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的历史人物

合集下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金字(吕不为)指鹿为马(赵高),烧书坑儒(秦始皇),用匕首(荆轲)看一幅可怜的画,挂梁刺一只股票(苏秦、孙京)汉代: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努力工作(诸葛亮)照料小屋(刘备)煮豆烧桂花(曹植)仰慕它(吕蒙)在小屋出发(诸葛亮)高兴不想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夸张(马苏)七逃七逃(诸葛亮)剑不老(黄忠)只有高八斗(曹植)勇敢(赵云)封金壁(关羽)独自去开会(关羽)等李子解渴(曹操)一切准备就绪,只有东风(周瑜、诸葛亮)和金: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森尧)姜朗才(姜燕)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二、寓言故事成语:坐好,看着天空。

井底的青蛙在船上寻找剑。

狐狸假装是老虎的力量,等待兔子。

它鼓励叶公浩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画蛇加足以弥补死羊的数量,补一杯弓和蛇影,买弓还珍珠,与鹬蚌竞争,牟利,夜间自大,缺乏技能,担心天空关于常见的成语练习祖国的语言是丰富的精神宝库和迷人的宫殿。

成语是这种精神的明珠。

首先,成语的来源(小学生应该知道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寓言成语,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庄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韩非子》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无缝衣、牛郎织女等。

苏教版小学语文期末总复习: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免费范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期末总复习: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免费范文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二、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驴技穷杞人忧天。

历史故事成语中主要人物(汉)

历史故事成语中主要人物(汉)

历史故事成语中主要人物(汉)汉:一饭千金(韩信):【成语故事】韩信出身贫困,父母早逝,靠讨饭过活。

有时钓鱼充饥。

一天,碰到一老婆婆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连续几天。

韩信十分感激,欲日后报答,婆婆希望信自立。

后韩信拜为大将,助刘邦建立汉朝。

被封楚王,回故乡向老婆婆送千两黄金感谢。

四面楚歌(项羽):【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

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约法三章(刘邦):【成语故事】秦二世无能,信奸杀忠。

百姓流离失所,到处有人反抗。

刘邦和项羽在楚怀王军队中。

一天,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

刘邦顺利进入关中。

在张良劝说下,召集关中父老、英雄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顺利收买人心。

孺子可教(张良):【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韩国姬公子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pī)隐匿,改名张良。

有一天他在圯(yí)水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的鞋掉到桥下,他主动拾起并替他穿上。

老人家认为他是孺子可教,就送他《太公兵法》,他仔细钻研后成为刘邦的谋士。

背水一战(韩信):【成语故事】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

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率一万新军攻打赵国。

赵二十万兵力迎战。

汉军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

全营出击,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

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破釜沉舟(项羽):【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手不释卷(吕蒙):【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历史故事成语和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和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历史故事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小学语文复习资料总汇词语复习卷(AABC、ABCC、AABB、ABAC……)成语归类(多达70类)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古诗名句分类集锦(春、夏、秋、冬、山、水、日、月、风、花、雨、雪、草、柳、树、鸟、江、河、云、离别、亲情、乡情)名句分类(关爱、爱国、进取、立身、哲理、情感、鉴赏)名言警句(时间、学习、勤奋、诚信、友谊、节约、环保、天气、春夏秋冬)中国古典诗词名句精华(写作、事理哲理、友谊、学问成才、乡思离情、愁恨悲欢、爱国忧民、述志抒怀、时令节日、天地山水、日月风雨、花草虫鸟、先秦古典)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155句。

约法三章的故事

约法三章的故事

约法三章的故事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约法三章的官员,他以严格的法治和清廉的作风闻名于世。

他不仅在治理国家时严明法纪,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以身作则,深得人民的敬重和爱戴。

