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荣脑汤(谢海洲)

合集下载

遣药组方 继承创新

遣药组方 继承创新

总之,本书论述遣药组方,继承创新结合,经验技巧并举,是一部方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佳作。
解析相关病案
该书列举的典型病案,皆为杨教授跟师侍诊所记,其资料翔实,内容完整,既可从中反映出老师的辨证思维和治疗经验,又可在解析和按语方面看出学习体会和独特见解。如风寒湿邪袭表一案,以羌活胜湿汤为主方,其立法用药擅用升举清阳法,方中羌活、白芷、蔓荆子升太阳、阳明、厥阴之清气,引之上行于脑,直达病所,有事半功倍之效;偏头痛一案以川芎茶调散化裁,药物剂量最大为川芎30g,最小为柴胡3g,二者相差10倍之大,因主攻当用重兵,侧翼当用轻巧,用兵之妙,神机变通;闭经一案以三棱丸为主方,重在破血祛瘀通经,辅以越鞠丸合苍附导痰丸化裁,共收气血、痰瘀并治之功;前列腺增生一案以五子衍宗丸滋补肝肾固其本,辅以通关丸清热利湿治其标,久病入络,故佐以化瘀散结、升清降浊,诸法相合,以收全功等等。解释清楚,分析得当,叙法论方,别开生面。
详论配伍技巧
杨教授先后拜王光昇、谢海洲两位名医为师,耳濡目染,得其薪传。我深知他曾整理过《谢海洲用药心悟》一书,此次可谓驾轻就熟,历经年余:一是阐发药物效用,言简意赅,如麻黄为发汗散寒解表第一要药;桂枝可外可内,能散能补,无论外感或内伤杂病均可广泛应用;石膏为清热泻火之首药,伤寒阳明经病非此不能除,温病气分高热舍此莫能退;代赭石有镇肝熄风、降胃止冲、顺肺纳气、摄元固脱、坠痰通结、宁心健脑六大功效等。二是叙述方剂运用,抓住要点,如白虎汤为强有力的清热剂,凡热病具有气分热盛者,凡大叶性肺炎、重型流感、流脑、乙脑、病毒性感染均可使用;桂附八味丸为肾阳不足所设,应以下半身常有冷感,甚或形寒肢冷,舌质淡胖,脉虚弱尺部沉微为使用要点等。三是掌握两方异同,据证选择,如银翘散与桑菊饮同为辛凉解表剂,但前者为平剂,主治在卫,解表清热力强,而后者为轻剂,主治在肺,肃肺止咳功胜;木香顺气丸与木香顺气散两方药味略同,但主治有别,前者治腹中食积,证属血瘀,后者治腹中气聚,病属气滞,其病机均为肝郁气滞所致。四是热悉方药禁忌,中病即止,如川芎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黄连解毒汤大苦大寒,易于化燥伤阴,只宜短期使用,不宜反复应用等,均需在临证时予以重视,方保无虞。

老中医谢海洲医疗经验

老中医谢海洲医疗经验

博学精思善推陈出新的中医药学家谢海洲张纲黄菊青整理编者按:谢海洲老先生家学渊源、博学精思,既长于临床,又精研方药,学富五车,善师古而不泥古,博采众长而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临床疗效卓著,立论有理有据,思维缜密。

谢氏著述甚丰,个人主要著作有《医学丛谈》等5部,与他人合著者更达15部之多,发表学术论文约200余篇,创制多种疗效确切的中成药新品种,并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医名远播海内外,若非精力充沛且勤奋好学,博学精思而虚怀若谷之人,焉能有此成就?谢氏现虽已年逾古稀,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面积极为国家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一面致力于中医药科学研究,堪称后学师表。

他曾将个人数十年学习的心得体会用三句古诗词佳句来概括,颇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玩味。

这就是他的“学习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立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为政》谢海洲,男,1921年生,河北人,1942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其后又肄业于北京大学。

1958~197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任中药方剂教研室副主任,1976年至今任广安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研究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并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及其内科学会、中药学会顾问,中国药学会药史学会副主任,中国保健食品协会顾问,北京中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光明中医函大顾问,光明中药函大顾问等职。

于199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谢氏出身于世医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少年时即已熟读《医宗金鉴》、《陈修园医书24种》、《药性赋》等医学著作,并能熟诵若干方歌。

