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茶叶及其制品质量标准汇编
茶叶含茶制品检验分级方法

杭州XXXXXX公司版本号:A/0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持有部门:持有人:茶叶、含茶制品和代用茶检验规范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1-8-10发布 2011-8-15实施目录绿茶原料入厂检验规范一、外观检查: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2.2绿茶感官要求:色绿、汤清、香高、味醇。
2.3水分:水分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绿茶水分评定采用目测及手感法,目测茶叶,看其色泽、手捏原料茶,根据原料茶的色泽及脆滑度判定原料茶的干度是否符合DB33/T 733-2009对水分的要求。
(此检验项目为原料制定)三、检验合格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或检验报告,通知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处理。
原料茉莉花茶入厂检验标规范一、外观检查: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2.2茉莉花茶感官要求:2.2.1烘青茉莉花茶感官:2.2.2炒青(含半烘炒)茉莉花茶感官:2.3水分:水分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茉莉花茶水分评定采用目测及手感法,目测毛茶,看其色泽、手捏原料茶,根据原料茶的色泽及脆滑度判定原料茶的干度是否符合GB/T22292-2008对水分的要求。
(此检验项目为原料制定)三、检验合格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或检验报告,通知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处理。
乌龙茶入厂检验规范一、外观检查: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2.2乌龙茶感官要求:2.2.1乌龙茶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以下的规定。
乌龙茶各等级的感官品质2.2.2铁观音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铁观音各等级的感官品质2.3水分:水分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乌龙茶水分评定采用目测及手感法,目测毛茶,看其色泽、手捏原料茶,根据原料茶的色泽及脆滑度判定原料茶的干度是否符合标准Q/HMS0003S-2010对水分的要求。
茶叶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

茶叶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
一.国家卫生标准检测项目(GB 2762-2012、GB 2763-2012)
注:①
以上项目为茶叶卫生必检项目(<<茶叶卫生标准>>);
二. 无公害-茶叶检测项目
1. 理化指标
2.安全指标
注:①以上项目标为无公害-茶叶必检项目;
三.绿色食品茶检测项目(NY288-2012)
注:①以上项目为绿色食品茶叶必检项目;
四.有机茶检测项目
注:①以上项目为有机茶叶必检项目;
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2013年1
月1日五.边销茶检验项目
26 氟≦200
注:①以上项目为边销茶必检项目;指标执行新《茶叶卫生标准》GB 2762与GB 2763 及氟;
④其它检验项目为:标签、净含量、感官品质、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
茶梗、非茶类夹杂物。
执行标准规定的其它项目。
如:GB/T 9833.1〈〈紧压茶花
砖茶〉〉,GB/T 9833.2〈〈紧压茶黑砖茶〉〉,GB/T 9833.3〈〈紧压茶茯砖茶〉〉,
GB/T 9833.4〈〈紧压茶康砖茶〉〉,GB/T 9833.5〈〈紧压茶沱茶〉〉,GB/T 9833.6〈〈紧压茶,紧茶〉〉,GB/T 9833.7〈〈紧压茶金尖茶〉〉,GB/T 9833.8〈〈紧压茶米砖茶〉〉,GB/T 9833.1〈〈紧压茶青砖茶〉〉,
GB 19965〈〈砖茶氟含量〉〉,
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2013年1月
1日。
关于GB 2763-2016中茶叶农残最大限量标准的探析

