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电图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脑电图分析ppt课件

小儿脑电图分析ppt课件
电),以鉴别各种小儿发作性疾病,协助临床 确定小儿癫痫的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类型。 • 诊断睡眠障碍、判断昏迷与脑死亡。
小儿脑电图分析
小儿EEG描记方法及要求
• EEG室应安静隔音,并有屏蔽装置和专用有效的接地装 置,以去除各种外界干扰
• EEG仪记录笔最好在16支以上,至少8支 • 正常清醒EEG描记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应包括睁闭眼、
闪光刺激、过度换气等状态的描记 • 睡眠EEG最好记录到清醒-自然睡眠-唤醒(或自醒)的
全过程,并记录到NREM睡眠Ⅱ期或更深的睡眠
小儿脑电图分析
小儿EEG描记方法及要求
• 患儿检查前应洗头,避免空腹 • 检查前避免服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或镇静剂,以减
少药物对脑电活动的影响 • 癫痫患儿已服用抗癫痫药物者检查前不必停药,以防
不使用“轻度”、“中度”、或“中度”异常的结论, 这一点与对成人EEG的判断标准不同
小儿脑电图分析
正常小儿脑电图
• 背景活动 基本脑波频率及波幅在相应年龄的 正常范围内,调节正常,无明显不对称。
• 睡眠 睡眠周期及睡眠波正常出现。 • 诱发试验 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无
异常反应。 • 阵发性活动 无限局性或广泛性病理波发放。
止发生癫痫的严重发作 • 申请者应注明服药种类、剂量及时间以供阅图时参考
小儿脑电图分析
正常小儿脑电图年龄特征
• 整个小儿时期EEG都经历着不断地成熟性变化,如δ-刷
形波、TA图形和一过性正常棘、尖波分别于44周CA、46周CA和 48周CA前完全消失
• 围产期是EEG成熟变化最快时期,EEG图形取决于孕龄 (CA=胎龄+生后周龄)而不是生后年龄
各种棘波的出现方式
小儿脑电图分析

小儿脑电图基础与临床课件

小儿脑电图基础与临床课件

癫痫样波每隔2~10秒反复爆发,间隔时间大致相同, 称周期样发放,多见于婴幼儿癫痫性脑病

一侧性周期性癫痫样放电 (PLED) 表现为一侧半球高 大尖波的周期性发放,见于脑血管病或新生儿严重颅
内出血的急性期,常为一过性图形,多在 1-2 天内转
变为其他异常
男,6岁,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复合性高波幅慢波、尖波以6-10秒的周期反 复出现
一个慢波之后紧跟着一个尖波 尖慢波的意义与棘慢波相似
尖波、尖慢综合波呈节律发放
高峰节律紊乱

所有大脑皮质区毫无规律、毫无次序地出现高波幅 慢波及棘波

棘波的持续时间及出现部位经常变化 皮层电压接近完全无序的杂乱表现 主要见于婴儿痉挛症、早期癫痫性肌阵挛性脑病等
典型高幅节律紊乱
爆发-抑制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癫痫样放电最常见于癫痫病人,但尚可见于下列几种情况:

非癫痫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脑肿瘤、炎症、变性、脑 血管意外急性期、 Tourette综合征等

精神病患者
正常儿童 清醒EEG出现率为1.1%-6.8%;睡眠EEG 出现率为8.7%。 异常放电出现 最多于Rolandic区、其

昏迷 (1) 慢波型昏迷 (2) α 型昏迷 (3) β 型昏迷 (4) 纺锤型昏迷
男、11岁、浅昏迷状态、弥漫性中高幅1-2Hz活动
男,12岁,NREMⅠ期,双侧中央、顶区出现高波幅顶部尖波,可为负相波、正相波或双相波, 状如驼峰,儿童型波幅较高、时限较短,酷似异常尖波,可单个或成串出现,也可波及其他导 联或左右不同步、不对称地出现
男,12岁,NREMⅡ期,双侧额、中央区为主出现 12-14Hz梭形 纺锤波,慢速眼球运动,下颌肌电存在