谢氏家学渊源,并通过自己的艰苦自学取得优异的成绩,于1947年参加山东河北考铨处考试获中医师资格,曾临床开业行医并授徒。

谢氏长期在中医临床工作第一线工作,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勤于思考,对多种内科杂病疗效卓著,特别擅长于对痹证、痿证、神志病、癫痫、颅脑损伤后遗症、第二卷277一氧化碳中毒、老年性痴呆、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等疑难杂症的治疗。

三黑荣脑汤(谢海洲)

三黑荣脑汤(谢海洲)

三黑荣脑汤(谢海洲)黑桑椹子30克、黑大豆30克、黑芝麻30克、黄芪15克、党参10克、熟地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0克、全蝎10克、地龙10克、水蛭6克、地鳖虫6克、柴胡6克、羌活6克、陈皮6克、谷芽30克、麦芽30克补肾健脾,益精荣脑,化瘀通络治疗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等。

脑主元神,为“精明之府”、“髓之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精神意识的主宰。

《灵枢·本神篇》云:“两精相搏谓之神”,言阴精与阳气的转化输注是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保证。

精气旺则脑纯灵,精气衰则脑杂钝。

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方用桑椹子、黑大豆、黑芝麻、熟地、菟丝子、枸杞益肾补脑,填精补髓;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最妙之处用辛香气浓、味薄升散之祛风药柴胡、羌活,味少量轻,寓意深刻。

一则升阳达巅行经入脑。

脑为诸阳之会居于巅高,惟风药辛宣,方可疏通经脉,使清阳之气贯注于脑,以壮髓海。

二则醒脾助肾,以促化源。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三元真气衰惫皆由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所致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脾气升发,有助于五脏之气旺盛,气血津精化生有源,充分保证了脑府功能活动所需的精微物质。

三则阳升气旺,可化痰瘀。

气帅血行,气能行津,脑气充盛则气化畅利,既可防止津血凝滞成为痰瘀之害,又能消散少量痰瘀之浊,此法有祛杂至纯,以补为通之意。

是谢老治疗慢性脑病的重用临床经验之一。

全蝎、地龙、水蛭、地鳖虫又名四虫饮。

是谢老的经验方,依“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之法则,有化瘀浊、散结聚、通窍隧、畅络脉以修复病变脑组织,开窍醒脑的作用,实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陈皮、麦芽、谷芽可健脾理气,顾护胃气,促进药食运化,而勿使之壅塞。

对神志散乱,睡眠不安,梦呓苦笑者,酌加琥珀、远志、莲子心、淡竹叶等以清心醒脑;语言障碍、迟缓不利者,加石菖蒲、广郁金以通窍解语;神情淡漠、行为呆滞、记忆障碍者,加苏合香末入丸,可芳香开窍,提神醒脑;痰瘀浊邪动风、肢体颤抖、行动困难者,每参以天麻、生牡蛎、白蒺藜等熄风之品;有中风病史,颜面晦暗,肌肤甲错,乱梦纷纭,舌暗瘀紫者,可加茺蔚子、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等以增强化瘀通脉之功。

中医医案——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

中医医案——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化痰开窍、养心通络治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二例病案一:化痰开窍、养心通络案。

李某,男,77岁。

初诊:1980年2月2日。

主诉及病史:春节之际,炉火生后即置室内,独卧而眠,待家人发觉已昏迷多时,急送医院抢救3天脱险,出现种种意识及智能障碍表现,遂邀中医诊治。

诊查:患者意识朦胧不清,言语謇涩,二便失控,吃、穿、行均不能自理。

脉弦劲有力,舌质暗红。

神经科检查:定向力差,早晨吃饭、上午看病均不能记忆,不会计算,瞳孔等大,光反应灵敏,面肌无力,伸舌正中,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未引出病理征。

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

辨证:脑为清窍,异毒之气内袭,留阻经脉,痰瘀互阻窍络,痰扰神明,蒙蔽心窍。

治法:化痰开窍,养心通络。

处方:天竺黄12g 菖蒲9g 郁金12g 当归12g 白芍12g 莲子心3g 柴胡6g 香附9g 海浮石12g 淡鲜竹沥水30ml(冲服)水煎服,7剂。

二诊:1980年2月10日。

药进7剂后,可不须人扶持略走数步。

于上方增加活血通络、补肾荣脑成药(首乌延寿丹、活血通脉片、桑葚蜜膏等)。

一个月后专服成药,三个月后记忆力恢复,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遂改间断服用成药调理,半年后语言流畅,步态自如,表情自然,生活全部自理,还可以上街购物,操持一些家务。

