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面瘫的针灸康复治疗思路
面瘫的针灸治疗和针灸禁忌症

04
面瘫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有助于判断病情 和制定治疗方案。
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检查面部肌肉、神经功能等,可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 效果。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有助于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脑部肿瘤等。
面瘫的针灸治疗和针灸禁忌症
汇报人:XXX 2023-11-24
• 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原则 • 面瘫的针灸治疗 • 面瘫针灸治疗的禁忌症 • 面瘫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01
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原则
针灸治疗面瘫的时机
急性期
在面瘫发生的1周内,属于急性期 ,此时应积极进行针灸治疗,以 促进面神经炎症的消退和神经功 能的恢复。
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总结词
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也需要避免针灸治疗。
详细描述
严重器质性疾病包括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 会因为针灸治疗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怀孕期间的女性
总结词
怀孕期间的女性也需要谨慎使用针灸治疗。
详细描述
虽然针灸治疗对于一些孕期常见病症(如孕吐、失眠等)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胎儿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 怀孕期间的女性应该尽量避免针灸治疗,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针灸治疗面瘫的手法
01
02
03
急性期
采用浅刺、轻刺手法,以 避免对面神经造成刺激和 损伤。
恢复期
采用中等刺激、中等深度 刺激的手法,以促进神经 纤维再生和肌肉萎缩的预 防。
后遗症期
采用深刺、重刺手法,以 改善神经功能和防止肌肉 萎缩。同时可采用电针、 温针等综合治疗方法。
面神经炎的治疗和康复

面神经炎的治疗和康复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瘫痪)为周围性面瘫。
需与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中枢性多为对侧的面部下1/4的面瘫,表现为口角歪斜,眼球活动和睁闭眼不受影响,额纹也正常。
周围性多为病毒、细菌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患侧不能做皱眉、闭目、鼓气和噘嘴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会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由患侧流出;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正常引流而外溢。
该病引起的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部分患者可有舌前三分之二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症状。
此病发生后也不要过度紧张害怕,此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受凉引起,应注意保暖,忌用冷水洗脸,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围巾和帽子,避免冷刺激,加重病情。
合理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营养丰富,易咀嚼的半流质食物;同时尽可能用健侧咀嚼,多食水果蔬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此病可通过针灸、磁热疗法、微波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超声波、超短波等治疗方法,也可通过自我面部肌肉的训练,以缩短疾病周期。
在急性期(7-14天内)由于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状态,部分患者伴耳后甚至颜面部肿胀疼痛,此时不宜进行过多的面部刺激。
恢复期(7-60天)是面神经修复最重要的时期,可自己局部按摩,按摩时应轻柔、适度、持续、部位准确;患者还可对镜进行自我表情训练(皱眉、闭眼、吹口哨、示齿等运动,每天2-3次,每次3-10分钟);局部可干热敷,不提倡湿热敷,可用暖水袋等热敷,敷完后不宜立即出门,应等局部温度正常后才可以外出。
面瘫康复操1.抬眉训练患者用力抬眉,呈惊恐状,每次抬眉10-20次,每日2-3次。
2.闭眼训练轻轻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可用指腹沿眶下缘轻轻按摩再闭眼10次。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针推)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面瘫,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迟缓性瘫,如额纹消失,眼裂变大,不能闭眼,鼻唇沟浅,口角歪斜,不能做皱眉,露齿,鼓颊和噘嘴等动作。
无年龄、性别差异,以单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生者少见。
多见于冬季和夏季。
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
