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及原理
什么是功率放大器

什么是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电子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的功率放大到所需的水平,并以更大的输出功率来驱动负载。
功率放大器通常用于各种应用,包括音频放大器、射频放大器和电力放大器等。
一、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大器中的有源器件(如晶体管或真空管)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从而输出更大的功率。
其中,晶体管放大器是最常用的功率放大器之一。
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构成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供电电路。
输入端负责接收输入信号,输出端则提供放大后的信号输出,供电电路则为晶体管提供所需的电流和电压。
通过对供电电路的调整,可以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状态,进而实现对输入信号功率的放大。
二、功率放大器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频率和应用领域,功率放大器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功率放大器分类:1. 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增强音频信号的功率,使其能够驱动扬声器或其他音频负载。
常见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包括A类、AB类和D 类放大器等。
2. 射频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增强射频信号的功率,常见于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射频功率放大器通常需要具备高频率响应和较高的功率放大能力。
3. 电力放大器:主要用于电力传输和驱动高功率负载。
电力放大器通常采用大功率晶体管或管子作为放大器的核心器件,以提供足够大的输出功率。
三、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示例:1. 音频放大器:音频功率放大器被广泛应用于音频系统中,如家庭音响系统、车载音响系统以及音乐会、演唱会的音响设备等。
它能够增强音频信号的功率,使声音更加清晰、立体,提升音乐和语音的质量和音量。
2. 无线通信:射频功率放大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手机、基站以及卫星通信设备中。
它能够放大无线信号的功率,以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覆盖。
3.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中常使用功率放大器来增强信号的功率,如心电图机、超声波设备和放射治疗设备等。
功率放大器原理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功率放大器原理功率放大器原理图要说功率放大器的原理,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射频功率放大器(RF PA)是各种无线发射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射机的前级电路中,调制振荡电路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功率很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放大一缓冲级、中间放大级、末级功率放大级,获得足够的射频功率以后,才能馈送到天线上辐射出去。
为了获得足够大的射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发送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输出功率与效率。
除此之外,输出中的谐波分量还应该尽可能地小,以避免对其他频道产生干扰。
功率放大器原理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发射机的末级,作用是将高频已调波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满足发送功率的要求,然后经过天线将其辐射到空间,保证在一定区域内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到满意的信号电平,并且不干扰相邻信道的通信。
高频功率放大器是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重要组件。
