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美学的历年试题

考研美学的历年试题
考研美学的历年试题

考研美学的历年试题

名词解释: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崇高的对象都是以严峻冲突为特征的审美对象,它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时间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之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2、优美: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其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它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性的浑然交融,体现在优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之上。

3、悲:亦可称悲剧、悲剧性。其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4、滑稽: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称为喜、喜剧、喜剧性。其本质特征,是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其审美特征,是引发人们在恶的渺小空虚和善的优越比照中,看到自身的胜利和威力,引起一种对于对象轻蔑嘲笑的审美愉悦。

5、审美感受: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性环节,是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几种功能相互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发端,正是在审美感受过程中,才萌发了创作冲动,产生了要把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物态化为艺术作品的强烈愿望,从而进入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阶段。

6、艺术构思:就是形成某种特有的审美意象并转向美的创造的精神活动,是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的酝酿过程;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后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全面设计。

7、灵感:是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创作中的一种顿悟现象。其特点是不期而至的突发性和精神上的高度集中、高度灵敏的亢奋状态。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既依赖于艺术家平时的丰富生活积累,又依赖于艺术家对他所创造的形象的不倦的追求。

8、艺术传达:是文艺创作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是把艺术家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因而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制造出物态化形式的艺术品。

9、典型化:艺术美的集中体现,是艺术典型。艺术典型的创造过程就是典型化。它是一切艺术门类创造艺术美的共同规律。其中,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包括概括化和个性化两方面的内容;偏于表现的艺术的典型化,则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标。

10、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特有的重要范畴,是艺术形象出发想象、联想、引起美好情思的审美境界。

11、艺术修养:是指艺术家对艺术知识的积累,艺术鉴赏的能力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本领所达到的程度。

12、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其内容包括主体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培养问题,以及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合乎自我完善等方面。

13、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主体经过转化,成为外在的、异己的东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赋予“异化”以新的含义,把它同现实化、对象化、物化、外化区别开来。人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把属人的本质体现在对象中,这就是主体的现实化、对象化、物化、外化。到了私有制社会,劳动生产的结果为剥削阶级所获取,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剥削阶级掠夺的东西也就越多,力量越是强大。于是劳动产品对于劳动者来说,成了异己的、统治自己的、压迫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劳动产品的异化。

三简答:

17、如何对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进行分类?

着眼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分为第一性的现实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和第二性的艺术美;着眼于美的事物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则可以将其分为崇高、悲、滑稽、喜、优美等。

18、壮美、阳刚之美是否等同于崇高?为什么?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壮美、阳刚之美不能完全等同于崇高。因为壮美、阳刚之美,以及雄浑、豪放等品格,实际上大都指的是文章的风格以及个人品格修养方面的特点。这种壮美的格调仍以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为特点,而不是指主客体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涵义。

19、如何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内在涵义?

崇高其实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因此应该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含义。美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的内容是人的真、善统一的实践,它的形式是对这种实践活动的感性肯定。人类争取真与善达到统一的实践过程是动态的,其形式是严峻的、冲突的,人们在观照这种严峻的、冲突的动荡过程时,获得一种矛盾的、激动不已的愉悦,崇高对象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呈现的。而那些反映着这种冲突印痕的静态形

象,便同样也具有崇高的审美特征。

20、作为审美范畴的悲有何特点?

悲,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它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悲惨事件。根据恩格斯的论述,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21、悲剧有哪些主要表现形态?

从文艺史上看,悲剧的表现形态通常被认为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等,但是如果从生活与艺术中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应该分清新生力量的悲剧和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此外还有不能归入前二者的“小人物”的悲剧。

22、滑稽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

滑稽的本质特征,侧重于在对丑的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当实践主体在矛盾斗争中已居于主导地位时,现实对象作为实践主体的对立面,已经或即将被战胜,从而成为失去了存在依据的事物,成为可以被任意揶揄、摆弄的对象。这时候,这种已经失去存在依据的事物仍然要坚持以往昔的强大威严的外观而存在,就以其触目的不协调的形式引人发笑,从反面肯定了实践主体的胜利斗争,也即是以其独特的形态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这就是滑稽。

23、简述审美理想对美的创造的作用。

审美理想在审美实践中产生,它体现了主体内在的固有尺度的要求,因而它一经产生,就对人的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实践发生巨大的反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审美理想的形成,使人们有可能自觉地感受美、认识美,从而能够及时、迅速、敏锐地发现和观赏对象的美;二,审美理想体现着人们进行美的创造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创造美的热忱,吸引着人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英勇献身。

24、进行美的创造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一,来自社会实践的高尚的审美理想;二,把握客观对象或使用的物质材料的内在规律;三,得心应手的创造才能和技巧。

25、在《手稿》里,马克思是论述了异化劳动哪几个方面的规定?

一,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二,人同劳动生活本身的异化;三,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四,人同人的异化。

26、生产劳动的审美意义包含哪些方面?

一,劳动场面和劳动过程的美,包括劳动主体的美、劳动工具的美、劳动环境的美、劳动组织的美;二,劳动产品的美。

27、为什么说劳动能给人以审美愉快?

在生产劳动中,由于人类不断地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使得人类的作为变成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不断趋向统一的活动,变成发现美的尺度与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即现实美的创造活动。正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一方面不断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面貌,在地球的表面上不断打上人类意志的标记,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类自身,不断提高了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当人们在实践中,由于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得到感性的显现,便会感到一种自由创造的愉快,这是从“直观自身”中所获得的愉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愉快。

28、现实美的创造包括哪些范围?

