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共17张PPT)语文课件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共17张PPT)语文课件PPT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说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 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宗时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 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 1、比一比,再组词。
❖ 祭( ) 乃( ) 涕( )
❖ 察( ) 奶( ) 递( )
2、解释下面的字词。
本来。
什么都没有了。
只。
元: 九州同:祖国统一。
万事空:南宋军队。 王师:
但: 定:平定、收复。
祭祀祖先。
家祭:
不要。
无:
Hale Waihona Puke 乃翁: 你的父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宋
陆游

《示儿》的作者是__朝的__。
《示儿》
示儿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 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 嘱。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 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 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 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 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 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 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因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 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 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 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 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 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诗 要是有这么大的中国想要重新朝气蓬勃, 靠的是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这种万马齐喑 一样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
意 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某种规格而降下 更多的人材。
诗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与我无关 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 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
意 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 们的父亲!
赏析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了无牵挂 了。写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这句话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 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 二字,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理解首句
1.诗人对死亡有怎样的认识? 死去元知万事空
豁达
2.诗句中的“万事空”?是什么意思? 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万事空”的意思 是“什么都没有了”, 从中体会到了诗人面对 死亡的释然与豁达。
品读第二句
1.结合诗歌内容思考:第二句中的“但” 字有什么作用?
“但”字一转,悲从中来。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是诗人的毕生心愿,而此心愿 至死未了,这怎么能让人瞑目呢?表现出 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北定中原
告乃翁
深厚的爱国情

死元知——万事空 豁达的 感慨:悲不见——九州同 生死观
收统 复一
儿 嘱托:王师——定中原 强烈的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题临安邸
临安:在今浙江
[宋]林升
杭州市,曾为南宋都城。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邸:旅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几时休:什么时候 才能够停止。
句导读: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
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年虚 假的繁荣太平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不禁长叹:“西湖 歌舞几时休?”强化了自己对那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 愤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深深的担忧。
层次梳理
青山 楼外楼
题 临
虚假的繁 荣景象
歌舞 几时休

暖风 游人醉
邸 淫靡的精
神状态
杭州 作汴州
荒淫腐化 醉生梦死
极大的愤怒 无尽的隐忧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此句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遣的悲痛和遗憾心境,那就 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 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 见九州同”。“悲”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一句是诗人对儿子的嘱托和殷切期盼,表明了诗人虽然沉痛,但并 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统一祖国。有了这 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层次梳理
感慨
示 儿
嘱托
死元知-万事空 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定中原
家祭-告乃翁
豁达的生死观 强烈的爱国情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图解课文
概括主旨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时写的,是绝笔, 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 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 无比渴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共16张PPT)语文课件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共16张PPT)语文课件PPT

