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导论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心理学导论PPT课件

2024版年度心理学导论PPT课件

2024/2/3
18
人格的测量与评估
人格测量
通过自陈量表、投射测验等方法测量个体的人格特征, 如MMPI、EPQ等常用量表。
人格评估
结合个体在生活中的表现、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评估等 手段,对个体的人格特征进行全面评估。
2024/2/3
19
社会认知与互动
2024/2/3
01
社会认知
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方面 的认知,包括归因理论、印象形成等内容。
心理疾病的分类
根据症状表现和影响范围,心理疾病可分为神经症、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等。
心理疾病的诊断
依据病史采集、精神检查、量表评估等手段,结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024/2/3
24
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心理疾病的预防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措施,提高个体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减少 心理疾病的发生。
注意的种类
解释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 后注意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 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意识的定义与功能
描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 映,具有觉知性、能动性、社会 历史制约性等特性,以及意识在 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2024/2/3
9
记忆与学习
01
记忆的定义与过程
阐述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
情感的理论
包括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和沙赫特辛格理论等,这些理论试图解释情感的生理机制 和认知过程。
情感的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方法,如面部表情识别、情感启动和情 感调节等,来研究情感的表达和调节过程。
2024/2/3
14
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2024/2/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章ppt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章ppt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觉极其培养
•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的感觉反应,主要表现在视觉和听觉上。 • 感官只有在一定强度的作用下,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 人的各种感觉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 某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会在其他感觉的作用下产生变化。
思想 政治 教育
有节奏、有起伏 讲究抑扬顿挫
• 人的认识是这几个方面活动的综合结果,缺少其 中的某个或某些因素就不是完整的认识过程。
知识架构
心理过程
认识
感觉、知觉、注 意
记忆、想象、思 维 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 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 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视觉:光(电磁波刺激) 听觉:声音(声波刺激) 外部感觉 嗅觉:气体(挥发性物质) 味觉:液体(水溶性物质) 皮肤觉:机械性和温和型刺激 感觉 运动觉:身体位置变化和运动 内部感觉 平衡觉: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 机能觉:机体部位各器官运动
感觉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 后像:当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 不力克小时,而是逐渐减弱。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 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 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 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 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 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 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 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 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 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 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 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 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 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 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44个体心理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PPT课件

44个体心理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PPT课件
任务: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 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从4——7岁。游戏期
任务: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26
第四阶段,学龄期,从7——12岁。 任务:获 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青年期,从12——18岁。 任务: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 现。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从18——25岁。 任务: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从25——50岁。 任务: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从50——死亡。 任务: 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 实现。
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 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
该理论的核心进步是把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 Freud的
本我过程——自我过程;
非意识 ——意识
先天本能——现实关系
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
30
同一性: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 一致的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以个人内部状态与外 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一致。
是错误的 ▪ 把意识降到从属地位,潜意识放到决定一切的地位
,这是不准确的 ▪ 幼年时期的性心理发展决定日后的发展,这是偏激

22
二、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历程 ▪ (二)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 ▪ 1、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 第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23
▪ 人的发展受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更重要是社会文化因素
用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
为的过程。
39
二、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历程 ▪ (二)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 ▪ 1、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 第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学导论完整PPT课件

心理学导论完整PPT课件

意志行动的心理机制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与解决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意志努力与心理疲劳
意志努力是指个体在意志行动中付出的心理能量,而心理疲劳则是指由于长时间的意志努 力而导致的心理能量耗尽的状态。
动机的理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派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 向或内部驱力。
社会心理学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来研 究社会心理现象。其中,实验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探究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观察法通过对自然情境下的 社会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数据;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访谈等方式来了解被试的想法和感受。这些方法各有 优缺点,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稳定性和可塑性。
03
个性的重要性
个性是影响个体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关键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
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个性的结构与类型
个性的结构
个性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 为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作 用,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独特个性 。
个性的类型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个性 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根据人 的行为方式,个性可分为理智型 、情感型和意志型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 感、动机、行为等多个方面,涉 及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层 面。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系 统、有计划的观察,收 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方
法。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 象进行操纵和观察,以 探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心理ppt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心理ppt课件