按其工作频带的宽窄划分为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两种,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以具有选频滤波作用的选频电路作为输出回路,故又称为调谐功率放大器或谐振功率放大器;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路则是传输线变压器或其他宽带匹配电路,因此又称为非调谐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它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成为高频交流输出。
在“低频电子线路” 课程中已知,放大器可以按照电流导通角的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类工作状态。
甲类放大器电流的流通角为360o,适用于小信号低功率放大。
乙类放大器电流的流通角约等于180o;丙类放大器电流的流通角则小于180o。
乙类和丙类都适用于大功率工作。
丙类工作状态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是三种工作状态中最高者。
高频功率放大器大多工作于丙类。
但丙类放大器的电流波形失真太大,因而不能用于低频功率放大,只能用于采用调谐回路作为负载的谐振功率放大。
由于调谐回路具有滤波能力,回路电流与电压仍然极近于正弦波形,失真很小。
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用于放大电信号的电子设备,可以将低功率输入信号转换为高功率输出信号。
它在各种电子设备中被广泛应用,包括音频放大器、无线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等。
本文将介绍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其基本分类。
一、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晶体管的放大特性。
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可以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电流或电压来放大电流或电压。
功率放大器通常由多个晶体管级联组成,每个晶体管负责放大输入信号的一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功率放大器的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输入级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级通常是一个小信号放大器,用于放大输入信号的幅度。
输入级由一个或多个晶体管组成,输入信号通过这些晶体管进行放大,并传递给下一个级联的放大器。
2. 驱动级驱动级是功率放大器中的中间级,用于信号的进一步放大和处理。
驱动级通常由多个晶体管级联组成,其输入信号来自输入级,并将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幅度,以供给功率放大级使用。
3. 功率放大级功率放大级是功率放大器的核心部分,用于放大信号的功率。
功率放大级由多个功率晶体管并联或并联放大组成,每个晶体管负责放大输入信号的一部分功率。
通过合理设计功率放大级,可以实现较大的输出功率。
4. 输出级输出级负责将信号的功率放大到所需的水平,并驱动负载。
通常情况下,输出级具有较低的输出阻抗,并能够输出相应的高功率信号。
输出级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功率晶体管组成,其输出信号可用来驱动扬声器、天线或其他负载。
二、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功率放大器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功率放大器分类。
1. A类功率放大器A类功率放大器是最常见的一种功率放大器,适用于音频放大器等应用。
它通过将输入信号与直流电压进行叠加,实现对信号的放大。
A类功率放大器的优势在于放大器的线性度高,但效率相对较低。
2. B类功率放大器B类功率放大器是一种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在音频放大器和激光器等应用中广泛使用。
功率放大器 原理

功率放大器原理
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电子设备,主要用于放大信号的功率,使得输出信号的功率大于输入信号的功率。
它通常包含一个放大器部件,能够从外部输入电源或信号源获取输入信号,并将其放大到所需的输出功率。
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功率放大器通常由多级放大电路组成,每一级都由晶体管、场效应管或真空管等组成。
这些电子元件能够有效地放大输入信号,从而增加输出信号的功率。
2. 偏置电路:功率放大器中的偏置电路用于确保放大器正常工作。
它提供所需的基准电压和电流,以确保放大器能够以恒定的工作点进行运行,从而实现稳定的功率放大。
3. 负载匹配:在功率放大器中,负载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负载匹配电路用于匹配输出信号与负载之间的阻抗,以最大程度地传输功率。
