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气体的交换

合集下载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呼吸的全过程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填空题
右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 请你想一想据图回答: 图,请你想一想据图回答: (1)在气体交换过程中, )在气体交换过程中, 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气 体是( 体是( 氧气 ) 血管内流的是( (2)B血管内流的是( 动脉 )血。 ) 血管内流的是 血管内血液里二氧化碳比D血管 (3)C血管内血液里二氧化碳比 血管( 高 ) ) 血管内血液里二氧化碳比 血管(
二氧化碳
血液
交换结果: 3、 、 血液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血液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的动脉血。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的动脉血。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为人体 补充氧。 补充氧。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总 结:
1、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气体交换的原理: A、氧气扩散进组织细胞 、 B、二氧化碳扩散进血液 、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选择题
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 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 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 情况,如果 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 表 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A ) A.氧气 . B.二氧化碳 . C.养料 . D.废物 .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问题探究
1、为什么呼出气体中CO2增多,而 、为什么呼出气体中 增多, O2减少呢? 减少呢? 2、肺吸入的氧气是如何进入人体内 、 组织细胞的? 组织细胞的? 3、体内细胞产生的 、体内细胞产生的CO2 是如何排出 体外的? 体外的?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实验设计
实验装置 示意图
1
2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

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

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
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通过呼吸系统进行的。

在呼吸过程中,肺部
通过吸入新鲜空气,将氧气传递到血液中,同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
身体外。

这个过程涉及到气体分子的扩散、渗透和化学反应等多个步骤和
机制。

具体来说,血液中的红细胞含有一种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它可以
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同时,在组织细胞内,氧气与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TP(三磷酸腺苷),提供人体细胞的能量需求。

而二氧化碳则是在组织细胞中产生的,
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再通过呼吸排出体外,完成了体内气体交换的
过程。

生物体内的气体交换

生物体内的气体交换

生物体内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过程之一。

在动植物体内,气体交换主要指的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一过程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生物体的角度,探讨生物体内的气体交换机制。

一、人类的气体交换1. 呼吸系统的结构人类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实现。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

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关键器官,它由许多小的气泡组成,被称为肺泡。

2. 气体交换的过程当我们吸入空气时,氧气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经过喉咙、气管和支气管,最终到达肺泡。

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运输到肺泡,从血液中释放出来,然后通过呼出气体的形式被排出体外。

3. 气体交换的调节人体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需求量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呼吸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当身体运动增加时,氧气需求量也会增加,此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满足更多的氧气供应。

另外,呼吸系统还会受到化学和神经调节的影响,通过调节呼吸中枢的活动来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二、植物的气体交换1. 植物体的结构植物体的气体交换主要依靠叶片上的气孔和叶肉组织。

气孔是植物体上的微小开口,可通风并调节气体的进出。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

而呼吸作用时,植物会吸入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3. 气孔的开闭调节植物的气孔开闭是植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响应。

通常情况下,气孔会在白天开启,以便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而在夜晚或干旱等条件下,气孔会关闭,以防止水分过多蒸发。

此外,温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也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三、其他生物体的气体交换除了人类和植物外,其他生物体的气体交换方式各不相同。

例如,鱼类通过鳃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并从水中吸收氧气。

昆虫则通过气管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气管直接与氧气接触,使氧气进入细胞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PPT

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PPT

5
2、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1)交换部位 组织细胞、体毛细血管
(2)交换条件 —浓度差
体毛细血管O2浓度 >组织细胞内O2浓度 体毛细血管CO2浓度<组织细胞内CO2浓度
6
(3)交换过程
体毛细血管 氧气O2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CO2
(4)交换结果 动脉血 静脉血
7
氧气:由红细胞血红蛋白

体 二氧化碳:部分由红细胞携带, 大部分溶于血浆
12
动动脑
思考1、溺水死亡是呼吸的哪一个环节发 生障碍?对溺水者施行人工呼吸以前,为 什么先要清除口、鼻内的污物,并进行控 水(如右图)
是呼吸的第一个环节——肺的通气发生障碍, 最后导致全身缺氧而溺死; 保证呼吸道通畅,使肺(和胃)内的积水流出, 有利于肺的通气。
13
练习:填空 呼吸的全过程
( 呼吸)运动
1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指肺泡与血液 之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指组织细胞与血 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问题:肺泡内的氧气怎样到达肺毛细血管, 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如何进入肺泡?
2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
观察:演示实验及图片 思考:
1、老师在教室前面喷少量的 香水,为什么教室后面的同 学能闻到有香味? 2、妈妈在厨房里炒菜,在书 房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能嗅到 炒菜的香味?
综上所述:呼吸就是指人体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
9
总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到达全身组
织细胞的大致过程
肺的通气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组织
细胞

《体内气体的交换》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掌握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教学重点: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

教具准备:气体交换示意图(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气体交换示意图”画,删去图中的分压数值)。

实验材料用具:澄清的石灰水,试管,干净的玻璃管,烧杯,香水(指有香气味的液体,如花露水),广口瓶(或培养皿)。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讲述、谈话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实验前的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石灰水,待澄清。

上课前,请两位同学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试管中(石灰水要适量),并按每只烧杯内放两个试管和1个玻璃管的要求,准备出12份(实验组人数视班内人数而定),然后拿到教室,供实验时用。

(本节课也可在实验室上。

)复习提问: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怎样实现的?(回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引言:回答得对。

但是在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是怎样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呢?这就涉及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的问题了。

(点题)观察:请同学们先按照第二节课文开始时的[看一看,想一想]栏目中的要求,进行观察、思考。

提问: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多了还是少了?(回答:从图中看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讲述:回答正确。

