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

合集下载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本部分问卷测量的是大学生对当前各种环境的适应程度,本测验共句描述语,请您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您对每一句描述语的赞同程度如何,在每一句描述语后面相应的数字上打“√”。

期中“1”表示完全同意,“2”表示有些同意,“3”表示无所谓同意或不同意,“4”表示有些不同意,“5”表示完全不同意,并且承诺,对此次测验结果实行严格的保密,感谢同学们在百忙中抽性别:——————年级:——————1.2.夜间走路,我能比别人看得更清楚。

3.要不是为了学分、毕业证,我早就不学了。

4.周末我常常觉得没事可做。

5.6.我在正式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常比体育课或平时练习的成绩好些7我参与了很多大学里的社会活动8.每次检查身体,医生都说我“心跳过速”,其实我平时脉搏很正常9.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熬一个通宵,精力充沛地学习或工作10.出门在外,虽然吃饭、睡觉、环境等变化很大,可是我很快就能习惯11.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总让我觉得不舒服12.大学学习只凭个人兴趣,不需要什么方法13.经晚了14.大学学习与中学脱节,我感到很不适应15.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不如中学16. 一提学习,我就烦17.为求得和睦相处,我有时放弃自己的意见,附和大家19.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能集中精力学习、工作,效率并不大幅度降低20.我无法适应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21.我很难加入到别人的讨论中去22.我不关心学习以外的东西23.我很容易生气24.我有时想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25.我不知道自己适合于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26.在考试前,我常不知该如何着手复习。

27.我难以决定自己该到哪里工作。

28.学校的娱乐设施不能满足我的需要。

29.在大学什么都要靠自己,我感到很不适应。

30.无论情况多么紧迫,我能注意到该注意的细节,不爱丢三落四。

31.参加各种比赛时,赛场上越热闹,同学越加油,我的成绩反而越上不去32.我觉得一个人做事比大家一起干效率更高些,所以我愿意一个人做事33.我能很好地安排休闲时间34.我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职业技能35.我的体重增加(或减少)了很多36..在学校里和同学在一起时,我感到不自在37.完全靠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这对我而言并不容易38.对于我在大学里的社交,我感到相当满意.39.我常感到头痛。

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维度构成及计分方式

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维度构成及计分方式

《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维度构成、题项及计分方式一、维度构成及题项(一)学习动机*1、上大学后,我明显变懒了。

2、上大学后,我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了。

*3、我觉得失去了学习目标。

4、我感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因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5、我感觉我适应大学的学习。

6、我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并能付诸实践。

7、我的学习很有效。

*8、我不会安排时间,学习无急迫感。

(二)教学模式*1、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不如中学。

*2、我常怀念以前的同学和事而不能自拔。

*3、社会上对大学生的不良看法(如“读书无用”等)导致我荒废学业。

*4、大学学习与中学脱节,我感到很不适应。

*5、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总让我觉得不舒服。

*6、我上大学后,染上了不少不良嗜好。

*7、我不适应大学的作息时间。

(三)学习能力1、上大学后,我的思维方式更成熟了。

2、面对大学里激烈的竞争,我总是不懈地努力提高自己。

3、上大学后,我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4、我觉得上大学后,认识更加宽广,前途更加清晰。

5、上大学后,我的独立性显著增强。

6、我认为上大学后自己更具灵活性。

(四)学习态度*1、何必太认真呢!睁只眼,闭只眼,你就适应了。

*2、要不是为了学分、毕业证,我早就不学了。

*3、由于对专业课不感兴趣,我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4、大学学习只凭个人兴趣,不需要什么方法。

(五)环境因素*1、大学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对学习影响很大。

*2、将来就业的严峻形势严重影响我的学习。

*3、大学生活条件(不好)对学习有较大影响。

*4、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对学习有较大影响。

NOTE:带*的题目为反向题项二、计分方式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即完全不符合计1分,较不符合计2分,不确定计3分,较符合计4分,完全符合计5分。

NOTE:(1)维度上和总量上分数越高,表明适应状况越好(由于全国常模还在制定过程中,因此目前只能用于相关或比较研究,还不能作为筛选工具)。

(2)计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向题项。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适应性分量表的修编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适应性分量表的修编

