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加减法的应用 3

合集下载

《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概念,熟练进行6和7的加减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数字卡片、加减法题目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6和7的数数,以及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探究新知:(1)6和7的加法:通过计算器,让学生计算6 1、6 2、6 3、6 4、6 5、6 6、6 7,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规律。

(2)6和7的减法:通过计算器,让学生计算7-1、7-2、7-3、7-4、7-5、7-6、7-7,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规律。

(3)总结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如加法:先数数,再计算;减法:先数数,再计算。

3. 实践应用:(1)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发放加减法题目卡片,让学生运用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解答过程和答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课后作业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第【1】篇〗6、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具准备:课件、题卡,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需要师: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字朋友,这些数字朋友慢慢的构成了我们的数学王国,在快乐的数学王国里面,你知道的数字朋友有哪些呢?生回答。

师:老师想知道从0、1开始一直数到20这几位数字朋友,可是,老师不记得他们了,你们能告诉老师是哪些吗?生:能。

师:很好,大家一起从0、1开始数到20,记住:数的时候要整齐,声音洪亮,到20就好。

(全班一起从0、1开始数到20)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你们真棒!师:那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认识的数字朋友有哪些呢?生回答。

师依次出示制作好的数字卡片0、1、2、3、4、5、6、7,师:是不是这几位呢?生回答。

师请8位小朋友上台每人拿一张卡片,请同学们自己按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站成一排。

师:疑?上节课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面“又”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是哪两位呢?你们还记得吗?生回答。

师:老师请两位可爱的小朋友上来找一找这两位新朋友吧!把找到的新朋贴在黑板上。

师引导同学们找到6、7并把他们粘在黑板上。

师:很棒,你们真聪明!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两位朋友吧!(板书:6、7的加减法)二、抽象模型,列出算式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

(两人一组面对面坐着,其中一人摆)老师提示学生一边摆5个,另一边摆1个,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说意思,并各自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4课时:6和7加减法的应用、8和9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2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4课时:6和7加减法的应用、8和9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2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4课时:6和7加减法的应用、8和9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2秋)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课时3 6和7加减法的应用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应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会从情境图中提取信息,能正确叙述图意。

2.依照情境图能正确列出加法或减法算式。

3.初步培养符号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能正确叙述图意。

6和7的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础的运算之一。

本篇文档将简要介绍关于6和7的加减法,并提供一些习题供读者练习。

加法加法是两个数相加的运算。

在加法中,被加数是加法的第一个数,加数是加法的第二个数,而和则是两个数相加的结果。

对于6和7的加法,我们可以写成以下形式:6 +7 = 13这意味着将6和7相加得到的和是13。

加法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数的总和,以及物体的数量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6和7的加法的练习题:1.6 + 7 = ?2.7 + 6 = ?3.6 + 0 = ?4.0 + 7 = ?请读者完成上述练习,并在下方填写答案。

答案: 1. 6 + 7 = 13 2. 7 + 6 = 13 3. 6 + 0 = 6 4. 0 + 7 = 7减法减法是两个数相减的运算。

在减法中,被减数是减法的第一个数,减数是减法的第二个数,而差则是两个数相减的结果。

对于6和7的减法,我们可以写成以下形式:7 - 6 = 1这意味着将6从7中减去得到的差是1。

减法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距,以及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的剩余量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6和7的减法的练习题:1.7 - 6 = ?2.6 - 7 = ?3.6 - 0 = ?4.0 - 6 = ?请读者完成上述练习,并在下方填写答案。

答案: 1. 7 - 6 = 1 2. 6 - 7 = -1 3. 6 - 0 = 6 4. 0 - 6 = -6总结在本篇文档中,我们介绍了6和7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是将两个数相加的运算,而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的运算。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读者可以加深对6和7的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日常生活中,加法和减法是非常常见的运算,对于其他数的加减法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计算。

6、7的加减法

6、7的加减法

6、7的加减法简介本文将介绍6、7的加减法,包括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一些例题。

通过学习本文,你将能够熟练地进行6、7的加减运算。

基本概念在数学中,加法和减法是两种基本的运算方法。

加法用于计算两个数的总和,减法用于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在6、7的加减法中,我们要计算的数都限定在6和7之间。

