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电筒亮起来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

《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和作用,学会动手制作手电筒。

难点:掌握手电筒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手电筒的材料:电池、灯泡、开关、电线、塑料管等。

2.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的材料包,包含电池、灯泡、开关、电线等。

3. 制作手电筒的操作图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中的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

3. 示范:教师根据操作图纸,现场制作一个手电筒,让幼儿观察和模仿。

4. 制作:幼儿根据操作图纸,动手制作手电筒,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幼儿是否掌握了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2.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制作进度,是否给予了适当的指导。

3.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4. 教师反思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教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如制作简单的电路玩具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科学探索区,提供各种科学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科学探索。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评价幼儿对手电筒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成果评价:教师对幼儿制作的手电筒进行评价,关注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幼儿自评:鼓励幼儿对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及教学反思《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拆、装、玩的过程中,了解电筒的基本构造,认识正负极,学会使用电筒。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人手一个电筒:因各种原因不亮的电筒若干;各式电筒若干。

2.电池若干,盘子若干只;电池回收箱一个一、开始部分兴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电筒)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1.拆电筒(1)师: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电筒,要请你们玩:先看看电筒是什么样的,再把它拆开来,然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幼儿玩电筒,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的拆,并将拆下来的东西放在盒子里。

(3)师:你发现电筒里有什么?2.装电筒(1)师:小朋友拆开了电筒,发现了许多的秘密,那你们能不能把它装好,(教案出自:)让它和原来一样能发出亮光呢?(2)幼儿装电筒师:为什么刚才亮的电筒,现在不亮了呢?3.修电筒:(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电筒不亮了,请你们检查一下原因,然后想办法使电筒亮起来。

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想办法,也可以把你的办法讲给好朋友听。

(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3)师:你发现电筒是什么原因不亮的,你怎样又使它变亮了?(电筒不亮的原因:电池装反了;电池里的电用完了;电珠坏了;垫片没有等) 找小朋友上来安装手电筒,看看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强调知识点:安装电池时要注意,正负相连,才能亮。

4.电池里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教育幼儿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内,因为电池里面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也会污染环境。

)5.师:除了今天我们玩的电筒,你还见过其他样子的电筒吗?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相继出示有关电筒。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一、游戏目标通过参与《手电筒亮起来》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了解电能的转化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游戏准备1. 材料准备:手电筒、电池、导线、灯泡。

2. 分组: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四人。

三、游戏步骤1. 引入活动: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一个手电筒,让他们回答手电筒是如何亮起来的。

2. 小组讨论:将每个小组聚集在一起,询问他们对手电筒的亮起来原理是否有了解。

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手电筒亮起来的解释。

3. 整理思路:教师帮助幼儿们整理思路,提醒他们关注电池、导线和灯泡之间的关系。

4. 分配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有的负责观察电池的极性,有的负责接线,有的负责灯泡等。

5. 动手实验:幼儿们根据自己的任务,开始进行手电筒亮起来的实验。

他们可以用导线将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来。

6. 分享实验结果:每个小组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是如何做到让手电筒亮起来的。

7. 教师辅助:教师在幼儿分享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做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总结和发现亮起来的原因。

四、游戏总结1. 教师总结:教师可以再次向幼儿们强调电池、导线和灯泡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理解电能的转化过程。

2. 幼儿体验: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自己回忆整个游戏过程,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 结果总结:幼儿们可以集思广益,共同总结出手电筒亮起来的原理,如电能从电池流向导线,再转化为光能使灯泡发光等。

五、游戏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游戏教学中,教师能够帮助幼儿们激发探究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实验。

但在分组任务分配时,可能有些小组的任务安排不够合理,导致一些幼儿无法充分参与。

下次教学中,教师可以更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分配。

2. 幼儿反思: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对于电池的正负极、导线的连接方式等还不够理解。

幼儿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能转化过程的理解和观察力的培养。

2024年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2024年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2024年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编制,涉及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三节“简单电路”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手电筒的基本结构,探索光与电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简单电路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手电筒的各个部分,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搭建。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电筒工作原理的理解,简单电路的搭建。