第38卷第3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5月V o l.38 N o.3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M a y,2012*‘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适应性分量表的修编龚玲,张大均(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400715)摘要:目的:修订从品质角度出发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量表㊂方法:在分析原始问卷㊁整理个体访谈和借鉴国内外同主题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和团体讨论设计初始量表,多次施测修改量表,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㊁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对量表的测量学指标进行检验㊂结果: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量表包含职业适应性㊁学习适应性㊁社会适应性㊁人际适应性㊁生理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6个因素,累计贡献率50.04%,共30个项目;问卷的信㊁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㊂结论:本量表可作为评测在校大学生适应性的工具㊂关键词:心理素质;适应性;大学生;量表修订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2)03-0075-07一、引言大学阶段是个体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是个体完全走向社会㊁独立承担社会重任的准备期,因此该阶段也被称作人生的第二个关键期㊂在此阶段,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对大学生的后续发展至关重要㊂尤其是今天的中国大学生,处于一个剧烈发展与变革的时代,社会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大学生的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㊂作为影响身心健康㊁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大学生适应性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㊂不同的研究者对适应性有不同的理解㊂有的研究者从外在状态的角度对适应性做了界定,探讨适应性的功能;而更多研究者则是从内在本质的角度对适应性做出界定,探讨了适应性的机制和发生条件[2]6㊂但是,适应性究竟是一种能力倾向还是行为状态,是心理特性㊁心理过程还是行为结果并没有统一的结论㊂根据王钢对人际适应和人际适应性的区分[2]7,适应性应当是在适应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特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静态性㊂张大均[3-7]从个体心理素质的角度界定了适应性的概念,即大学生的适应性是心理素质的重要功能成分,指个体对环境及身心变化引起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或品质,是心理素质结构中最具衍生功能的因素,它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㊂在大学生适应性的测量上,国外目前应用较多的量表主要有大学适应量表(C A S)㊁明尼苏达多*收稿日期:2012-01-20作者简介:龚玲,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㊂通讯作者:张大均,教授,博士生导师㊂基金项目: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学研究 (10J HQ003),项目负责人:张大均;2010年度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青少年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建构研究 ,项目负责人:张大均㊂重个性测试表中的大学适应不良分量表(MM P I-2)和大学生适应问卷(S A C Q)等等[8]95㊂但是,这些量表基本上都是从问题角度出发,被用来筛选可能具有适应问题的在校大学生,并以此为相应的干预提供指导意见㊂并且,这些量表多关注的是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缺少对大学生的持续发展的关注㊂鉴于国内外的文化差异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国内学者开发了一批针对中国大学生适应性的测量工具,目前主要有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8]㊁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量表[9]㊁大学生适应性量表[10]㊁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问卷[11]和大学生学校适应不良量表[12]等㊂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上述量表存在以下问题:(1)从可推广性看,部分量表取样集中于某个别地区,故进一步推广有待考虑;部分量表仅针对学校适应,并未能全面考察大学生适应性㊂(2)从编制细节上看,部分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不够理想,因素负荷值过低㊂(3)从测量角度上看,除王滔[13]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问卷是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功能性层面出发,其它测量工具主要是从适应性的状态㊁过程等心理活动的动态方面出发㊂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它们是动态的㊁外显的成分,受到稳定的㊁内隐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和制约[5]㊂心理素质作为人心理结构的核心成分,是心理活动的根本(起支配作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源性因素[7]㊂我们认为适应性作为心理素质重要的功能性成分,是心理现象内在的属性和特征,体现的是适应的内部本质特征㊂实现对大学生适应性品质的测量,不仅可简单地了解大学生适应状态或存在的问题,还可以诊断大学生适应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并能进一步预测大学生适应状况发展变化的趋势㊂因此,从心理素质的功能性成分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对于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质,培养大学生的主动适应能力,从根本上优化大学生适应性心理品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㊂王滔[13]从理论探讨和实证调查两方面着手,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成分,并研发了相应的测评工具㊂她认为,大学生适应性品质应当包含自我定向适应性和社会定向适应性两大维度㊂这两大维度又细分为七个因素,分别为学习适应性㊁生活适应性㊁生理适应性㊁职业适应性㊁社会环境适应㊁人际环境适应和应激适应㊂她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问卷共有35道题: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53,稳定性系数为0.775㊂但是此问卷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因素定义的属性不一致㊂有的侧重于能力,有的侧重于状态,未能更好地测量到适应性品质;其次,从问卷的可推广性看,样本集中于重庆㊁厦门和广州,不具有普遍性;最后,从编制程序上看,在进行差异分析时未能报告效应值等㊂所以我们在王滔[13]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求编制出更科学的测量工具㊂基于上述分析,我们首先通过访谈对原量表的结构进行审核,并结合专家讨论意见,最后确定大学生适应性包含六个因素㊂其次,通过整理访谈提纲㊁参考原始问卷部分题项及同类量表题项等途径形成项目库㊂然后集合多名心理学专业博士硕士反复讨论,在确保项目内容效度的基础上,形成初始测验问卷㊂另外,通过试测㊁初测和正式测量,验证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最终形成正式问卷㊂最后,我们选取一般健康㊁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作为效标考察其效度㊂二、方法(一)对原问卷的修订首先,我们以 