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洋务运动对近代史的影响

合集下载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风行三十年,掀起了一场“师夷技长”的运动。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其目的是“安内”、“御外”。

主要内容包括创建新式陆海军,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兴办近代工矿交通电迅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

由于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因而他们引进了大量工业设备,新的技术和思想,不可必免的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较大冲击,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洋务派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是中国面对内忧外患之际,试图通过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因此他们的活动促进了军队近代化和军事工业的发展。

李鸿章是举办洋务最多,成绩最卓越的人物,他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让,独器不能众。

从1861年开始购置西洋枪炮,操练西式阵法的练兵活动,清政府大力购置铁甲舰,北洋水师于1888年正式建成,拥有舰船二十多艘,陆军和海军的创建发展,促进了我国军事近代化建设。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在筹办军事工业进程中,由于耗资巨大,有亏无盈,日益感到经费不足,近代中国洋务理论家郭嵩焘,主张办矿务、修铁路、兴电迅,寓“求强”于“求富”之中,认为“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国之本也”。

于是洋务派又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着手筹办民用性厂矿企业,这些企业包括采矿、冶铁、交通运输及纺织业等,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二十多个民用企业,其中较重要的有福州船政局、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采取官办、官商公办的形式,拓集商股作为资本,雇用工人进行生产,产品主要作为商品销售于市场,以牟取利润,这些民用企业的性质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采取了机器大生产,引进了大量机器设备与技术,同时中国也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生产出自己的工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同时洋务派他的民用工业中产生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从而使中国近代产业工人数量扩大起来,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近代产业工人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中国近代化进程。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变化 , 使中 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和成长起来 。 l 世 纪四五十年代 , 中国通 商 口岸 的外 商企业 中 9 在 产 生 了 中 国第 一 批 工业 无 产 阶级 。 随着 洋 务运 动 的 开展 , 国的 产 业 工 人 进 一 步 增 加 。 同 时 在 洋 务 运 中 动 中 还形 成 了 中 国资 产 阶 级 。新 的 生 产 力 的 产 生 、 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 , 不仅是 对封建 社会 的冲击 和 破坏 , 为 向近 代 社 会 的 迈 进 创 造 了条 件 , 观 上 为 也 客 后 来 的 维 新 运 动 和 辛 亥 革命 奠 定 了 初 步 基 础 。 第六 , 务 运 动 使 中 国 外 交 向 近 代 化 转 变。 洋 16 8 1年 1月 2 0日, 清政府 正式 建立 了中 国近代 史 上第一个外交机构一 一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它的成 立意味着清政府开始放 弃闭关 自守政 策 , 这是顺 应 世 界 形 势 的 变 化 、 应 国 际交 往 的需 要 的 明智 之 举 。 适 这项改革是 中国近代 外交领域 划时 代 的变革 , 对于 开展近代化事业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建立外交机构 的同时 , 清政府 派遣 了第一批驻外使节 , 打开 了中国 通 向世 界 的大 门 , 中 国 近代 外 交 出现 了新 的局 面 。 使 第七 , 洋务运动 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 了条件 。 运 动 之 初 , 实 现 自强 目标 , 量 购 买 进 而 制 造 新 式 为 大 枪 炮 , 建 新式 海 军 , 促 进 军 队 和 国 防 的 近 代 化 。 组 以 同时还筹划海 防, 建立新 式海 军。海陆军的建设 , 清 军的战斗力和抵抗 外 国侵 略的能力 有所 增强 , 缓 延 了 中 国半 殖 民地 化 的历 史 进 程 。 第 八 , 务 运 动 为 中 国 培 养 了 一 批 近 代 化 的 人 洋 才 。洋 务 运 动 造 就 了一 批 具 有 资 产 阶级 思 想 的知 识 分 子 , 改 革 封 建 文 化 教 育 制 度 上 打 开 了缺 口 , 是 在 这 洋务运动中举 办得最成 功 、 有远见 卓识 的一项 内 最 容。洋 务派在创办 近代工业 的过 程 中, 培养所需 为 的技 术人 才 , 摆脱在生产技术上依靠外 国人 的状况 , 他 们 创 办 了 一 批 新 式 学 堂 , 一 次 将 两 方 自然 科 学 第 和工业技 术带进课 堂 , 从而培养 出我 国第一批造船 、 航海 、 机械制造 以及近代 医学等方 面的人才 。同时 , 派 遣 了 大 批 留 学 生 以及 培 养 了 大 批 新 型 知 识 分 子 。 此 外 , 务 派 设 立 的 翻 译 馆 , 译 印 发 了大 量 书 籍 , 洋 翻 引进 了声 、 、 光 电等 自然科 学知 识 , 不仅 有利 于西 这 方 近 代 科 技 在 中 国 的传 播 , 且 影 响 了一 代 进 步 思 而 想家 , 为戊 戌变 法 准 备 了 条件 。在 洋务 派所 办 军 事 、 民用 企 业 的 近 4万 名 工 人 中 , 锻 炼 出 了 一 大 批 掌 还 握现代大机器生产 的技术 工人 , 为 中国无 产阶级 成 中早期 的技术力量 。毫无 疑问 , 洋务运 动 中锻炼 和 培养 出来 的科技人 才 , 为稍后现代 民族 资本 的发 生 准 备 了条 件 。 ( 者 单 位 : 南省 西峡 县 第二 高级 中学 ) 作 河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城乡,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威胁。