现实美的创造领域是无比广阔的,表现在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生产劳动的美化;自然的美化;日常生活的美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的美化,等等。

29、简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的积极成果,集中地体现了艺术美创造的特有的本质。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主要表现为先后承续、互有渗透的三个环节。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其发端的;在艺术构思阶段,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酝酿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终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设计;要把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形式固定下来,就需要艺术传达活动,艺术传达活动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艺术传达活动,物态化形式的艺术作品最终创造完成。

30、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有何重要意义?

艺术家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是由其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但由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造成的作品艺术美的个性特色,则显然对构成艺术美的丰富性,具有十分积极和明显的意义。正是由于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存在,才不断地增添着艺术园地的无穷意趣,满足着人们丰富多样的审美要求;从另一方面说,艺术贵在创新,艺术家只有对社会生活持有独特的审美发现并能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31、偏于再现的艺术与偏于表现的艺术在典型化上有那些不同要求?

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以创造完美的艺术典型为目标,这种典型化工作,包括概括话与个性化两方面的内容;偏于表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侧重于艺术家主观情志的抒发,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标,要求达到情与理的统一。

32、美育的特殊职能何在?

美育的具体职能可以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四论述:

8、如何把握优美与崇高、滑稽的不同本质特征?

崇高与滑稽,作为一个“统一过程”,记录着主、客体斗争历程或趋势的鲜明痕迹。它们的共同美学特征,是在主、客体压倒关系的动态转化中,各以压倒式的统一方式,显现人的本质力量,造成自我观照的独特审美价值。优美则不同,首先,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痕迹,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交融无间的辩正统一;其三,它不是在自身构成中包含着丑,而恰恰是在与丑的抗争中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美的形态,它本身排除了丑,并与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较而存在。这样,便构成了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和谐。

9、艺术美的创造对艺术家提出了那些要求?

一,艺术家应该建立雄厚的生活基础,艺术家的社会生活实践,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意义;二,艺术家在艺术美的创造中的一切思想和情感活动,都受世界观的制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于艺术美的创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三,艺术家必须在自己特有的生活实践和艺术时实践中,不断锻炼艺术技巧,增强艺术才能,提高艺术修养;四,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艺术家必须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以期创造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10、现实美创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把握“合目的性平衡律”与“合规律性协调律”?

现实美的创造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合目的性平衡律与合规律性协调律。首先,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个自然而存在,同时,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分子,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样,人类为了维护个体和整个族类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同周围的环境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这就是合目的性平衡律的基本含义。其次,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不断地在客观世界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要取得积极的效果,还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各种规律,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这就是现实美创造中的合规律性协调律。上述二者是辨证的统一,合目的性平衡律只有在合规律性协调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合规律性协调律必须符合合目的性平衡律的要求才有意义。

11、试述现实美的创造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

12、为什么说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13、“如果我们谈的是使用价值,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那些为原始氏族用来作装饰的东西,最初被认为是有用的,或者是一种表现这些装饰品的所有者拥有一些对于部落有益的品质的标记,只是后来才开始显得是美丽的。使用价值是先于审美价值的。”如何评价普列汉诺夫的这段话?

14、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指出,悲剧的本质正是由“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决定的。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游于艺 2.妙有 3.反思判断力 4.艺术自律 二、简答 1.简述严羽《沧浪诗话》的第一义说 2.简述福柯的“考古学”方法 3.简述《乐记》中乐象说 4.简述柏拉图“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 三、论述 1.试论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的取境特征。 2.试分析歌德、席勒在艺术分析上的不同理论取向。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游于艺 答:游于艺是孔子关于审美和艺术对人的人格修养之关系、作用的美学思想。“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得来的。在这里,“游”是游泳、遨游的意思,“艺”是指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孔子的教育以六艺为主,主张学习不仅要掌握各种具体的技艺,而且要从掌握技能中得到艺术创造的审美感受。这表明了孔子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说明孔子对艺术在实现人的全面人格理想中的作用的肯定。 2.妙有 答:妙有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一。道家与佛家对于“妙有”有不同的解释。道家指的是超乎“有”和“无”以上的原始存在。无中之有,谓之妙有。佛教指的是非有之有,与非空真空的“真空”相对。这种思想起源于《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妙有”是建立在空的基础上的,空也不是完空。关于“妙有”的解释一直处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前进中。 3.反思判断力 答: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一个美学观点。康德认为判断力有一种相反方向的运用,即在特殊的材料已经提供出来以后,为这种特殊去寻找适合的普遍原则,就直观而运用知识和理性,称之为反思判断力,它是为了在直观表象上引起诸种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的活动,以便获得某种愉快的情感。

上海大学历年考研试题 电影考试

上海大学考研试题 上海大学200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科目:影视理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或术语(每题4分,计20分) 1、电影艺术 2、影像 3、“连续蒙太奇” 4、表现蒙太奇 5、声画错位 二、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计30分) 1、移动摄影及其基本表现辐功能 2、“影戏”美学及其短长 3、心理空间与哲理空间及其差异 三、辨析并论述下题,首先判断其准确与否,然后具体阐析自己的判断理由与准确见解。(计10分) 场面调度“原指在戏剧舞台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技巧,场面调度被引用到电影艺术中来,其内容和性质均与舞台演出不同,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包括镜头调度(或称“摄影机调度),是演员调度和摄影师调度的有机统一。 四、结合电影现象解释并论证下列问题(每题20分,计40分) 1、电影的商业性与非商业性的关系及其在当代电影中的各自地位 2、法国电影家雷内—克莱尔曾说“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观众会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一看就能懂的美国影片和必须动一番脑筋才能看懂的法国影片,-----为了替电影的美好前途着想,有才能的导演总有一天会设法把这两种学派妥善地结合起来,”对此,你如何理解?联系中国当代的发展,又有何感想?

