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分析法

合集下载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也有人认为中国在古代的研究中就已经进行了变换分析, 如《马氏文通》中就有不少变换的例子。但是我们认为 这只能称为一种变换的思想,而不是成系统的理论,并 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变化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的客观依据
❖ “句法格式的相关性”:
❖ ~~条件:句中所包含各个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一致。
❖ ~~形成的原因:
相同。 ❖ 有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对双宾语中远宾语特点的揭示 现代汉语无标记受事主语句一个特点的发现。 程度副词“还”在“比”字句中能表示比拟而不同于
“更”的现象的揭示 表示总括的程度副词“都”确切的语法意义的最新认定。
变换分析法的局限
❖ 变换分析法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 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
在传统语法中,指句子改换。纳斯菲尔德(J·C·Nesfield) 把它作为一种语言运用的方法,是把一个语法形式改换 为另一个语法形式而意义不变。
在结构主义语法中,指的是句式变换。美国描写语言学 后期代表人物哈里斯(Z·S·Harris)把它作为语法分析的 一种操作,联系的是相同词类构成的相关句式或句子的 集合。
变换分析的类推性原则
❖ 所谓类推性原则,是指根据同一性和约束性建 立起来的变换关系,可以通过推导和演绎的方 式,不经过变换程序直接从原式类推出变式,或 从变式类推出原式,它是一条可以提高变换分 析的可操作性和方便度的附加原则。
变换矩阵
❖ 变换矩阵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我们所要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称为“原句式”) 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 的左边。
❖ 语法上的同一性强调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 义结构必须保持一致。
变换前后相对应的同现成分元素必须是同一个词, 同一个义项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2
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这三个句子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 : 例(A)包含两个行为动作,实际只有一个过
程,送的过程也就是给的过程;例(B)和例 (C)都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程;但 例(B)和例(C)又有区别,例(B)包含 的是两个转移过程,而例(C)包含的是一 个制作过程,一个转移过程。
3
变换分析法:(A与B、C的区别) [A]式 名词 [施事] +动词+名词 [受事] +给+名词 [与事]
15
再看实例:
[A]式:有+名词+动词 a.有能力完成 ⇒ b.有办法解决 ⇒ c.有条件上大学 d.有人骂过他 ⇒ e.有人陪他 f.有钱买新房子 g.有时间研究 ⇒ h.有时候玩儿 ⇒
⇒ [B]式:有+动词+的名词
……
4
请看:
?[B]式⇒[D]式 ? [C]式⇒ [D]式
[B]式
[D]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买给她一件毛衣。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他偷给小胖子一个梨。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他抢给我一张入场券。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我要给她一点餐巾纸。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我讨给他一杯葡萄酒。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他从小张手里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从老板娘那里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 ⇒我从爷爷那里讨了一杯葡萄酒给她。
我取了些钱给张大爷。 ⇒我从银行取了一些钱给张大爷。
……
7
Hale Waihona Puke [C]式⇒[E]式 ?
[C]式
[E]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我从上海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也叫转换分析法,是根据一个语法格式与其他格式之间在语义上的共同点和结构形式上有规则的变化而进行的语法分析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的歧义结构,可以用变换分析法。

其分析的手续是:通过移位、删减、增添等手段,把一种结构(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意义相同的结构,把有歧义的结构转换为几个没有歧义的结构。

例如:
A、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B、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A、B表示的语法意义不相同,A表示存在,表静态,B 表示活动,表动态。

而A、B从格式上看相同,都是:处所词+动词+着+名词。

而且运用层次分析法,所得结果也相同。

但运用变换分析法,就可以从形式上验证A、B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
A、院子里放着四方桌---C、四方桌放在院子里(名词+动词+在+处所词)
B、院子里演着梆子戏---D、院子里正在演梆子戏(处所词+正在+动词+名词)
A可以变换为C式,但不能变为D式,B可以变换为D 式,但不能变换为C式,这从形式上验证了A、B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相同的。

又如山上架着炮这一结构的歧义也可以通过变换得到分化,它既可以变换为C式,又可以变换为
D式:
山上架着炮---炮架在山上
山上架着炮---山上正在架炮
变换分析法可以分化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的歧义结构──显性语法关系相同而隐性语法关系不同的结构,但也有局限性,它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结构的原因。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陈薇01080135说变换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变换分析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把一种结构的短语或句子变为另一种结构的分析方法。