难点:理解电路闭合与断开的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一原理应用于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模型,电池,小灯泡,导线,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组装材料,安全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不发光的手电筒,提出问题:“为什么手电筒不亮?我们可以怎么让它亮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示和实物,讲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池、导线、灯泡之间的关系。

3.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搭建,使手电筒发光。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改变电路使灯泡亮度增加?”学生进行尝试并回答。

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结构图2. 简单电路原理图3.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家庭简易手电筒。

答案: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如空矿泉水瓶、电池、小灯泡等,按照课堂所学原理,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策略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更多与电相关的科学实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023年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精选10篇)

2023年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精选10篇)

2023年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精选10篇)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篇1设计意图:在一次慰问老人的活动中,一位幼儿被一只不会发亮的手电筒迷住了,他罢弄着手电筒查找不会亮的原因。

孩子强烈的探索欲,启发了我:生活中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我设计了《好玩的手电筒》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发的探索发现手电筒不会亮的原因,并能正确地放置电池使手电筒再次亮起来。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玩手电筒,自主探索发现手电筒不会发亮的原因。

2、初步感知电池正负极相连能使手电筒发亮。

活动准备:每人一只装有电池的手电筒和一只没装电池的手电筒;电池放置示意图;电池若干。

活动重难点:如何放置电池使手电筒发亮活动过程:一、探索发现手电筒不会发亮的原因1、教师打亮手电筒,幼儿跟着音乐玩光影游戏(教室拉上窗帘,保持比较暗的状态)2、每人拿两只手电筒玩(一只装有电池会亮的,一只没有装电池不会亮),教师引导孩子拆拆玩玩手电筒,比较发现手电筒不会发亮的原因。

二、幼儿在不会亮的手电筒里自由放置电池,教师引导孩子怎样放置才能使手电筒发亮。

1、幼儿操作:自由放置电池,教师观察,不作指导。

2、幼儿打开手电筒,集体讨论:为什么放了电池后,有的手电筒会亮,有的不会亮?3、教师出示放置电池的示范图,引导孩子观察电池两端,感知正负极相连能使手电筒亮起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幼儿打开所有手电筒一起玩光影游戏。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篇2一、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常用的导电材料。

2、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干电池电珠手电筒记录纸笔三、活动过程1、手电筒的发光原理(1)出示手电筒问题:手电筒怎么会发光?(2)探究手电筒的结构a、幼儿回答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b、拆卸手电筒电珠电池铜片结论: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

《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手电筒的结构:电池、灯泡、开关、筒身。

2. 手电筒的工作原理:电池提供电能,灯泡发光,开关控制通断。

3. 手电筒的使用方法:打开开关,照亮黑暗。

三、教学准备:1. 手电筒若干个,电池、灯泡、开关、筒身等配件。

2. 工作台、工具箱(含螺丝、螺母等)。

3. 教学PPT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电筒,引发幼儿对手电筒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手电筒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实操:教师带领幼儿动手组装手电筒,让幼儿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

4. 游戏:幼儿分组进行手电筒光影游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手电筒的相关知识,强化记忆。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3. 幼儿对手电筒的相关知识是否掌握?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手电筒的知识?5. 是否有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特别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何鼓励其他幼儿?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组装手电筒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光影游戏,评估幼儿的团队协作和创意表现。

3. 通过问答环节,检验幼儿对手电筒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手电筒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户外探照灯夜游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手电筒。

3. 开展手电筒创意设计比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八、教学安全:1. 在组装手电筒时,确保幼儿远离尖锐工具,以免受伤。

2. 使用电池和灯泡时,提醒幼儿注意电压低,避免触电风险。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监督幼儿,防止意外发生。

九、教学延伸:1. 科普课堂:介绍更多关于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2. 科学实验:探究不同颜色的光线对环境的影响。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手电筒亮起来”,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了解手电筒发光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讲解与操作。

