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漏》教案完美版

《漏》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等。
2.默读课文,能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3.体会故事的有趣,知道老虎和贼是因为错误地理解了老婆婆说的“漏”才吓跑的。
教学重点: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等。
2.默读课文,能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的有趣,知道老虎和贼是因为错误地理解了老婆婆说的“漏”才吓跑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大家有害怕的事物吗?说说你怕什么?2.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老鼠、鬼等。
3.资料袋:预设:我国的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蕴含着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有的民间故事以连环漫画方式出现,非常有趣。
4.出示课题《漏》,想一想这样的故事会发生什么呢?二、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婆脊贼莫颠胶旋纵1.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给生字组词。
4.学生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2.同学们,请你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朗读课文: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一头小胖驴被老虎和贼惦记上了,老虎想吃,贼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漏吓得慌忙逃跑,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被彼此吓昏了。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感觉有趣呢?预设:1.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2.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这实在是太有趣了。
(二)读一读老虎和贼的害怕。
1.出示句子:(1)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
小学语文_《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7、漏教学内容: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漏》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准“旋、散”两个多音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喂、贼”。
2、默读课文,能说出文中最有意思的内容。
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3、学会复述方法,能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2、学会复述方法,能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一、看图猜故事1、出示民间故事图片,学生看图猜故事【设计意图:从学生读过的故事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走进另一个民间故事《漏》3、板书课题,指导漏的书写【设计意图:板书同时指导书写,强化学生意识】二、检查预习1、小组汇报预习结果重点:脊背、旋风、粘胶、颠,关注偏旁和多音字。
2、师相机指导喂、贼的书写。
3、学生在田字格每个字写两个。
【设计意图:小组内借助以往学习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经历自学——组学——组展的过程,将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三、合作学习1、梳理故事发生的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设计意图:课文很长,通过预习,借助预习单,将长文读短】2、出示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有趣的地方3、出示合作要求,组内展示4、小组内接力循环班级展示【设计意图: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感悟文章中有趣的地方,学生初步走进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四、精讲1、根据板书讲故事师指板书,学生简单说故事。
师:这样讲故事,有意思吗?生:没有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讲故事发现自己与文章中描写的差别,为下边学习如何将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做准备】2、以第一个场景为例,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出示: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总结方法:细心观察,用词准确3、再看这个,出示: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27《漏》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统编三下第八单元《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是民间故事,故事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
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课文的趣味性、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故事一波三折,地点也在不断转换。
老婆婆家、逃跑路上、歪脖老树、山坡下、老婆婆家。
老虎和贼狼狈不堪的样子让人觉得好笑有趣。
他们既贪心想干坏事,又都做贼心虚,最后自食其果,整个故事极具趣味性。
故事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木三分。
如,第6自然段,老虎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这写出了老虎自认为见多识广的特点。
民间故事,口口相传。
课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如:管他娘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这些来自生活中的口语,读起来毫不费力,通俗易懂。
课文配有插图,左边画的是老婆婆一家的生活场景。
右边画的是老虎和贼一起逃跑的情景,插图生动地再现了部分故事场景,很有童趣。
教学目标:1.会认“婆、脊”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哩、旋”,会写“漏、喂”等13个字,正确读写“里屋、莫非”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2.借助提示,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1.出示《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白蛇传》等民间故事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
2.教师简介“民间故事”。
3.导入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
4.学写“漏”。
①意思讲解:左边的三点水表明这个字与水有关。
右边的“尸”看起来像“户”,表明与房子有关,房子里有雨,原来是房子里漏雨了。
②书写:观察占位,教师范写。
5.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角色呢?请你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
27《漏》(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27漏教学目标1.认识“婆、脊”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哩、旋”,会写“漏、喂”等13个字,会写“里屋、莫非”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感受他们做坏事时的心虚、害怕。
2.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能说出自己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本课要求认识七个生字,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熟字比较等方法在语境中识记。
“贼、纵”是平舌音;“脊”读jǐ,不读jí;“老婆婆”中第二个“婆”读轻声。
“哩”,在本课读li,方言词,用于列举,跟普通话的“啦”相同;之前学过lī,出现在拟声词“唧哩哩”中。
字形方面,“月”作为偏旁有两个意思,一个表示与“肉”有关,俗称“肉月旁”,带有肉月旁的字很多,“脊”和“胶”都是肉月旁;另一个表示与“月亮”有关,如,“明、期”,这类字就很少了。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十三个,其中“喂、贼、狼”三个字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注意。
“喂”第十一笔是撇,第十二笔是捺;“贼”的右边是“戎”,不是“戒”;“狼”的右边是“良”,不是“艮”。
阅读理解先自主读文,了解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再画一画老虎和贼的逃跑路线,交流自己觉得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最有意思。
最后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感受他们做坏事时的心虚、害怕。
复述课文先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熟悉故事内容。
再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教会学生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在小组内练习复述故事。
最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婆、脊”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哩、旋”,会写“漏、喂”等13个字,会写“里屋、莫非”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7课《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7课《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漏》,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掌握生字词,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诚实与勇气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漏》,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寓意。