上海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科目:中外电影史 一、名词解释(任选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孤儿救祖记》 2、长城公司 3、联华公司 4、《歌女红牡丹》 5、《神女》 6、《小城之春》 7、昆仑影业公司 8、《党同伐异》 9、普多夫金 10、希区柯克 11、黑泽明 12、《卡里加利博士》 13、法国印像主义 14、《公民凯恩》 15、《爵士歌王》 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张石川和郑正秋的创作特点? 2、什么是“新兴电影运动”的思想和艺术贡献? 3、什么是美国西部片? 4、什么是法国“新浪潮”? 5、什么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 1、试论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及思想和艺术特点。 2、试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手、作品,以及思想和艺术特点。 3、谢晋在80年代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 2002年上大电影考研试题 电影试题 2007-07-31 18:22 阅读318 评论1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美术史考研历年专业试题

2002重庆大学 1.简述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三者的概念和区别。 2.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五代时期四个以上代表画家。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主要风格特色是什么?简述文艺复兴“三杰”艺术特色。 4.佛教出入中国时佛教的雕塑风格是什么?它来源是什么?具有代表性的石窟是哪 个? 5.试比较中国文人画和西方古典绘画在题材和形式上的差异。 6.试述二战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7.描述你所了解中国当代最前卫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并加以评价。 8.表述一个你所了解的最新艺术概念并加以评价。 2003重庆大学美术史及理论 1.简述埃及的绘画艺术、古希腊古典时期雕塑艺术最典型的程式化风格以及两地区艺术 的区别。 2.简述花鸟画在五代时期的两种主要风格的概况。 3.19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是哪里?并列举该世纪有哪些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在这里发 展。 4.中国南北朝是绘画理论的大发展时期,请列举两位理论家及其作品的划时代意义。 5.试述19世纪末俄罗斯绘画中作重要的一个组织和两个以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 6.试述后印象主义的审美着眼点和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画家。 2004重庆大学 新艺术运动达达派 1.简述古希腊几个艺术分期的雕塑和瓶画艺术风格之变。 2.简述中国院体画在五代、北宋时期发展的概况。 3.简述中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发展的概况。 4.比较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 5.三星堆铜像和中原青铜艺术有什么异同? 6.从视觉形象看,宋文化和唐文化主要有哪些区别? 7.明朝版画繁荣的社会经济文化土壤是什么?

8.评论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9.俄罗斯画家克拉姆斯柯依的艺术主张和主要作品? 2004华东师范 名词解释 根特祭坛画巴洛克马蒂斯六法论徐渭 简答 1.“元朝三杰”的艺术风格及其差别。 2.简述浪漫主义美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代表画家、代表作。 3.简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风格。 论述 1.乔托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阐述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主张,论述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3.论述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 2005华东师范 简答 1.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 2.美术的社会功能 3.美术起源的主要理论流派 4.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5.美术的门类划分(根据使用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划分) 论述 1.论述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论述有关美术本质解释的主要学说。 3.论述美术史论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5美术史 名词解释 展子虔野兽派饕餮纹波利克莱妥斯龚贤拉斐尔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1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1.1 复习笔记 一、希腊文化的概况 1.希腊美学思想 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即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的时代。和希腊社会经济基础和一般文化情况密切联系着。2.西方古代文化的发源 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地中海东部爱琴海一带的岛屿以及希腊半岛(巴尔干半岛)。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 (1)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对自由民的强取豪夺,财产日渐分化,农业的发展日渐趋向土地集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土地贵族阶级。(2)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由于战争的频繁,交通的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象雅典那样拥有海港的城邦里,农业经济日渐转到工商业经济。 4.流传下来的古希腊文化主要是奴隶主的文化 (1)希腊神话 ①希腊神话有很大一部分保存在荷马史诗里。 ②希腊神话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里。 (2)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希腊的音乐、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

也都很繁荣。 5.希腊美学理论具有丰富的文艺实践做基础 (1)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在雅典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2)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的原因 ①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便日渐繁荣,这就带动了哲学的研究。 ②工商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民主力量的上升)。 ③由于希腊在贸易和战争中和斐尼基,波斯和埃及各民族发生日益频繁的接触,外来的文化思想对希腊也起了激发哲学思考的作用。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1.盛行时间:公元前六世纪。 2.基本观点:主要是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的。 3.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 4.影响 (1)这样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加以绝对化,仿佛把它看成一种先于一切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萌芽。 (2)这个基本观点也影响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美的看法。5.对于美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 (1)他们首先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发见声