再经神经科检查,一切正常。

两年半后随访,健如常人。

病案二:化痰开窍、活血通络、补肾荣脑案。

陈某,女,50岁。

初诊;1980年5月8日。

主诉及病史:半年前夫妇二人煤气中毒,经抢救从昏迷中苏醒,但不久又突然再度陷入昏迷,虽历经高压氧等措施治疗,仍神志不清,右侧肢体偏瘫,二便失控,汗出甚多,双下肢浮肿,四肢时见挛急抽动。

诊查:舌红,苔水滑,脉沉细。

辨证:痰瘀蒙蔽心窍,且久病迁延,肝肾皆亏。

治法:化痰开窍,活血通络,补肾荣脑。

处方:刘河间地黄饮子加减。

菖蒲9g 郁金12g 熟地黄18g 石斛12g 山茱萸9g 五味子9g 麦冬9g 远志9g 大黄30g 巴戟9g 赤芍15g 钩藤15g 益母草15g 石决明20g 淡鲜竹沥水30ml(冲服)二诊:1980年5月15日。

三黑神奇饮_傅青主男女科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三黑神奇饮_傅青主男女科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三黑神奇饮_傅青主男女科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三黑神奇饮_傅青主男女科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2)1.1.组成:丹皮(炒黑)7分,黑栀5分,真蒲黄(炒黑)1钱2分,川芎(酒洗)1钱,贝母1钱,生地(酒洗)1钱。

(2)1.2.功效:吐血。

(2)1.3.来源:《傅青主男女科》。

(2)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2)2.相似度50%:犀角地黄汤 (2)2.1.组成:犀角、生地、芍药、丹皮、当归、川芎。

(2)2.2.原方对照:丹皮(炒黑)7分,黑栀5分,真蒲黄(炒黑)1钱2分,川芎(酒洗)1钱,贝母1钱,生地(酒洗)1钱。

(3)2.3.加:犀角、芍药、当归 (3)2.4.减:黑栀、真蒲黄、贝母 (3)2.5.功效:热盛衄血,及漱水不欲咽。

(3)2.6.来源:《伤寒全生集》卷二。

(3)3.相似度50%:清胃散 (3)3.1.组成:酒炒黄连、生地、当归、丹皮、石膏、黑栀。

(3)3.2.原方对照:丹皮(炒黑)7分,黑栀5分,真蒲黄(炒黑)1钱2分,川芎(酒洗)1钱,贝母1钱,生地(酒洗)1钱。

(3)3.3.加:酒炒黄连、当归、石膏 (3)3.4.减:真蒲黄、川芎、贝母 (3)3.5.功效:热邪蕴隆于胃,牙根溃烂出血,唇口肿痛。

(3)3.6.来源:《麻症集成》卷四。

(3)4.相似度50%:加味四物汤 (3)4.1.组成:当归1钱,白芍1钱,生地3钱,川芎7分,丹皮8分,柴胡5分。

34.2.原方对照:丹皮(炒黑)7分,黑栀5分,真蒲黄(炒黑)1钱2分,川芎(酒洗)1钱,贝母1钱,生地(酒洗)1钱。

(3)4.3.加:当归、白芍、柴胡 (3)4.4.减:黑栀、真蒲黄、贝母 (3)4.5.功效:血虚咽喉燥痛,微烦热恶寒,午后尤甚;劳伤火动,口破咽疼,晡热内热,脉数无力;血热口疮,或牙根肿溃,烦躁不宁。

(4)4.6.来源:《喉科紫珍集》卷上。

(4)1.原方1.1.组成:丹皮(炒黑)7分,黑栀5分,真蒲黄(炒黑)1钱2分,川芎(酒洗)1钱,贝母1钱,生地(酒洗)1钱。

傅荣海教授的公用药方

傅荣海教授的公用药方

傅荣海教授的公用药方【健康理念】健康的身体三要素:正确的饮食、良好的心态、精准的用药。

健康从改变餐桌开始,大道至简、贵在坚持:简单生活从饮食开始,每天要吃五谷(玉米、小麦、大米、糯米、黄豆),均衡吃好一日三餐(早餐应该是一天中吃的最多的,应占一天吃的食物的60%,午餐30%,晚餐10%),阴阳调和,所以每一餐都要阴阳菜搭配(阴菜是不见阳光的菜,如土豆、萝卜等;阳菜是长在地面上见阳光的菜,但阴阳菜不能炒在一起),中间不要添加其他附食,否则你的脏器要再次运化你吃进去的食物,脏器得不到休息。

