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心灵有约_人生的阳光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心灵有约_趋近自然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是原始和早期农耕社会对人类的恩赐。
因为信息的往还等于零,所以人们在一定的、不变的地域中生活,至于文化的产生,它依据的是自然的目的性,当这样或那样与大自然的目的相侔时,便会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这文化除体现自然的目的而外,包含着人类自身的目的和需求。
由于每一个族群所见、所知、所爱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于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多元的文化,在世界遥远的上古即已存在于人间。
每一个族群,都有自己的一偏之见,所以文化往往在偏见中成长,这种偏见越烈,则其文化的独立性越著。
文化的多元还来自人类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各有不同的集体记忆,这种认识,会渗透到他们文化的各个领域,世代传递,以致成为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这种传统是那样的坚不可破,成了精神维系和凝聚的元素。
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的背景,是工业家和商业家们都在争取市场的过程中发现的,市场——商业的阳光是有限度的,而对阳光的争取,则正如康德所言:“犹如森林里的树木,正是由于每一株都力求攫取别的树木的空气和阳光,于是就迫使得彼此双方都要超越对方去寻求,并获得美丽坚挺的姿态。
”康德以为这是一种历史的理性,今天全球经济的趋向一体化,证明了康德的伟大预言。
然则人类各族群的固有的(我这里大体指原生态的、根深蒂固的集体记忆)文化,却不屑于这种一体化竞争,他们各自为政。
譬之旷野和大壑中的树木,它们的发展是那样的自在,在虬曲、纵横错落的,由于适应恶劣的天气,更显其顽强和美妙的万千仪态。
它们是那样的丰富着人类的心灵,那是地球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大不可方的目标,这目标近在目前的一草一木,远在天边的大木巨柯,丰富性是它们最大的特征。
文化的多元有一部自身的宪法,便是“自在”和“无涉”。
自生自发、与世无涉。
当“竞争”这一不期而至的幽灵,来到这自在的境遇时,它如不抱“善”的愿望,它就会在不远的未来被人类弃置不顾。
一切的自以为大规模的文化自我膨胀,在人类族群的集体记忆之前,都本质上是脆弱的,不能永年的。
散文:心灵的阳光

散文:心灵的阳光心灵的阳光天空留下鸟的痕迹,证明候鸟已来过。
人生的回忆是一杯苦咖啡,越苦越香醇。
苦到了极点就变成了甜,苦尽甘来。
人的今生是用来偿还前世所欠下的债,如果你的前世无债可还,那么你的来世一定幸福美满,飞黄腾达。
这也是今世为什么有的人一降生就享受富贵,而有的人却要承受痛苦的原因。
朋友,请你不要抱怨现实的不公!人间没有白白受的苦,也没有白白受的罪。
司马迁身受腐型,写下了《史记》。
孙子病脚,留下了《兵法》。
左丘失明,记载了《国语》。
众多的苦难成就了众多的伟人!朋友,当你身处逆境,遭受坎坷的时候,请你大声向生命之神道声感谢!感谢神给了我们这次锻炼的机会,因为挫折与困境是我们的恩人。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贝多芬,感谢上天赐予的机会,给世人留下了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来鼓舞向恶魔低头的人们,重新焕醒他们对生的渴望。
朋友,当你对死亡感到恐惧时,请放下你沉重的心情!聆听下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吧,它会重新燃起你对理想的火焰。
生命诚可贵,但谁又能驾驭生命呢?候鸟不能,鸿鹄也不能。
生命之神一次又一次的给我们开玩笑,病魔也一次又一次的降临在我们身上。
朋友,请不要害怕与恐惧,请珍惜生病的机会!君不见终时坐在轮椅的霍金,仍穿梭与各校,启迪学者。
君不见徜徉与地坛的史铁生,仍能笑看人生。
假如你一无所有的时候,躺在病床的你,仍可以面带微笑,安安静静呼吸清新空气。
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好的赠礼。
假如没有了空气,这个世界也将万籁寂静。
因此躺在病床的你,仍是幸运的。
看到别人的痛苦,你也曾深深的祝福他们,同样大家也会忠心的祝福你。
你曾说过自己还不如个孩子,你曾对生与死产生了彷徨。
现实的你应平和心态,以轻松的笑容,迎接暴风雨的洗礼,拍打着生命幼小的翅膀,在雨中大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因此在生命最糟糕最漫长的一段路上,你的人生也同样能够花香怡人。
佛曰:“前世500次的回眸,换得今生的一笑。
前世1000次的回眸,换得今生的邂逅。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心灵有约_窗外人生