美术史考研历年专业试题

2002 重庆大学简述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三者的概念和区别。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五代时期四个以上代表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主要风格特色是什么?简述文艺复兴“三杰”艺术特色。佛教出入中国时佛教的雕塑风格是什么?它来源是什么?具有代表性的石窟是哪个?试比较中国文人画和西方古典绘画在题材和形式上的差异。 试述二战对世界艺术的影响。描述你所了解中国当代最前卫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并加以评价。表述一个你所了解的最新艺术概念并加以评价。 2003 重庆大学美术史及理论 简述埃及的绘画艺术、古希腊古典时期雕塑艺术最典型的程式化风格以及两地区艺术的区别。简述花鸟画在五代时期的两种主要风格的概况。 19 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是哪里?并列举该世纪有哪些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在这里发展。中国南北朝是绘画理论的大发展时期,请列举两位理论家及其作品的划时代意义。试述19 世纪末俄罗斯绘画中作重要的一个组织和两个以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试述后印象主义的审美着眼点和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画家。2004 重庆大学新艺术运动达达派简述古希腊几个艺术分期的雕塑和瓶画艺术风格之变。简述中国院体画在五代、北宋时期发展的概况。简述中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发展的概况。 比较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三星堆铜像和中原青铜艺术有什么异同?从视觉形象看,宋文化和唐文化主要有哪些区别?明朝版画繁荣的社会经济文化土壤是什么?评论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俄罗斯画家克拉姆斯柯依的艺术主张和主要作品? 2004 华东师范名词解释根特祭坛画巴洛克马蒂斯六法论徐渭简答 “元朝三杰”的艺术风格及其差别。简述浪漫主义美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代表画家、代表作。简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风格。 论述乔托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阐述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主张,论述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论述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 2005 华东师范简答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美术的社会功能 美术起源的主要理论流派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美术的门类划分(根据使用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划分)论述 论述20 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论述有关美术本质解释的主要学说。 论述美术史论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5 美术史名词解释展子虔野兽派饕餮纹波利克莱妥斯龚贤拉斐尔简答 简述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的艺术价值。比较“元四家”山水风格异同。 简述荷兰画派的艺术特征及其代表人物。 论述试述魏晋南北朝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 试述样式主义在西方美术史上的意义。以德拉卡洛瓦为代表画家,试述19 世纪浪漫主义美术的风格特征。2005 中央民族大学 简答题 “吴家样”的特点和影响。 简述清初“四僧”的艺术特点。(清初“四王” “吴门四家”“元四家”“宋四家” )古希腊雕刻的几个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19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成就。 论述题 有人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画而言,“笔墨等于零” ;又有人认为“无笔无墨等于零” 。请结合中国绘画史和当代艺术现状来论述自己的见解。(国画专业)

西方美术史考研模拟试题

西方美术史试题1 一、填空题(40分) 1、《受伤的野牛》是_____ (国)的____ 洞窟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2、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是古代两河流域的____ 浮雕 3、古埃及三大金字塔指得是____ 金字塔、____ 金字塔和____ 金字塔。 4、“爱琴文化”在艺术史上又被称为____ 文化。 5、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是著名雕刻家____ 设计的 6、在古希腊雕刻中,与普拉克希特列斯的宁静、抒情相反,_____ 的雕刻则传达出一种内在的骚动和悲剧性的冲突 7、古罗马拱顶建筑的杰出代表是_____ 8、世界三大宗教美术指的是____ 美术、____美术和_____ 美术。

9、文艺复兴法国巴黎圣洁者喷泉浮雕《仙女》是_____ 创作的。 10、法国雕刻家乌东是使石像具有精神和生命的大师,其中要代表作品有《》、《》等。 11、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风景画大师是________ ,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是________ ,而“柏林分离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 。 12、长期侨居国外的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三个画家是______ 、_____ 和_____ 。 13、确立俄国“情绪风景”画的画家是______,他在1892年所作的《》一画则是历史的有力见证。 14、非洲黑人木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 15、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三大文化中心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 的_______ 被称为“美洲的古希腊” 16、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著作《》和《》,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另一俄国画家________ 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奠定了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重

书法考研试题汇总%28一%29

书法考研试题汇总(一)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考试试题 《书法美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书法美学 2.意象 3.形质 4.气韵 5.意境 6.神采 7.书法的艺术审美 二、论述题: 1. 如何认识《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的文化美学意义? 2. 根据学习书法心得,谈谈书法线条与审美感知。 3.如何认识“金石气”的美学属性? 4.选一幅你喜欢的书法作品,从美学的角度谈谈其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书法艺术的“结构美”? 6.谈谈书法艺术的“中和美”。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考试试题 《书法理论批评与创作》复习题 一、简答题: 2.书法风格 3.卫夫人的“书道”思想。 4.张怀瓘的书法发展论 5.刘熙载南北书法论 6.“书法”与“书道”  二、论述题: 1.如何认识书法理论的批评标准问题? 2.试述孙过庭《书谱》关于书法批评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

3.谈谈当代书法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 4.新世纪书法的文化性与文化书法空间。 5.中国书法发展之我见。 6.试述康有为关于中国书法的发展观。 7.我看“南北书派”说。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考试试题 《中国书法文化思想发展史》复习题 一、简答题: 1. 书乐同质与书乐同法 2. “心画”说 3. 书画异同与书画互补 4. “书势”说 5. 诗境与书境 6. 书法意境与绘画境界 7. 书品 8. 书法与虚无之境 二、论述题: 1.中国书法文化输出的方式及其可能性。 2.书法之“道”与书法人生。 3.谈谈中日韩书法的关系与发展。 4.书之境界与人生境界。 5.试论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 6.谈谈“雅”与“俗”。 7.谈谈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8.谈“佛”“禅”与书法。

2017一2019年广东暨南大学美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7一2019年广东暨南大学美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7年广东暨南大学美学原理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历史家描述(),而诗人却描述(),因此,诗比历史是更哲学的,更严肃的。” 2、“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3、恩格斯说,()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4、我国古代的()认为“充实之谓美”,()则以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西方,“美是关系”是由()提出的,()则提出了“美是抒情的直觉”的著名观点。 5、近代蔡元培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他倡导()。 6、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对悲剧发生进行深入探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他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和()有关。 7、中国古代“绘画六法”的提出者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8分) 1、隐秀 2、意境 3、“心理距离”说 4、审美期待 5、人化的自然 6、逸品 三、简要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古典主义艺术在什么时期发展到极盛?古典主义艺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简谈艺术美和自然美的联系和优劣。

