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ppt课件

ppt课件contents •课程介绍与背景•太空科技基础知识•火箭技术与运载工具•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载人航天活动与成就•深空探测任务与挑战•未来太空科技发展趋势预测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早期太空探索太空竞赛时期太空探索国际合作030201太空探索历程回顾当代太空科技发展现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太空科技应用《飞向太空的航程》课程目的与意义01020304知识普及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培养职业规划引导太空科技基础知识宇宙起源与演化理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辐射,是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重要证据。

宇宙加速膨胀恒星、星系及宇宙结构恒星由氢、氦等气体构成的巨大球体,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和光。

星系由恒星、星团、星云等天体组成的庞大系统,我们的银河系就是其中之一。

宇宙结构包括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大尺度的结构,以及暗物质、暗能量等组成的宇宙“暗面”。

太空探测技术与方法通过地面或空间望远镜观测天体,收集光、射线等信息。

发射无人探测器到太空,直接探测天体或收集数据。

通过载人飞船或空间站进行太空探测和实验。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研究天体物理现象。

望远镜观测探测器载人航天数据分析与处理火箭技术与运载工具火箭构造组成包括有效载荷、推进剂、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分。

火箭推进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过高速向后喷射工质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推进剂类型与特点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火箭原理及构造简介运载火箭分类与应用领域运载火箭分类应用领域概述典型运载火箭介绍1 2 3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猎鹰9号运载火箭德尔塔IV重型运载火箭典型运载火箭案例分析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人造卫星分类及功能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如气象、地球物理、天文等观测。

技术试验卫星进行新技术试验和应用,如新型推进系统、新材料等。

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如通信、导航、遥感等。

通信卫星原理通信卫星应用遥感卫星原理遥感卫星应用在气象观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1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人教版

11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人教版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佳作赏析
2.文学色彩意味浓重。文中多用议论和抒情手法,使得文章有情 有理,增强了通讯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另外语言富于韵味。如“中 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产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 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第一句 用整句,第二句用散句,整散结合,抑扬顿挫,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 的精神融会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佳作赏析
3.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产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 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点评:这是两个整散结合的语句,富有韵味。第一句用整句,第二 句用散句,整散结合,抑扬顿挫,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精神融会 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同时警告国人,我们不能再落后了,从而 激发起中国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让中国人团结起来,为了祖国 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首 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佳作赏析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 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的飞行,完成60万公里的绕行任 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美满结 束,向众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 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 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百年的飞天梦。本文用生动流畅的 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 的不懈努力,热情地赞美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 中国人。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太空环境与航天器设计 • 火箭发射与轨道运行原理 • 太空探测任务与成果展示 • 太空生活与科研实验介绍 • 太空旅游与商业航天发展前景 • 总结回顾与课程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Chapter
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概述
早期航空航天技术探索
从风筝、孔明灯到莱特兄弟的飞机, 人类对天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
网站
NASA官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网等,这些网 站提供了丰富的太空资讯和科技动态。
3
视频
BBC太空纪录片、中国航天发射直播等,这些视 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空探索的历程和科 技。
THANKS
感谢观看
和月球探测的实现。
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与合作
02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的长期驻留平台,展示了多国合作
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重要性。
火星探测与未来展望
03
随着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人类对于火星的认知不断加深,火
星成为未来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标。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程目标及意义
•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和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了 解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
航天器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结构设计
航天器需采用轻量化、高强度、高刚度的结构设计, 以承受发射、在轨运行和返回过程中的各种力学环 境。
材料选择
航天器材料需具备轻质、高强度、耐腐蚀、耐高低 温等特性,常用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 料等。
载人航天器生活设施及保障系统
生活设施
载人航天器需提供舒适的居住环 境,包括居住舱室、卫生设施、
载人飞船交会对接技术
交会对接过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激光清理
正在研究一种激光束清理太空垃 圾的技术,这可能会是解决太空 垃圾问题的一种创新方法。
太空旅游的未来发展
商业太空旅游
随着太空技术的发展,商业太 空旅游将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 行业,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游的社会效益
太空旅游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 会和经济效益,也具有激励年 轻人学习科学技术和发展研究 的潜力。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 课件
本次课程将探索人类太空探索的全貌。从史前时代的神话故事,到现代的载 人航天计划和太空旅游,我们将一一探讨太空探索的科技,创新,挑战和改 变我们生活的潜力。
探索太空的起源
1
神话和传说
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到中国神话中的嫦娥,展示了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想象。
2
科幻作品
从《星际穿越》到《银河系漫游指南》,科幻作品不仅创造了悬念和想象,还促 进了太空科技的发展。
3
早期实践
从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踏上太空,到1969年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 月球上行走,人类太空探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太空科技的高峰
载人航天
挑战极限的航天员一次次地突破自己,载人航 天技术也逐步成熟。
太空工程
为了能在太空中生存,人类创造了太空站、地 球遥感卫星、导航卫星等技术项目。
探索太空的未来方向
太空探测的目标
未来的太空探索目标将转向更为 深远的星球,如火星、木星、土 星等。
深空探测
未来的太空探测将需要更多先进 技术来应对探索的挑战,如太阳 风暴、宇宙射线等。
太空殖民地的建设
太空的资源和潜力对人类来说具 有无限吸引力,一些科学家正在 探讨在月球和其他星球上建设殖 民地的可能性。
太空观测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卫星和探测器来观测 地球和宇宙,探索宇宙的宏观世界。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火箭技术原理及应用 • 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探讨 • 载人航天器设计挑战与解决方案
目录
• 深空探测任务规划与执行策略 • 未来太空科技发展展望与挑战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太空探索历程回顾
01
早期太空探索
包括火箭试验、卫星发射等早 期太空探索活动。
02
载人航天发展
讲述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包 括阿波罗计划、国际空间站等