评估品质 为基本原则,实现了对品质的测量㊂心理素质是人在主观与客观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概括化了的心理系统的特性,具有稳定性,只有那些惯常的㊁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性才是素质㊂适应性作为心理素质的功能成分,是一种品质,它是从各种习惯性或典型性行为反应中抽象出来的,具有跨时间和情景的 连贯性 ㊂S p i e l b e r g e r[14]认为对于过去状态的频率和强度的概括,可以要求被试描述自己 一般 ㊁ 常常 或 平时 的状态,从而得到对典型行为的有效评定㊂因此本研究以 评估品质 为原则,从惯常的㊁稳定的习惯性行为倾向和典型行为特征中收集项目㊂其次,在对原问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内容和专家意见,确定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主要包含六个维度,分别是学习适应性㊁生活适应性㊁生理适应性㊁社会适应性㊁人际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㊂原问卷中的应激情境适应维度因在访谈中没有被试提及,且从理论分析来看,其主要指应激反应和应对策略,一方面这是适应性的结果而非适应性本身,另一方面这是适应性的特例,而特例本身是包含在一般适应之中的,故取消了这一维度㊂学习适应性指主体学习适应需要的心理品质,包括学习的计划性㊁自主性和变通性;生活适应性指主体生活适应需要的心理品质,包括生活自理性㊁生活自治性和生活独立性;生理适应性指主体生理适应需要的心理品质,包括生理变化㊁体貌的接纳性和性心理调适性;社会适应性指主体社会化需要的心理品质,包括社会认同性和社会融入性;人际适应性指主体人际交往需要的心理品质,包括人际交往中的理解性㊁亲和性和互助性;职业适应性指主体职业规划与发展需要的心理品质,包括职业价值选择性㊁自我定位清晰性和从业准备性㊂再次,为了保障量表良好的内容效度,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㊂一方面,我们从大学生适应性的内容角度出发,通过个体访谈的形式,探讨大学生适应性的具体特征㊂在此基础上,集合专家意见对适应性的维度进行审核㊁修正,并以每个维度下每一个特性或层面的含义为主题,分别整理出所有学生比较公认的5~7个典型行为特点表述,再将归类整理出的访谈信息进一步条目化,按照简短㊁意义明确㊁内容单一的原则合并为同类条目㊂另一方面,结合操作性定义,请25名研究生对原始问卷题项进行审核,挑选部分信㊁效度指标高的题项以作备份㊂同时,收集整理部分同主题量表的题项作为参考㊂由此形成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初始题库㊂然后,集中16名研究生㊁4名博士生参阅样例编制题项,反复集体讨论,逐条斟酌,仔细推敲,数易其稿,力求提高题项的内容效度㊂此外,再请35名中文系学生对量表项目的语法和词语进行修饰以避免歧义㊂最后,对初始问卷进行小范围试测,收集被试对量表题项的反馈信息,形成初测问卷80道题(不包含测谎题)㊂(二)被试1.访谈被试通过发帖在某所高校有偿招募,并从中选取一定被试以兼顾性别㊁年级㊁专业上的差异㊂受访者共计25人,其中男生12名,女生13名;大一4人,大二7人,大三8人,大四3人;文科8人,理科7人,工科6人及其他科2人㊂2.选取某高校35名中文系学生对项目进行语义和表征审核;随机抽选181名某高校学生试测,回收被试对问卷题项的反馈意见㊂3.初测和正式测量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考虑5个分层标准:区域,学校,专业,年级,性别㊂初测有效被试近600人,其中男生243人,女生347人;大一237人,大二112人,大三164人,大四75人㊂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对所有回收的量表进行严格的非统计层面和统计层面的筛选以剔除无效量表㊂非统计层面的筛选遵循以下原则:(1)整份问卷答案呈现同一性作答(如有规律作答)或波浪形作答等明显乱答的情况;(2)整份问卷漏答题目大于4%;(3)整份问卷中同一题选取2个答案的题数或修改答案的题数大于4㊂统计层面的筛选遵循以下程序:首先将反向题转换,然后将测谎题选极端分的被试删掉以剔除不真实的数据;其次,项目总分相加后将得分在3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视为极端值,予以剔除㊂正式测量按照区域划分,同时考虑被试的学校㊁专业㊁年级及性别因素,分别从西北㊁华东㊁华北㊁西南㊁华中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2300份㊂依据上述标准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1931份用于问卷分析,由此形成正式量表㊂具体来说,将数据随机分为同质的两个样本,其中965份用于做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中男生369人,女生606人;大一432人,大二298人,大三192人,大四43人;重点本科203人,普通本科678人,三类本科31人,专科54人;文科321人,理科353人,工科156人,艺体122人㊂另外966名有效被试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其中男生438人,女生521人;大一463人,大二309人,大三160人,大四27人;重点本科188人,普通本科689人,三类本科28人,专科60人;文科275人,理科365人,工科186人,艺体131人㊂用全部有效数据1931份进行信效度检验㊂4.选取中国西南地区六所高校,包含重点大学㊁普通大学及专科院校学生500人,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63份以考察效标关联效度;选取四所高校大一㊁大二㊁大三学生共110名,间隔四周考察重测效度,最终获得有效数据73人㊂(三)测量工具1.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适应性分量表,正式测量共37道题目(其中信度题3个,测谎题1个),最终形成的正式量表共34道题(其中信度题3个,测谎题1个),均采用5点评分㊂两次测量中的α系数均是0.88㊂2.一般健康量表(G HQ-12)[15],共有12道题,每题有4个选项,计分采用0-1-2-3记分方法,即选择回答第一㊁二㊁三和四项分别记0㊁1㊁2㊁3分㊂本次测量的α系数为0.73㊂3.自尊量表[16],共有10道题,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㊂本次测量的α系数是0.84㊂4.生活满意度量表(S W L S)[17],共5个项目,得分越高说明生活满意度越高㊂本次测量的α系数是0.76㊂(四)数据分析采用S P S S16.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㊁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用A m o s4.