Abs t r ac t :G B 2 7 6 3 —2 01 6 wa s t h e l a t es t r e v i s i o n o f n a t i o n al s t a n d a r d o n f o o d s ec u r i t y i s s u e d a t t h e b e gi nn i n g o f 2 01 6, i n wh i c h s u b t l e r e gu l a t i o n s wer e ma d e o n t h e M RL o f r a w t e a an d t e a p r o d u c t s . M RL o f s ome n e w b r e e d s o f p e s t i c i d e s we r e ad d e d a n d s t r i c t e r r e q u i r e men t s we r e r a i s e d f o r s o me o r i g i n a l o n e s . c o mp ar i n g wi t h t h e 2 0 1 4 v e r s i o n t h e l a t es t EU t e c h n i c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s ,CAC a n d F DA r e g u l a t i on s , t h i s p a p e r a i ms a t o f e r i n g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a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s o f GB 2 7 6 3 — 2 O 1 6 o v er t h e p r e v ai l i n g i n t er n a t i o n a l s t an d ar d s .On i t s b a s i s i t wi l l o f e r a n i n s i g h t
成品茶叶质量标准

XX牌信阳毛尖成品茶叶质量标准
一、外形标准
1、条索:
特级:紧细,圆直、锋苗挺秀,白毫满披,匀整
一级:紧细,圆直,有锋苗,白毫显露,匀整
二级:细圆,光直,显毫,匀称
2、色泽
特级:翠绿油润
一级:嫩绿尚润
二级:深绿
二、内质标准
1、滋味
特级:鲜浓,口味浓厚而鲜爽,齿颊留芳,生津回甘一级:鲜爽,鲜洁爽口,回甘
二级:鲜醇甘爽
2、汤色
特级:嫩绿鲜亮
一级:嫩绿明亮
二级:绿明亮
3、香气
特级:馥郁、高爽持久
一级:鲜爽、清高
二级:清香、尚持久
4、叶底
特级:嫩绿、鲜亮、芽叶平伏匀齐一级:嫩绿、明亮、芽叶成朵、匀齐二级:尚绿、明亮、较匀齐
三、理化指标。
茶叶相关标准目录

2023-11-19
2023-11-19
国家标准
61
GB/T30357.1-
2013
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
2013-12-31
2014-06-22
国家标准
62
GB/T30357.2-
2013
乌龙茶第2部分:铁观音
2013-12-31
2014-06-22
国家标准
63
GB/T30357.3-
57
GB/T25436-2010
热封型茶叶滤纸
2010-11-10
2011-05-01
国家标准
58
GB/Z26576-2011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2011-06-16
2011-11-15
国家标准
59
GB/T26907-2011
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2011-07-19
2011-12-01
国家标准
60
GB/T28991-2023
国家标准
19
GB/T9833.8-2013
紧压茶第8部分:米砖茶
2013-07-19
2013-12-06
国家标准
20
GB/T9833.9-2013
紧压茶第9部分:青砖茶
2013-07-19
2013-12-06
国家标准
21
GB/T11765-2018
油茶籽油
2018-05-14
2018-12-01
国家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杭白菊
2008-06-25
2008-10-01
国家标准
43
GB/T1946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毛峰茶
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

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跟踪研究报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领导小组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编写委员会主任:甘士明副主任:王秀忠杨泽钊姜倩编写人员:哈益明张德权鲁成银陈爱云刘栩周洪杰李淑荣王锋编写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目录一、任务来源及基本情况 (4)二、我国茶叶发展历史沿革 (5)三、国内外茶叶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7)(一)国内茶叶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7)(二)国外茶叶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12)四、我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 (16)(一)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 (16)(二)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特点 (19)(三)我国茶叶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五、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状况 (22)(一)国际标准 (22)(二)国外标准 (27)六、茶叶进口国在茶叶标准方面设置的技术壁垒情况 (32)(一)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种类多,同时指标的设置显著提升 (33)(二)指标涉及面广 (33)(三)对农药指标要求有针对性地不断更新 (34)七、我国茶叶及其制品标准现状及存在问题 (36)(一)标准现状 (36)(二)标准存在问题 (38)八、措施及建议 (39)(一)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指标的检测、研究能力,修改完善茶叶标准,加大标准宣贯力度 (39)(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替代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41)(三)加强对国际、国外标准的跟踪能力,建立产品出口预警机制 (42)(四)实施优势区域规划,大力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 (43)(五)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从本质上提高产品的质量 (43)(六)参与茶叶国际事务,开展茶叶名牌评定,培育中国茶叶品牌 (45)附录1 国际茶叶标准与国外茶叶标准目录 (46)附录2 我国茶叶国家标准目录 (53)附录3 我国茶叶行业和地方标准目录 (55)一、任务来源及基本情况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尤其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和国际食品安全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我国茶叶出口阻力逐年增大。
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简)