03
深空探测成果
介绍人类对月球、火星等深空 天体的探测成果和发现。
当代太空科技发展现状
03
太空科技前沿
国际合作与竞争
商业航天的崛起
介绍当前太空科技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如太空旅游、在轨制造等。
分析各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与竞争态势, 以及国际太空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无人探测器用于对月球、火 星பைடு நூலகம்天体进行探测和研究。 通过发射无人探测器,可以 获取天体表面的高分辨率图 像、分析天体成分和结构等 信息,为未来的载人登月和 深空探测提供重要支持。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建立 的大型居住和工作平台,可 用于进行长期的科学实验和 技术验证。通过发射空间站 的各个舱段和组件,并在太 空中进行组装,可以构建起 一个功能完备的空间站。
03
科研与实验平台
国际空间站不仅是一个载人航天器,还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和实验平台。
在空间站上可以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开
发提供有力支持。
05
深空探测任务规划与执行 策略
深空探测任务目标设定和规划过程
设定科学目标
根据科学需求和前沿问题,设定深空探 测任务的科学目标,如寻找外星生命、 研究行星演化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4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42张PPT)

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实现
飞天梦的艰辛历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 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86年,批准著名的”863计划” (5)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
天宫二号,11月4日食谱
神舟一号
神 舟 二 号
神舟三号
神 舟 四 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杨利伟
首名中国太空人杨 利伟在“神五”飞船 中工作。
“神舟五号” 胜利归来!
神 舟 六 号
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走向发射塔.
这是费俊龙拍摄的作品,照 片中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 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 干沙漠。
战略决策 (6)“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7)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8)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圆梦飞天
结语部分
评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 辉煌时刻!
文本互动 初步感知 1.这篇通讯是怎样有条不紊地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初步
成就的? 答案 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 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 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我们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 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 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 务,紧凑的文章,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嫦 娥 奔 月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 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它是 否不像新闻了?
(1)补充说明新闻事实。 (2)帮助读者了解中国航天人艰辛的努力历程。 (3)有助于冷静回顾,突出事件本身的意义。 文章主体部分运用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 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叙述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 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01 要选择好的标题
通讯属报告文学范
04 畴,在新闻性之外还 具有文学性
问题探究:本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是叙写激 动人心的大事,语言风格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飞》有议论抒情性的语句.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别》几乎没有明显的议论抒情。叙写很节制,极 具分寸感。感情内敛。
结合课前导读中的文章,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载人 航天研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亚(海南)睛24~320c
漠河(黑龙江)小雪-22~40C
大理(云南)多云转小雨 12~240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 谢!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叙事清晰,语言流畅 生动。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人太空的重要历史 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来中国人的 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见 证了中国飞天梦想的实现,验证了国力的强大。
课后作业:
电台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往往在各条信息之间加 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 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一)语言内涵丰富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 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 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 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一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一PPT课件
2.要注意双关内容的思想性, 不要单纯追求风 趣和含蓄。 双关构成歇后语时, 尤其应注意体现 积极健康的思想。
二、中国航天成就显赫 1.“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 “神舟”七号飞船载着航天员翟志刚、刘伯 明、景海鹏飞向太空。 27日16时48分, 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 天服, 在刘伯明等人的协助下打开舱门, 迈出了中国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 中 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就此诞生。
