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识——我国地貌旅游资源(二)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地理(修正完整版)

中国旅游地理(修正完整版)

中国旅游地理1.简述中国地貌旅游资源类型和典型代表答:一、登山探险胜地——高山和极高山海拔3500-5000米为高山,5000米以上为极高山。

登山以其艰险的的攀登路线、变化不定的气候条件、缺氧的环境、高山冰雪世界、冰川地貌的奇诡景象、珍贵的地质资源而成为旅游胜地。

著名的有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等。

二、观光旅游胜地——中山和低山海拔1000-3500米为中山,500-1000米为低山。

这种高度的山地保留着许多大自然的刀斧神工所形成的奇观,又经过一定程度的开发,所以无论在自然景观方面,还是人文景观方面,可供观赏的内容都比较丰富。

又这种高度也是人们较易到达的,所以是游人最青睐的旅游地。

1、花岗岩地貌花岗岩地貌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流水切割,多奇峰、深壑、怪石,球状风化作用突出,可形成石蛋。

著名的有黄山、华山、泰山、厦门鼓浪屿和万石山、泉州清源山、福州鼓山、安徽天柱山、京东盘山等。

2、丹霞地貌为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

著名的有广东仁化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河北承德磬锤峰和僧帽山、江西弋阳龟峰、贵州赤水五柱峰、湖南武陵源等。

3、流纹岩地貌流纹岩为酸性喷出岩所形成,常有流纹构造。

各种尺度的造型及其丰富、逼真,而且在不同时间、从不同角度看,会呈现不同形象。

以浙江乐清雁荡山最典型。

4、熔岩地貌地下岩浆涌出地表凝固所形成的地貌。

著名的有山西大同、黑龙江五大连池、云南腾冲火山群、黑龙江长白山、台湾大同火山群。

5、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是以碳酸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地面分为岩溶孤峰和峰林、石林岩溶洼地、岩溶漏斗、岩溶残丘等。

地下则分为溶洞和地下河。

著名的有桂林-阳朔、广西南宁的伊岭岩、柳州的都乐岩、安顺织金洞、龙宫洞、湖南利川腾龙洞、贵州绥阳双河洞、重庆芙蓉洞、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广西乐业的天坑群、北京房山上方山天坑、周周紫云县“苗厅”、云南石林县石林、四川兴文石林、江苏宜兴三洞、浙江铜炉瑶琳仙境、北京石花洞、辽宁本溪水、旱二洞、广东肇庆七星岩、四川黄龙等。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第一节地质地貌景观地貌是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

地球表面的常态地貌包括:盆地、平原、丘陵、山地及高原五种类型。

我国的地貌轮廓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地貌景观岩石类型齐全,景观特色鲜明,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而且是其他旅游资源和景观的载体。

一、中国山地的分类(一)根据山地形成的原因1.褶皱山褶皱山是地壳岩层原始形状在地壳运动中受到横向挤压,从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

其基本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背斜,岩层向上弯曲,表现为地表的隆起,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另一种是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弯曲的构造。

在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一般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断块山指地壳受力后发生变形,其连续性、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断层构造。

其中有的部分抬高升起,有的部分陷落,错动上升形成山地。

断块山的特点是山的边线平直,多形成悬崖峭壁,如庐山、秦岭等。

3.褶皱-断块山是地壳受到强烈的褶皱作用,然后断裂抬升而形成的山地,如天山。

4.火山火山所形成的景观有两类:一类是欣赏火山喷发后所形成的地质景观,如锥形的火山锥、漏斗状的火山口、碧绿的火口湖等。

此类地质景观有日本富士山、我国吉林天池的火口湖等。

第二类是观赏火山的喷发和探险休眠的火山口。

目前全世界共有活火山1500多座,美国夏威夷火山和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都是观赏火山喷发和探险休眠火山口的绝佳胜地。

(二)根据山地的高度根据山地的高度,我国的山地可分为五大类型,如下表所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高山和极高山分布在西部青藏高原周围。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享有“世界屋脊”之美誉。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27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我国的中、低山和丘陵遍布全国各地,不少山岳风景秀美,环境宜人,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三)根据山地的岩性特征1.岩浆岩地质学上又称为“火成岩”,它包括火山侵入岩和火山喷出岩两大类。

