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
一步一步教你练气功

一步一步教你练气功!(转)一步一步教你练气功第一步练功目的本来,修炼气功的目的是很明确的,无非是强身健体。
只是这些年来媒体对特异功能的宣传过火,导致了这么一种现象:似乎练气功就是为了出特异功能。
再加上某些“气功师”的有意误导,使得学功者的练功目的严重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追求那些根本就不可能练出的特异功能(“****”更变本加厉地以成仙成佛为目的,终于导演了一出出悲剧),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目标高远,可不符合气功修炼的规律。
修炼气功首先要求放松、入静,所谓“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然而有了目标,急功近利,就会心浮气躁,连一时一刻的放松、入静都实现不了,还谈什么特异功能?所以开始学功必须把目标放低一点,首先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再慢慢地循序渐进。
其实,最好的对待练功的态度是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忘我忘病,忘却一切……达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的境界才是修炼气功的最好状态。
故心胸宽广,淡薄名利,不贪无欲,修心养性是学习气功的第一课。
正所谓“放下心来,就是佛道”,这就是气功学里最重要的第一步:“调心”。
是否成功,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只有看练功者自己的了。
不过要记住:大道自然。
任何事都是勉强不来的……第二步练功方法天下气功门派众多,功法万千,常常让学功者无所适从。
其实,就练功方法而论,不外乎“动功、静功”两大类。
入门功法,首推“自发动功”,“自发动功”没有有意的外部动作,不会让初学功者因为记忆肢体的动作而分心,以致影响入静。
反而放松、入静的效果越好就越容易出现“自发动作”。
因为心身俱松会使内气的运行更加通畅,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气冲病灶现象,对疏通经络、祛除疾病有特殊的效果。
还会因为气功触相的反应使练功者对气功有了理性的认识,增强练功信心,不至于因久没感觉而半徒而废(这是古今练气功者的一大难关)。
但是,“自发动功”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各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气冲病灶的反应也有轻有重,若非有丰富经验和中西医知识的气功师指导,个人不宜练习。
古代练气术法诀

古代练气术法诀气,是宇宙间最为神秘的力量之一。
在古代,人们发现气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修炼内功。
因此,古代练气术被广泛地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练气术法诀,帮助读者了解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领域。
一、吐纳调息法吐纳调息法是古代练气术中最基础的一种方法。
通过调整呼吸的深浅和节奏,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能量流动,达到平衡和增强内功的效果。
步骤如下:1. 坐在舒适的位置上,闭上双眼,放松全身。
2. 注意呼吸,慢慢吸气,让气息顺着鼻腔流入肺部,感受气息进入身体。
3. 慢慢呼气,让气息顺着鼻腔流出体外,同时聚焦注意力在呼气过程中。
4. 动作要慢慢、平稳且自然,避免用力过猛或呼吸过快。
通过持续地练习吐纳调息法,可以增强体内的气场,调整身心状态,增加人体能量的流动和积累。
二、五禽戏气功五禽戏气功是古代练气术中一种融合运动和呼吸的修炼方法。
它包括模仿五种动物,分别为虎、鹿、熊、猿和鸟,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呼吸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
每种动物的练习都有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法。
以虎为例:1. 站立,双手放于身体两侧。
2. 慢慢向前伸展双臂,屈膝蹲下,当作虎准备跳起的姿势。
3. 同时吸气,身体慢慢直立,双臂向两侧张开,同时吐气。
4. 保持这个姿势片刻,然后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通过五禽戏气功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改善身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促进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三、太极拳太极拳是古代练气的一种绝佳方式,它融合了内功和外形的修炼方法。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身体的动静结合、柔和而流畅的动作、呼吸的控制和内力的运用。
太极拳的拳法演练和上升依次分为:起式-->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海底针-->云手-->单鞭-->转身搬攔推,如此往复,每个动作都要保持平衡和力量。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耐力,调整呼吸和内力的运行,提升身心的健康和灵活性。
一步一步教你练气功

第五步 练功养生
打通大小周天并不容易,但通过练功养生祛病却是正理。古人颇懂养生之道,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里详细记载了四季养生的方法,归纳起来,似乎就是在教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方法,与修炼气功之采天地之灵气同为一理。可惜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住的是钢筋水泥的房子,享受着冬暖夏凉的空调,活动量也减少了,还有了公费医疗。无论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淡薄了对自身的抗病能力的要求,再加上不懂中医学整体医疗的原理和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不懂得“治人治病、重在治心”的内涵,无时无刻不在为了工作、生活、家庭奔波,无时无刻不在受各种烦恼、忧虑、兴奋等的折磨,所以生病的人很多,疑难杂症也很多。