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doc
临床实践教学记录模版(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1. 实践教学名称:2. 实践教学地点:3. 实践教学时间:4. 指导教师:5. 实践学生姓名:6. 实践学生学号:7. 专业:8. 年级:二、实践教学目的1. 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2. 了解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3.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4. 提高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5. 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和规范。
三、实践教学内容1.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1)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2)病历书写;(3)医嘱执行;(4)药物配伍与给药方法;(5)临床常用器械的使用;(6)临床基本急救技能。
2. 临床常见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2)循环系统疾病;(3)消化系统疾病;(4)泌尿系统疾病;(5)内分泌系统疾病;(6)神经系统疾病;(7)妇产科疾病;(8)儿科疾病。
3. 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1)病例分析;(2)临床决策;(3)临床观察与评估;(4)临床问题解决。
4. 沟通技巧与团队合作:(1)医患沟通;(2)医际沟通;(3)团队合作。
5. 临床工作流程与规范:(1)临床工作流程;(2)临床工作规范;(3)医疗文书规范。
四、实践教学过程1. 理论学习:(1)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2)学生自学;(3)讨论与交流。
2. 临床操作技能训练:(1)教师示范;(2)学生跟师操作;(3)教师指导与纠正;(4)学生独立操作。
3. 临床实习:(1)跟随带教教师查房;(2)参与临床诊疗活动;(3)观察与记录患者病情;(4)协助带教教师完成医嘱执行、病历书写等工作。
4. 临床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病例;(2)学生分析病例;(3)讨论与交流;(4)总结与反思。
五、实践教学总结1. 学生对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了解程度;3. 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4. 学生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5. 学生对临床工作流程和规范的熟悉程度。
《临床技能课》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技能课》英文名称:《Clinical skill training》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200学时学分:12.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选修课程:临床技能课五年制本科实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临床技能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
依据“全球医学最基本要求”的内容,按照“昆明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模块:人文技能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和OSCE 考试模块。
临床技能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其中专题讲座30学时,170学时均为实验课教学。
临床技能课着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应首先相互之间反复训练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临床技能中心各实验室的教学模型模拟教学、临场综合能力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动物手术操作训练等方式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人文技能教学模块实验一医患沟通目的要求:熟悉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会运用沟通技巧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及其亲属交流和同行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教学内容:1.沟通的技巧和艺术;2.医患沟通的方法。
实验二医疗纠纷防范目的要求:掌握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内容,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1.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2.医学伦理、卫生法律;3.医疗纠纷防范。
2024年临床技能培训计划书

标题:2024年临床技能培训计划书引言:在医疗领域,临床技能是医护人员必备的核心能力,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安全。
因此,持续的临床技能培训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计划书旨在为2024年的临床技能培训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以帮助医护人员提升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一、培训目标1.增强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确保他们在面对各种医疗状况时能够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和处理。
2.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熟练度,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医疗设备的操作、急救技能、手术技巧等。
3.加强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合作。
4.促进医护人员对最新医疗技术和临床指南的了解和应用,确保提供最先进的医疗服务。
二、培训对象1.所有临床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疗技师等。
2.特别是对于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和希望晋升到更高职位的医护人员,提供针对性的培训。
三、培训内容1.基础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性试验解读等。
2.高级临床技能:如心脏复苏术(CPR)、气管插管、中央静脉置管等急救技能。
3.专科临床技能: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提供如心脏介入、神经外科手术等专科技能培训。
4.沟通与团队协作:通过模拟场景和案例分析,提升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5.医疗伦理与法律:探讨临床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和法律问题,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
6.最新医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基因检测、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等。
四、培训方式1.理论授课: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传授最新的临床知识和理论。
2.模拟训练:使用高级模拟设备,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决策能力。
4.实地操作:在临床环境中,由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5.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和资源,方便医护人员自主学习。
五、培训评估1.自我评估:医护人员在学习过程中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学习效果。
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是护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临床思维和职业素养。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质量标准;(3)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和护理政策法规。
2. 能力目标:(1)具备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如静脉输液、伤口护理、患者评估等;(2)具备临床护理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同事有效沟通;(3)具备临床护理决策能力,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4)具备临床护理教学能力,能够进行临床带教。