地理常识――我国的园林旅游资源(二)

地理常识――我国的园林旅游资源(二)

地理常识――我国的园林旅游资源(二)中国古典园林分类,如果按园林性质即所有者的身份,可将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如果按园林艺术风格特点,可将园林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少数民族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游憩享乐的园林。

皇家园林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园中多真山真水;建筑恢宏,豪华富贵;主体建筑升高,显示皇权的威严与至高无上;主体风格大多昂扬向上。

私家园林又称为府宅园林。

私家园林的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淡雅素净;善于利用有限空间,组成园林千变万化的景色,以特色取胜;情感志趣上,大多趋向于归隐等消极色彩。

北方园林总体上的特点是粗犷豪放。

首先因为北方地域宽广,所以北方园林一般范围较大;其次因自然条件所限,因北方不像南方那样温暖湿润,北方园林中河溪、湖泊、园石、树木较少,尤其缺乏热带亚热带的常绿花木;风格粗犷,多野趣,秀媚不足;人工建筑厚重有余而婉约不足。

江南园林多属私家园林。

江南园林地域范围较小,建筑也多小巧淡雅;又因南方温暖湿润,所以园林中多奇山秀水、奇花异木;精心设计,故能小中见大,景色多变;富田园情趣,舒适恬淡,但意境多趋于消沉。

地处我国南岭以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

曾师法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因而风格在二者之间;近代接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岭南园林又受外国园林构景手法的影响,有中西合璧的特色;由于地处南亚热带与热带,终年常绿,园中多榕树、木棉、藤本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特征;因环境湿热,建筑物一般较高而且宽敞,洗练简洁。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园林多具其民族风格特色,尤以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为此类园林之杰作。

罗布林卡意为“珍珠花园”,建于清代,为历代达赖喇嘛避暑的行宫。

园内有宫殿、亭台、池榭,建筑精美别致,花木繁盛,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宗教氛围,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藏式园林。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

• 普陀山佛教主供观音菩萨,是 著名观音道场。
•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文殊 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道 场)、 安徽九华山(地藏道 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 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 月十九日又称“普陀山三大香 会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九、 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生 日、得道、出家三大香会。
•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 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 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常见 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 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 岩 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7.9%,但在地壳表 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 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 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 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 “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 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 境的珍贵资料。
古刹名寺
古树名木
(二)流纹岩地貌
1、景观特征
• 流纹岩喷出地表后,随温度与冷凝的速度 不同,有流纹、球粒、石泡等形态。颜色 常见的是灰绿、灰黄、紫红等,再加上其 具有流纹结构的造型形态,所以岩石造型 及其灵动,常形成造型奇特、移步换景的 微地貌。
类型:回顾P2,花岗岩
形成:欣赏视频《雁荡山风光》(2分钟)
普陀山
普陀山
•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 13平方公里,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 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貌旅游资源。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类具有代表性地貌旅游资源。

山地景观:中国是一个山地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

其中,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

华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壮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登上华山,可以欣赏到陡峭的悬崖、奇特的峰峦和秀丽的山水。

此外,黄山位于安徽黄山市,以其独特的奇石、云海和温泉而著名。

登上黄山,可以欣赏到仙境般的风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河流湖泊: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它们不仅提供了迷人的水上风景,还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十几个省市,沿途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其中,长江三峡是世界闻名的自然奇观,以其险峻的峡谷、峰峦叠嶂和清澈的江水吸引了众多游客。

西湖位于浙江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西湖以其秀丽的景色、古老的建筑和悠久的文化历史而闻名,是一处理想的休闲旅游胜地。

干旱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干旱地区的代表,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流动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区之一。

沙丘起伏,沙漠风光壮观,被誉为“沙漠明珠”。

鄂尔多斯沙漠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沙丘、戈壁和荒漠为主要景观的地区。

这些干旱地区以其广袤的沙漠风光、奇特的沙丘和独特的沙漠植物吸引着探险家和自然爱好者。

峡谷和溶洞: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峡谷和溶洞,它们以其壮丽的地质形态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而闻名于世。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著名的峡谷之一,峡谷险峻,山水壮丽,被誉为“神州第一峡”。

