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之《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之《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之《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之《莲文化的魅力》教案人教新

课标版

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请看投影: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莲藕)池里一只碗,大雨落不满,小雨纷纷下,珍珠一串串。------(荷叶)其实这些都是莲的一部分,翻开中国的文化史,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清香,默默地感动,在我国文化的百花园中,这一朵奇葩格外地引人注目,屈原《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咏唱;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句更是将荷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咏荷的千古绝唱。今天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跟莲文化有关。下面我们一起就一起进入“莲文化的魅力。“

出示大屏幕,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莲花的品种非常多,形态各自不一。莲花是如此美丽,你一定想好好观赏一下美丽的莲花了,下面请大家欣赏千姿百态的各种莲花。

二、活动内容

(一)莲花图案欣赏

1.教师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图案。

2.各组学生展示介绍收集的图案。

3.欣赏电视散文《西湖》

欣赏了形态各异的莲花,那么同学们对莲文化的知识了解有多少呢?(二)莲花知识竞赛

前八题为必答题,每组两题;后四题为抢答题。

第一组:

1.莲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它的原产地在哪里?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原产中国,一亿三千五百万年----我国文献中对莲史及其功用的记载也已有三千多年了)

2.出于对莲的喜爱,人们给莲花起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你知道的有哪些?(至少说出三个)

(莲花,别名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芙蓉、莲、藕英、君子花、碧波仙子、风露佳人……)

第二组:

1.我国著名的赏荷胜地有哪些地方?请列出三处来。

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湖南洞庭湖、河北白洋淀、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扬州瘦西湖、承德避暑山庄、广东肇庆七星岩、台湾台南白河镇等2.莲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佛经里常把寺庙称作什么?把和尚穿的袈裟又称作什么?

寺庙——莲舍袈裟——莲服

第三组:

1、列举以荷花为“市花”的名城都市:

(山东济南市、山东济宁市、河南许昌市、湖北孝感市、湖北洪湖市、广东肇庆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为荷花

2、说出与莲有关的歇后语:

A、荷花灯点蜡——心里明

B、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C、莲生水中——不扶自直

D、莲蓬结籽———心连心

第四组:

1.成语“藕断丝连”大家并不陌生。但你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吗?

这是由于藕中的带状螺旋式导管及管胞的次生壁抽长而形成的。

2.莲叶为何会防水和自洁?

(荷叶的表面附着着无数个微米级的蜡质乳突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乳突时,可以看到在每个微米级乳突的表面又附着着许许多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级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而且水不留在荷叶表面。)

宣布各组必答题情况。下面进入抢答题,以小组为单位。

1.除了制作美味佳肴外,莲还有许多药用功能。你能举出一例来说明吗?

(李时珍《本草纲目》莲子

..:主治热

..: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莲藕

渴,散留血,生肌。荷花:清暑解热。莲梗:通气宽胸。莲房:消淤止血。)2.许多名山大川里都有“莲花峰”,你能举出两个例子来吗?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陕西华山、湖南衡山、福建武夷山------ 3.请听下面的音乐,请你判断是什么曲子?

(出水莲)总的看来,同学们对莲知识的积累还是不错的。其实,关于莲

的知识,刚才展现的只是冰山一角,莲文化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我们以后再去探究。其实,莲之美,不仅美在她的外观优雅,更美在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气节。古人的诗作中也少不了“莲”的身影下面,我们就从文学的角度,来感受一下莲文化的魅力。

(三)莲诗文欣赏

1.听录音《荷塘月色》(朱自清)

讨论交流:朱自清笔下的莲美在那里?

2、在朱自清的笔下,莲被比拟为羞涩的女子,刚出浴的美人。而在席慕容的心中,她自己就是莲的化身。请大家再来欣赏《莲的心事》。

3、学生朗读《莲的心事》

看来同学们已深深陶醉在莲的美丽中了,那么大家收集的还有哪些跟莲有关的诗词呢?你最喜欢其中的那几句?为什么?