四、论述分析题(1题共50分) 以实例论析丑与荒诞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以及它们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历史家描述(),而诗人却描述(),因此,诗比历史是更哲学的,更严肃的。” 2、“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3、恩格斯说,()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4、我国古代的()认为“充实之谓美”,()则以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西方,“美是关系”是由()提出的,()则提出了“美是抒情的直觉”的著名观点。 5、近代蔡元培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他倡导()。 6、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对悲剧发生进行深入探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他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和()有关。 7、中国古代“绘画六法”的提出者是()。 2019年广东暨南大学美学原理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中国古代贤哲孔子提出了“兴于(),立于礼,成于()”的审美教育思想;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美学著作是明代计成的《》。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按照王国维在《》中的说法,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二者中属于()。 3、作为学科的“美学”概念,是由十八世纪的()(填写国别)哲学家()(填写人名)第一次提出。因此,他被公认为“美学”学科的创立者。 4、我国诗歌美学中性灵派的代表人物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在批判古典主义艺术趣味的同时提出了著名的“回到自然”说。 5、我国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提出了著名的“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8分)

考研美学的历年试题

考研美学的历年试题 名词解释: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崇高的对象都是以严峻冲突为特征的审美对象,它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时间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之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2、优美: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其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它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性的浑然交融,体现在优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之上。 3、悲:亦可称悲剧、悲剧性。其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4、滑稽: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称为喜、喜剧、喜剧性。其本质特征,是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其审美特征,是引发人们在恶的渺小空虚和善的优越比照中,看到自身的胜利和威力,引起一种对于对象轻蔑嘲笑的审美愉悦。 5、审美感受: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性环节,是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几种功能相互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发端,正是在审美感受过程中,才萌发了创作冲动,产生了要把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物态化为艺术作品的强烈愿望,从而进入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阶段。 6、艺术构思:就是形成某种特有的审美意象并转向美的创造的精神活动,是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的酝酿过程;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后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全面设计。 7、灵感:是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创作中的一种顿悟现象。其特点是不期而至的突发性和精神上的高度集中、高度灵敏的亢奋状态。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既依赖于艺术家平时的丰富生活积累,又依赖于艺术家对他所创造的形象的不倦的追求。 8、艺术传达:是文艺创作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是把艺术家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因而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制造出物态化形式的艺术品。

美术史考研历年专业精彩试题讲课讲稿

美术史考研历年专业 精彩试题

2002重庆大学 1.简述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三者的概念和区别。 2.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五代时期四个以上代表画家。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主要风格特色是什么?简述文艺复兴“三杰”艺 术特色。 4.佛教出入中国时佛教的雕塑风格是什么?它来源是什么?具有代表性的石 窟是哪个? 5.试比较中国文人画和西方古典绘画在题材和形式上的差异。 6.试述二战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7.描述你所了解中国当代最前卫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并加以评价。 8.表述一个你所了解的最新艺术概念并加以评价。 2003重庆大学美术史及理论 1.简述埃及的绘画艺术、古希腊古典时期雕塑艺术最典型的程式化风格以及 两地区艺术的区别。 2.简述花鸟画在五代时期的两种主要风格的概况。 3.19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是哪里?并列举该世纪有哪些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 在这里发展。 4.中国南北朝是绘画理论的大发展时期,请列举两位理论家及其作品的划时 代意义。 5.试述19世纪末俄罗斯绘画中作重要的一个组织和两个以上的代表人物及其 主要风格。 6.试述后印象主义的审美着眼点和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画家。 2004重庆大学 新艺术运动达达派 1.简述古希腊几个艺术分期的雕塑和瓶画艺术风格之变。 2.简述中国院体画在五代、北宋时期发展的概况。 3.简述中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发展的概况。

4.比较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 5.三星堆铜像和中原青铜艺术有什么异同? 6.从视觉形象看,宋文化和唐文化主要有哪些区别? 7.明朝版画繁荣的社会经济文化土壤是什么? 8.评论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9.俄罗斯画家克拉姆斯柯依的艺术主张和主要作品? 2004华东师范 名词解释 根特祭坛画巴洛克马蒂斯六法论徐渭 简答 1.“元朝三杰”的艺术风格及其差别。 2.简述浪漫主义美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代表画家、代表作。 3.简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风格。 论述 1.乔托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阐述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主张,论述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3.论述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 2005华东师范 简答 1.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 2.美术的社会功能 3.美术起源的主要理论流派 4.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5.美术的门类划分(根据使用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划分)论述 1.论述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论述有关美术本质解释的主要学说。

上海大学历年考研试题电影考试

上海大学考研试题上海大学2001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科目:影视理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或术语(每题 4 分,计20 分) 1、电影艺术 2、影像 3、“连续蒙太奇” 4、表现蒙太奇 5、声画错位 二、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 分,计30 分) 1、移动摄影及其基本表现辐功能 2、“影戏”美学及其短长 3、心理空间与哲理空间及其差异 三、辨析并论述下题,首先判断其准确与否,然后具体阐析自己的判断理由与准确见解。(计10 分) 场面调度“原指在戏剧舞台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技巧,场面调度被引用到电影艺术中来,其内容和性质均与舞台演出不同,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包括镜头调度(或称“摄影机调度),是演员调度和摄影师调度的有机统一。 四、结合电影现象解释并论证下列问题(每题20 分,计40 分) 1、电影的商业性与非商业性的关系及其在当代电影中的各自地位 2、法国电影家雷内—克莱尔曾说“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观众会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一看就能懂的美国影片和必须动一番脑筋才能看懂的法国影片,--- 为了替电影的美好前途着想,有才能的导演总有一天会设法把这两种学派妥善地结合起来,”对此,你如何理解?联系中国当 代的发展,又有何感想? 上海大学2001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