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㊂三、结果(一)项目分析量表各题项进行项目分析,结果表明33道初始题项的C R决断值均大于3,按总分高低分组被试,结果表明差异非常显著(p<0.01),因此此33个项目均可以保留下来做进一步分析㊂(二)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取样适当性检验结果KMO值为0.90,B a r t l e t t球形检验值都显著,均为p<0.001,说明题目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进行分析,获得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6个,可以解释方差变异的50.04%㊂各题项在所属因子上的负荷在0.41 ~0.78之间,共同度在0.33~0.70之间,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51以上,大部分都在0.70以上㊂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最终结果,确定大学生适应性包含6个因素,分别对应为职业适应性㊁学习适应性㊁社会适应性㊁人际适应性㊁生理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㊂表1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因素负荷矩阵㊁贡献率及共同度题项职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际适应性生理适应性生活适应性共同度N210.520.49 N230.630.47 N240.730.59 N310.710.61 N320.720.58 N330.680.55 N340.590.46 I120.610.40 I140.700.53 I210.730.59 I220.720.59 I320.560.47 I330.480.40L220.600.45 L230.700.58 L240.620.55 L250.560.51 M110.540.45 M130.760.67 M180.780.70 M210.470.46 M220.480.57 K110.550.33 K120.630.42 K140.530.38 K130.620.42 J110.490.43 J120.640.57 J140.490.41 J150.410.38特征值3.583.022.572.381.831.64共计贡献率11.9610.058.577.926.095.4650.04(三)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另一半数据(n=966)对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㊂该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接近验证性因素分析所要求的拟合指数标准,显示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结构模型可以接受(见表2)㊂表2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主要拟合指数模型χ2d fχ2/d f T L I C F I I F I R M S E A nA S F C1682.1513984.2270.8220.8370.8380.058966(四)信度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量表的信度检验,主要考察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㊂从表3可见,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α系数在0.51~0.84之间,重测信度在0.60~0.84之间,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㊂但是有些维度的α系数略高于0.50,不是太理想㊂表3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量表的信度系数信度分量表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生理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适应性α系数0.880.770.600.510.710.730.84重测信度0.840.790.690.600.670.720.82(五)效度分析1.结构效度采用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进一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见表4㊂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12~0.51之间,大部分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30~0.50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㊂各个因素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46~0.81之间,大部分因素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60 ~0.80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㊂结合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㊂表4适应性各因素之间和总分之间的相关矩阵量表名称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生理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适应性适应性总分学习适应性1生活适应性0.35**1生理适应性0.12**0.35**1社会适应性0.36**0.39**0.27**1人际适应性0.29**0.37**0.30**0.50**1职业适应性0.51**0.38**0.18**0.52**0.38**1适应性总分0.71**0.65**0.46**0.73**0.66**0.81**1 2.效标关联效度取一般健康㊁生活满意度和自尊为效标,计算大学生适应性的效标关联效度,结果如表5:适应性总分与一般健康有0.33的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有0.44的显著正相关,与自尊有0.47的显著正相关,效标关联效度达到统计学标准㊂表5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量表效标效度量表名称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生理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适应性适应性总分一般健康-0.25**-0.20**-0.15**-0.23**-0.20**-0.22**-0.33**生活满意度0.34**0.29**0.20**0.33**0.35**0.38**0.44**自尊0.34**0.35**0.21**0.38**0.43**0.35**0.47**四、讨论(一)量表的编制程序及量表的信效度指标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修订是基于心理素质视角,依据 评估品质 ㊁ 可评价性 和 考虑答题者的心理倾向 