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医护理
颈椎病病人的中医护理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活动方式
定时休息
制定合理的工作和学习计划,安排适 当的休息时间游泳、瑜 伽、慢跑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 缓解颈部疲劳。
颈部锻炼
进行颈部肌肉的锻炼,增强颈部肌肉 的力量和稳定性,有助于缓解颈椎压 力。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颈部前后左 右活动、耸肩运动等。
内服中草药方剂组成及功效说明
1 2 3
常见内服中草药方剂
包括桂枝加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具有祛 风散寒、舒筋活络、益气养血等功效。
方剂组成及作用
方剂通常由多味中草药组成,如桂枝、葛根、黄 芪、当归等,各味药物相互配伍,共同发挥治疗 作用。
功效说明
内服中草药方剂主要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 ,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从而达到 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营养补充剂使用指导
营养补充剂选择
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颈椎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补充剂,如钙片、维生 素D滴剂等。但需注意,营养补充剂不能替代日常饮食,只能在饮食基础上起到辅助作
用。
使用方法与剂量
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应严格按照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进行。过量使用可能导致 不良反应或副作用,而剂量不足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04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 法介绍
针灸治疗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针灸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操作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操作,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感染。患者需保持舒适体位, 避免在过饥、过饱、疲劳或精神紧张时进行针灸。针灸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
气滞血瘀型
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 等。
颈椎病的中医健康护理

呼吸放松法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以达 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音乐疗法
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舒缓、轻 松的音乐,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
绪。
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引导患者逐步放松全身肌肉,缓 解身体紧张状态。
家属参与护理工作,共同关爱患者
家属心理支持
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关心和支持患者。
家属协助康复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鉴别诊断
颈椎病需与颈部肌肉劳损、颈部外伤、颈部肿瘤等疾病进行 鉴别诊断。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颈椎病在成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等人群。
危害程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颈椎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瘫痪、失明等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颈椎病至关重要。
营养补充品选择
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颈椎病患者 可适当选择钙剂、维生素D等营养补充品 ,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素的需求。
VS
注意事项
在选择营养补充品时,应注意产品的质量 和剂量。避免过量摄入或滥用营养补充品 ,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定期 监测身体指标,确保营养补充品的安全有 效。
PART 05
方剂选用根据患者具体证型而定,如 风寒湿痹型可选用祛风散寒方剂,气 滞血瘀型可选用活血化瘀方剂。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针灸治疗颈椎病具有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常用穴 位包括风池、大椎、肩井、曲池
等。
拔罐治疗可通过负压作用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 痛,常配合针灸使用以增强疗效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制定个性化的药膳调理方案。如气血不足型颈椎病患者可选用当归、红枣 、枸杞等药材炖汤食用;肝肾阴虚型颈椎病患者可选用桑葚、黑芝麻、核桃等食材煮粥食用。
项痹(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 (三)饮食护理 • 忌寒冷油腻辛辣之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 通畅。 • 1、风寒湿证:宜食祛风散寒之品。如荷叶粥、苡米粥等。 • 2、血瘀气滞:食活血化瘀之品。如橙子、刀豆、桃仁等。 • 3、痰湿阻络:食化痰利湿之品,如大枣、山药、莲子、白萝卜、扁豆、 木耳等。 • 4、肝肾不足:食补益肝肾之品。如瘦肉、黑芝麻、鱼类、核桃、豆制 品、蘑菇等。
项痹(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急诊科 冯建珍 09、10
• • • • • •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风寒湿证、痰湿阻络、血瘀气滞、肝肾不足、 气血亏虚。
• • • • • • • • • •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环境。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 (四)给药护理 • 1、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 • 2、汤药宜热敷。外敷药温热外敷,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药疹发生。 • (五)情志护理 • 病程缠绵,患者常心情抑郁。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 其痛苦,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 (六)临症护理 • 1、疼痛:颈肩疼痛较重者可遵医嘱行拔罐、中药外敷等。 • 2、眩晕:指导患者转头时动作不可过快过猛,眩晕频繁发作时下床 或行走时最好用颈围固定颈部。预防外伤,防止患者摔倒受伤,保持 房间地面干燥。 • 3、教育患者保护颈部的方法: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避免猛烈 转头,平卧时枕头不可过高,侧卧时枕头不宜过低,枕高应与一肩宽 相等,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大头颈部活动范围,锻炼颈肌如“米”字操、 耸肩、扩胸运动等。
