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操作系统实验项目四
4 论文写作 实验报告

3.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利用国内外数据库查找与课题“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相关的文献,按照科技论文的标准写作格式写出本课题完整的论文结构。
(1)写出你根据本课题制定的检索策略
—所使用的检索数据库
—检索途径
—检索词
(2)按照科技论文的标准写作格式源自出本课题完整的论文结构—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正文(可省略)
—致谢
—参考文献(不少于十篇,至少三篇外文文献)
合肥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姓名:课程名称: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
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年级:
实验四论文写作
一、实验运行环境
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起来的WIN操作系统计算机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论文结构。
•2.使用各种检索数据库和检索方法,完成论文构造。
三、实验要求
1.根据理论课内容检索文献
组织教学技能

度和蔼、民主,对于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
(4)教学提问的基本技能
③待答的技能
◆学会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时间,不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过程中要等待足够时间,教师耐心倾听;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等 待足够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 ◆ 学会听取。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有倾听的耐心、听取回答的内容、听 取学生的思维方式。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好 1.导入方法与新知识联系紧密 2.导入时能自然进入新课题 3.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兴趣 4.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5.面向全体学生 6.感情充沛、表情丰富、语言清晰 总分 中 差 0.20 0.15 0.15 0.20 0.15 0.15
权重
2.教学讲解技能
(1)定义: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运用分析、解释、说明和论证等方式,系 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2)适用场合:从已知到未知,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 (3)教学讲解的作用 ◆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系统快捷地传授知识; ◆ 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4)教学讲解的原则 ◆ 启发性; ◆ 精讲;
①板书的设计技能 ◆把握板书基本类型。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体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关键和主体结构,通常保留到教学结束。副板书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出现的, 比较零碎。 ◆ 理解教材了解学生。 ◆ 精确概括教学内容。 ◆ 选择适当板书形式。纲要式、表格式、图解式、留白式、情节式、主题 式。 ◆ 掌握板书常用的符号直线表示力量刚强、平行线表示事物之间的平行关 系。波浪线表示事物的起伏变化。螺线表示升腾。折线表示一波三折的复 杂变化。虚线表示事物的虚有状态。 ②板书的书写技能 ◆ 会写粉笔字。 ◆ 书写规范美观。 ◆ 掌握一定的字体。 ◆ 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化学编辑器软件在高中有机化学实验辅助教学中的应用——以KingDraw为例

第1期2021年2月No.1February,2021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相关物质种类繁多,结构较为复杂,在教学中涉及对分子空间结构的认识和探索,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1]。
化学实验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承担着使学生认识基础仪器、掌握基本操作的职能,还起到了培养学生基本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的作用。
但在现有的中学化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受到场地、仪器、课时等现实条件的限制,有机化学的相关实验在课堂中的开设率并不高。
教师往往采用板演、课件展示或模型解说等方法进行辅助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向教育的课堂辅助软件正被大量开发与完善。
化学编辑器软件因其功能多样、使用简便等优势,已在高校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正向基础教育领域渗透。
