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文化(必修三)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在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学习中,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
它不仅贯穿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还对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文化格局有着深远的意义。
文化多样性,简单来说,就是指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
从古老的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到灿烂的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再到独具特色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着独特的语言、宗教、价值观、艺术形式和社会制度。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多样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地域上看,北方的豪爽大气、南方的细腻温婉;从民族角度而言,56 个民族各自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传统服饰和节日庆典。
比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大家在草原上尽情驰骋、竞技;傣族的泼水节,人们用清水相互泼洒,寓意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而在欧洲,古希腊文明以其哲学、民主制度和艺术成就闻名于世。
古罗马文明则在法律、建筑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不同的文明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画卷。
文化的多样性并非偶然形成,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理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往往发展出与海洋相关的文化,如渔业、航海技术等;而生活在山区的人们,则可能形成与山地农业、矿产开采相关的文化。
经济活动也是影响文化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经济模式,如农耕经济、游牧经济、商业经济等,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特征。
在农耕经济为主的地区,人们注重土地的利用和季节的变化,形成了相对稳定和保守的文化;而在商业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更加注重交流与创新,文化也更加开放和多元。
宗教信仰在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教义、仪式和组织形式,它们深深地影响着信徒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
文化包容性则是指不同文化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文化包容的典范。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情感和记忆,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不息。
在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学习中,“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引领我们探寻文化发展的脉络,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延续。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先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这些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古老的文字、哲学思想,到精美的艺术作品、传统技艺,无一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以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为例,孔子所倡导的“仁”“礼”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
这种思想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秩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儒家文化不仅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又如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火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形式;指南针则为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这些发明的传承,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然而,文化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和沿袭,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
比如,在音乐领域,现代流行音乐融合了多种元素,既有西方音乐的节奏和风格,又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和韵味,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
科技的发展也为文化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为文化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
网络文学、在线艺术展览等新兴文化形式层出不穷,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学习,正是培养我们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历史上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的学习,我们能够深入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弱,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代文学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诗经》: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文化史)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知识点整合

第八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基础解读】一、浪漫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已。