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收集㊁整理项目库,经过试测㊁初测和正式测验后形成㊂为了确保修订量表的科学性,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考察㊂首先运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两种指标考察了量表的信度㊂结果发现,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51到0.84之间,重测信度介于0.60到0.84之间,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㊁重测信度为0.84,结果良好㊂其次,本研究通过标准化的修订程序保证了量表的内容效度,通过各维度之间和总分之间的相关矩阵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均显示可以接受㊂此外,量表还考察了三个外部效度,结果显示适应性总分和一般健康总分的相关为-0.33,和自尊的相关为0.47,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为0.44,且均非常显著㊂可见,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用于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是令人满意的㊂(二)本工具的应用范围和价值本量表可应用于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等领域的研究㊂近十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18],其中以适应性问题最为广泛[19]㊂究其原因,这都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缺乏有关[20]㊂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源性因素,大学生适应性作为心理素质的功能要素,它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状态的主要因素[7,21-22]㊂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量表从个体具有基本性㊁稳定性和衍生性的品质出发,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在适应性上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什么问题,还可进一步对问题的深层根源性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检测那些虽然暂时没有适应性问题但容易受到应激事件影响的个体,为提前制定干预预案提供指导㊂此外,还可以在群体层面上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适应性水平㊁结构和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校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指明方向,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㊂(三)本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本研究在正式测量中抽样不够均衡㊂大四学生样本相对过少,华南和东北地区未能抽取有效被试㊂虽然整体量表的信度较好,但是个别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还有待提高,比如生理适应性㊂由于内部一致性系数与题目长度㊁数量直接相关,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考虑增加部分题目㊂另外,本研究对所得维度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时,其拟合指数偏低,尚需要进一步改进㊂致谢:感谢王金良副教授在本研究中给予的宝贵指导和支持;感谢王智老师和杨念㊁王鑫强㊁刘传星㊁李晓辉㊁董泽松等同门提供的建设性意见;感谢王立新等老师在数据收集中提供的帮助!参考文献:[1]陶沙.从生命的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81-87.[2]王钢,张大均.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编制及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6(3):56-62.[4]张大均,陈旭.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心理素质教育[J].社会心理科学,2001(1):9-12.[5]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143-146.[6]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31-44.[7]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M]//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94,503-504.[8]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9]邓颖琦,顾海根.学校生活适应量表(L A S S大学版)修订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06,21(5):98-103.[10]卢谢峰,刘华山.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1]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122-127.[12]纪木茂,房明,吴斌,等.大学生学校适应不良量表[M]//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7-23.[13]王滔,张大均.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4]S p i e l b e r g e rCD.A n x i e t y a s a nE m o t i o n a l S t a t e.I n.D.S p i e l b e r g e r(E d),A n x i e t y:C u r r e n tT r e n d s i nT h e o r y a n dR e s e a r c h(v o l.Ⅰ)[M].N e w Y o r k:A c a d e m i cP r e s s,1972:24-49.[15]杨廷忠,黄丽,吴贞一.中文健康问卷在中国大陆人群心理障碍筛选的适宜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9-773.[1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增刊):165-167.[17]郑雪,严标贵,邱林,等.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53-65.[18]童辉杰.对20年来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质疑[J].思想理论教育,2007(5):80-83.[19]郭晓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分析[J].心理研究,2011,4(2):88-94.[20]罗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1]王爱平,许燕,等.学校行为适应㊁个人应对策略和心理控制能力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385-388.[22]周正红,周生江,张桂青.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㊁心理适应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2):203-206.责任编辑曹莉。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小组成员:曹丽华院校: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系别:信息科学系班级:08心理学号:088314152曹露梅学号:088314153 孙靓学号:088314112刘晨晨学号:088314110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一、测验目的1、定义理论定义:社会适应性是个体在与社会坏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顺应、调控和改变坏境,最终达成个体与社会坏境间的和谐关系和平衡状态。