代表性产品之一KingDraw 是一款国产化学编辑器软件,具有分子结构绘制与图像输出、3D 可视化模型建构、化合物数据信息检索等功能以及跨平台、无费用、中文操作界面等优点,能够在中学有机化学教学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1 中学有机化学实验的特征中学化学实验关注化学反应的基础操作、基本原理和典型现象,主要分为训练性实验、原理(验证)性实验及探究性实验。
其中,训练性实验以使学生正确、快速、准确地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主要目的;原理性实验聚焦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化学事实和化学原理,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并加以验证为主要目的,同时在实验中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予以练习和巩固;探究性实验是在前两类实验的基础上设置新的目标导向或问题导向,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总结,得到新的结论或解决原有问题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中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训练性实验涉及有机化学相关仪器的使用技能训练,学生必须在实验室中实际操作、掌握要领,才能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原理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因实验装置较为复杂、操作过程较为烦琐,所需时间较长,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实验与教学辅助可以有效简化实验过程、缩减操作耗时,聚焦实验教与学的关键原理、关键过程、关键现象和关键结论,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移动设备平台开发实验报告模板

软件:Eclipse、JDK、SDK、ADT
3、实验内容和原理:
4、实验方法、步骤:
5、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
6、实验结论:
指导教师评语和成绩评定:
实验报告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4、实验步骤
5、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记录:
无
6、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
7、实验结论:
指导教师评语和成绩评定:
实验报告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移动设备平台开发》课程验证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用户界面设计
实验时间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
同组人员
无
专业班级
1、实验目的
2、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设备平台开发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开课时间: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移动设备平台开发》课程验证性实验报告实验名称Βιβλιοθήκη 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实验时间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
同组人员
无
专业班级
1、实验目的
2、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3、实验内容和原理:
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物理暨普通物理实验室升级改造设备(2020)

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物理暨普通物理实验室升级改造设备(2020)一、项目名称及内容1、项目编号:2020BFQHN008882、项目名称: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物理暨普通物理实验室升级改造设备3、项目地点:安徽省合肥市4、项目单位:合肥师范学院5、项目概况:大学物理暨普通物理实验室升级改造设备采购,详见磋商文件6、资金来源:自行支付7、项目预算:50万元8、项目类别:政府采购货物9、标段(包别)划分:共分1个包二、供应商资格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加磋商。
三、磋商文件的获取1、获取时间:2020年05月26日09:00至2020年06月01日17:302、获取方式:(1)供应商须登录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电子交易系统或安徽(区域)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电子服务系统)查阅磋商文件。
首次登录须持有电子服务系统兼容的数字证书,详情参见电子服务系统办事指南。
(2)磋商文件获取过程中有任何疑问,请在工作时间(9:00-17:30,节假日休息)拨打技术支持热线(非项目咨询):4009980000。
项目咨询请拨打电话(略)。