桂林漓江以其峡谷奇险、山水秀丽而闻名,是中国最美丽的风景之一。

九寨沟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其多样的湖泊、瀑布和彩色的湖水而著名。

九寨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是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之一。

高原和盆地:中国西南地区是高原和盆地的集中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屋脊”的称号来源。

青藏高原以其广袤的草原、雄伟的高山和悠久的藏族文化而著名,吸引了大量的探险者和自然爱好者。

中国旅游资源公选课

中国旅游资源公选课

1我国拥有各种类型的地貌旅游资源(一)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解作用和机械的作用共同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

该类型有A地表岩溶景观a 在初期,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的山体表面出现溶沟、石芽、石林、漏斗、落水洞等景观。

b 在中期,广泛发育溶蚀洼地、盲谷、干谷、天生桥、岩溶湖、峰丛、峰林、峡谷等景观。

c 在晚期,则出现广阔的岩溶平原、孤峰等景观。

其中旅游观赏价值大的有:石林、峰丛、峰林、孤峰、天生桥、边石堤等。

B地下岩溶景观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地下河、湖。

在中国该种地貌以桂、黔、滇东部分布最广,岩溶发育最完善;其次,鄂西、湘西、川东和鲁、晋、京等地分布亦较广。

因气候和岩性的差异,各地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相差大,或以地面奇峰为主,或以地下溶洞见长,或以泉水为特色。

我国有不少地区由于岩溶地貌发育典型而形成著名风景区。

1.桂林山水 2.路南石林(二)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又称红层地貌,是指在巨厚的红色砂砾岩上发育的名山、奇峰、陡崖、赤壁、巨石等特殊地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形态上以顶平、身陡、麓缓、山形奇特、赤壁丹崖为其显著特征。

我国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赣、闽、粤、湘四省的交界处,特别是粤北仁化和闽西北武夷等地,发育十分典型。

由于受地球内外营力的作用,该地貌形成形态各异的悬壁陡崖,孤峰、峰林,馒头般的山形,浑圆的峰顶及线条流畅的岩面和岩石,同时也易被溶蚀冲刷成洞穴。

因其形态类似于岩溶峰林,故有假岩溶之说,丹霞地貌风景资源丰富多彩,精巧玲珑,可用“丹山碧水”概括之。

1.武夷山2.丹霞山(三)火山地貌火山地貌是因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

火山的喷发奇景,休眠火山的圆锥形体动人的风姿和熔岩流构成的奇异微地貌形态。

主要地貌类型有火山锥、火口湖、堰塞湖、温泉、熔岩洞穴、熔岩流台地等。

我国共有火山800余座,大多为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集中分布在东北、云南和台湾等地,构成著名的火山地貌风景区。

1.五大连池火山群 2.镜泊湖(四)花岗岩地貌花岗岩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尤以南方为最。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一、常见地貌类型(一)花岗岩地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地貌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深层侵入岩,岩性坚硬,岩体造型丰富。

一般来说,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名山常有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的特点。

花岗岩易发生球状风化,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或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

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有山东泰山、崂山,安徽黄山、九华山,陕西华山,江西三清山,浙江普陀山,福建鼓浪屿等。

(二)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在巨厚的红色沙砾岩层上,由内外营力作用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我国的丹霞地貌景观有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甘肃张掖等。

(三)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以碳酸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两种,喀斯特景观有峰林、峰丛、石林、溶洞、峡谷、天坑、天生桥、地表钙华堆积、桌山等。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广西、云贵高原最为集中。

代表性景观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金佛山、重庆奉节天坑一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石花洞等。

(四)流纹岩地貌流纹岩地貌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火山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状构造。

在岩体节理和裂隙特别发育的部位,易形成奇峰异洞、峭壁幽谷等丰富奇特的造型地貌。

随着观者步移景迁,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象特征。

的流纹岩地貌景观有浙江雁荡山、神仙居、仙都峰,杭州西湖宝石山等。

(五)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在夹有薄层砂质页岩的石英砂岩地层中,由于地壳稳定上升,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和崩塌,同时充沛的地表流水又对其进行强烈的侵蚀而形成的密度和规模很大、千姿百态的砂岩石峰。