计算方法加法要计算6、7的加法,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计算方法:1.将两个数的个位数字相加。

2.如果相加的结果大于9,则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再加1。

3.将结果的个位数字写下来。

4.将两个数的十位数字相加。

5.如果相加的结果大于9,则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再加1。

6.将结果的个位数字写下来。

下面是一个例子:6+ 7---首先,将个位数字相加:6 + 7 = 13。

由于13大于9,所以要再加1。

结果的个位数字为3。

然后,将十位数字相加:0 + 0 = 0。

结果的个位数字为0。

所以,6 + 7 = 10 + 3 = 13。

减法要计算6、7的减法,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计算方法:1.将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减去减数的个位数字。

2.如果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小于减数的个位数字,则从十位数字借1,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

3.将结果的个位数字写下来。

4.将被减数的十位数字减去减数的十位数字。

5.如果被减数的十位数字小于减数的十位数字,则从百位数字借1,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

6.将结果的十位数字写下来。

下面是一个例子:6- 7---首先,将个位数字相减:6 - 7 = -1。

由于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小于减数的个位数字,所以要从十位数字借1。

结果的个位数字为9。

然后,将十位数字相减:0 - 0 = 0。

结果的十位数字为0。

所以,6 - 7 = 90 - 1 = 89。

例题加法例题1.计算:6 + 7 = ?解答:首先将个位数字相加:6 + 7 = 13。

由于13大于9,所以要再加1。

结果的个位数字为3。

然后,将十位数字相加:0 + 0 = 0。

结果的十位数字为0。

所以,6 + 7 = 10 + 3 = 1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实际应用》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实际应用》教案及反思

6和7的加减法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6和7的加减法应用。

2. 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 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6和7的加减法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2. 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数字并说出来。

2. 通过比较6和7的个数,让学生发现6和7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和练习1. 首先,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6和7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进行6和7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3. 接着,教师给学生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4.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归纳和总结1.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会了6和7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方法。

3. 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反思:1. 运用例子的方式讲解6和7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效果。

2. 在课堂上注重实际问题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和7加减法的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6和7加减法的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标题:6和7加减法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6和7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运用6和7进行简单计算。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教具(如计算器、计算板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6和7的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6和7进行计算。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究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6和7进行简单计算,巩固运算规则。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教师强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做好复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探究运算规则、实践计算、总结知识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6和7的加减法应用题》

幼儿园《6和7的加减法应用题》

幼儿园《6和7的加减法应用题》
张爸爸在周日早上带着儿子小明去超市买东西,买了6个苹果、7个香蕉。

中午,小明的朋友小华来家里做客,小明拿出了苹果和
香蕉,希望两个人一人吃一样多的水果。

请问,小明最多让每个人
吃几个水果?
首先,我们要求出小明手中共有几个水果。

6个苹果 +7个香蕉 = 13个水果
现在,小明和小华要平均分配这13个水果。

我们先来计算一下
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水果。

13个水果÷ 2 = 6 余数1(即还剩下1个水果)
由于要平均分配,那么每个人得到的数量应该是一样的。

而6
不能平分,所以小明只能给每个人分配6个水果。

这时,还剩下1
个水果没有分配。

考虑到小华是小明的朋友,小明想让小华多吃一点,他主动提
出放弃那1个水果。

这样,小明将6个水果平分后,每个人都吃了
6个水果,小华有个好心情,小明也很开心。

接下来是一些练习题:
1. 在果盘里共有10个橙子,小明和小张平均分配了这些橙子,请问每个人得到了几个橙子?
答案:每个人得到5个橙子。

2. 小明有9个糖果,他想要平均分配给他的两个好朋友,请问
每个朋友可以得到几个糖果?多出了几个糖果?
答案:每个朋友可以得到3个糖果,多出了3个糖果。

3. 小虎爸爸买了14个鸡蛋,他打算平均分配给小虎和他的外孙,那么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鸡蛋?
答案:每个人可以得到7个鸡蛋。

4. 李叔叔买了24个糖果,他打算将这些糖果平均分配给小明
和小刚,结果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糖果?多出了几个糖果?
答案:每个人可以得到12个糖果,多出了0个糖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