认为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中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涡僻。
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症状,由于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因此,口歪主要系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二、诊断【西医诊断】参照贝政平主编的《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1.起病突然;2.患者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而又分:(1)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骨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2)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3)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处,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4)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中医辨证分型】1.风寒袭络证有受凉史,突发口眼歪斜,伴见恶寒或发热,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袭络证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3.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舌淡苔薄,脉弱;4.风痰阻络证口眼歪斜,面部麻木作胀,头部沉重,身困乏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弦滑。
面瘫十大治疗方法

面瘫十大治疗方法关于面瘫十大治疗方法导语: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患上面瘫的患者看上去嘴歪眼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形象,同时也会给患者心理带来影响!那么关于面瘫十大治疗方法是哪十种呢?以下是pincai小编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面瘫十大治疗方法(1)甩针挂钩疗法:用5寸长针,由患侧颊车穴进针,由深而浅,针尖至口角。
左手在距针尖5分处按压皮肤,右手捏住针柄向一个方向旋捻几下,猛力向外一甩,使面颊堆累皱缩,口唇及颜面渐趋正向。
外甩5〜10次后将针掣出,如针尖上土缠有肌肉纤维效果更好。
也可向外甩数次,将针向耳部拉紧,令患者手捏针柄20分钟许。
(2)三睑疗法:①落睑法:在完骨与翳风之间寻找压痛明显处,以1.5寸针向眼球方向刺入1寸许。
如取穴准,针刺角度正确,不能合闭的眼睑可立即闭合。
②点睑法:上眼睑麻痹不全,可用5分针,以左手按紧上眼睑,右手持针以15度角边刺边退,似用针划,不可深刺,勿令出血。
点刺后,眼睑也可立即闭上。
③穿睑法:上睑麻痹或痉挛,久治不愈时,可用1.5寸30〜32号针,刺入上眼睑中层,留针5分钟后慢慢拔出。
勿令出血。
针后可感眼睑松快,且可微闭。
但此法难度大,仅适合其它法屡治不瘥之重症。
(3)口唇点刺:口㖞日久,咀嚼不便,食物滞留齿外,流诞不止者,按紧口唇,用小三棱针在患侧上下唇轻轻点刺,出血少许为度。
(4)口腔泻血:眼险可闭,但口㖞久不恢复者,用三棱针浅刺口腔粘膜,针针见血,并加以刮压,出血多些为好。
吐净瘀血,不必漱口。
(5)两点四围:病情较重者,久治不愈,可针患侧四自、翳风二穴,谓之两点,宜用补法。
再由地仓透人中,人中透健侧地仓,健侧地仓透承浆,承浆透患侧地仓,对治疗口歪,疗效甚佳。
(6)眼针疗法:以5分30号针沿皮刺入,针眼上焦区,留针5分钟。
对新病、小儿之面瘫,疗效明显。
(7)交经缪刺:病久者,可在健侧面部,眼上至唇下选三〜四穴,用泻法。
(8)梅花针叩打疗法:适用于患侧面部感觉迟钝,针刺效果不佳者。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面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面瘫就是俗称的嘴斜眼歪,西医则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则认为面瘫属于中风中经络范畴,面瘫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十分关键,如果出现治疗不当的情况,很容易会留下后遗症。
面瘫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的可能,而夏天则是面瘫的高发季节,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妈妈的叮嘱:不要睡觉开窗户、开风扇!其实这样叮嘱的目的就是避免受风而出现面瘫,所以听妈妈的话非常有必要。
面瘫在临床治疗上,使用最多的是中医治疗方法,其中针灸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对于部分面瘫患者来说,使用针灸治疗的方法为也会出现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相信很多人对于针灸如何治疗面瘫并没有很多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围绕针灸如何治疗面瘫来进行简要的分析!1、什么是面瘫?面瘫属于常见的多发疾病,学名为面神经麻痹,也被称作为面瘫、歪嘴巴、吊线风、吊斜风等,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的面部常见疾病,常见的症状就是嘴斜眼歪。
这种疾病的发作不会受到年龄、性别等因素的限制,一旦出现面瘫,日常的基本的比如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顺利完成。
面瘫有哪些危害呢?首先,面瘫会影响人的美观。
外貌对于一个人的交际是影响比较大的,一旦出现面瘫的情况,就会影响到自身的人际关系,而且面瘫还会影响到自身的语言工程,导致出现语言吐字不清、说话漏气、饮食速度慢等情况。
其次,功能受损。