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一)国际标准为维护茶叶的信誉,促进茶叶市场繁荣,保护消费者利益,ISO/TC34/SC8农业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推荐了相应的茶叶国际标准和检测方法。
1、ISO标准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ISO/TC34/SC8围绕组织制定红茶标准,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试验研究,并在70年代中期先后推出出ISO1572等标准,ISO标准中涉及到茶叶标准共有24项标准,其中,有17项方法标准、4项是质量标准、3项基础标准。
ISO标准主要包括产品品质质量及其分析方法和产品的术语、分级、操作、运输和贮存等要求内容,侧重点在于保障茶叶的品质理化质量,项目设置非常细致、全面。
在ISO标准中没有涉及到茶叶安全质量标准。
红茶的品质要求集中反映在ISO 3720中。
该标准在引言中肯定茶叶品质一般由茶师通过感官审评来评价,而标准的技术要求则是根据化学特定成分来确定品质规格的。
标准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可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和粗纤维作为红茶的特定的成分,规定了最高(低)限量指标:(1)水浸出物%(m/m) 最小值32;(2)总灰分%(m/m)最大值8,最小值4;(3)水溶性灰分(总灰分的%)最小值45;(4)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m/m)最大值3,最小值1;(5)酸不溶性灰分%(m/m)最大值1;(6)粗纤维%(m/m)最大值16.6。
并且规定上述相应的国际标准为检测方法。
ISO 3720的技术要求可以保证红茶不掺杂,不受泥土污染和叶子不地份粗老。
但由于尚未将茶叶的滋味、香气分析要求包含在内,因此,检测内容还有待充实。
目前,全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采用这一标准,其中包括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以及某些主要进口国,如英国等,都基本参照或等同转化执行国际标准。
赞成ISO 3720的国家有:澳大利亚、肯尼亚、奥地利、墨西哥、比利时、新西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埃及、葡萄牙、法国、罗马尼亚、德国、南非、加纳、斯里兰卡、匈亚利、泰国、印度、土耳其、伊朗、英国、以色列、南斯拉夫等。
茶叶质量标准与品质控制