一、双 关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的标题, 一语双关, 一指“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 一指中国的航天梦 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半个世纪的探索。 拟题 巧用双关, 形象生动, 含蓄蕴藉。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 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 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 言在此而意在彼, 这种 修辞格叫双关。 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 一方面 可使语言幽默, 饶有风趣; 另一方面也能适应 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 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背景介绍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 一艘中国的载人 火箭, 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在完成21 个小时、60万千米的绕行任务后, 成功返回地球, 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该行动的圆满结束, 向世 人宣告了一个事实: 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 后,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 关注当下的事件, 也是它的特质, 但可以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 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 但 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 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作者为什么要强调飞天路上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困难?
【提示】作者这样写是 为了突出中国在飞向太 空航程中的艰辛。
探究二: 把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六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凯旋
结合《飞向太空的航程》探讨 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 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 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 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 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 指这一探索过程。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重点思考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
结构特殊,导语写完“神五”发 射场景后,不是按一般写法接着写 发射后的情况等,而是叉开一大笔, 写了大量的有关背景材料,即中国 航天历史的简要回顾,仅用一小部分 文字来写“神五”本身,之后结语 用一个自然段收束,与导语衔接,பைடு நூலகம்形成圆合型结构。
难点讨论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 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 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读新闻 析结构
段落 结构


1-3
导语
“神舟”五号飞船发 射,举国关注,不同凡
4-26
主 体
背 景
中响国。航天历史回顾,引用 的是一些中外背景材料
27-29
主 体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30 结语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回顾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 星!”的指示。
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 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明代的勇士万户 真正的航天始祖
发 射 场 鸟 瞰
巍峨的发射架
登 天 之 前
发 射
腾空而起
中华民族
飞天之梦 航天之旅
神一回收
神二回收
神三发射成功
神三回收
随神三归来的种子开花了
神舟四号发射成功
神四回收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神五搭载者杨利伟凯旋
神六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9时
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 行的人
约14世纪晚期,中国有一名官吏叫万户,他 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 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上面,两只手各拿 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 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 飞向前方。不幸的是,火箭发生爆炸,万户为此 献出了生命。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 联合会上,人们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 “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 的人” 。
答: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
关注当下的事件,这是它的特质, 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问题解答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 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 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 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 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 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 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 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 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 更加突出。
《飞向太空的航程》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 “嫦娥一号”发射。10月31日进 入地月转移轨道,11月5日进入 月球轨道,11月下旬,传回第一 张月球图像。
飞天梦想
最早的当属:嫦娥奔月, 还有: 牛郎织女的故事,《西游记》等文学 作品,敦煌有飞天壁画等等。
古老的飞天梦想 嫦娥奔向月亮
窗外天地
1.你知道“神七”发射的大概时间吗? 2008年
2.你知道有几名宇航员升空吗? 三名
3.你知道神七实验的主要内容吗? 宇航员出舱活动,在太空行走,并
做诸如拧螺丝和安装等项目练习,为 今后建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