3. 素质目标:(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2)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关注患者心理需求;(4)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临床护理基本理论(1)护理学基础理论;(2)临床护理学基础理论;(4)护理心理学。
2. 临床护理基本技能(1)生命体征监测;(2)静脉输液;(3)伤口护理;(4)患者评估;(5)护理文书书写。
3. 临床护理工作流程(1)入院评估;(2)病情观察;(3)治疗护理;(4)护理交接;(5)出院护理。
4. 临床护理质量标准(1)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护理文书书写规范;(3)护理安全管理;(4)护理服务质量。
5. 临床护理发展趋势与政策法规(1)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2)护理政策法规;(3)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临床护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护理工作流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维和决策能力。
3. 角色扮演法:模拟临床护理场景,提高学生临床护理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4. 临床实习:在临床环境中,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临床护理技能。
临床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临床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实践资源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效果不理想等。
为了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本设计旨在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案。
二、实践目标1. 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改进临床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三、实践内容1. 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建设(1)优化实践教学场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环境,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开发优质的教学课件,拓宽实践教学资源渠道。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备丰富临床经验、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2. 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2)案例教学法: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3)模拟教学:运用模拟教学设备,模拟临床场景,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4)实践技能考核:定期开展实践技能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3. 临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结合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团队协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同时关注学生的最终实践成果。
(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主导作用,同时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
四、实践实施1. 制定临床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制定详细的临床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内容、时间安排和考核标准。
医学教育与临床教学技能培训ppt (2)

近代医学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医学教 育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开 始出现医学院校和医学专业课程。
现代医学教育
现代医学教育注重与科技、人文等 领域的交叉融合,不断探索新的教 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培养具备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01
通过医学教育,培养具备扎实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为
学生参与度与表现的评价
参与度
评价学生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程 度,如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
表现
根据学生在培训中的实际表现, 如技能操作、病例分析等进行评 价。
培训反馈与改进建议
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的反馈,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总结和 反思。
改进建议
根据反馈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优化培训 效果。
医疗卫生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传承医学知识
02
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传承医学知识,通过系统的课程学
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医学前沿知识和技术。
提高医德医风素质
03
医学教育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职业操守,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责任感的医学人才。
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基础医学课程
临床医学课程
02
临床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01
02
03
诊断与治疗技能
通过培训,医学生能够掌 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 治疗方案,提高临床诊疗 的准确性和效率。
临床操作技能
培训涉及临床操作技能的 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医 学生能够安全、准确地执 行各项临床操作。
紧急处理能力
培训强调紧急情况下的快 速反应和正确处理,提高 医学生的紧急处理能力, 保障患者安全。
《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代码:052085-86x-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开课院系: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授课教师:开课学期:第5学期总学时: 150 学分:3分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专业技能训练》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该课程关注中小学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的技能训练课程。
本课程遵照《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精神,从书写规范汉字、口语和书面表达技能、学校实用美术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等方面入手,着重训练师范生的从教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提高从教素质,缩短入职适应周期,实现以技助学的目标。
二、特点: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与实训相结合,辅以课堂教学观摩进行。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专业技能训练是以教材教法课程为基础,其后续课程是毕业创作课程。
四、教学总体目标与要求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观,能够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达到具备基本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书写规范汉字、掌握教师口语和书面表达技能、实用美术技能、教学工作技能。