由于中国的海关大权被洋人所控制,所以中国丝、茶以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价格却在下跌。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就指出,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使原本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混乱;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的空间。

自然经济的解体促成了近代商品市场的形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这就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千古未有之变局”。

面对如此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于是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的大臣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极力主张兴办洋务,于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

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设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却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军事方面随着西方外国侵略势力逐渐进入我国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而在国内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处于胜负未分的关键阶段。

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急,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式的海陆军部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由于当时没有意识到落后在制度上找原因,以为只要制造坚船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

因此说,中国近代化观点的形成是从对洋枪洋炮的认识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近代化开始的。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以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为标志,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等,以及各省陆续建立的兰州机器局、广州机器局等,共二十一处军工厂。

为了“自强、御侮”,洋务派在兴办军用工业的同时,开始筹建近代化的海军和海防。

浅谈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虽然洋务运动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但不管怎么说,它在一些方面做到了“师夷长技”,对近代的中国的许多方面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培养了中国的第一批新式人才,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从1862年洋务派开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院算起,到1900年最后创办江苏武备学堂为止,40年的洋务运动共创办新式学校有37所,从教学模式来看,这些学堂是以英法等先进国家的同类学堂为楷模,按专业分科进行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改进,远远冲出了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考据学的范围。

如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和各地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方面,除专业课程外,还设有外国史地、代数、微分、航海、化学、天文、国际法等学科,大都为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很显然,这些新式学堂与专攻八股诗书经文的传统封建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还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重要的是教育体制的不同,它的实际做法是对封建知识分子接受近代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科学的再教育,它的实行,无疑破坏了科举仕途的唯一性,因而也就必然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正宗地位。

其次,在师资队伍方面,新式学堂大都聘请了具有近代意识的素质优良的教职人员。

如福州船政学堂,除汉文教习由中国学者担任外,其他课程的教习均用洋文,聘请洋教习担任教员,如驾驶学堂新聘教习多为英人,学堂实行严格的管理考试制度,奖优汰劣。

从开学之日起,“每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予以奖惩。

北洋武备学堂洋教习均由德国退役军官担任,(德籍教官先后应聘来校者有李宝、艾德等十多人),翻译人员多由北京同文馆或驻外使馆调用,操练官由淮、练各营将弁担任。

第三,学校的校舍设备也基本上具备了近代学堂的办学条件。

如开办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占地600平方区,房屋有529间,其中除有行政办公室、教室、师生宿舍、接待室、饭厅、存放教学用具的模型所之处,还设有照像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军事标本室、绘图室、印刷所、图书室、医院、习艺所和操场等教学辅助设施。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摘要】洋务运动是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搬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

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

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等方面谈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21世纪进行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世界近代化运动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胜利而开始,中国也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

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向工业化迈出的一大步,它加快了中国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体制转变的过程,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最终它还是以失败结束。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除了满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支持者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行为或生产行为,而忽略了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要求与之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由这些相关因素构成一、思想启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

以往的“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和“士”为“四民”首、商为“四民”之末的传统观念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在近代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商品流通的初步发展中,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

在对西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上,很多开明的官僚和士大夫也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再不被认为是“师事夷人”之举,而被看成是求强求富得重要手段。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速,它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思想和理念,而且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工艺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

例如,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轮船、火车等先进设备,推动了中国铁路、矿产、军械、航运等领域的发展。

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使中国的经济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近代国家制度的变革,推动了政治的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尝试和西化的政策,如兴办洋务以学习西方的政治、军事、法律等制度和理念。

这些试图推动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使中国能与西方列强相抗衡。

尽管这些在短期内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但它们为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进程打下了基础,为后来的政治铺平了道路。

此外,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知识,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

洋务运动时期,许多中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科学、哲学、文学等思想和知识,他们开始思考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并积极探索中国的与发展之路。

例如,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众多洋务派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人通过学习西方思想和知识,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倡议,如“自强”、“求富”等口号,鼓励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启发。