三餐喝玉米粥。

平常喝水就喝玉米须泡的水。

玉米粥和玉米须水都是清理血管血液的。

其次要早睡,要在11点前上床睡觉,让你的脏器得到充分的休息。

傅老师认为,只要一个人的血液、神经、经络好了,这个人的身体就不会有问题。

血液来自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神经是指心态。

他认为血液是健康的50%,神经25%,经络25%。

且要遵循祖国中医的理论(身体上不要轻易做手术,除非是外伤),血液好了、良好的心态、经络通了,身体就不会有问题。

没有滋生恶疾的土壤。

傅老师还讲了一些简便易行的药方,要在遵循上述生活方式的条件下运用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不改变生活方式,大鱼大肉,胡吃海喝,那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即使当时有效果,以后也还会恢复原样。

【公用药方】1、发烧、支气管炎、肺炎的药方:鱼腥草、厚朴、连翘各15克研成细末。

同等量即可,可各200克打粉装玻璃瓶密封。

用10克的桑枝水送服6克的药末,孩子减半。

2、咳嗽、喑哑、咽痛的药方:胖大海2个、桔梗10克,甘草6克用凉水泡10分钟,上火熬,大火煮沸转小火熬10分钟-15分钟,饭后服用,早晚服用。

孩子喝小半碗药水。

3、咳嗽、吐痰:薄荷10克,桔梗6克,甘草3克。

水煎服曰一剂全天当茶饮。

感冒之后要及时服用第一个药方,控制发烧,炎症,向气管、肺部转移;如果是感冒后期有炎症,咳嗽咽疼等症状,可以用第二个方子;假如是感冒或上火引起的后遗症,长期咽喉不舒服,那便可以服用第三个方子,治疗咽喉不适。

巧用白及治疗20种多种疾病疗效好

巧用白及治疗20种多种疾病疗效好

巧用白及治疗20种多种疾病疗效好(编者承诺对本文资料的真实性负责)1.血证谢海洲指出白及止血是一种收敛作用,且能消肿生肌,过去多用于肺结核咯血,后逐渐推广应用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之咳血,胃溃疡吐血或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等症,肺结核空洞尤为适宜。

白及能增强机体防卫能力,抑制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生长,局部涂抹可形成保护膜。

内服外用均有较好的局部止血作用,可用于急救外敷出血部位或用灭菌白及粉喷雾于出血处,能迅速止血。

如烧伤用此可防止外界细菌的侵入,杀灭创面残留细菌,促进烧伤皮肤组织的恢复。

白及粉调膏敷治乳头皲裂效果好。

妇产科术后出血宜用白及粉。

其所含多量胶质黏液能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和愈合,并能促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阻止血液外流,具有局部止血作用。

也可与阿胶制成合剂,用于皮肤创伤的黏合剂。

也可制成糊、粉。

笔者常用白及粉装胶囊吞服,用于胃肠道出血,认为其效力不亚于安络血、维生素K。

陈景河用白及治疗肾炎尿血、结肠溃疡出血、妇科经漏等症,皆收效良好。

白及性涩微寒,味甘辛微苦。

前贤及近代医家谓治内、外科多种疾病。

善止血.足其长也。

中医理沦认为,性涩微寒,能收敛止血,味甘能理血生肌,辛能散结通气,苦能泄热解毒,凉能柔润滋阴,综合一体,平和不峻,用量可大可小,用粉5~10g.水煮5~20g。

现代药理学谓其能止血,“与其所含胶状成分有关”。

肺结核咳血、胃溃疡出血等,都是由脏腑局部破损所致,故用白及不但止血,更能修补局部组织促进愈合。

李庆华临床用治肺胃损伤所引起的咯血、呕血、黑粪,每获奇效,实为止血之良药。

(1)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粪)病案:杨某某,男,35岁,北京人,1986年4月10日初诊。