四、磋商时间及地点1、磋商时间:2020年06月05日 09:302、磋商地点:合肥市滨湖新区南京路2588号要素交易市场A区(徽州大道与南京路交口)4楼49号评标室五、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同磋商时间六、联系方式1.采购人采购人:合肥师范学院地址:合肥市金寨路327号联系人:吴科能电话(略)2.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代理机构:安徽省政采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南京路2588号(徽州大道与南京路交口)六楼联系人:李工电话(略)3.电子交易系统名称: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电子交易系统电话(略)4.电子服务系统名称:安徽(区域)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电话(略)5.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安徽省财政厅地址:合肥市阜南西路238号电话(略)七、其它事项说明1.本项目落实节能环保、中小微型企业扶持等相关政府采购政策。
“茶叶中咖啡因提取”实验教学改进

山㊀东㊀化㊀工㊀㊀收稿日期:2021-02-25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9sjjd36ꎬ2019jxms084ꎬ2019jxtd091ꎬ2020zyrc133)ꎬ合肥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8jxtd01)作者简介:王方阔ꎬ副教授ꎬ硕导ꎬ主要从事化学反应工程等化工专业课程教学ꎬ光催化反应研究ꎮ茶叶中咖啡因提取 实验教学改进王方阔ꎬ于美爱ꎬ林静ꎬ谢冬ꎬ董华泽ꎬ毛萍(合肥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ꎬ安徽合肥㊀230601)摘要:为适应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要求ꎬ对 茶叶中咖啡因提取 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ꎬ将传统的索氏提取法改为常见的浸提法ꎬ采用水提法代有机溶剂提取法ꎬ通过在水中加入少量常用的无机化合物促进咖啡因溶解ꎬ探究了提取剂对咖啡因收率的影响ꎮ该方法操作简单㊁节约时间㊁避免升华时发生碳化ꎬ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ꎬ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ꎮ关键词:咖啡因提取ꎻ水提法ꎻ无机化合物ꎻ教学改进中图分类号:G642.0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21X(2021)10-0202-02ExperimentalTeachingImprovementof"CaffeineExtractionfromTea"WangFangkuoꎬYuMeiaiꎬLinJingꎬXieDongꎬDongHuazeꎬMaoPing(Colle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ꎬHefeiNormalUniversityꎬHefei㊀230601ꎬChina)Abstract:Inordertoadapttotheteachingrequirementsofbasicchemistryexperimentfornonchemistrymajorsꎬtheexperimentalteachingmethodof"caffeineextractionfromtea"wasimproved.ThetraditionalSoxhletextractionmethodwaschangedtothecommonextractionmethod.Thewaterextractionmethodwasusedinsteadoftheorganicsolventextractionmethod.Byaddingafewcommonlyusedinorganiccompoundsintothewatertopromotethedissolutionofcaffeineꎬtheinfluenceoftheextractionagentontheyieldofcaffeinewasexplored.Thismethodiseasytooperateꎬtime-savingandavoidcarbonizationduringsublimation.Itcanstimulatestudents'innovationconsciousnessandfullyenhancestudents'comprehensivepracticalability.Keywords:caffeineextractionꎻwaterextractionꎻinorganiccompoundsꎻteachingimprovement㊀㊀ 茶叶中咖啡因提取 实验项目是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必修内容ꎬ通常采用索氏提取法ꎬ以乙醇为溶剂进行提取ꎮ然而ꎬ随着社会经济发展ꎬ学校实验室条件逐渐得到改善ꎬ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ꎬ为了增加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地有效参与度ꎬ有助于整体提升实验教学质量ꎬ人们在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对该项目实验教学进行探索改进ꎬ如张万民等人系统探究了合适的氧化钙用量和升华温度等影响因素ꎬ使得实验效果明显增加[1-2]ꎻ常艳红等人将超声辅助新技术引入到咖啡因醇提法操作中ꎬ明显节约了实验时间ꎬ提高了提取效率[3-4]ꎻ随后各种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先后被使用ꎬ对提取产品的结构组成进行表征ꎬ能够更加系统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ꎬ有助于拓宽其知识面[5-6]ꎻ同时ꎬ苏育才等人也对该实验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探究ꎬ详细探讨了实验教学中会遇到的细节问题ꎬ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解决措施[7-9]ꎮ近年来ꎬ由于很多普通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转型升本后ꎬ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ꎬ正在全力推进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ꎬ学科专业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ꎬ如很多院校在原有的化学专业基础上ꎬ开设了材料化工㊁高分子㊁制药工程等化学化工大类相关专业ꎬ随之而来的课程体系中原来的«有机化学实验»单独设课变成了«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的一部分ꎬ或者课程学时数大大压缩ꎬ 