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季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
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
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
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
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被唐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
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
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天空从方塘中赏鉴。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
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敏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
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龙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也是狭隘多了。
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心灵有约_孤舟

我独坐在一只小渔船上。
我想我这时极像考场失意的那个书生张继,夜泊枫桥;也可能更像那个顶风冒雪的老渔翁,独钓寒江。
季节正是盛夏。
霜也好雪也好,早已被另外的季节收藏。
现在,我面前是一个生命疯长的季节,河湾里水草丰茂,万千杂树汇成一片单调的浓绿。
河因在下游被拦腰截断而涨成大河,一湾死水凝成了一块绿色的胶冻,阴气逼人。
群鸟飞来窜去,有小鱼蹦出水面,还有一只奇大的蜻蜓不断在插于船头的竹竿上飞起飞落。
这时我才感到时间还在流动。
我知道就是这些,很快都会被夜色抹去。
夜色还将把我与小船严严实实地包裹,让我们完全与外界隔离。
几道炊烟在远山下升起。
它是孤独与寂寞的散布。
孤独。
离开燠热而喧哗不止的城市,一个人躲到这条小渔船上来,追求的就是这一分孤独。
长年穿行于高楼窄巷,混迹于滚滚红尘,虽有固定居所却无法安顿心灵,有许多事情迫在眉睫却只能选择放弃,有倾谈的欲望却难觅合适的对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心中灰尘渐厚,生出霉斑,健康正一点一点被吞噬。
孤独在哪里都不肯放了我,于是索性迎头向它走去,一直走进孤独最深处。
这种极端的以“独”攻“独”的孤独疗法,也许更能抗拒孤独吧?独坐船头,独坐。
独坐中我又想起了《老人与海》,想起了那个不走运的老渔夫圣地亚哥。
我这时才感到圣地亚哥与我最接近。
所不同的是他在海上,我在河中;他钓大马林鱼或金枪鱼,我只能打捞一些胡思乱想。
小船是我们都拥有的器皿,随时准备容纳我们各自的期待。
孤舟。
此时它就是我与这条小渔船结合而成的生命共同体,一呼一吸都与我同步。
二天完全黑了,我点亮马灯,从行囊中抽出尚未读完的《爱情笔记》。
这是当今英国青年才子德波顿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时它吸引我的已不是对爱情心理的华丽解构,不是哲学辩论式的雄辩滔滔,而是故事。
一个小伙儿与一位姑娘在飞机上邂逅而坠入爱河的故事。
想到这个故事就会想到一个词:艳遇。
“艳遇”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艳遇是寂寞旅途中多数人都可能有的期待。
与一位美女或俊男相遇,一次开心的交谈,心中一阵涟漪的荡起,一个美丽故事的产生,甚至仅仅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成为人生旅途中愉快的插曲,成为捂在心中的暖暖的珍藏。
无论天气多么坏,记得带上你自己的阳光哲理散文

无论天气多么坏,记得带上你自己的阳光哲理散文无论天气多么坏,记得带上你自己的阳光哲理散文“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天气多么坏,记得带上你自己的阳光。
”这句话不仅富有哲理,我觉得更是振聋发聩的人生座右铭。
带上自己的阳光,是一种豁达,澄澈透明,洁净无瑕敞亮的心态。
说到底,人最终能够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
心里充满阳光,纯洁的心犹如一滴清水,无论外界如何烟雨迷蒙,然我清者自清,那滴绝无污染的清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令这滴水始终清凛,始终纯美。
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旅程,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承受,承受痛苦,承受幸福,承受平淡,承受孤独,承受失败,承受责任,承受爱,付出爱。
当一切都可以看开时,往往也就没有什么是想不开的了,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失去的时候。