人性就像生来就有四肢一样是与生俱来的
个性的特点:
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个独特 的体系
2.一般性与独特性的统一 3.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4.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从思政教育的视角看个性的特点:
可强化、可改变、可塑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
能力
性格
气质
能力
能力的涵义:
能力属个性心理特征范畴,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 践活动的本领。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1.生理性因素 2.环境性因素(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性格理论的启示:
1.独特性理论——针对性 2.稳定性和可塑性理论——因势利导、环境 3.复杂性整体性理论——综合研究
气质
气质的涵义: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点。主要是指人的心 理活动在动力方面的特点。
心理活动的动力:
讨论
1.你觉得你是哪一种气质类型? 2.你认为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个体我们应该采取怎样
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气质理论的启示:
1.气质无优劣、无好坏——扬长避短 2.个别差异理论——因人施教
讨论
1.怎样认识一个人的个性? 2.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怎样利用个性原理?
个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正确认识人的个性 1.存在的客观性和差异的客观性 2.个性的可知性 3.个性的可塑性 重视个性倾向性的调节作用 1.理想(崇高、坚定的理想) 2.信念 3.世界观 发挥集体对个性的积极影响 1.人际交往(确证自己、发现自己、重塑自己) 2.集体环境(团体关系)
性格是人的行为方式和动机态度的统一
性格的现实态度特征
性格的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ppt课件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ppt课件
眠、适量运动等。
心理治疗
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心理治疗方 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人本取向 疗法等,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和增强心理健康。
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学习策略
01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从而提供个
性化的教学支持。
动机激发
02
心理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
应激和应对
涉及我们对压力和挑战的 反应和适应过程。
意志过程
意志行动
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克服 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 理过程。
决策和问题解决
涉及评估选项、做出选择 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自我控制
是调节自己行为以符合社 会或个人标准的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是个体行为的 内在动力。
积极性。
情感教育
03
心理学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辅导,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在职业领域的应用
职业选择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从而做出更 合适的职业选择。
团队管理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团队成员的心理需求和动机,提高团队的 凝聚力和效率。
领导力发展
心理学可以培养我们的领导力,如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 ,提高我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05 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问题
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1 2
人工智能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如情感计算、智能辅导系统等。
心理学对人工智能的启示
如人类认知过程对AI算法的优化、情感智能在机 器人中的应用等。
3
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互动关系

第1讲 心理学导论43页PPT

第1讲 心理学导论43页PPT

二、心理学的任务
2、心理学的应用任务 心理学所揭示的许多心理活动规律,都可 以直接运用到广泛的实践活动中去,为各 个实践领域服务。
三、心理学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1)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 学
(2)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 的发展
(3)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有紧密联系
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

四、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反映是物质的普遍特性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反映形式
反映是指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是一切物 质形态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反映特性受物质本身的性质和 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 形式也是不断变化。随着物质运动形式从低级向高级过渡, 反映形式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程。 个性:个性心理倾向及个性特征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对信息 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注意。
情感和情绪: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 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 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 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 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 格。
个性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没有心理过程,个性无法形成; 已经形成的个性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 得到体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使之带有个人 独特的特征。心理过程和个性是心理形象的两个不同方面, 在了解心理形象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因此, 具体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过程发生、 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以及 心理过程与个性两者之间关系的规律性科学。

心理学导论完整PPT课件

心理学导论完整PPT课件

分为: 情绪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
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心理 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性:
个性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 面
个性
心理动力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在认知、情绪与意 志活动中形 成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 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心理学导论
第一篇 导 论
本 什么是心理学
章 心理学的目标
学 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引言