茶叶中咖啡因提取 项目按照传统方法教学一般需要5~6课时完成ꎬ如变为基础化学实验项目后显然课时得不到满足ꎬ而该项目又因具有重要的的实用意义在教学大纲都会保留下来ꎮ为此ꎬ从实验教学现状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两方面综合考虑ꎬ对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进ꎬ新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实验操作ꎬ而且改进后的实验技术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ꎬ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ꎬ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获得感ꎮ1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查阅文献或实地考察对省内外各普通高校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 茶叶中咖啡因提取 实验项目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ꎬ发现该项目的教学改革探索由于其较强的实用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ꎬ教学方法及效果也随着实验条件及技术设备的改善逐步提高ꎬ但为了适应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实际需要ꎬ仍然存在一些问题ꎮ1.1㊀传统实验方法不够新颖而且耗时较长随着中学化学教学改革ꎬ 茶叶中咖啡因提取 项目在很多高中化学中已作为探究(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来供学生选修ꎬ甚至在2019年该实验项目已经在全国高考理综试卷中出现ꎬ因此ꎬ为了高考知识储备ꎬ很多同学可能通过网络视频已经对相关实验内容进行了学习ꎬ如果再把该实验的传统教学内容放到大学课堂力ꎬ就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ꎬ这也是大学化学实验内容需要不断探索更新的原因之一ꎻ同时传统的实验方法需要5~6各课时ꎬ现在的材料化工类专业都专注于专业综合实验的开展ꎬ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ꎬ自然首先考虑删减基础实验的学时ꎬ所以在学时紧张的情况下就倒逼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ꎮ1.2㊀传统操作技能理论性较强可能不适于工业化应用㊀㊀在传统方法中用到的索氏提取器进行操作ꎬ可以较好教授学时理解和掌握虹吸原理并且可以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ꎬ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ꎬ这一知识点可能学生早已掌握ꎮ通过多次虹吸来实现浸提的耗时占了全部实验时间的一半以上ꎬ索氏提取器价格较高且虹吸管因为玻璃材质很容易被损坏ꎬ如果将其直接应用到工业生产中ꎬ生产规模较小且成本较高ꎬ同时可能也不利于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化应用性思维ꎬ202 SHANDONGCHEMICALINDUSTR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50卷㊀第10期即用简单的技术设备及操作来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ꎬ不一定需要复杂的原理及科学理论去支撑ꎮ1.3㊀安全环保意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传统实验教学中ꎬ已经从安全环保的角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改进探索ꎬ如将原来的酒精灯明火加热改成了电热套加热ꎬ即可以避免火灾事故又可以方便控制加热提取或升华的温度ꎬ且长时间的加热对加热设备也产生安全隐患ꎻ很少出现氯仿类毒性较大的有机溶剂ꎬ但常用的乙醇溶剂还是属于耗能型的化学品ꎬ而且回收需要专门的设备即操作ꎬ同样需要消耗能源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ꎮ2㊀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索ꎬ在借鉴传统方法和操作中如试剂用量㊁加热方式等基础上对实验流程进行了改进(如图1)ꎬ主要体现在用实验用的小功率粉碎机代替原来的研磨ꎬ常用浸提法代替索氏提取法ꎬ升华时用恒温油浴锅代替普通电加热套ꎬ水溶剂代替乙醇溶剂ꎮ尤其是探究了在水溶剂中添加少量常用无机化合物如氢氧化钙㊁氯化钙㊁氯化镁㊁碳酸钠及氯化钠等ꎬ可以明显促进咖啡因在水中溶解ꎬ提高浸提效率ꎮ图1㊀实验流程(1)实验原材料准备阶段ꎬ由老师指导学生使用小功率粉碎机将茶叶进行粉碎ꎬ得到的茶叶粉远比手动研磨的更细小ꎬ有助于在溶剂中浸提ꎮ使学生在基础化学实验中就能接触到机械设备的操作ꎬ同时培养学生 工业生产操作机械化有效提高生产力 