(2)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3)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浪漫主义文学家及作品:(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3)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现实主义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3)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4)北欧,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历史这门学科需要背的内容很多,要想记得牢,就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下面是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赶快收藏吧!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庄子;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a主张实行“仁政”。
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主张“性善论”。
荀子: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发展成为百家争鸣的大集团。
2、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期末总纲第八单元

3、音乐与影视艺术
(1)19世纪的音乐流派和杰作:
德国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桥梁,《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奥地利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蓝色的多瑙河》;
歌剧: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法国比才《卡门》;
民族乐派:俄国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
(2)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一战前后,爵士音乐的兴起
(源于19世纪末新奥尔良黑人音乐);二战后,摇滚、蓝调、爵士乐风靡欧美,其中摇滚音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3)影视艺术的发展:1895年电影诞生;20世纪20年代电视出现。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文化复兴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文化复兴运动在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学习中,文化复兴运动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运动不仅在当时的欧洲掀起了思想文化的巨浪,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深远且持久。
文化复兴运动兴起于 14 世纪的意大利,随后在 16 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
当时的欧洲,正处于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时期。
中世纪的封建神学统治压抑着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社会发展陷入了一种相对停滞的状态。
而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崛起,他们对自由、平等和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在文化方面,中世纪的教会垄断了教育和文化,人们的思想被宗教教义所束缚。
而文化复兴运动则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希腊罗马文化,认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
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成为了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源泉。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人物。
比如,文学领域的但丁,他的代表作《神曲》以梦幻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薄伽丘的《十日谈》则以生动的故事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
在艺术领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如《大卫》,展现了人体的力量与美。
拉斐尔的绘画则充满了和谐与优美。
文化复兴运动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对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们开始以理性的态度探索自然世界,摆脱了宗教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挑战了教会长期以来所维护的地心说。
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和实验,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教育方面,文化复兴运动也推动了教育的改革。
传统的教会学校逐渐被新兴的世俗学校所取代,教育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宗教教义,而是增加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人才提供了条件。
文化复兴运动还对宗教改革产生了推动作用。
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家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对教会的腐败和教义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批判,倡导宗教信仰的个人化和平民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点之一,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包括三大王朝、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其中,三大王朝是指夏、商、周三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三个历史时期。
对于这三大王朝,必须掌握它们的开创者、时代背景及其贡献等方面的知识。
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开创者分别是禹、汤、周武王,他们都是在当时的混乱局面下,通过努力创造了自己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体系,使得中国古代文明得以延续。
此外,还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出现了诸如孔子、墨子、老子等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
