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常见修辞手法(教学完整)ppt课件

常见修辞手法(教学完整)ppt课件
他是想以自己的“矮”来衬托儿子的“高”,只 要能看见儿子长成参天大树,即使化为一片 枯叶、一滩黄泥,父亲也愿意!“爸,别比 了……好吗?您的个子是弓,儿的个子是弦, 弓总比弦长啊!”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ppt课件

《修辞手法》ppt课件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C、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
判1、断不他能: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比喻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借代
11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
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
1、概念: 反问 (反诘)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 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 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 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 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夸张的作用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 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 空中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 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 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 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 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 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 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 上“乌鸦”(飞机)成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之比喻课件(共18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之比喻课件(共18张PPT).ppt

比喻的构成与效果:
(1)构成(三个内容):本体、喻体与比喻词 (2)效果(三个方向):①内容上:描绘了对象的……特点或阐释了……道理;② 艺术上:形象生动或化抽象为形象;③表达感情上:表达什么观点或感情。 比喻的表达效果:①对事物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或渲染,化平淡为生动;②用浅显 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形象说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这里其实 有两个方向,在描述性语段中,比喻主要是对描写对象进行修饰,使之更形象,更 生动,特点更鲜明;而在议论性语段中,使用比喻,则可以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提醒: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 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 方面的相似之处。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解析:本题要求仿照第一段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 体,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是本体、 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暗喻是本体、 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 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然后根据比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这一特征,给“云”这个 本体找一个合适的喻体,云的特点有洁白、柔软、飘逸等,据此可将喻体定为棉花、 棉花糖等,然后按照要求写句子。 “借喻”中本体“云”不能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可组织答案为: 【参考答案】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2024年全国1卷

常见11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讲解课件共24张PPT

常见11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讲解课件共24张PPT

好像、像、仿佛、似、宛如......
• 暗喻:甲是乙 本体+喻体+比喻词 是、变成、构成........
• 借喻:甲代乙 喻体
一、比喻
说出下列句子的具体作用:
他长得像他爸爸。 小明是奶奶的掌上明珠。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爱打篮球。 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他好像出去了。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山东有很多特产像花生、大枣、木耳等。
二、拟人
定义: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感情、动作神态等。
树上的小鸟在高声歌唱。
樱花舒展了笑脸。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 我来分一分~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 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 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打扮自己。
三、夸张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教室里静得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
• 这地方只有巴掌大

妈妈在炒了一大桌的菜,我馋的口 水都要流出来了。
四、对比
花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那样高挂枝头。 苹果比李子更甜。
夸张:突出特征、语言生动
六、设问
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 的细微的声音。 他的成绩为什么会进步?当然是因为 他勤奋努力。
七、反问
•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个小姑娘, 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荷花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比喻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易懂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特点:
三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
两个事物有相似点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设问答题思路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 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设问练习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什么是反问
什么是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 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 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答题思路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或强烈地表 达……的情感。
反复练习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春》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 强烈表 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 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思考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联想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思考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 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 了。
夸张三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36张PPT)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36张PPT)
借指战争;“玉帛”,古时国与国间交际时用作礼物的玉器和丝织品,代指和平、友好。本句使用了
借代手法。
D项“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谚语。西施原是春秋末期越国的美女,后来代指心上人。此句表示由于有感
情,觉得对方无处不美,使用了借代手法。
(2015·江苏)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2020年山东卷)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 比喻进行分析(4分)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 缓,永远像一条粘稠的河”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 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 时流动缓慢相似。
③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这玉条帛C环”,项路古是出时北国自京与塞国《车间最淮交严际南重时的用子道作路·礼之物一原的,玉道白器天训和黑丝夜》织,品,红,尘指代万指丈把和,平战车、流争友缓好缓或。,争永远斗像一变条为粘稠和的河平” 、友好。“干戈”,盾牌和戈,泛指武器,多
答案:C项为比喻。其他三项均为借代。
定义:运用想象,在客观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放大或缩 小事物的形象特征,或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 一步,主要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等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加强作者的某种情 感,烘托气氛,引发读者的联想
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2: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心裂 肺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
▪ 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 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 比热爱的真挚感情。
▪ 效果2: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
并创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5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相比)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 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7. 蛾儿雪柳黄金缕 运用的 修辞 手法是什么? (2分) 借代
29.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东风夜放花千树”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 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6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 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 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 画。②思想感情的潮水。③祖国母亲。④我的朋友— —书籍。
13
比拟的表达效果:
▪ 例1: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 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旗歌谣》)
▪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 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 效果1: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 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 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
①单选题中选择修辞手法用得是否恰当
②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③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④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2
2014年对口高考语文试卷
7.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b ) A.在我窗外阳台的横栏上,落了两只麻雀:它们眯着眼睛,脑袋转来转去,毫 无顾忌。(比拟) B.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享受三呼万岁式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比喻) 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劝学》中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
抽象的道理说的明白、具体、生动。这篇文章中的比
喻就属于借喻。
7
种类
本喻喻 体词体
例句
明 喻√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暗 喻√
√ √ 是渴睡人的眼
借 喻
√ 酣眠固不可少
8
条件
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 两事物间应有相似点。
1.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对口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1
题型及趋势:
从近几年的对口招生语文高考试题来看,除了 单独命题考查外,还大多结合着仿写、扩写、 变换句式,诗文阅读鉴赏,写作等命题形式进 行考查。要求考生能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并理 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效果;评价 修辞运用的优劣;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 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
表示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表示想象
4.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表示举例
像雷锋、焦裕禄等。
9
5、比喻的表达效果:
▪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 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
▪ 化平淡为生动
▪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
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
15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种类: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 人和拟物两类。
12
拟人: 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
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人格化。 例如: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
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使甲事 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例如: 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答:以声喻声,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熟悉 的声音来做比喻,把抽象无形的琵琶声变成 形象可感的实体,不仅写出了音乐徐疾抑扬、 多姿多彩的变化,还让人有亲耳聆听之感。
11
比拟
概念: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 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
构成: 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 的人或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叫拟体。
▪ 化深奥为浅显
▪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 柔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 化抽象为具体
▪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 成阵。
▪ 化无情为有情
10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琵琶行
诗歌中关于的音乐的描绘: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 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等的作用。
3
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顶真、 对比、类比、互文、反语、双关、 讳饰等
4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 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 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 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14
学以致用:
C 下面没有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 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 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 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