操作定义:通过测量大学生在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交和身体状况等四个维度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质。

2、测验对象(被试群体的基本信息)对象: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大学生性别:不限受教育程度:在校全日制本科大学生二、计划 1、访谈访谈一问:同学,对不起,打扰一下,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答:可以。

问:请问你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什么看法?答: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啊,大概就是大学生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吧。

问:人际关系也就是社交方面,那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具体是指什么呢?答:也就是工作学习吧,大学生嘛。

问:你认为与家庭生活和身体状况有关系吗?答:有吧,但感觉不是很大,只占小部分。

答:谢谢你的配合,再见!访谈二问:不好意思同学,麻烦你一下,打扰你几分钟。

想问你几个问题。

请问你觉得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恩,比如个人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情况,应该还有个人自身特征吧。

问: 那你觉得个人成长环境是怎样影响社会适应性的?答:比如说,有些大学生总是依赖父母,自己从来都不自己做事,甚至连一件衣服都没洗过,这样的学生自然而然到大学里不会适应。

问:那么个人自身特征又是怎样影响的呢?答:比如说,有些意志坚强的同学遇到事情就会主动求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快就会克服困难;而那些唯唯诺诺的人只会等待,相比之下,前者更能适应。

问: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答:不客气。

访谈三问:你好同学,打扰一下,我们目前正在编制一个量表,想做几个问卷,希望得到您的配合。

(完整版)适应能力评定量表

(完整版)适应能力评定量表

(完整版)适应能力评定量表适应能力评定量表(完整版)
适应能力评定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适应能力的工具,通过测量个体在各个方面的适应能力,帮助了解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状况。

本文档提供了适应能力评定量表的完整版,包括各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1. 社交适应能力
- 意识他人情感:能否理解他人情感,并作出相应回应
- 沟通能力: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能否理解他人的意图
- 团队合作:能否与他人合作并共同完成任务
- 冲突处理:能否妥善处理冲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情绪适应能力
- 情绪监控:能否准确感知并管理自己的情绪
- 应对压力:能否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
- 情绪调节:能否调整情绪状态,保持积极心态
- 自我激励:能否主动激励自己并坚持目标追求
3. 心理适应能力
- 自我认知: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和价值观有清晰认识
- 接纳变化:能否接受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 解决问题:能否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自我成长:能否不断研究和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以上是适应能力评定量表的完整版,详细描述了各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评分。

这个评定量表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适应能力,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高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推荐】大学生适应量表CAS及评分【精选心理学教材】