这个时期,各国之间并不断固定,许多城市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另外,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也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例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王莽之乱、唐朝的开元盛世等,每个时期的高潮和低谷都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二、现代中国史现代中国史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有着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每个事件都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对于这些事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们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进一步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
例如辛亥革命是在中国晚清时期的一次政治变革,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五四运动则是在十九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现代中国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经历着非常艰难的时期,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解放战争则是中共对民主革命的继续,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篇章。
三、世界史高中历史必修三涉及的最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世界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一.传统思想演变(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明末清初)(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核心观念形成)㈠原因:❶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❷诸侯兼并❸地主阶级兴起.士活跃❹私学兴起㈡影响:❶第一次思想解放❷构成民族精神❸形成文化体系㈢学派(孔子.孟子.墨子主张本质:重视和谐社会人际关系)1.儒家(①德治—仁政②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天下为主君为客)⑴春秋孔子:①贡献:❶创立儒家❷开私人讲学之风❸整理儒家基本文献:诗.书.礼.易.春秋.乐②主张:❶核心: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德治.内在修养)礼(分封.贵贱有序.外在规范)❷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培养)⑵战国孟子:①贡献:使儒学系统化②主张:❶核心:仁政(民贵君轻,早期民本思想基础)❷性善论❸仁义礼智道德规范:富贵不能淫⑶战国荀子:①贡献:吸收各家思想.丰富儒学内容②主张:❶性恶论❷君舟民水❸天行有常(自然规律)❹人道有为:制天命❺学习的最高目标:把握礼2.道家(老子学说蕴含辩证法思想,老庄崇尚自然追求自由对古代文化产生巨大影响)⑴春秋老子:❶道生一(万物起源演变)❷宣传天道自然无为❸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辩证法):以柔克刚(弱者道之用.天下莫柔弱于水)❹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社会:邻国相望⑵战国庄子:❶不以人助天❷齐物:秋毫之末❸修养的最高境界:与天地万物为一3.法家(加强君主集权适应地主阶级需要,奖励耕战富强国家,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适应时代变革,利于专制制度建立,儒学吸收法家思想维护专制)⑴李悝魏国变法:《法经》(第一部法典)⑵商鞅秦国变法:❶废除世卿世禄制❷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等级❸奖励耕作,废除井田制❹加强中央集权⑶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①贡献:讲法家理论系统化(法术势合而为一.吸收道家思想)②主张:❶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❷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4.墨家(贡献在认识论和逻辑学上)⑴墨子(以自苦为极):❶主旨:兼相爱(不区分人的等级)交相利(讲述功利):贤者.视人之国.夫爱人者.节用❷判别知识: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三表法)(二)汉武帝时期儒学居于正统地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㈠背景:❶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体制定型❷文化共同体形成❸儒家居于正统地位❹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㈡影响:❶扼制学术自由发展❷儒学地位上升❸重视教育,利于文化进步❹巩固政权㈢过程1.董仲舒改革:①天人感应:国家将有失道之败.朕郊见上帝②君权神授:天生民性③大一统:辟邪之说④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统治哲学):⑴重用儒生⑵设太学(博士授课):❶标志:第一次出现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儒学官方化制度化的开始❷影响:带动民间学习风气,利于文化传播儒学发展❸发展:令郡国建立学校和地方教育系统(三)隋朝儒学㈠科举制:儒学全面影响政治文化(万般皆下品)(四)魏晋南北朝儒学㈠道教佛教冲击儒学地位(五)唐朝儒学(北宋理学创立先声)㈠韩愈:复兴儒学,反对道教佛教:(1)仁义是最高的道(2)道统㈡李翱:.从性命之源理解孔子之道(六)宋明理学(实质:以儒家纲领约束社会,遏制欲望)㈠过程1.北宋创立理学(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三纲五常>的高度.形成天人关系的思想<新儒学>南宋后成为正统哲学):(1)周敦颐:理生万物(太极)(2)张载(唯物主义):❶开创气学❷理学基本宗旨:为天地立心(3)程颐程颢:❶理学最高范畴是天理:.理是万物本源❷天理核心和修养最高境界是仁❸联系天理和三纲五常:父子君臣❹孔颜之乐2.南宋理学成熟(适应统治需要,维护专制):(1)朱熹(理学集大成者):❶道的价值.人性的最高境界是天理❷理比气更根本(太极):未有天地之先❸区分小学大学:格物致知(实践明理<道德之善>)❹仁是爱心道德的终极源泉:存天理,灭人欲❺仁者应有社会责任感:仁者天下之公❻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❼整理四书(理学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陆王心学(标志重建儒家信仰任务完成):⑴南宋陆九渊(开创心学):❶核心命题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❷日常处悟理:本心体悟❸安身立命的准则:发明本心(仁义)⑵明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❶人是天地的心.灵明(天理.本心.良知)是人的心: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你未看此花时❷心外无物❸致良知(反思得到良知):愚夫.满街都是圣人.是非之心❹知行合一(七)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㈠产生条件:❶君主专制强化❷资本主义萌芽❸市民阶层壮大❹理学压抑人性,西学东渐㈡特点:❶反对君主专制❷工商皆本❸经世致用,注重实学㈢人物1.李贽:(1)代表作:《藏书》《焚书》(2)主张:❶穿衣吃饭即是仁伦物理❷反对盲从孔子❸童心说,反对礼教❹自私心是天性2.黄宗羲(浙东学派):(1)代表作:《明夷待访录》(2)影响:反映生产关系的变化,为反专制的思想家们提供武器(3)主张:❶天下为主君为客❷工商皆本❸批判君主专制(最精彩):为天下之大害❹君臣平等:抬木头❺废除君主专制.使学校成为最高机构:天下之法3.