出现面瘫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眼裂不能完全闭合、角膜炎、眼睛干涩疼痛等情况,甚至很容易引起迎风流泪的后遗症。
最后,面瘫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面瘫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而长期心理压力较大,就会影响到睡眠,很容易出现自卑、自闭等情况。
2、穴位的选择针灸治疗面瘫的过程中,穴位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
根据我国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结果显示,针灸治疗面瘫涉及到的穴位有81个穴位,其中最常取的穴位为受阻阳明经穴,并辅以足太阳经穴。
局部选穴一般主要有地仓、颊车、水沟、四白、听会、风池等,这些穴位位于面神经及主要分支的周围,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水肿的吸收,从而消除炎症。
面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计划

01
02
03
保持面部保暖
急性期患者应避免受到寒 冷刺激,出门应佩戴口罩 或围巾。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
如超短波、红外线等,有 助于减轻面部水肿和炎症 。
恢复期的康复计划
针灸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灸治 疗,有助于促进面部肌肉 的恢复。
面部肌肉训练
心。
06
面瘫的预防和预后
面瘫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饮食均衡,戒烟限酒 ,以降低面瘫的发生风险。
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和风扇
避免长时间吹空调或风扇,以免面部受到寒冷刺激而引发面瘫。
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特别是中老年人,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导致面瘫 的潜在疾病或病因。
心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面瘫的相关知识,提高对面瘫康复治疗的了解和 信心。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情绪管理
01
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识别、表达和管理情绪,以减轻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
应对技巧
02
教授患者及家属应对面瘫相关问题的应对技巧,如面对社交压
力、自我护理等。
家庭支持
03
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支持和关爱,增强患者的情感支持和信
感觉异常:面瘫患者可能会感到面部肌 肉麻木、刺痛或过敏等症状。
02
面瘫的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
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口服药 物,如皮质类固醇、抗癫痫药物 等,以减轻面神经肿胀和改善神 经功能。
局部用药
如眼药水和眼药膏等,有助于保 护角膜和预防感染。
物理治疗
电刺激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2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面瘫(指周围性面瘫),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患者用此治疗仍延延数月而无效。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并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
今简介如下。
1 分期论治1.1 早期(急性炎症期):本期常在发病后7~10天,面神经处于水肿炎症状态。
患者面部肿胀,且多伴有耳前后疼痛。
治疗时要注意,应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采取循经远端取穴,局部取穴宜少,可选太阳、下关、颊车、合谷、外关、足三里、太冲、风池。
除风池采用点刺,其余诸穴多为浅刺、平刺,手法宜轻,留针30分钟。
又,重用灸法,穴选患处耳后翳风和耳前区为主,灸至皮肤红晕为止,时间20~30分钟。
1.2 恢复期:逐渐增加局部取穴,远端仍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并且须加用电针,波型选疏密波。
针刺选穴为阳白透鱼腰,太阳透鱼腰,四白透地仓,迎香透地仓,地仓透颊车,以及承浆、牵正、下关、合谷、足三里、风池,有痰加丰隆。
风池仍点刺。
此外仍可以加用灸法。
1.3 后遗症期:病久治疗乏效者,如皱眉肌、额肌、口角肌等仍未出现活动,可结合絮刺火罐法,用七星针叩打上额、口角旁、下关处,或用三棱针在阳白、太阳、地仓等处放血,然后拔罐,每周2次左右。
2 体会我们曾对针灸治疗2~3个月病情无好转者调查分析,发现针灸治疗乏效者,除患者的自身因素外,治疗方法或治疗时机选择不当等是主要原因。
一是早期局部取穴过多,刺激过强;二是电针波型选择不当;三是没有采用透刺、灸法治疗。
如早期面瘫,常见风寒型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此期多为急性炎症期,治疗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故不宜较多地在面部上针刺,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不宜用电针,而且须采用灸法来达到祛风散寒、温通血脉之效,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消除炎症水肿。
为消除水肿,还可适当地配合运用牵正散加减之类中药,以及消炎、扩张血管和营养神经肌肉的西药。
只要及早控制面神经炎症渗出,使水肿尽快吸收,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在恢复期选用电针刺激,波型用疏密波。