脑电图基础知识65756ppt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65756ppt课件
精选
(二) 正常睡眠期脑电图
思睡期慢波活动 顶尖波 纺锤波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 觉醒反应
精选
思睡时慢波活动:
思睡早期出现的高度同步化电活动,
在深睡唤醒时也出现。 最早在2个月出现,多在6---8个月出
现,9个月明显,4岁时呈阵发性出现, 9岁以后逐渐减少。
精选
精选
精选
顶尖波:
为浅睡期(NREM睡眠Ⅰ~Ⅱ期)的特征 性波形。
精选
脑电图的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试验 睁闭眼反应 过度换气 闪光刺激
精选
癫痫的脑电图
发作间期: 脑电图的表现形式为单个或孤立的棘 波\尖波和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多 棘慢波,表示病灶存在.
发作期: 可见明显不同于背景活动的脑电活动, 通常为单一节律性波,或波幅突然降低 \弥漫性不规则慢波或快波\假性正常 化.
出现在双侧中央、顶区的高幅负相尖波, 可单个或成串出现,双侧对称或不对称, 同步或不同步。
5---7个月开始出现。
精选
精选
纺锤波:
是NREM睡眠Ⅱ---Ⅲ期特征性波形,为双 侧额、中央、顶区为主12---14Hz梭形节 律。
明显的14Hz纺锤波最早见于1.5---2个月, 3个月时最明显, 持续时间很长,5个月 时持续时间缩短。
深度睡眠期(Ⅳ期): 2Hz以下高波幅δ波占 50%以上
快速眼动期(REM期):低至中波幅混合波
精选
异常脑电图:
阵发性异常
背景活动异常
棘波、尖波、 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 阵发性慢波
精选
背景活动:
指脑电图记录中持续存在占优势的脑电活动。
脑波活动减少或消失 脑电活动频率减慢或增快 脑电节律的改变 脑电活动波幅的改变 脑电活动波形的改变

小儿脑电图简介ppt课件

小儿脑电图简介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5
慢波波幅3-8岁最高,最高达800µv,以7-8岁 为多见,11-12岁后降至500µv,而脑波频繁 深呼吸前后只有0.5Hz之差。有人认为,HV 中这种高波幅慢波反应只作为疑有痉挛因 素,更重要的是观察HV停止半分钟后背景 脑波的反应,是否已经恢复到HV以前的水 平,则更有临床意义。深呼吸中如出现癫 痫波,此为特异性改变,在癫痫失神发作 易诱发。
完整版ppt课件
7
轻睡期:此期以出现纺锤波为特点,其频 率随年龄增长而稍有变慢,新生儿双顶区 明显,2个月后双中央区明显,左右同步 但对称性稍差,纺锤波在2-4岁时其波幅明 显增高,呈高幅尖化表现。
中睡期:此期的特点是纺锤波频率变慢, 波幅逐渐降低,背景被以1-3Hz大慢波为 主,快波消失。
完整版ppt课件
1.频率由慢逐渐变快 2.由不规则到规则 3.由不对称到对称 4.由低幅逐渐变为高幅,再由高幅降到同正常人
一致
5.由从不稳定到稳定 6.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从有反应到反应
正常
完整版ppt课件
3
二、正常小儿觉醒脑电图
1.新生儿(一个月内)
以1.5-3Hz,20-50µv的不规则和复合慢波为 背景,慢波上重叠4-6Hz及 14-22Hz低波幅θ 和β活动,无明显节律性,各部位区别不明 显。足月新生儿活化睡眠时间占50%,安静 睡眠时间约占40%,活化睡眠脑电图呈连续 性,安静睡眠状态脑电图呈非连续性,活 化和安静睡眠的相对连续时间,可因某些 病而有所延长或缩短
小儿脑电图简介
完整版ppt课件
1
小儿脑电图与成人不同,正常与异常 的标准有较大的差别,儿童不同年龄 组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也不相同,即使 年龄相同,个体也有很大差异,要了 解儿童脑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熟悉 儿童脑波的发展变化显得特别重要。

《小儿脑电图分析》课件

《小儿脑电图分析》课件
02
简要介绍小儿脑电图分析的发展 历程和应用现状。
脑电图的基本概念
解释脑电图的概念、原理和记录方法 ,让观众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
介绍脑电图的波形、分类和解读方法 ,为后续的小儿脑电图分析打下基础 。
02
小儿脑电图的特点
小儿脑电图与成人脑电图的差异
01
02
03
波形
小儿脑电图的波形与成人 存在明显差异,如α波和β 波的幅度和频率有所不同 。
小儿脑电图的正常范围需要根据年龄 、性别和生理状况进行判断,如新生 儿期脑电图以δ波为主,随着年龄增 长逐渐过渡到α波和β波。
小儿脑电图的睡眠周期与成人有所不 同,包括REM和非REM睡眠阶段,每 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波形表现。
小儿脑电图的异常表现
癫痫发作
小儿脑电图的异常表现之 一是癫痫发作,表现为棘 波、慢波或爆发性节律等 异常波形。
,便于后续分析。
伪迹消除
识别并消除与脑电信号 无关的伪迹,如眼动、
肌电等干扰信号。
特征提取
从脑电图信号中提取出 与癫痫等脑部疾病相关
的特征信息。
信号编码与存储
将处理后的脑电图信号 进行编码并存储,便于
后续分析和共享。
脑电图的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
观察脑电图信号的波形、幅度、频率 等特征,初步判断脑电活动的状态。
脑电图信号处理
研究新的脑电图信号处理方法,如滤波、降噪、特征提取等,以提 高脑电图信号的质量和可读性。
多模态融合
将脑电图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如MRI、CT等)进行多模态融合, 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脑功能和结构信息。
研究方向与展望
临床应用拓展
进一步探索脑电图在小儿神经系 统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