这可以通过调整连接在输出端的传输线和/或负载阻抗来实现。
4. 反馈:反馈电路在功率放大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和线性度,并减少失真。
反馈通常通过将部分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并将其差异输入到放大器的反馈路径中来实现。
5. 供电:功率放大器通常需要较高的电源电压和电流来工作。
供电电路用于从电源中提取所需的电能,并将其转换为适合输
入信号放大的形式。
通过以上原理,功率放大器能够将较小的信号放大为较大的功率,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它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射频放大、雷达系统、通信系统等领域。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即PA,又称DC循环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用于放大电信号的电子设备,可以把一个较弱的电信号变成更有力量的电信号。
它具有增强信号电平、提高信号品质以及改善信号定位等功能,是广泛使用的电子设备。
从工作原理上看,功率放大器由信号放大部分与电源放大部分组成。
信号放大部分由放大电路、调节音量电路和输入输出端组成。
电源放大部分则一般由直流供电模块、滤波和稳压电路以及智能PWM调节电路等组成。
信号放大部分,通常采用放大电路。
它可以放大信号的电平,使信号变得更加清晰和强大。
调节音量电路可以调节音量大小,使声音更加自然和良好。
而电源放大部分,一般采用直流供电模块。
它可以为放大电路提供电源,从而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另外,滤波和稳压电路可以有效抗干扰,从而提高放大器的可靠性。
最后,PWM调节电路可以根据输出信号的变化自动调节直流电压和功率,实现对信号的智能控制。
功率放大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用于多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如音响、扩音器、电视机等。
它可以将信号电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从而使声音变得更大、更清晰;也可以将电视机显示的画面变得更清晰。
此外,功率放大器还可以应用于通信、影音、安防、仪器仪表等多种行业中。
总之,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较弱的电信号放大成更有力量的电信号。
它通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模块、滤波和稳压电路以及PWM调节电路等,使功率放大器具有放大信号电平、提高信号品质以及改善信号定位等功能。
功率放大器的应用非常广泛,深受各行业的欢迎和青睐。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知识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知识一般视听电路中的功率放大(简称功放)电路是在电压放大器之后,把低频信号再进一步放大,以得到较大的输出功率,最终用来推动扬声器放音或在电视机中提供偏转电流。
一、功率放大电流的特点对功放电路的了解或评价,主要从输出功率、效率和失真这三方面考虑。
1、为得到需要的输出功率,电路须选集电极功耗足够大的三极管,功放管的工作电流和集电极电压也较高。
电路设计使用中首先要考虑怎样充分地发挥三极管功能而又不损坏三极管。
由于电路中功放管工作状态常接近极限值,所以功放电流调整和使用时要小心,不宜超限使用。
2、从能耗方面考虑,功放输出的功率最终是由电源提供的,例如收音机中功放耗电要占整机的2/3,因此要十分注意提高电路效率,即输出功率与耗电功率的比值。
3、功放电路的输入信号已经几级放大,有足够强度,这会使功放管工作点大幅度移动,所以要求功放电路有较大的动态范围。
功放管的工作点选择不当,输出会有严重失真。
二、常用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单只三极管输出的功放电路输出小、效率低,日用电器中已很少见。
目前常采用的是推挽电路形式。
图1是用耦合变压器的推挽电路原理图。
它的特点是三极管静态工作电流接近于零,放大器耗电及少。
有信输入时,电路工作电流虽大,但大部分功率都输出到负载上,本身损耗却不大,所以电源利用率较高。
这个电路中每只三极管只在信号的半个周期内导通工作,为避免失真,所以采用两只三极管协调工作的方式。
图中输入变压器B1的次级有一个接地的中心抽头。
在音频信号输入时,B1次级两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分别送到BG1和BG2的发射结。
在输入信号的正半周时间里,BG1管因加的是反向偏压而截止,只有BG2能将信号放大,从集电极输出;而在信号负半周,BG1得到正高偏压,能将这半个周期的信号放大输出,而BG2却截止。
电路中的两只三极管虽然各自放大了信号的半个同期,但它们的输出电流是分先后通过输出变压器B2的,所以在B2的次级得到的感应电流又能全成一个完整的输出信号。