顾炎武(考据学):(1)特点:启蒙精神(2)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3)主张:❶注重实学❷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❸众治(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人君之于天下.以天下之权❹亡国亡天下的区别(《日知录》):天下兴亡(梁启超)4.王夫之(“六经责我”古代哲学顶峰):(1)代表作:《船山遗书》(2)主张:❶政治思想主旨: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①民生疾苦②君臣之道③政治腐败)❷唯物史观:天地之化日新5.唐甄(仍寄希望于明君):(1)代表作:《潜书》(2)主张:❶批判君王(思想最大特点):帝王皆贼❷批判官吏:难治者为官,为盗臣为民贼二.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科学技术(重视经验忽视理论)㈠四大发明:1.影响:❶利于文明进步文化传播❷推动欧洲思想解放❸火药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开启热兵器时代❹指南针为航海提供保障.利于新航路的开辟❺促进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2.过程:(1)造纸术(18世纪外传):❶西汉出现纸❷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指南针(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外传):❶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最早)❷北宋:指南鱼指南针(航海)(3)火药(13世纪外传):❶春秋战国有制作原料的知识❷东晋:葛洪《抱朴子》中提到“火药”❸唐末宋初:火药箭.火炮(宋《武经总要》)❹明:地雷水雷定时炸弹架火战车(4)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德国金属活字)❶唐:《金刚经》(最早的雕版印刷品)❷宋:毕升活字印刷(节约费用.提高效率.利于文化传播)❸元:王祯木活字.转轮排字盘❹明:铜活字❺清:《古今图书集成》(铜活字印刷最大的一部书)(二)古代艺术㈠书法(楷书隶书是正式书体):1.金文(大篆):雕刻2.小篆(秦)3.隶书(始于秦成熟于汉魏)4.楷书(汉:真书.正书):①唐(书法鼎盛):❶欧阳询❷颜真卿❸柳公权:《玄密塔碑》②元:赵孟頫:《汉汲黯传》5.行书(晋):①北宋:❶苏轼❷黄庭坚❸米芾❹蔡襄6.草书:①唐:❶怀素❷张旭㈡绘画(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画逐渐成熟):①分类:❶题材:人物.山水.花鸟❷技法:工笔.写意②形式:❶山水画(精粹):意境是灵魂❷文人画(北宋后是国画主要形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鼻祖王维(苏轼:诗画本一律)㈢京剧(皮黄):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形成(道光.1840年后)(三)古代文学㈠《诗经》(西周至春秋):1.特点:❶最古老的诗歌总集❷四言为主❸现实主义2.分类:❶风(精粹):人民生活.阶级压迫❷雅(雅言:陕西):大雅小雅❸颂3.影响:奠定现实主义,是儒家经典㈡《楚辞》(战国):❶句式灵活❷浪漫主义㈢汉赋(骚体诗演变而来:散韵并用):1.汉武帝时期(全盛):(1)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2.东汉:小赋兴起(班固张衡)㈣唐诗(古代诗歌鼎盛时期):李白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㈤宋词:❶柳永(传播最广):以市井风光入词❷苏轼:打破诗词界限㈥元曲:❶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统治阶级需要❷场所:瓦肆(勾栏)㈦明中期后(黄金时代):1.背景: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2.代表作: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❷《封神演义》❸《西游记》(不是追求民主)❹“三言”“二拍”:表现风俗人情❺《三国演义》(历史演义的典范)❻《水浒传》(英雄传奇的典范)㈦清:谴责小说(改良运动影响):《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三.近代思想解放(西方冲击下开始近代化)(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学习器物)㈠人物:❶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⑴《四洲志》:第一部世界地理志⑵《华事夷言》❷魏源:《海国图志》(第一部世界史地著作):⑴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道咸.维护封建制度抵抗外国侵略)㈡发展:1860s洋务运动(经济现代化的开端):❶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❷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❸人物:李鸿章.曾国藩(二)1895—1901(同光)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学习制度)㈠背景:❶甲午战败❷洋务运动促成资产阶级壮大❸维新思想推动维新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时务报》)㈡特点:❶抵抗派维新派都追求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❷维新派从救亡图存和资产阶级利益出发用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抨击专制纲常伦理❸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㈢主张:❶君主立宪❷发展资本主义㈣性质: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爱国运动㈤影响:❶具有进步意义启蒙作用❷利于革命思想传播❸是一次爱国运动㈥失败原因:❶维新派的软弱性(根本)❷袁世凯背叛(直接)❸封建势力强大❹脱离人民.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㈦人物:1.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❶借孔子宣传变法(软弱性):⑴目的:减少变法阻力⑵内容:1989年《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❷君主立宪是发展潮流2.梁启超(主要宣传者):❶变法是历史必然❷思想核心:伸民权设议院(《变法通议》)实施君主立宪❸一切大成在变官制3.谭嗣同(激进派):❶专制是大盗❷同封建决裂4.严复(宣传上贡献巨大):❶1898年《天演论》(赫胥黎):世道必进后胜于今❷进化论是变法图强的主要依据:世道必进(三)资产阶级革命派运动:❶1903年: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文》邹容《革命军》❸宋极仁(四)新文化运动(新在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㈠背景:❶成立尊孔复古(实质:复辟帝制)组织(新文化运动直接原因)❷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㈡含义:提倡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思想.实行文学革命㈢影响:❶是一次思想解放、文化转型运动❷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❸促进民众觉醒❹片面批判传统文化㈣过程1.开始(1915):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在北京改名为《新青年》②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新文化运动中心):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目的:传播资产阶级文化)2.