这说明xx同学看懂了插图的意思。

那么,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呢?下面做一个实验。

实验、观察:请按前后四位同学为一组坐好,每组选一人来讲台领取实验材料用具一套。

实验开始,请一位同学从烧杯中取出一个试管,按实验九中的图示,先将玻璃管插入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中,再吹气。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教师巡视,同时指出:①玻璃管一端不要插到试管底部,以免影响吹气。

②吹气的时间要适当,以吹至石灰水浑浊为宜。

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体内气体交换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和身体组织之间的交换。

以下是典型的体内气体交换过程:
1. 呼吸过程:空气进入肺部,好氧细菌在肺泡细胞上合成ATP,释放CO2,肺泡上皮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把CO2放在空气中。

2. 气体扩散:氧气由肺泡内进入肺毛细血管,在血液中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输送到身体组织中。

3. 细胞呼吸:在身体组织里,氧气从血红蛋白中释放出来,进入细胞内,通过细胞呼吸和ATP合成过程,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4. 反向扩散:二氧化碳从细胞内进入毛细血管,然后通过血液和气相的交换,进入肺泡,并通过呼吸道呼出体外。

这些过程共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确保我们的身体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同时排出足够的二氧化碳。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件-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件-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位是( D ),氧气浓度最高的部 位( A ) A、肺泡 B、主动脉 C、肺静脉 D、组织细胞
6、小明在“探究人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 分数的变化”时,发现连续吹气多次能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 D ) A、人体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氧气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氧气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情境导入
我们每天通过呼吸,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 氧化碳,纳闷你们知道它们的含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吗?在人体内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
本节目标
1、尝试探究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含量 的变化,说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 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3、概述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探究 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探究目的:探究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推荐器材: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塑料管,洗耳球等。
(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 (2)用塑料管向石灰水里连续吹气
多次。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二氧化碳。 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的管口,挤压洗耳球,将空气吹入石灰水中(模拟吸气)。
实验装置 示意图
1
2
实验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比较
气体成分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吸入气 21%
0.03% 78%
呼出气
16% 4% 78%
人体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 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明显 的变化,这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
3、血液经过体循环后,其成分变化主要是

七年级生物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3.血液变化 静脉血就成为含氧丰富的__动_脉__血___。 4.气体交换过程简式
肺泡
氧气
血液
二氧化碳
5.意义 血液不断从肺泡中获得___氧_____,并排出__二_氧__化_碳__。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知识点三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定义: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典例]下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B.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 C.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 D.血管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解析] 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表示二 氧化碳,d表示氧气;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肺静脉,与血管乙相比,血 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血管乙表示肺静脉,其中的血液进入心脏 时最先进入左心房。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 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情景展示】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用塑料管向其中 一个试管里连续吹气。分析下表: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呼出气体 79.00% 16.30% 4.50% 0.20%
吸入气体 79.00% 20.90% 0.04% 0.06%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课内小结
人体 内的 气体 交换
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泡 结果:静脉血→动脉血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氧气
血液
二氧化碳
氧气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气体的交换
能力目标 1、通过做向澄清的石灰水装置中吹气和吸气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做对比实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煤气中毒的原理和学习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教育,渗透爱惜生命、预防为主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1)学生通过上节课学习呼吸运动,已经解决了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

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如何进行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要理解呼吸的全过程,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关键,因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是本课的重点。

(2)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应该有整体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一章已经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具备了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基础知识。

在本章第一节中又学习了呼吸运动,了解了肺的通气。

在此基础上学习了体内气体交换,就可以自己概括出呼吸的全过程。

因此,无论是从知识的完整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应作为本课的重点。

2、本课的难点是气体交换的原理。

由于学生在物理课上还没有学习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学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加上肺泡里的气体、血液中的气体、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气体中的含量多,建议用探索实验:先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设置对照实验,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中分别吸气和吹气。

观察石灰水的浑浊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验证
假设,得出结论。

讲述体内的气体交换,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肺泡内气体中的氧是怎样进入人体细胞的?人体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引出体内气体交换的内容。

讲述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时,除了结合课本图,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香水,上课撒到教室讲台前,问教室后排的同学有什么感觉,使学生获得气体可以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知识。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教师可以利用板图、剪贴图来表示,有条件的学校做成电脑软件来讲述,并把这部分内容与血液循环联系起来,给学生交代所交换的气体都是由血液运输的。

关于呼吸全过程所包括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书本上的插图,并联系学习的血液循环知识:血红蛋白的特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知识进行总结,也可以用录像或做成电脑软件讲述。

联系生活实际,讲述呼吸全过程中四个环节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阻碍,都会造成呼吸障碍,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在这基础上,教师阐述呼吸的意义。

关于煤气中毒,一定要从生理角度讲清楚煤气中毒的原因。

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煤气中毒。

如果是同学们上课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将刚下课的教室里的空气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会变浑浊。

玻璃瓶两个、橡皮塞两个、打孔器、弯成直角的玻璃管四段(两长两短)、药棉、石灰水、70%酒精、凡士林。

1、在玻璃瓶里注入半瓶澄清的石灰水,另取橡皮塞,在塞上钻两个孔,插入两根弯成直角的玻璃管,其中较长的一根浸没在石灰水里,较短的一根不跟石灰水接触,瓶口和孔口涂上凡士林防止漏气。

照这样,做甲乙两套。

如图:
(1)上课开始时,紧闭窗户,取装置甲,把较短的玻璃管的一头用70%的酒精消毒后含在嘴里作8—10次最深的吸气,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2)上课结束时,取装置乙,仍由这个学生重复实验,此时,石灰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同样上课刚结束时,放到室外的装置甲仍然保持澄清,放在教室内的装置乙发生了浑浊现象。

人多而不通风的教室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大大增加,而室内二氧化碳过多就要影响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