数字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数字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数字功率放大器其实就是D类功率放大器。
传统功率放大器都是模拟功率放大器,也就是说利用模拟电路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放大处理的是连续信号,而D类功率放大器是一种数字功率放大器,其功率输出管处于开关工作状态,即在饱和导通和截止两种状态间变化,用一种固定频率的矩形脉冲来控制功率输出管的饱和导通或截止。
一般D类功率放大器中的矩形脉冲频率(其作用相当于采样频率)为100~200kHz,每台D类功率放大器生产出来后其矩形脉冲的频率就固定为一具体频率了,也就是脉冲周期固定了。
矩形脉冲在一个周期内的宽度(或者说占空比)受到音频模拟信号的控制而改变,从而改变了功率输出管在一个脉冲周期内的导通时间,脉冲越宽(占空比越大),功率输出管在一个(采样)脉冲周期内导通时间越长,则输出电压就越高,输出功率就越大。
调制波形原理图见图,称为脉冲宽度调制(PWM),它是一种对模拟信号电平进行数字编码的方法。
数字功率放大器的特点是效率远远比传统的模拟功率放大器高得多,可以达到80%多甚至达90%多。
由于D类功率放大器比AB类功率放大器在功率输出管上损耗的功率小得多,产生的热量也少得多,所以D类功率放大器的散热器可以减小,重量可以减轻。
数字功率放大器的电源部分采用开关电源,因此整机效率将进一步提高,所以可以设计出输出功率相当大的数字功率放大器。
早期的D类功率放大器的失真比较大,经过不断改进,目前失真已经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可以满足专业音响的要求。
但是由于D类功率放大器功率输出管的开关频率很高,功率又很大,所以难免会有信号泄漏,这样也就容易引起信息的泄漏,所以在一些需要保密的场合还是以不采用D类功率放大器为好。
目前一些数字功率放大器产品已经同时具有模拟输入口和数字输入口,既适合模拟信号输入,也可以数字信号输入,应用更灵活。
功率放大器电路的特点

功率放大器电路的特点
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电子电路,其主要作用是将低电平信号放大为高电平信号,以便驱动高功率负载。
功率放大器电路的特点如下:
1. 高功率输出:功率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能够输出高功率信号,以满足高功率负载的需求。
这种高功率输出通常需要使用功率晶体管或功率管等高功率元件。
2. 低失真:功率放大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低失真。
失真是指放大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差异,通常表现为波形畸变或频率响应不良。
为了减少失真,功率放大器通常采用负反馈电路或者多级放大器电路。
3. 宽频带:功率放大器的带宽通常比较宽,可以处理多种频率的信号。
这种宽带特性通常需要使用高速运算放大器或者宽带放大器电路。
4.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高效率。
高效率意味着功率放大器能够将输入信号的大部分能量转换为输出信号,而不是将其转化为热量。
为了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通常需要采用开关电源或者类AB放大器电路。
5. 稳定性:功率放大器的稳定性是指其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为了保持稳定性,功率放大器通常需要使用负反馈电路或者稳定电路。
总之,功率放大器电路的特点是高功率输出、低失真、宽频带、高效率和稳定性。
这些特点使功率放大器在音频、视频、通信和电力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及原理是什么?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照输入信号变化的电流。
因为声音是不同振幅和不同频率的波,即交流信号电流,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永远是基极电流的β倍,β是三极管的交流放大倍数,应用这一点,若将小信号注入基极,则集电极流过的电流会等于基极电流的β倍,然后将这个信号用隔直电容隔离出来,就得到了电流(或电压)是原先的β倍的大信号,这现象成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经过不断的电流及电压放大,就完成了功率放大。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
很多情况下主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不能胜任带动整个音响系统的任务,这时就要在主机和播放设备之间加装功率放大器来补充所需的功率缺口,而功率放大器在整个音响系统中起到了“组织、协调”的枢纽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主宰着整个系统能否提供良好的音质输出。
一、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向负载提供信号功率的放大器,通常称为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工作时,信号电压和电流的幅度都比较大,因此具有许多不同于小信号放大器的特点。