五、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实训、观摩。
教学重点:书写规范汉字、教师口语和书面表达技能及实用美术技能。
教学难点:教学工作技能(教案写作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听课、评课与说课技能)。
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自编。
2.主要参考书:(1)王桂波.王国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2)蒋海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部分课程学时分配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基础技能训练1.规范汉字书写技能训练(理论讲授5课时、实训25学时)教学内容:规范汉字的书写与使用;“三笔字”书写技能的训练教学要求:正确掌握一级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熟悉汉字的使用规范;熟练掌握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楷书或行书的书写技能。
新医科临床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
新医科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明确新医科临床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医患关系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4.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实践教学内容1.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1)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掌握病史采集技巧,熟练进行全身系统体格检查。
(2)临床基本操作:熟练掌握注射、输液、输血、导尿、灌肠等基本操作。
(3)辅助检查:了解常见辅助检查项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
2. 临床病例分析(1)常见病例分析:分析常见病例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典型病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
3. 临床实习(1)内科实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2)外科实习: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操作。
(3)妇产科实习: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分娩处理。
(4)儿科实习: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5)急诊科实习:掌握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急救措施。
4. 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1)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2)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医学领域最新动态。
(3)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术水平。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授法:邀请资深医师进行专题讲座,传授临床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实践操作训练: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4. 临床实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工作。
5. 科研与学术交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英文名称:Basic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查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6 实验课学时:36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基本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临床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妇产科基本技能、儿科基本技能等临床基本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
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内容,按照“牡丹江医学院培养方案”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本课程目的是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 CAI 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模型等教学设备,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
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考试是检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实验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试采用对理论课和实验课出勤情况进行的考核,实验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主要是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病历书写规范【掌握】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掌握】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
【熟悉】门诊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
思考题:1、病历书写有那些基本规则和要求?2、病历的种类有那些?3、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那些规定?二、问诊及处方、各项辅助检查申请单的填写【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处分书写规则。
【熟悉】问诊的内容;辅助检查申请单的填写。
【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思考题:1、问诊的重要性?2、问诊包括那些内容?3、处分书写规则?三、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掌握】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熟悉】诊断疾病的步骤;常见误诊原因。
思考题:1、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常见误诊原因有哪些?3、临床诊断的内容包括哪些?4、临床诊断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四、实验三、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实验名称】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掌握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熟悉诊断疾病的步骤。
【实验时数】4学时【实验教具】听诊器、典型病例资料等【实验要求】初步建立临床思维,实现临床实习医师的角色转变。
【思考题】1、试述临床思维的重要性?2、如何自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四、全身体格检查【实验名称】全身体格检查【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和规范的手法,能够进行内容全面系统、结果准确的全身体格检查。
【实验时数】4学时【实验教具】听诊器、血压计、直尺、软尺、叩诊锤等。
【实验要求】利用全身体格检查的教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组合训练,强化医学生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和规范的手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体格检查的技能。
【思考题】1、全身体格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2、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五、临床常用穿刺操作技术【实验名称】临床常用穿刺操作技术【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胸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的方法。
2.熟悉胸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注意事项。