小儿脑电图电极安放ppt课件

小儿脑电图电极安放ppt课件
•睡眠EEG最好记录到清醒-自然睡眠-唤醒(或自醒)的 全过程,并记录到NREM睡眠Ⅱ期或更深的睡眠
小儿脑电图电极安放
小儿EEG描记方法及要求
• 患儿检查前应洗头,并进行睡眠剥夺,检查前避免服 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或镇静剂,以减少药物对脑电 活动的影响
• 癫痫患儿已服用抗癫痫药物者检查前不必停药,以防 止发生癫痫的严重发作
•目前我科使用脑电图机器 共16个头皮电极和2个耳极
小儿脑电图电极安放
电极命名的基本原则
• 头皮电极的代表数码用国际通用阿拉伯数字 • 左半球为奇数,右半球为偶数 • A1和A2代表左右耳垂或乳突 • 电极的位置根据颅骨标志测量后确定,尽可能与
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正比例,电极的准确位置应当 的分布在头颅的各个部位。 • 电极名称根据脑解剖部位命名,如额、颞、顶、 枕等,常以各个部位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F、 T、P、O等表示。
小儿脑电图电极安放
电极以及国际10-20标准电极放 置系统
•电极:安置在头部用以导出脑电活动的导体。
•头皮电极: 优点:良好导体,易安置固定
不给患儿带来痛苦 长时间反复使用不易磨损 常用的为:盘状电极,效果最好 电极保持干净,小记儿脑录电图传电染极安病放人后,采取消毒措施
电极以及国际10-20标准电极放 置系统
安放完成图
小儿脑电图电极安放
参考电极导联
•安置头皮上的电极称为记录电极或探测电极 •耳极或其他相对零电位的电极,称为参考电极或 无关电极。 •理论上参考电极为零电位。 •记录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反应记录电 极电位的绝对值。 •实际身体表面不存在绝对零电位,
仅能选择耳垂、鼻尖或乳突等, 受脑电及其它生物影响较小的部 位称为参考电极的位置。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
进入NREM 或REM睡眠期。
正常睡眠脑电图
潜伏期(思睡期):清醒状态时α波幅降低, α 节律解体,低波幅θ波,阵发θ节律.
浅睡期(Ⅰ期):在α解体的基础上出现顶尖 波.
轻度睡眠期(Ⅱ期):α波消失,出现12--14Hz睡眠纺锤波,以额、中央区为主.
中度睡眠期(Ⅲ期):2Hz以下高波幅δ波占 20%---50%,仍有睡眠纺锤波.
深度睡眠期(Ⅳ期): 2Hz以下高波幅δ波占 50%以上
快速眼动期(REM期):低至中波幅混合波
异常脑电图:
阵发性异常
背景活动异常
棘波、尖波、 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 阵发性慢波
背景活动:
指脑电图记录中持续存在占优势的脑电活动。
脑波活动减少或消失 脑电活动频率减慢或增快 脑电节律的改变 脑电活动波幅的改变 脑电活动波形的改变
儿童失神癫痫
发作期: 双侧同步对称3Hz为主(2---4Hz)棘慢 波爆发,突发突止. HV可诱发. 发作间期: 少量单发全导棘慢波,有时限局在额 区,背景活动正常.
Lennox-Gastaut综合症
发作期:
不典型失神→全导不规则棘慢波\慢波爆发. 失张力发作→低电压快活动\一过性电抑制\ 棘慢波或慢波爆发. 强直发作→10---20Hz左右快节律爆发. 肌阵挛发作→全导高幅多棘慢波爆发\广泛 性电压降低.
后位慢波节律:
2.5---4.5Hz中高幅慢活动,非恒 定地出现于某一侧α节律中。
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枕区α节律中插入的单个慢波。
儿童后头部慢波与异常慢波鉴别
对睁闭眼试验的反应 不出现在其他部位、其他状态 出现的年龄
(二) 正常睡眠期脑电图
思睡期慢波活动 顶尖波 纺锤波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 觉醒反应