中医护理中颈椎病的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

中医护理中颈椎病的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经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方式,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方案和效果评估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中颈椎病的治疗方案及其效果评估。
首先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案。
中医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肌肉疲劳导致气血运行阻滞引起的。
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为主要方法。
具体来说,中医常采用中药配方、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来治疗颈椎病。
中药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内服或外敷的方式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配方包括川芎、当归、白芍、桑枝等,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痛症和运动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外用的中药制剂,如龙骨膏、穴位贴敷等,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疲劳和局部的疼痛。
针灸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传统疗法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舒筋活络。
针灸治疗对于颈椎病的疼痛、肌肉紧张症状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常用的针刺穴位包括风池、天柱、天突等,这些穴位与颈椎相关的经络相连,针刺后能够改善气血循环,舒缓症状。
另外,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颈部和周围的肌肉组织来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压等,这些手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从而缓解症状。
针对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是疼痛缓解情况的评估。
疼痛是颈椎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通过问诊、视觉模拟评分工具等方式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治疗后疼痛情况的改善程度。
其次是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估。
颈椎病患者常常面临运动受限的情况,包括颈部转动、抬头等活动受限。
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范围和活动能力,评估治疗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最后是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评估。
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功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措施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措施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头痛和肩背疼痛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不畅引起的,因此,中医护理在缓解颈椎病症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护理措施来帮助缓解颈椎病症状。
中医护理方法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护理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不畅导致的,因此,调理气血对于缓解症状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调理方法:1.补气药物:常用的补气药物包括黄芪、党参等,这些药物能够提高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2.活血祛瘀药物:常用的活血祛瘀药物包括川芎、丹参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3.温经药物:常用的温经药物包括肉桂、姜黄等,这些药物能够温暖经络,舒缓颈部的不适感;4.祛风湿药物:常用的祛风湿药物包括秦艽、狗脊等,这些药物能够祛除风湿,缓解病情。
穴位按摩中医的穴位按摩也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1.太阳穴按摩:用手指轻轻按摩太阳穴区域,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以缓解头痛和眼睛疲劳;2.风池穴按摩:以指尖或拇指压按颈部的风池穴,每次持续3-5分钟,可以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3.大椎穴按摩:用拇指从颈椎发际开始向下按摩至第七颈椎。
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以缓解颈部疼痛和肩背疼痛。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中医饮食调理的建议:1.增加营养:平时应注重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2.祛湿食物:可多食用白菜、山药等祛湿食物,避免食用油腻和寒凉食物;3.补气养血食物:可多食用糯米、黑豆等补气养血食物,以调理气血。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一种重要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颈部和周围区域的穴位和经络,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推拿手法:1.拉扯法:用双手托住患者的头部,用力向上拉扯头部,然后向左右两侧拉扯,每次持续5-10秒钟,可缓解颈部僵硬和疼痛;2.摩擦法:用手掌搓热后,以适当的力度在颈部和肩部来回摩擦,每次持续3-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3.揉搓法:用双手揉搓患者的颈部和肩部,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以舒缓肌肉的疼痛和紧张。
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CHAPTER 04
颈椎病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颈椎压力,应适时调 整姿势,如久坐后可进行颈部伸展运动。
避免颈部受伤
颈部受伤可能导致颈椎结构改变,进而引发颈椎 病,因此应尽量避免颈部受伤。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 作或学习。
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CONTENTS 目录
• 颈椎病概述 •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 颈椎病的预防与保健 • 案例分享与效果评估