工科意识ꎮ(2)浸提阶段ꎬ采用烧杯进行实验ꎬ用玻璃棒进行搅拌ꎬ同时向学生介绍ꎬ烧杯就像是缩小若干倍数的工业反应釜ꎬ玻璃棒就相当于机械搅拌桨ꎬ快速搅拌可以提高浸提或反应速度ꎮ通过简单操作去完成实验内容ꎬ培养学生在今后从事工业化生产中尽可能简化操作的思维ꎮ(3)在探究溶剂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时ꎬ首先选择纯水(实验室二次蒸馏水)与自来水进行对比实验ꎬ发现纯水浸提实验中几乎得不到咖啡因晶体ꎬ自来水浸提实验中可得到少量产物ꎬ滤纸表面粘附薄薄一层ꎬ表明自来水要比纯水的提取效果稍好ꎬ但得到的晶体仍较少ꎮ综合分析ꎬ可能是因为自来水中矿物元素钙㊁镁㊁钠㊁氯㊁OH-㊁CO2-3等可能对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由促进作用ꎮ为此ꎬ在纯水中加入无机化合物无水氯化钠㊁氯化镁㊁氯化钙㊁碳酸钠㊁氢氧化钙各1g进行对比实验ꎮ其他实验条件不变ꎬ依据所得到的咖啡因的产量比较分析实验结果ꎮ加入三种氯化物是基于自来水中含有氯ꎬ选择三种金属离子的氯化物进行实验ꎬ结果发现ꎬ含有三种金属离子的氯化物水溶液为提取剂时ꎬ都只能得到较少产物ꎻ加入无水碳酸钠提取得到产品稍多一些ꎮ而加入氢氧化钙后ꎬ提取得到较长的针状晶体ꎬ相比于前面各种情况ꎬ这时得到的晶体量是最多的ꎮ其结果表明加入的无机盐离子可能促进咖啡因的提取ꎬ并且加入氢氧化钙时提取效果最好ꎮ通过在水提取剂中加入无机物质来提高提取效率的思路ꎬ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ꎬ培养其在科学研究或工业生产中要通过提取或反应等生产工艺的改进来提高生产力ꎬ突出工科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ꎮ(4)在升华过程中ꎬ用恒温油浴锅加热代替传统的电热套加热ꎬ将温度设置到180ħ左右ꎮ由于电炉温度不好控制ꎬ易碳化ꎬ得到的晶体量相对较少ꎬ当用油浴恒温加热时ꎬ避免了试验过程中咖啡因的烧焦或碳化现象ꎬ通常得到的晶体量更多ꎬ且晶形外观更规则ꎮ对于实验中经常因加热温度很难控制而导致升温碳化ꎬ培养学生在工业生产中善于通过技术改进来提高生产效益ꎬ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ꎬ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ꎮ3㊀结语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ꎬ通常要结合授课对象及专业背景情况ꎬ合理的进行教学内容改革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和基于专业特点的思维方式ꎬ促进其在后续课程学习中思想理念上和操作技能上都能衔接ꎬ使所学实验操作技能真正起到基础性的作用ꎬ并且不可或缺ꎮ通过一个实验项目的教学改革来带动课程乃至整个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ꎬ使材料化工等工科专业教育教学能够真正从生产实际出发ꎬ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ꎮ参考文献[1]张万明ꎬ坤燕昌.自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教学探索与研究[Jə.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ꎬ2005ꎬ19(3):77-78.[2]刘立增ꎬ孟宪昉ꎬ郭俊杰.提取咖啡因实验绿色化教学的实践[J].实验室科学ꎬ2015ꎬ18(5):74-76.[3]常艳红ꎬ施小宁.超声辅助萃取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教学探索与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ꎬ2010(3):24-26.[4]张凤秀ꎬ朱林ꎬ张光先.实验教学中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茶叶咖啡因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8ꎬ43(4):63-68.[5]李静ꎬ王惠泽ꎬ刘艳红ꎬ等.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ꎬ2015ꎬ32(1):54-57.[6]谢一凡ꎬ刘慧中ꎬ杨若林ꎬ等.咖啡因提取的综合性实验教学[J].化学教育(中英文)ꎬ2019ꎬ40(12):40-43.[7]苏育才.二次实验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以«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一课为例[J].教学与管理ꎬ2013(11):74-76.[8]杨清香ꎬ靳清贤.浅谈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 以«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的改进谈提高实验效果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广东化工ꎬ2015ꎬ42(22):205-207.[9]张小丽. 应用化学基础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为例[J].山东化工ꎬ2018ꎬ47(1):92-94.(本文文献格式:王方阔ꎬ于美爱ꎬ林静ꎬ等. 茶叶中咖啡因提取 实验教学改进[J].山东化工ꎬ2021ꎬ50(10):202-203.)302 王方阔ꎬ等: 茶叶中咖啡因提取 实验教学改进。
合肥师范学院锦绣校区食堂管理系统

合肥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期末论文合肥师范学院锦绣校区食堂管理系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二班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成绩计算机学院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前言 (4)2需求分析 (4)2.1系统功能分析 (4)2.2 系统性能分析 (5)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2.4数据流程图 (6)3. 总体方案设计 (10)4数据库设计 (11)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11)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2)5详细设计 (15)5.1 开发业务逻辑处理组件 (15)5.2 开发基本界面组件 (15)5.3界面端应用程序设计 (17)5.3.1 公共模块的设计 (17)5.3.2用户登入模块的设计 (18)5.3.3 添加主界面模块 (18)5.3.4 用户管理模块 (19)5.3.5经营分析模块 (19)总结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1摘要学校食堂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