其实,如果学会了练功养生的方法,不单单只为了练功强身,更可以通过修心养性,以从容的态度,以平常心来化解由于工作、生活、家庭的种种事情对人心、身的侵害,保持一种安详的心态,这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第三步 ”,学会了练功方法,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明理,明白气功科学的道理。可惜从古至今对气功的解释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学功者又要无所适从了。其实,气功科学的道理只要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是可以解释清楚的。练习气功的作用就是吸收自然界的“气”来补充、调整自身的内气,以祈达到平和阴阳、充实元气和通经活络、祛病强身的目的。与用中药和中医治疗方法所要求的目的一模一样。可见,练习气功为什么能够祛病强身的原理不言自明,研究一下中医学就可以了。学功者着重要明白的其实是:为什么练习气功可以吸收自然界的“气”?自然界的“气”是一种什么物质?为什么人需要这种“气”来维持生命?果真是“得气则生,失气则亡吗”?这似乎是千古难题,但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可见“气”是确实存在的物质,我们现在无法确定这个“气”的性质,但可以先把“气”的功用、来历、运动规律进行定论似乎并不困难。依照今人张惠民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认为:“气”是自然界与生俱有的物质,其运动规律是正、反螺旋,“气”的运动规律制约着大到星球、宇宙的宏观世界,小到分子、原子、微生物和超微粒子的微观世界,都在依照正反螺旋的运动规律在进行永不停息的运动。因此“气”与自然界所有物质都有不可分割的牵制关系,人也是如此,人的体内也有“气”在依照正反螺旋的规律运行着,并影响着体内的津液、血和蛋白质等维持生命的重要元素,影响着身体的健康状况。所以“气”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再来讨论为什么练气功可以吸收自然界的“气”的问题。我们知道,练气功的首要条件是放松,不但要求身体放松,更主要的是心的放松,正是在心、身俱松的状态下,经络中“气”的运行与自然界“气”的运行达到了一种和谐和统一,放松程度越高,这种和谐的程度就越高,同步共振的频率就越高,吸收的“气”就越多,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详见张惠民《宇宙螺旋炁场效应》一书)如果您有悟性,至此,您应该对气功科学理论有了一些认识,古人所谓“顿悟”,“悟”的其实就是这些“大道之理”。“悟道”之后,常常是练功进程突飞猛进,因为练功效果不与练功时间成正比,与练功质量大有关系,“悟道”之后,放松程度非常之高,速度非常之快,说静就静,说松就松,就象吃饭、穿衣,平常得很。所以说:平常心是道。而“悟道”就是明理,各位功友,看到此,请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气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健身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和调和身心,来调整人体的气机,达到保健延年的作用。
气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将从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气功的相关知识。
一、功理气功的功理是以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和经络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的气血循环和脏器功能都与经络有关。
通过气功的练习,可以有效促进经络的畅通,让气血得以调和流通,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1. 阴阳五行理论气功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指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脏的相互关系。
阴阳平衡是指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内外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必须达到的和谐状态。
而五行是指人体的五脏五腑与自然界的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气功的练习可以调节五脏的功能,从而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2. 经络学说二、功法气功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静功和动功两种。
1. 静功静功是指气功的静态练习方式,主要包括静坐、静行、静卧等方式。
通过静功的练习,可以使人体内部的气机得以调和,从而起到调节脏腑功能、强身健体的作用。
2. 动功三、诀窍气功的练习有一些要注意的诀窍,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诀窍。
1. 呼吸诀窍气功的呼吸诀窍可以概括为深呼吸、细熟呼吸和长呼吸三个方面。
深呼吸是指通过鼻子深吸气,使得气息进入到气海,然后慢慢地由口吐气。
细熟呼吸是指通过鼻孔吸气,使得气息细腻、柔和,然后由口息气。
长呼吸是指呼吸的过程要尽量细、慢、长,这样可以增加气血的循环,达到调和身心的作用。
2. 意念诀窍气功的练习需要有一个专注的意念,通过意念的调动可以使得气机得以调和,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在练习时,注意要集中精神,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练功当中。
3. 姿势诀窍气功的姿势诀窍是指练功时要保持适当的身体姿势,尽量放松自己,使得气血得以畅通。
同时要保持舒缓、稳定的呼吸节奏,避免过度用力或者过度放松。
气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健身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和调和身心,可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中的气功练习与调理

中医养生中的气功练习与调理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的流通息息相关,而气功作为中医养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通过调理气机,增强人体的生命能量,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功练习方法以及它们在中医养生中的调理作用。