有一天,约法三章接到了一起重大的盗窃案件。

案发现场残留了一些线索,但是凶手却始终没有露面。

约法三章深知,只有依法办案,才能保证案件的公正和严肃。

于是,他立即下令全城悬赏捉拿凶手,并且派出大批官员分头进行调查。

经过数日的紧张工作,终于有一位线人提供了重要线索,指认了凶手的藏身之处。

约法三章立即带领手下赶往现场,果然在一个偏僻的山洞里找到了凶手。

在审讯中,凶手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交代了所有的犯罪事实。

约法三章没有因为案件的破获而得意忘形,而是深思熟虑地制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同时也为凶手提供了改过自新的机会。

他相信,法律的严明固然重要,但对于犯罪者的教育和感化,同样至关重要。

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不仅得益于约法三章的严明执法,更得益于他对人性的理解和对法治精神的坚守。

在他的治理下,城市的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安宁和幸福。

约法三章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官员不仅要有严明的法治观念,更要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只有在法治和仁爱相辅相成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稳定,人民才能真正享有公平正义和幸福安宁。

愿我们都能以约法三章为榜样,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官员,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各个成语相应的历史人物

各个成语相应的历史人物

各个成语相应的历史人物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约法三章 典故

约法三章 典故

约法三章典故【原创实用版】目录1.约法三章的典故背景2.约法三章的具体内容3.约法三章的历史意义4.约法三章的典故人物正文约法三章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起源于西汉时期。

这个典故源自《史记·高祖本纪》,描述了刘邦在攻占秦国都城咸阳之后,为了稳定局势,与关中地区的父老乡亲约定了三条法律。

这个故事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约法三章典故。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纷纷爆发起义。

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

”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向关中进军。

最终,刘邦率军先攻入关中,抵达距离秦国都城咸阳几十里的霸上。

秦王子婴在位仅四十六天,便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咸阳后,原本想要驻扎在华丽的宫中,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失去人心。

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下令封闭宫门,只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库房,随即又带兵返回霸上。

为了招揽民心,刘邦召集关中父老、豪杰,与他们约定了三条法律,即“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的具体内容是: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这意味着只保留了杀人、伤人和盗窃这三种犯罪的死刑,其他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

这个约定旨在稳定局势,安抚百姓,使新政权能够顺利建立。

约法三章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为刘邦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展示了他仁慈、爱民的姿态。

这一举措为刘邦赢得了关中地区的民心,为他日后建立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同时,约法三章也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典故,教育人们要遵守法律,以法治国。

约法三章的典故人物主要有刘邦、樊哙、张良等人。

刘邦是这个典故的主人公,他通过与关中父老约定三条法律,成功稳定了局势,为建立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历史故事题目60个

历史故事题目60个

历史故事题目60个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负荆请罪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邦
题名: 约法三章
出处:《史记·卷八》:“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解释:章,规章;条款。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典故:公元前207年,刘邦领兵抢先由中原进入秦川到达秦王朝国都咸阳,秦王子婴出城献国玺投降,秦朝正式灭亡。

刘邦入城后,秋毫无犯蒋秦朝的宫廷重地及财宝物资府库予以保护或封存,将十万大军撤驻城外霸上。

又召集三秦之地各县有德望和名声的耆老豪杰说:“父老乡亲们遭受秦朝暴政苛法的苦害已经很久了,说一句对朝廷不满的话就被诛灭三族,聚众谈论就被斩头弃市,我曾与各路义军首领有约,首先入关进阳者就在当地为王。

现在我自然应该称王关中之地。

我与诸位父老订立简明扼要的法规,仅有二项条款:杀人者要偿命斩首,伤害人或抢劫盗窃者论罪惩办。

除此之外,秦朝的繁律苛法全部废除。

各级官吏都各自按原任职务坚守岗位,执行公务?”接着,刘邦立即派人和秦朝旧吏们到和县乡村镇张贴告示,使约法三章家喻户晓。

三秦之地民众十分高兴,人们纷纷送牛羊酒食慰问刘邦的军队将士,刘邦一再推辞不肯收下,说:“仓库里粮食很多,战士们并没有挨饿,我不想再给父老乡亲们添麻烦,使大家破费财物了!”当地民众更加欢喜,唯恐刘邦不在三秦大地为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