中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文化、艺术、教育等,并对这些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文学,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摘要:洋务运动时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它对中国军队的建设, 资本主性质的生产关系以及文化教育,思想意识的近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关键词: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该运动从1861年至1894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后发起的救亡图存的运动。

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和“自强”和“求富”的口号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

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

其目的是同过主张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近代化。

一.洋务运动对军事近代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际,试图通过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

因此,他们的活动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和军事工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期间,西方的军事理论与著作被翻译与介绍到中国,主要有德国来春支泰的《借箸筹防伦略》,康贝的《练兵新书》等,近代军事思想开始初步形成,近代军事理论也得到不断构建。

洋务派地方领导人分别编写有关军事编制改革的著作,主张对清军军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传统的练兵,治兵与西方现代战术结合,在其努力下,西方近代军事训练和管理方法不断被引进和使用。

军事编制和职能向近代转化的趋向,为我国军事近代化打下了制度基础。

同时,洋务运动期间新型学堂的设立,也为军事近代化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近代来华传教士是在列强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蜂拥而入的,他们既抱着“宗教征服中国”的信念,又代表着本国的某些利益。

因而在不畏艰险广布福音的同时,又积极融入中国近代化潮流,以图干预中国近代化进程。

因此,他们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和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传教士在向中国介绍西方的过程中,给中国封建社会注入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使逐步变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起到了催化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传教士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西方的声光化电,甚至立宪共和的文化思想由他们传进来”。

[1]本文从多个角度来谈《万国公报》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万国公报》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万国公报》对中国近代政治而言可谓影响巨大,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首先,《万国公报》传播的科技文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表现于洋务运动时期。

《万国公报》对洋务运动进行了追踪报道,其中《万国公报》特别关注了李鸿章和张之洞从事洋务运动的情况,表现出《万国公报》对洋务运动极大的热情。

《万国公报》传播的科技文化对洋务运动进行了及时、迅速地介绍和报道,有利于民众在吸收近代科技文化的同时,加强了对洋务运动进程的关注,加深了民众对洋务运动的了解,从而在科技落后且风气保守的晚清社会为洋务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社会环境,因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初始阶段――洋务运动的顺利进行。

另外,《万国公报》在传播科技文化时,对当时的洋务运动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

如:《万国公报》介绍数学知识,宣扬完数学于国于民的重要性后,它就建议晚清洋务派应摈弃中西门户之见,虚心学习西方数学长处,“多儒各自振兴,用心推解,放开眼界,破格寻学,无论算出于泰西,某算本自中国,更不必论西学皆中学之别,中法需西法之宗师”[2];而且应该“创建算学馆,广致算师,诱掖而奖进之”[3]。

又如铁路:《万国公报》对中国铁路建设提出了许多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洋务运动对近代史的
影响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抵御外辱,镇压内乱,但是甲午战争的战败,也就标志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挽救大清王朝,但其对中国的近代史,在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一洋务运动对近代军事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

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清政府依靠洋务运动中建立军事力量,多次挫败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

其次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开始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

还有,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业是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军火装备的主要供应来源。

总之经历了洋务运动,中国的军事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历程。

二洋务运动对近代经济的影响
洋务运动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企业。

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

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幸而洋务派领导人物体会到列强经济侵略的严重性,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萌生并渐渐成长。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西方经济管理模式,为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洋务运动对近代政治的影响
由于洋务运动创办者们严重的封建政治特性,他们顽固的拒绝除生产技术以外其他任何的社会改革。

因此他们牢牢的将洋务运动限制在封建生产关系内。

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继洋务派人物后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严重缺陷,中国要走上独立富强的现代化道路,需将革命从物质技术层面引入政治思想文化层面。

因此在由于标志洋务运动失败的甲午战争而引发的戊戌维新中,维新派提出了政治改革的要求。

这场改革运动又由稍后的辛亥革命完成了推翻封建专制,结束满清二百多年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使命,洋务运动虽然说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还是刺激了中国政治向近代化的进程迈进。

四洋务运动对近代文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开始时改良派认为兴办洋务,就必须有通晓洋务的人才,而传统的旧式教育内容无法满足洋务事业的需要。

因而兴办新的教育事业,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人才。

于是开办新式学堂,改
良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

这些学堂主要培养为洋务运动服务的翻译、工程、兵器、轮船驾驶、电报通讯、矿务、军医等各类人才。

改良派还直接向西方派遣留学生。

而且改良派充分认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开始编印报刊,成立出版机构,大量翻译西方着作。

中国人借此深层次地接触西方,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可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在文化教育上的积极影响更可视为我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五结语
洋务运动虽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仍然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未来道路的探索。

改良派的富国强兵虽然失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列强的侵略,更重要的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具有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