包括金钱、权力、名誉、地位、爱情、事业,甚至生命的本身。
这一切的拥有和失去,不是以自己的意志所主宰的,得之我所珍惜,失之那就坦然面对吧。
人生有好多无奈,当自己改变不了环境时,可以学着悄悄改变自己;当改变不了现实时,可以试试改变态度;当自己改变不了过去时,可以用改变现在来证明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带上自己的阳光,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脱的情怀。
快乐幸福纵没有标准,完全取决于人的心态,认为自己是最倒霉的,那是你在自己的雨季里只看到别人天空的太阳,却没有看到自己步行淋雨的后面还有一方晴空;认为自己是最幸运的,那是因为真正的不幸还没来得及登门拜访。
幸或不幸都要头脑清醒,不要迷失,失去自我定力。
别在不幸中让仇恨的欲望占有生命,否则,你的心里永远不会平衡;当幸运降临到你头上时,也别拿自己的优越感沾沾自喜,否则,懒惰自满会在你得意忘形中滋生。
祸福相依,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就是这个道理。
只要心里有阳光,身处逆境也不会绝望,默默吞下所有的疼痛,用倔犟的笑容打败悲伤。
生活本来不容易,为人都很辛苦,身居庙堂之上高楼大厦也有泪水,茅屋草房走夫贩卒穷家寒舍也有笑语。
富有的人不一定就快乐,贫穷的人未必就痛苦,只要心中有阳光,三九严寒喝口凉水也甘甜。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心灵有约_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
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先贤甚至连什么也不去想,就沉静下来了,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
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
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
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
却发现,永远登不到顶,最终看不到头。
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人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
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
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幸福着,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
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
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个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
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谁都是幸福的。
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心里。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心灵有约_心是一方水土

美国电影《迷失东京》里的男主人公鲍勃·哈里斯曾在剧中说:“越了解自己的个性和需要,就越不会受外界影响。
”这句既像对女主人公夏洛特而说,又像喃喃自语的话,看似浅白,实则深刻,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这个喧嚣拥挤而又瞬息万变的世界,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自己的个性,也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需要。
正因为自知之明者甚少,世界才会有那么多奔走于形势之途的人:看牛市风行,他人炒股一本万利,便不避风险,激流勇进;朋友美容整形后丑小鸭变白天鹅,便急不可待地追问哪整的、用什么药、谁动的手术,立马跑去照葫芦画瓢;人家李宇春们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便以为机会如疯长的野草,且不揣自身长短,忙于这里应征,那里试镜;连洋人衣服上破了个洞,也被不少人“泊来”自己身上,成为一种所谓时尚的标志;至于那些房奴、车奴和一窝蜂过洋节、玩一夜情者,则更如过江之鲫。
然而,在这些风起云涌的潮流背后,难道真的都是他们心灵深处的切身需要吗?我看未必。
更多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当看到别人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时候,内心便无比艳羡,以致蠢蠢欲动,旋即加入疯狂追逐的行列。