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旅游资源

2015/11/2
6、冰川地貌——是指有冰川运动中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以及冰川融 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
形态:冰川侵蚀可形成冰斗、角峰、刃脊、U形谷等冰蚀地貌;
冰川堆积作用可形成冰碛丘陵、蛇形丘等冰碛地貌;
病体熔化过程中可形成冰蘑菇、冰桥、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布等。
典型代表: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 天山的托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地貌旅游资源
中国地貌的类型
一、常见地貌类型
1、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 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2015/11/2
2015/11/2
2、平原——海拔一般在0到500米,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 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平原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如东 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全部分布 在中国东部,在第三级阶梯上。
2015/11/2
2015/11/2
5、高原——通常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 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高原素有 “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 形成的。如我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2015/11/2
2015/11/2
2015/11/2
2015/11/2
3、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 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 山丘组成的地形。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 经侵蚀的产物。
2015/11/2
2015/11/2
4 、盆地 —— 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 (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中 国有五个有名的盆地,分别为四川、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柴 达木等盆地,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常识——我国地貌旅游资源(二)地貌景观主要类型按照地貌形成的不同的地质条件,我们可以把地貌旅游资源分成不同的景观类型。

每一种景观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魅力。

地貌不同,适宜开展的旅游项目也不同。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各种地貌景观特点及分布规律,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等实践中,既做到突出特色,又做到因地制宜。

一、花岗岩地貌(一)、成因与分布花岗岩是地表最常见的酸性侵入岩。

我国众多的名山景观中,由花岗岩所构成的景观为数最多。

泰山、黄山、华山、衡山、九华山、崂山、千山、天台山等都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名山。

(二)、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是:1、主峰突出花岗岩地貌节理发育,经过抬升作用,可形成高大挺拔的山体,使主峰十分明显。

2、象形石峰花岗岩因为十分坚硬,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表面多呈“球状风化”,形成浑圆的“石蛋”,或其他各种惟妙惟肖的象形石峰。

像黄山的怪石就是黄山“四绝”之一。

3、危崖峭壁花岗岩山地岩体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侵蚀或风化崩塌作用,常出现大面积的危崖峭壁,峰林深壑。

4、雄伟险峻主峰高大挺拔,周围群峰簇拥,各种奇妙的石蛋和象形石峰,共同构成花岗岩地貌的最直观印象,就是它们的雄伟险峻。

像我国自古就有“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之说,就是这个道理。

二、流纹岩地貌(一)、成因与分布流纹岩是酸性喷出岩。

我国流纹岩山地以浙江省为最多,著名的有雁荡山、天台山、会稽山以及西湖附近的宝石山等。

(二)、流纹岩地貌的特点1、流纹状构造流纹岩作为酸性喷出岩,在其流出地表后的冷凝成岩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颜色流纹状构造。

2、变幻造型流纹岩岩体多节理和裂隙,经过构造上升,河流下切,重力崩塌,常常造成造型奇特的微地貌。

像奇峰、异洞、幽谷、峭壁、石柱和石礅等。

这些造型不仅丰富逼真,而且同一景物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看,还会步移景换,呈现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比如浙江雁荡山的著名造型峰岩灵峰,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可变幻成双手相合、雄鹰展翅、夫妻幽会等形象,因此又有合掌峰、雄鹰峰和夫妻峰等名称。

三、岩溶地貌(一)、岩溶地貌成因与在我国的分布岩溶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岩溶地貌研究始于前南斯拉夫西北的喀斯特高原而得名。

我国的岩溶地貌分布很广,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国家,面积约为100多万平方千米。

我国一半以上省区都有岩溶地貌分布,而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最为广泛和典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地貌典型发育地区。

(二)、岩溶地貌景观主要类型1、石峰、石林和石芽石峰有峰丛、峰林及孤峰,石林和石芽也会有多种造型。

上述景观地貌在我国以广西桂林和云南路南石林最具代表性。

桂林山水有“甲天下”的美名,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皆源于那里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