没学过心理学就不算受过完好教育, 因为在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

上到处都是与心理学有关的信息,
而不懂心理学的人无法理解和把握

这些信息。

认识自己。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 展
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系由奥国精神医学 家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 1939)在1896年 所创立
精神病诊治的基本
方法之一,也是影
响人类文化和心理 学发展的重要理论
人 本 主 义 心 理 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 (C. Rogers)在20世纪中叶创 立
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 之父
机 能
机能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
家詹姆斯(W. James)与杜 威(J.Dewey)两人创立
主 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
义 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两个规律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
• 1、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 • 2、从心理学角度看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 2、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 • 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伦理学 • 4、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 5、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政治心理学 • 6、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道德心理学 • 7、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 8、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网络心理学
讨论:
•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心理与思想 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主要区别
主要联系
• 第一,思想与心理 的存在范围不同。
• 第二,思想和心理 的内涵不同。
• 第三,思想和心理 的表现形式不同。
第一,人的思想与心理在 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 以人脑为器官。
第二,心理和思想都是以 客观现实作为源泉的。
第三,心理和思想都是以 实践为桥梁的。
• (二)研究内容 •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对
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研究 • 具体包括: • 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研究背景与规律 •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体心理规律 •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群体心理规律 • 第五篇,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规律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和行
为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以人们的思想政治 品德和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及依 据这种心理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意义与特征 二、政治教育 • 2、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概念可优化为:思想政治教 育是一定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与其成员, 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 引导其成员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其成员知、情、 意、信、行均衡协调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构 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述定义优点在于:克服了单一主体性弊端, 体现“交互主体性”的现代理念;体现以人 为本的原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 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品 德形成发展规律,强调教育的引导、促进性 质,落脚到受教育者的自教自律和思想品德 的自主构建上。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 导论(概念、研究对象、方法、意义) • 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研究背景与规律 •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体心理规律 •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群体心理规律 • 第五篇: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规律
导论
一、心理与心理学 二、人的心理现象 三、人的心理实质与发展特点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三、与相关学科关系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一、研究意义与特征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 律和本性的科学。
• 上篇——思想品德论:包含思想品德的结 构研究、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研究。
• 下篇——思想教育论:包含教育者施教过 程及规律研究、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接受、 学习)过程及规律研究。
• 思想政治教育其他主干学科和分支学科都 应该从各自实际出发加强对思想品德形成 发展规律和教育对象自教自律规律的深化 拓展研究。
斗牛士在 一场斗牛 里突感不 舒服,第 一位赶来 他身边的 是被他刺 了几剑的 牛,默默 地看他
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表 情 图
二、人的心理现象
三、心理的本质与特点
• 1、心理的本质
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三、心理的本质与特点
• 2、心理发展的特点 • 心理发展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 心理发展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 心理发展具有能动性和历史性 • 心理发展具有继承性和阶段性 • 心理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 心理发展具有共同性和个别性
一、研究意义与主要特征
• (一)研究意义 • 1、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 2、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 • 3、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 4、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 • 5、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
一、研究意义与主要特征
• (二)主要特征 • 1、政治性 • 2、实践性 • 3、融合性 • 4、应用性
•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 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 律的科学。
•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术名称的争议 • 思想道德教育学 • 思想教育学
•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
• 一个规律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政治思 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那规律,人的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的形成规律 思想 关系
导论
第一节 心理与心理学
一、心理与心理学 二、人的心理现象 三、人的心理实质与发展特点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三、与相关学科关系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一、研究意义与主要特征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突出问题
第四,心理和思想都是以 感知为产生基础的,都 是属于意识范畴。
导论
第一节 心理与心理学
一、心理与心理学 二、人的心理现象 三、人的心理实质与发展特点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三、与相关学科关系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与心理学
一、心理与心理学 二、人的心理现象 三、人的心理实质与发展特点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三、与相关学科关系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一、研究意义与特征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研究方法
导论
第一节 心理与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