CHAPTER 01
颈椎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 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 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 相应症状和体征。
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眩 晕、头痛等。
表现
颈椎病的表现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类型有不同的表现,如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 表现为上肢放射痛和麻木,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无力、步态不稳等。
CHAPTER 02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病因病机
01
02
03
长期姿势不正
中药外敷
拔罐和艾灸
通过拔罐和艾灸的方法,促进颈部血 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将中药制成药膏或药粉,敷于患处, 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针灸推拿护理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颈椎相关穴位,调节气 血,缓解疼痛和麻木感。
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颈部肌肉和关节, 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改善局部
血液循环。
牵引治疗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颈椎牵 引,以扩大颈椎间隙,缓解颈椎
颈椎病中医护理

颈椎病中医护理关键词:颈椎病的中医护理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椎间关节退变,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椎、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头、颈、肩、上肢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但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具有发生年龄化、治疗后易复发等特点。
中药认为颈椎病是因颈项部长期劳累,感受外邪,动作受度,使项部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所致。
中医治疗原则是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疏风散寒。
1临床资料、我科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颈椎病患者42例,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3周6年。
临床症状多见颈部疼痛、僵硬,转动不灵活,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疼痛,患肢肌力减弱,体征有颈部棘突压痛(+),颈肌紧张,颈部活动受限,压颈或颈神经根紧张试验(+),患肢痛觉及腱反射减弱。
X线、CT或MRI可明确诊断。
经过采用针灸、牵引治疗和中医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治疗时间为4~30天,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36例;好转(症状明显减轻,偶有头晕或颈背部酸痛,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4例;无效(症状明显改善)2例,总有效率95.24%。
【辩证分型】: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症: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
舌暗红,苔厚腻,脉滑。
4、肝肾不足症:眩晕头痛,耳鸣耳聋,睡眠多梦,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眩。
5气血亏虚症: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倦怠乏力。
舌淡少苔,脉细弱。
【辩证施护】1、风寒痹阻型:此患者恶寒喜暖得热则舒,应住在温暖、向阳避风干燥的房间,每遇阴雨潮湿气候要提高室温以驱散潮气,注意保暖,不宜在寒冷或阴雨潮湿天气倒室外活动,以防加重病情。
夏季勿固定吹风扇及使用空调,局部保暖,痰湿阻络型: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尽量避免大喜大悲的过度精神刺激。
颈椎病中医护理查房

生活习惯调整
避免长时间低头
长时间低头工作、学习或玩手机,会导致颈 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颈椎 病。因此,应适时休息,活动颈部。
保持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 肉紧张,增强颈椎的稳定性。建议进行太极 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
案例分享与讨论
04
典型病例介绍
01
02
03
颈椎保健操注意事项
在颈椎保健操进行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缓慢,避免过度用力或快速转动,以免加重颈椎负担。
睡眠姿势指导
选择合适的枕头
枕头的高度和硬度要适中,能够完全托 住头部和颈部,使头、颈、胸保持一条 直线。
VS
保持正确的睡姿
睡觉时应保持平躺或侧卧的姿势,避免长 时间俯卧或侧卧扭曲,以免加重颈椎负担 。
诊断
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进行诊断。其 中,影像学检查对于明确颈椎病的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护理方法
02
针灸护理
针灸护理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改善颈椎 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损伤修复。
针灸护理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穴位,避免过度刺激,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 免感染。
THANKS.
推拿护理
推拿护理
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颈椎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 损伤修复。
推拿护理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手法,避免过度用力,注意按摩的节奏和力度,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拔罐护理
拔罐护理
通过负压吸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炎症消退 和损伤修复。
拔罐护理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措施
(5)交感神经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眼睑无力,视 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疼,偏头疼,头晕,枕颈 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 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 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中医辨证分为四型:肝阳偏亢型,治 宜养阴通络、平肝潜阳;血虚精亏型,治宜温阳益气,养血填精; 痰湿内阻型,治宜健脾畅中,祛湿化痰;心阳闭阻型,治宜温阳散 结,行气祛痰;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行气,活血通络。