山青、水秀、石美、洞奇。

漓江水清如镜,两岸诸峰叠翠,“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把这里称作“碧莲玉笋世界”。

云南路南石林位于路南彝族自治县,是另一处典型的岩溶峰林景区。

数十米高的石峰,组成壮观的石的森林,不受寸土,峭拔挺立,似刀峰剑丛,直指青天。

怪石嶙峋,多惟妙惟肖造型,如“阿诗玛”,“万年灵芝”,“凤凰梳翅”等。

造型生动,步移景换,是我国一处造型地貌博物馆。

2、岩溶洞穴我国著名的岩溶洞穴有:广西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南宁的伊岭岩,贵州安顺的织金洞、龙宫洞,江苏宜兴三洞,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北京石花洞,辽宁本溪水洞,广东肇庆七星岩等。

有些溶洞内还有大量的石笋、石钟乳、石花、石幔等岩溶凝聚物,令人目不暇接。

有些溶洞内还有地下暗河、地下瀑布,更使人流连忘返。

3、石灰华四川黄龙是我国最大的石灰华岩溶景观分布区,密布着3000多个石灰华五彩水池,乳黄色的石灰华堆积成的“岩溶边坝”,犹如梯田,景色异常迷人。

四、熔岩地貌(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熔岩地貌是地下岩浆涌出地表所形成的地貌。

在地球岩石圈之下,存在着一个岩石呈熔融状态的软流层,火山喷发时的岩浆主要来源于此。

因地壳断裂、新构造运动或板块运动,地下岩浆涌出地表而形成熔岩流,同时还伴有大量气体和其他火山物质喷发。

火山喷发过后,便会遗留下各种不同类型的熔岩地貌,主要有:1、火山锥在岩浆涌出地面的通道(火山口)附近,在岩浆活动停止后,由于各种火山喷出物冷却凝固和堆积,形成圆锥状山丘,这就是火山锥。

像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著名的锥状火山。

2、熔岩台地岩浆涌出地表后,因为温度下降,岩浆就要冷却凝固,覆盖在所流淌的地表上,就是熔岩台地。

3、火口湖火山喷发过后,火山口积水而成的湖泊。

吉林省的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口湖。

4、堰塞湖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熔岩或其他火山喷出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就是著名的熔岩堰塞湖。

(二)、我国熔岩地貌典型分布全世界约有2000座死火山,500多座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以及东非的火山带。

由于我国位于前两大火山地震带之间,因此火山活动也较为频繁,各种类型的火山熔岩景观,已经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我国熔岩地貌主要分布在:1、东北地区火山地貌主要遗存有:(1)、黑龙江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北部五大连池市,小兴安岭西南侧。

1719—1721年,因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塞白河河道,形成五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故名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火山地貌景观齐全,有14座火山锥,五个串珠状的熔岩堰塞湖,60多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以及大量的药泉。

它不仅是一个天然的风景旅游区,也是一个研究火山地貌的科研基地,同时还是一处温泉疗养地,有“火山博物馆”之称,已开辟为我国第一个火山自然保护区。

(2)、黑龙江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南部的长白山中,是个狭长的大湖,长约45千米。

它曾是牡丹江上游的古河道,大约1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汹涌的玄武岩流堵塞了牡丹江河床,形成了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

湖的北侧还有我国著名大瀑布之一的吊水楼瀑布。

(3)、吉林省白头山天池白头山天池是一处火口湖,位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吉林省东南部,是中朝两国的界湖。

海拔2200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

最深处达300多米,又是我国最深的湖泊。

2、云南腾冲火山群位于云南省西部腾冲。

这是我国规模较大的一处火山群。

在1000余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分布有90余座火山锥,50个火山口。

火山地貌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还有大量的温泉和沸泉,已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台湾大屯火山群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北面16千米处,大屯火山群有16个圆锥形山体,有些山顶巨大的火山口还经常吐出浓烟,景色壮观。

山中林木苍翠,景色秀美,“大屯春色”成为台湾著名八景之一。

此外在我国长白山中,还有“地下森林”和熔岩隧道等其他熔岩地貌景观。

五、丹霞地貌(一)、成因与特点丹霞地貌是红色沙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溶洞等特殊地貌。