【推荐】大学生适应量表CAS及评分【精选心理学教材】

一、大学生适应性量表修订版请看清问卷说明后再作回答。

【问卷说明】请在相应的答题纸上填上您的性别、年龄、专业、民族、年级、家庭居住地等信息,并将所有的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

请尽可能真实地回答每一题,并确信没有遗漏任何一题。

此问卷包括了108个题项。

请仔细阅读每一个表述并判断其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您的实际情况,并在答题纸上圈出最准确地表达了您的观点的数字。

如果这个表述是“错误”的或“完全不正确”,请在“1”上画圈。

如果这个表述是“有点正确”,请在“2”上画圈。

如果这个表述是“基本正确”,请在“3”上画圈。

如果这个表述是“完全正确”,请在“4”上画圈。

请注意,每道题都要在仔细阅读题目之后再回答,但不必过多思索。

可以不必填写您的姓名,我们对您的答卷是绝对保密的,请不要有任何顾虑。

下面共108个语句,请在最符合您情况的选项上画圈。

1、我缺乏学习技巧。

2、我很多时候都感到紧张。

3、很多人将我惹恼。

4、近来我不太想吃东西。

5、我需要更多关于职业选择方面的信息。

6、我没有生活目标。

7、我参加太多的朋友聚会。

8、我自我感觉良好。

9、我避免同我父母交谈。

10、学习时我很难集中注意力。

11、当我心烦意乱时,会感到呼吸不畅或胸闷。

12、周围的人和我所关心的事有很大不同。

13、哪怕是最简单的任务可能都会让我十分疲劳。

14、我找不到一个适合我的专业。

15、如果我死了,没有人会想念我。

16、我把过多的钱花在抽烟或喝酒上。

17、我觉得我的生活过得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好。

18、我的家人不理解我。

19、我从来都找不到时间学习。

20、我会为了某事而持续地烦恼。

21、我总能和他人亲密相处,关系融洽。

22、最近,我大多数时候都感到悲伤或忧郁。

23、为了选择职业,我必须更好地了解我自己。

24、我考虑过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

25、由于前一晚的朋友聚会,我耽误了上课。

26、我相信我的判断。

27、我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变数。

28、我很少觉得对于考试准备得很充分。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量表◇◆◇◆◇◆◇◆◇◆◇◆◇◆◇◆◇◆下面的问题能帮助你进行心理适应能力的自我判别。

请认真阅读,并决定其与你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然后从每个项目后面所附的三种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来。

窗体顶端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级,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是。

无法肯定。

不是。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是。

无法肯定。

不是。

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至感到尴尬。

是。

无法肯定。

不是。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是。

无法肯定。

不是。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

是。

无法肯定。

不是。

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是。

无法肯定。

不是。

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是。

无法肯定。

不是。

8、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差:是。

无法肯定。

不是。

9、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是。

无法肯定。

不是。

10、对他(她)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是。

无法肯定。

不是。

11、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是。

无法肯定。

不是。

12、我很少固执已见,常常乐于采纳别人的观点:是。

无法肯定。

不是。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是。

无法肯定。

不是。

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是。

无法肯定。

不是。

15、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是会出差错是。

无法肯定。

不是。

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使自己镇定下来:是。

无法肯定。

不是。

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是。

无法肯定。

不是。

18、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较高:是。

无法肯定。

不是。

19、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是。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院校: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系别:信息科学系班级:08心理小组成员:曹丽华学号:088314152曹露梅学号:088314153孙靓学号:088314112刘晨晨学号:088314110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一、测验目的1、定义理论定义:社会适应性是个体在与社会坏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顺应、调控和改变坏境,最终达成个体与社会坏境间的和谐关系和平衡状态。

操作定义:通过测量大学生在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交和身体状况等四个维度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质。

2、测验对象(被试群体的基本信息)对象: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大学生性别:不限受教育程度:在校全日制本科大学生二、计划1、访谈访谈一问:同学,对不起,打扰一下,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答:可以。

问:请问你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什么看法?答: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啊,大概就是大学生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吧。

问:人际关系也就是社交方面,那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具体是指什么呢?答:也就是工作学习吧,大学生嘛。