前期(1915—1919):①指导思想:民主科学②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文学革命和白话文)反对愚昧专制.旧道德.旧文学③人物:⑴陈独秀:❶科学(赛先生)民主(德先生)❷民主制将取代君主制❸三纲五常是奴隶道德❹《文学革命论》⑵李大钊(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旗帜):❶民与君势不两立❷复辟者是人民公敌⑶胡适: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八项主张:白话文)⑷鲁迅:1918年《狂人日记》3.后期(1919—1926):①背景:❶1902年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鼻祖❷1906年朱执信《德意志社会革命家》②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到陈独秀:介绍向指导思想转变)③影响:❶促进民众觉醒和共产党成立❷改变新文化运动方向性质④李大钊:❶1918年《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劳工社会❷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❸1920年《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研究会四.近代重大理论(一)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㈠1905年三民主义(救国主义):在《民报》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三大主义1.影响:❶利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❷是社会前进的旗帜2.内容:(1)民族主义(主要矛盾):❶含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敢有帝制自为者)❷影响:建立民族国家反映人民意愿和时代要求(2)民权主义(核心理论上解决了政权问题):❶含义:“创立民国”(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3)民生主义(特色):❶含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家富人足㈡1924年新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1.影响:❶与中共纲领基本一致(反帝反封建)是国共合作的基础❷指导革命.表现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质2.内容:(1)民族主义:反帝.民族平等(2)民权主义:普遍平等的民权(平民共有)(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二)毛泽东思想㈠地位:指导革命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㈡解决问题: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㈢思想精髓: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㈣影响:❶马克思原理第一次结合国情❷中共集体成果❸精神财富❹指导革命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㈤过程:①萌芽(1924—1927):❶1921年农民问题❷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萌芽标志):农民是同盟军❸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②形成(1927—1934<井冈山时期>):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标志:首次把革命中心转向农村.理论说明革命道路)❷《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③成熟(1935—1945<延安时期>):⑴过程:❶1943年提出“毛泽东思想”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❸《新民主主义论》(成熟标志:解决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问题):①革命步骤②区分革命性质:革命领导权③革命动力:农民是同盟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资产阶级④革命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⑵体现: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④发展(建国后):❶人民民主专政❷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同时并举❸正确处理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❹1956年《论十大关系》❺1957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三)邓小平理论(依据:革命和社会主义初期经验)㈠地位: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㈡解决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㈢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施求是㈣影响:❶马克思主义第二次结合国情❷指导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❸精神财富㈤过程:①形成: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第一个宣言书❷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❸1984年一国两制❹1987年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②成熟:❶1992年南方谈话:第二个宣言书❷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③发展:❶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年江泽民提出)㈠地位: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㈡解决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五.现代文化与科技(一)文化㈠方针:❶1956年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设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❷1979年邓小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二)教育㈠过程:❶1965年初步形成国民教育体系❷1977年恢复高考❸1980年建立起教育法律体系❹1983年邓小平“教育面向现代化”: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三)科技㈠人物:❶李四光❷华罗庚❸钱学森❹吴阶平(人口)❺邓稼先❻袁隆平㈡成就:❶1958年原子反应堆❷1964年原子弹❸1965年牛胰岛素❹1967年氢弹❺1970年东方红一号❻1973年袁隆平“第二次绿色革命”(籼型)❼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❽1983年银河❾1984年第一颗通信卫星(卫星回收.一箭多星)❿1990年卫星发射市场㈢政策:❶1976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❷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❸1995年科教兴国(理论基础:1988年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六.