【实验时数】4学时【实验教具】综合穿刺技能训练系统、各种穿刺包等。
【实验要求】教师操作示教,讲解操作要点和操作注意事项,要求每个学生利用教学模型将四种穿刺术训练1-2 遍,规范操作手法,全部达到训练要求。
【思考题】1、胸穿、腹穿、骨穿和腰穿常用的穿刺点各选在何处?2、胸穿、腹穿、骨穿和腰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六、外科无菌术【实验名称】无菌技术【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
2.掌握洗手、穿/脱消毒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区消毒、铺无菌手术单等无菌操作。
3.了解无菌技术的相关规章制度。
【实验时数】4学时【实验教具】消毒衣、手套、无菌单、训练模型、消毒液等【实验要求】教师强化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相关规章制度,并通过强化无菌技术操作要点;学生相互练习并评判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等无菌操作。
【思考题】1、无菌术操作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2、消毒范围及操作时注意事项?七、外科基本技术操作【实验名称】外科基本技术操作【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切开、分离、结扎、止血、缝合、换药、拆线的方法及操作要点。
2.掌握手术中常用的方结、外科结、张力结及三重结的打结方法。
3.了解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
【实验时数】8学时【实验教具】刀柄、持针器、止血钳、剪刀、平镊、钩镊、弯盘、4号缝合线、棉垫、圆针、角针;示教绳(黑白两色)、棉线。
【实验要求】1.掌握换药的正确方法;熟练、快速、标准地完成切开及单纯间断缝合法的操作;掌握单纯连续缝合法、荷包缝合法的操作要点;了解褥式(水平、垂直)缝合法的操作要点;了解各种缝合法的适用情况;2.熟练、快速、标准地完成方结的操作;掌握外科结、张力结及三重结的操作要点;了解各种手术结的适用情况。
【思考题】1、进针出针的方向、边距及间距?2、切开操作时刀尖与皮肤的角度?3、假结与滑结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避免?八、妇产科基本技能操作【实验名称】妇产科基本技能操作【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产科和妇科采集病史的内容、基本方法和特点。
2.熟练掌握和应用妇科和产科检查的内容和手法。
掌握四部触诊法,骨盆外测量,听胎心的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观察宫缩,骨盆内测量肛门检查法的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掌握盆腔检查的检查器械、基本要求、检查方法;熟悉全身检查及腹部检查。
3.熟悉阴道分娩相关操作及手术;熟悉分娩机制。
4.计划生育的方法及选择【实验时数】6学时【实验教具】妇产科教学模型等【实验要求】教师利用妇产科教学模型强化培训医学生的妇科和产科检查的内容。
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妇科和产科检查的内容,规范检查的手法。
【思考题】1、妇科检查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有哪些?2、产前检查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有哪些?九、儿科基本技能操作【实验名称】儿科基本技能操作【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儿童体格检查的特点和方法,儿科病史采集的特点和方法。
2.掌握儿科诊断技术骨髓穿刺、腰椎穿刺和硬脑膜下穿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其适应症。
3.熟悉小儿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的适应症。
【实验时数】6学时【实验教具】儿科教学模型等【实验要求】教师组织讨论和示范儿童体格检查的特点和方法,利用儿科教学模型或学生相互体检,练习儿童体格检查的方法及内容和儿科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强化培训医学生的儿科学基本操作临床技能的目的。
【思考题】1、小儿体格检查的方法?2、骨髓穿刺和腰椎穿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3、小儿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的适应症有哪些?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及进度分配表六、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必修考查课,考核采用形成性考试加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要求主要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考核方式:出勤和课堂表现、随机测验、课程结业实验考试。
课程结业实验考试(技能操作)题型及所占分值:待定。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出勤和课堂表现占10%: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随机测验占10%)占20%;课程结业实验考试成绩(技能操作)占80%。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书目参考教材:《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规范》主编:曹云霞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8月出版主要参考书:《诊断学》第七版,主编:陈文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临床技能》主编:韩丽王改兰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年4月出版《内科学》第七版,陆在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外科手术学基础》主编:韩子玉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妇产科学》第7版,主编:乐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儿科学》第7版,主编:沈晓明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20030课程名称:临床医学导论学分:1学分总学时:18学时理论课:18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等。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材:1.孙宝志.临床医学导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1;参考教材1.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诊断学(第7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通过《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熟悉病人和医生角色,掌握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技术、诊断思维、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知识,为实践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化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熟悉病人和医生角色,掌握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技术、诊断思维、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知识,为实践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化打下基础。
四、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 ,作业(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20%、笔试7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考勤、平时作业、调查报告等)。
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篇医学篇第一章医学的起源和发展[目的要求]1.掌握医学发展史线索图;2.了解希波克拉底誓词,古代奴隶社会西方医学、中世纪欧洲医学;3.了解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医学。
[讲课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1.史前医学、古代文明时期的医学(重点汉莫拉比法典)、古典文明时期的医学(重点希波克拉底、盖伦及其贡献);2.中世纪医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重点维萨里、哈维及其贡献);3.明清时期中国医学(重点本草纲目)、对中世纪以后至20世纪世界医学的基本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