3.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体验故事情节。
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漏》的PPT,生字词卡片,角色扮演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小镜子(用于扮演角色时观察自己的表情)。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漏》的封面,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漏》,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看法。
4.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体验故事情节,提高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1. 《漏》2. 关键词:故事情节、角色、寓意、阅读理解、表达能力3. 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漏》的故事情节。
2.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故事中的角色,写一篇关于该角色的日记。
3. 思维导图:学生绘制《漏》的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7课《漏》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两篇略读课文《方帽子店》《枣核》。
课文内容较长,要求学生多读课文才能了解故事内容,才能向别人讲述故事,为举办故事会打好基础。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几个版块。
学生学情分析:虽然学生之前接触过故事,但这个单元在能力上对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选取“有趣的故事”借助单元主题,意在通过学习故事中有趣的情节,组织生动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复述故事。
识字教学仍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自主识字的方法。
通过自学、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能够学好生字。
但是,识字量大,要注意巩固识字,增加生字出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特别是多音字和形近字的区分。
学习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教材的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体会故事中所传达的生活道理。
结合课后提示。
归纳、学习复述故事的方法。
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认识、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
所以在学习本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激发学生朗读、质疑、探究的兴趣,也可以演一演故事,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演故事的过程中激发情感。
27.漏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婆、脊、贼”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进行课文朗读,能够按照一定的线索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3.读懂故事内容,了解老虎和贼的可笑表现,懂得很多时候最终打败我们自己的,往往是自己的无知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
教学重点:感受故事中老虎和贼的可笑表现。
教学难点:能够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婆、脊、贼”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漏》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漏》教学设计漏》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漏》是一篇充满趣味的童话故事。
文章主要讲述了贼和老虎都想偷老公公和老婆婆家的驴,却听老婆婆说最怕漏,做贼心虚的一人XXX都以为漏是厉害角色,阴差阳错把对方当成漏,都被对方吓破了胆的故事。
本文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语言生动,有多处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描写,将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在教学时抓住本单元教学要求,我首先引导学生在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然后围绕“偷驴”这一事件,抓住虎和贼的语言及心理活动,借助角色朗读、情境表演等方式,引领学生置身故事中,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跟着故事嬉笑开怀,进而达到复述的要求。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质疑引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过害怕的时候吗?最害怕什么?你们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做一做?2.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老虎和贼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老虎和贼的图片)学生交流讨论。
3.导入:什么事情会让老虎和贼害怕成这样呢?今天我们研究的课文讲的就是老虎和贼为什么害怕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预设:什么是漏?老虎和贼为什么要怕漏?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害怕。
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老虎和贼害怕的样子,设置疑问,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3)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看题目产生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漏》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漏》教学设计《漏》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婆、脊”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哩、旋”,会写“漏、喂”等13个字,会写“里屋、莫非”等7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填空的形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至12自然段,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和狼狈的样子,感受故事的趣味。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填空的形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至12自然段,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和狼狈的样子,感受故事的趣味。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问题导入:你知道哪些民间故事?请你简单说一说。
预设:《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神笔马良》《白蛇传》……2.过渡:这些民间故事,有的奇妙动人,有的想象奇特,充满了传奇色彩。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民间故事——《漏》。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学生较熟悉的民间故事入手,引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自由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初读反馈(1)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老婆(pó)婆脊(jǐ)背贼(zéi)哩(li)趴(pā)在莫(mò)非晕(yūn)头转向颠(diān)得胶(jiāo)蹭(cèng)下来旋(xuàn)风蹿(cuān)上去顺势一纵(zòng)嫌(xián)咔嚓(kā chā)炕(kàng)头(2)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pó jǐ zéi li mò diān jiāo xuàn zòng婆脊贼哩莫颠胶旋纵预设:①“婆”组词“老婆婆”,第二个“婆”读轻声。
②“脊”注意读音,读“jǐ”,不读“jí”。
③“贼、纵”都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④“哩”是个多音字,它有“lǐ、lī、li”三种读音,文中读轻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漏》是一篇充满趣味的童话故事。
文章主要讲述了贼和老虎都想偷老公公和老婆婆家的驴,却听老婆婆说最怕漏,做贼心虚的一人一虎都以为漏是厉害角色,阴差阳错把对方当成漏,都被对方吓破了胆的故事。
本文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语言生动,有多处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描写,将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在教学时抓住本单元教学要求,我首先引导学生在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然后围绕“偷驴”这一事件,抓住虎和贼的语言及心理活动,借助角色朗读、情境表演等方式,引领学生置身故事中,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跟着故事嬉笑开怀,进而达到复述的要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过害怕的时候吗?最害怕什么?你们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做一做?