(展示收集的莲诗词)

在众多的咏莲名诗中,将荷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咏荷的千古绝唱的,恐怕还要算周敦颐的《爱莲说》吧,所谓“怜君独自高格,爱莲谁若敦颐”,请同学们齐声背诵《爱莲说》。

(四)书写我心中的莲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麻雀》(最新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麻雀》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作者赞美的“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的思想感情,激发在困难和险阻面前奋不顾身的无畏精神。 2.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搏斗”、“无可奈何”等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理解、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方法及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幻灯、感情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力量最伟大?(注意:我问的是“伟大”而不是“最大”。) (学生可以有多种答案。)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读懂课文,理清层次 (一)读预习,想想预习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后面几句提示: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二)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1.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生?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展?最后哪几个自然段写结果?(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5自然段。第三段6~7自然段。) (三)指导运用方法概括段意。 1.说说上课书学过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2.学习新的方法。 ①读第一段。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段意:猎狗随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看到从巢中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②读第二段。思考:写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或怎么样)?(段意:写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了小麻雀。) ③读第三段。思考:事情结果怎样?(用谁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回答。)(段意:写小麻雀得救了,猎狗被带走了。)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以风俗人情为主题,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社戏》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回延安》追忆了诗人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描绘了延安的新面貌,赞美了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巨大的变化,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了美好的明天;《安塞腰鼓》描写了黄土高原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灯笼》回忆了与灯笼的结缘,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与怀念;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是由生命之音为主题,这个单元主要以说明为主,通过本单元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培养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四单元是以名家讲坛为主题编写的,三篇演讲词,一篇议论文。《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讲述了作者自己一生中重要的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表现了作者质朴的胸怀;《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五年来的发展,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并提出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是在本单元的基础上,让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doc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不知道各位老师对教案有多少了解?都会写教案么?下面 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一)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二)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三)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书写标题。这篇课文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读前两首的标题,点评。 2、和老师一起书写标题,注意写法。 3、指名说,你了解敬亭山、洞庭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读注释对我们学习诗歌很有帮助。 4、这两首诗一首写山,一首写水,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三、学习《独坐敬亭山》 1、指名读。 2、了解作者。 指名说,你们了解李白吗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

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让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如《静夜思》等) 3、练读,注意把每个字读准,了解诗的意思。 4、齐读。 5、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诗句,看一看注释,想一想画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6、同学交流 A、指名说,你读懂了诗中的哪一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前两句: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云彩也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 后二句: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质疑:后两句,是敬亭山看着我还是我看着敬亭山呢敬亭山不是人,为什么可以看呢(可以让学生质疑) B、要深入理解这首诗,还需要联系整首诗,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谁再来说一说。 指名说。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想象到—— C、同学们,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诗句或词语体会到的 指名说。 作者的心情很孤独、很寂寞;“只有”说明当时的作者十分孤独、寂寞;他又觉得敬亭山是他的知心朋友,没有离开他,作者十分感激他,也十分喜欢他;敬亭山也像人一样,天天看着他,有了感情。 7、结合背景,理解诗的情感。 介绍背景:写这首诗时,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此刻,当他独自面对敬亭山,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和寂寞。 8、反复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指名读,点评。 9、齐读。 10、试背,体会情感表演背。 四、总结学习方法 指名说。 师小结:读好题目了解作者;读一读诗句,看一看注释,想一想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可用更简练的词语概括步骤,以便学生记忆与运用) 五、作业: 1、依据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诗。

我爱三峡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

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中最为有名的三个峡,尽情去展示它们的风光,好 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师生评价。 二、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1、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