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泰勒斯“万物始于水”理解世界转向自然)(一)核心是人文主义:㈠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阐述人的价值㈡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二)内容:重视人的价值和精神意义(三)过程㈠古希腊智者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开始从神灵和自然控制下觉醒)(1)普罗塔戈拉(智者代表及思想解放先驱):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2)苏格拉底:❶主张: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发现自我)❷特点:反对忽视道德.强调理性❸影响:是启蒙思想的源头(3)斯多亚学派(芝诺<创始>西塞罗.塞内卡):❶主张:①理性(逻各斯)与生俱来②人生而平等:奴隶是人❷影响: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㈡14世纪—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二次思想解放:主张人文主义.从基督教中解放人)1.文艺复兴(非复古):(1)实质:反对宗教禁欲.解放人性(2)特点:希腊罗马文化反禁欲,鼓吹思想自由(3)表现:肯定欲望.歌颂人性(4)影响:冲破神权统治.唤醒自我意识.为启蒙运动奠基(5)过程:①开始:14世纪意大利(❶最早出现资本主义❷开始追求世俗乐趣❸希腊罗马文化遗存❹印刷术传播)②初期:❶但丁(先驱):《神曲》(揭露教会贪腐.赞颂人的伟大)❷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❸薄伽丘:《十日谈》(人曲)❹达芬奇(圣母像无光环)③高潮: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理性)2.宗教改革:(1)背景:德国教皇售赎罪券(2)影响:❶解放基督教统治人❷为启蒙运动做准备(3)人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㈢17世纪—18世纪启蒙运动(第三次思想解放)1.思想武器:❶限制公权力❷主权在民❸人人自由平等2.特点:❶核心:理性❷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❸反对封建主义❹要求建立资本主义社会3.背景:❶近代科学兴起❷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发展❸西方民族国家形成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4.法律体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5.影响:❶批判封建主义❷为革命做准备(美法)❸彻底解放人(最重要)❹促进科学发展6.人物(1)英国霍布斯:天赋人权(2)英国洛克(民主主义理论奠基人):君主权力来源于人民(3)法国伏尔泰(领袖):⑴著作:《哲学通信》⑵观点:❶自然权利:不反对财产不平等❷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思想局限性(4)孟德斯鸠(资产阶级国家学说法学奠基人):❶著作:《论法的精神》❷观点: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原则)❸影响: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理论依据(5)卢梭(法国大革命思想先驱.浪漫主义之父.人民主权捍卫者):❶著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人生而自由)❷观点:①主权在民②私有制是不平等的起源③天性本善.知识有害❸影响:对法国美国的政治体制建立影响巨大(6)狄德罗:百科全书派(7)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在于人的解放,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七.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相互联系)(一)物理学(①经典力学是最先成熟的理论②现代物理学的基础:量子论.相对论)㈠伽利略(意大利):自由落体定律㈡牛顿(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经典力学的初步建立,是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大综合)㈢普朗克:1900年量子理论诞生(光谱能量)㈣爱因斯坦(物理学的重大突破,人类思想史的根本性变革):❶1905年光电效应,《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❷1916年广义相对论(三大预言)(二)生物学㈠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㈡拉马克:用进废退㈢赫胥黎:1863年《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猿同祖)八.十九世纪以来的艺术发展(一)工业革命的浪漫主义(揭露社会弊端主张解放思想)㈠文学:1.英国拜伦:❶《唐璜》❷《恰尔德·哈罗德》(第一个拜伦式英雄)2.雨果:❶《巴黎圣母院》(美丑交融)❷《悲惨世界》(浪漫与现实)㈡音乐:1.德国贝多芬(古典音乐高峰.开创浪漫主义音乐<承前启后>):❶第九交响曲(最早加入合唱<欢乐颂>音乐文学史上最伟大杰作)2.奥地利舒伯特(歌曲之王):《小夜曲》《春之信念》《野玫瑰》㈢绘画:1.法国籍里柯:《梅杜莎之伐》(开始)2.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狮子):《自由引导人民》(二)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的现实主义㈠文学:1.法国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❶《红与黑》:红(拿破仑.法国革命)黑(教会)2.巴尔扎克:❶《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人间冷漠.金钱至上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㈡音乐(出现民族乐派):1.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旋律大师):《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2.捷克德沃夏克㈡绘画:1.现实主义:❶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❷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❸米勒:《拾穂者》2.印象主义:❶莫奈(前期代表):《日出·印象》❷凡高(后期代表.扑向太阳的画家)(三)资本主义充分发展㈠文学(特有:无产阶级文学):1.法国罗曼·罗兰(文化桥梁):❶《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2.泰戈尔:❶《吉檀迦利》(诺贝尔奖)3.高尔基(无产阶级最伟大的艺术代表):❶《母亲》:一部及时的书㈡音乐(1980s“良知复兴”《四海一家》):1.法国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代表,承前启后的天才人物):《牧神午后》《夜曲》《月光》2.勋伯格(表现主义音乐):《华沙幸存者》《乐队变奏曲》3.普莱斯利(猫王):最著名的摇滚乐偶像4.英国披头士(甲壳虫)㈢绘画:1.毕加索:立体派㈣电影(好莱坞实质:霸权主义):1.产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2.有声黑白:1927年《爵士歌手》3.有声彩色:1935年《浮华世界》㈣电视(最广泛的传播工具):1.1926年英国贝尔德发明电视2.1954年美国发明彩色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