此种地貌最早发现于广东仁化丹霞山,故名。

丹霞地貌的主要特点是:碧水丹山,精巧玲珑;方山峭壁,峰奇洞幽。

(二)、在我国的分布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代表性的名山有广东丹霞山和福建武夷山等。

1、丹霞山位于广东省北部仁化县,被认为是丹霞地貌的典型。

2、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这里有九曲溪和丹霞诸峰,人们概括为“碧水丹山”、“三三六六”,所谓“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三三秀水”指的是弯弯曲曲的九曲溪,“六六奇峰”指的是起伏错落的36峰。

在武夷山,乘坐竹排,沿九曲溪顺流而下,山回水转,移步换景,“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

武夷山已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广东坪石的金鸡岭,河北承德的磬锤峰和僧帽山,安徽的齐云山,以及湖南武陵源的大部分景区也属于此种地貌。

六、海岸地貌(一)、成因与分类海岸地貌是海岸在地质构造运动、海浪潮汐的冲刷堆积、以及生物气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

根据构成海岸的地表形态和组成物质的差异,可以把海岸地貌分成最基本的三大类:1、山地海岸又称为岩岸。

是山地与海洋直接相接的海岸地貌类型。

因为山地海岸受海洋强烈的侵蚀作用,往往会形成海蚀洞、海蚀穴、海蚀崖、海蚀蘑菇等造型奇特、富有观赏价值的岩礁。

2、平原海岸又称为沙岸。

是平原与海洋直接相接的海岸地貌类型。

平原海岸根据上面堆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砂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

其中砂砾质海岸最适合于开辟海滨浴场,如果沙质纯净,沙粒粗细相宜,沙滩坡度合适,一般都会成为良好的浴场。

3、生物海岸是由生物构成的海岸,基本有红树林海岸和珊瑚海岸两种。

红树林海岸主要特征是,红树林生长在背风浪小的潮间浅滩,形成天然防波堤。

红树的繁殖方式很特殊,人们往往称其为“胎生”,红树较易成林,高约10米,构成海岸带上壮观的绿色“万里长城”。

不仅有防汛护堤作用,因其抗盐性强,能改良滩地土壤,还可美化海岸环境。

珊瑚海岸也称为珊瑚礁海岸,珊瑚礁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其遗体骨骼与少量石灰质藻类、贝壳胶结形成的多孔隙的钙质岩体。

珊瑚在我国自古被视为宝玩,富有观赏价值。

珊瑚礁区域往往是热带鱼类理想的生活环境,因而珊瑚海岸会成为潜水旅游胜地。

(二)、在我国的分布我国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域辽阔,分为五大邻海,即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区。

大陆海岸线从辽宁丹东中朝边界上的鸭绿江口开始,直到广西中越边界上的北仑河口为止,长达1万8 千多千米。

加上沿海5000多个岛屿的边缘线,全部海岸线总长3.2万千米。

杭州湾以南多岩岸。

其中以广东汕头、福建厦门、广西北海、海南、台湾基隆等地海滨最为著名。

这些地方的海岸陡崖及各种海蚀景观令人称绝。

杭州湾以北多沙岸。

以河北北戴河、南戴河、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烟台等地海滨最为著名。

这些地方多开辟了良好的海滨浴场。

我国的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福鼎以南的大陆海岸,其中福建、广东、海南、台湾等省较多。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海岸已被我国定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此地的红树林海岸景观和它的生态环境系统;珊瑚海岸主要分布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沿岸、以及南海诸岛。

七、其他地貌(一)、风沙地貌风沙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风积地貌,其二是风蚀地貌。

1、风积地貌在我国多分布在西北内陆的干旱地区,形成一系列大沙漠。

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达30余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北疆的准噶尔盆地沙漠,面积也非常辽阔。

在内蒙古,由西到东,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等。

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大好经济形势,西部的旅游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这些大沙漠也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大漠驼铃景观、旱海探险活动、响沙奇趣、滑沙运动、沙雕、沙疗等,加之西部浓郁的民族风情,古代丝路的人文积淀,昔日的大漠,正在成为旅游资源的瑰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