l.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功串放大的实质是通过晶体管的控制作用,把电源提供给放大器的直流功率转换成负载上的交流功率。
交流输出功串和直流电源功率息息相关。
一个功率放大器的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究竟能有多少转换成交流输出功率呢?我们当然希望功率放大器最好能把直流功率(PE= EcIc)百分之百转换成交流输出功率(Psc=Uscisc)实际上却是不可能的。
因为晶体管自身要有一定的功率消耗,各种电路元件(电阻、变压器等)要消耗一定的功率,这就有个效率问题了。
放大器的效率η指输出功率Psc与电源供给的直流动率PE之比,即通常用百分比表示:η=Psc/PE通常用百分比表示:η=Psc/PE×100%效率越高,表示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越好。
晶休管在大信号工作条件下,工作点会上下大幅度摆动。
一旦工作点跳出输入或输出特性曲线的线性区,就会出现非线性失真。
所以对声频功率放大器来说,输出功率总要和非线性失真联系在一起考虑。
一般声频功率放大器都有两个指标棗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前者说明放大器的最大负载能力,后者表示不失真放大的能力。
例如,两台扩音机最大输出功率都是50瓦,但一台的最大不失真功率是40瓦,另一台的最大不失真功率是30瓦,前者的性能就要比后者好些。
3、三种工作状态功率放大器按工作状态的不同,可分为甲类、乙类和甲乙类三种。
甲类放大器的特点是工作点选在输出特性曲线线性区的中间位置,信号电流在整个周期内都流通,失真小但效率低,输出功率也小。
乙类放大器工作点选在基极电流等于零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上,信号电流只在半周期内流通,效率高,输出功率大,但失真严重。
第三类放大器的工作点既不象乙类放大选得那样低,也不象甲类那样高,电流截止的时间小于半周期,工作性能介于甲类和乙类之间。
图4一68中对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进行了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特点。
二、变压器耦合甲类功率放大器图4-69是变压器耦合甲类声频功率放大器的典型电路。
级间耦合采用了变压器耦合方式。
图中Bl是输入变压器,B2是输出变压器。
Rl、B2、R3和R4、R5、R6分别组成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为BG1、BG2提供稳定偏置。
C1、C2、C3、C4为交流信号提供通路。
经BG1放大的交流信号电流ic1通过B1的初级线圈Ll,在次级线圈人两端感应出输入信号电压Usr2,加在BG2的基一射间进行功率放大。
放大的信号再通过B2耦合到扬声器放音。
放大器为什么要采用变压器耦合呢?这是因为根据理论分析,为使功率放大器有最大的不失真功率输出和高的效率,放大器中晶体管集电极回路有一个最佳电阻值,而实际的负载电阻值并不等于最佳值,所以需要用变压器进行阻抗变换,将实际负载电阻值变换到最佳值(称为阻抗匹配)。
为保证做到这一点,输出变压器初次级圈数之比n应满足下面的关系:n=N初级/N次级=√R`fz/Rfz其中Rfz为负载电阻,R'fz为最佳负载电阻。
例如,若一功率放大路最佳负载电阻为375欧,所接扬声器音圈电阻为8欧时,变比n=√375/8≈7,即应选用初次级匝数比为7:1的输出变压器。
类似地,输入变压器将使功率放大器和前级实现阻抗匹配。
计算表明,变压器耦合甲类功率放大器的实际效率为30%左右,常用做功率放大器的推动级。
三、乙类双管推挽功率放大器利用两只型号相同、主要参数相同的晶体管,采用变压器耦合组成工作在乙类状态的推挽功率放大器,可以获得高效率、低失真的功率放大。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电路图如图4- 70所示。
电路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两管交替工作,并将每管工作时所得半周期输出波形进行合成,完成不失真的放大。
由图4- 70可以看出,输入变压器B1次级和输出变压器B2初级都有中心抽头。
B1次级的L1和L2分别接在BG1和BG2的基椛浼??洌?Vぴ谛藕诺缪?/FONT>Usr输入时,两管基一射极间的输入信号ub1和Ub2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由于两管均未引人基极偏流,两管将分别在Usr的两个半周期内导通,一管导通,一管截止,相互配合,交替工作/“推挽放大”的名称由此得来。
在输出端,B2初级的L3和L4分别接在两管集电极和电源负极之间,当两管交替输出的集电极电流通过时,在变压器次级感应出极性相反的电压,最后正负半周合成为完整的波形。
图4一70中所标正负号不加圈者表示Usr,正半周时的情况,加圈者表示负半周的情况。
读者可自行分析每半周时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
需要指出,电路工作在乙类状态时,两管基极都未设偏置。