两种类型特点
椎动脉型:颈椎病会造成椎动脉
供血不足,引起多种颈椎病的临床 表现,如眩晕,恶心,耳鸣等。 交感型颈椎病:会引起交感神经 兴奋,产生心跳过快、心率絮乱、 视力模糊、瞳孔散大等症状。
护理评估(一)
病因及诱发因素的评估 1.颈椎的退行性变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3.慢性劳损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临床表现
• 颈型颈椎病引起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 肌僵硬。 •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神经刺激或者受压迫引 起。主要会产生颈部僵硬疼痛、病情长期发 展会造成局部感觉退化,肌肉萎缩。
脊髓型颈椎病分类
脊髓型颈椎病可分为单纯脊髓型和脊 髓神经根混合型。这两种类型颈椎病的 症状主要会出现上肢麻木、活动障碍, 头痛头晕等神经症状。
如履沙滩,晚期两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中医辨证分三型:肝肾两亏型,治宜调肝补肾、养血柔肝;
脾肾阳虚型,治宜补益肾精、化痰清浊;脾胃、益气和营。
脊髓型-护理措施
护理:早期行走不稳者,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上厕所、外出均须有人
陪同,病室内地面不可湿滑,物品放置有序,以免引起意外;二便失禁 者做好会阴护理,保持会阴部皮肤的清洁、干燥,不发生褥疮及湿疹; 瘫痪卧床者,每日做好皮肤护理,有条件者应给与气垫床,协助病人翻 身拍背,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四肢瘫痪的病人,协助进行被动的肌肉、关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颈 椎 病 分 型
-颈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 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 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 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 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 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 定关系。
护理问题
躯体移动障碍 与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神 经根有关
自理缺陷 与疾病致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有排泄型态的改变 与马尾神经受压有关
舒适的改变 与神经根受压、刺激交感神 经和椎动脉痉挛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适宜安静、舒适,阳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2、病情观察 ①对急性期的病人应加强观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了解病 变的部位、受压组织及压迫的轻重等。 ②在应用颈托时,须观察症状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消失一 段时间后,应减少使用时间。
护理评估(二)
临床类型的评估
1.颈部症状 颈部痛、压痛、僵硬及活动受限。
2.脑部症状 头痛、头晕、枕部痛及枕大孔压痛。
3.病变部位以下的感觉情况 皮肤发麻、感觉减退、痛觉沿神经支配区域放射。
4.交感神经症状
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多汗或少汗、恶心呕吐。
5.肌力情况 单侧或多侧肌力下降、行走困难、四肢瘫痪。 6.马尾神经受损情况 有无会阴部感觉减弱、大小便失禁。
护理:注意有无头痛及瞳孔、心率、心律、血压、肢温的 变化等,加强巡视,以防发生意外;饮食忌肥甘厚腻之品。
健康指导
1.避免颈部受凉,注意体位,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 2.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外感风寒。 3.睡眠时,枕头高低要适中,不可过软,不宜使用高枕。
4.指导病人做颈椎操时,速度不宜过快,在
急性期不宜进行功能训练。
概述
[1]颈椎病(项痹): 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 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得相应症状和 体征。 [2]好发年龄: 多在中年以上 [3]好发部位: C5-6、C4-5、C6-7
病因
1.颈椎的退行性变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3.慢性劳损:
(1)不良的睡眠体位 (2)不当的工作姿势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节运动,以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护理措施
(4)椎动脉型:主要表现以眩晕为主,常伴有耳鸣耳聋或恶心呕吐,
视物不清,有发生体位性猝倒的危险。中医辨证分为四型:痰湿中阻型,
治宜健脾燥湿,熄风化痰;痰瘀互结型,治宜活血理气,逐瘀化痰;湿 热内绕型,治宜清胆化痰,理气和胃;气血亏虚型,治宜益气养血,提 升清阳。 护理:疾病发作、症状明显时,绝对卧床休息;注意颈部不 可过分屈伸或旋转活动,防止眩晕而猝倒项肩臂疼痛,伴有针刺 样或过电样麻痛,颈活动受限,患侧上肢沉重无力,握 力下降或持物落地。主要由膨胧或突出的椎间盘、增生 的小关节刺激或压迫颈丛或臂丛神经根而产生继发炎症 所致。中医辨证分三型:气血瘀阻型,治宜祛瘀通络、 蠲痹止痛;气虚血瘀型,治宜补益气血、活血通络;脾 肾亏虚型,治宜补养脾肾,益气和营。
护理措施
7、颈椎病的临证(症)施护:
(1)颈型: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颈部症状为主, 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酸楚,甚至活动受限,姿势不良及感 受风寒后加剧或复发。中医认为是感受风寒闭阻经络,气血 失和所致。治宜疏风通络、和营解肌。
护理:注意局部保暖;给予中药洗剂外敷,每日1-2次;中
药汤剂宜温服或偏温服;饮食宜忌寒凉辛辣刺激之品。
护理措施
3、情志护理:应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做好 安慰解释工作,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体位与安全:
①保持良好的睡卧姿势,枕头不宜过软、过硬,
或是过高。
②头颈部不做剧烈运动,不做突然后转等动作,
以免引起不适。
护理措施
5、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的普通饮食。 6、给药护理:
①中药汤剂适宜温服。若服用血管扩张剂时应 注意血压的变化。 ②根据病症选用的手法、穴位各有不同。进行推 拿、按摩时,手法适宜轻柔和缓,注意观察病人 的反应和局部变化情况,要防止手法粗重引起的 意外
神经根型-护理措施
护理:注意颈部保护,避免颈部过度后伸、前屈; 对上肢疼痛者可予以热疗,如照射红外线等,或按医嘱 给与解痉止痛药口服;肌肉有萎缩者,帮助进行被动的 肢体按摩,以及指导病人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和关节运 动。
护理措施
(3)脊髓型:主要是由于颈段脊髓受压迫或刺激后出现感
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临床表现为早期下肢发紫,行走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