在我国第一位有意识地用变换进行分析的语法学家是朱德熙,他在《句法结构》一文中指出变换形式相同则结构相同。

此后变换分析法成为汉语语法学的常用方法。

朱德熙的变换分析法是这样论述的:狭义同构的语法形式中,比如“台上坐着主席团”,如果我们把处所名词(“台上”)记作NPL,把指人名词(“主席团”)记作NP,把动词(“坐”)记作V,那末以上这一组语法形式可以写成:NPL+V+着+NP在一部分格式里,NP和NPL可以互换位置。

位置调换以后,动词部分也得相应地改变形式,即把原来的“着”换成“在”,变成:NP+V十在+NPL,简称S'但是并不是所有的“NPL+V+着+NP”都可以变成“NP+V十在+NPL”(即S')的,把能变的记做S1,不能变的记做S2。

那么“台上坐着主席团”就是S1,可以变成“主席团坐在台上”。

而比如“台上唱着戏”就是S2,变成“戏唱在台上”是不成立的。

S1和S2的变换情况不同,语法意义也不一样:S1表示“存在”,说明事物的位置,着眼点是空间;S2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持续”,着眼点是时间。

S1和S2还有一点重要的区别:S2的动词前头可以加上副词“正在”,如“台上正在唱着戏”,S1的动词前头不能加“正在”,不能写成“台上正在坐着主席团”。

有些结构里似乎既是S1,又是S2,比如“屋里生着火”,那是因为这里既可以表示为屋里正在生着火,又可以表示为屋里生着火的一种存在状态,所以两者并不互相矛盾。

而S'也分为能变成S1和不能变成S1两类,我们把前一类记作S´1,把后一类记作S´2。

S´1表示事物的位置,是静态的;S´2表示运动的趋向,是动态的。

根据狭义同构,S1和S2是相同的结构,S´1和S´2是相同的结构;根据变换关系,S1和S2,S´1和S´2都是不同的结构。

现代汉语语法的变换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的变换分析

同一语义结构关系可用不同句 法结构表示,同一句法结构格式可 用来表示不同语义结构关系,这就 产生了相同语义结构关系的不同句 法结构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联系。这 就是句法结构的相关性。
NP + VP 老虎不吃了。 白菜不吃了。 鸡不吃了。 VP + NP 不吃馒头了。 不跑县城了。 不跑项目了。
施事+动作 受事+动作 施事+动作 / 受事+动作 动作+受事 动作+方所 动作+目的
海里斯是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 对变换地解释,他先后有三种有影响的说 法,除上面的说法,他还说: “两个有着相同的个别同现集合的形类 相同的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叫着变换关 系。 “两个有着相同词类的n个词的句式, 如果其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 让人满足的句子x跟另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 句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y,在排列 词序的可接受性上相同,那么,对该n元组 集合来说,这两个句式互为变换。”
NP + VP 老虎不吃了。
白菜不吃了。 鸡不吃了。
施事+动作
VP + NP 不吃老虎了。受事+动作
不吃白菜了。受事+动作

不吃鸡了。
受事+动作
如果说,层次分析法依据结构的层次 性是利用了结构的内部关系,那么,变换 分析法依据结构的相关性就是利用了结构 的外部关系。前者是静态的分析,后者是 动态的分析。
NP2+给+NP1+VP
歧义句法格式:
NP+VP(主谓)
施事+动作 受事+动作 工具+动作 结果+动作 对象+动作
“老虎不吃了” “馒头不吃了” “钢笔不写了” “信不写了” “信不看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B.式1层] 可次转分换析为法[的E式局]限:和受变事换所分在析的法地的方产生
[B式]: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1
[E式]: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
[B式]:我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E式]:我发现的蟑螂是在抽屉里
A
1 (2)我 偷了一件衣服 给她
B
(3)我 做了一件衣服 给她
C
1
2
1-2 主谓关系
但1、2、3语3法意义不同4 : 3-4 连动关系
(按1层)次包分含析两法个1行、为2、动3作都实是际主上谓只和有连一动个关过系程,送的过程也是 给的过程;(2)(3)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程,但(2)
结构关系一致
1 辅变音换的分发音析法
造成具有这种相关性的不同句法格式的原因有两个:
(一)语言表达要求细致,这样,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
1
的句法格式来表达,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义句式 我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
A.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我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主—动—宾) B.名词[施事]+把+名词[受事]+动词——我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丢了(把字句) C.名词[受事]+被+名词[施事]+动词——办公室的两把钥匙被我丢了(被字句) D.名词[受事]+名词[施事]+动词——办公室的两把钥匙我丢了(主谓谓语句)
1.变换是英语transformation的译名,最早使用变换的术语的是