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
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容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使用了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最后的可行系统。
关键字:Visual Basic、食堂管理、管理系统。
2AbstractSchool canteens management system is a typi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database background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and front-e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spects. With regard to the former request to establish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of strong, good for data security. For the latter request applications fully functional, easy to use and so on.After analysis, I use Microsoft's Visual Basic development tools, provided by the use of its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tools, in particular the window of this data can be convenient and simple manipulation of the intelligence database objects, first establish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pplication of the prototype system, and then, the initial prototype system needs iteration, and constantly revised and improved, until the final formation of a viable system.Keyword: Basic Visual, canteen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31前言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
信号检测法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法—有无法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了信号检测论的有无法,考察了一名心理系本科生在文本材料和图片材料下的辨别力和判定标准的大小。
实验发现:被试在文本材料上的学习优于图片材料上的学习。
关键字:信号检测论有无法辨别力d’判定标准1.前言信号检测论是现代心理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假设人们对刺激进行感知时,干扰也总是存在的,即人作为一个接受者对刺激的辨别问题可等效于在噪音中检测信号的问题。
信号检测论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系统中信号接收问题,在心理学中它是借助数学的形式描述”接收者”在某一观察时间内将掺有噪音的信号从噪音中辨别出来.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将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过程看做是信息处理系统,应用信号检测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原理进行分析。
在心理学领域中,信号检测论所指的信号可以理解为刺激。
在信号检测论中,噪音就是对信号检测其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对信号起干扰作用的因素都可以当成噪音。
信号检测论把刺激的判断看成对信号的检查,并做出决策的过程。
感觉过程是神经系统对信号或噪音的客观反应,它仅取决于外在刺激的性质,即信号和噪音之间的客观区别;而决策过程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信号检测论认为:被试觉察信号有一个中枢神经效应,这种效应随着每次刺激呈现,时刻都在变化。
信号总是在噪音的背景上产生,信号的影响和噪音的影响都被假定为正态分布,这两种分布由于信号比噪音微弱或增强,故有一定的重叠,而使信号和噪音都可能引起同一程度的感觉。
人类觉察是建立在统计决策论的基础上,就是说被试选择一个标准,当给定的刺激超过这个标准时,被试就反应“有”,否则说“无”.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有三种: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
有--无法实验是信号检测实验的基本形式。
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属于信息论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象是信号传输系统中的信号接收部分。