患乙型肝炎12年,肝硬化3年。

昨晚因情志不畅而饮酒消愁,不慎醉倒。

今晨突然感到咽中有血腥味,随即恶心呕吐。

初为酒食,继之为咖啡样物,立即来急诊,又呕吐鲜血约100ml。

因情况紧急,马上送抢救室插三腔管,按常规顺利将三腔管插入,尚未充气,又呕吐鲜血,呕吐强烈,呈喷射状,三腔管亦从口中吐出。

治疗白发的中药方剂

治疗白发的中药方剂

治疗白发的中药方剂【治疗白发的中药方剂】引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开始注意到自己头发的变化。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白发的出现。

白发不仅影响外观,还给人一种老化的感觉。

然而,中医药学提供了一些中药方剂,据说可以帮助治疗白发。

本文将介绍一些传统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白发的中药方剂,希望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焦三仙汤焦三仙汤是一种混合了焦尾黍、焦山楂仁和禹豆豉的中药方剂。

这个方剂被认为可以帮助恢复头发的黑色素。

焦尾黍作为主要成分之一,据说有助于防止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减缓白发的产生。

焦山楂仁和禹豆豉的药性也起到了补充和调节的作用。

2.白芍养肝汤白芍养肝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其成分主要包括生地、白芍和柞叶。

这个方剂被用来调节肝脾气血,改善肝血不足导致的白发问题。

生地作为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滋养肝肾的作用,同时白芍和柞叶对于调节内外环境、平衡阴阳也有帮助。

3.八珍益母丸八珍益母丸是一种中药丸剂,其成分包括人参、当归、熟地等多种补益药材。

尽管八珍益母丸的主要用途是调理妇女气血不足的问题,但也被一些中医师认为对于治疗白发有一定的疗效。

人参、当归等药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滋养毛囊,有助于改善白发问题。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中药方剂治疗白发的领域中,尽管很多方剂都声称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中的科学证据仍然有限,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治疗白发应综合考虑个体的身体状况、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中医药治疗白发的理念是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环境,达到润泽头发、促进黑色素生成的目的。

然而,治疗白发的效果因人而异,需要耐心和时间来观察效果。

回顾与总结:本文介绍了几种治疗白发的中药方剂,包括焦三仙汤、白芍养肝汤和八珍益母丸。

这些方剂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调节身体内部环境,从而改善白发的问题。

然而,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证实这些中药方剂的疗效,并结合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在治疗白发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健康等综合因素,从多个角度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黑荣脑汤(谢海洲)
黑桑椹子30克、黑大豆30克、黑芝麻30克、黄芪15克、党参10克、熟地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0克、全蝎10克、地龙10克、水蛭6克、地鳖虫6克、柴胡6克、羌活6克、陈皮6克、谷芽30克、麦芽30克
补肾健脾,益精荣脑,化瘀通络
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等。

脑主元神,为“精明之府”、“髓之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精神意识的主宰。

《灵枢·本神篇》云:“两精相搏谓之神”,言阴精与阳气的转化输注是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保证。

精气旺则脑纯灵,精气衰则脑杂钝。

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方用桑椹子、黑大豆、黑芝麻、熟地、菟丝子、枸杞益肾补脑,填精补髓;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最妙之处用辛香气浓、味薄升散之祛风药柴胡、羌活,味少量轻,寓意深刻。

一则升阳达巅行经入脑。

脑为诸阳之会居于巅高,惟风药辛宣,方可疏通经脉,使清阳之气贯注于脑,以壮髓海。

二则醒脾助肾,以促化源。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三元真气衰惫皆由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所致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脾气升发,有助于五脏之气旺盛,气血津精化生有源,充分保证了脑府功能活动所需的精微物质。

三则
阳升气旺,可化痰瘀。

气帅血行,气能行津,脑气充盛则气化畅利,既可防止津血凝滞成为痰瘀之害,又能消散少量痰瘀之浊,此法有祛杂至纯,以补为通之意。

是谢老治疗慢性脑病的重用临床经验之一。

全蝎、地龙、水蛭、地鳖虫又名四虫饮。

是谢老的经验方,依“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之法则,有化瘀浊、散结聚、通窍隧、畅络脉以修复病变脑组织,开窍醒脑的作用,实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陈皮、麦芽、谷芽可健脾理气,顾护胃气,促进药食运化,而勿使之壅塞。