• 王师:指南宋军队。 • 定:平定,收复。 •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 家祭:祭祀祖宗。 •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乃,你
的,你们的。翁,父亲。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 中原的时候。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 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赏析
• 上一联写因不能收复失地而悲愤,这 一联写死后的希望,表现了诗人对收 复失地的信心。前面写诗人死前念念 不忘祖国统一,接着又写诗人死后还 坚信有朝一日北定中原,两者形成对 比,相映生辉,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爱 国情怀和乐观精神。
• 《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 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表现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和胸襟开阔的乐观主义精神。
自学指导(二)
先理解下列词语然后跟同桌说说每句诗的
意思。说的不确切的同桌互相补充,纠正。4分钟,你行吗?来自元知万事空 但 悲
九州同 王师 定 无忘 乃翁
友情提醒 :理解词语的方法: ①查字典 ②对照注释联系诗文 ③联系相关资料思考 ④与同学商量
•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 本来。
•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示儿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诗人。12岁即能诗文,在生前即有 “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 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 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一 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 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 生活,风格雄浑豪放,表达热爱祖国的 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5岁 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 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89张PPT)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89张PPT)
振作精神。
第三步:知内容
再读课文,选一选,填一填。 1.《示儿》的作者是___宋___朝的____陆__游____。“示儿”
的意思是_____给__儿__子__看___。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 给儿子的,相当于诗__写__,__书__写____的意思, “临安”指南宋___都__城___,即今浙江__杭__州____, “邸”指___旅__店___。这是___宋_____朝的_林__升_____ 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指全国。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同“原”本来。 只。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你们的父亲。 对祖先的祭祀。
【临安】 【邸】 【休】 【暖风】 【熏】 【汴州】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旅店。 吹。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停止。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已亥杂诗】 【生气】 【恃】 【喑】 【抖擞】 【不拘一格】 【降】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是诗人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315首)中的一首 (第220首)。
拘是指拘泥,限制;格指规格,格局,形容不局限于一 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沉默。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降生。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 诗时,一般每句 的节奏划分是二 /二/三。红字词 重读。“//”比 “/”停顿时间 长一些。
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 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 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 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州当成了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熏”“醉”二字用得精 “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
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 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
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 州当成汴州,辛辣的讽刺
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里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
跃然纸上。
穷的隐忧。
——·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 写出了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虚假繁荣的太 平景象;后两句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 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不满。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诗意解读·——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注 州释 。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这里还指当时人们在西湖边 花天酒地的淫靡之风。
【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开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翻译
暖洋洋的春风吹的这些游人醉醺醺的,他们忘乎 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兼职把这临时避难的杭
示儿
互动课堂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诗时, 一般每句的节奏 划分是二/二/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注 休释 。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休】停止、罢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
翻译
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达官贵人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兴办教育事业
培养人才
积极纳谏
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56
五、背一背,写一写。 示儿
( 死去元知 )万事空, ( 但悲 )不见九州同。 王师( 北定 )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57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示儿》这首诗是诗人的 遗嘱 。通过抒发自 己未能亲眼见到收复失地的遗憾和对祖国必然统 一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的_爱__国__情__怀__。
33
题临 安邸
34
题临安邸 [ 宋 ] ·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35
(一)、了解历史背景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 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 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建立南宋。南 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 图强,当政者却在杭州过起了成天灯红酒绿,烂 醉如泥的生活。
44
1.这首古诗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关于爱国的古诗。
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课文这首古诗的作者是_龚自珍,这首
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5
46
万马齐喑究可哀。
比喻社会政局毫 无生气。
终究、 毕竟。
句意: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 让人心痛。
47
48
不拘一格降人才。
降生。 拘泥、束缚。
三、分解背诵法。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一部分一部分,一层次一层次地熟读、 背记。被分解成几部分或几个层次的内容能背下来了,再连起来整体背诵。
四、摘关键词(提纲)法。把要背的课文中的关键词摘出,写在本子上,按关 键词的提示,时而俯首闭目,时而张眼瞅书,自己考自己。
五、背默结合法。自己认为已能背诵了,就默写一次;默毕,翻开书页自己校 正。凡有错处或漏处,自己划上记号,重新背记。再背再默,再默再背,直到连标 点符号也无误为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不同: 1.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题
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和无限愤慨。 2. 《示儿》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题临安 邸》则是借景抒情。


简 介
他陆的游诗(1有12九5~千1多21首0)留,存字下
来务,观内,容号极放为翁丰,富越,州大山多阴抒(今发
政浙治江抱绍负兴,)人反,映南人宋民文疾学苦家,、批
诗人从20岁,一直盼到85岁。这
65年间的每一天,诗人作为北宋遗民
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诗人的另一篇佳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从诗中看到 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山外青山楼外楼
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
极其美丽。
山外青山楼外楼
这些楼是谁建的? 皇帝及权贵
他们建这些楼的用途是什么? 为自己享乐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 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 难道还想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 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你们着急 不着急?着急什么?
判史当学时家统、治爱阶国级诗的人屈。辱求和,
风格雄浑豪放。
背 景 介 绍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
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大好河山落
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借助注解,解读诗意,说说诗
诗 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示 儿 告诉,告知。
同“原”,本来。 【宋】陆 游 但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师】指南宋王朝的军队。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方。 【乃翁】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翻译
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祭祀祖先时可
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 思 考 ·— 诗—人临终最 “悲” 的是什么?最 “盼” 的
是什么?从中表现了什么?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 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 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 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 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 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初读感知··———
示 —儿
这首诗写出了陆游临
[宋] 陆游
死 去/元 知/万 事 空 ,
终时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嘱 托。朗读时,语速宜慢,
但 悲/不 见/九 州 同 。 语调低沉,前两句要读出
王 师/北 定/中 原 日 , 无奈与遗憾,后两句要读
家 祭/无 忘/告 乃 翁 。 得语重心长。
——·诗意解读·——
笔顺:
āi