问:你认为与家庭生活和身体状况有关系吗?答:有吧,但感觉不是很大,只占小部分。

答:谢谢你的配合,再见!访谈二问:不好意思同学,麻烦你一下,打扰你几分钟。

想问你几个问题。

请问你觉得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恩,比如个人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情况,应该还有个人自身特征吧。

问:那你觉得个人成长环境是怎样影响社会适应性的?答:比如说,有些大学生总是依赖父母,自己从来都不自己做事,甚至连一件衣服都没洗过,这样的学生自然而然到大学里不会适应。

问:那么个人自身特征又是怎样影响的呢?答:比如说,有些意志坚强的同学遇到事情就会主动求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快就会克服困难;而那些唯唯诺诺的人只会等待,相比之下,前者更能适应。

问: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答:不客气。

访谈三问:你好同学,打扰一下,我们目前正在编制一个量表,想做几个问卷,希望得到您的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重庆三峡学院的科研人员,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专业适应状况,特邀请您参加这次调查.您的真实回答将对我们的研究提供宝贵的依据,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的合作!谙先填好您的个人资料,然后看清楚问卷说明再仔细作答。
您的性别___学校___专业___年级___
1
2
3
4
28.
如果有,我会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专业设备,如实验室等
1
2
3
4
29.
我相信我的个性很适合于所学专业
1
2
3
4
30.
与班上大部分同学相比,我相信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得更好
1
2
3
4
31.
我渴望在所学专业上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
1
2
3
4
32.
我自信我可以胜任大部分的专业课程
1
2
3
4
33.
我会在专业学习上投入大量时间
1
2
3
4
11.
我常通过积极行动或心态调节来应付专业学习中遇到的挫折
1
2
3
4
12.
如果不适应所学专业,我常不知所措,怪自己选错了专业
1
2
3
4
13.
如果有机会深造,我愿意继续选择所学专业
1
2
3
4
14.
如不喜欢所学专业,我通过积极行动来培养专业兴趣和能力
1
2
3
4
15.
在以后的工作选择上,我愿意选择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
请注意: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有些不符合3表示有些符合4表示完全符合
题号
题目描述
与你的情况符合的程度
完全不符合
有些不符合
有些符合
完全符合
1.
我觉得投入大量的精力来适应所学专业是必要的
1
2
3
4
2.
我认为所学专业对社会有重要作用
1
2
3
4
3.
即使没有人督促,我也会主动进行专业学习
1
2
3
4
4.
对于专业课,我觉得上不上都无所谓
1
2
3
4
22.
我相信我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老师所教授的专业内容
1
2
3
4
23.
我根据专业任务需要规定在哪些时间进行专业学习
1
2
3
4
24.
不管我的
4
25.
我想我会在所学专业上发展我的职业生涯
1
2
3
4
26.
我觉得专业学习对我以后的发展很重要
1
2
3
4
27.
我常将同专业的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汇贯通
1
2
3
4
16.
我喜欢深入探索所学专业的某一些领域
1
2
3
4
17.
我觉得专业学习给我带来巨大的乐趣
1
2
3
4
18.
虽然转专业很难,但我一直在考虑或尝试转专业
1
2
3
4
19.
我喜欢阅读所学专业的一些专著或者论文
1
2
3
4
20.
我不断改变自己的专业目标,但很少可以实现
1
2
3
4
21.
我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并经常遵守计划进行专业学习
1
2
3
4
34.
我对专业相关的信息或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1
2
3
4
35.
我觉得花时间了解专业相关信息是必要的
1
2
3
4
36.
我常到图书馆查阅或借阅专业相关书籍
1
2
3
4
37.
我相信自己对专业的努力学习可以带来好的成绩
1
2
3
4
38.
如果不适应所学专业,我通过行动来学习和适应(如向学长等)
1
2
3
4
请您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漏答的题目并请补充完整。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1
2
3
4
5.
我常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
2
3
4
6.
每到考试前夕,我都显得很慌乱,不知怎样进行专业复习
1
2
3
4
7.
我平时对专业学习应付了事,考试前抱抱佛脚就可以
1
2
3
4
8.
没有特殊情况,我不愿意错过一节专业课
1
2
3
4
9.
专业学习中,我给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确立了学习目标
1
2
3
4
10.
我常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相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