小儿脑电图分析医学PPT课件

小儿脑电图分析医学PPT课件
活动基本正常。 发作间期为一侧或双侧枕区棘波或棘慢
波发放,闭眼时出现或增多,睁眼时抑 制或减少。 发作间期图片
45
枕叶癫痫发作间期
46
枕叶癫痫发作期
47
颞叶癫痫
EEG背景活动可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 发作间期颞区少量棘波、尖波或不对称
性慢波,很多患儿无异常电活动。 发作期常见一侧或双侧颞区5-7Hz中-高
6
频率
每一个脑波从波谷至下一个波谷为一个周期, 相同周期的脑波在一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数叫 频率。 基本脑波按频率分为4个频带:δ频带(03.5Hz)、θ频带(4-7Hz)、α频带(8-13Hz)、 β频带(14-30Hz)。
7
脑波频带
8
波幅
为从波谷至波顶的垂直距离(mm),根据 标准电压换算成μV。
发棘慢波,常呈持续性出现。放电指数 可达50%-80%以上。
54
获得性癫痫失语睡眠期EEG
55
获得性癫痫失语清醒期EEG
56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某些局限性
一、有癫痫临床发作但无癫痫样活动脑电图: 约一半左右癫痫患儿在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 中缺乏癫痫波发放。加上睡眠等多种诱发试 验,依然有20-30﹪的患儿无癫痫波发放。
39
高峰节律紊乱
40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大田原综合征) 和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这两种综合征 的EEG均以爆发-抑制为特 征,前者的发作形式为反复成串的强直 性痉挛,后者主要表现散发游走的片段 性肌阵挛、全身性肌阵挛及部分运动性 发作。
爆发-抑制图形的爆发段为持续1-3秒的 高波幅慢波爆发,其中可夹杂棘波或尖 波,抑制期接近平坦电位,持续3-4秒。
脑电图的概念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具有生物电活动,来 自皮层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自发 性脑电活动。这种脑电活动通过脑电图 机放大300万倍描记下来即形成脑电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诱发反应,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睁闭眼试验: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睁眼 时背景节律抑制现象逐渐加强,从不抑制 到抑制,从抑制不完全到抑制完全,大脑 发育不全儿,背景节律往往不抑制或抑制 不完全,视反应(1-3岁阶段应出现视反应) 以七岁以后逐渐稳定,儿童常见睁眼时Mu 节律发放,双中央区出现类α波节律纺锤, 这种现象要根据病史
3.病理波的出现,所谓病理波即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在儿童脑电图中,即使存在上述 的波形,也不能一概认为是异常,同样也应考虑 各种年龄中的某些生理情况的可能性,胎龄25-31 周的早产新生儿,正常棘波和尖波放电与异常的 惊厥性放电很难区别,总的来说,惊厥放电具有 重要重复性、节律性、持续性和局灶性,正常棘 波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为一过性。足月新生儿一 过性尖波亦可见到。一过性尖波如有以下情况应 视为异常:一过性尖波之后有背景抑制。一过性 尖波重复性出现或出现于某些不常见的部位。儿 童在疲倦和饥饿等生理改变情况下亦可见一过性 尖波。
声、光刺激:闪光刺激除了肌阵挛发作外, 诱发癫痫波的阳性率并不高,睡眠时对光 的刺激敏感性降低,所以必须在清醒下进 行,节律同化是正常反应,如果节律同化 左右不对称,尤其一侧缺如,常预示该侧 为病变侧,可作为潜在性脑损害侧判断的 依据。声刺激可有效诱发颞叶癫痫波,对 睡眠中儿童可观察睡眠波(K综合波)反应。
1.背景波异常否,与同龄儿童比较其波率、 波形、波幅、分布、对称性及稳定性及出 现方式。
2.睡眠脑电图除依照脑电图背景分析外,还 应该观察实际睡眠程度与脑电图符合情况, 睡眠纺锤(新生儿部分可见,二个月应出 现,三个月100%出现,对缺失者应在三个 月后随访)的发放和觉醒波(无反应者提 示发育延迟)出现情况。