茶叶质量标准与品质控制茶叶质量标准与品质控制1. 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茶叶质量标准与品质控制的指导文件,以确保茶叶的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消费者的需求。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环节,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各类茶叶。
2. 茶叶质量标准2.1 外观2.1.1 茶叶形态茶叶应具有规整的形态,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应协调一致。
2.1.2 色泽茶叶的色泽应与其品种和加工工艺相符,如绿茶应呈鲜绿色,红茶应呈红褐色等。
2.2 香气2.2.1 香气类型茶叶的香气应与其品种和产地相符,如清香、花香、果香等。
2.2.2 强度茶叶的香气应适中,不过浓烈或过淡。
2.3 汤色茶叶的汤色应与其品种相符,如绿茶汤色应为浅黄绿色,红茶汤色应为红褐色等。
2.4 叶底2.4.1 茶叶叶底形态茶叶的叶底应具有规整的形态,叶片的大小、形状应相似。
2.4.2 茶叶叶底色泽茶叶的叶底颜色应与其品种相符,如绿茶叶底应为鲜绿色,红茶叶底应为红褐色等。
3. 茶叶品质控制3.1 茶叶生产3.1.1 种植管理茶叶的种植应符合农业生产的良好规范,包括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3.1.2 采摘工艺茶叶的采摘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将茶叶的嫩叶采摘下来,避免过早或过迟采摘。
3.1.3 制作工艺茶叶的制作应根据不同的茶叶类型和工艺进行,确保制作过程合理、卫生。
3.2 茶叶加工3.2.1 杀青茶叶的杀青过程应控制合适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茶叶的酶活性过强或过弱。
3.2.2 揉捻茶叶的揉捻应根据茶叶类型和工艺进行,保证揉捻工艺合理。
3.2.3 发酵部分茶叶需要发酵过程,发酵应控制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确保茶叶的品质。
3.2.4 干燥茶叶的干燥过程应控制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茶叶过度干燥或含水量过高。
4. 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茶叶质量检验报告模板- 茶叶质量抽样方法指南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茶叶法茶叶法是指国家有关茶叶质量和安全的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最新茶叶及其制品质量标准汇编
GBT ~3-2008 红茶
GBT ~2-2008 绿茶
GBT 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
GBT 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
GBT 18665-2008 地理标志产品蒙山茶
GBT 18672-2014 枸杞
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
GBT 18957-2008 地理标志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
GBT 1946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毛峰茶
GBT 19598-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
GBT 19691-2008 地理标志产品狗牯脑茶
GBT 19692-2008 地理标志产品滁菊
GBT 19698-2008 地理标志产品太平猴魁茶
GBT 20354-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
GBT 20359-2006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贡菊
GBT 20605-2006 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
GBT 21003-2007 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
GBT 21726-2008 黄茶
GBT 21824-2008 地理标志产品永春佛手
GBT 22109-2008 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
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
GBT 22291-2008 白茶
GBT 22292-2008 茉莉花茶
GBT 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
GBT 24614-2009 紧压茶原料要求
GBT 24615-2009 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GBT 24690-2009 袋泡茶
GBT 24710-2009 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GBT 26530-2011 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GBT 26590-2011 粮油机械重力谷糙分离机GBT ~5-2013 乌龙茶
GBT 30375-2013 茶叶贮存
GBT 30378-2013 紧压茶企业良好规范
GBT 30766-2014 茶叶分类
GBT ~3-2015 茶制品
GBT 31748-2015 茶鲜叶处理要求
GBT 31751-2015 紧压白茶
GBT ~9-2013 紧压茶
NYT 1051-2014 绿色食品枸杞及枸杞制品NYT 1206-2006 茶叶辐照杀菌工艺
NYT 1391-2007 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NYT 1391-2007 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NYT 2672-2015 茶粉
NYT 2672-2015 茶粉
NYT 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
NYT 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
NYT 456-2001 茉莉花茶
NYT 482-2002 敬亭绿雪茶
NYT 5018-2015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9-2001 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NYT 600-2002 富硒茶
NYT 779-2004 普洱茶
NYT 780-2004 红茶
NYT 781-2004 六安瓜片茶
NYT 782-2004 黄山毛峰茶
NYT 783-2004 洞庭春茶
NYT 784-2004 紫笋茶
NYT 863-2004 碧螺春茶
NYT 864-2012 苦丁茶
QBT 4067-2010 食品工业用速溶茶
QBT 4068-2010 食品工业用茶浓缩液
SBT 10034-1992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
SBT 10099-1992 茶叶皮带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型式与主参数SBT 10100-1992 紧压茶筛、切机型式与主参数
SBT 10101-1992 茶叶平面圆筛机技术条件
SBT 10102-1992 茶叶匀堆机型式与主参数
SBT 10103-1992 茶叶风选机
SBT 10167-1993 祁门工夫红茶
SBT 10185-1993 茶叶加工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SBT 10186-1993 茶叶平面圆筛机型式与参数
SBT 10187-1993 茶叶拣梗机型式和主参数
SBT 10188-1993 紧压茶压制机型式与参数
SBT 10560-2010 中央储备边销茶储存库资质条件
SNT 1490-2004 进出口茶叶检疫规程
SNT 3133-2012 出口茶叶检验规程
GH/T 1118-2015金骏眉茶
GH/T 1116-2015九曲红梅茶
详细内容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