它借助于数学形式,分析信号接收者如何把信号从噪声中提取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项目四进程通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什么是消息,熟悉消息传送原理。
2.了解和熟悉共享存储机制。
3.掌握消息的发送与接收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根据消息传送机理,使用系统调用msgget( ), msgsnd( ),
msgrev( ), 及msgctl( )编制一长度为1k的消息发送和接收的
程序,要求在程序中完成10次消息的发送和接收,每次发送
消息结束和接收消息结束都需给出相应的屏幕提示,且每次
发送的的内容不少于一个字符,并能在接收端输出。
2.根据共享存储区原理,使用系统调用shmget( ), shmat( ),
shmdt( ), 及shctl( )编制程序,要求创建一个长度为1k的共
享存储区,并完成10次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每次发送数据结
束和接收数据结束都需给出相应的屏幕提示,且每次发送的
的数据应能在接收端输出。
三、源程序及运行结果
1、源程序:
//server_ex.c 接收端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msg.h>
#include <sys/ipc.h>
#define MSGKEY 75
struct msgform
{
long mtype;
char mtext[1024];
}msg;
int msgqid;
void server( )
{
msgqid=msgget(MSGKEY,0777|IPC_CREAT); /*创建75#消息队列*/ do
{
msgrcv(msgqid,&msg,1024,0,0); /*接收消息*/
printf("%d ",msg.mtext[0]);
printf("(server)received\n");
//sleep(1);
}
while(msg.mtype!=10);
//sleep(1);
msgctl(msgqid,IPC_RMID,0); /*删除消息队列,归还资源*/ exit(0);
}
int main( )
{ server( );
}
//client_ex.c 发送端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msg.h>
#include <sys/ipc.h>
#define MSGKEY 75
struct msgform
{
long mtype;
char mtext[1024];
}msg;
int msgqid;
int i;
void client()
{ msgqid=msgget(MSGKEY,0777); /*打开75#消息队列*/ for(i=0;i<=9;i++)
{
msg.mtype=i+1;
msg.mtext[0]=i;
printf("(client)sent\n");
msgsnd(msgqid,&msg,1024,0); /*发送消息*/
sleep(1);
}
exit(0);
}
int main( )
{ client( );
}
运行结果:截图
2.源程序:
//server_ex.c 接收端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SHMKEY 75
int shmid,i;
int *addr;
void server( )
{ shmid=shmget(SHMKEY,1024,0777|IPC_CREAT); /*创建共享存储区*/
addr=shmat(shmid,0,0); /*获取首地址*/
do{ *addr=-1;
while (*addr==-1);
printf("%d",*addr);
printf(" (server) received\n");
}while (*addr!=0);
shmctl(shmid,IPC_RMID,0); /*撤消共享存储区,归还资源*/
exit(0);
}
int main( )
{ server( );
}
//client_ex.c 发送端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hm.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SHMKEY 75
#define NUM 10
int shmid,i;
int *addr;
void client( )
{ int i;
for(i=1;i<=NUM+1;i++){
shmid=shmget(SHMKEY,1024,0777); /*打开共享存储区*/ addr=shmat(shmid,0,0); /*获得共享存储区首地址*/ while (*addr!=-1);
printf("(client) sent\n");
*addr=i;
}
*addr=0;
exit(0);
}
int main( )
{ client( );
}
运行结果:(截图)
四、实验分析与总结
对实验运行结果进行分析:试比较实验中两种方法实现进程通信的不同之处。
答:消息队列的建立比共享区的设立消耗的资源少.前者只是一个软件上设定的问题,后者需要对硬件操作,实现内存的映像,当然控制起来比前者复杂.如果每次都重新进行队列或共享的建立,共享区的设立没有什么优势当消息队列和共享区建立好后,共享区的数据传输,受到了系统硬件的支持,不耗费多余的资源;而消息传递,由软件进行控制和实现,需要消耗一定的CPU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享区更适合频繁和大量的数据传输. 消息的传递,自身就带有同步的控制.当等到消息的时候,进程进入睡眠状态,不再消耗CPU资源.而共享队列如果不借助其他机制进行同步,接受数据的一方必须进行不断的查询,白白浪费了大量的CPU。
总结:message的传送和控制并不保证完全同步,当一个程序不在激活状态的时候,它完全可能继续睡眠,造成了上面的现象,在多次send message 后才recieve message。
这一点有助于理解消息传送的实现机理。
对于共享存储区通信当client端发送了数据后,并没有任何措施通知server端数据已经发出,需要由client的查询才能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