难点:手电筒内部电路的理解,以及如何让手电筒亮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一个,电池两节,小灯泡一个,导线一根。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电池两节,小灯泡一个,导线一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亮起来的现象,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拆解手电筒,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及发光原理,让幼儿了解手电筒是如何亮起来的。

3.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分组进行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连接电池、导线、灯泡,使手电筒亮起来。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手电筒会亮起来?”“如果电池没电了,手电筒还会亮起来吗?”等,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构造:电池、导线、小灯泡2. 发光原理:闭合电路,电流通过灯泡,灯泡发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物品是利用电池发光的,并描述其发光原理。

2. 答案:例如:台灯、电视遥控器、手机等,它们的发光原理与手电筒相同,都是利用电池提供的电能,使灯泡或其他发光元件发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幼儿在理解发光原理上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让幼儿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如制作一个闪烁的LED灯,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兴趣。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手电筒亮起来》。

通过学习手电筒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感受光与影的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表达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电筒的构造和发光原理。

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纸盒(作为光影游戏道具)。

学具:每组一份手电筒组装材料,包括电池、小灯泡、导线和一个空手电筒外壳。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手电筒,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手电筒的构造,讲解手电筒发光原理。

演示如何组装手电筒,并让幼儿动手尝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手电筒组装比赛,看哪组幼儿能最快完成组装。

让幼儿用自己组装的手电筒在纸盒上投影,进行光影游戏。

提问:“谁能告诉老师,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电筒亮起来》2. 内容:手电筒构造:电池、小灯泡、导线、外壳发光原理:电流通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用手电筒和纸盒,为家人表演一个光影故事。

拍摄照片或视频,记录你的光影故事。

2. 答案:幼儿可自由发挥,创作一个光影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建议家长参与幼儿的光影故事创作,增进亲子互动。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关于光与影的科学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手电筒的构造和发光原理,难点是如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手电筒亮起来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玩手电筒,喜欢操作、摆弄,能想办法让幼儿园手电筒亮起来教案。

2、认识电池的正负两极,了解电池正负相连可以亮起来的道理。

3、体验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老师准备各式各样的老式手电筒和电池(用于幼儿拆开、观察手电的组成)。

2、记录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出手电筒,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一根铁柱胆不小,头带玻璃平顶帽;
一只眼睛亮闪闪,哪儿黑往哪儿瞧。

——(手电筒)
提问:手电筒是用来做什么的?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出光亮?
二、出示手电筒和电池,让幼儿进行组装。

1、出示各式各样的手电筒和电池,请幼儿观察,了解手电筒和电池的多样性。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电池,认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小结:电池不管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它都有一个正极,一个负极。

3、请幼儿把手电筒与各种电池相匹配,探索如何组装能使幼儿园手电筒亮起来教案。

4、能安装成功的幼儿操作演示,知道正负极相连可以使幼儿园手
电筒亮起来教案。

三、请幼儿用组装好的手电筒进行探究小游戏。

1、请幼儿把手电筒放在水彩笔一侧约10厘米的地方,逐渐改变
手电筒与水彩笔的角度,观察影子长短的变化。

了解手电筒与水彩笔
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长,手电筒与水彩笔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请幼儿将自己探究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3、关掉活动室的照明灯,拉上窗帘,请幼儿用手电筒自由照射,
感受光的直线传播和光于影子的关系。

四、手影游戏
游戏玩法和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人打亮手电筒照在墙面上,其他
幼儿用手组装各种造型进行游戏,然后更换打灯人轮流游戏。

活动延伸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池。

2、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用电池,电
池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尝试拆装。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注重了以幼儿的自由探索为主的科学活动方式,始终围绕:为什么幼儿园手电筒亮起来教案了?这条主线展开,幼儿
对活动内容掌握还是不错的,能正确区分出电池的正负极,并能正确
安装手电筒,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但在实验的环节,也存在着不足:如实验次数过多,为保证每名
幼儿都能掌握活动内容,实验时间有点长,幼儿交流的时间缩短。


科学活动中,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易碎的小灯泡,电线里面的金属丝等,应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