科目:中外电影史 一、名词解释(任选14 题,每题 2 分,共28 分) 1、《孤儿救祖记》 2、长城公司 3、联华公司 4、《歌女红牡丹》 5、《神女》 6、《小城之春》 7、昆仑影业公司 8、《党同伐异》 9、普多夫金 10、希区柯克 11、黑泽明 12、《卡里加利博士》 13、法国印像主义 14、《公民凯恩》 15、《爵士歌王》 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8分,共32 分) 1、什么是张石川和郑正秋的创作特点? 2、什么是“新兴电影运动”的思想和艺术贡献? 3、什么是美国西部片? 4、什么是法国“新浪潮”? 5、什么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20分) 1、试论80 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及思想和艺术特点。 2、试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手、作品,以及思想和艺术特点。 3、谢晋在80 年代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 2002 年上大电影考研试题 电影试题2007-07-31 18:22 阅读318 评论 1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柏拉图)【圣才出品】

第2章柏拉图 一、简答题 1.柏拉图的迷狂说。(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1)“迷狂说” “迷狂说”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迷狂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神明凭附”,它是“迷狂说”的基本内涵,即神灵凭附在一般诗人身上,使其打造出动人的诗歌作品;一是“灵魂回忆”,它要比“神明凭附”更“高贵”一些。“灵魂回忆”中灵魂对美的追求不是出于被动的“神灵凭附”,而是出于某种对理念美的怀恋,因而是自觉的灵魂,这种自觉的灵魂按照美的阶梯有次序地逐步上升。 (2)“迷狂说”的理性主义立场 柏拉图的迷狂说揭示了灵感的来源和非理性特征,并极大地弘扬了非理性精神,但迷狂说在他整个理性主义体系下仍坚持了理性主义的立场。 在古希腊,迷狂往往是与宗教巫术联系在一起的,柏拉图沿用了这一观念,认为神圣的米矿石“神灵的禀赋”,在柏拉图看来,灵魂依附肉体只是暂时现象。它本质上是努力向上的,竭力挣脱肉体,飞升到天上神的世界,即永恒普遍的“理念”世界。如果它再次依附于肉体,投身人世时,人世的事物使它依稀回忆“理念”世界的美的景象时,创作者欣喜若狂、眷恋爱慕的情绪。但是,这种境界并不是丧失理智、陷入激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而恰恰是热爱理智而置世俗一切于不顾,才被执著于尘世幸福的人说成是迷狂。因此,迷狂说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

2.简述柏拉图“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北京大学2011年研) 答:“模仿说”是柏拉图把古希腊人关于模仿的观念提炼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加工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学说,用以说明万事万物的存在,以及艺术活动的本质。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感性活动,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理念),甚至不能认识具体事物,只能模仿具体事物的影子,因此不能给人们提供真正的知识,不能把握真理;艺术总是模仿心灵的低贱部分也就是情绪和感受部分,不能模仿心灵的高级部分,也就是理性部分。“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模仿说”对现实主义文论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论是模仿说的近代形态。这种理论虽然经常使用模仿说的语言,但表达的却是一种再现理论。模仿和再现的区别在于:模仿的对象总是个别事物,再现却可以同时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模仿是一种纯粹的接受,再现则是一种能动的把握。再现论之所以是模仿说的延续,是因为它也强调艺术要真实地描绘客观现实。它对模仿说的发展则在于,指出艺术不仅能把握个别现象还能把握一般本质,因此大大地提高了艺术的真理在为诗辩护的道路上取得新的进展。 (2)“模仿说”对自然主义文论的影响 自然主义文论是现实主义的延续,同时也是“模仿说”在现代文学理论中最后的体现。它是现实主义关于艺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立场的极端化。自然主义产生的思想土壤是实证主义哲学和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医学)思想,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美国的德莱塞、诺里斯、杰克·伦敦等。 总之,柏拉图及其“摹仿说”不但对西方美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后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艺观上,他把在哲学上提倡的理念论作为他的整个文艺思想的理论基础;在关于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上,他从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倡功利论是审美教

暨南大学美学原理考研真题试题2015—2020年

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招生专业与代码:010106美学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701 美学原理 B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句话出自()(填写人名)。 2、()认为,美是“抒情的直觉”。 3、绘画“六法”由()提出,请列举“六法”中的二者:()、()。 4、在中国古代,《闲情偶记》的作者是()。《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是()(填写地名)的景象。 5、古希腊的()学派最早提出了美是数的和谐与比例。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有一种()的作用。 6、把艺术、审美与游戏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有()。 7、“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按照王国维在《》中的说法,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二者中属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8分) 1、性灵说 2、原型 3、以美育代宗教 4、诗教 5、酒神精神 6、双百方针 三、简要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你怎么看待艺术创作中的灵感现象?灵感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2、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在什么时期达到它的鼎盛期?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四、论述分析题(1题共50分) 简要梳理美学史上有关审美活动无关功利的理论观点,并对文艺活动中非功利性与功利性的关系进行论析。 考试科目:美学原理共 1 页,第 1 页