对神志散乱,睡眠不安,梦呓苦笑者,酌加琥珀、远志、莲子心、淡竹叶等以清心醒脑;语言障碍、迟缓不利者,加石菖蒲、广郁金以通窍解语;神情淡漠、行为呆滞、记忆障碍者,加苏合香末入丸,可芳香开窍,提神醒脑;痰瘀浊邪动风、肢体颤抖、行动困难者,每参以天麻、生牡蛎、白蒺藜等熄风之品;有中风病史,颜面晦暗,肌肤甲错,乱梦纷纭,舌暗瘀紫者,可加茺蔚子、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等以增强化瘀通脉之功。

补肾还可合用五子衍宗丸或右归丸、或左归丸以平衡阴阳,益精填髓,健肾荣脑。

祛风药还可选用防风、藁本、白芷、升麻、苍耳子、辛夷花等一二味以助气升阳,共奏健运脾肾、生发清阳之气,从而使脑得充分荣养和修复。

本方可用于治疗脑萎缩,早老性痴呆,多梗塞性痴呆等慢性脑病。

为方便长期服用,可改为蜜丸,每次9克,一日3次。

在多种慢性颅脑疾病进程中,皆可出现脑萎缩的病理改变,呈现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

中国中医研究院谢海洲教授从医50 余年,学验俱丰,对脑萎缩的诊治,具有独
到的理论和经验。

他认为本病虚实相兼,虚因于脾肾亏损,实起源于痰浊瘀毒之邪盘踞。

病位在脑.却涉及五脏六腑。

临证主张补虚与泻实并
举.疏利三焦气机、升阳益髓、除痰化瘀、解毒散结.使脑气充盛而络脉畅达,诸证可安。

1.升阳益髓,须硫利三焦而扶脾肾
脑主元神,为精明之府”、“髓之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精神意识的主宰。

《灵枢·本神篇》云:两精相搏谓之神”,言阴精与阳气
的转化输注是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保证。

精气旺则脑纯灵,精气衰则脑杂钝。

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谢老临证注重扶助脾肾两脏以充实精气。

补肾习用经验方三
黑饮( 黑桑椹子、黑大豆、黑芝麻各30g ) 合五子衍宗丸或右归丸、或左归丸以平衡阴阳,益精填髓.健肾荣脑。

而扶脾则强调升阳益气之法,即
以辛甘温补之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配以辛香气雄、味薄升散之羌活、防风、藁本、白芷、升
麻、柴胡、苍耳子、辛夷花等祛风药一二味以助气升阳,共奏健运脾肾、生发清阳之气,从而使脑得充分荣养和修复。

谢老擅将祛风药用于多种慢性脑病的治疗中,虽然味少量轻,却寓意深刻。

一则升阳达巅,行经入脑。

脑为诸阳之会.居于巅高.惟风药辛宣,方可疏通经脉,使清阳之气贯注于脑,以壮髓海。

二则醒脾助肾,以促化源。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三元真气衰惫皆由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所致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脾气升发,有助于五脏之气旺盛.气血津精化生有源,充分保证了脑府功能活动所需的精微物质。

三则阳升气旺.可化痰瘀气帅血行,气能行津.脑气充盛则气化畅利,既可防止津血凝滞成为痰瘀之害,又能消散少量痰瘀之浊,此法有祛杂致纯一以补为通之意。

然三焦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为通行元气、运行水液之道路。

倘上焦失宣,中焦失衡,下
焦失畅,气机逆乱,则势必阻碍精气代谢,使脑无所依附而病变愈重。

因此.谢老在临证中十分注重疏调三焦气机,指出了“惟使三焦气机畅
达,方可获升阳益髓之功”的治疗法则。

疏调三焦.亦须审因论治,灵活掌握。

2.除痰化癥,可散结通络而开清窍
脑为“清灵之府”,盖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朝会上注于脑以司其用。

倘若年老气衰、久病迁延,或内风卒中、外伤头脑,或邪毒内
窜、盘结脑络,导致脏腑失和,荣卫不清、气血败浊,凝为痰瘀,交结脑府,阻滞髓络,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清窍失灵而神志散乱.善忘呆痴、行动迟钝、情感淡漠。

