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冷和热》知识点修正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知识点可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一知识点一、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种;热水轻;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体积小;热水体积大..二、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变大;重量不变..三、热胀冷缩: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四、大部分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五、水在4摄氏度以上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4摄氏度以下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金属锑和铋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六、与水相比;气体的热胀冷缩变化的更快、更明显..七、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八、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九、为什么水泥路面、铁轨、建筑物的各部分之间等都留有一小段缝隙答:因为水泥路面、铁轨、建筑材料等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留有缝隙是为它们在温度变化时有自由伸缩的空间..十、为什么架设电线时候不能太紧答:电线在夏天会热胀;冬天会冷缩..如果电线架设的太紧;冬天受冷收缩就会发生断裂..十一、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水表、饮料瓶里的饮料会冻裂答:因为水在4摄氏度以下会热缩冷胀..冬天气温低;自来水管水表里的水饮料瓶里的饮料会结冰体积膨胀;所以就冻裂了..十二、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因此;热量绝不会消失..十三、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十四、热传递包括热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十五、不同的物体传导热量的快慢是不一样的..金属等传导热量快;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良导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木头、塑料等传导热量慢;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第二单元热的科学概念、知识点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只能起到保温的作用..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5、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6、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7、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10、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11、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12、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13、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一、热起来了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全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二、给冷水加热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来说明..三、液体的热胀冷缩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但水在4摄氏度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四、空气的热胀冷缩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水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热胀现象:1、常见的物体都有微粒组成的..2、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3、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和扩大..五、金属的热胀冷缩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六、热是怎样传递的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七、传热比赛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八、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制作保温杯: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冷柜断电盖棉被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冷和热》全单元精品课件

4
3
2
1
右
左
中
返回
4
3
2
1
返回
结论
热是从较热的一端 传向较冷的一端。
结论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 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 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 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 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 热方法叫热传导。
2、 纸板吸热慢散热也慢。
总结 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 性能是不一样的。
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 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自己设计实 验
我的结论
深色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浅色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热 板都被漆成黑色?
深色物体的散热 性能更好。
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 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温 度
水
21
24
26
28
32
6
我的结论
1.油的吸热性能比水强。 2.油的散热性能比水强。 3.水吸热慢散热也慢
用纸板和金属片来做实验
1.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纸盒。
2.各剪一块同样大小的纸板和金属片, 放在纸盒上。
3.把它们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 测盒子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我的结论
1、金属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
(三)实验2:加热液体——水
1.实验目的: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2.实验材料:
酒精灯、烧杯、木屑、三脚架、夹子、打火机、石棉网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复习课件