一、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气功练习方法,它通过身体的舒展和慢速运动,调和阴阳,平衡气血,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太极拳练习中注重呼吸的调节和运动的协调,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身心紧张,增强体力和耐力。
此外,太极拳的舞蹈性动作可以起到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作用,对于防治心理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二、气功养生功气功养生功是一种以呼吸调节为主的气功练习方法。
通过特定的呼吸方式和配合动作的运动,达到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气功养生功可以帮助身体排除积聚的病邪,消除疲劳,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一些常见的气功养生功包括深呼吸、腹式呼吸、小周天循环等。
三、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气功练习方法,据说由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所创。
八段锦练习注重身体的伸展和柔韧性的提高,通过动作的连贯和舒展,调理气血,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八段锦的具体动作包括双手拉弓、弓步托天、左右开弓、白鹤亮翅等。
这些动作既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又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循环,达到养生的效果。
四、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模仿动物动作的气功练习方法,它包括虎、鹿、熊、猿和鸟五种动物的姿势和动作。
五禽戏通过模仿动物的活动,锻炼人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五禽戏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调整呼吸节律,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于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有积极的作用。
五、中医养生调理除了气功练习,中医养生还注重调理养生。
中医养生调理的核心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中医养生调理的方法包括食疗、按摩、穴位保健等。
食疗方面,中医强调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食材和烹饪方法,达到养生的目的。
按摩和穴位保健是通过按摩经络和刺激穴位来调理气血,可以缓解身体的不适和疲劳,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小周天运行的呼吸方法

小周天运行的呼吸方法
小周天是中国传统气功中的一种修炼方法,与大周天相对应。
大周天是整个人体经脉系统的运行,而小周天则主要集中在头顶、脊椎和腹部的周天运行。
以下是一种小周天运行的基本呼吸方法,这里描述的是一种基础的练习方式:
步骤:
1.端正坐姿: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腰背挺直,双脚平
放在地上,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
2.深呼吸:开始深而缓慢的呼吸,用鼻子吸气,使腹部鼓起,然
后用口吐气,使腹部收缩。
保持呼吸的深、缓和均匀。
3.意念引导:集中注意力在头顶、脊椎和腹部这三个关键部位。
想象一条细线从头顶穿过身体,经过脊椎一直延伸到腹部。
4.头顶呼吸:在深呼吸的同时,将呼吸的注意力集中在头顶。
想
象气息从头顶进入,逐渐沿着脊椎下行。
5.脊椎呼吸:将呼吸的重心移到脊椎,想象气息在脊椎上行,从
头部到腰椎一点点地贯穿。
6.腹部呼吸:接下来,将呼吸的注意力集中在腹部。
想象气息在
腹部形成一个气旋,一直运行到头顶。
7.形成小周天:将头顶、脊椎和腹部的呼吸无缝衔接,形成一个
小周天的运行轨迹。
感受气息在这个轨迹上循环运行。
8.保持意念集中:保持呼吸的深、缓和均匀,同时用意念引导气
息在小周天运行。
注意力集中、专注。
9.逐渐延长练习时间:初学时可以逐渐延长练习时间,从几分钟
到十几分钟,根据个体的舒适程度来调整。
这只是小周天运行的一种基础练习方法,实践时要注意舒适度,不要勉强自己。
最好在有经验的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练习,以确保正确性和安全性。
怎样练气功 三种方法教你正确练习

怎样练气功三种方法教你正确练习
导读: 气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锻炼方式之一,也是现代很多人喜欢的健身方式之一,当今很多朋友都会选择气功的锻炼方式,那么入门时该如何正确的练习气功呢?接下来就来为您介绍气功的正确练习方法……一、返照玄关窍:玄关一窍在两眼之间,连于上丹性宫,返照于此,可偶见慧中有一形圆如乒乓球略大的金环(即玄关)一闪。
能够使阳气上升,驱逐阴气,头脑自然清醒。
另外也可开眼或闭眼意守于眼前半尺内的空中,这样也能够凝神止念。
二、停闭深呼吸:吸气和呼气时尽力吸满或呼尽,但不要过于用力。
在吸或呼气后,略作停闭,再行吸气或呼气。
这样,由于深长的腹式呼吸对大脑造成的刺激以及专注于呼吸的
意念,昏沉杂念自然排除。
但此法很容易出现腹胀、胸闷、胁痛之类的现象,虽然不严重,但患者很不舒服,所以还是必须注意。
纠正的方法是:1.单指点叩膻中穴3-5分钟,再顺逆点转3圈。
2.用上法点涌泉穴。
3.练功时应注意上体正直以及胸腰背部的放松。
4.呼吸不要过猛过急。
三、强烈控制法:双眼睁开,眼球翻转向上猛瞪,视物与否均可。
然后意念一束白光由颈下往头顶上冲,将脑内浑浊之气与杂念统统排除体外。
此法可在几分钟之内使头脑神气清爽。
黑夜练习,效果尤其显著。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
头条立场。
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

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嘿,你问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呀?这事儿咱得好好聊聊。
先说说准备工作吧。
找个安静、舒服的地方,不能太吵也不能太乱。
就像你睡觉要找个舒服的床一样,练气功也得有个好环境。
可以是自己的房间,也可以是公园的角落啥的。
然后穿得舒服点,别穿太紧的衣服,不然会不舒服。