面瘫的针灸治疗

面瘫的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的“面瘫”、“口眼斜”。
金元时期,张子和提出:“口眼歪斜是经非窍”论,从发病部位上指出本病与中风病的不同,强调本病主要损伤手阳明经和足太阳经。
《医林改错、口眼歪斜辨》中明确指出了本病病变部位在头面。
现代医学对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骨质内的面神经管刚能容纳面神经,各种原因如受寒、着凉,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定致神经营养管收缩缺血,而毛细血管扩张,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压迫可引起本病。
面神经早期病变为水肿,脱髓鞘,严重可有轴突变性。
笔者就31年的临床经验,对针炙治疗面瘫作一综述。
1.理论探讨1976年国际医学会通过《针炙治疗面瘫》认证,摘录了古代医藉对面瘫的论述及西医学对面瘫的认识,将现代的科学方法与古老的针灸学融为一体,在针灸学理论基础上融入了新的科学理念,丰富了针灸的治疗手段如面神经水溶激活再生疗法等。
针灸治疗面瘫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当中就有多方面记载,针灸这种操作简便,见效快,且经济实用性,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尤其受到人们的推崇,在治疗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按诊断标准: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一侧口眼歪斜,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大,流泪,蹙眉,闭目困难,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口角漏气,进间食时食物残渣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临床排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病变 [1]。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多由风邪侵入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为中风中经络的主要症状之一,可按中风辩证治疗,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经络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2]。
长期以来,针灸在解除病人疾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和科研中受到国内外面神经疾病专家的充分肯定,该疗法能彻底斩断对面神经的各种损害,根除面神经的内邪,修复受损病变的面神经细胞,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恢复,延缓神经细胞坏死,对其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
随证加减: ?风寒证加风池、外关; ?风热证加风池、曲池; ?抬眉困难加攒竹;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体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
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适用于恢复期 及病程较长者。
电针
适用于风寒型及 气血不足型。
温针
适用于恢 复期期。
面瘫
周围性面瘫
损伤部位:下运动神经元 表现:同侧上下面肌瘫 病因:核或核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 常见于脑血管病
面神经核上瘫表现 为对侧睑裂以下的颜 面表情肌瘫痪,如鼻 唇沟平坦、口角上提 障碍、鼓腮无力等, 而额纹仍存在,并 常 伴有与面瘫同侧肢体 的瘫痪 ,而无味觉和 唾液分泌障碍。
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敷贴疗法: 取患侧太阳、颊车、地仓、颧髎、牵正、 下关、阳白等穴。
?将马钱子锉粉末约 1~2分,撒于胶布上, 贴于穴位处, 5~7日换药1次;
?或蓖麻仁 捣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 团,贴敷穴位上, 3~5日更换1次;
?或白附子 研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 穴位。每日 1次。适用于早期或恢复期。
次;
?急性期:
? 应嘱病人注意保护眼睛,以防引起暴露 性结膜炎,特别是要防止角膜损害,可用眼 膏,入睡后应以眼罩掩盖患侧眼睛,不宜吹 风和持续用眼,减少户外活动。
?恢复期:第2周末至1-2两年为恢复期。
?给予维生素B1,B12外,可给与烟酸,地巴唑 等。可给与面部肌电刺激,电按摩等。
?恢复期可根据病情进行面肌的被动和主动运动 锻炼。
检查
(1)患侧周围性面瘫体征; (2)患侧舌前2/3味觉丧失; (3)患侧泌泪试验比健侧差; (4)神经兴奋试验; (5)面神经电图,于3周末变性纤维数大于90%以上者提示神经
病变严重; (6)面瘫3周以上者示可做面神经肌电图检查; (7)电测听,镫骨肌反射及中期声反射 。
治疗 ?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三个阶段来 考虑。
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温针灸法: 适用于风寒型及正虚型。取颧髎、下关、曲池、 三里、外关、合谷等穴,行温针灸;或悬灸面部。 注意防烫伤。
?拔面罐神疗法经:炎的针灸治疗
适用于风寒型和正虚型。用小号火罐行面部
闪罐。以温热舒适、不留罐印为度。注意防烫
伤。
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穴位注射: 取患侧阳白、四白、颊车、地仓,太 阳、牵正、下关、迎香、翳风及曲池、 足三里,选维生素 B12或兰他敏注射 液,面穴 0.2-0.3ml/ 穴,体穴 1~2ml/ 穴。每次取 2~3穴注射,隔日一次。 适用于各型各期。
彭聪 2016.05
面瘫是什么?