课堂练习
二、对号入座
1.下列( )不是利用空气受热产生变化。
A.孔明灯
B.热气球
C.气球
2.下列关于水温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手拿着水温计的下部。
B.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
C.读数时,水温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课堂练习
二、对号入座
3.如果塑料瓶盖拧得太紧,不好打开,只要把瓶盖部分放入( )
(3)等水温计内的液柱( )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水温计(能/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 )。
课堂练习
4.测量体温 (1)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 )刻度线以下。 (2)用酒精棉球给体温计消毒。 (3)将玻璃泡一端置于腋窝深处并夹紧,( )分钟后取出,读数。 5.测量气温 (1)气温计要( )在空气中,(能/不能)直接接触地面或其他物体; (2)(要/不要)将气温计暴晒在阳光中; (3)气温计要保持( ),不要沾水或其他液体;
热空气会( )。
2.热气球就是利用(
)的原理升空的。
3.生活中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所以
课时回顾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的地方温度( ),有 的地方温度( )。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 ),周围的冷空气( ) 过来,空气不停地( ),就形成了( )。 2.在海边,白天风从( )吹向( );夜晚风从( )吹向( )。
A.密封
B. 打开
C.都可以
6.下列关于正确使用体温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6℃刻度线以下。
B.测体温前,没必要使用酒精棉球给体温计消毒。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冷和热单元概要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1.4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2.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3.1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杯热水放在桌上会慢慢变凉;勺子放在热汤中,勺柄会慢慢变烫;四季更替等等。
学生对“火热”、“冰冷”、“温暖”这些不同的冷热程度都有切身的感受,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也时常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此为基础,本单元将带领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亲历活动中,了解冷热现象中蕴涵的科学道理。
本单元主要由五个部分的内容构成:一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理水温。
通过感受和比较活动,使学生建立温差和温度的概念。
然后,教会学生测量水温的方法。
其后,教材安排了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的实验,这是一个将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融为一体的好活动。
通过预测、实验、收集数据和画曲线图国,学生将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并能从中领悟到身边平常的小事里也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以及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问题和科学奥秘。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知识点整理(共5课)(2022秋)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冷与热6.哪杯水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液体温度计由刻度、玻璃管、液体、玻璃泡四部分组成。
常见的温度计有: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等。
2.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3.怎样测量水的温度?答:(1)用手拿着水温计的上部。
(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
(3)等水温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水温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4.如何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答:(1)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刻度线以下。
(2)用酒精棉球给体温计消毒。
(3)将玻璃泡一端置于腋窝深处并夹紧,5~10分钟后取出,读数。
5.常用的体温计一般是水银体温计,内有随体温升高而上升的水银柱。
水银是汞的通称,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易挥发成汞蒸气而被墙壁和衣物等吸附。
人吸入一定量的汞蒸气会导致汞中毒。
如果水银体温计破碎,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处理。
6.如何读写温度:(1)0摄氏度的读写。
红色液柱的顶端对齐刻度0,温度是0摄氏度,写作:0℃。
(2)从液柱零向上数,一格一格数清楚,数字越大,温度越高。
(举例:15摄氏度,写作:15℃)(3)从液柱零向下数,一格一格数清楚,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举例:零下15摄氏度,写作:-15℃)7.气温计的使用方法:答:(1)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拿住玻璃管上端,以防手的温度影响测量结果。
(2)停留片刻,等到温度计内液体不再升高或降低稳定停留时,才能读取数值。
(3)观察温度计的刻度时,视线要和液面平行。
(4)测量室内气温时,不可将温度计放在暖气或火炉旁。
测量室外气温时,应将温度计放在空气流通、阳光不直射的地方。
7.温度计的秘密1.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第二单元 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2、温度计是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等部分构成的。
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3、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4、一杯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并且呈(先快后慢)的规律下降。
5、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答:⑴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并且要(轻拿轻放)。
⑵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⑶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⑷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液面),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6℃-37℃之间),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也就是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冰点是(0℃)。
2、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4、烧水时,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循环)流动,使全部的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
5、分析下图中热的传递方式。
⑴对流。
⑵辐射。
⑶传导。
⑷辐射。
3、加热和冷却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2、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温度计)就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4、糖、蜡烛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苏教版《科学》四(上)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四(上)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没有形状,看不见,摸不着。
空气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空气总是循环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氧气,其他的主要成分是氮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人的生存需要空气,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森林能净化空气,空气是生命之源,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污染净化器”等美誉。
汽车尾气是有毒的,焚烧垃圾也会产生大量黑烟和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第二单元、冷和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地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热水降温的规律是由快到慢。
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热的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5、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6、不管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为“辐射”。
7、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8、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603年造出空气温度计。
9、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10、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4、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2、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复习专用资料)

新苏教版四下科学知识梳理超全整理精品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2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3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4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冷和热》知识点
一、冷热与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帮我们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3、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物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触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④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到容器的外面。
二、热的传递
1、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例如:和别人握手能感觉温暖;做饭时给铁锅的底加热,铁锅的上面也会热。
2、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例如:用空调制冷或制热;烧水时壶上层的水也变热了。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例如:夏季烈日下我们的头发摸上去很烫;用浴霸取暖;用火炉取暖。
4、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①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③把被加热的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④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盖灭后需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三、加热和冷却
1、加热和冷却会影响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3、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4、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出了(空气温度计)。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氏温标,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了(摄氏温度)用(℃)表示
5、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既热胀冷缩的应用)?使瘪了的乒乓球変圆;炼钢;预留铁轨缝隙等。
四、吸热和散热
1、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2、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物体升温(慢),
降温也(慢)。
3、吸热和散热在生活中的应用:①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
②沙漠地区的人们常穿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以形成气体对流,会使人感到凉爽。
③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沙滩温度高。
五、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1、(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4、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
它们在受热和遇冷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5、在自然界中,海洋、地面和植物体内的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云和雾,云和雾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