第四章 变换分析法

第四章 变换分析法

高低 层语 义关 系
• • • • • • • • • •
a式:有+名词+动词 >b式有+动词+的+名词 有能力完成 有完成的能力 有办法解决 有解决的办法 有条件上大学 有上大学的条件 有人骂过他 有骂过他的人 有人陪他 有陪他的人 有钱买新房 有买新房的钱 有时间研究 有研究的时间 有时候玩儿 有玩儿的时候
• b式 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 d式 名词(处所)+正在+动词+名词 • 戏台上演着京戏 > 戏台上正在演京戏 • 门外敲着锣鼓 > 门外正在敲锣鼓 • 外面下着大雨 > 外面正在下大雨 • 大厅里跳着舞 >大厅里正在跳舞 • 教室里上着课 > 教室里正在上课 • 操场上放映着电影 >操场上正在放映电影 • 炉子上熬着粥 > 炉子上正在熬粥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法的 产生
• 层次分析法局限:不能揭示隐含在句中的 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 变换分析正是适应这种研究需要而产生。 • 例如:
• (1)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 词类序列:
•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词类序列相同而表示的意思正好相对的 两类句子
• 变换分析是通过考察所研究分析的有歧义 的句法格式跟与之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 外的句法格式之间的不同联系来达到分化 原先的歧义句法格式的目的的一种分析手 段
• 注意:“变换是句式的变换” • 决不能看做两个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
遵守以下原则
• 1.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 换矩阵(matrix),这个变换矩阵由三部分 组成: • (1)我们所有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原句 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置于变换矩阵 的左边。 • (2)与原句式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 句法格式(变换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 例。;置于变换矩阵的右边。

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教学

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教学

言知识
• 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0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变换分析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03
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 通过变换分析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语言创
新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03
变换分析法的优势及其对现代汉语教学的促
进作用
变换分析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势

揭示语言规律,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 通过变换分析法分析语言结构,揭示语言规律
• 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 通过变换分析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
• 通过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评估教学效果
• 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展望变换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未来发展

变换分析法的理论创新
• 变换分析法将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现代汉语教学提供新
的思路和方法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SMART CREATE
变换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CREATE TOGETHER
01
变换分析法的理论概述及应用领域
变换分析法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变换分析法是一种语言研究方法
变换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 通过分析语言结构之间的变换关系来揭示语言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意义: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
19
(b) 在食堂里吃饭 (* 把饭吃在食堂里) 在汽车上看书 (* 把书看在汽车上) 在屋里开会 (* 把会开在屋里) 在北京上大学 (* 把大学上在北京) 在脸盆里洗手 (* 把手洗在脸盆里) 在邮局里寄信 (* 把信寄在邮局里) 在心里打主意 (* 把主意打在心里) 在鲁班门前耍斧子 (* 把斧子耍在鲁班门前) 语法意义: 事件发生的处所
12
2.变了什么?什么没变?
横向的句子之间基本语义关系未变,语法意 义有细微差异。
A式—C式:NP的存在方式——位置 B式—D式:活动的持续进行状态——活动的进行
3.变换目的是什么?
层次分析法揭示句法结 构内部的构造层次和显 性的语法关系。
揭示句法结构内部隐性的语法关系。
13
台上坐着领导 → 领导坐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领导 台上演着京戏 → 台上正在演京戏 *京戏演在台上
7
A式
(1)床上躺着病人 (2)身上盖着毯子 (3)袖口上钉着纽扣 (4)门上安着电铃 (5)台上坐着领导 (6)黑板上写着字
C式
(1‘)病人躺在床上 (2')毯子盖在身上 (3')纽扣钉在袖口上 (4‘)电铃安在门上 (5‘)领导坐在台上 (6‘)字写在黑板上
从A式→ C式:每一个句子 的基本语义关系一致。
15
平行性原则是对变换矩阵性质的描述, 我们 可以利用它来检验该变换矩阵反映的变换关 系或变换实例是否确实成立。
反映变换关系的变换矩阵在形式上和意义上 必然表现出一系列的平行性。
16
3.4 造成不同变换的动因
动词的语义特征不同:
A式:“坐”类动词 [+附着][-活动]
“存在,静态” “活动,动态”
词类序列相同:处所名词(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结构层次和关系相同:
处所名词(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主谓

动宾
6
怎么 办?
如何分解差异?