依“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之法则,化瘀浊、散结聚、通窍隧、畅络脉以修复病
变脑组织,开窍醒脑实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谢老临床中常以痰瘀同治立法,拟四虫饮(全蝎、地龙各10g ,水蛭、地鳖虫各6g) 为基础方剂.以
祛除痰瘀交结之邪毒,并在此辨病用药基础上,视其兼证、变证而辨证用药。

对神志散乱,睡眠不安,梦呓哭笑者,酌加琥珀、远志、莲子心、淡竹叶等以清心醒脑:语言障碍、迟缓不利者,加石菖蒲、广郁金以通窍解语;神情淡漠、行为呆滞、记忆障碍者。

加苏合香末入丸,可芳香开窍
提神醒脑;痰瘀浊邪动风、肢体颤抖、行动困难者,每参以天麻、生牡蛎、白蒺藜等熄风之品;有中风病史.颜面晦暗,肌肤甲错,乱梦纷纭,舌暗瘀紫者,可加茺蔚子、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等以增强化瘀通脉之功。

此外.谢老在祛邪化浊的同时,还十分注重顾护胃
气.常于方中加入青皮和陈皮、生麦芽和谷芽,以促进药食运化.而勿使之壅滞。

赵某某.女,52 岁。

1991 年10 月25日初诊。

自I 989 年底感到双下肢软弱无力,步履不稳,渐至记忆衰退.口齿含糊,言不达意,表
情呆滞。

于1990年2 月10 日在某医院做颅脑CT 检查.报告:双侧额、颞部蛛网膜下腔增宽.提示脑叶萎缩。

西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诊时表情淡漠,目光呆滞,沉默缄言,记忆衰退,思维模糊,定向力差.眩晕欲仆,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唇燥口臭.食欲不振.呃声时作。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实。

证属三焦湿热,气机郁滞,精气亏虚,痰瘀交结.神府失用。

治先予清利三焦、调
畅气机,后再子补虚化浊、通窍醒脑。

以枳实导滞丸每服9g ,每日二次,白开水送服2 周后便
秘溲赤、口臭呃气、黄腻舌苔均消,食欲增加,故可改服汤剂。

药用:生黄芪、菟丝子、熟地、谷麦
芽各18g .天麻、菖蒲、苍耳子、枸杞子、全蝎、地龙、怀牛膝各9g,黑大豆、黑芝麻、桑椹子各
30g,柴胡、水蛭、地鳖虫、鹿角胶(烊化) 、龟板胶( 烊化) 、青皮、陈皮各6g ,水煎,每日1剂。

服药4o 剂后,眩晕大减,近期记忆明显恢复,下肢力量
增加,可以自行短距离行走,惟神痴目呆缓解不显。

故上方加苏合香末0.6g。

制成蜜丸( 9g/
丸) ,每次 1 丸.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半年后复诊,诸症均明显好转,生活基本自理.嘱继续服药治疗以求全功。

郑某某,男,6l 岁。

1991 年6 月8 日初诊。

患者有脑梗塞病史,近半年来一记忆力显著减退.表情呆滞,思维迟纯,联想困难,喃喃自语.语言謇涩,行为古怪。

经颅脑CT 检查,报告:多发性脑梗塞灶,脑室扩大,有明显脑皮质萎缩,提示陈旧性脑梗塞,脑萎缩。

刻下神情呆滞.妄想离奇,记忆衰退,思维丧失,情绪躁抗,颜面晦暗,口流粘沫,不知饥饱,徘徊不眠,二便正常。

舌紫红、舌体左斜、苔薄腻淡黄,脉弦滑。

证属精髓亏虚,痰瘀交阻,清窍受蒙。

治宜益精填髓,补脾升清,活血化瘀,豁痰开窍。

药用:党参、黑大豆、黑芝麻、桑椹子、谷芽、麦芽各30g,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鸡血藤、茺蔚子各1 5g ,石菖蒲、远志、全蝎、地龙、覆盆子、五味子各l og,水蛭、地鳖虫、羌活、苍耳子、莲子心、青皮、陈皮各6g ,水煎,每日1 剂。

服30 剂后,躁扰失眠、口角流涎消除.记忆力稍增强,纳食增加,效不更方,制成蜜丸(9g/丸) ,每次 1 丸,每
日3 次,白开水送服。

经5个月治疗,诸症皆除,生活完全自理收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