4.学龄期儿童
7-8岁时,枕部α节律为8-9Hz,波幅达到100µv以上, 不稳定,枕部θ波非节律性出现。
9岁以后,枕部不再出现θ节律,且α节律以9-10Hz 为主。
10岁以后,α节律以10-12Hz之间。
13岁以后,基本接近成人脑电图,双侧枕区α波波幅 达稳定在100µv以内,平均波幅在50-80µv左右。
一致 5.由从不稳定到稳定 6.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从有反应到反应
正常
二、正常小儿觉醒脑电图
1.新生儿(一个月内)
以1.5-3Hz,20-50µv的不规则和复合慢波 为背景,慢波上重叠4-6Hz及 14-22Hz低波 幅θ和β活动,无明显节律性,各部位区别 不明显。足月新生儿活化睡眠时间占50%, 安静睡眠时间约占40%,活化睡眠脑电图 呈连续性,安静睡眠状态脑电图呈非连续 性,活化和安静睡眠的相对连续时间,可 因某些病而有所延长或缩短
三、正常小儿睡眠脑电图
入睡期(思睡期):2岁以后儿童可见成群 出现间隙高波幅慢波,称超同步化慢波, 呈阵发或爆发。在脑电图上此期称涟波期。
非常浅睡期:在4-5个月以后,中央及顶区 可见100µv高波幅尖波样波,为早期峰波, 亦称中央区顶尖波,在2-4岁时最明显,1214岁以后逐渐接近成人峰波,其主要特点 是左右对称同步性出现。
2-3岁以后,顶枕部5-7Hz的θ较稳定,间或δ节律 散发。3岁以后枕部的α节律的平均周波数增加, 但仍有较多4-7Hzθ节律出现,此阶段反应已具备, 睁眼时后头部脑波受抑制。
3.学龄前儿童(4-6岁)
θ波周期逐渐缩短,α节律枕部优势逐渐形成,这 个时期是大脑发育的一次飞跃,从θ活动向α节律移 行时期。
2.幼儿
1-3个月幼儿,以2-3.5Hz,中等波幅为背景,波 形不规则,中央区有4-6Hz节律,三个月后,枕部 可见4Hz优势活动,但无节律性。
6月-1岁:以3.5-6Hzθ波为主,后头部可见α活动, 但不规则(3个月后4-5Hz),6个月后枕部节律开 始变明显,1岁后有较稳定的-8Hz高幅节律。
过度换气(HV):HV个体差异很大,尤其 儿童在深呼吸中出现高波幅同步化慢波阵 发或持续性发放,一般不要轻易作异常判 断,有人分析150例正常儿童过度呼吸慢波 变化:阵发性慢波,HV前出现率5%以下, HV中达80%左右,各年龄组差异不超过 10%,持续性高波幅慢波HV前为0,而HV 中5-6岁高达40%,其他年龄组也在10%左 右,
小儿脑电图简介
小儿脑电图与成人不同,正常与异常 的标准有较大的差别,儿童不同年龄 组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也不相同,即使 年龄相同,个体也有很大差异,要了 解儿童脑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熟悉 儿童脑波的发展变化显得特别重要。
一、儿童脑波发展的特点
小儿脑电图随着年龄增长有以下变化规律: 1.频率由慢逐渐变快 2.由不规则到规则 3.由不对称到对称 4.由低幅逐渐变为高幅,再由高幅降到同正常人
觉醒反应:2个月以前的婴幼儿不明显,3个 月以后出现大慢波觉醒反应,1-2岁时觉醒反 应为高幅慢波后有连续3-4Hz的正弦样波波群 出现,随年龄的增加,慢波后的连续波率逐渐 加快,真正的成人K综合波的出现要到10岁以 后。
四、小儿异常脑电图的表现
对成人异常脑电图判断标准及其分级现已 较为明确,而对儿童异常脑电图及其分级 判断标准,尚缺乏较为完整的统一,儿童 脑电图与成人脑电图比较,其脑波的频率、 振幅、对称性及稳定性随年龄的变化而异, 因此分析判断小儿脑电图时,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慢波波幅3-8岁最高,最高达800µv,以7-8 岁为多见,11-12岁后降至500µv,而脑波 频繁深呼吸前后只有0.5Hz之差。有人认为, HV中这种高波幅慢波反应只作为疑有痉挛 因素,更重要的是观察HV停止半分钟后背 景脑波的反应,是否已经恢复到HV以前的 水平,则更有临床意义。深呼吸中如出现 癫痫波,此为特异性改变,在癫痫失神发 作易诱发。
轻睡期:此期以出现纺锤波为特点,其频 率随年龄增长而稍有变慢,新生儿双顶区 明显,2个月后双中央区明显,左右同步 但对称性稍差,纺锤波在2-4岁时其波幅 明显增高,呈高幅尖化表现。
中睡期:此期的特点是纺锤波频率变慢, 波幅逐渐降低,背景被以1-3Hz大慢波为 主,快波消失。
深睡期:纺锤波消失,背景节律为左右不同步 的0.5-3Hz高幅不规则的大慢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