北大美学考研历年真题

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09:黄金分割率、移情、荒诞、眩惑 08:审美期待、人化自然、中和、净化 07:表现、悲剧、境界、隐秀、氤氲 06:心灵词典、巧智、崇高、趣味、诗教、兴象 05:崇高、表现、心理距离、积淀、典型、趣味 04:古雅、荒诞、审美体验、移情作用、为艺术而艺术 二、简答题 09: 1、美学学科的性质10 2、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10 3、审美趣味有高低之分吗?15 4、论尼采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15 08: 1、美与审美对象的关系?10 2、解释宗白华“镂金错采”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10 3、美与美感的关系。15 4、“意境”的哲理性意蕴?15 07:阐述艺术终结论。 06:谈谈对审美感情中“乐”与“悲”的矛盾的看法。10 05: 1、什么是审美对象? 2、什么是审美的无利害性? 3、简述对自然的审美经验与对艺术品的审美经验之间的区别。 4、简述产品的符号价值构成。 04: 1、审美感兴的特征。10 2、结构—解构的区分。10 3、审美发生理论的特点。10 01: 1、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请阐释它的美学内涵。20 2、何谓审美通感?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20 3、试析审美愉悦和一般快感的联系和区别。20 4、有的人说:“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美。”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试分析当代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20 00: 1、分析悲剧和喜剧。 2、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3、美育与德育及智育的关系。 4、美学研究的对象。 5、什么是艺术品。 三、论述题(包括材料题) 09: 1、有人说中国传统美学没有悲剧,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并论述之。40 2、哈格若说自然从来都是美的,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并论述。40 08: 1、建构现代美学体系应遵循哪些原则?40 2、如何区分艺术与非艺术?40 06: 朱光潜说:“是‘美’就不自然,‘自然’的就还不是‘美’。”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25 05: 1、谈谈你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看法。 2、如何看待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 3、试评述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4、艺术真的终结了吗? 04: 1、评述朱光潜关于“物甲”、“物乙”的区分。 2、你对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怎样理解? 3 、(关于审美教育的) 4、谈谈你对美学学科的定位。 03:材料题: 文心雕龙的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论述题: 1、自然美的现代意义。 2、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 02: 谈谈你对当代美学研究现状的看法。

武大中西美学史考研历年真题

2002年中西美学史 一、名词解释5/20 1神思(刘勰) 2疾虚妄(王充) 3净化(亚里士多德) 4游戏冲动(席勒) 二、简答题10/40 1试析禅宗“悟”的观念的美学内涵。 2试析“诗言志”命题的美学内涵及其演变。 3试析柏拉图的模仿说。 4试析康德的“美是无利害的快感”。 三、论述题20/40 1试比较先秦儒家与道家美学有关真善美关系的观念。2试比较德国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 2003年中西美学史 一、名词解释5/30 1涤除玄览《老子》 2文质彬彬《论语》 3得意忘象(王弼) 4内在感观(夏夫兹博里) 5力量的崇高(康德) 6游戏冲动(席勒) 二、简答题15/60 1荀子论“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2王国维论“优美”“宏壮”和“古雅” 3亚里斯多德论“模仿” 4克罗齐论“艺术即直觉” 三、论述题20/60 1庄子,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简略比较 2魏晋玄学“有无之辩”“言意之辩”的美学意义 3德国古典美学的思想背景和主要问题 2004年中西美学史 一、名词解释(6/5) 1羊大为美 2羊人为美 3诗学 4美学 5后现代 二、问答题(15/4) 1孔子的“兴,观,群,怨” 2庄子的“逍遥游” 3柏拉图的理式说 4亚里斯多德的净化说 三、论述题(20/3)

1康德美学的基本思想 2刘勰美学的基本思想 3中西美学的一般差异 2005年中西美学史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简答“无伪则性不能自美”的美学意义。 2简答“文质彬彬”的美学内涵。 3简答“德有所长而行有所忘”的美学蕴含。 4简答博克对崇高感的分析。 5简答康德队审美判断的规定和分析。 6简答黑格尔对自然美、艺术美及二者关系的看法。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简论“澄怀味象”的美学意义。 2简论“心外无物”的美学内涵。 3结合西方美学家对美的界定(要求列举三种以上,并给予简要评论),谈谈你对“美”这一概念的看法。 2008年中西美学史(考场记录完整版) 一、解释名词或命题 1书者,散也。(蔡邕) 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躁) 3无我之境(王国维) 4活得形象(席勒) 5象征型艺术(黑格尔) 6艺术即直觉(克罗齐) 二、简述题 1《乐记》对音乐本质和功能的论述 2刘勰对文、道关系的论述 3博克对崇高、崇高感的规定 三、论述题 1孔子、庄子的“游”的思想及其美学意义 2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对艺术模仿的理论及其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3中西美学对美的本质的争论有那些代表性的看法(包括中国当代美学),请举三种并说明你个人的看法 2011年中西美学史 一、简答题(15*6) 1道家思想的“自然”的含义及其对美学的意义 2《周易》中象和易的含义以及“立象以尽意”的美学意义 3比较比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诗”的思想 4“美是自由观赏的对象”的基本含义 5“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基本含义 6“艺术即直觉”的基本含义 二、论述题(20*3) 1比较先秦思想家和古希腊美学家的“以和为美”的观念 2概述人物品藻的演变过程及其美学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西方美术史美术史论