2.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老虎和贼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老虎和贼的图片)学生交流讨论。
3.导入:什么事情会让老虎和贼害怕成这样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老虎和贼为什么害怕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什么是漏?老虎和贼为什么要怕漏?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害怕。
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老虎和贼害怕的样子,设置疑问,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3)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看题目产生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小胖驴图片,瞧,小胖驴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点念一念!
第一组:婆、脊、贼、莫、颠、胶、旋、纵。
(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记住:
“喂”和吃的动作有关,所以是口字旁。
“抱”可以做动作体会,明白是手部动作,强化记忆。
“驴”和“狼”通过图片出示生字,记住偏旁,利用声旁形旁区别记忆。
“胖”和“胶”都是月字旁加上熟悉的字组成的新字。
“漏”就是雨水从屋顶上落下来,所以是三点水旁,有雨,也有表示屋顶的尸字头。
3.过渡: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
漏雨、喂着、胖驴、一个贼、灰狼、莫非、厉害、抱住、骨头架、粘胶、偏偏。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句子也难不倒大家。
出示句子:
(1)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
(2)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借助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并且在识记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强化记忆。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良好语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全文主要讲了老虎和贼的什么事?
预设:贼和老虎都想偷老公公老婆婆家的驴,却听老婆婆说最怕“漏”,一人一虎都以为“漏”是厉害角色,错把对方当成“漏”,纷纷被对方吓跑了。
3.到底什么是“漏”?读读课文,你能找到答案吗?(“漏”就是漏雨)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
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读懂故事内容,为下节课的课文复述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贼”“厉”“喂”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3.推荐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美·乔治塞尔登)。
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这么有意思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讲一讲,复述一下。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点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精读课文,学习复述
(一)故事的起因。
1.同学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的起因,教师评价:要复述必须把故事情节说清楚。
(板书:讲清楚情节)
2.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老公公和老婆婆养了(),老虎想(),贼想(),所以都去()。
(二)故事的经过。
1.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第3~9自然段,学生思考:故事开头讲了老虎和贼去偷小胖驴,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相机出示课后第3题中的第一行图片及提示:老公公老婆
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3.自读课文第10~18自然段,想想被吓走的老虎和贼去了哪里,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1)学生分角色朗读第10~18自然段,读出老虎和贼害怕的感情。
(2)学生交流老虎和贼之间发生的事情。
师相机出示课后第3题中其余的图片及提示。
①出示: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②虎甩掉贼,贼蹿上树。
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③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4.导学:老虎和贼听老婆婆说害怕“漏”以后,贼意外骑到了虎的身上,来到大树下,彼此都想摆脱对方,为什么后来又在树下相遇了呢?
5.指名回答(原来是还不死心,想想不甘心还想回去抓驴呀)。
这样就不矛盾了,故事可谓一波三折,把这个故事的条理理清,就可以开始讲故事了。
6.指名尝试有条理地讲一讲。
7.跟课文比一比,你觉得刚才的同学讲得怎么样?学生自评、互评。
8.小结板书:看来光把故事情节讲清楚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故事讲生动。
(板书:讲生动故事)
9.怎样把故事讲生动呢?离不开故事主人公的感情、语言和心理活动。
虎和贼越是害怕“漏”,故事就越生动,越有趣。
(1)结合课前填写的学生活动卡交流,找到相关句子:
①交流老虎害怕“漏”的句子,说说老虎是怎么想的,他的心情怎么样。
②交流贼害怕“漏”的句子,说说贼是怎么想的,他的心情怎么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3)小组合作,试着把故事的经过有条理地、生动地讲一讲。
(三)故事的结尾。
1.故事一波三折,到底“漏”是什么?读到故事的结尾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答案。
(学生交流,板书: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复述故事的方法,不但要把故事有条理地讲
清楚,还要把故事讲生动,讲有趣。
3.同桌互讲互评。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突破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复述故事的方法,由扶到放,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总结想象,拓展延伸
1.把老虎和贼吓昏的“漏”居然是漏雨,同学们,漏雨可怕吗?(不可怕)为什么老虎和贼会怕成那样呢?
因为他们不知道“漏”是什么,再加上他们又想去做偷驴、吃驴这样的坏事,所以心里特别害怕,这样就叫作“做贼心虚”。
2.你想对老虎和贼说些什么?
3.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4.搜集有趣的故事,和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同时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使学生从书本到想读书,爱读书,泛读书。
板书设计:
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