是个中医病名。 (民间:“歪嘴巴”、“吊线风”)
相当于西医面神经麻痹(周围性),常见于贝尔麻痹。
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 主要表现。
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眼裂增宽,闭合不全 口角歪向健侧 伴迎风流泪,舌前2/3味觉障碍 少数或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
诊断要点
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电针疗法:
颊车与地仓、阳白与四白各为一组,各接电 极一头,以断续波刺激 10~20min ,通电15分 钟,通电量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电针 宜于后期使用,急性期多不宜使用。适用于 恢复期及发病时间较长者。
感觉。(混合神经)
1、运动功能:
上下组面肌运动
2、感觉功能: 舌前2/3味觉
面神经炎的发病特点
?面神经炎常见于贝尔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 异性炎症,以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 神经疾病。
发病急速 多为单侧 青壮年多见 冬春或秋冬较多
中医针灸治疗该病有 提高恢复率和缩短疗程 的作用。
面神经炎的分期
穴注
其它治疗
适用于风寒型 和气血不足型
拔罐
适用于早期 或恢复期。
敷贴
皮肤针
适用于各 型各期
?皮面肤神针法经:炎的针灸治疗
轻叩患侧阳白、攒竹、 鱼腰、丝竹空、四白、 地仓、颊车、牵正。局 部微红为度。后期可使 轻微出血,再用小火罐 吸拔5~8分钟,至局部微 紫为度,每日或隔日 1次。 适用于各型各期。
面神经核下瘫表现 为病变同侧全部表情肌 瘫痪,如额纹消失、不 能闭眼及皱眉、鼻唇沟 平坦、口角上提障碍、 鼓腮无力等。根据受损 部位的不同,核下性面 瘫可伴有听觉改变、舌 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 液、泪腺分泌障碍。
面神经的生理特点
面
神
第Ⅶ对脑神经。位于
经
桥脑下部,支配面部 表情肌、泪腺,司舌
前2/3味觉、外耳道
?穴位:
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少 阳经腧穴为主。 阳白、四白、太阳、迎香、 地仓、颊车、牵正、颧髎、 翳风、合谷。
针灸治疗
针刺方法: 阳白 透刺 鱼腰、攒竹、丝竹空; 地仓 透刺 颊车或透牵正; 迎香 透刺 上迎香或四白; 颊车、牵正 透刺太阳或迎香; 四白、太阳、牵正 直刺; 颧髎、翳风、合谷 直刺。
?急性期:起病1-2周内可视为急性期,此阶段 主要是控制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少神经受压 :
?1、用地塞米松 10mg静滴,连续 7-10天; ?2、口服泼尼松 30mg每天顿服或分 2次服,连
服5d,渐减量停药,疗程共 10-14d; ?3、联合抗病毒药物更佳,常选用阿昔洛韦或
病毒唑口服或静滴。 ?4、此外,给予维生素 B1 100mg 肌注,每日 1
?后遗症期:
?2年后面瘫仍不能恢复者 可按永久性面神经麻痹处理。
中医病因
?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 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 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 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 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 喎僻。
中医辩证要点
发病初期
恢复期或 病程较长
风寒型 风热型 正虚型
兼有风寒表证 多有面部受凉
史
兼有风热表证 多继发于感冒
急性期 静止期 恢复期
发病7天内 发病后 7-15天 发病后 15天以后
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
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
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
③自身免疫反应;
④肿瘤;
⑤神经源性;
病 ⑥创伤性;
因
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 物;
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⑨血管机能不全;
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发热
兼见面色淡白 神疲头晕等症
辨证用药
风寒型
口角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淡苔薄 白,脉浮 紧。
风热型
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红苔黄 脉浮数。
正虚型
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疲倦乏力 舌淡红苔 薄白,脉 虚无力。
小续命汤±
桑菊牵正散± 补阳还五汤±
针灸治疗
?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