“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2、屏幕出示竞赛题,学生回答,[标签:内容] 我爱上了看课外书_小学生作文 我以前一向是一个贪玩的孩子,而且又不太爱学习。我不喜欢书,更不喜欢读书、作文。直到今年表哥来到我家之后,他的一番话改变了我的喜好。使我爱上了看课外书。??? 去年暑假,我的表哥来到我家,知道了我的学习情况后,跟我讲了许多道理,讲了学习的用处,他对我说:“沈程啊,现在这个社会,不用心读书可不行啊!你现在虚度光阴,倒蛮舒服的,将来呢?你想过吗?你能干什么呢……”听着听着,我觉得是啊,表哥的话真的好有道理好有道理。我心里想,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干什么呢?于是我捧起了我以前一向不喜欢的课外书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不由觉得看课外书倒也挺有味道的,渐渐地渐渐地,我就被书里那紧张动人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了,渐渐地渐渐地也就开始喜欢上了看课外书。? ??暑假里,我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自清散文精选》等5本课外书。它既充实了我的课外生活,又让我学到了一些课外知识。觉得收获还真不小。于是我又从渐渐地喜欢课外书变成了爱上了课外书。现在,只要我一有空,我就会看课外书,同时,我也尝到了看课外书的甜头。??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备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3、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4、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尝试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19、棉花姑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13个二会字。 2.认识“病、奇、医”等七个生字。 3.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病、奇、医”三个字。 2、认识课文的二会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做好铺垫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她是谁呀?(出示图片)你们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叫她的名字吧!(板书题目:棉花姑娘) 2.识记“棉”和“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说说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出示棉花姑娘伤心的图片和开心的图片。) 2.是呀,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很伤心。第二幅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 3.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出示词卡: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吐出、笑啦。 (1)学生认读。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自主发现最合适的识字方法。 4.自由读课文。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要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我们应该怎么办?(遇到不认识的字要请教他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 2.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1)第1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大家能读好吗? 第二句:认读词语“治病”,识记“治”。 齐读第1自然段。 (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指名读,齐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点的句子,你们会读吗? 出示句子:(1)“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2)“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指名读) 4.你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重点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现在就读一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们会读得更好! 5.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 四、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1.识记“燕”和“瓢”。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字特别难,(燕、瓢)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2)学生小组内分析。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八单元教案

29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认6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4.学会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理解寓言故事特点。 2.明白寓言指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寓言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包含着小道理的故事)

3.学习第一个寓言故事——纪昌学射。 注意“昌”字,的写法。 4.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自学思考。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故事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三、精读课文,品析感悟 1.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纪昌是怎样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找到相关语句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自学交流。 3.全班交流: (1)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①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②引发想象:同学们,你们知道织布机是什么样的吗?想象一下,纪昌就在这样的织布机下,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这一注视就是两年啊!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段话?通过朗读让咱们大家都能感受到纪昌的恒心和毅力。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小学语文第八册语文教案201301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明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 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将举办新型玻璃展销会。那么,你们就是展销会上的推销员,你们的任务就是将你们公司生产的新型玻璃推销给在场的每一位客商,大家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师:我非常相信你们,你们的推销一定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不过,要把你们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销出去,你得首先熟悉新型玻璃。你们都想学习了解

有关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识? 2.师:怎样才能了解新型玻璃的这些知识呢?我们一块来读读课文。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 5.这5种玻璃,你对哪种玻璃有兴趣呢?那就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的玻璃,采取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了解玻璃的特点、作用等。 三、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1.同桌或四人小组或自己找小伙伴,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上台写出所学玻璃的特点、作用。 2.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交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教师适时点拨,强调结合实际和收集到的资料谈)。 四、拓展延伸 1.最近,一个商场要装修,请你帮帮忙,他们该用哪种玻璃?为什么? 2.你们推荐的玻璃除了商场可以用,还有哪儿可以用?(练习句式: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 3.你们推荐了这么多的玻璃,请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说一句话。 师:你们的建议真好!老师谢谢你们。同学们,我们人类真了不起,研制了这么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于人类。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玻璃?你们设计了哪些玻璃? 二、展示、推销 1.让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走进展销会场,把你们设计的新型玻璃或已经生产出来的新型玻璃展示给客商吧! 2.学生设计展销形式,展销词。要求: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有创意。自行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二、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中的老 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三、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五、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 (4)介绍解剖学历史治学严谨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生活俭朴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落花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落花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窃读记教学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5、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第一单元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叙事性作品。本单元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这五篇课文与“综合性学习”组成一个单元,以期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促进与奠基作用。 (一)阅读教学: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养成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能力和习惯;学会体察并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建塑健全的人格。 (二)写作教学: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初步掌握自传的写作特点和语体特点;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学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和事;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写人能够抓住主要特征。 (三)口语交际:学会有条理、有中心地陈述事件和体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口、多动手的习惯;培养学会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意识;通过学习活动与实际行动来内化、强化课文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美好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课文说明 《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再塑生命》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