音序: A 结构: 上下 偏旁: 亠 笔画数: 9 组词: 悲哀 哀伤 喜怒哀乐
笔顺:


音序: J 结构: 左右 偏旁: 扌 笔画数: 8 组词: 拘束 拘捕 不拘小节
笔顺:
示儿
宋·陆游
——·走近诗人·——
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汉 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作品内容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 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
若想表达爱国之情, 我会低吟……
博大精深的古典诗词用最简练的 语言赞美了友情、亲情、爱国之情等 等人间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着 诗人的作品一起去感受他们的忧国之 心吧!
——·教学目标·——
1 会认“乃、熏”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 等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 诵古诗。默写《示儿》。
3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 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会认字·——
nǎi xūn hài shì yīn sǒu
乃 熏 亥 恃喑擞
——·会写字·——


音序: J 结构: 上下 偏旁: 示 笔画数: 11 组词: 祭奠 祭祖 祭坛
笔顺:
nǎi

音序: N 结构: 上下 偏旁: 乛 笔画数: 2 组词: 乃至
——·初读感知·——
题临安邸
[宋] 陆游
山 外/青 山/楼 外 楼 , 西 湖/歌 舞/几 时 休 。 暖 风/熏 得/游 人/醉 , 直 把/杭 州/作/汴 州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 杭州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朗读时,前两句用质问的 语气,语调激昂;后两句 语气愤慨,读出讽刺、不 满与愤恨之情。
——·诗意解读·——
笔顺:
xūn

音序: X 结构: 上下 偏旁: 灬 笔画数: 14 组词: 烟熏火燎 利欲熏心
笔顺:
háng

音序: H 结构: 左右 偏旁: 木 笔画数: 8 组词: 苏杭 杭州
笔顺:
hài

音序: H 结构: 独体 偏旁: 亠 笔画数: 6 组词: 亥时 辛亥
笔顺:
shì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偏旁: 忄 笔画数: 9 组词: 恃才傲物 有恃无恐
——·整体感知·——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全诗紧紧围 绕一个“悲”字,写出了他临终之时面对 祖国不能统一的情景所做的殷殷嘱托。表 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 的爱国情感。
——·结构梳理·——
毕生 死去元知万事空 深深
殷收 切复

心事 但悲不见九州同 遗恨
希失 望地
,,

盼望
王师北定中原日 最后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注释 【元】同“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翻译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以后就什么事也没 有了,只是仍很悲伤不能亲眼看到国家统一。
——·诗意解读·——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注 翁释 .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诗意解读·——
深统 情一
嘱托
家祭无忘告乃翁 遗愿
嘱祖 托国
题 临 安唐 邸李


——·走近诗人·——
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 宋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生活在南宋 孝宗朝,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 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 余》录其诗一首。名诗有《题临安
林升(1106年 邸》。 ~1170年)
——·创作背景·——
1古2. 诗三首
——新课导入·——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意思是说多读诗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有 才气、有灵气,下面我们做个小互动, 一起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吧!
碰到下面的情景时,你会用什么诗词名句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吗?
赞美朋友之间的 深厚友情时,我 会说……
当我们在思念故 乡或亲人的时候, 可以吟诵……
陆游(1125年 代表作品:《示儿》《关山月》 -1210年) 《书愤》《钗头凤》等
——·创作背景·——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 尖锐的时代。由于个人经历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 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 下了爱国的种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 忘被敌人霸占的中原领土,热切的盼望着国家的统一, 因此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们。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注 休释 。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休】停止、罢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
翻译
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达官贵人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
翻译
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达官贵人
最悲:不见九州同。 最盼:王师北定中原。 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爱国之情。
是啊!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 可他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直盼了、望了整整 六十年。北方仍旧没有传来好消息,诗人只能 临终作诗。他的心情是何等的悲痛何等的悲愤。 爱国之情又是何等的深厚啊!此时此刻还有谁 不为之感动呢?让我们一起这种感情来诵读这 首诗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