建设和管理需要遵守规范和法规。
殡葬地管理员有义务保持墓地整洁,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三、法国殡葬法规概述法国的殡葬法规主要通过《公共卫生法》进行规范。
以下是法国殡葬法规的主要内容:1. 尸体处理:法国法律规定,尸体必须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运输、保存和处理。
法国的火化率较高,因此法律明确规定了火葬的安全和卫生要求。
英国建筑文化解析

英国特色建筑
从内部史的角度来看,是“风景如画”在英国园林中的体现。 英国伟大的风景画家洛兰,采用英雄式的风景画,神话人物 加古迹,那些古迹自然就是一些教堂建筑或者住宅等等,英 国人崇尚自然,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贴近自然,所以自然在画 面里所添加的建筑就会流溢着自然主义的倾向 20世纪建筑思想急剧变化,英国的风格从简,现代建筑占主 流,而后现代建筑却并没有开始流行,其实后现代建筑变化 本来就不多,最近英国一些新的建筑开始流行解构主义,最 典型的例子就是有里布金斯设计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解构 主义也是西方的潮流,但是没有一台巨型计算机是很难精确 计算及表达每一处细部的。
为一绝,雾锁塔桥是伦敦胜景之一。
西敏寺 Agile temple of west
西敏寺是英国皇家教院,是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之 一。西敏寺建成后即成为英国国王加冕典礼的场所。 它是一座壮丽的哥特式教堂,它无论在世界建筑史上, 还是在英国过去九个世纪的悠长年代中,都占了举足 轻重的位置。英国王室成员、政治家、宗教界名人以 及著名诗人都有不少葬在此处。 西敏寺坐落在泰晤士河畔喧嚣的闹市区,毗邻议 会大厦和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1045年英王爱德华 领教皇旨意颁诏建西敏寺,历时20年,1065年12月 28日西敏寺正式“就圣职”,1245年至1517年间西 敏寺再次重建,成为英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 教堂之一。不需入寺,仅是它那直逼苍穹的哥特式风 格,寺院外的参天大树,斑驳的高墙,泛白而雕琢精 致的门窗,已足使人感到苍古了。坟墓作为死者的容 身之所,在许多文化与文明中常常被陵园或纪念馆所 代替,有时两者并存。而整个中世纪(5~15 世纪) 时期,把死者葬在教堂、修道院或小教堂里是很流行 的做法。因此, 在教堂里, 一口石棺或一块墓碑就 可以称之为坟墓。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就 是一块容纳众多的这种坟墓的墓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墓地文化Cemeteries in Britain
在英国第一次看到墓地是在去布莱克浦的公交车上。
当车经过Garstang小镇时,我看到一幢别墅紧挨着一片墓地,当时我就对随行的朋友开玩笑说这别墅的主人半夜回来不怕墓地的鬼魂跟他回家?后来我在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的校园又看到了一大片墓地,还很好奇的拍几座墓碑上的墓志铭,墓地的周边分别是教学楼和宿舍。
难道学生晚上自习结束回宿舍经过此地不害怕? 在伊顿公学校围墙外我也看到了墓地。
看来英国人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尽管他们很多人有宗教信仰。
我向英国人咨询过这个问题, 逐渐对英国的墓地文化有了一些了解。
在英国,墓地并不简单地只同死亡联系在一起,它对于多数人来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英国家庭多数信奉宗教,在他们看来,墓地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所以应该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人们没有理由对其产生恐惧, 所以很多人的婚礼、新生儿的满月庆祝,甚至亲朋好友的聚会都在墓碑包围着的教堂里举行。
英国还有一个中国人无法理解的现象, 很多离墓地近的房屋售价往往会高出均价,如果以英国目前一套房屋均价20万英镑来算的话,这些墓地附近的房屋价格至少要高出三四万英镑。
由于墓地旁边的住宅供不应求, 有的英国建筑师在设计建造房屋时,会将将大量民居楼按照环形建造,将中间设置为公园或墓地。
当然也有英国人很介意晚上走过墓地, 和中国人一样害怕鬼神突然出现。
兰卡斯特图书馆的David就那么热衷于墓地。
英国人对于墓地的理解和英国媒体的宣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近英国墓碑铭文档案馆与英国广播公司《历史》杂志联合发起了一个名为“寻找神秘铭文”的墓志铭征集活动,这个活动不仅给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通过寻找回忆已逝亲人的墓志铭而获得新的家庭生活感受,而且还成为英国人研究历史、文学的目标,也让很多有趣的墓志铭为人所知。
比如一个墓志铭这样解释“死亡”:“当你经过时我看到了你,我曾经像你现在这样,而你也必然如我今天这般,所以请准备好随我而来。
”
英国人愿意与墓地做邻居的理由可能还是不能打消中国人认为墓地不吉利墓地瘆人的观点。
我不知道当我们将每一座墓碑看成或者建成一座纪念碑,我们对墓地的畏惧会不会转变成崇敬。
我们经过某个人物纪念碑的时候,只有肃然起敬而不会胆战心惊。
如果碑文再风趣幽默点,人们路过墓碑时,就会因为有趣的文字而忘掉了恐惧。
英国墓碑上的一些墓志铭恰恰能起这种转换作用。
比如He gave all he possessed, including his life, for the wild animals of Africa. 他把他所有的,包括他的生命都奉献给了非洲野生动物。
我想人们走过这座墓碑时只有敬仰没有惧怕。
再比如:When I am dead, I hope it may be said: “His sins were scarlet, but his books were read;”我死后,我希望人们这样评价我:“他的过错是鲜红的,他的书广为流传”(此处英文广为流传were read,其读音也可表达是红色的,翻译成中文无幽默可言)回味着谐音的巧妙运用所产生的幽默,人还会有恐惧感吗?又比如:Never born, Never died; only visited this planet earth between December 11,1931 and January 19, 1990.”无所谓生,无所谓死,我仅仅在1931年12月11号到1990年1月19号到地球来旅游一趟。
看到有这样墓志铭的墓碑我们不会迷信吉利之说。
中国人的墓碑上一般都是千古之类的话语。
人们走过一个墓碑,过于肃穆的碑文容易使人感到压抑,产生的联想就是某个人长眠在此地. 我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于英国,所以我们远离墓地的选择合乎情理。
但我们墓碑上的碑文可以丰富一点,也来个百花齐放,这样至少当我们每年清明扫墓时会多一份阅读碑文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