接着就是调整姿势啦。
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
站着的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身体挺直,就像一棵小松树一样。
坐着的话,可以找个椅子或者垫子,坐得端正点,不能歪七扭八的。
这就像你上课要坐好一样,姿势对了才能更好地学习。
然后就是呼吸啦。
呼吸可重要了。
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肚子,就像吹气球一样。
然后慢慢地呼气,把肚子里的空气都排出去。
呼吸要均匀、缓慢、深沉,不能着急。
就像你散步一样,慢慢地走,享受这个过程。
在练气功的过程中,要放松身体。
从头到脚,一点一点地放松。
想象自己像一朵云一样,轻飘飘的。
不要想别的事情,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
这就像你在发呆一样,什么都不想,只是感受自己的存在。
还有哦,要坚持练习。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练气功,就像你每天刷牙洗脸一样,成为一种习惯。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我有个邻居大爷,他特别喜欢练气功。
每天早上他都会去公园,找个安静的地方练一会儿。
他说练气功让他身体更健康了,心情也更好了。
他以前有点小毛病,现在都好多了。
他还鼓励我也试试呢。
所以啊,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就是找个好地方,调整好姿势,注意呼吸,放松身体,坚持练习。
加油哦!说不定你也能从中受益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
1.调息、调身、调心
练功之法,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
所谓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
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
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
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
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
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
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
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
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
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
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
初练时,求其自然,不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
最好是练“气贯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等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去学习。
运气是通过深长呼吸和停闭呼吸,以意领气,打通经脉,意随气行,运行周天,这在古代也称“闭气”、“引气”、“行气”、“运气”等。
若运气攻患处,给自己治病称“行气”;若运气外出,发气给他人治病,则称“布气”。
调息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了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气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多的氧气。
更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血液循环。
所谓调身就是自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
调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
五种情况都必须与调心和调息配合进行。
调身的总要求是宽衣解带,舒适自然,不拘形式。
行,要平正不摇,注意道路,气贯丹田,呼气提肛,吸气放松。
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躯干平直,含胸收腹,两臂向前半举,
屈时屈腕如抱球状,两目半闭凝视鼻端,然后调息,意守丹田,此所谓“三圆式站桩”。
坐,有自由式和盘膝式两种:自由式,选适当高度之椅。
凳或床,双脚踏地而坐,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仰掌叠放一起置于小腹前,目半睁,视鼻端,或双手合掌如佛,目半睁视指端。
盘膝坐,有单盘膝、双盘膝和自然盘膝。
单盘膝是将一侧小腿放另一小腿上面;双盘膝是先将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两小腿交叉,两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自然盘膝是两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两足压在大腿下。
上身姿势皆同自由式。
行功应备软垫,两腿发麻时,可行自我按摩后收功。
卧,适于病弱或失眠者,可于睡前行此功。
以右侧卧位为佳,头稍向前。
下面的一只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只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或放丹田处,手心按腹。
腿的姿势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放另一腿上面。
做,有两个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劳作时,根据工作的性质,采取合理的不易疲劳姿势,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实质是时时处处都可意守丹田练丹功;其二是指导引、太极拳等各家各派的动功功法,其姿势动作五花八门,学者应选其一种,认真实行。
总之,调身即调整形体,使自己的身体符合练功姿势。
形态的要求。
2.练习气功的要领
著名气功师刘贵珍认为,练习气功要掌握以下要领。
(1)松静相辅,顺乎自然。
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所谓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