于是,心旌飘摇的人,听到外界稍有风吹草动,便惶惑不安;感觉情况稍有起伏变化,便不知所措。
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内心所需,不懂得怎样才能使自己气定神闲、心无旁骛,什么才是自己应该执著的方向和钟情的事业,并因此而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感知。
套用鲍勃·哈里斯的话,就是:懂得自己越多,受外界影响就越少;懂得自己越少,受外界影响就越多。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年龄、经历、见识的不同,造成了每个人性格上的千差万别。
个性不同,需要就各异。
别人需要什么你并不知道,就像你需要什么别人亦无法揣测一样。
看人家炒股发财盲目跟进的,常常血本无归;看人家整容新颜换旧貌便以身试验的,往往南辕北辙,不仅不见美丽的复制,反而伤筋动骨流血破相的屡屡见诸报端;那些做明星梦的少男少女,总是要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才后悔应该学习知识的时光,都已浪掷给了所谓的明星梦,青春像破手绢一样被自己抛弃,飘散在镜花水月一般的追逐中,这时,他们才会猛醒,“东施效颦”般的成名成星之路,无异于南柯一梦……一个越冷静的人,越能洞察自己内心所需的人,就越能成就独步青云的伟业和独标高格的气性。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心灵有约_小路悠悠

对于故乡的小路,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尽管这里已变成高楼大厦,但总有一种悠悠情愫在燃烧,这里有着时代大变迁,也有一抹回忆在心头。
那葱翠的绿野,如诗如画,那条亦不知从哪朝哪代走出来的弯弯的小路,小路连着我童年和故乡的梦,寄托着我祖辈的挂念。
小路穿越四季,我的求知和成长都在它上面延伸,乡村里许多往事在这条小路上演绎,在这条小路上留下了孩童时代打闹嬉戏的身影,悠悠岁月,小路成了我永不挪移的生命血脉,只要在小路上一走,那采撷不尽的风景,那诗一般的梦境,甜蜜与惬意俱在心头,小路将一代一代的父辈送上了曾是陌生的异地他乡,去外面闯世界,昔日的黄土地,碾碎了小路上承传了几世几代人的生活镜面和固有方式,融进了时代的色彩和韵味。
小路悠悠,我爱小路,因为小路弯弯,人生才有意趣,有小路一般的幽深,人生才有魅力,人一旦离开小路回到宽敞的柏油马路,我想失掉和得到的都要去珍惜,珍惜的是悠悠岁月和悠悠小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何处不阳光?我们活着的一生,除了头顶上的阳光,给我们带来生命、光明、绿色、希望之外,其实,人与人之间,也是充满着灿烂阳光的。
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轮能够发出热量和光明的太阳。
正是这光和热,我们这才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你和你周围的人,你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所构成的社会,彼此之间,都存在着这种阳光的亲密联系。
别人的阳光,温暖了你,同样,你自己的阳光,也照亮了别人。
只有这样,世界,才有生气;人类,才有精彩。
德国的文学大师歌德,活到他八十多岁的暮年时,“他的伟大思想和伟大的性格特征,好像一座山峰,虽然在远处,但在白天里阳光的照耀下,轮廓仍是鲜明的。
在风和景明的日子里,我陪他乘马车出游,他穿着棕色上衣,戴着蓝布帽,把浅灰大衣铺在膝盖上。
他的面孔晒成棕色,显得健康,蔼如清风。
他的隽妙语言的声音流播原野,比车轮滚滚声还更洪亮。
”这就是说,歌德到了晚年,他那睿智,经过时光的砥砺而精粹;他那心境,经过人生的历练而彻悟,所以,那些贴近地生活在他周围的人,感觉他像阳光照耀下的远山,明亮、清晰、鲜明、亲切。
爱克曼动情地写到这位冬日阳光下的大师:“我们谈着一些伟大的和美好的事物,他向我展示出他性格中最高贵的品质,他的精神点燃了我的精神。
”
我们,或许并不能比拟杰出的文学大师,而且也不会在历史的流程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自我量力做不到的事情,并不等于不是努力的方向。
能做多少是多少,做到一点是一点。
也许,热,有高有低;光,有强有弱,然而,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对老年人来说,我们做了应做的一切,尽到责任;我们像树木的年轮一样,承前启后。
剩下来,我们也应该像歌德一样,将这冬日的阳光,更洒脱,更慷慨地付与这个世界,贡献给所有爱我们的人,让整个社会和谐安详,充满阳光。
无论如何,到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桑榆之年,伏枥之际,有过美丽而又激情的春日阳光,有过热烈而辉煌的夏日阳光,有过饱满而又丰足的秋日阳光,现在,到了热烈又明亮,温馨又亲切的冬日阳光之下,经历过春天的新绿,夏天的热烈,秋天的成熟,这些“早生华发”的一代,自然也会欣欣然与大家同乐于冬日的收获。
虽然,冬日的阳光,离北半球比较远,但冬天也是北半球人对阳光倍感亲切和温暖的季节。
因此,和大家在一起拥抱阳光的明亮,感受阳光的温馨,便是最佳的生活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