世界美术史复习题 一、史前艺术 1.史前艺术是如何分期的?根据什么学科标准? 旧石器时代:公元前三万年 中石器时代:公元前一万年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年 2.欧洲最早的洞穴壁画绘于何时? 奥瑞纳文化晚期,公元前17000年以前。 3.简述史前艺术遗址阿尔卡米拉洞和拉斯科洞。 拉斯科洞窟: 发现于1940年。全洞由主厅,边厅,后厅以及连接各部分的洞道组成。主厅及两个通道顶部描绘了大 量的野牛,驯鹿和野马等原始动物。最早作品追溯到奥瑞纳文化晚期,即公元前17000年以前。原始 画家用粗壮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廓,并用红,黑,褐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结构。气势雄壮,富有动感, 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代表作是主厅一幅长达5米的大公牛,野牛的头和身体刻画的 强壮有力,尤其是眼睛似乎有感情的表现。 阿尔塔米拉洞窟: 发现于19世纪下半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包括主洞和侧洞,绘画多分布在侧洞,即有名的“公牛大厅”。侧洞长18米,宽9米,顶部密布着18头野牛,3头母鹿,两匹马和一只狼。野牛有卧,站,蜷曲,挣扎等各种姿势。最突出的是长达2米的《受伤的野牛》。它刻画了野牛受伤之后的蜷缩挣扎,准确有力地表现了动物的结构和动态。与拉斯科洞窟不同的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显的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也更为丰富,甚至感情也更为细腻,但是却没有拉斯科洞窟的奔放有力。 4.欧洲旧石器时代壁画主要表现那些内容? 壁画中动物形象较多,表现人物的图像非常少。由于冰河时期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生活艰辛,获取食物是 他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而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力还很弱,野生动物既是人类的赖以生存的食物, 也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于是当时的人们把人与动物的关系反映道理史前壁画中。 5.巨石文化指什么? 巨石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艺术,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 其三种基本类型包括: 1. 简单是改造 2. 天然石块堆积而成 3. 巨石组成清晰的建筑结构 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绵延3公里的石柱林,设置与公元前4000年左右。而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最典型的代表,宏伟的环形结构,具有宗教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壮美。 二、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考研模拟试题及解析【圣才出品】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考研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味 答:“味”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不同于“五味”的“味”,最早使用这个美学范畴的是老子。“淡乎其无味”是老子对“道”的理解,恬淡的味是最高的味。后来陶潜、王维、司空图、梅尧臣、苏轼等人都延伸发展了这种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史的一种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平淡。 2.情象 答:情象是意境系统里的一种象。情象有别于意象、心象、言象等。它分别对应原初状态里的象和再生状态的象。原初状态的情象是指作者在创作准备,是灵感来临、原初状态下发生的情思与境象相容。情是精魂,象为形质。无情,象不生;无象,情不能附着。再生状态的情象是指经过文字的创造而凝结成言象后新的情象,它不同于原初状态的情象就在于它更加凝练,是读者接受的新情象。 3.审美活动 答: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它存在于人类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审美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三个特点: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其次,人的审美中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最后,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二、简答题 1.刘熙载:“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结合这句话谈谈中国古典美学中丑的审美意义。 答:刘熙载的“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这句话是指怪石之所以“以丑为美”,所以“陋劣之中有至好”,是在于它表现了宇宙元气运化的生命力。这一审美观,发源于庄子的命题,即美与丑可以转化、神奇可以化为臭腐。 (1)中国古典美学对丑的认识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美”与“丑”并不是最高范畴,而属于较低层次的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人们对于“美”和“丑”的对立,并不看得那么严重,并不看得那么绝对。人们认为,无论是自然物,也无论是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并不在于“美”或“丑”,而在于要有“生意”,要表现宇宙的生命力。这种“生意”,这种宇宙的生命力,就是“一气运化”。 (2)中国古典美学中丑的审美意义 ①艺术家在自己作品中创造丑怪的形象 历史上出现了一些艺术家,着意在自己作品中创造丑怪的形象。唐代韩愈就常常用艰涩难读的诗句描绘灰暗、怪异、恐怖的事物,所以刘熙载说:“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杜甫诗中也常常描绘丑的事物和景象,并且常常使用“丑”“老丑”一类的字眼。书法家中追求丑怪的人就更多。清初的傅山甚至直接喊出“宁丑毋媚”的口号。在这些艺术家看来,艺术中的“丑”不仅不低于“美”,而且比“美”更能表现生命的力量,更能表现人生的艰难,更能表现自己胸中的勃然不可磨灭之气。 ②以美为主,以丑衬美的审美意识,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丑的特征因美的对照而更加显著,反之亦然。唐代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2001年文艺理论 一,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分析传统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的叙事发展动因及区别。(20分)二,论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学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20) 三,论王国维的境界说。(20)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任选两题): 1,何为“文学本体论”?(10分)2,何为文学原始发生中的“游戏发生说“?(10分)3,如何理解文学作为惯例?(10分) 4,象征型文学有何特征?(10分) 5,文学接受的GC有那些表现?(10分) 2002年当代文学(满分100分) 一,简论十七年文学批判运动,并分析左翼文学界内部分歧的实质。(20分) 二,请结合赵树理的评价史,谈谈你对这位作家文学创作的认识。(20分) 三,结合作家作品,论”反思文学“的主要艺术特征及文学史价值(20分) 四,论艾青文革后的诗歌创作。(20分) 五,选做题(选做两题,每题十分) 1,试谈”重放的鲜花“的两种创作倾向。 2,老舍话剧《茶馆》的艺术成就。 3,在残雪、刘索拉、苏童三位先锋小说家中任选一位,分析其一篇代表作品。 4,选择你熟悉的一位80年代著名散文作家,分析其一篇代表作品。 2004年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 一、 现代文学部分 (一)1、七月诗派2、春柳社3、“论语派” (二)简答题 1、清末民初时“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2、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倾向 3、鲁迅前期的思想 (三)论述题:从“家庭”角度剖析巴金的作品 二、当代文学部分 (一)1、“三红一剑”(创) 2、生活原生态 3、三突出 (二)简答题 1、以《一代人》为例,说明朦胧诗派之创作特色 2、以《棋王》为例,说明文学寻根的含义 (三)论述题:80年代后期小说试验的几种基本倾向。 陕西师大05年现当代文学试题 现代部分 一.填空,写出下列人物出现的作品名称和作者名字.(2*5) 爱姑()()白什么英()()人名是三个字,复习好的肯定知道是谁的 曾文清()()曹七巧()()何彬()() (这些都是好几年前喜欢出的,今年再出现,感觉很亲切) 二.名词解释(5*3) 文学研究会鸳鸯蝴蝶派东北作家群 三.论述50分(任选两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