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
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
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
所谓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
总之,松静自然是练
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2)练意练气,意气合一。
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
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
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
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
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
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
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
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
待深长。
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
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
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3)情绪平衡,心情舒畅。
在气功治疗中必须强调情绪平衡,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后都会有舒适和欣快的感觉。
(4)循序渐进,勿急求成。
初期练功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功效,效果都是随着练功时间的进程逐渐显现出来的。
练功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掌握得比较熟练,也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
以内养功为例,可以先掌握姿式和锻炼深呼吸,在深呼吸比较熟练时,再加上停闭,在停闭呼吸熟练以后,再加默念字句,然后再加舌抵上腭,在这些动作都比较熟练了,再加上意守丹田,这样一步一步地掌握,往往比较顺利。
(5)练养相兼,密切结合。
所谓练养相兼,就是练功和合理休养并重。
只练功,不注意合理休养,对战胜疾病将是个障碍,故练、养必须密切结合。
合理休养应包括的内容为:注意适
当休息、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饮食有节、适度体力活动等。
这些内容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乃至一生,都应当注意,这往往是战胜疾病取得健康的保证。
每次练功均应贯彻练养相兼的要求。
如练内养功或强壮功时,练上半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放弃停闭呼吸,放弃意守丹田,单纯全身放松,平卧床上,静养10~20分钟。
养后还可以继续再练,如此练练养养,效果也很好。
(6)固定功法,功时适宜。
当前各地流传的功法甚多。
有的功法已在临床广泛采用,效果不错;也有些功法,仅限于个别人练习,尚未完全公开,或使用之人甚少,功效究竟如何,尚难定论。
练功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体质和日常习惯等,选择1~2种合适功法,进行锻炼,这样既便于掌握,又易获效果。
(7)总结经验,避免偏差。
气功疗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练功要求和方法,不断地进行锻炼。
在锻炼中大都不能一帆风顺,严重者可产生偏差。
造成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急于求成,不能循序渐进,呼吸用力过大,一味追求深长缓慢,或意守强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觉,结果造成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甚则呼吸紊乱,头痛头昏,精神紧张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显,由轻到重,当开始有所表现时,纠正比较容易,需时也短,如果偏差已经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
因此练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细致地体会,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及时纠正,以免形成偏差。
3.练功注意事项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练功场所。
环境安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
在室外练功,最好能选择树林、草坪、花圃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在室内练功,也应保持空气流通。
练功场所的光线宜暗些,有利于较快入静。
但无论室内室外,都不宜让风直接吹在身上,尤其要避免吹在后颈部分。
其次,功前要摆脱烦恼,心情愉快。
在上功前20分钟即应停止较剧烈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以保证练功时全身肌肉放松、心情平静,有益于调整呼吸和意守入静。
作功前要宽衣松带,以便于全身肌肉放松和呼吸通畅。
若采用卧式,应脱掉外衣,安卧床上。
练功之前还要排除大小便。
还要注意练功的次数和时间。
初学者每天宜练一次,练习10~15分钟即可;
练功熟练者,可增加一次练功时间,每次延长到20~30分钟。
在疗养院或在家中休养者,也可以每天练功3~4次。
在练功期间,生活要有规律,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营养,去掉烟酒嗜好,同时,要注意避免七情干扰,保持情绪稳定。
练功完毕后,不要匆忙站起,应该先用两手擦面,轻轻揉揉两眼,然后再缓缓起立,活动活动四肢。
但要注意的是在饥饿和饱食之后,都不宜练功;发热、腹泻、重感冒或身体过度疲劳时,均应暂停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