由于晶休管输入特性曲线上存在一段“死区”,在信号正负半周交接的零值附近,出现没有放大输出的情况,反映到负载上就会出现波形的两半周交界处有不衔接的现象。
这种现象叫“交越失真”,参看图4一70。
推挽放大器如果采用甲乙类放大方式,就可以大大减小交越失真。
所以一般的实用电路,在静态时都要给晶休管加上一定的正向偏压。
保证晶休管在信号电压较低时,仍处于良好导通状态。
图4一71是甲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电路图。
电路中,Rb1、Rb2、Re共同组成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同时供给两管正向偏压。
推挽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是比较高的,一般可达50%~70%。
变压器耦合方式虽然有根多优点,但变压器体积大而且笨重,功率损耗大。
此外,变压器是个电磁元件,通过变压器的信号频率不同,线圈所呈现的阻抗也不同。
为了提高低频响应,电磁要很大,线圈圈数就要很多才行。
这势必增大了匝间、岐间分布电容造成高频的损失,影响整个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还有,从变压器输出端引人深度负反馈也容易自激,影响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为克服上述缺点,可采用下面介绍的无变压器功率放大器。
四、无变压器的功率放大器1.“OTL“互补对称推挽功率放大器“OTL”是无输出变压器推挽功率放大器的意思。
实际OTL电路不仅不使用输出变压器,而且还去掉了输入变压器。
它具有频响宽、失真小、输出功率大,有利小型化,集成化的优点,在声频放大等方面应用日益广泛。
互补对称电路的工作原理可用图4-72来说明。
从推挽和波形合成的角度来讲,电路与变压器耦会推挽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但这种互补电路利用PNP型晶休管和NPN 型晶体管导电极性相反的特点,将两管分别接成射极输出器的形式;两管在作用上互相补偿,在连接上互相对称。
它不需要专门的倒相电路就可以完成正负半周的放大,并在负载上合成波形。
当信号输人时,在正半周,BG1导通,BG2截止。
BG1把正半周放大,发射极信号电流流过负载电阻Rfz,输出正半周信号电压。
在信号负半周到来时,BG2导通,BG1截止,发射极信号电流同样流过负载电阻Rfz,输出负半周信号电压,这样就在负载Rfz上获得完整的信号波形。
从理论上讲,这种电路需要使用正负两组电源。
实用电路一般都采用一组电源供电。
这时要在Rfz和两管发射极间串联一个大容量电解电容器,利用电容器充电后的直流电压代替一组电源。
同时电容器又为交流信号提供了通路。
另外,还要给两管的基极加一定偏置,以避免产生交越失真。
图4-73是单电源供电的互补电路。
单电源供电的互补电路,信号放大原理与双电源供电原理一样。
只是C的作用是代替一组电源,下面着重谈谈C的作用。
当BG1导通、BG2载止时。
Ic1流过Rfz,并向C正向充电。
忽略BG1集一射间正向压降和负载上的压降不计时,C两端电压将充到与Ec。
相等,在另外半周,BG2导通、BG1载止时,电源Ec加不到BG2上了,但电容C两端已充好的电压可为BG2供电,使BG正常工作。
这时的Ic2,正是C的放电电流。
C的容量一般要有几百微法到几千微法。
它的大小直接影响放大器的低频响应。
图4-73中的RB是两管的偏置电阻。
当推动管BG静态集电极电流Ic通过Rb时,Rb两端上正下负的压降使两管基极都获得正向偏置,保证电路工作在甲乙类放大状态。
“另外,因为放大输出是射极输出形式,同时从交流通道来看两管又是并联的,所以输出电阻很小,可以带低阻抗的负载。
声频放大时,输出负载棗扬声器可以直接接入,省去了输出变压器。
综上所述,互补电路革除了输人、输出变压器,为加深度位反馈、改善失真和提高放大器的性能创造了条件。
2.OTL准互补对称推挽功率放大器在要求输出功率大的场合,可以采用复合管代替互补对称管,构成OTL准互补对称推挽功率放大器。
复合管系由两只晶休管采用复合接法构成的高B大功率管,,如图4一74所示。
每只复合管都可看作是一个直接耦合的小放大器,其型属由第一只管子是PNP型还是NPN型决定。
由于复合管的B等于每管电流放大系数之积。
我们选择功放中的复会管时,可以通过搭配,得到特性接近一致的两只管子。
这就克服了较大功率的NPN管和NNP管特性难于一致的困难,避免了不对称引起的失真。
周4-75是采用复合管的准对称互补功放电路图。
图中BG1、BG2组成NPN型复合管,BG3、BG4组成PNP型复合管。
二极管口的作用,是利用它在温度升高时正向电阻下降的特性,实现自动调节偏压的目的。
3.“OC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OCL”电路是没有输出电容的互补对称电路。
它与OTL电路的区别,是取消了单电源供电OTL电路中的输出电容C。
这就使得OCL放大器在性能方面优于OTL电路在高保真(HiFi)扩音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如前所述,OTL电路中输出电容的接入是为了代替一组电源,实现单电源供电。
但电容直接影响着放大器频率响应的扩展,带来频率失真。
如果采用正负两组电源供电,输出电容就可以去掉了。
OCL互补对称电路如图4?/FONT>76(a)所示。
由于电路去掉输出电容,负载(扬声器)直接接在两复合管的集一射极间,构成了全电路的直接耠合。
于是,电路零点漂移问题就突出了。
OCL电路的“零点”指的是图4-76(a)中的A点。