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卖油翁》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案语文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卖油翁》的基本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勤奋、聪明、善良等美德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卖油翁》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风俗习惯。
2. 从故事中领悟到勤奋、聪明、善良等美德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幅图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简介课文《卖油翁》的作者陈黯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分享讨论成果。
4. 朗读与表达:(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勤奋、聪明、善良等美德的重要性。
(2)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实例,进行情感延伸。
6. 课堂小结:(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7. 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情况。
卖油翁 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卖油翁》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自矜家圃睨之颔之酌油杓沥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壹五3卷,附录5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
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
"是一部笔记小说。
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溢号文忠。
是文坛诗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正课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以此:因此。
尝:曾经。
俄之:之,指陈尧咨射箭。
而:表顺接,可不译。
其:指代陈尧咨。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
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尔安敢:尔,你。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其:指葫芦。
而钱而,但是。
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卖油翁》名师教案

《卖油翁》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卖油翁》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模仿、改编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问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卖油翁》的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把握。
2. 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的分析与欣赏。
3. 课文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思考。
2. 创新性地进行课文改编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陈亮及《卖油翁》的背景。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字词障碍。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子和段落。
(2)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练习与拓展:(1)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微写作练习。
(2)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进行朗读和背诵。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取一个你喜欢的段落,进行细致的阅读和分析,写下你的感悟。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的欣赏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七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油翁》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3)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科举制度、家庭关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3)学会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卖油翁》全文;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3. 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和词汇的理解;2. 课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如科举制度、家庭关系等;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查找生词和句子的解释;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解释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5. 课堂练习: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进行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卖油翁》全文;2. 整理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归纳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3. 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4.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尝试进行句子翻译练习。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卖油翁》课文的朗读、背诵情况和文言文阅读能力;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掌握;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勤奋学习、关爱他人等品质的培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卖油翁》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卖油翁》。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理解故事情节,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卖油翁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语法现象的理解。
2.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想象一个卖油翁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卖油翁的智慧。
3.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语法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6.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卖油翁1. 智慧:陈尧咨射箭2. 人生哲理:熟能生巧七、作业设计答案:卖油翁的智慧体现在他能够熟练地倒油,不溅出一点油。
他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才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2. 作业题目: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答案:射箭的人不一定能射中靶子,但一定会射出箭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有关智慧的故事,如《孔子见南子》、《孟子见梁惠王》等,从中领悟人生哲理,提高自己的智慧。
《卖油翁》教案

《卖油翁》教案教案:《卖油翁》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章节:第一单元第4课内容:文言文《卖油翁》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卖油翁》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言文特殊的句式和用词。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卖油翁》全文打印稿3. 文言文阅读指导资料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卖油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的阅读拓展。
六、板书设计1. 《卖油翁》2. 卖油翁的故事3. 课文解析4. 案例分析5. 课文主题与寓意七、作业设计1. 背诵《卖油翁》全文。
2. 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3. 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4. 阅读拓展: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卖油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解析《卖油翁》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陈黯所写的一篇寓言故事。
全文通过卖油翁与年轻人的对话,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解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
1.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特别是文言文中的特殊字音。
a. 词语解释:如“翁”、“ youngster”等词语的含义。
七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

七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卖油翁》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教学重点:1. 课文的阅读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2. 课文中的道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句式和语法结构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课文《卖油翁》的文本。
2.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的解释。
3. 课文中的句式和语法结构的讲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卖油翁》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卖油翁的形象和他的品质。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卖油翁》。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词语解释(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2. 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四、句式和语法结构(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句式和语法结构。
2. 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五、口语表达(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如复述故事情节,描述人物形象等。
2. 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卖油翁的故事的短文。
2.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卖油翁的场景。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卖油翁》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品德教育(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卖油翁的故事中吸取品德教育的启示,如勤奋、坚持、自强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品德。
八、作业布置(5分钟)2. 教师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用词准确、表达清晰。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卖油翁》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包含着丰富深刻的道理,短小精悍的文章,蕴含着熟能生巧的含义,学习本文要注意揣摩作者的用词准确,要运用发散思维,认真品味文章的多次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较浅显的文言文,而学生也不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经过一年的训练,已经能够运用自如地借助工具书对不熟悉的文言文做到畅通文意,但对于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掌握还不够,需要系统介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注音,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实、虚词,译全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2)实、虚词理解掌握(3)详略得当的'写法【教法与学法】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由于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
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本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是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二是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三是一本百科知识全书,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
这样,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
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学生采取的具体学法有:1、平等交流法。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背诵课文
2、积累整理文言实词
3、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文中两咨因善射而矜持,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自是不满,质问声中“自矜”之太跃然纸上。而卖油翁从容对答,点出“无他,但手熟尔”。但陈尧咨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认为是“轻吾射”,“忿然”一词表现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而卖油翁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当场献技,在事实面前陈尧咨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2、学生交流预习中解决的字词读音:
矜圃睨矢颔忿酌
3、指名学生试读后全班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三)疏通文章,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学生逐句解释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1、默读课文,思考: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变化的过程?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6、概括课文内容,揭示文章主旨。
(五)总结课文
1、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明确: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说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的箭术的精湛,而对卖油翁情况的记叙较详细,这样使叙事清楚,同时又重点突出。
2、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熟能生巧?
《卖油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3、掌握实词:矜颔释xx以但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是要获得超群的技艺必须经过反复多练以达到熟练的程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跟熟练有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熟悉课文。
1、结合注释,了解作者情况。
板书:自矜
↓
不满而质问
↓
忿然
↓
笑而遣之
3、卖油翁的过人之处又有哪些?
明确:通过对其酌油动作的描写“取”“置”“覆”“酌”“沥”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结果,突出其高超的酌油本领。
4、看了卖油翁的当场献技,又听他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时,陈尧咨会想些什么?5、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人的不同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