变换句子的形式如下:
NL+V+着+NP → NP+V+在+NL,记作A式 NL+V+着+NP → NL+正在+V+NP,记作B式
B式 C式
*京戏演在台上 *锣鼓敲在门外 *大雨下在外面
通过变换手段,我们可知A式 和B式是不同的句式,看起来 词汇排列相同,词类相同,构 造层次相同,结构关系相同, 实际上,内部语义关系不同。
10
三. 变换分析法释义及原则
3.1 变换 1.什么是变换? 美 国 描 写 语 言 学 后 期 代 表 人 物 海 里 斯 ( Z.
8
B式
(1)台上演着京戏 (2)门外敲着锣鼓 (3)外面下着大雨 (4)操场上放着电影 (5)教室里上着课
D式
(1‘)台上正在演京戏 (2‘)门外正在敲锣鼓 (3‘)外面正在下大雨 (4‘)操场上正在放电影 (5)教室里正在上课
9
A式 D式
*床上正在躺病人 *身上正在盖毯子 *台上正在坐领导
3.2 排列矩阵(matrix)
A列变换到C列,横向和纵向的句子排列形成 一个矩阵。
在这个矩阵里,横行的句子之间是变换关系, 竖行的句子之间是同构关系。
横行的句子即从A式变到C式的每一个句子基 本语义关系相同。
纵行的A式的所有句子和C式的所有句子语法 意义相同。
14
3.3 平行性原则
变换式矩阵里的句子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表现
出一系列平行性。


A1:门口站 C1:人站在
着人
门口
A—C式
A2:墙上挂 C2:画挂在
着画
墙上
变换前:A式所有句子在形 式上和语法意义上一致。
变换后:C式所有的句子在 形式上和语法意义上一致。
横向
从A式→C式:句子在语法意 义上的差异一致。
句法分析
变换分析法
1
主要内容
一.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二.经典案例分析 三.变换分析法释义及原则 四.变换分析法的作用
2
一. 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三个例子: (1)咬死猎人的狗 (2)我们需要进口设备 (3)反对的是他
3
可用结构层次分析法
例(1)分析如下: 例(2)分析如下:
(1a)咬死 猎人的 狗 (2a)我们需要进口设备

(1b) 咬死猎人的狗
动宾

(2b)我们需要进口设备

偏正
4
例(3) 反对的是他 (他反对)


“的”字结构 动 宾
层次分析法有局限, 不能揭示实词之间 语义关系。
反对的 是他


“的”字结构
动宾
(反对他)
促使变换分析 的运用
5
二、变换分析法:经典案例分析
(4a)台上坐着领导 (4b)台上演着京戏
变换: 在+Np+V+N → (把+)N+V+在+Np
18
(a) 在黑板上写字 → 把字写在黑板上 在池子里养鱼 → 把鱼养在池子里 在墙上贴标语 → 把标语贴在墙上 在太阳底下晾衣服 → 把衣服晾在太阳底下 在农村里办学校 → 把学校办在农村里 在山顶上盖房子 → 把房子盖在山顶上
Harris ) 所 用 的 transformation 译 为 “ 变 换”。 “变换” 是指同一层面上不同句法结构之间 结构上的依存关系。
朱德熙:变换是一种语法分析手段,可以理 解为同一层面上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 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11
假定说S1是某种结构的句子的集合(set),S2是另 一种结构的句子的集合。如果S1里的任何一个成 员都能在S2里找到一个由同一组实词构成并且意 义相当的成员跟它匹配,那么两种句式之间有变 换关系。
A式可进一步表示为:
NL+V附着+着+NP
→ NP+V附着+NL
B式:“演”类动词 [-附着][+活动]
B式因此可进一步表示为:
NL+V活动+着+NP
→ NL+正在+V活动+N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7
朱德熙 《“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 例子:
(a)在黑板上写字 (b)在汽车上看书
20
(a)V为不及物动词
(b)V为不及物动词
变换时,去掉“把”
在床上躺着→躺在床上 在讲台上站着→站在讲台上 在沙发上坐着→坐在沙发上 在学校里住→住在学校里
施事的位置
在旁边笑(* 笑在旁边) 在床上咳嗽(* 咳嗽在床上) 在屋里嚷嚷(* 嚷嚷在屋里) 在大街上逛(* 逛在大街上) 在河里游泳(* 游泳在河里) 在草地上玩儿 (* 玩儿在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